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检测报告
- 格式:xls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1
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1、取样方法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总数的2%并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对于悬挑梁,应抽取构件数量的5%并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少于10个时,应全数检验;对于悬挑板,应抽取应抽取构件数量的10%并且不少于2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少于20个时,应全数检验;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梁、板类构件,测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时应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并用磨石将表面浮浆等不平整处打平。
2、检测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 152-20083、检测设备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钢卷尺4、检测方法首先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进行复位调零,之后对选定构件被测钢筋进行初步定位,将探头有规律在检测面上移动,直至仪器显示信号强度最强时读数并记录钢筋位置用记号笔做标记;检测保护层厚度时,对每根钢筋选定三个检测部位,每个部位重复进行2次测量并取平均值,结果精确到1mm,梁类构件允许偏差为-7mm~+10mm,板类构件允许偏差为-5mm~+8mm;检测钢筋间距时,应选取至少7根钢筋间距进行检验,用钢卷尺测量第一根钢筋和最后一根钢筋的轴线距离并计算间隔数,钢筋间距测量值精确到1mm,允许偏差为±10mm;检测钢筋直径时,应对每根钢筋选取三个部位,每个位置测量一次取平均值,测量值要求达到钢筋设计直径的95%。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
5、测试要求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至少30%已测钢筋并且不应小于6处,采用钻孔、剔凿等方法验证;仪器要求钢筋直径已知,钢筋实际直径未知或有异议;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构件饰面层未清除的情况下检测;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检测一、总那么1、为加强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混凝土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采用混凝土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附录E:构造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以及?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21〕。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建筑工程混凝土构造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混凝土构造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检测参数和名词术语1、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混凝土构造外表到受力主筋外侧的距离。
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外表与钢筋外表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其值如图1所示。
C1 C2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01 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i≈C12、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 C。
3、钢筋的示值直径检测时仪器指示的钢筋直径。
4、钢筋位置的测试偏差仪器所指示的钢筋轴线与钢筋实际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5、相关符号:6、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规定:受拉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注:1、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建立规图集;不同规〔防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有不同的要求;2、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
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保护层厚度可按粱考虑。
3、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构造,当处于露天或室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
4、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遵守防火规有关规定。
5、由此可见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与构件种类、混凝土强度、环境条件、构件受力状态、使用寿命、防火等级等因素相关。
7、测试方法〔1〕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方法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时,磁力线会变形。
金属所产生的干扰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现场检测。
2 执行标准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JGJ/T 152-200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3仪器设备钢筋位置测定仪。
4检测目的检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5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工程名称、结构及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混凝土中含有的铁磁性物质;4.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和间距,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5.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检测原因。
6现场检测6.1抽样原则6.1.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6.1.2 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6.2测区、测点的布置6.2.1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6.2.2 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6.2.3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6.2.4 在测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时须标记检测范围内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钢筋轴线位置,连续量测构件钢筋的间距。
6.2.5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试剂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剃凿等方法验证,并填写相应的记录表:①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时;②钢筋工程直径未知或有异议;③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④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6.3技术指标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对于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梁类构件为+10mm,-7mm;板类构件允许偏差为+8mm,-5mm。
钢筋保护层厚度、间距检测1、适用范围1.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1.2 本仪器仅限于对梁类、板类、悬挑构件等结构实体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钢筋直径的测定。
2、编制依据2.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2 依据瑞士PROCEQ公司Profometer5S钢筋扫描仪使用说明书。
3、注意事项3.1 仪器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检测误差不得大于1mm;3.2 禁止非检验人员操作仪器;3.3 该仪器为精密仪器,使用时要防止冲击性损坏,使用完后做好清洁并放入干燥的仪器箱内;3.4 使用前后应检查电池使用时间,以防电池用量不足造成漏液损坏仪器;3.5 领用设备时应检查设备是否能正常使用。
4、检验依据4.1 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4.2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4.3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
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验仪器应经过计量检验,检测操作应符合相应规程的规定;4.4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5、检验操作5.1 Profometer5S型钢筋扫描仪的扫描探针对与其纵向轴线平行的钢筋反应最灵敏而对与其纵向轴线垂直的钢筋反应灵敏度最小。
因此检测时探针应在待检验钢筋上平行移动;5.2 检测前应检查待检部位是否平整,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5.3 仪器开机正常显示后,应按委托方要求设置参数,如钢筋直径(直径未知时设为16mm)、构件编号、钢筋间距、报警声音等,设置完后按下START/RESET键复位;5.4 对于双层布置钢筋应先测出每层钢筋位置,然后从起始点出发沿一个方向移动探针,同时注意仪器的声音变化和显示屏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滑移线条、信号值的变化。
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陈松第一节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检测目的及意义⏹钢筋绑扎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中间工序”、“隐蔽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指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关系到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防火等性能”,必须抽取一定数量的梁、板类构件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试作为结构实体检验的一个内容。
⏹结构钢筋扫描技术主要有电磁感应法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仪和混凝土雷达仪两大类,且均已收入建设部新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 T152-2008。
第二节检测原理及仪器⏹一、电磁感应法⏹1、定义:用电磁感应原理检测混凝土中钢筋位置、直径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方法。
⏹2、检测原理⏹仪器的传感器产生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作用于被测结构构件时,当遇到结构构件内部的金属介质,则产生较为强烈的感生电磁场,仪器传感器接收到感生电磁场并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可以判断钢筋的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等。
电磁感应法检测原理⏹仪器接收信号E的强弱和钢筋直径D、钢筋深度y都有关系,采用公式表达如下:⏹E=F[D,x,y]⏹当传感器位于钢筋正上方时接收信号最强,因此通过传感器在被测钢筋上方移动时接收信号的强弱,可以判断钢筋的位置。
从检测技术考虑,信号峰值的判断只能在接收信号越过峰值后出现下降趋势的时候才能判断,所以钢筋位置的自动判定是在传感器越过了钢筋正上方后才能肯定,这种现象称之为“钢筋扫描的滞后效应”。
⏹对于同一根钢筋,变换检测模式,可以得到两个强弱不同的信号E1、E2,解此联立方程组:⏹目前仪器实现变换检测模式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正交测量法,传感器置于被测钢筋上方,在与钢筋平行和垂直的方向上各测量一次,通过所测得的信号强弱差异,经分析得出钢筋直径。
该方法因传感器需要改变位置,引入了两次的测量误差。
⏹另一种是内部切换法,当传感器置于钢筋正上方时,仪器自动切换传感器的测量状态,进行两次测量,得出钢筋直径。
中铁*局集团第*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试验中心检验报告
No: HJC20121030-1
产品名称:钢筋保护层厚度
送检单位:试验中心
检验类别:委托试验
报告日期: 2012 年10 月30 日
说明
1、检验报告无“检验报告专用章”或检验机构公章无效。
2、复制的检验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报告专用章”或检验机构公章无效。
3、检验报告无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对检验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检验报告30日内,向检验机构提出复议。
5、对于委托检验,样品的代表性由委托单位负责。
地址:**省**市**区***街*号
邮政编码:*****
电话:
中铁*局集团第*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试验中心
检验报告
No: HJC20121030-1共 2 页第 1 页
检验报告
No: HJC20121030-1共 2 页第 2 页
中铁*局集团第*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试验中心
混凝土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
委托单位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委托编号
结构部位委托日期
测试计算复核
共页第页。
克拉玛依龙飞凤二期工程6#楼基础钢筋保护层检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名称:克拉玛依龙凤下去二期工程6#楼1.2建设单位:新疆瑞基投资有限公司1.3设计单位: 克拉玛依市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1.4监理单位:克拉玛依市金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1.5施工单位:新疆建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1.6建筑结构: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84.47㎡,基础形式:柱下独立基础,建筑层数: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及装饰坡屋顶。
建筑物总高度为11.10m,建筑耐火等级二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使用年限为50年。
1.7计划开工日期:2016年4月12日,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11月5日;1.8建设地点:克拉玛依市西郊水库以北。
1.9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主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二、梁、板、柱类构件钢筋保护层检测选点依据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附录E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要求:E.0.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结构实体检验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并见证实施过程。
施工单位应制定结构实体检验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
除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外的结构实体检验项目,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
2、对悬挑构件之外的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
3、对悬挑梁,应抽取构件数量的5%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悬挑梁数量少于10个时,应全数检验。
4、对悬挑板,应抽取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20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悬挑板数量少于20个时,应全数检验。
E.0.2 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对每根钢筋,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测量3点取平均值。
三、主体梁、板、柱构件钢筋保护层检测选点1、根据上述规范的要求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按楼层梁、板、柱总数量进行统计如下:主体梁、板、类构件统计总数2、设计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梁:35mm 板:30 mm3、为保证梁、柱、板钢筋保护层检测部位具有代表性,根据施工部位的重要性由监理及施工单位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中附录E的要求对各栋楼的梁、板、柱类构件共同选定并统计如下:板的钢筋保护层检测选点一览表8@1808@1808@2008@2008@200悬挑板的钢筋保护层检测选点一览表1 一层○7~○10轴交○A~○C轴钢筋直径8@200悬挑板保护层厚度30mm梁的钢筋保护层检测选点一览表序号检测部位及构建名称检测项目技术要求(mm)备注1负一层 KL2○2轴交○F~○H轴钢筋直径216非悬挑梁保护层厚度35mm截面尺寸200×4002负一层 KL14○F轴交○8~○9轴钢筋直径216非悬挑梁保护层厚度35mm截面尺寸200×4003一层KL3○3轴交○C~○D钢筋直径222非悬挑梁保护层厚度35mm截面尺寸200×4504一层KL10○C轴交○1~○3轴钢筋直径220非悬挑梁保护层厚度35mm截面尺寸200×4005二层KL2○2轴交○F~○G钢筋直径218非悬挑梁保护层厚度35mm截面尺寸200×400悬挑梁的钢筋保护层检测选点一览表序号检测部位及构建名称检测项目技术要求(mm)备注1 一层 KL8(1A)○10轴交○A~○C轴钢筋直径216悬挑梁保护层厚度35mm截面尺寸200×400板的钢筋直径、间距检测选点一览表序号检测部位及构件名称检测项目技术要求(mm)备注1 负一层○2~○5轴交○F~○G轴钢筋直径8 钢筋间距@1802 一层○4~○5轴交○F~○G轴钢筋直径8 钢筋间距@2003 二层○2~○4轴交○F~○G轴钢筋直径8 钢筋间距@200梁的钢筋直径、间距检测选点一览表序号检测部位及构建名称检测项目技术要求(mm)备注1负一层 KL2○2轴交○F~○H轴钢筋直径216钢筋间距130mm截面尺寸200×4002负一层 KL14○F轴交○8~○9轴钢筋直径216钢筋间距130mm截面尺寸200×4003一层KL3○3轴交○C~○D钢筋直径222钢筋间距130mm截面尺寸200×4504一层KL10○C轴交○1~○3轴钢筋直径220钢筋间距130mm截面尺寸200×4005二层KL2○2轴交○F~○G钢筋直径218钢筋间距130mm截面尺寸200×400楼板厚度检测选点一览表序号检测部位及构件名称检测项目技术要求(mm)备注1 负一层○1~○3轴交○C~○D轴楼板厚度150mm2 一层板○2~○4轴交○F~○G轴楼板厚度120mm3 二层板○2~○4轴交○D~○F轴楼板厚度120mm四、现场准备工作1、经监理与施工单位共同选定的备检构件已做好标记,悬挑构件上部(地面)清理干净,打磨平整。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检测 1.适用范围 1.1适用于测定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的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2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修正。
1.3局部破损方法适用于少量结构测点的抽样检测其检测准确性较高也可与非破损检测方法结合使用。
1.4非破损检测方法因对被检测结构无损伤适用于大量结构构件、大面积检测。
1.5所选择的检测面宜为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
1.6对于具有饰面层的构件其饰面层应清洁、平整并与基体混凝土结合良好;饰面层主体材料以及夹层均不得含有金属对于含有金属材质的饰面层应进行清除。
如不能清除,在检测时对检测数据有影响的构件,须与委托单位协商,对样本进行更换。
1.7对于厚度超过50mm的饰面层宜清除后进行检测或者钻孔验证;不得在架空的饰面层上进行检测。
1.8对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应进行足够的实验室验证后方可进行检测。
2.技术依据 2.1 GB50204-20__《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2 JGJ/T 152-20__《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3.检测仪器、设备3.1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目前本中心所采用的设备为PROFOMETER 4钢筋定位仪和KON-RBL(D+)钢筋位置测定仪两种,均采用电磁感应法检测。
3.2当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60mm时,本中心的仪器设备检测误差满足不大于1mm的要求;当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60mm 时,宜采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修正。
3.3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正常情况下,仪器校准有效期一般为一年。
当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对仪器进行校准:3.3.1新仪器启用前 3.3.2超过校准有效期限 3.3.3检测数据异常无法进行调整 3.3.4经过维修或更换主要零配件(如探头、天线等) 3.4由于中心采用电池供电的仪器进入施工现场检测前应确保设备电源充足检测结束后应对仪器进行保养。
(首页)共页第页委托单位报告编号工程名称工程部位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检测类别样品状态委托人委托日期见证单位见证人检测机构地址联系电话抽样人抽样时间抽样数量抽样基数抽样地点检测日期施工单位施工日期检测设备检测环境检测项目项目概况结论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盖章)签发日期:年月日批准:审核:主检:(附页)共页第页工程名称报告编号检测依据检测日期判定依据检测数据构件名称钢筋类型钢筋间距设计值(mm)钢筋间距允许偏差(mm)测点号12345678910钢筋位置(cm)保护层厚度(mm)测点号11121314151617181920钢筋位置(cm)保护层厚度(mm)测点号21222324252627282930钢筋位置(cm)保护层厚度(mm)测点号31323334353637383940钢筋位置(cm)保护层厚度(mm)钢筋保护层厚度计算保护层厚度设计值(mm)保护层厚度检测点数保护层厚度平均值(mm)保护层厚度标准差(mm)保护层厚度特征值(mm)结果判定对结构钢筋耐久性的影响:结论测区布置图: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检测原始记录共页第页工程名称委托编号施工单位环境条件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检测日期设备状态检测依据检测内容钢筋间距钢筋类型设计值(mm)测点号12345678910实测值(mm)钢筋类型设计值(mm)测点号11121314151617181920实测值(mm)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类型设计值(mm)测点号12345678910实测值ci(mm)验证值(mm)修正值cc(mm)平均值cm(mm)钢筋类型设计值(mm)测点号11121314151617181920实测值ci(mm)验证值(mm)修正值cc(mm)平均值cm(mm)说明计算公式:(1)c c=验证值-实测值(2)c m=(c1+c2+2c c)/2校核: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