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m
- 格式:pdf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14
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19 珍贵的教科书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充分预设,力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法顺应学法,教学思路符合学习认知思路,力图从语言入手,通过读、思、评、说等平台,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活。
在这样的过程中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获取新知,升华情感。
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内涵,并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获得新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书思考、质疑、讨论,体会教科书的“珍贵”。
3.使学生体会到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保护书的可贵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重难点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保护书的可贵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百花园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个单元的百花园分四个部分(语海畅游、读读背背、口语交际、习作),注重了知识的整合与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去发现、掌握知识的规律,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近义词,了解近义词的区分方法,掌握近义词的运用。
2.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组成部分,能转换“把”字句“被”字句。
3.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孟子》有关资料,了解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中名句的意思。
4.能有条理较具体地说清楚一件新鲜事。
5.写清楚一件让人的事。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文言名句积累。
2.口语交际。
3.写作。
教学难点:写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百花园二预习中,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19 珍贵的教科书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充分预设,力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法顺应学法,教学思路符合学习认知思路,力图从语言入手,通过读、思、评、说等平台,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活。
在这样的过程中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获取新知,升华情感。
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内涵,并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获得新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书思考、质疑、讨论,体会教科书的“珍贵”。
3.使学生体会到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保护书的可贵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重难点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保护书的可贵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每当新学期来临,每当我们手捧崭新的课本,我们的心情是既兴奋又激动的。
是啊,一本本教科书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多大的便利。
然而,在解放前,在险恶的战争环境里,要想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多么不容易呀!那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流血牺牲的。
那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学完《珍贵的教科书》一文,就知道了!(展示课件第二屏)学生齐读课题。
二、释题质疑1.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2.归纳学生的问题:(展示课件第三屏)(1)为什么称教科书是珍贵的?(2)课文哪一部分内容最使你受感动?三、介绍时代背景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
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3月中旬放弃延安,之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
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
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在坚持学习。
张指导员为保护一捆教科书而英勇牺牲。
四、提出自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学1.初读课文,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地方。
2.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读生字的字音。
(展示课件第四屏)(2)弄清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笔顺笔画。
(3)练习用生字组词。
(展示课件第五、设计思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教科书的珍贵,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望。
背景介绍有利于更好地学习、理解课文。
学生已具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并做扎实有效的检查。
六屏)3.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是讲下面内容的。
(1)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2)情况紧急,“我”和张指导员需要立刻去印刷所取书。
(3)在回村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4)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4. 学生小组间合作探究,派代表汇报。
五、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1.读下面的词语,要求读得准。
(指名读)环境代替顽强桌椅俯冲延安锅烟灰念叨艰苦卧倒2.说出下面生字的部首。
替(曰)卧(臣)凳(几)省(小)顽(页)3.理解下面的词语。
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俯冲:以高速度猛地向下冲。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的。
完整无缺:十分完整,没有缺损。
叨念:轻声地、反复地说。
珍贵:十分宝贵。
激励:激发、鼓励。
六、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带着不懂的问题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2.再读课文,深入地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找出文章重点,教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学生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讲读第1—7自然段1.指名读第1—7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思考讨论,小组学习。
(1)延安小学的同学“顽强地坚持学习”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战争环境、条件艰苦)(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延安小学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3)默读思考: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带来的消息是振奋人心的?出示重点句,帮助理解。
①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哇!(展示课件第七屏)要让学生体会出:一方面说明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突出无书的困难,因此大家渴望能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体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另一方面,在大家十分渴望教科书时,张指导员告诉大家有书的好消息,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②“同学们知道这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展示课件第八屏)引导学生体会出:书是来之不易的,是毛主席亲自关怀,是用从党中央文件用纸里节省下来的纸印刷出来的。
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是开启新课堂的有效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情感实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独特体验去解读课文,让学生在“找中思”“读中学”“品中悟”。
延安小学学生的关心。
写这些困难一方面表现了延安小学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顽强精神,一方面也说明了教科书的珍贵。
3.总结这一部分的大意。
讨论明确:这部分主要写延安小学学习条件艰苦,师生渴望得到教科书,以及张指导员决定带“我”一起去取书。
三、学习第8—11自然段1.默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作者主要讲了几个意思?可以分成几层?2.讨论分层情况:第一层主要写“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高兴和急切的心情。
第二层主要写途中遇到敌机轰炸,张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书。
第三层主要写张指导员的临终叮嘱。
3.提问:在回村的路上遇到了什么情况?带着什么语气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危险情况,有感情地朗读)4.体会第10自然段中两处省略号的用法。
“快卧倒……”表示说话声音被打断。
“我只觉得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省略“我”被炸伤昏迷后发生的事情。
5.找出指导员身负重伤的句子。
(展示课件第九屏)6.根据“趴”“一动也不动”“完整无缺”“压”“染红”等词语,启发学生想象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情景,体会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书的崇高精神。
7.理解重点词语“完整无缺”的意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展示课件第十屏)(1)完整无缺的书是什么样子的?(2)这捆书是怎样完整无缺的?(3)这捆书为什么会压在张指导员身下?(4)把句子改成“那捆书压在他的身下,在学生已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地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但教师要有引导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有的放矢。
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好不好?为什么?(5)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的希望是什么?8.指导学生想象张指导员因为伤势过重,生命垂危,没有力气、说话断断续续的语气。
想象张指导员说话的样子,分角色朗读。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五、总结提问课文为什么用“珍贵的教科书”做题目?引导学生回答:1.当时条件艰苦。
2.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纸印刷教科书。
3.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
所以,书来之不易,十分珍贵。
六、拓展延伸(展示课件第十二屏)课后,请同学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准备参加班上的专题活动“我和先辈比童年”。
忆过去,说现在,谈未来。
七、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第2自然段,学习这段话的写法,把“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的意思写具体。
这个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点到即可。
表演时注意指导学生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力求惟妙惟肖,富有创造性。
议论时各抒己见,允许学生在尊重别人意见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不同感受。
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13 罗丹的启示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罗丹的启示》这篇课文讲述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茨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自己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把茨威格忘记了的事。
课文重点叙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雕像的情景,作者通过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描述得惟妙惟肖。
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阅读教学),并围绕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的设计。
在本节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了小学语文第二学段阅读的学法指导。
课堂上除了指导学法之外,课堂上重情境、重体验、重合作,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用心感悟并充满激情地读,大胆地发表见解,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鲜活,使学生感受到罗丹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忘我的境界,在体会、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最终自己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4.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5.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罗丹画像、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单元检测一一、看拼音,写词语。
( ) ( ) ( )( ) ( ) ( )( ) ( ) ( )二、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在正确读音下画线)成为() 叶脉() 种子() 没有()折磨() 答应()三、把下面的字写正确,写端正。
四、先组字,再组词语。
( ) ( ) ( ) ( ) 氵 扌( ) ( ) ( ) ( ) ( ) ( ) ( ) ( ) 口 日( ) ( ) ( ) ( ) ( ) ( ) ( ) ( ) 亻 忄( ) ( ) ( ) ( )五、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1. 春天_______到了雨的鼓声,_______来了。
2. 好像叠叠的浪_______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_______过松林。
3.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_______。
4. 蒌蒿满地芦芽_______,正是河豚欲_______时。
5. 应怜屐齿_______苍苔,小_______柴扉久不开。
6. 这两只山雀_______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东瞧瞧,西望望。
六、用加下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1. 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它在森林里演奏,在大地上播种。
……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只山雀只剩下尾巴露在树干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