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7.80 KB
- 文档页数:3
论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高危因摘要:目的:对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住院的196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全部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各项指标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结果:年龄、意识障碍等因素会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几率大幅上升。
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并发肺部感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所以在临床实践中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和消除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肺部感染问题。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肺部感染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59-02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且极易并发肺部感染,不仅加重了患者病情,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对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就这一问题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讨论,本次研究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住院的196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分析,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住院的196例脑卒中患者为对象,全部患者均经mri或头部ct确诊。
其中,78例患者为出血性卒中,118例为缺血性卒中。
男性患者116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8.5±11.5)周岁。
有45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出血性、缺血性卒中分别占20例和25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占30例和15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全部患者的临床治疗与各项指标进行搜集和整理,并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ss(脑卒中评分)百分数对患者的预后指标进行评价。
计算方法为,以患者入院和出院nihss之差比上患者入院nihss,并乘以100%。
2 结果2.1 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CEA常见的并发症是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脑动脉发生狭窄或者阻塞后,导致脑部血供障碍,从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缺血性卒中是中风的一种形式,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并且常常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并发症。
1. 瘫痪:缺血性卒中后,由于脑部局部的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该部位脑组织功能丧失。
如果发生在运动皮层附近,就会出现偏瘫症状,患者的某一半身体失去了正常的运动功能。
这使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正常行走、进行自理,大大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2. 言语和语言障碍:脑部的颞叶和额叶是控制语言和言语理解的区域,当这些区域的血液供应中断后,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失语、语言困难的情况。
有的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后会失去言语能力,无法说话,也无法理解别人的语言;而有的患者则能够说话,但是他们说的话毫无意义或者语法错误。
这给患者的交流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并且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3. 认知障碍:缺血性卒中后,患者常常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计算力下降等认知方面的障碍。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能力。
患者可能会忘记重要的约会、忘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亲人,甚至忘记自己的名字等。
认知障碍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并且使他们变得更加依赖他人。
4. 情绪和心理问题:缺血性卒中后,患者常常出现焦虑、抑郁、易怒、情绪波动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由多重原因引起,包括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器质性损伤、生活质量下降、社交能力受损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使患者产生了消极的情绪,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
5. 深静脉血栓:在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或者行动受限的情况下,血液循环变得较慢,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深静脉血栓在脑血管中形成后,会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甚至再次引起缺血性卒中。
因此,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6. 肺部感染:缺血性卒中后,由于患者的活动能力下降,卧床不起时间延长,导致肺部通气减少,清除痰液减少,易引发肺部感染。
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安徽合肥230061)【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2006年11月-2007年10月我科住院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高龄、卧床时间长,合并鼻饲管饮食、意识障碍、假性球麻痹、糖尿病、copd、房颤、心功能不全等多种基础疾病是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
经积极治疗和护理,90%以上获得痊愈结论高度重视相关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呼吸道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等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脑卒中;肺部感染;护理【中国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85-02 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
患者往往年龄大,卧床时间长,加上有多种基础疾病,容易合并感染,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可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防治措施,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合并肺部感染的机率,从而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对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10月间的脑卒中合并有肺部感染和无肺部感染并发症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2007年10月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并发肺部感染者(感染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0~88岁,平均71.9岁,其中60岁以上者27例。
无肺部感染者(非感染组)30例,男性 17例,女性 13例,年龄 43~81岁,平均63.7岁,其中60岁以上者 22例。
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进行年龄、卧床时间、意识障碍、假性球麻痹、鼻饲饮食、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杨俊芳;朱沂【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identify its risk facto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636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three hospitals in Xinjiang from August 2013 to June 2014.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was calculated, the risk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methods of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sults ①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was 14.5% (92 cas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three hospitals in Xinjiang.②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gender, age, atrial fibrillation, dysphagia, consciousness disorders, hyperhomocysteinaemia, hypoproteinemia and NIHSS score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renc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P<0.05). Conclusion Male, ad-vanced age (≥60 years old), atrial fibrillation, dysphagia, consciousness disorders, hyperhomocysteinaemia, hypopro-teinemia and NIHSS score ≥15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in the three hospitals in Xinjiang.%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防治研究作者:张冬惠等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30期【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及病原菌、药敏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急诊科、EICU、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是否合并肺炎分为合并肺炎(卒中相关性肺炎)组(A组)与未合并肺炎组(B组)。
A组56例,B组80例,两组对照分析研究,采集合并肺炎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病原体多见革兰氏阴性菌(G—菌)感染、革兰氏阳性菌(G+菌)感染和混合感染,但主要是G—菌感染,常见的是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克雷伯氏菌属、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
A组GCS评分较B组明显减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抗生素;脑卒中脑卒中(包括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1]。
尤其部分患者由于昏迷、误吸或卧床时间长等原因,容易并发肺炎。
回顾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肺炎的病原菌及药敏特点、临床特征及防治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36例患者中,入院时均查头颅CT或MRI,合并肺炎组(A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35~89(59.1±17.4)岁。
出血性卒中30例,其中基底节出血20例,皮层下出血2例,基底节皮层下混合出血4例,小脑、脑干出血均2例。
缺血性卒中26例,其中基底节区18例,脑叶3例,小脑2例,脑干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例。
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5~14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轻型(0~15分)13例,中型(16~30分)36例,重型(31~45分)7例。
未合并肺炎组(B组)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36~87(58.4±18.27)岁。
A2DS2评分评估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摘要】目的:用A2DS2评分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34例,进行A2DS2评分。
根据A2DS2评分分为低危组(0~4分)和高危组(5~10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平均住院日,SAP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的比较。
结果:高危组患者其SAP发生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均显著高于低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A2DS2评分可有效评估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并可提供危险分层依据,对于A2DS2评分≥5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需引起更多关注。
【关键词】A2DS2评分;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险分层【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078-02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0%[1]。
研究显示,SAP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死亡和远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2]。
A2DS2评分是由Hoffmann教授等人基于德国柏林卒中登记研究制定的用于预测SAP发生风险的评分工具,简单易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在评分为5分时其正确指数最高[3]。
本研究旨在评估A2DS2评分对于SAP风险分层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连续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纳入标准:(1)头颅CT或MRI证实为缺血性卒中;(2)发病在7天内;排除标准:入院时即合并肺部感染。
1.2 方法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洼田饮水试验≥3级),以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
1.3 SAP的诊断标准根据2010年《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制定的相关标准诊断SAP[4]。
1.4 A2DS2评分标准A2DS2评分量表总分为10分,其中年龄≥75岁为1分,心房颤动为1分,吞咽困难为2分,男性为1分,卒中严重程度共5分(NIHSS评分≤4分为0分,5~15分为3分,≥16分为5分)。
临床分析肺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被广泛认识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本文将从肺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常见的诊断方法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肺部感染是由各类病原体引起的肺实质炎症,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发热、乏力等。
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可因病原体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二、肺部感染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了解其临床表现。
例如,发热、胸痛、咳嗽等症状提示肺部感染的可能性。
2. 影像学检查:X射线和CT扫描是常用的肺部感染诊断方法。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肺部炎症的程度和范围,有助于明确诊断。
3. 实验室检查:血液、痰液和呼气气体等样本的实验室检查对诊断肺部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血液中白细胞计数的升高、C-反应蛋白的升高以及痰培养的阳性结果都可以间接证实肺部感染的存在。
三、肺部感染的治疗方案1. 抗生素治疗:对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感染,抗生素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2. 抗病毒治疗:对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感染,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症状。
如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可以选用奥司他韦等抗流感病毒药物。
3. 支持性治疗:肺部感染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休息,合理饮食并及时补充营养。
适当给予镇痛药物缓解胸痛,及时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4. 其他治疗措施:对于特殊情况,如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的患者,可以选用黏痰溶解剂以促进痰液排出。
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氧疗或机械通气等辅助治疗。
综上所述,肺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
通过对临床特点的准确分析,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尽早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根据病原菌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支持性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并发症也同样危及生命。
其中,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复杂情况,需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在于,中医可以帮助患者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同时,西医可以敏锐地发现并及时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本研究旨在探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效果。
研究对象为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伴有肺部感染的症状。
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15例患者接受传统西医治疗,1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传统西医治疗组的治疗方案为:使用抗生素、支持疗法、维持液和呼吸治疗(如吸氧)。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治疗方案为: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入针灸、中草药治疗等中医治疗措施。
结果显示,在疗程末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肺部感染指标均明显低于传统西医治疗组。
同时,在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方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显著优于传统西医治疗组。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情况。
这一治疗方法有望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