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电流和电源1.6电流的热效应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37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预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矢量:力、位移、速度、加速度2.路程和位移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4.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a =Δv /Δt =(v -v 0)/t ,加速度是矢量。
5.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6 v 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
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6.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 x v v v =+=20 7.自由落体运动(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规律:v= gt ; h = 221gt ;v 2= 2gh 8.重力(1)方向: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垂直向下。
(2)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对于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9. 弹簧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有kx F =,x 为形变量。
10.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N F μf =,N F 为正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
(2)静摩擦力:大小:max 0f f ≤<11.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1)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2)两个力合力范围2121+F F F F F -合≥≥ 合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分力。
1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 合=0,而且加速度也为零。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三单元电流和电路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三单元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三单元电流和电路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三单元电流和电路知识点篇1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A6、测量:(1)、仪器:电流表,符号:(2)、方法: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2019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堂课对电流的热效应有一个深入的理解,知道电流是如何产生热量的,以及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另一方面,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1.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流是如何产生热量的。
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这堂课中,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条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是教学的重点。
而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则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电源、导线等。
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这堂课。
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个正在工作的电炉,并提出问题:电流是如何产生热量的?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都有一套实验器材。
实验的步骤包括:连接电路,调节电流表和电压表,改变电阻丝的电阻,观察和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以及电阻丝的温度变化。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让他们自己发现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同时,我会教给他们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以避免实验结果的误差。
在活动的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所学的内容。
然后,我会对这堂课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掌握了电流的热效应的知识。
对于课后拓展延伸,我会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关于电流的热效应的应用实例,如电热水器、电饭锅等,了解它们是如何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为人类服务的,并在下一堂课上与我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堂课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焦耳定律电热器【知识点1】电流的热效应1. 电流的热效应(1)概念:电流通过各种导体时,会使导体的温度升高的现象。
(现实生活中一定存在)(2)实质:电能→内能。
2. 焦耳定律(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公式: (3)影响因素a. 当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b. 当电阻、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c. 当电流与电阻相同时,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4)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典例】例1 焦耳定律实验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两个密闭的透明容器中装有等量的空气。
(1)图甲中,两根电阻丝串联的原因是保证 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U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了 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通电10s ,观察到图中两个U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不相同,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 电阻大小有关。
t2R I Q(2)图乙中,通电20s,电阻丝a、b产生的热量之比Qa:Qb=4:1 。
(3)在图乙的实验中,若电阻丝c发生了断路,那么与断路前相比,电阻丝b的功率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甲的实验结论能够解释“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其相连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的现象。
例2 焦耳定律应用一根电热丝的电阻值为R,将它接在电压为U的电路中时,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Q.使用一段时间后,将电热丝剪掉一小段,剩下一段的电阻值为0.5R.现将剩下的这段电热丝接入电路,则()CA.若仍将它接在电压为U的电路中,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0.5QB.若仍将它接在电压为U的电路中,产生的热量为Q,所需时间为2tC.若将它接入电压为0.5U的电路中,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为0.5QD.若将它接入另一电路,在时间t内产生的热量仍为Q,这个电路的电压为0.5U例3 证明证明:若将R1与R2并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上,在时间t内电流通过R1产生的热量为Q1,通过R2产生的热量为Q2,若将R1与R2串联,则t时间内两个电阻产生的总热量Q= 。
电流的热效应教材分析:电流的热效应是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材在学生学习了电能、电功率知识后及时地安排了本节课,它是对电能、电功率的一个应用的总结,也是对家庭用电安全部分的一个铺垫,所以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流的热效应;2、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流、电阻及通电时间的定量关系;3、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数学表达式;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焦耳了解,学习其可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3、实验器材:学生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流表、烧瓶、不同阻值的电阻丝、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什么是电功它的公式是什么2、什么是电功率如何计算二、激发学习动机:以家庭使用电热毯不当引起火灾的案例引出电流的热效应.学生以家庭使用电热毯不当引起火灾为例,思考问题:为什么电热毯使用不当会引起火灾引导学生思考电热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从而引出电流的热效应的概念.三、讲授新知识:一电流的热效应1、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将电能转化为内能,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热毯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作的,通电后可以供人们取暖,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电饭煲、热水器、电水壶等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电流产生热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通电时间.因为烧一壶水,通电时间越长,水的温度升高越多.结合电炉丝工作时发热多而导线发热少的例子猜想与电阻有关.结合用电器过多引起火灾猜想与电流有关.提问:电流、电阻和时间都是可以测量,但是电流产生热量怎么测量呢放出热量多少可以通过加热煤油煤油比热容小,加热温度上升比较快,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缩短实验时间,观察煤油上升的温度来判断转换法.实验探究一:电流产生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按照课本电路图组装,进行实验,要求电阻和电流不变,改变加热时间,进行实验,结论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可知.结论:在电阻和电流相同时, 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大.实验探究二: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提问:怎么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如何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使电流不同呢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如何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使电流不同.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本图16-14安装,要求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进行实验,学生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得出结论结论: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大.实验探究三: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提问:怎么设计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该控制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将阻值不同的两电阻串联使两电阻中的电流相等,分别加热质量相同的煤油,观察并记录相同时间后煤油的温度.教师介绍仪器,让学生看秒表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煤油的温度.根据数据总结结论.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大.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流越大,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阻产生热量越多,介绍焦耳发现焦耳定律.三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所以电热计算公式:Q=I2Rt教师利用课件介绍焦耳,纪念他在物理学中做出的贡献和它的科学精神.四电热作用有害的一面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哪些方面要降低电热的产生.提问:导线和电炉丝串联,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呢你知道吗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情况进行引导.点拨:导线与电炉丝串联电流相等,但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电阻大得多,根据焦耳定律Q=I2Rt知,在电流、通电时间相等时,电阻大的产生热量较多,所以电炉丝很热,而导线却不热.四、巩固运用:1、下列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BA、电视机B、电热毯C、电风扇D、电脑2、如图所示是研究电流热效应的部分实验电路,甲电阻丝的阻值小于乙电阻丝的阻值.比较通电后两根电阻丝各自两端的电压U甲、U乙以及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分别产生的热量Q甲、Q乙的大小,下面关系中正确的是 CA、U甲=U乙,Q甲=Q乙B、U甲<U乙,Q甲>Q乙C、U甲<U乙,Q甲<Q乙D、U甲>U乙,Q甲<Q乙3、某电饭锅内有R0=44Ω、R=2 156Ω的两根电热丝,将它们接入电路.如图,当S分别置于“1”挡和“2”挡时, 1 挡是保温状态,当S接“2”挡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是 5 A ,通电100 s电路产生的热量是1、1×105J.五、检查评价: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布置课后作业.六、间隔性复习:在后面的教学安排中进行此环节.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总结出如下: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样课堂的人较多,原因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些迹象表明在探究课中如何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9年级上物理教材一、内能。
1. 分子热运动。
-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的热运动。
例如,闻到花香、看到墨水在水中扩散等。
-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固体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 内能。
-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 影响因素: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有关。
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 改变内能的方法:- 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
例如,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增加内能;打气筒打气时筒壁发热也是做功改变内能。
- 热传递: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二、内能的利用。
1. 热机。
- 定义: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 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喷气发动机等。
-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吸入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汽油机)或空气(柴油机)。
- 压缩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温度升高。
- 点火(汽油机)或喷油(柴油机)冲程:汽油机火花塞点火,使燃料燃烧;柴油机喷油嘴喷油,雾状柴油遇到高温空气燃烧。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 做功冲程:两个气门都关闭,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 排气冲程: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排出废气。
2. 热机的效率。
- 定义: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公式:eta=frac{W_有}{Q_放}。
-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少各种热量损失;减少机器部件间的摩擦等。
三、电流和电路。
1. 电荷。
-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电流的5种效应一、电流的热效应1. 定义-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这是因为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与导体中的离子(原子实)发生碰撞,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使导体温度升高。
2. 焦耳定律- 定量描述电流热效应的规律是焦耳定律,其表达式为Q = I^2Rt。
其中Q表示热量(单位:焦耳,J),I表示电流(单位:安培,A),R表示电阻(单位:欧姆,Ω),t表示时间(单位:秒,s)。
- 例如,在一个电阻为10Ω的导体中,通入2A的电流,经过5s,根据焦耳定律Q=I^2Rt=(2A)^2×10Ω×5s = 200J,即产生200J的热量。
3. 应用与危害- 应用:电热水器、电熨斗、电饭锅等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电热水器内部有电阻丝,当电流通过电阻丝时,电阻丝发热,将水加热;电熨斗的发热芯也是利用电流热效应产生热量来熨烫衣物。
- 危害:电流的热效应在一些情况下会造成危害,例如在输电线路中,由于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热量,如果电流过大或者导线电阻较大,产生的热量过多会导致电能损耗增加,同时可能会使导线温度过高,加速导线的老化甚至引发火灾。
为了减少这种危害,在远距离输电时会采用高压输电的方式,根据P = UI,在输送功率P一定时,电压U升高,电流I就会减小,再根据Q = I^2Rt,电流减小则导线上产生的热量Q会大大减少。
二、电流的磁效应1. 发现-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他发现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其下方的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这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 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 对于直线电流,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 对于环形电流,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的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电流中心轴线上磁感线的方向。
- 例如,在一根通有从左向右电流的直导线周围,根据安培定则,其周围的磁感线是以导线为圆心的同心圆,在导线下方,磁感线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对于一个环形电流,若电流为顺时针方向,那么其中心轴线上的磁感线方向是垂直于环形平面向里的。
1电流的热效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应用。
2.知道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电能转化为内能的定量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焦耳定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利弊两个方面认识电热现象,体验用辩证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焦耳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常常需要用电产生热来为我们效劳。
电热炼钢电热来烧水电暖器电炉实质:电能转化为热能。
它们利用的就是电流的热效应进行新课一、电流的热效应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许多用电器接通电源后,都伴有热现象发生。
〔1〕电热毯就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作的,通电后可以供人们取暖。
〔2〕电灯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人们利用电灯来照明。
〔3〕电炉子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人们利用电炉子来烧水。
例:以下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是〔〕A.电烤火炉B.电风扇C.电视机D.答案:D二、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电流产生热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测与假设:电流产生热量大小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电流产生热量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
〔2〕电流产生的热量可能与电流的大小有关。
〔3〕电流产生热量导体电阻的大小有关。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实验原理:给电阻丝通电,电阻丝通电后放出的热量被煤油吸收,煤油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电流通过电阻丝做功放出的热量越多,煤油的温度升高得越高。
用温度计测量煤油温度上升的多少,就可以比拟电流通过电阻丝做功放出的热量的多少。
电流的热效应实验电流的热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导体时,由于导体的电阻会产生热量。
这一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中,例如电炉、电热水壶等。
为了进一步了解电流的热效应,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来观察和测量热效应的具体表现。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和仪器。
材料包括导体(如铜线)、电源、电阻丝等。
仪器包括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第一步,连接电路。
将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导体的两端相连,确保电流可以顺利通过导体。
第二步,测量电流和电压。
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可以分别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变电流的大小,观察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测量温度变化。
将温度计接触导体,记录下导体的初始温度。
然后,打开电流,使电流通过导体一段时间后,再次测量导体的温度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
首先,我们发现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
而且,随着电流的增大,导体的发热量也会增加。
这说明电流的大小和导体的发热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导体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这进一步验证了电流的热效应。
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探究一些其他的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改变导体的材料,比较不同材料导体的发热特性。
我们可以使用不同大小的导体,观察导体的发热是否与导体的尺寸有关。
我们还可以测量电流通过不同长度的导体时的发热量,以探究导体长度对热效应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并且可以应用这些知识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电炉中,我们可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加热食物。
在电热水壶中,电流的热效应可以将冷水加热成热水。
此外,电流的热效应还可以用于控制温度,例如在恒温水浴中,可以通过调节电流的大小来控制水的温度。
电流的热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现象。
通过收集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各种结论,并且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相关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 全册教案目录1.1.1电荷库仑定律1.1.2电荷库仑定律1.2.1电场强度电场线1.2.2电场强度电场线1.2电场1.4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4电容器1.5电流和电源1.6电流的热效应2.2电流的磁场2.3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2.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2.5磁性材料3.1电磁感应现象3.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3交变电流3.4变压器3.5高压输电3.6自感现象涡流4.1电磁波的发现4.2电磁波谱4.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4信息化社会教学设计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一、接引雷电下九天说明:电闪雷鸣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时甚至表现得神秘恐怖。
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雷电是“天神之火”,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雷电充满畏惧。
欧洲的文艺复兴使得科学精神得到解放,人们开始对雷电现象进行思考。
18 世纪,各种静电现象首先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问:我们周围有哪些静电现象呢?(①冬天在漆黑的房间里脱毛衣的时候可以看到火星②天气干燥的时候,手摸到铁器的时候会发麻)说明:那么天上的雷电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静电有没有联系呢?如果有,会有什么联系呢?1746 年,富兰克林胃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
问:他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他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在风筝顶上安了一根细铁丝,一根麻线的一端连接铁丝,另一端拴一把钥匙并塞在莱顿瓶中。
他和儿子一起把风筝放到天上,牵着风筝的一根丝绳系在遮雨棚内。
当雷电打下来,他看见麻线末端的纤维散开,并且莱顿瓶也带上了电。
问: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有什么意义吗?(证明了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与摩擦产生的电没有区别。
该实验统一了天电和地电,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富兰克林的实捆正明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与摩擦产生的电没有区别。
他统一了天电和地电,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f 言。
富兰克林为我们揭开了天电的奥秘一一它跟地上的电是·样的富兰克林吞到J ’欧洲人表演的电学实验。
冀北调控中心题库(判断)1.发生电网运行重大事件时,相应调度在依据调度管辖范围组织处理的同时,须在规定时间内将发生重大事件的简要情况向上级调度机构汇报。
(√)2.发生电网运行重大事件时,相应调度在事件处置告一段落后,将详细情况以书面形式报上级调度机构。
(√)3.发生电网运行重大事件时,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性故障,相关调度机构应安排专人定时联系上级调度机构,汇报最新情况。
(√)4.通常把发电企业的动力设施、设备和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电能热能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5.通常把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电能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网。
(×)6.输电线路中的无功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而充电功率却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7.照明、电阻、电炉等因为不消耗无功,所以没有无功负荷电压静态特性。
(√)8.电力系统三相阻抗对称性的破坏,将导致电流和电压对称性的破坏,因而会出现负序电流,当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时,还会出现零序电流。
(√)9.电力系统三相不对称运行时,必须按发热条件来决定变压器的可用容量。
(√)10.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低于自然功率,线路将向系统吸收无功功率;而高于此值时,则将向系统送出无功功率。
(×)11.故障点零序综合阻抗Zk0小于正序综合阻抗Zk1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三相短路电流。
(√)12.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是指:系统在某种运行方式下突然受到大的扰动后,经过一个机电暂态过程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或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13.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小干扰后不发生非周期性失步,自动恢复到起始运行状态。
(×)14.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小干扰后不发生非周期性失步,自动恢复到起始运行状态。
(√)15.并联电抗器主要用来限制短路电流,也可以在滤波器中与电容器串联或并联,用来限制电网中的高次谐波。
1.1电荷库仑定律一、要点: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元电荷、点电荷、静电力常量,掌握库仑定律含义、公式表达能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考试要求:高考Ⅰ(两种电荷,电荷守恒),Ⅱ(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电荷量)二、电荷电荷守恒【问】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的?什么是电荷量?摩擦起电的实质?分析: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转移。
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并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感应起电的实质: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分析: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我们也可以知道A带正电,B带负电,实验发现A、B所带电量相等。
因为重新接触后,A、B又不带电了。
结论: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问】比较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区别?分析:不同点: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感应起电是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共同点:都使物体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结论:电荷守恒定律(可转移但电量不变)上述起电的中和过程;物质(电子)不灭。
2.元电荷①元电荷是电荷量最小的单位,即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量 ②元电荷量: e =1.6×10-19C③任何一个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它的整数倍;1库=6.25×1018个电子④电子的电荷量和电子质量m 的比叫荷质比:kg C m e e /1076.11091.0106.1113019⨯=⨯⨯=-- 三、库仑定律分析:定性地表明:相互之间地作用力与两电荷间的距离和电荷量有关首先定量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地是法国的科学家库仑,阅读材料中介绍他用精确(扭秤)实验发现了这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