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一)试卷内容分析本试卷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试卷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从试卷题型上看,本次考试试卷包括四大块: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
(三)从难易程度上说,试卷难易程度适中,考虑到了面向全体,兼顾优差生。
从分值分布上看,体现出了母语教学的重点是读和写。
总之,这次考试试卷题型设置比较合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学生失分较多,第5小题由于错别字导致失分,在这题中仅有一成不到的学生能够得满分,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平时上课不专心听讲和课后不认真复习,还有就是学生不够细心,大部分学生的字写得不规范,甚至模糊不清,难认辨认;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不够深刻,造成丢分;第7小题试题的设置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考查了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学生此部分丢分的原因在于叙述时表意不够清晰,审题时不够细心(三)阅读理解题: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基本可以,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对于课外的现代文阅读,试题难度适中,总体上的感觉就是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文中的主题,在考场上阅读的程度不深、不细,这就使得答题的时候很不全面,或者答不到点子上,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言不达意,是不会得分的。
说明文阅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文言文阅读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主要表现在重要的文言实词的理解上,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则是关键词解释不出来。
(四)作文二选一。
《别与美擦肩而过》或难忘那的眼神为题,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对中心的确立、文体的选择,写法的运用,都有较大选择自由,倡导多元而富有个性的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有创意的、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这个作文与学生的生活有较深的联系,在写作时有话可说,但考查下来,学生还是存在许多问题:1.行文格式不对,极少数学生标点符号位置错误(顶格)。
初二语文试卷分析_教学反思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一、基本情况本试卷共四大块模式,即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作文。
共23小题,卷面分值为120分,试题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重要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积累、理解、运用能力为主。
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基本要求,注重了语文学科思想性、生活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试卷既有助于推动我市语文课改发展步伐,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试卷导向性较好。
二、对试题评价1、注重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考察。
在积累与运用版块中,有了汉字积累,相关文学知识积累量有所增加,范围涉及古诗词、景物描写、文学名著范围比以往更大,目在于促使学生扩展阅读量,增加视野。
同时注重积累知识、语言文字能力运用考察。
2、着眼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训练。
包含对叙事,说明,文言文文本理解。
3、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积淀。
考察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并要求学生对一些相关现象发表自己主观意见,灵活性、思维性较强。
如仿写,拟宣传标语,综合性能力考察。
必须是学生日常广读博览,有所积淀,方能游刃有余。
4、开放性选题作文设计,以人在社会中生存空间里不可缺少情感体验为突破口,设计大师成材经历,要求学生对名家成长历程熟悉,给学生较广阔取材导向。
同时又能结合学生实际,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且对写作基础好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想要写好又得下一番苦功,更重要是在于锻炼学生写作能力,也能给学生思想上教育和启迪。
实现了作文与做人和谐统一。
三、答题情况分析1、“积累与运用”主要存在问题首先在于部分学生对古诗书写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考查对古诗文名篇背诵与默写,考查诗句都属于耳熟能详名句,而且默写这一板块是老师们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考生答题也存在问题:学生易写错别字,上下句搭配错误,诗句理解错误等,导致全题不得分。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通用8篇)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总结篇1一、试题分析这份试题题量一般,一共有四个大题26个小题。
其中知识积累与运用共6小题占18分,文言文阅读两篇共8小题占18分,现代文阅读三篇12小题占34分,作文占50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1)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只有一人得到了满分,其余大多在10—13分。
语音、与成语判断错得较多,默写题及两题开放性试题回答得较好。
看来,落实词语意义与句子表达仍是基础知识部分的难点,当然,其它也不可忽视。
(2)文言文阅读考查(18分):整体情况较好,大多数得分在10分以上。
古诗文默写与课内文言词句解释较好;存在的.问题是:分析题与拓展延伸题答得不严密;中等偏下的学生默写题错别字较多,古文背诵不过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落实好字词句解释外,对文章的思想感情与写法也不可忽视;特别要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与内容的拓展延伸,为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3)现代文阅读考查(34分):这部分设置了课内两个课外各一个阅读文段,题目基本上体现了中考的特点,重在对语言的理解、品味、分析、概括、表达,并进行初步的欣赏与评析。
但得分相对较低。
主要问题:一是整体感悟与概括能力较差,抓不住要点;二是对问题的理解有失偏颇,弄不清作者或命题者的意图;三是答题不严谨周密,顾此失彼。
语言赏析品味题相对较好。
要解决以上问题,除了教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与规则外,更重要的是加大阅读的量与训练的力度。
(4)作文部分(40分):作文要求是以“渴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类题目比较能调动学生平时的积累,又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有话可说。
存在的问题是:对题中关键词“渴望”缺乏深入理解,语言表达平淡;还有少数结构不完整、写不完作文、书写潦草、错别字多等等。
2023年秋季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分析一、试卷评价本次八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整体设计较为合理,内容覆盖面广,难度适中,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
试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全面评估。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在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等基础知识的考查中表现出较好的水平,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作答。
但在部分题目中,学生出错率较高,主要集中在古诗词默写和理解方面。
这表明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记忆和理解。
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学生在现代文阅读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水平,但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出错率较高。
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不够,以及对古文词语和语法的理解不够深入。
写作表达能力写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包括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
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写作,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文章结构不够清晰等问题。
此外,部分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出审题不准确、立意不高远等问题,需要加强写作训练和指导。
三、教学建议根据此次质量检测的试卷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古诗词默写和理解方面的教学。
加强学生的日常积累,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二)加强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三)注重写作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文章结构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同时加强审题训练,提高学生的立意水平。
八年级下期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及分值本套语文试卷设计为四大板块,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8分9个小题;语言综合运用,共3个小题13分;阅读理解,共10个小题29分;作文40分。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题特点试题总体上体现了命题者对语文教材的准确审视、对语文走向全面的把握与理解,关注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关注基础训练,突出积累。
关注语言能力,突出运用。
关注个性成长,突出语文观。
二、考试成绩3班平均41.57分,最高分70分,最低分5分。
4班平均分37.93,最高分75分,最低分4分。
三、学生卷面分析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8分。
考查的都是七年级语文课本上注释和词语积累所出现的容易出错的字,词;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及运用;对句子语病的判断;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文言词语的准确把握。
考查的是学生知识的日积月累。
但从得分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平均得分只有6分左右。
第二部分“语言综合运用”,考查的是古诗文背诵默写、口语交际及运用能力和名著导读。
共13分,但学生得分很低。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9分,分为现代文阅读和课内文言文的阅读。
学生丢分也很严重。
第四部分是作文,40分,0分作文5位同学。
主观题整体得分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语文双基知识不牢固,选择题考察字形及字音、标点符号、病句、成语、语法等,失分较严重。
主观题失分较严重,平均得分只有28.8分,我想这也与教师平时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也有关系。
阅读理解中,文学性、思想性都很强,这部分题目量分稍宽泛一些,关键是读懂读透原文,擅于结合上下文答题,恰当的组织语言,准确圆满的组织答案。
遗憾的是大部分同学语文基础薄弱、答题技巧欠缺,在考场上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一、总体评价本次八年级语文上期末考试,同学们的表现整体较好,大部分同学在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
二、试卷分析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考察了字词、成语、文学常识等内容。
大部分同学在字词和成语方面表现良好,但在文学常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作者生平、作品主题等。
这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加强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包括文言文、现代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
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同学们普遍存在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现代文阅读部分,同学们在分析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主旨等方面表现较好,但在细节把握和情感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
古诗词鉴赏部分,同学们在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歌意境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3.作文作文部分考察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但部分同学在立意、选材和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部分同学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基础知识针对基础知识部分,同学们要加强字词、成语、文学常识等方面的积累,可以通过制作卡片、做笔记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2.阅读理解在阅读理解方面,同学们要注重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可以多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要加强对文章结构、主旨、情感等方面的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能力。
3.作文在作文方面,同学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多进行写作练习。
在立意方面,要关注时事热点,关注社会现象,提高自己的思想深度。
在选材方面,要选择自己熟悉、有感情的事物,提高作文的真实性。
在表达方面,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提高作文的表达效果。
四、总结本次期末考试,同学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1. 引言
本文旨在对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和考试内容的合理性。
2. 方法
本次分析采用以下方法:
- 收集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样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 对试卷的内容进行统计和评估,包括考查的知识点和题型分布等;
- 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平均分、及格率、高分率等。
3. 结果分析
3.1 知识点分布
根据分析结果,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主要涵盖以下知识点:
- 古诗词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现代散文阅读
- 小说阅读与分析
3.2 题型分布
本次期末考试的题型分布如下:
- 选择题占比:50%
- 填空题占比:25%
- 简答题占比:25%
3.3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平均分:80分
- 及格率:90%
- 高分率(90分以上):30%
4. 结论
从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的分析结果来看,学生的整体水平处于良好水平。
考题内容覆盖了各个知识点,题型也相对多样化,有利于学生全面提升语文水平。
然而,仍需关注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的理解能力,以提高整体成绩。
5. 建议
为了提高八年级语文的教学效果,我们建议:
- 继续加强学生对古诗词和文言文的研究,提高其鉴赏和理解能力;
- 组织更多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 针对填空题和简答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答题技巧。
感谢您阅读本份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文档,如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初二语文试卷的分析初二语文试卷的分析(精选5篇)试卷分析对于学生,考试是对其学习质量的评价尺度,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指标。
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方法及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二语文试卷的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试卷的分析篇1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语音、字词读写等题目不是仅仅考知识点,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从“用”的角度去解决问题。
1、读音的辨别,其实都是课内的字词,但得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
失分主要原因是“ji”读成“gei” 洒脱要莫只写出洒,要莫只写出脱;2、是反义词的使用,学生对反义词不够理解,望文生义。
也反应出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够丰富。
3、“默写”,不是原文默写,而是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来写,有一定难度,接近中考题。
学生从来没接触过这类题。
二、阅读理解(50分)加大了对阅读的考查力度。
在文言文阅读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对词句的理解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所选的是课文中的原文《送东阳马生序》例如“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要求学生用在充分阅读原文的基础上回答。
此题发挥性较强,学生思维不限。
这种答题方式是一次尝试。
在现代文阅读部分,试题更加开放,注重人文性和文学性,考查学生的积累和能力。
二篇阅读,一篇为散文名篇《冬韵》,一篇为《孩子,你那边下雨了吗?》。
例如《冬韵》中一道题为“谈谈读完该文后你的感受”,这要求学生对生活要有一定的感悟,达到了新课标中加强学生综合性素质的要求。
再比如另一题“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____的一句诗?”主要考查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掌握及运用。
课外阅读面的拓展。
三、作文写作部分占50分,加大对写作的考查力度。
今年的作文为话题作文,以“信念与成功” 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要求600字左右。
这样的文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
主要优点:1、审题较准。
绝大多数考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标题,紧扣“信念与成功”组织材料。
一、考试概述本次初二语文期末考试,旨在全面检测学生对本学期所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试卷共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与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
二、考试分析1.基础知识与运用基础知识与运用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字词、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从试题来看,这部分内容较为基础,但仍有部分学生失分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字词掌握不牢固。
部分学生在字形、字音、词语搭配等方面存在错误,这说明平时对字词的学习不够重视。
(2)语法知识运用不当。
部分学生在句子成分、句式变换等方面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3)修辞手法运用不准确。
部分学生在分析修辞手法时,对修辞手法的概念理解不准确,导致答案不准确。
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从试题来看,这部分内容难度适中,但仍有部分学生失分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阅读速度慢。
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迅速抓住文章的主旨,导致答题时间不足。
(2)理解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时,对文章的深层含义把握不准,导致答题不准确。
(3)答题技巧不当。
部分学生在答题时,不能准确把握题目要求,导致答案与题目不符。
3.作文作文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试题来看,本次作文题目较为贴近生活,但仍有部分学生失分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立意不够新颖。
部分学生在作文中,未能准确把握题目要求,导致立意陈旧。
(2)素材积累不足。
部分学生在作文中,缺乏生动具体的素材,导致文章内容空洞。
(3)语言表达不够流畅。
部分学生在作文中,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生动,导致文章缺乏感染力。
三、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字词、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八班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一、基本状况本次参与考试共有65考生,其中,80分以上1人,60分以上51人,不及格的14人,均分达到64.5分。
二、试题分析本次试卷能能紧扣课标,充分表达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同学的自主阅读、讨论性阅读的技能,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
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同学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技能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依据同学性格进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白方向。
三、试卷分析〔一〕积累运用此题完成较好,大部分考生得分都在15分以上,有近10%考生得到总分值20分。
出错较多的试题有:原文填空中的第⑩小题,错别字较多,还有个别考生根本记不住原文。
第6题的概括信息题,部分考生概括和筛选文本中的有效信息的技能不强,抓不住关键词,还有个别考生审题不清,语言不精练,超过15个字。
〔二〕阅读理解〔1〕文言文阅读此题完成较好,得到总分值的考生占到20%左右。
主要问题:一是错别字较多,对文章出处、以及翻译中均有错别字涌现;二是句子翻译不过精确、全面,部分考生不能翻译出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三是对故事概括不全面,语言不精练,对“世外桃源”成语说明不精确。
〔2〕说明文阅读此题失分较多,主要问题是:一是文体知识缺乏,不能运用术语答题,有个别考生连说明方法都不知道;二是考生语言组织技能过差,表述不精确,如第13小题“简洁的语言概括”失分较多;三是筛选信息的技能不足,如第一题及最末一题,信息筛选不全、不准。
〔3〕记叙文阅读此题中失分较多的是第18小题、19和22小题。
18小题考查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部分考生答题不全面,只答结构上的作用或内容上的作用;19小题有70%左右的考生能够判断出“比方”修辞手法,但作用回答不详细,不能结合文章作答,还有近三成考生判断不出所用修辞手法;22小题是开放性试题,着重考查同学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实际运用技能,部分考生缺乏迁移技能,不能结合文章作答,还有部分考生与自己的成长结合不紧密,语言组织技能较差。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分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语文期末试卷强调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体现了命题者对语文教材的准确审视,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同时,试卷力求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机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富有时代气息,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薰陶,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对本期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
二、答题情况分析
这次我校参加考试总人数613人,最高分117 分,优秀人数272,平均分95。
试题的题量适中,难易适中,有较强的区分度,准确的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
(一)基础知识及实践活动整体得分情况不太好。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语文双基知识不牢固,前五个选择题中标点符号、病句、成语等失分严重。
(二)阅读题包括浅层次阅读和深层次阅读。
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题能力、语言感悟能力、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浅层次阅读中,古诗词《望岳》中诗歌体现的人生哲理学生普遍掌握的不够好,答案不全失分较严重,我想这与平时学生只知死记硬背,不知理解归纳,老师只知引导而忽视让学生归纳总结,并及时巩固练习有关。
文言文阅读出自课内,除极个别学生外整体得分率较高。
深层次阅读文质兼美,文学性、思想性都很强,这部分题目量分稍宽泛一些,关键是读懂读透原文,擅于结合上下文答题,恰当的组织语言,准确圆满的组织答案。
例如题目中有让学生赏析文章的优美语言,这无疑能在较宽阔的视野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遗憾的是大部分同学语文基础薄弱、答题技巧欠缺,在考场上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三)作文
整体情况是: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好的文章语言生动,言辞流畅,富有情感,字迹也漂亮、工整;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材陈旧,无新意,也缺乏迷人的文采,缺少对细节的精妙刻画,语言枯燥,叙事平直;而且发现许多学生的“文体观念”很淡薄,基本技能缺失。
三、今后措施
1、关注语文积累与运用,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语文的积累,要继续加强汉字
书写的规范化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真正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古诗文默写要加强对词句的理解,避免错别字。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考试时仔细审题的习惯,作文要写题目的习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保持文面整洁、书写端正和清楚的习惯等等。
2、加强课外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
文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阅读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而要把它放在整篇文章中去审视、观照。
现代文阅读教学时,带领学生关注课文整体,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作综合的分析。
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段读读议议,由学生自己深入文本,仔细体味,从而得出属于他自己的探究成果,而不是教师对课文做静态的分析。
教学要沉入语言,就是要深入理解语言的用语环境,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语言意义,理解语言运用的效果。
要不断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保证八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总结规律,培养语感,落实文言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可以早早地计划读背,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落实积累;可以增加一定的阅读量,尤其重视课文内新掌握的字词现象在课外的语段中的灵活运用。
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时课堂上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翻译,句式特点,文意把握等粗枝大叶,建议我们的文言文学习课堂落到实处,落实文言文词句的理解,只有课堂内充分理解才能慢慢沉淀积累,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
①加强审题指导。
“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认真审清题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终水到渠成。
②选材方面,平中见奇。
要善于从多角度挖掘材料的内涵,一般事例要学会深化、点睛,使之平凡之中显新奇;当然最好是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题材。
③“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组材方面要多推敲,探究如何更好地安排写作顺序、组织好材料、处理好详略、突出文章的重点等。
尤其是学会多角度构思,如从横向、纵向方面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注重平时的引导。
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丰富多彩的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并贯穿到平时的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