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大河乡甘肃高山细毛羊舍饲养殖情况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158.99 KB
- 文档页数:2
对肃南县集中舍饲养殖情况的探析肃南县是甘肃省主要畜牧县之一,也是“甘肃高山细毛羊”重点生产基地,畜牧业是自治县的支柱产业。
全县有可利用草原面积178.50万公顷,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各族牧民有着经营畜牧业生产的悠久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草原保护、管理利用、畜种改良、疫病防治、接羔育幼、饲养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发展畜牧业的丰富经验。
2010年6月末全县饲养各类牲畜106.05万头(只),其中,大畜9.73万头(匹),占9.17%,小畜96.32万只,占90.83%。
在畜种结构中,绵羊79.75万只,占牲畜头数的56.55%;山羊16.57万只,占15. 62%;牛8.95万头,占8.44%;马属家畜0.78万匹,占0.74%。
全县年产羊肉3 004t,牛肉1 020t,羊毛1 250t;农牧业产值2.05亿元,牧民人均纯收入6 098元。
因此,畜牧业是我县的主导产业,农牧民大部分收入来自畜牧业。
近年来,全县立足草地资源大力发展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的同时,建立投入保障和激励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积极推广集中舍饲养殖;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实行良种补贴制度,着力提高良种率;建立牛羊养殖小区和扩繁基地,对优质能繁母畜实行保护性措施,充分发挥扩繁能力。
至目前,在全县9村建成舍饲半舍饲养殖小区9个,集中修建标准化暖棚515座,使全县暖棚建设累计达到4 782多座,其中高标准暖棚羊舍1 545座6 659间,绵羊人工授精配种站149座,小畜药浴池109座,舍饲半舍饲养殖达到了30%,80%以上的牲畜冬季实现了暖棚化。
全县建成饲草料加工点12处,高标准机械剪毛棚舍13座,高新科技示范园区1个,累计修建水窖2 163眼,组建农牧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2个。
培育规模养殖大户4 514户,饲养量达到75.37万头(只);发展育肥专业户2 109户,年育肥出栏30万头(只)。
县上每年投资40万元,购买细毛羊基础母羊4万只,新增耕地种草55.60hm2,补贴6万元,购置一体化青贮收获机组5套,新建氨化池300座,完成一体化青贮加工0.07万公顷。
大河乡细毛羊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县政协调研细毛羊产业汇报材料根据县政协对细毛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开展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就全乡“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和细毛羊产业发展情况作以下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畜牧业是我乡的支柱产业,我乡是甘肃高山细毛羊的优势产区之一,细毛羊产业是促进全乡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
全乡草原总面积352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297万亩,属草原草场、草甸草场和半荒漠草场。
2008年末牲畜存栏8.93万头(只),其中小畜8.08万只,适龄母畜5.38万头(只),适龄母畜比例达60.17%。
2008年经济总收入达3348.19万元,牧业收入达2236.8万元,占总收入的66.8%。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832.96元。
今年以来,乡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化乡情、村情认识,立足城郊优势和资源现状,重新调整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提出了“做强五大产业,抓好三项保障,力促农牧民增收”的发展思路,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行动计划”,适时做出了“1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行动”发展规划。
确定以韭菜沟、水关片为细毛羊养殖优势区,加大标准化生产力度,优化甘细羊的品种质量,增加科技含量,扩大养殖规模。
以雪泉片、喇嘛湾片(已禁牧)为细毛羊发展区,大力推广舍饲养殖,逐步做大种群数量。
为实施好“1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行动”规划,乡党委、政府积极行动,多措并举,狠抓落实。
一是狠抓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乡扩繁场为中心投资65万元,新建高标准种公羊繁育棚12间、高标准放牧员宿舍16间、配种圈15间,在红湾等村扩建配种站2座、放牧员宿舍13间,争取草原生态治理项目资金265万元,在西台子等地补播改良原生草原1万亩,围栏草原1万亩、16.5公里,为全乡“10万只高山细毛羊扩繁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大标准化生产力度,全面推行绵羊穿衣、机械剪毛、分级整理等高新技术,成立细毛羊产业领导小组,确保了全乡细毛羊产业有序发展。
插上腾飞的翅膀记快速发展中的大滩村细毛羊产业夏季是大滩村最美的季节,一望无垠的碧波荡漾,雪山草地辽远雅致。
与景色相互辉映的,是大滩村四处可见的特色产业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在这个季节迅速滋长着。
立足优势在开发中保护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肃南县大河乡的大滩村,是一个拥有33.4万亩草原面积,以养殖甘肃高山细毛羊为主的纯牧业村。
连绵的祁连山孕育了广袤的草原、丰富的水资源和300多种饲用植物,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草原是牧民世世代代的家园,它涵养着祁连山上游水源,滋润着下游河流以及绿洲,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以前的大滩村,牧民增收的唯一途径就是增畜,通过家庭小规模的放养,扩大牲畜数量,以此实现经济发展。
这样下去的后果便是造成超载过牧、过度利用草原,生态恶化,这些严重制约了大滩村畜牧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缓解这一突出问题,大滩村从传统粗放的自由放牧向舍饲半舍饲圈养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季节休牧、草畜平衡相结合的科学饲养方式转变,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走上了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挖掘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大滩村地处祁连山腹地,远离工业区,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较少,天然的牧场,优良的畜种,为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培育的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有良好的放牧性能,牧草适应性好,游走能力弱,对草原破坏程度小。
其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和矿物质丰富的特点,是一种营养丰富,无重金属兽药污染的优质肉食品资源,非常符合现今消费者营养保健的需要。
所产细羊毛是毛纺工业的良好原料。
为了牧民得到实惠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畜种的发展,近年来,大滩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快畜种改良,推行细毛羊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细毛羊的商品价值,牧民的生活富裕起来了。
多管齐下有效壮大特色产业“草场有界,放牧无界”,这是过去草原牧区的一种普遍现象,使生态脆弱的草原雪上加霜。
如今,随着草原围栏建设项目的进展,这种现象有望成为历史。
肃南县大河乡甘肃高山细毛羊情况调查
祁国军
【期刊名称】《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年(卷),期】2014(044)003
【摘要】1 基本情况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中段北麓,东靠康乐乡,西依祁丰乡,南与青海省祁连县接壤,北与高台县、临泽县为邻.全乡东西长约90km,南北宽约70km,总面积3 329km^2.全乡辖17个行政村.居住着裕固、藏、汉、回、土、蒙等六种民族,共1567户4 112人.全乡草原类型大体属草原草场、草甸草场和半荒漠草场,草场总面积23.47万hm^2,可利用草原面积19.8万hm^2,占全县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禁休牧草原16.93万hm^2,占全乡草原面
积的72.2%.森林面积约0.73万hm2.有耕地208.3hm^2,人均0.05hm^2.甘肃高山细毛羊是肃南县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培育出的毛肉兼用型细毛羊品种;大
河乡是甘肃高山细毛羊的优势产区之一,细毛羊产业是促进全乡经济发展和农牧民
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祁国军
【作者单位】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农牧技术服务站,7344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6
【相关文献】
1.肃南县大河乡农牧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 [J], 祁国军
2.肃南县大河乡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J], 祁国军
3.肃南县大河乡牦牛犊死亡原因调查 [J], 祁国军
4.肃南县大河乡甘肃高山细毛羊舍饲养殖情况调查 [J], 乔生忠
5.肃南县大河乡甘肃高山细毛羊流产调查报告 [J], 杨焱;安晓兰;郑雪云;韩晓玲;赵铎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