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脚印1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五年级听课笔记:第11课《金色的脚印》小学五年级听课笔记:第11课《金色的脚印》1、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呢?”学生回答:“我喜欢……是因为……”再问: 你喜欢狐狸吗?(导出新课)板书:11 金色的脚印2、自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有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小组讨论)启发式提问,老师板书:小狐狸喂奶放生咬木桩喂食老狐狸正太郎拯救评: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板书很好!3、快速默读,找出文中让你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老师总结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4、解释“脚印为什么是金色的?”评:情感升华部分,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评析:夏老师和杨老师风格不同,他很儒雅,沉稳内敛。
《金色的脚印》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夏老师的教学设计步骤很简单,构思非常清晰有条理,目的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但整堂课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气氛略嫌沉闷。
作为一篇阅读篇目,注重的是学生自我情感体验。
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感动最深的地方,做简单的批注。
教师有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遗憾的是,也许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很少。
假如狐狸的品质,如:知恩图报、有情有意、友善、浓浓的亲情等,是由学生自己讲出来,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话,这堂课会更加精彩。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如普通话的某些发音。
一个小女孩在黑板上写了“狐狸对人类很善良”。
“善良”一词误用,应改为“友善”,教师没有注意这一点。
整节课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时间的把握不到位,导致拖堂和草草收场。
读《金色的脚印》有感
五年一班李斯宁
以前,我对狐狸的印象非常坏。
在童话故事中狐狸多数狡猾、凶残、无情无义。
对这样的家伙我恨到极点。
但自从读了《金色的脚印》一文,我对狐狸由恨转到爱,又由爱转到怜。
原来狐狸也是个有感情的动物呀!
《金色的脚印》主要讲一只小狐狸被捉到正太郎家,它整天不吃不喝,眼中充满着悲伤。
有一次,正太郎看见老狐狸晚上偷偷给被捉的孩子喂奶,公狐狸放哨。
更让他吃惊的是,狐狸爸爸和狐狸妈妈为了照顾小狐狸,竟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上做了窝,住了下来。
读到这里,我震撼了:狡猾的狐狸竟然也有这样深的爱子之情,护犊情深,它们也像人类一样有感情。
狐狸爸爸妈妈的所作所为使我感到了父母爱的伟大!
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爱包围着:在我们伤心的时候,“爱”便安慰着我们;在我们灰心的时候,“爱”便鼓励我们;在我们犯错的时候,“爱”便变成了严厉的批评……当我们尽情享受“爱”的雨露时,又有多少小动物失去了了这宝贵的爱呀!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滥杀动物,剥夺了它们父母的生命,或让它们远离父母。
我想向他们说:“动物和人一样,都有生命和情感,不要再猎杀动物了,让我们和平相处,做个好朋友吧!”
2010.9。
人教版六年级上《金色的脚印》课文金色的脚印作者:[日]椋鸠十译者刘永珍两三天前,家里的佣(yōng)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
直到今天,不论喂什么,它都不吃。
光秃秃的柞(zuò)树林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
小狐狸孤零零地坐在窝里,仰起脖子嗥(háo)叫着。
那是一种清脆的、悲伤的声音。
正太郎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狐狸。
他想,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多可怜呀!这天半夜,秋田狗汪汪地叫着,正太郎被惊醒了。
爸爸、妈妈都睡得十分香甜。
正太郎悄悄地爬起来,睁大眼睛看着仓房那边。
只见一只大狐狸正冲着秋田狗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它嘴里叼着一只哆(duō)哆嗦(suō)嗦的鸡。
秋田狗猛地扑过去,老狐狸迅速转身逃跑了。
秋田狗向黑暗中追去。
不大工夫,狗叫声就远了。
这时,另一只老狐狸悄悄地出现了。
小狐狸一见老狐狸,就不停地哼叫着,用鼻子蹭着老狐狸的身子。
它想跟老狐狸走,但是,刚迈出两三步就被铁链拽住了。
这样反复了两次,老狐狸才发现了铁链。
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不知什么时候,把狗引出去的狐狸爸爸又回来了。
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它们放哨。
过了一会儿,狐狸爸爸发出了警惕的叫声。
狐狸妈妈只好从孩子身旁走开。
两只老狐狸又回头看了看,就消失在黑暗的树林里。
后来,老狐狸再没来过。
“大概是觉得救不出小狐狸,死心了吧。
不如早点给小狐狸解开铁链子,这个样子真可怜。
”正太郎想。
奇怪的是,小狐狸虽然仍旧不吃东西,却在一天天长大。
这天中午,正太郎漫不经心地走到小狐狸的窝旁,忽然听见喀(kā)嚓一声。
周围什么也没有,湿漉漉的地面上,却分明印着狐狸的脚印。
“哈哈!居然敢在白天来,可真够大胆啊!”正太郎忽然又明白了狐狸在白天出现的缘故,“对啦,狗在白天是拴着的呀!”可是,它们怎么逃得那么快呢?刚听见一点声响就无影无踪了!正太郎探头往地板下面看时,不禁吓了一跳。
《金色的脚印》教案(精选14篇)《金色的脚印》篇1教学要求:基础知识积累:读读记记“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踪”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重点难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让爱住我家》歌曲。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狡猾、奸诈)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文中的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从狡猾到充满温情的转变,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内容1、出示图片,他们是谁呀?生边说师边板书:小狐狸、老狐狸、正太郎2、围绕着正太郎、小狐狸和老狐狸,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3、边说边板书,把这三者的关系用关键的词语理顺?(师画箭头)关键的词语可以写在这些地方。
4、大家看着板书,同桌互相说说故事的大意。
三、深读课文,自主研讨请打开书127页,自由朗读阅读提示,划出学习要求。
生说学习要求。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一起走进课文,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1到17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谁来回答?师:是啊,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可谓想尽千方百计。
老狐狸就小狐狸的过程中,那些情景最让你感动?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的朗读。
1、“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金色的脚印作文金色的脚印作文必备[15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金色的脚印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色的脚印作文1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情。
那天鹅毛大雪在天上翩翩起舞,开小卖部的张三正准备关门。
忽然他看见一个中年妇女背着一个看上去只有两三岁的孩子艰难的行走着。
突然妇女倒下去了,但她还是紧紧的抱着孩子,她不经意间看见了张三,于是吃力的对他说:“快救救我的孩子,求求你了。
”她那发紫的嘴唇微微的抖动了一下,脸很憔悴,头发也乱糟糟的,身上穿的破破烂烂。
张三很同情她,他刚要走过去帮她。
这时一阵刺骨的寒风向他袭来,他打了个喷嚏。
他停住了脚步,想:“这么冷的天,我干嘛要多管闲事,还是回去算了。
”他望了望倒在雪地里的母子俩,最终选择了离开。
他走了没多久,又一阵风向他袭来,他又停住了脚步,这阵风好像让他明白了什么,他立刻又跑了回去。
他看见了那对母子俩,他冲了过去背起妇女,抱起孩子,向医院出发。
风像刀一样割着他、雪像冰一样冻着他,但这些没能阻止他前进。
他的脸冻的通红,他没有放弃,咬紧牙依然前进,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流下来他嘴里不停的喘着气。
忽然间他脚下没留意一下子跌倒了,他已经没有力气了。
寒冷像一个魔鬼一样折磨着他。
他站起来了,他还是站了来,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救她们。
风还是照样在刮,雪还是照样在下,他依然在前进。
“到了!到了!到了!”他心里默默的想,“再坚持一下!”他吃力地走着,身子摇摇晃晃,好像随时就要倒下去似的'。
他到了,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他笑了,笑的是那么开心……在白茫茫的雪地里,一个个脚印里隐藏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脚印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金色的脚印作文2前几天,我们学了《金色的脚印》这篇文章。
至今,那浓浓的情谊还感动着我。
《金色的脚印》教案(优秀8篇)《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篇一《金色的脚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里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
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
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树林中。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上节课,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了本文的词语、主要内容以及故事情节。
今天我们继续走入《金色的脚印》,深入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二、自主阅读1、用心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给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批下你的体会,小组交流学习。
2、文章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3、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感悟展示(一)、各组学生代表交流小组的学习情况教师顺势引导交流体会、朗读1、“它用牙齿拼命地咬,好长时间才明白过来这样做是徒劳的,就卧在地上给小狐狸喂奶。
”“拼命地咬” “卧”“喂奶”,一连串动词表明了母狐狸对小狐狸的爱,在它发现咬不断铁链时,竟冒着被发现的危险去“卧下喂奶”,伟大的母爱全然包含在这些简单的动作中。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如果让你来朗读,你想读出什么样的韵味、情感?)(引导学生读出母狐狸救孩子的急切心理,母狐狸对小狐狸真挚的爱)2、“他费力地睁开眼睛,朦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在不停地舔着他的脸颊。
另一只狐狸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的身体。
”(教师引导学生1;延伸感悟:看见此情此景,正太郎在想什么呢?)(引导学生2:是啊,被大家公认的狡诈、狡猾的狐狸尚能救人,如果我们也都能像它们一样,想想我们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3、“它脖子挺得直直的,为他们放哨。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德育渗透点】
1.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准备】
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路】
通过启发点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感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交流、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出示课件)
2、板书课题:《金色的狐狸》
二)、读题、质疑
三)、检查预习(出示课件)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
思考:a、感爱故事大意。
b、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
C、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
d、“我”是怎样做的?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什么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师生讨论交流:
a、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请在课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
b、“我”为小狐狸做了些什么?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什么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五)、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过渡谈话:刚才同学们围绕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认真地进行研究和讨论,但请大家记住: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除了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来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吗?
2、分组讨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A、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
B、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
C、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出示课件)
D、课文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全班交流
4、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
(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
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也会全力报答人类的。
动物对人类的感情,一点出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
5、(出示课件)人类猎杀动物
六)、课外延伸
同学们赶快拿起手中的笔,写出你的感受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张密
红星三场学校
二00八年十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