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基础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41
平⾯构成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知识)平⾯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构成的含义平⾯构成是视觉元素在⼆次元的平⾯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学的原理,进⾏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构成主要是运⽤点、线、⾯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具有多⽅⾯的实⽤特点和创造⼒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较,它更具有⼴泛性。
是在实际设计运⽤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的视觉的艺术语⾔,进⾏视觉⽅⾯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创作活动和造型能⼒,活跃构思。
第⼀章平⾯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对称与平衡1.对称:形本⽤对折的⽅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
左右、上下或倾斜⼀定的⾓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
(2)中⼼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就称为中⼼对称。
(3)旋转对称:⼀个图形按照⼀定的相同的⾓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回旋对称。
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定的距离或按某种⼀定的规则乾地平⾏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对称:图形按⼀定的⽐例放⼤,称为扩⼤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种等量和不等形的⼒的平衡状态。
如均衡、适称。
平衡⽐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并富有变化的统⼀的美感。
⼆、对⽐、调和1.对⽐:对⽐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起的时候所产⽣的现象,使它们各⾃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矮、强、弱放在⼀起的形成对经。
⼤⼩关系放在起时⽐它们单独地放置时,⼤的显得更⼤,⼩的显得更⼩。
强弱关系放在⼀起时,也会产⽣同样的感觉。
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这种对⽐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效果。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美术理论基础知识—平面构成基础考查要点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
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
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
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
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
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美术理论基础知识——绘画工具及其使用1、用笔的要求画素描用铅笔、钢笔、毛笔、炭笔都可以。
但初学者还是用铅笔更好些。
由于铅笔的笔心有软硬深浅之分,又能削的很尖,便于深入细致的刻画。
“B”代表铅笔芯的软硬度,“B”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铅笔越软,色越浓;“H”表示铅笔芯的硬度,“H”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铅笔越硬、越淡。
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理论2017年平面构成基础知识-平面构成理论设计是设计者个人或设计团体有目的进行有别于艺术的一种基于商业环境的艺术性的创造活动,设计就是一种工作或职业,是一种具有美感、使用与纪念功能的造型活动。
yjbys店铺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些平面构成基础知识,欢迎大家参考!一、基本概念(一)、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是将不同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的。
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
而平面设计所表现的立体空间感,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二)、平面设计的术语:1.和谐:从狭义上理解,和谐的平面设计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的。
广义上理解,是在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觉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
2.对比:又称对照,把质或量反差很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在一起,使人感觉鲜明强烈而又具有统一感,使主体更加鲜明、作品更加活跃。
3.对称:假定在一个图形的中央设定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个部分,其左右两个部分的图形完全相等,这就是对称图。
4.平衡:从物理上理解是指的重量关系,在平面设计中指的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和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上的平衡。
5.比例: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
6.重心:画面的中心点,就是视觉的重心点,画面图像的轮廓的变化,图形的聚散,色彩或明暗的分布都可对视觉中心产生影响。
7.节奏:节奏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于在构成设计上指以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
8.韵律: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律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的旋律感,成为韵律。
平平面设计的元素1.概念元素,所谓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一、概述三大构成:视觉传达的基础理论实践体系.1.平面构成①概念:在二维平面空间内把视觉元素(点、线、面)用形式美法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形象.②目的:抽象的思维方式;创造形象;形式美法则(对比与调和、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二、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1.平面构成的形象①形象的分类:有机形-具象形;无机形-抽象形;偶然形-不能复制形②形象的元素:形象、色彩、机理③形象的空间:平面空间、立体空间、视幻空间、矛盾空间、多视点空间2.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点线面体的定义①点:定义-造型的基础,视觉形态最小的单位,几何学规定点只有位置形状-圆形、方形、角形②线:定义-点的轨迹,只有长度、方向形状-直线、曲线、折线③面:线的轨迹,有长宽、位置、形状④体:定义-面的转折、围合形状-几何体(方体、球体、锥体、不规则形体)点线面体的性质①点的性质:张力、凝聚视线、视觉中心②线的性质:直线-平稳向上延伸曲线-膨胀、柔软、运动折线-运动、焦躁、不安③面的性质:直线形-平静、力量、男性化曲线形-柔软、典雅、女性化④体的性质:几何体-秩序、规律、严谨自由体-随意、轻松点线面体的错觉①点的错觉:环境影响②线的错觉:环境影响③面的错觉:环境影响④体的错觉:明暗不同,大小不同;边线不同,重量不同;背景不同,体积不同;表现不同,质感不同.点线面体设计中的应用视觉传达设计(平面设计)、广告、包装、装潢、CI设计等.三、点线面的构成1.秩序构成-秩序是规律性2.自由构成-主次疏密、呼应四、重复构成①定义:相同或相近的基本形反复排列特点:形象的连续性.(秩序美、机械美)②重复骨格纳入基本形的框架格式③重复基本形基本形象单位:具象-变形;抽象-几何形简约、单纯、不能繁琐1.基本形:骨格线分割1/2;1/3;1/42.基本形:点、线、面结合3.基本形:黑白面积不能平均4.基本形:排列可以转换方向5.基本形:排列产生新的形象五、群化构成1.定义:重复构成的特殊表现形区别于上下左右连续排列的形式,具有独立存在的性质.群化图形:标志、商标、标识(符号图形设计)2.形式:①对称式:上下;左右;逆向②平移式: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斜线③旋转式④发射式⑤平衡式⑥扩大式(渐变)3.基本形设计要求①简练、醒目②紧凑、严密③完整、美观④平衡、稳定4.形成群化条件①两种元素相同②两种元素相似③两种元素方向一致④两种元素变成一个图形六、渐变构成①定义:类似基本形成骨格渐次地循序渐进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阶段性调和秩序.形式美法则:1.重复和群化;2.节奏和韵律.②形式:1.基本形渐变A、形象渐变;B、大小渐变;C、位置渐变;D、方向渐变;E、色彩渐变2.骨格渐变A、单元(单纯性)渐变B、多元(复合性)渐变①直线和直线交叉;②直线和曲线交叉;③曲线和曲线交叉视觉效果:产生透视感、层次感、幻觉感、立体感七、发射构成①定义基本型围绕一个(或多个)中心,如光源闪烁,向外或向内发射,所呈现的视觉效果.②发射构成要素:1.发射点:发射中心;2.发射线:发射方向.③形式:1.离心式;2.向心式;3.同心式;4.移心式;5.多心式对比构成1.定义:对比就是差别,变化丰富,差别大-强烈对比;差别小-调和对比.不同的视觉元素和形态组合在一起的差别就是对比.对比构成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2.形式:①形象对比-具象(概括、变形);抽象;②空间对比;③位置对比;④大小对比;⑤方向对比;⑥明暗对比;⑦疏密对比;⑧曲直对比.3.对比构成要素①统筹安排,主体要突出;②利用不同的视觉元素构成形象;③形象有主次、有层次、有聚散,不能平均④整体避免琐碎特异构成自然界美的形式规律:秩序美(重复、近似、渐变、发射);打破秩序美.定义:打破规律的特殊形态,使基本形式的骨格突然变化,形成与同一形态完全不同的个性化形象而形成视觉焦点和中心.形式:①基本型特异:形象特异;位置特异;方向特异;大小特异.②骨格特异/线群特异情感特征:视觉刺激、个性、丰富、趣味、引导视线、引起注意、传递信息八、形象变异构成定义:把具体形态经艺术加工使造型简洁,特征突出,形象典型,抽象变形后增加趣味性和审美性.形式:①抽象法;②变形法;③切割法(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弧线)④格位放大法;⑤空间割取与形象适叠法。
平构概述平面构成是现代造型艺术的基础理论之一,主要阐述在二维平面设计中设计的设计形式规律与法则,平面构成将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平面构成只是只借用二维空间为媒介,但它其中蕴含的形式规律与反则适用于任何维度额设计领域,所以明面构成是所有参与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学科。
平面过程主要研究“分”与“和”;“拆解”与“重构“;”结构“与”规律“等几个认识过程对邢台的公职与心理情绪的表达。
平面构成的教学过程是形式规律的一系列总结设计实例的分析及其课程中阶段性的训练,并不是为今后的设计设置框架与限制,它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设计作品的表现能力,所以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我们不断最求的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和认同实际者产生的新理念、发现的新想法将会使平面构成这门学科迈向新的阶段。
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含义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而“形态构成学”是一种现代造型艺术学派,它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变现形式。
“形态构成学”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型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成分。
可以说,构成学的分析方法更加具有自然科学中的理性成分。
当然,我们看到的“形态构成学”也具有他本身的独特性,它是一种依赖于人类观察而得到的视觉体体验,所以“形态构成学”研究的展开必须立足于以人体的研究方式。
在汉语词典中构成解释为“形式”和“造成“,也就是包括自然的创造和认为的创造。
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对视觉造型的提取与重组。
这样解释跟为简单一些: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建立在对周围事物观察、分析、整理、理解、记忆等一系列过程中的,但并不是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得到我们充分的认识,人们往往选择感兴趣的、利于情感宣泄的实物连倾注更为详尽的认知。
那么这就是一种提取。
而重组就更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人类思维活动,在重组活动中常常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模仿,其次是拆散,然后是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