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外国散文经典
- 格式:docx
- 大小:59.08 KB
- 文档页数:34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外国散文经典篇一:《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每册作家篇目《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主编季羡林吉林摄影出版社共三十三册每册作家作品名称如下:1《为了忘却的纪念》鲁迅《中秋的月亮》周作人《天涯处处皆芳草》曹靖华2《信心与反省》胡适《雨》刘半农《梦与现实》郭沫若3《说中年》陈衡哲《春的林野》许地山《没有秋虫的地方》叶圣陶4《读书的艺术》林语堂《敦煌游记》张恨水《哀思》陈西滢5《白杨礼赞》茅盾《水样的春愁》郁达夫《芦沟晓月》王统照6《鬼的世界》许钦文《印度洋上的秋思》徐志摩《化作春泥更护花》丰子恺7《春的警钟》庐隐《荷塘月色》朱自清《海燕》郑振铎8《春风》老舍《世纪末的悲哀》瞿秋白《樱花赞》冰心9《野草》夏衍《赋得春早》俞平伯《死人复活的时候》胡风(:二十世纪全球文学经典珍藏:外国散文经典)10《谈话的艺术》梁实秋《西山的月》沈从文《西湖的雪景》钟敬文11《寻梦》巴金《彭德怀速写》丁玲《又是一年春草绿》梁遇春12《雨的滋味》施蛰存《毛主席向着黄河笑》臧克家《花潮》李广田13《雨中登泰山》李健吾《春雨》缪崇群《爱晚亭》谢冰莹14《龙年谈龙》柯灵《鉴湖魂》罗大冈《难老泉》吴伯箫15《晨光》张中行《蝉的歌》艾青《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钱钟书16《终身大事》萧乾《春归燕园》季羡林《春意挂上了树梢》萧红17《读书若乐》杨绛《可贵的山茶花》邓拓《秋海棠》何其芳18《文化问题断想》金克木《夜的进行曲》叶紫《梦之歌》陈荒煤19《书的梦》孙犁《故乡的雨》唐《茶花赋》杨朔20《天安门之夜》叶君健《花与鸟》贾植芳《浮云》严文井21《富春江畔》碧野《巍巍太行山》刘白羽《红叶》苏青22《雾里峨嵋》吴祖光《秋天里的春天》陈原《雾失楼台》黄秋耘23《夜宿泉州》郭风《书的故事》黄裳《冬青树》林海音24《海滩拾贝》秦牧《温馨何处》吴冠中《路标》魏巍25《葡萄月令》汪曾祺《月夜寒箫》穆青《临江楼记》何为26《三峡赋》峻青《赋得三十五年早春》吴小如《十月长安街》袁鹰27《故我依然》黄宗英《重阳成都行》文洁若《霞落燕园》宗璞28《逍遥游》余光中《闲话鼻烟壶》邓友梅《岳阳楼远眺》林非29《寻瀑》从维熙《大峡谷去来》邵燕祥《天涯海角》王蒙30《乡魂》冯骥才《往事如烟》三毛《煌煌上庠》卞毓方31《夜雨诗意》余秋雨《领略巫山》周涛《细雨梦回》肖复兴32《冰山之父》张承志《春秋赋》赵金光《踏雪寻梅》张抗抗33《诗魂》赵丽宏《黄陵柏》贾平凹《清欢》林清玄《塞上五记》王安忆篇二:二十世纪欧美短诗精选二十世纪欧美短诗精选(瑞士〕赫尔曼·海塞(hermannhesse,1877-1962)赫尔曼·海塞,瑞士著名诗人、小说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外国经典散文名作欣赏----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外国经典散文名作欣赏:海燕在苍茫的海面上,风,聚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浪花,一会儿,箭一般的直冲乌云,它叫喊着.......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到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到来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呻吟着,----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愚蠢的企鹅,畏缩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峭崖底下。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面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压了下来;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啸着,跟狂风争鸣。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堆巨浪,恶狠狠地扔在峭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水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的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一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一边大笑,一边高叫。
它笑那些乌云,它为欢乐而高叫!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风在狂吼。
雷在轰响。
一堆堆的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闪电,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闪电的影子,像一条条的火舌,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 暴风雨! 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之间,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外国经典散文名作欣赏:与书为伴书如同人,都可成为伴侣 ;读其书,如同读其人,同样,观其朋友,也如同观其人。
外国的精美散文优秀5篇外国的精美散文篇一从前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光荣的荆棘路:一个叫做布鲁德的猎人得到了无上的光荣和尊严,但是他却长时期遇到极大的困难和冒着生命的危险。
”我们大多数的人在小时已经听到过这个故事,可能后来还读到过它,并且也想起自己没有被人歌诵过的“荆棘路”和“极大的困难”。
故事和真事没有什么很大的分界线。
不过故事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经常有一个愉快的结尾,而真事常常在今生没有结果,只好等到永恒的未来。
世界的历史象一个幻灯。
它在现代的黑暗背景上,放映出明朗的片子,说明那些造福人类的善人和天才的殉道者在怎样走着荆棘路。
这些光耀的图片把各个时代,各个国家都反映给我们看。
每张片子只映几秒钟,但是它却代表整个的一生——充满了斗争和胜利的一生。
我们现在来看看这些殉道者行列中的人吧——除非这个世界本身遭到灭亡,这个行列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我们现在来看看一个挤满了观众的圆形剧场吧。
讽刺和幽默的语言象潮水一般地从阿里斯托芬的“云”喷射出来。
雅典最了不起的一个人物,在人身和精神方面,都受到了舞台上的嘲笑。
他是保护人民反抗三十个暴君的战士。
他名叫苏格拉底,他在混战中救援了阿尔西比亚得和生诺风,他的天才超过了古代的神仙。
他本人就在场。
他从观众的凳子上站起来,走到前面去,让那些正在哄堂大笑的人可以看看,他本人和戏台上嘲笑的那个对象究竟有什么相同之点。
他站在他们面前,高高地站在他们面前。
你,多汁的,绿色的毒胡萝卜,雅典的阴影不是橄榄树而是你!七个城市国家在彼此争辩,都说荷马是在自己城里出生的——这也就是说,在荷马死了以后!请看看他活着的时候吧!他在这些城市里流浪,靠朗诵自己的诗篇过日子。
他一想起明天的生活,他的头发就变得灰白起来。
他,这个伟大的先知者,是一个孤独的瞎子。
锐利的荆棘把这位诗中圣哲的衣服撕得稀烂。
但是他的歌仍然是活着的;通过这些歌,古代的英雄和神仙也获得了生命。
图画一幅接着一幅地从日出之国,从日落之国现出来。
外国经典散文外国经典散文3篇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法】蒙田书给人带来乐趣。
但是,啃得太多,最后便兴味索然,还要损害身体,而快乐和健康却是我们最可宝贵的。
倘结果竟弄到有损身心的地步,那么我们就抛开书本吧。
有人认为,从书上所得的弥补不了所失的,我是同意这点想法的。
长期以来感到身体不适、健康欠佳的人到头来只好听从医生的吩咐,请大夫规定一定的生活方式,不复逾越;退隐的人也是如此,他对社交生活失去兴趣,乃至深感厌烦,他只得按理性的要求设计隐居生活,通过深思熟虑凭自己的见解好好地加以安排。
他应当排除一切劳累困扰,不论它以何种形式呈现;他也应当摆脱有碍于身心宁静的世俗之欲,而选择最符合自己性情的生活之路。
各人都来学会自择其途。
无论主持家政、钻研学问、外出行猎或处理其他事务,都应当以不失其乐趣为限度,要注意不要超过这个极限,不然苦便会开始掺进乐中来。
从事学习、处理事务是我们保持良好状态的需要,也是避免另一极端(即慵懒、怠惰)所引起的不适的必需;我们的用功、处事就只应以此为度。
有些学科没有成效而且艰深难懂,那多半是为群氓而设的。
就让那些媚俗的人去探讨它们吧!我嘛,我只喜欢有趣而且易读的书本,它能调剂我的精神。
我也喜欢那些给我带来慰藉、教导我很好处理生死问题的书籍。
我默默漫步于幽林之中,思考那值得智者、哲人探究的问题。
智慧在我之上的人们,如果具有刚强的、充满活力的心灵,可以为自己安排纯精神上的休息生活,至于我,我只具备常人的心灵,我得借助肉体之乐来维持自己。
年事已高,与我的想法相符的乐趣已离我而去。
此刻我正培养和激发自己的欲望,使之能领受比较适合我这个年龄的欢乐。
我们务须全力抓紧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消逝的岁月正将我们恋栈的欢乐逐一夺走。
尽情享乐吧,我们只此一生。
明天你只留下余灰,化作幽灵,一切归于乌有。
狮子【法】布封就人类而言,气候的影响只在种类变化相当少上表现出来,因为人类只有一种,而且它与其他所有的动物截然区分开来;人,在欧洲是白人,在非洲是黑人,在亚洲是黄种人,在美洲是红种人,只不过是因气候而带上肤色的同样的人:由于人生来是为了统治地球的,而且整个地球是人的活动领域,所以,人的本性看来适合于各种环境;在南方的烈日下,在北方的冰雪中,人生活着,繁殖开来,从远古就散布到各地,以致人看来并不偏爱任何一种特别的气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外国经典散文【经典的外国散文】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或是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很有严格的要求。
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经典的外国散文,供大家欣赏。
经典的外国散文:天道自然她以肉眼看不见的演出自娱,对于我们,她的演出是极为重要的。
她使每个儿童都来研究她,每个傻瓜都来判断她,可是成千上万的人从她身边走过,却什么也没有发现。
而她却从所有的这些人身上得到乐趣,发现她的益处。
人即使是在抗拒她的规律的时候,也是在服从她的规律,既反对她,又离不开她。
她的每一种赐予都是好的,因为首先她赐予的都是人不可或缺的。
她姗姗而来,害得我们望眼欲穿;她匆匆而去,为的是使我们不致对她感到厌倦。
她没有语言文字,但是她创造出了能够感受的心灵和说话的舌头。
她的最高荣誉是爱。
我们只有通过爱才能同她接近。
她使所有的事物各个有别,但所有的事物却极力要融合到一起。
她使事物互不雷同,其实正是要使它们融合在一体。
她用她那爱之怀里的玉液琼浆补偿我们生活中的不胜烦恼。
她就是一切。
她酬赏自己又惩罚自己。
她从自己身上得到喜悦,便又感到苦恼。
她既粗鲁又温柔,既仁爱又凶恶,既软弱又力大无穷。
每个事物都永远是她的化身。
经典的外国散文:浑圆无缺我常常觉得这是多么奇怪啊: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视别人关于他自己的意见,却更甚于重视自己关于自己的意见。
如果一个神或一个明智的教师突然来到一个人面前,命令他只是思考和计划那引起他一旦想到就要说出来的念头,那他甚至一天都不能忍受。
所以我们对我们的邻人将怎样想我们,比我们将怎样想自己要重视得多。
如要你使自己,也就是说使你的理智同这些事情分开——即不管别人做或说了什么,不管你自己做或说什么,不管将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使你苦恼,不管在将人包裹的身体中,或者在天生与身体结合在一起的呼吸(生命)中,有什么东西违背你的意志而附着于你,不管那外部缠绕的事物漩涡是如何旋转,为了使免除了命运束缚的理智力自身能纯粹和自由地活动,那么去做正当的事,接受发生的事和诵出真理吧,如果你使这种支配能力脱离开那些通过感官印象而附着于它的事物,脱离开那些未来的和过去的事物,你就将使自己像恩培多克勒的球体一样:“浑圆无缺,在它欢乐的静止中安息。
赛珍珠经典散文《中国之美》赛珍珠(1892-1973),原名珀尔·赛登斯特里克.布克,美囯女作家。
赛珍珠是她自己起的中文名字。
生于弗吉危亚州,父母是传教士。
幼年随父母来中国,在上海接受早期教育。
1914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心理学系。
后又到中国,在金陵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教授英语。
1927年回国。
1922年开始写作。
长篇小说《大地》(1931)描写一位中国农民和他的妻子辛苦劳动.、攒钱买地的曲折故事,获普利策奖。
这部小说与随后出版的《儿子们》(1932)《分家》(1935)合为三部曲《大地的房子》(1935)。
其他作品有描写父亲的传记《奋斗的天使》(1936)和描写母亲的传记《流亡者》(1936)。
她还把《水浒》译成英文,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1933)。
20世纪50年代后写有《北京来信》(1957)和《梁太太的三个女儿》(1969)等中国题材作品,明显地流露出对新中国的偏见。
因创作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小说,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之美美国秋天的树林是美丽的,迷人的,惟有一个生长于异国他邦的美国人,才能完全领略。
令我不解的是,在我回美国之前,竟然从未听到有人谈起过它。
我先前一直生活在中国,那儿一片宁静,风景如画,自有其独特的可爱之处:清瘦的翠竹摇曳生姿,荷塘倒映出庙宇那翘起的飞檐,大地一片郁郁葱葱。
亚热带明媚的阳光和繁星密布的夜空,又使它显得千般的娇、方般的柔。
夏去秋来,金菊盛开,但转眼又是萧瑟西风,黄花僬悴,一片苍凉。
有道是:残秋不堪忍,蓄芳待来春。
树木飘尽落叶,只留下灰暗的棕色树丫,在风中瑟瑟地抖动。
几乎是一夜之间,大地就披上了素净的冬装。
一切都是灰蒙蒙的。
苍凉的天地间,蜷伏着几座小小的农家土屋’一切都没有了生气。
人们也都裹进了深蓝色和黑色的棉袍中,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这样,漫游东方之后,我踏上了美丽的英国原野,夏末的淡紫与黄褐的色调,令我神荡意迷。
外国短篇散文名篇一部文学的名篇佳作,即为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之总成,常常令人感铭于心,爱不忍释,成为相随之伴侣与慰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外国短篇散文名篇,供大家欣赏。
外国短篇散文名篇:白桦树 (苏) 沃罗宁她保护着我。
我的住宅离大路一百米左右。
大路上行驶着各种车辆:货车,小轿车,公共汽车,推土机,卡车,拖拉机。
车辆成千上万,来回穿梭。
还有灰尘。
路上的灰尘多大啊!灰尘飞向我的住宅,假若没有她,这棵白桦树,会有多少灰尘钻进窗户,落到桌子上,被褥上,飞进肺里啊。
她把全部灰尘吸附在自己身上了。
夏日里,她绿荫如盖。
一阵风拂过,它便婆娑起舞。
她的叶片浓密,连阳光也无法照进我的窗户。
但夏季屋里恰好不需要阳光。
沁人心脾的阴凉比灼热的阳光强百倍。
然而,白桦树却整个而沐浴在阳光里。
她的簇簇绿叶闪闪发亮,苍翠欲滴,枝条茁壮生长,越发刚劲有力。
六月里没有下过一场雨,连草都开始枯黄。
然而,她显然已为自己贮存了以备不时之需的水分,所以丝毫不遭干旱之苦。
她的叶片还是那样富有弹性和光泽,不过长大了,叶边滚圆,而不再是锯齿形状,像春天那样了。
之后,雷电交加,整日在我的住宅附近盘旋,越来越阴沉,沉闷地——犹如在自己身体里——发出隆隆轰鸣,入幕时分,终于爆发了。
正值白夜季节。
风仿佛只想试探一下——这白桦树多结实?多坚强?白桦树并不畏惧,但好象因灾难临头而感到焦灼,她抖动着叶片,作为回答。
于是大风像一头狂怒的公牛,骤然呼啸起来,向她扑去,猛击她的躯干。
她蓦地摇晃了一下,为了更易于站稳脚跟,把叶片随风往后抑,于是树枝宛如千百股绿色细流,从她身上流下。
电光闪闪,雷声隆隆。
狂风停息了。
滂沱大雨从天而降。
这时,白桦树顺着躯干垂下的手臂流到地上。
她懂得应该如何行动,才能岿然不动,确保生命无虞。
七月末,她把黄色的小飞机撒遍了自己周围的大地。
无论是否刮风,她把小飞机抛向四面八方,尽可能抛得离自己远些,以免她那粗大的树冠妨碍它们吸收更多的阳光和雨露,使它们长成茁壮的幼苗。
经典的英语散文经典的英语散文英语的散文阅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英语语法。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去阅读经典的英语散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经典的英语散文【1】In the eternal universe, every human being has a one-off chance to live --his existence is unique and irretrievable, for the mold with which he was made, as Rousseau said, was broken by God immediately afterwards.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
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您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您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
Fame, wealth and knowledge are merely worldly possessions that are within the reach of anybody striving for them. But your experience of and feelings about life are your own and not to be shared. No one can live your life over again after your death. A full awareness of this will point out to you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your existence is your distinctive individuality or something special of yours. What really counts is not your worldly success but your peculiar insight into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your commitment to it, which add luster to your personality.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够代替您感受人生。
外国散文经典100篇第一篇:《100篇经典散文》(英)丘吉尔在摇曳灯光的照耀下,历史在过去的小路上蹒跚,试图重建过去的景象,恢复往日的回声,并想用微弱的光芒点燃往日的激情。
当历史巨大的卷轴展开之时,许多错综复杂的事件出现了,而这些事件是很难有效地纳入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好恶模式之中。
人类的故事并不总是像数学运算一样根据二加二等于四的原则展开。
人的一生中,有时可能等于五或负三;有时,正算到一半,黑板倒塌,使全班陷于混乱,教师被砸得鼻青脸肿。
现在科学用一只手给我们奉献了一个黄金年代,但同时又用另一只手给我们制造了一个厄运,我们自从石器时代以及任何人类历史开始以来一点点建造起来的一切都将陷入困境。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第五篇:《名家经典散文欣赏6篇》名家经典散文欣赏为梦想而飞爱,总是有条件的不要说你无条件地爱一个人,爱,总是有条件的。
你可以什么也不要,但是你要他爱你,这难道不是条件吗?父母爱子女,也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他们必须是他的儿女,如果是别人的儿女,他不会爱他们,不会用生命保护他们。
女孩说:“我的确是无条件地爱他,我甚至不需要他爱我。
”是的,即使他不爱她,她还是愿意守候在他身边一辈子,她爱他的才华。
如果他没有才华,她还会那样义无反顾地爱他吗?不会了。
她的爱,还是有条件的。
女人可以爱一个顶没用的男人,他没才华,没出息。
女人说:“这还不算无条件吗?”但她要他承诺永远和她一起,要他承诺改过缺点。
要一个男人付出承诺。
这不是条件又是什么?男人说:“我就是爱她这个人。
”如果她不是长得不难看,如果她不是那么聪明,不是有他喜欢的性格,他还会爱她吗?她必须符合他的条件才会被爱。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被有条件地爱着,也是有条件地爱着别人。
不必心灰意冷。
既然知道世上没有无条件的爱,你应该努力使自己更具备条件去被爱,同时也该学习忘记一些条件去爱一个人。
名家经典短篇散文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春风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20世纪外国散文经典篇一:20世纪10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世界篇20世纪10部影响深远的小说1、《尤利西斯》乔伊斯[/color]“100个人中没有10个人能读完《尤利西斯》,在能读完的10个人中,又有5个人是将他当作艺术上的力作来读的。
”“《尤利西斯》是20世纪文学中小说的最大贡献,它必定会使作者不朽,正如《巨人传》使拉伯雷、《卡拉马佐夫兄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万古流芳一样。
”这是1922年《纽约时报》的书评作者约.科林斯在同一篇书评里对《尤利西斯》所下的两个判断。
时至二十世纪末,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预言都“幸而言中”——但愿书评家也因此而“万古流芳”。
对于《尤利西斯》,连西方的文学教授都没什么可说的,旁人自然更无庸置喙。
在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正是由于翻译家们的辛勤努力,中国人终于可以看到了汉译本的《尤利西斯》(萧译本译者:萧乾、文洁若;金译本译者:金堤)。
在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我们可以说,尽管大多数中国人还无法领略到《尤利西斯》原文的奇特与精美,但至少在汉译本的《尤利西斯》里,我们感受到了现代汉语优美的可能性。
[color=#ff0000]2、《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color]当《追忆逝水年华》的第三部《盖尔芒特之家》在法国问世时,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艾兹拉.庞德说道,对这部书最完美的批评文章应当只写一段,而且必须有7页长并只用分号。
这是用来夸张普鲁斯特那长得使人受罪的句子的。
然而,当1922年普鲁斯特去世时,他那以难以想象的痛苦所完成的15卷的小说,已经被无数次公认为有史以来最长、同时也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了。
马塞尔.普鲁斯特象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以三十年的时光,用回忆的砖石砌就了一道辉煌的时光走廊,而在动笔创作之初,他就考虑到,要把这部作品建筑得象一座教堂(《追忆逝水年华》译者前言)。
这使得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超越于所有细部之上的辉煌——一种整体上的气势与力量。
[color=#ff0000]3、《变形记》卡夫卡[/color]一位平平常常的小公务员,在某天早上醒来时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随后是一系列荒诞而“正常”的反应:家人从震惊、恐惧到冷漠厌烦;主人公自己绝望而悲惨的生存努力——一切都象一个梦,一个噩梦!然而在卡夫卡的世界里,噩梦永远没有醒来的时候……在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这正是作为小说家的卡夫卡天赋之所在。
对于卡夫卡自己来说,生存就是一场必须“恰当运用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的抗争。
通过写作这一形式,卡夫卡为自己的抗争找到了存在的形象。
当我们读到《变形记》、《城堡》、《审判》等等作品时,简直就象面对着一尊尊充满力量的雕塑,你能从那极度的变形与夸张里体会到生命的悸动与冲突。
而透过卡夫卡自己的书信与日记,我们将能领受到那无穷无尽的力量之源泉,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竟然带着这样一些姿态:忧伤、理解、痛苦、谦卑……关于卡夫卡,我们还可以说上很多很多(据说在现代文学的研究中,卡夫卡的论文数量之大,光打印题目就要用上几十页),然而,在我的感觉里,安静的倾听才是最恰当的方式(这不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一种能力吗?)[color=#ff0000]4、《局外人》加缪[/color]小说家加缪同时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作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哲学家加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种身份的的混淆往往容易在小说创作中带来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思想大于形象。
这一问题在同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萨特身上更为明显:不客气地说,作为一流哲学家的萨特在小说上充其量是个二流人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这类小说评价往往着重于其思想性。
通俗地说,那就是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也好,《鼠疫》也好,成败与否由其中心思想决定。
“中心思想并不是创造性艺术的最高形式,但是,它却有可能重要到这个地步:如果为了艺术批判的缘故而抛弃它则将会亵渎人类精神。
”(《纽约时报书评》)从文体而言,有人指出“加缪非常擅长于笛福式的叙述文体。
”如果这还不足以让人阅读下去的话,那么他独有的细腻感觉和充沛的激情已经弥补了叙述中的大部份空间。
人们不会忘记,《西西弗斯的神话》尽管是一部哲学著作,却毫无疑问也是一篇优美而充满激情的散文名篇。
[color=#ff0000]5、《洛丽塔》纳博科夫[/color]在《洛丽塔》出版前,作为文学教授的纳博科夫的简历是这样的:男性(1903——),俄国流亡贵族(革命家?)后裔,旅行者,鳞翅目昆虫(尤其是蝴蝶)学家和标本收藏家,诗人,大学文科教授(古典文学、写作以及文学批评),象棋难题的制作者。
倘若要用一个词来评价的话,那么最接近的就是——优雅。
然而随着《洛丽塔》的出版,一切都变了。
在成千上万的美国读者心目中,“纳博科夫”这个“品牌”所代表的是:畅销书作家,“变态佬”,渎神者,好出风头的人,暴富者(《洛丽塔》的版税),一言以蔽之:庸俗(也带表招人喜爱,令人羡慕)简单地说,《洛丽塔》讲述的是一名成人对少女的性爱欲望与“色情故事”。
在这部小说里,纳博科夫作为一名语言天才对美国俗语、俚语(这是他用英语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此前的作品均以他的母语——俄语写成)的精熟,以及对从拉伯雷以来的“狂欢式”民间叙事技巧的戏拟与发展,都令人叹为观止。
倘若不理解纳博科夫在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上的贡献,就很难理解他在文学史上将留下何等重要的地位。
建议参看他的另一本“雅”著:自传《说吧,记忆》。
[color=#ff0000]6、《小径交叉的花园》博尔赫斯[/color]“阿根廷作家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同中国有缘,因此,在中国知道他的人可能超过他祖国的人口。
但是,这个出生于1899年8月24日的早产儿从未到过中国,尽管他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一直身在中国?。
这是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中国是悠远和神秘的代名词,是书的策源地。
”这是博尔赫斯百年诞辰前夕著名外国文学专家、翻译家陈众议在一篇纪念文章中所写下的。
确实,作为一名诗人、小说家,博尔赫斯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祖国阿根廷。
有的人仿佛生下来就不属于任何具体的时代与地域——博尔赫斯就是属于这一类人。
对于他来说,每一个人所熟悉的时间与空间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在他所有的作品中,这一存在反复由几种富于隐喻性的形象被表述出来,它们分别是:书、镜子、迷宫、梦。
它们不断复制、衍生、直至无限。
《小径交叉的花园》(小说集)是一本“关于无限的书的迷宫的书”,仅凭这句绕口令般的解释就知道它多么值得一读……[color=#ff0000]7、《百年孤独》马尔克斯[/color]对于大多数文学爱好者来说,《百年孤独》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几乎已经成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名词了。
对于与马尔克斯一起开拓和发展这一流派的前辈与同辈作家们来说,“播种者并非要摘下最大的那粒果实”这句话,也许是个不错的安慰。
然而,这部被誉为“最具代表性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之所以一路“走红”,直至被请入诺贝尔文学奖的众神殿,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魔幻现实主义本身所独有的创作原则与思想内涵是一方面,小说本身的“好读”则是更多读者选择的原因。
“这部作品通过精心设计的怪诞情节、古老的神秘故事、不可告人的家族秘事以及独特的内在矛盾揭示出其意义,通过这种种直接的途径给人以快感。
”(《纽约时报书评》)请注意,“快感”,而且是“通过这种种直接的途径”。
这至少说明一件事:“名著”与“难读”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只是对读者,即使是对于我们的作家,这句话也不失为一个善意的忠告。
[color=#ff0000]8、《黑暗的心脏》康拉德[/color]对于康拉德,也许中国读者了解不多。
但在1998年英国“蓝登书屋”选出的本世纪一百大英文小说中,“航海作家康拉德”一人入选了四本。
超过排名首位的乔伊斯及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福克纳、福斯特等人。
即便对于从不知道康拉德何许人也的读者来说,阅读康拉德的小说也会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从外部的经验而言,康拉德小说里那“大海大声的呼唤”立刻令我们和作者一起扬帆去经历那种种“伟大的冒险”。
让我们了解到“天海之间伟大而单调的存在”;感受到生命平凡的流逝。
从内心而言,康拉德又被称之为西方第一位“专注于心理现象研究”的小说家,他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把握与解剖令人想起茨威格,而他在人性深度的发掘上又令人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
从文学史的重要性来说,康拉德也许不属于“最伟大的”之列,但他毫无疑问在最优秀的作家中名列前矛。
[color=#ff0000]9、《喧哗与骚动》福克纳[/color]“我发现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土地值得好好写写,而且即使我写一辈子,也写不尽那里的人和事。
”(福克纳自述)作为一名公认的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最大的贡献大于为人类一个留下了虚构的、神话般的文学地域——位于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
全县方圆2400英里,人口15000多,县中心是杰弗生镇。
福克纳曾两次为这个虚构的县绘制地图,并骄傲地自称为它“唯一的主人和所有者”。
《喧哗与骚动》是这一庞大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由十多部长篇和近80部短篇小说构成)的代表作之一。
主题可以概括为南方种植园制度的一曲“挽歌”。
在写作方式上,《喧哗与骚动》把意识流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之作。
书名来自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的一段独白,“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由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出一点意义。
”这恰好可以作为这本小说的一段绝妙的注释。
[color=#ff0000]10、《雪国》川端康成[/color]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奖。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川端康成几乎已成为“传统”日本文学的代表。
而川端康成笔下的日本,也成为西方文学研究者心目中“遥远、神秘而独自存在”的象征。
实际上,川端康成在初登文坛时,便醉心于单纯地借鉴西方文学,甚至声明“可以把表现主义称作我们之父,把达达主义称作我们之母”。
在欧化的创作道路上遭到挫折后,他又宣称要改行搞“东洋主义”,走到了全盘继承传统的另一极端。
最终才从失败里寻找到东西方文学融合与沟通的桥梁,从而创造出属于川端康成自己的“东方之美”。
篇二: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著作100部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著作100部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著作100部,供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阅读,具体如下: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韦勒克:《文学理论》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萨特:《存在与虚无》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雅克·德里达:《德里达访谈录:一种疯狂守护者的思想》利奥塔:《利奥塔访谈录:后现代与公正游戏》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米歇尔·福柯:《福柯访谈录:权力的眼睛》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布尔迪厄:《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伽达默尔:《伽达默尔集》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克尔凯郭尔:《或此或彼》(上下)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苏珊·朗格:《艺术问题》福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柯林伍德:《艺术原理》鲍曼:《流动的现代性》艾柯:《诠释与过度诠释》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艾略特:《小说的艺术》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尼采:《悲剧的诞生》萨特:《词语》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姚斯等:《接受美学译文集》艾柯等:《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荣格:《心理学与文学》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爱德华·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马丁:《当代叙事学》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雷纳·韦勒克:《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乌蒙勃托·艾柯:《符号学理论》保罗·利科:《活的隐喻》皮亚杰:《结构主义》艾布拉姆斯:《镜与灯》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雷纳·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卡西尔:《人论》姚斯:《审美经验论》施塔格尔:《诗学的基本概念》弗洛伊德:《释梦》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伊夫·瓦岱:《文学与现代性》Jeangeorges:《文字与书写:思想的符号》A.杰弗逊:《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流派》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苏珊·桑塔格:《重点所在》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赞美理论》凯塞尔:《语言的艺术作品》布卢姆:《影响的焦虑》贡布里希:《艺术和科学》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艾略特等:《西方现代派作家论创作》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马科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尼采:《权力意志》奥·帕斯:《批评的激情》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引论》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一卷)》乌斯宾斯基:《结构诗学》高概:《话语符号学》伽达默尔等:《理解与解释》佛洛依德:《佛洛依德著作选》佛洛依德:《佛洛依德后期著作选》戴维·洛奇:《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评论》(上下)德里达:《德里达中国讲演录》补充(转载,致谢)马列文论专题:计14种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2、哲学手稿》,3、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马恩全集》第42卷);4、《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一、二册),5、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另有同6、类型书可选用);7、《列宁论文学与艺术》,8、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另有同9、类型书可选用);10、《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11、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12、《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第1、2卷),13、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4、《高尔基论文学》,15、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16、高尔基:《不17、合时宜的思想:关于革命与文化的思考》,18、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19、《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20、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21、《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1、2卷),2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23、《卢卡契文学论文选》(第一卷),24、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25、《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选》,26、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27、《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28、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29、[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30、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31、[美]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32、1950)》,33、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