平面构成基础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41
平⾯构成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知识)平⾯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构成的含义平⾯构成是视觉元素在⼆次元的平⾯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学的原理,进⾏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构成主要是运⽤点、线、⾯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具有多⽅⾯的实⽤特点和创造⼒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较,它更具有⼴泛性。
是在实际设计运⽤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的视觉的艺术语⾔,进⾏视觉⽅⾯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创作活动和造型能⼒,活跃构思。
第⼀章平⾯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对称与平衡1.对称:形本⽤对折的⽅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
左右、上下或倾斜⼀定的⾓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
(2)中⼼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就称为中⼼对称。
(3)旋转对称:⼀个图形按照⼀定的相同的⾓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回旋对称。
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定的距离或按某种⼀定的规则乾地平⾏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对称:图形按⼀定的⽐例放⼤,称为扩⼤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种等量和不等形的⼒的平衡状态。
如均衡、适称。
平衡⽐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并富有变化的统⼀的美感。
⼆、对⽐、调和1.对⽐:对⽐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起的时候所产⽣的现象,使它们各⾃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矮、强、弱放在⼀起的形成对经。
⼤⼩关系放在起时⽐它们单独地放置时,⼤的显得更⼤,⼩的显得更⼩。
强弱关系放在⼀起时,也会产⽣同样的感觉。
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这种对⽐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效果。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平面构成基础考查要点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
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
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
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
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
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绘画工具及其使用1、用笔的要求画素描用铅笔、钢笔、毛笔、炭笔都可以。
但初学者还是用铅笔更好些。
由于铅笔的笔心有软硬深浅之分,又能削的很尖,便于深入细致的刻画。
“B”代表铅笔芯的软硬度,“B”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铅笔越软,色越浓;“H”表示铅笔芯的硬度,“H”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铅笔越硬、越淡。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理论2017年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理论设计是设计者个人或设计团体有目的进行有别于艺术的一种基于商业环境的艺术性的创造活动,设计就是一种工作或职业,是一种具有美感、使用与纪念功能的造型活动。
yjbys店铺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平面构成基础知识,欢迎大家参考!一、基本概念(一)、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
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
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二)、平面设计的术语:1.和谐:从狭义上理解,和谐的平面设计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
广义上理解,是在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3.对称:假定在一个图形的中央设定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其左右两个部分的图形完全相等,这就是对称图。
4.平衡:从物理上理解是指的重量关系,在平面设计中指的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上的平衡。
5.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6.重心: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画面图像的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视觉中心产生影响。
7.节奏: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于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8.韵律: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律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的旋律感,成为韵律。
平平面设计的元素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一、概述三大构成:视觉传达的基础理论实践体系.1.平面构成①概念:在二维平面空间内把视觉元素(点、线、面)用形式美法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形象.②目的:抽象的思维方式;创造形象;形式美法则(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二、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1.平面构成的形象①形象的分类:有机形-具象形;无机形-抽象形;偶然形-不能复制形②形象的元素:形象、色彩、机理③形象的空间:平面空间、立体空间、视幻空间、矛盾空间、多视点空间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点线面体的定义①点:定义-造型的基础,视觉形态最小的单位,几何学规定点只有位置形状-圆形、方形、角形②线:定义-点的轨迹,只有长度、方向形状-直线、曲线、折线③面:线的轨迹,有长宽、位置、形状④体:定义-面的转折、围合形状-几何体(方体、球体、锥体、不规则形体)点线面体的性质①点的性质:张力、凝聚视线、视觉中心②线的性质:直线-平稳向上延伸曲线-膨胀、柔软、运动折线-运动、焦躁、不安③面的性质:直线形-平静、力量、男性化曲线形-柔软、典雅、女性化④体的性质:几何体-秩序、规律、严谨自由体-随意、轻松点线面体的错觉①点的错觉:环境影响②线的错觉:环境影响③面的错觉:环境影响④体的错觉:明暗不同,大小不同;边线不同,重量不同;背景不同,体积不同;表现不同,质感不同.点线面体设计中的应用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广告、包装、装潢、CI设计等.三、点线面的构成1.秩序构成-秩序是规律性2.自由构成-主次疏密、呼应四、重复构成①定义:相同或相近的基本形反复排列特点:形象的连续性.(秩序美、机械美)②重复骨格纳入基本形的框架格式③重复基本形基本形象单位:具象-变形;抽象-几何形简约、单纯、不能繁琐1.基本形:骨格线分割1/2;1/3;1/42.基本形:点、线、面结合3.基本形:黑白面积不能平均4.基本形:排列可以转换方向5.基本形:排列产生新的形象五、群化构成1.定义:重复构成的特殊表现形区别于上下左右连续排列的形式,具有独立存在的性质.群化图形:标志、商标、标识(符号图形设计)2.形式:①对称式:上下;左右;逆向②平移式: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斜线③旋转式④发射式⑤平衡式⑥扩大式(渐变)3.基本形设计要求①简练、醒目②紧凑、严密③完整、美观④平衡、稳定4.形成群化条件①两种元素相同②两种元素相似③两种元素方向一致④两种元素变成一个图形六、渐变构成①定义:类似基本形成骨格渐次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阶段性调和秩序.形式美法则:1.重复和群化;2.节奏和韵律.②形式:1.基本形渐变A、形象渐变;B、大小渐变;C、位置渐变;D、方向渐变;E、色彩渐变2.骨格渐变A、单元(单纯性)渐变B、多元(复合性)渐变①直线和直线交叉;②直线和曲线交叉;③曲线和曲线交叉视觉效果:产生透视感、层次感、幻觉感、立体感七、发射构成①定义基本型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如光源闪烁,向外或向内发射,所呈现的视觉效果.②发射构成要素:1.发射点:发射中心;2.发射线:发射方向.③形式:1.离心式;2.向心式;3.同心式;4.移心式;5.多心式对比构成1.定义:对比就是差别,变化丰富,差别大-强烈对比;差别小-调和对比.不同的视觉元素和形态组合在一起的差别就是对比.对比构成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2.形式:①形象对比-具象(概括、变形);抽象;②空间对比;③位置对比;④大小对比;⑤方向对比;⑥明暗对比;⑦疏密对比;⑧曲直对比.3.对比构成要素①统筹安排,主体要突出;②利用不同的视觉元素构成形象;③形象有主次、有层次、有聚散,不能平均④整体避免琐碎特异构成自然界美的形式规律:秩序美(重复、近似、渐变、发射);打破秩序美.定义:打破规律的特殊形态,使基本形式的骨格突然变化,形成与同一形态完全不同的个性化形象而形成视觉焦点和中心.形式:①基本型特异:形象特异;位置特异;方向特异;大小特异.②骨格特异/线群特异情感特征:视觉刺激、个性、丰富、趣味、引导视线、引起注意、传递信息八、形象变异构成定义:把具体形态经艺术加工使造型简洁,特征突出,形象典型,抽象变形后增加趣味性和审美性.形式:①抽象法;②变形法;③切割法(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弧线)④格位放大法;⑤空间割取与形象适叠法。
平构概述平面构成是现代造型艺术的基础理论之一,主要阐述在二维平面设计中设计的设计形式规律与法则,平面构成将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平面构成只是只借用二维空间为媒介,但它其中蕴含的形式规律与反则适用于任何维度额设计领域,所以明面构成是所有参与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
平面过程主要研究“分”与“和”;“拆解”与“重构“;”结构“与”规律“等几个认识过程对邢台的公职与心理情绪的表达。
平面构成的教学过程是形式规律的一系列总结设计实例的分析及其课程中阶段性的训练,并不是为今后的设计设置框架与限制,它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设计作品的表现能力,所以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我们不断最求的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和认同实际者产生的新理念、发现的新想法将会使平面构成这门学科迈向新的阶段。
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含义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而“形态构成学”是一种现代造型艺术学派,它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变现形式。
“形态构成学”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型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成分。
可以说,构成学的分析方法更加具有自然科学中的理性成分。
当然,我们看到的“形态构成学”也具有他本身的独特性,它是一种依赖于人类观察而得到的视觉体体验,所以“形态构成学”研究的展开必须立足于以人体的研究方式。
在汉语词典中构成解释为“形式”和“造成“,也就是包括自然的创造和认为的创造。
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对视觉造型的提取与重组。
这样解释跟为简单一些: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对周围事物观察、分析、整理、理解、记忆等一系列过程中的,但并不是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得到我们充分的认识,人们往往选择感兴趣的、利于情感宣泄的实物连倾注更为详尽的认知。
那么这就是一种提取。
而重组就更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人类思维活动,在重组活动中常常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模仿,其次是拆散,然后是重构。
是布尔运算形式美的表现。
2、强调理性图形自身的形式美
应用构成理论,是为了有规律的进行视觉设计和视觉创造可以在平面及其形式,形状,大小,位置以及虚实等构成因素上进行深入的探讨,以设计的规律性来指导具体的平面设计。
三、平面构成的思维方式
1、理性—抽象
举例:图片
2、抽象—具象
举例:图片
3、具象—再抽象
举例:图片
4、再抽象—返回到理性
举例:图片
5、平面构成的思维方式及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循序渐进,从理念到抽象,从理论到时间的形象思维过程。
艺术是形象思维的产物,而思维方式又决定着行为方式。
小结
简案学习过程:既相互联系又循环上升的认识过程。
主要内容
1、概念
2、特点:①思维方法以及表现形式②感受视觉形式美
②设计基础训练学科
3、主要元素:点,线,面。
平面构成基本理论面构成的三要素:点、线、面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点: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视线,多点可以创造生动感。
1.点的视觉特性:单一的点具有集中凝固视线的效用,容易形成视觉中心。
多点会创造生动感,大小各异就更加突出了。
连续的点会产生节奏、韵律,点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间感。
2.点的构成方法:等间隔、规律间隔、不规律间隔、点的线化、点的面化。
线: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这点在平面设计中应用很广,尤为重要。
画面的工整感、速度感也是由线形来实现的,优雅的线型多为曲线。
1.线的视觉特性:垂直的线刚直、有升降感;水平的线静止、安定;斜线飞跃、积极。
曲线优雅、动感,曲折线不安定,粗线稳重踏实,前进感。
细线锐利、速度、柔弱感。
2.线的构成方法:几何线形工整、古板、冷淡;自由线形自由、个性分明。
面:面可以给点和线一个容纳的空间,单点、单线永远形成不了面。
面的分类:积极的面:点、线移动、放大产生的面。
消极的面:点、线密集,环绕产生的面。
也可以分为几何形面和非几何形面。
图与底的关系:图,简单的说,就是你想要表现的东西,位于画面前方。
底,就是背景,位于画面后方。
生动的图像一定是图底分明的,这样才有层次感。
当然也有矛盾图形,比如太极图,分辨不出图与底,一般来讲都是要求图底分明的,也可以利用图底不分明做出一些有个性的图像来。
基本形与骨架:基本形就是构成图案的最基本的要素,基本形间的关系有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
骨架就如同坐标一样,用来把感性的想法理性的呈现。
先画骨架,再作图可以表现的很工整。
平面构成的表现手段: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对比、立体空间、肌理、韵律。
平面构成理论就只有这些而已,多体会、多理解才是最重要的,融会贯通。
比如:万花丛中一点红,这个红就是特异,特异包括形、颜色、质感的变化。
平面设计的基本功昨天下午,北服-佛莱士国际学院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的五位应届毕业生来工作室参观。
设计基础(一)设计中的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内容: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1、点 2、线 3、面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1、重复构成形式2、近似构成形式3、渐变构成形式4、变异构成形式5、对比构成形式6、密集构成形式7、分割构成形式 8、图与底构成形式 9、反常态构成形式10、空间构成形式一、平面构成概述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是研究视觉语言的特征及构成规律和审美原理的学科。
它重在研究和分析视觉语言的形态、空间、运动、光、比例等因素的变化和心理规律,极力伸张视觉语言的要素,提高视觉形象的表现力,为人类创造美好的视觉环境服务。
二、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形态要素分为概念形态和现实形态。
•概念形态指人的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觉的形,它似乎存在,但实际并不存在,我们认为它只存在于意念之中。
•现实形态,针对概念形态而言,即能看到或能触到的那种实际感觉到的形。
现实形分为具体形和抽象形,具体形又包括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抽象形包括冷抽象(几何学形)和热抽象(非几何学形)。
点的构成:线的构成:直线的心理效果:是强性、明晰、单纯、顽固、直接等,具有男性性格粗直线:强力、钝敏、粗笨细直线:神经质、锐敏、尖锐锯状直线:不安定、焦虑曲线分为几何曲线、自由曲线:几何曲线比较明确,易于理解,高贵。
自由曲线比较复杂,富于变化。
面的构成:•面的形象无限丰富,概括起来有直线形、曲线形、偶然形。
•直线形又包含几何直线形和自由直线形。
•曲线形又包含几何曲线形和自由曲线形。
三、平面构成的形态变化平面构成的形态变化极为丰富,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世界,有自然形态,又有人为形态,对形态的空间、速度、质感等特征的分析,是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前提。
形态与心理:《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形态与传达:形态与空间:形态与运动:形态与光:形态与变形:形态与质感:四、平面构成形式美的原理•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五、平面构成的形式平面构成的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对比、密集、分割、图与底、反常态等构成形式。
授课题目:形态的基础理论课时:第5-6课时课型:理论课教学目的: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线、面。
教学重点: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线、面。
教学难点: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线、面。
教学内容:第二章形态的基础理论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二、线1.线的概念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物像的弯折形成线。
在几何学中,线没有宽度和厚度,只有长度和位置。
但在平面构成中,线必须具有宽度或厚度才能表现出线的形象。
线的长短、宽窄同样也是相对而言的。
无限放大线的宽度即成为“面”,无限缩小线的长度则成为“点”。
线在塑造物像的念型上具有重要作用,它决定面的轮廓。
2.线的形状、性格和作用线的形状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直线、曲线和折曲线。
其中直线可分为垂直线、水平线和倾斜线;曲线分为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
线在平面构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线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垂直线具有直接、严肃、坚强、阳刚及上升下降的感觉;水平线则有静止、安定的感觉;斜线具有飞跃、积极的动势;曲线给人以丰满、优雅与柔软之感;折曲线具有稳重、有力度及前进的视觉效果;几何曲线具有对称和秩序的美感;自由曲线显得活泼而富有弹性。
同时,直线多代表着男性,曲线体现出女性的柔美。
3.线的设计在线的设计中应注意两点:(l)运用垂直线、水平线、倾斜线等不同的方向线构成画面。
(2)运用线的疏密构成画面。
4.线的构成方式线的构成可以分为等线图形、差线图形和屏线图形。
等线图形:是粗细相等的线,排列组合构成的图形,它可以是等直线、等曲线、放射线、倾斜线或黑白变换的等线。
等线的排列、组合可以构成生活中存在的或意想不到的形象。
等线图形也可用来表现光影、立体的物体。
差线图形:即不规则、粗细不同的线排列、组合构成的图形。
不同粗细与不同形状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非常丰富的变化。
屏线图形:指线从一端到另一端呈现持续变粗或变细的排列组合而构成的图形。
屏线图形的特点是线条排列体现出一种速度感、动感及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