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写作 学会记事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2.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重点: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
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二、请同学们阅读《学会记事》,并交流阅读心得。
1.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条理要清晰。
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1) 顺叙。
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情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2)倒叙。
即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第二单元《写作:學会记事》敎學设计一、敎學目标1.结合分析《散步》的写作过程,學会围绕中心把事情写清楚,写完整,有详略。
2.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体验,學会把事情写的有感情。
3.分析《散步》中的语句,學习锤炼语言,學会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句子。
二、敎學重点结合分析《散步》的写作过程,學会围绕中心把事情写清楚,写完整,有详略。
三、敎學难点分析《散步》中的语句,學习锤炼语言,學会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句子。
四、敎學课时:2课时五、敎學方法:范文引路、激趣引导、创设情境。
第二单元解析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亲情”主题编排了《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散步》《<世说新语>二则》4 篇课文。
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通过对课文的學习,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语文要素:學习本单元,继续重视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各篇课文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自己的亲情体验。
同时深化理解,尝试读出亲情之外的情感内涵。
从字里行间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写作--學会记事解析人文主题:写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深切的事,抒发真情实感。
语文要素:學习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敎學过程单元整体架构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敎师语言:同學们,在第一单元的學习中,我们感受到《散步》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叙事散文叙事清楚,详略分明,立意深刻。
正如这篇文章所记述的,散步其实是生活中一件我们经常进行的家庭活动。
如果我们能向作者莫怀戚學习,将一件小事记叙清楚,中心明确,同时學习挖掘平常小事的深刻意义,细致描写生活常见之景的美好,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原来有那么多可写的素材,我们的作文内容就不会千篇一律,平淡乏味。
下面我们今天就先以《散步》为例,學习如何写好一件事。
写作《学会记事》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2、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教学重难点: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过程:一、导入:入学以来,我们一直认真观察、体验初中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我们在写作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但是,同学们在记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有所提高。
今天我们来学习写一件小事,其实要求很简单:我们写作中的人物、时间、地点这些记叙要素,就在我们的身边,应该是我们很熟悉的。
以“我”为人物圆心,以“今天”这个时间为半径,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某一个具体的地点为范围画圆。
请同学们一定要深入细致地去搜寻,不放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的点点滴滴,进行选择与组合,写好一件小事,要注意安排好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当然要写好也不简单:请同学们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作,回归自我,明确自己写作的目的;还要捕捉身边小事的细节进行细致的描写,回归生活,才能更真实地表达亲情、友情、师生情,以及其他人带给你的真情。
二、课文引路记叙文应该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的文章,首先让我们回顾学过的课文,是怎样将这两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呢?1、请同学们回顾《散步》,用一句话说出文章的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重点引导:《散步》写“我”一家四人在春天去田野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尊老爱幼,中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2、教师小结:这三篇课文都是用一件小事来表现生活,抒发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呈现多元化的主题,耐人寻味,具有以小见大的效果,值得我们细读深思,看来真的是小事不小啊。
3、《散步》文章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用细致入微的描写在小事上做透了文章。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叙事完整,中心明确。
讲授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老师知道大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每次写作文都很辛苦,20分钟都想不好一个开头。
好不容易写出来,一件事没有叙述清楚,或者没有真情实感,或者详略不当。
那么怎样做到叙述一件完整的事,详略得当,表达出真情实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叙一件完整的事。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1.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
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
②是否有前后连贯的情节。
③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
④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度的刻画。
2.叙述事情要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晰。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3.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
所谓“照应”,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彼此照顾和呼应。
即前面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
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4.写出真情实感。
(1)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
我们作文普遍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谈;二是目光总是关注别人,不敢写“我”。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目标】1.学习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把握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提升综合写作能力。
3.养成写日记或者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结合本单元课文,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2.教学难点: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两至三篇记事的记叙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如果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教师板书课题:写作学会记事(出示课件1)二、精读细研,技法学习(一)学习方法教师:我们以本单元的《散步》一文为例来分析学习“记叙要素”。
(出示课件4、5)1.如何记事,才能让作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的六要素”。
事情的经过——详细起因和结果——简略(2)经典回顾: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开头第一句话: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句话交代了事情的地点:田野事件:散步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接着交代了散步的时间:初春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第6段是详写,交代了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写作指导(出示课件6、7、8)(教师补充讲解。
)(1)明确记叙六要素。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略写)、经过(详写)和结果(略写),即“记叙的六要素”。
能够表现文章主旨的材料要浓墨重彩地写,而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的材料就要略写或不写,这样才显得中心突出。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经典课文中叙事部分,学习写作中记叙的技巧,能清楚记事,并在记事中传达感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并体会丰富情感的句子在记事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从而学会描述生活,享受品味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写作中记事的技巧,能清楚记事,并在记事中传达情感。
2.难点: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并体会丰富情感的句子在记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作文六步导写法:设境入题——例文引领——方法导航——实战演练——交流思辨——总结提升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1、设境导入:老师有一件事想和大家分享(出示PPT:老师批评了一位同学)。
关于这件事,哪位同学想知道什么都可以问我。
导入课题《学会记事》,得出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回顾经典:回忆《散步》,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起因:母亲老了,应该多走走经过:散步中,意外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结果:走小路3、方法导航:交代清楚六要素是记事的基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4、实战演练: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伤了,校服也磕破了。
要求:丰富后三个要素,即起因、经过、结果。
(可选一方面写)提示: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手受伤的程度和校服破成什么样子。
5、回顾经典:回忆《秋天的怀念》,思考文中回忆了几件有关母亲的事,用墨最多的是哪一件。
6、方法导航:记叙多件事时,要注意按照情节的需要安排事件的先后,同时要注意选取一件最能表现主题或人物的事情详写。
7、实战演练: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伤了,校服也磕破了。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要求:如果还是这一天,再选取别的事情表示家人对我的疼爱。
应该怎样构思?8、回顾经典:回忆《秋天的回忆》,比较两组句子的区别。
写作学会记事
1.学习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把握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提升综合写作能力.
一、导入新课
入学以来,我们一直都在认真观察、体验初中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我们在写作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同学们在记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有所提高.
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完成一个任务,就是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用文字呈现出来.
二、观看剧情,列情节思路
1.观看电视剧《西游记》第3集中孙悟空被派看守蟠桃园,偷吃仙桃的情节.之后请学生列出写作思路.
明确:学生观看的视频是截取的本集中一个较完整的情节:玉帝被告知孙悟空整日闲游,与众仙称兄道弟,怕他惹是生非,便派他去看守蟠桃园.入园后,土地神为孙悟空介绍仙桃的神奇功效,孙悟空忍不住偷吃仙桃.吃完后悟空变成一个仙桃睡去.
【设计意图】确定写作的情节思路,将事件讲完整,将经过讲清楚.
2.通过展示、交流,发现所呈现的问题.
三、探究方法,实现“具体、生动”
1.通过交流、展示,发现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叙事过于概括,难以吸引读者的问题.
2.探讨方法.
请同学们想想并相互交流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用文字把这些情节生动地展现出来,引人入胜呢?
预设:为事件的主干“添枝加叶”:将桃的样子、悟空垂涎欲滴的样子、偷桃时的不安心理、吃桃时的贪婪模样等细节,做细致刻画.要多角度全方位关注所写对象的信息:颜色、姿态、质地、容貌、神情、服饰、地点、种类等,一定程度而言,我们传递的信息越丰富,表达就越具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寻找方法,初步做到具体生动.
3.修改作品.
请同学们再观看一遍视频,然后对所写作品加以修改,使之生动、具体.写完后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探讨.
【设计意图】运用方法,加以实践.
4.总结方法.
教师巡视,查看同学们的写作情况,将精彩的地方记录下来,作为后面方法讲解的示例,并结合《西游记》原著中的精彩细节描写来总结方法.
预设:(1)恰当的修饰语(如:“熟透了的”大桃;大圣“一个翻身”跃上树.)
(2)具体可感的词语(如:孙悟空“摘”下一个桃子,不如孙悟空“拽”下一个桃子具体可感.)
(3)修辞手法(如:原著中作者写到:“果压枝头垂锦弹,花盈树上簇胭脂”,“先熟的酡颜醉脸,还生的带蒂青皮”,“左右楼台并馆舍,盈空常见罩云霓”,这就用生动的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桃林之美、仙桃的诱人刻画得如在眼前.)
(4)侧面描写(如:“看着硕大的桃子,听着土地公公讲桃子的神奇功效,孙悟空馋得要命”,不如“看着硕大的桃子,听着土地公公讲桃子的神奇功效,孙悟空两眼放光、口水直流,手不自觉地直往桃子上伸”.后一句从侧面呈现出孙悟空馋的模样,生动具体.)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加以实践的基础上,补充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做到叙事生动、具体.
四、实战演练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2.要注意有重点地开展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范文欣赏.
那一次,我真感动
街上很冷,风瑟瑟的像是在削你的骨头.和那天一样,冷得让人想哭.
那天,我走在路上,脚趾头使劲地往脚心里蜷缩,我想它一定被冻得通红.前面有一个卖臭豆腐的摊位,就在街角,这很常见,也围了一群人在买.我也一下子来了食欲,虽然我明知道很不卫生.
“五块钱的臭豆腐.”废了很大力气才挤进去的我对裹着厚重棉袄的卖臭豆腐的大妈喊,看着她嘴里冒出的白色热气不免有些心疼.这时,我注意到了一个男孩,他挤到大妈的身边,手缓缓地抬起来,放到大妈的腰间,那里有一个褪色的布袋子,是用来装钱的.没错,正如我们所想,他偷了里面的钱!我看到了,但我并没有说,因为我察觉到了大妈眼神中有一丝异样,但她也没有指出来.
那个男孩在得手后立刻跑开了,但在距摊位三四米的地方又停了下来,他看向摊位,眼中有某些东西在不停闪烁着,他的手在揉搓着那几张皱巴巴的十元钱.他一直盯着大妈粗糙的手,一会儿后,他猛地冲进了人群,挤到大妈身边,低着头,轻轻地拽了拽大妈的衣袖.我看到了大妈嘴角泛起的不易察觉的微笑.
“妈妈,您的钱掉了.”他怯怯地说.我想那一刻我的表情一定很有趣,我真的震惊了.
“哦,好孩子.”大妈装作不经意地夸道.
那一瞬间我想去拥抱他们,并为他们颁个奖.
外面依然很冷,可我的心不再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