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9
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一、引言高中历史课程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科技、战争、贸易等。
构建一个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框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提高历史素养。
二、知识体系框架图1、古代史1)古代东方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文明。
2)古代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文明。
3)古代中国文明: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
2、中世纪史1)中世纪欧洲:包括封建制度、教会、城堡等。
2)中世纪亚洲:包括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等。
3)中世纪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土著文明等。
3、现代史1)早期现代欧洲: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2)早期现代亚洲:包括明清时期的中国、日本等。
3)早期现代非洲和美洲:包括奴隶贸易、独立运动等。
4)世界大战:包括一战、二战等。
4、当代史1)冷战时期:包括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全球化时期:包括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
3)当代亚洲:包括中国改革开放、日本泡沫经济等。
4)当代非洲和美洲:包括非洲独立运动、拉丁美洲政治改革等。
三、结语以上是高中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内容。
通过这个框架图,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史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
因此,学习历史需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各个领域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高中历史框架图一、古代史部分1、古代中华文明(1)早期中华文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2)秦汉文明:秦朝统一、汉朝独尊儒术、大汉盛世(3)繁荣的唐宋文明:唐朝开元盛世、宋朝经济文化高峰(4)明清文明:明朝政治经济高峰、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2、古代西方文明(1)古希腊罗马文明:民主政治、罗马法、文化成就(2)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城市兴起(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改革运动、科技发展(4)近代西方文明:英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政治制度变革二、近代史部分1、近代中国:清朝衰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民族解放运动三、现代史部分1、现代中国:北伐战争、国共合作与分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新兴国家崛起、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四、世界史部分1、古代世界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2、中世纪世界: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与教会统治、中亚西亚伊斯兰教文明高峰、东亚儒释道文化圈形成3、近代世界:欧洲崛起与殖民扩张、启蒙运动与科技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4、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演变、冷战与非对称世界秩序、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发展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人文主义是其核心思想,提倡人类文化、艺术和思想的独立与自由。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西周政治制分封制宗法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立: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中央集权制度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清:议政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郡国、郡县并存汉朝推恩令、附益之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宋朝军事:兵权归中央、精兵为禁军行政:文官、通判财政:转运使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演进与强化(汉至清)选官用官制度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君主专制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专题二中国近代的侵略与抗争及民主革命列强的侵略战争背景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
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鸦片战争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结果:《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结果:《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间:1894-1895年结果:《马关条约》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略战争19世纪军民的反抗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时间:鸦片战争时期经过:牛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黄海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邓世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经过: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C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D少数民族抗日: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A 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①背景 B中共七大召开:内容、意义C 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a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b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抗战胜利②胜利 c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d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e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A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的反对外来侵略取得了完全胜利;③意义 B 洗雪了民族耻辱,扞卫了民族尊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1)背景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旧民主主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同盟会义革命(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民国成立:时间、性质、都城、国旗、纪年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性质、法令措施(3)中华民国成立颁布时间:1912年《临时约法》制定的机构: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着的里程碑①原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口号(1)五四运动②过程第二阶段:6月初,中心转移到上海;主力是工人结果:取得初步胜利(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①条件:1.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日益结合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酝酿成立中国共产党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近(2)中共成立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兴代②中共一大中内容: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国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的时间:1922年民③中共二大内容: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主意义: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革①前提:国共第一次合作命新民主主(3)国民革命②兴起:标志是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义革命③高潮:北伐战争:时间(1926)①南昌起义:1927.8.1 周恩来、贺龙(4)“农村包围城②八七会议:1927.7.8 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改革、武装反抗国民党市”道路开辟③秋收起义:1927.9 毛泽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④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5)红军长征:国民党“围剿” 1934.10离开根据地。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工运失败→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大革命兴趣→北伐→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 大革命失败→中共三大起义→井冈山→五次反围剿→长征(遵义)→陕北| ↓南京政府→国民党继续北伐→中原大战→日本侵华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七七事变国共二次合作全民抗战→⎪⎪⎭⎪⎪⎬⎫⎪⎪⎩⎪⎪⎨⎧−−→−−−→−扩大人民战争、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工业和高校内迁失败四大会战、片面抗战、正面战场较积极 持阶段 日本改变侵华策略⎪⎪⎪⎪⎪⎪⎪⎪⎪⎩⎪⎪⎪⎪⎪⎪⎪⎪⎪⎨⎧⎩⎨⎧⎪⎪⎭⎪⎪⎬⎫⎪⎪⎩⎪⎪⎨⎧→−−−−→−⎪⎪⎩⎪⎪⎨⎧⎪⎩⎪⎨⎧→⎩⎨⎧→→→光、细菌战、慰安妇)暴行(南京大屠杀、三以战养战,以华制华沦陷区:后好转思想:延安整风经济:大生产运动交政治:三三制、双减双百团大战囚笼政策攻中共:集中力量军事进团结)反共高潮(中共斗争求积极反共,入缅作战亮点:第三次长沙战争丢城失城积极抗日军事打击为辅汪精卫伪南京政府政治诱降为主国民党三光中流砥柱1942 →1942世界反法西同盟→1943开罗宣言→1944中国局部反攻→1945反攻阶段→七大(联合政府、毛思)→美、苏出兵→9.3胜利→原因(国共合作、外援)→意义(百年来完全胜利)、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国际地位提高(五常、废不平等条件),国际意义:世界反法西斯重要组成部分、东方主战场解放战争 战争:重庆谈判→重庆政协→和平建国、民主→防御(1946.6-1947.6)⎩⎨⎧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全面进攻:中原→反攻阶段(1947.6-1948.9)战略决战本中美商约滥发纸币,打击民族资和八大主党派内战、独战、迫害中共国民党政治:人民民主线反蒋土改经济上:军事上:刘邓大别山→⎪⎪⎪⎭⎪⎪⎪⎬⎫⎪⎪⎪⎩⎪⎪⎪⎨⎧⎩⎨⎧1947⎪⎪⎪⎪⎪⎩⎪⎪⎪⎪⎪⎨⎧开国大典纲领)主专政,北平政协共同新中国筹备(论人民民渡江作战,攻克南京国共和谈划、重心、两个务必)七届二中全会(建国规消灭)三大战役(国党主力被敌我力量差距大不大 ⎪⎪⎪⎩⎪⎪⎪⎨⎧→→外交独立反主和外交民主建立:三大制度经济底完成,公有制、计划本工商业)(工业化、农、手、资一化三改造、一五计划经济恢复、合理调查工商业、农民私有)、国营经济发展经济:土地改革(、剿匪、抗美援朝巩固政权:镇压反革命公有制)社会主义(私有制含义:新民主主义 19561952 ⎪⎪⎪⎪⎪⎩⎪⎪⎪⎪⎪⎨⎧-折前进特征:社会主义在探曲后经济好转八字方针三年困难三面红旗步前进要任务、综合平衡、稳、八大:主要矛盾、主《论十大关事》林苏共二十大,否定斯大196319601961195919581956 (1931-1945)战争防御阶段 1938.10广州、武汉相(战线长、兵力不足、中共敌后威胁) 战略决战 (1948.9-1949.10) 过渡时期 (1949-1956) 十年探索 (1956-1966)。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诸侯的权利: 1、在封疆内可对卿大夫再分封2、职位世袭 3 、设置官员 4 、建立武装(1)分封制5、正派赋役早期政治制度诸侯的义务: 1、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 、镇守疆土3、随从作战 4 、缴纳贡赋 5 、召见述职( 夏商周时期 )(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西周政治制度①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宗法制②特点:a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 b 最大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c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且有双重关系(嫡长子与其他之后再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③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御史大夫建立 : 秦朝:皇帝制→中央官制丞相→郡(守)→县(令)→乡(里)太尉古郡国、郡县并存(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但有时与朝廷对抗)代①汉朝推恩令(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中②唐朝:节度使制和藩镇(削弱中央集权)国( 1)中央集权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各地调派精兵,充当中央禁军③宋朝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管理④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①汉朝:内外朝制度(加强军权)治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拟)门下(审)尚书(执)制演进与强化(2)君主专制③宋朝:分割相权:军事、行政、财政→(加强军权)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④元朝:中书省(削弱军权)(秦朝至清朝 )汉:察举制( 3) 选官用官制度魏晋:九品中正制隋—清:科举制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顶峰:明清:君主专制清:议政大臣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过程(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图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陶器制作-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2. 夏商周- 夏朝:中国最早的王朝,传说中的大禹治水- 商朝:甲骨文的出现,青铜器的繁荣- 西周:分封制的确立,礼乐制度的形成3.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等-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4. 秦汉- 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 汉朝: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丝绸之路的开通5.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 晋朝的八王之乱,南北朝的对峙6. 隋唐五代-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隋唐科举制度的雏形-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诗的繁荣- 五代十国:地方割据,战乱频繁二、中世纪历史1. 宋辽金元- 宋朝: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理学的兴起- 辽金:北方民族的崛起与汉化- 元朝:忽必烈统一中国,行省制度的建立2. 明清- 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 清朝:康乾盛世,鸦片战争,近代化的萌芽三、近现代史1. 近代前期-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学习西方技术- 甲午战争:中日战争,马关条约2. 近代后期- 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清朝灭亡-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国共合作与分裂3. 现代史-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八年抗战,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世界历史1. 古代世界-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法老统治- 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哲学与科学的起源- 古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与帝国,基督教的传播2. 中世纪- 欧洲封建社会:领主与农奴制度- 十字军东征:宗教战争,东西方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与科学的复兴3. 近现代- 工业革命:英国引领的技术革新,社会结构变革- 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拿破仑时代- 两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冲突,国际政治格局重塑4. 当代世界- 冷战时期:美苏对峙,意识形态的冲突- 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信息时代的到来- 多极化趋势: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国际关系的新变化五、历史学习方法1. 历史思维- 纵向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 横向比较:不同文明之间的对比2. 历史资料- 一手资料:原始文献,考古发现- 二手资料:历史学家的著作,学术论文3. 历史评价- 客观分析:基于事实的评价- 多角度理解:考虑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通过上述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脉络是连贯的,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