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及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23.76 KB
- 文档页数:33
作者: 郭娟宁 汤政 樊爱英
作者机构: 新乡医学院法医学系,河南新乡453003
出版物刊名: 法律与医学杂志
页码: I0023-I0024页
主题词: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猝死 法医病理学 医疗纠纷
摘要: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是一种少见的心内膜心肌病,是婴幼儿心脏猝死的常见原因。
临床上常突然发病,多因心力衰竭死亡。
由于本病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肺炎、心肌炎等混淆,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尤其当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时。
其表现可相互影响或被掩盖,误诊率较高。
因此,常因临床上诊断不明而引起医疗纠纷。
而有关EFE合并心脏畸形者引起的医疗纠纷,国内报道更少,现报道1例。
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川崎病所致婴幼儿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的价值发表时间:2016-04-14T10:49:26.06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伍志敏[导读] 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县人民医院 535400 在辅助检查中,X线胸片检查虽可见心影扩大,心搏动减弱,显示肺瘀血,根据各心腔大小及肺血情况可协助病因诊断。
伍志敏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县人民医院 5354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川崎病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病情恢复和预后评估的作用。
方法 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临床诊断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川崎病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婴幼儿30例为实验组,正常婴幼儿30例为对照组。
所有入选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的多项超声指数进行评分。
结果检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川崎病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婴幼儿病情进展,监测患儿治疗后的疗效,及观察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等为临床上提供理论依据。
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病情进展的诊断及监测寻找一种可靠的、无创的、重复性好的方法。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婴幼儿婴幼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是儿科心血管疾病危重症,可并发于多种心内心外疾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川崎病是婴幼儿期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心内膜增生为主的心脏疾病,心内膜呈弥漫性或不规则性增厚,多数累及左心室,也可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由于心内膜增厚、变硬、心肌收缩与舒张均受限制,致使收缩与舒张功能减低;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自限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严重危害主要心脏、血管的损害,是永久性的,主要累及冠状动脉,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血栓,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肌的血管,出现血栓会引起心肌缺血导致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出现心肌梗死的发生,致使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减低;如对此两种疾病治疗不及时均可引起不同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蔡小芳;麦根荣;徐之良【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年(卷),期】2004(6)4【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DCM )病因、DCM与病毒性心肌炎(VMC)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鉴别 ,提高对小儿DCM临床认识。
方法该研究以DCM、VMC患儿各 33例为研究对象 ,以 33例健康儿为对照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柯萨奇病毒 (CoxB)IgM抗体浓度和心肌酶浓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测心脏形态改变及心功能状况。
结果①DCM组 ,CoxBIgM抗体阳性率33.3% ;②与正常健康组比较 ,DCM抗CoxBIgM阴性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DCM抗CoxBIgM阳性组和VMC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显著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③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房室腔扩大、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降低 ,肺动脉平均压升高 ,DCM组均重于VMC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结论①CoxB病毒感染与小儿VMC、DCM发病存在密切关系;②超声心动图对DCM诊断具有颇高的价值;③DCM与VMC的鉴别诊断须综合多项指标方能作出正确判断。
【总页数】3页(P325-327)【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柯萨奇病毒B;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作者】蔡小芳;麦根荣;徐之良【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相关文献】1.扩张型心肌病及病毒性心肌炎血清抗M受体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 [J], 王晖2.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J], 张振建;朱波3.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J], 陈瑞珍;杨英珍4.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J], 刘翠苹;陈永红;金红芳5.磷酸肌酸钠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J], 邵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研究
杨英珍;陈瑞珍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2(031)005
【摘要】本研究自病毒介导的毒性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水平探讨了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机制及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DCM)中的作用,以及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改变在VMC发病中的作用;建立了VMC及DCM病毒学新检测,尤其是心肌中病毒VP_1及多病基因检测;证实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损伤的较高特异性指标,自行制成试剂盒;建立了小鼠心肌炎模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的方法;自小鼠心肌炎模型及全国12家医院临床VMC及DCM患者中证实用黄芪、牛磺酸、辅酶Q_(10)等综合治疗优于一般常规治疗,又自实验及DCM患者中证实加用生脉可改善心脏功能,进一步改善预后。
【总页数】4页(P2-5)
【作者】杨英珍;陈瑞珍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卫生部病毒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卫生部病毒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柯萨奇B组病毒与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关系的研究 [J], 张鹤萍;纪辉;关振中;李旋;牛美娟
2.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中病毒持续感染及中药干预的研究 [J], 陈曙霞;谢龙山;马睿;徐欣辉;陈美芳;钱富荣;刘晶星;姚季生
3.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J], 陈瑞珍;杨英珍
4.病毒性心肌炎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J], 程雁
5.小儿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J], 蔡小芳;麦根荣;徐之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诊治(附43例报告)
江端;麦根荣;黄星原
【期刊名称】《华中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28)3
【摘要】目的进一步认识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诊治的意义.方法对本院儿科收治的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43例, 于住院后作心电图、 X线心脏摄片及二维和/或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本组43例均有心脏形态学改变, 表现为心脏增大,以左心室增大为主; 超声心动图尚显示心内膜呈弥漫或不规则增厚达3~6 mm.结论 1岁以内患儿突发心力衰竭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必不可少, 对临床诊断有肯定价值.
【总页数】2页(P141-142)
【作者】江端;麦根荣;黄星原
【作者单位】430060,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430060,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430060,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回顾性分析及超声诊断价值评估 [J], 王艺;谢明星
2.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临床恢复标准的探讨:附15例报告 [J], 高伟
3.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率变异性与心脏结构功能、改良ROSS评分及NT-proBNP的相关性 [J], 张红亮; 安金斗
4.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诊断(附43例报告) [J], 唐晖;唐春林
5.心内膜心肌活检诊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价值(附2例报告) [J], 宋治远;何国祥;迟路湘;舒茂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川崎病婴幼儿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功能的进展研究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是儿科心血管疾病危重症,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川崎病是婴幼儿期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如果对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威胁,因婴幼儿的特殊性,采用快速、可多次重复辅助检查手段是十分必要的选择。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心内膜增生为主的心脏疾病,由于心内膜增厚、变硬、心肌收缩与舒张均受限制,致使收缩与舒张功能减低,反复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
该病多数累及左心室,也可累及二尖瓣、主动脉瓣及所有的心腔、心肌。
根据左室大小可分为2型:1)扩张型:以左室扩大为特征,常呈球状,此型最多见,约占95%;2)缩窄型:左室腔缩小或正常,此型少见,主要见于新生儿。
临床对原因不明的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心电图T 波倒置及ST 段改变多诊断为心弹,如超声有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则更支持诊断,而大于3岁者出现上述改变多考虑扩张型心肌病。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宫内病毒感染、遗传因素有关。
川崎病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综合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自限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该病于1967年由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次报告,故称之为川崎病。
该病好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以秋冬季节高发,该病主要在心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引起损害。
川崎病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但是否发生冠状动脉损害,临床往往无法发现,超声心动图可表现为冠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内膜毛糙欠光滑,冠状动脉扩张,严重者可形成冠脉瘤,若出现以上改变,结合临床可及早诊断川崎病。
超声心动图对各型的指导治疗,预防并发症意外发生及追踪评价病情发展至关重要。
在病后10到20天,此时行心脏超声重复检查对明确有无川崎病冠脉损害价值最大。
进入疾病恢复期,绝大多数扩张的冠脉可恢复正常,仅少数可遗留冠脉瘤永久性损害或形成狭窄性病变,并可因此导致心肌供血不良。
哪些疾病需与心内膜弹性纤维增生症鉴别
*导读: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又名心内膜硬化症,其病因尚未明了。
为小儿原发性心肌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又称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先天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闭锁等并发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称继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其临床意义决定于原发的心脏畸形,不包括在本病范围。
……
本病须与婴儿期出现心力衰竭、无明显杂音及左室增大为主的心脏病鉴别:
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病毒感染的历史,心电图表现以QRS 波低电压、Q-T新时期延长及ST-T改变为主;而心内膜弱力纤维增生症则为左室肥厚,RV5、6电压高,RV5、6倒置。
有时需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方能区别。
②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畸形,因心肌缺血,患儿极度烦躁不安、哭闹、心绞痛,心电图常示前壁心肌梗塞之图型,Ⅰ、aVL 及RV5、6导联ST段上升或降低及QS波型。
③心型糖原原累积症:患儿肌力低下,舌大,心电图P-R间期常缩短,骨骼骨活栓可资鉴别。
④主动脉宿窄:下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上肢血压升高,脉搏增强可资鉴别。
⑤扩张型心肌病:多见于2岁以上小儿。
此外,尚须与肺炎、毛
细支气管炎、心包炎及心包积液相鉴别。
特别应注意本症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肺炎,必须重视心脏检查,从而引起早期诊断和治疗。
胸部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由于巨大心脏的左心缘贴近胸壁,而误诊为胸腔积液或纵隔肿瘤,应予警惕。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治临床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09-20T00:42:33.84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5月10期作者:黄俊[导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治临床研究进展黄俊(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广西南宁530219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在儿童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对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威胁。
因此,本文将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展开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治前言: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病毒侵袭导致感染,进而引发心肌出现炎性病变。
而儿童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多种病毒都有可能导致患儿出现病毒性心肌炎,其中上呼吸道以及肠道病毒感染的数量最多。
例如柯萨奇病毒、艾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都有较高概率导致患儿出现病毒性心肌炎。
患儿发病后会对正常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及时为患儿予以诊断和治疗。
1、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1.1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发病后的临床症状主要由病灶位置以及发病广泛程度等因素决定。
患儿病情较轻时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当患儿病情严重时会表现出心力衰竭、休克甚至猝死等情况[1]。
一般情况下,患儿在发病之前的1周到3周之间会逐渐出现前驱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呼吸系统感染、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随病情发展会表现出乏力、胸闷、多汗、厌食、上腹疼痛等症状。
当病情严重后会出现肺部水肿、气促等症状。
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会突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以及其他心脑综合征。
1.2心电图检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进行心电图检测时通常会表现出各种心律失常症状。
此外,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成人患者。
通过24h动态心电图对患儿进行动态监测能够发现患儿存在明显的心律失常。
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临床特点及与扩张型心肌病对照分析向婉旖;张蕾;刘晓燕【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22(40)7【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住院治疗的18例TIC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
选取同时期住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40例,比较TIC组和DCM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
结果TIC组18例患儿中,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为主(15例,83.3%)。
15例房速中,8例为持续无休止性房速。
中重度左心收缩功能下降者(n=7)心律失常占总心率百分比为100%(91.9%~100%),轻度下降者(n=7)为38.7%(32.9%~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8例患儿均首先予以药物治疗,6例药物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12例药物转复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者中7例行射频消融术,均成功复律,其余5例予药物控制心律及心室率,心室率明显下降,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及负荷明显降低。
与DCM组相比,TIC患儿诊断年龄较小,急性期心率较快,急性期HR指数较大、心功能Ⅲ~Ⅳ级发生比例较低,首次就诊时经体表面积标准化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Z值(LVEDD-Z)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高,房速比例较高,室速比例较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总心率较高,心律失常占总心率百分比较高,治疗2周内血B型利钠肽(BNP)水平升高的比例较低,治疗前BNP与治疗后2周内BNP的比值(BNP-R)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动过速显著,异位节律心动过速负荷高,同时合并左心收缩功能受损及心脏扩大,复律或控制心室率后受损左心收缩功能恢复快且完全,心脏扩大恢复明显需多考虑TIC诊断。
TIC患儿总体预后较好。
【总页数】7页(P510-516)【作者】向婉旖;张蕾;刘晓燕【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儿童少年期躁狂症临床特点的对照分析2.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1例家族性病儿的基因突变分析3.老年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附61例对照分析)4.儿童少年期狂躁症状临床特点的对照分析5.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1例家族性病儿的基因突变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心动图诊断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张凌;黄昌举【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3)004【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 EFE患儿(EFE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测量房室内径、心内膜厚度、瓣膜血流及心功能指数.另选同期健康婴幼儿30例为对照组.结果超声显示EFE组有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瓣膜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明显减低;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扩大,而射血分数(EF)、心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指数(SI)、心脏指数(CI)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速度比(E/A)、等容舒张时间(IVRT)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EFE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echocardiography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 ( EFE) in children. Methods Thirty children with EFE were examined by echocardiography. The heart chamber size, endocardium thickness, blood flow and indexes of ventricular function were measured. Then 30 normal children were as control group ( NC). Results 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ickening of the endocardium with enhanced echo,mitral valve regurgitation, and obviously decrease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While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 - diastolic diameter( LVDd) was increased, ejection fraction( EF) , fractional shortening( FS) , pulsate index( SI) and cardiac index( CI)were decreased.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F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 P < 0. 05 ) ,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E/A ratio and isovolumic relaxation in the two groups ( P > 0. 05 ) . Conclusion Echocardiography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early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evaluation of EFE.【总页数】3页(P241-243)【作者】张凌;黄昌举【作者单位】524003,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524003,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5;R542.43【相关文献】1.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伴左房血栓1例 [J], 杜国庆;薛竟宜;魏立亚;李欣2.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J], 金兰中;马桂琴;李国敏3.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超声心动图诊断(附19例分析) [J], 刘特长;于明华4.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 [J], 杨延军;闫健5.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和\r川崎病的应用研究 [J], 李蔚;高峻;彭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儿心内膜心肌病(5例临床病理分析)
钱亨强;林如珍
【期刊名称】《福建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28)001
【摘要】婴儿心内膜心肌病(5例临床病理分析)钱亨强,林如珍关键词:心内膜心肌病,婴儿婴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命名繁多,1991年全国小儿心血管会议建议改名为婴儿心内膜心肌病。
本病在儿科并非罕见,约有1%的先天性心脏病中伴有明显的心内膜下弹力纤维增生...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钱亨强;林如珍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02
【相关文献】
1.心脏超声与MRI诊断肥厚型心肌病伴感染性心内膜炎分析 [J], 孙杰;王琼
2.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分析 [J], 王高尚;刘建根;张格庆;张二伟;桑翠;刘斌
3.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误诊心内膜下心肌梗塞原因分析 [J], 刘志廉;周华顶
4.误诊为急性心内膜下心梗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分析 [J], 魏莉娜;刘巧玲
5.心内膜心肌活检对扩张型心肌病病理组织学诊断指标的探讨——附44例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例分析 [J], 王柏苓;李秋燕;李从仁;王璞;陈光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治研究进展摘要:目的:探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的9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名患儿,对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与分析比对,探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际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照治疗,在基本病情接近的基础上,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均得到了改善。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88%,研究组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
同时,两组之间的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治疗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该利用与推广心肌酶谱指标,以便于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疗判断,当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无特效药。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治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儿科心血管病症中发生的概率较高,由于儿童年纪较小,免疫力低下,在病毒侵袭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感染的现象,儿童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很难进行治疗,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和痛苦程度,也会增加医疗的整体花费,该病在发病之初,无明显的症状,很容易当成感冒治疗,所以及时诊治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是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接收治疗的9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疗探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相关知识背景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学龄前儿童或者学龄儿童之间的病毒性心脏疾病,主要由于病毒入侵心脏,引起心脏的心肌细胞发生炎症,变性或者坏死,近些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多,且大多数的患者在病前两周之内,发生消化道感染或者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此时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下降,抵抗力削弱,少数轻度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心悸,胸闷;严重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症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果早发现,并且获得及时的治疗,患儿基本会痊愈且不会出现后遗症。
1.2基本资料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收了9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据实际病情与环境等因素,对这9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病患。
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陈瑞珍;杨英珍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5(034)006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已由50年代占心脏病住院病种的第10位上升到90年代的第4位(上海地区统计资料),大多数预后良好,但部分可迁延而遗留有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更为严重的是有可能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则需安装永久心脏人工起搏器。
有少数病毒性心肌炎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DCM)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而DCM患者以往5年的生存率仅50%。
又对此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国内外未完全明了,VMC国际上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国内也只有诊断参考标准,而且国内外也无特效的药物治疗手段。
基于此,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对该类疾病进行了系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陈瑞珍;杨英珍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卫生部病毒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NF、SIL-2R、IL-6、IL-8、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J], 史成军;赵化成;王晓青;张金芳
2.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J], 张振建;朱波
3.血清中抗心肌抗体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意义 [J], 景宏美;张克智
4.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J], 饶邦复
5.小儿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J], 蔡小芳;麦根荣;徐之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张永珍;陈明哲
【期刊名称】《生理科学进展》
【年(卷),期】2002(033)002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然而在有些病例中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肌损伤和急性心力衰竭 .它有时也可以演变成进行性的慢性心力衰竭.近年的研究致力于阐明病毒感染后心肌损伤的复杂机制,这些研究证明心肌损伤是由免疫和病毒双重机制所介导的.急性心肌炎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它也可以是健康青年人的猝死原因.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α1-受体阻滞剂、卡替洛尔、维拉帕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有效.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应受到重视.临床上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不明显,而免疫调节治疗有望成为有意义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6页(P136-141)
【作者】张永珍;陈明哲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北京,10008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
【相关文献】
1.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中Dystrophin蛋白的表达 [J], 许弘飞;李永宏;陈阳;程利宝
2.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心肌中β-sarcoglycan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J], 许弘飞;丁瑜洁;李永宏;陈阳;程利宝;达徐平
3.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关系的研究 [J], 许弘飞;李永宏
4.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患儿柯萨奇病毒Ig-M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钟家蓉; 钱永如; 刘渝; 余更生; 田杰
5.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性心肌病患儿柯萨奇病毒Ig—M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钟家蓉; 钱永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症状,尤其是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的早期症状,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有什么表现?得了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会怎样?以及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有哪些并发病症,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常见症状:收缩期杂音、啰音、心动过速*一、症状1.一般症状可按照症状的轻重缓急,分为3型:(1)暴发型:起病急骤,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呕吐,拒食,口周发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动过速,肺部有散在性喘鸣音或干性啰音,肝脏肿大,还可见水肿,均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少数患儿呈现心源性休克,可见烦躁,面色灰白,四肢湿冷及脉搏加速而微弱等症状,此型病儿的年龄多在6个月以内,可致猝死。
(2)急性型:起病也较快,但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展不如暴发型者急剧,常并发肺炎,伴有发热,肺部出现湿性啰音,有些患儿因附壁血栓的脱落而发生脑栓塞等,多数死于心力衰竭,少数经治疗可获缓解。
(3)慢性型:发病稍缓慢,年龄多在6个月以上,症状如急性型,但进展缓慢,有些患儿的生长发育受影响,经治疗可获缓解,活至成人期,也可因反复发作心力衰竭而死亡,大部分病儿属于急性型,慢性型约占1/3,新生儿期发病者较少,常为缩窄型,临床表现为左室梗阻的症状,偶有在宫内即发生心力衰竭者,出生后数小时即死亡。
2.体征方面心脏呈中度以上扩大,在慢性患儿可见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减弱,心音钝,心动过速,可有奔马律,一般无杂音或仅有轻度的收缩期杂音,少数病儿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因心脏扩大而产生相对的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可在心尖部听到收缩期杂音,一般为Ⅱ至Ⅲ级,本病的特征为:3.1岁以内婴儿多数于2~6个月时突然出现心力衰竭。
4.X线胸片心脏扩大以左室为主,心搏减弱。
5.心脏无明显杂音。
6.心电图表现为左室肥厚,或V5,6导联T波倒置。
7.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左室扩大,心内膜回声增粗,收缩功能降低,组织学上确诊须行心内膜心肌活检。
山东大学颂士学位论文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与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对比研究研究生郭雷鸣导师汪翼教授中文摘要目的:通过对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扩张型心肌病(DCM)、病毒性心肌炎(VM)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初步探讨婴幼儿期EFE、DCM、VM的鉴,别要点。
f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25例E'VE患儿和同期收治的3岁以下DCM18例、VM56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包括:1.病史和主要症状、体征;2.心脏器械检查:(1)常规12导联心电图;(2)胸部正、侧位x线摄片;(3)二维超声测量各心腔的大小、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LVPW)和心内膜厚度;(4)多普勒超声判断异常分流与返流,并测定心功能指标;3.采用美国EncoreTH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4.对三组患儿进行随访,评价预后。
结果:1.EFE患儿症状初现较DcM、VM组早,差异显著;性别均为男多于女,无明显差异。
2.EFE患儿心衰症状、体征较其他两组明显,症状初现至确诊的时间,DCM较其他两组长,差r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异均显著。
3.伴发感染率在EFE组明显高于DCM、VM组,尤其是肺部感染。
4.EFE、DCM组中有少数患儿有家族史可查,VM组无1例;母孕期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史,其中EFE最多,与VM比较,P<0.05。
5.心电图显示EFE组左室面高电压者明显多于DCM组和VM组;而QRS低电压在DCM组明显多于EFE组和VM组;ST—T改变EFE、DCM组发生率高于VM组,p<0.0l。
6.X线胸片EFE与DCM组C/T增大率均明显高于VM组,且增大的程度明显,p<0.01。
7.超声心动图EFE患儿全部有心内膜的增厚;EFE和DCM组心脏增大在发生率及程度上均重于VM组,P<0.01;EFE、DCM两组Lv收缩功能减低较vM明显,EFE组舒张功能减低较DcM、VM组显著。
8.VM组心肌酶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9.VM组的病死率低、于DcM、EFE组,p<0.01。
其预后明显好于后两组i\J结论:婴幼儿期EFE、DCM、VM均可有急性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心律紊乱等非特异表现,三者交叉误诊率较高。
以下几点可为鉴别提供线索:(1)发病年龄:6个月以内起病,首先考虑EFE;DCM多于】岁后发病;VM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本组6个月后多见,占94.6%)。
(2)心衰症状:重且难以纠正者,在EFE、DCM多见,其中,DCM在婴幼儿期重症心衰相对较少;而VM鲜有重症心衰者,且治疗效果好。
(3)伴发感染:EFE极易反复肺部感染;DCM、VM少见。
(4)心电图:左室面高电压常提示EFE:ORS低电压多为DCM。
(5)x线胸片:普大型心多见于EFE、DCM,VM少见。
(6)超声心动图:发现心内膜增厚为EFE特异性表现,但要注意防止局限性增厚或单纯右室心内膜增厚的误诊。
(7)心肌酶VM升高多于EFE、DCM组。
(8)VM多数痊愈,预后明显好于EFE、DCM组。
关键词: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扩张型心肌病V病毒性心肌炎。
7婴幼儿~误谢CLINICALSTUDYoFDIFFERENTIALDIAGNOSISOFENDoCARDIALFIBROELASTOSIS.DILATEDCARDIoMYoPATHYANDVIRALMYoCARDITISININFANCYANDTODDLERP0stgraduateTutor:ProfGuoLeimingWangYiObjective:Studytoexploremainpointsindifferentialdiagnosisofendocardialfibroelastosis(EFE),dilatedcardiomyopathy(DCM)andviralmyocarditis(VM)bycontrastingtheclinicalmanifestation,accessoryexaminationsandfollow—upsurvey.Methods:25patientswithEFE,18withDCMand56withVM(allunder3yearsold)werestudied,including:(1)casehistory,durationneededforconfirmeddiagnosis,mainly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physicalsigns;(2)cardiacinstrumentexaminations,suchaselectrocardiogram(ECG),cardioroentge—nogramandechocardiogram(UCG)tomeasurecardiacanatomicindexes;Dopplerultrasoundtomeasureleftventricularfunction,abnormalshuntingandregurgitation;(3)myocardialenzymesassayedbyautomaticbiochemicanalyser;(4)evaluationofthefollow—upsurvey.Results:1.ThesymptomsoccurredearliestinEFE,p<0.01.Malepatientsweremorethanfemaleinthethreediseases,p>0.10.2.ClinicalsymptomsandsignsofcardiacfailurewereseverestinEFE;ThetimeneededforconfirmeddiagnosiswaslongestindDCM.p<0.01.3.CocomitantinfectionratewashighestinpatientswithErE,especiallypneumonia.4.SomepatientswithEFEandDCMhadfamilyhistory,whilenoonecaseinVM.AlsosomemotherscaughtcoldinpregnancyinEFEmorethanVMgroup.P<0.05.5.InECG,increasingleftventricularvoltageoftenindicatesEFE,whilelowvoltageofQRSiscommoninDCM.ST—TchangeshappenedmostlyinEFE(64.0%)andDCM(61.0%).6.TheincidencerateofcardiacenlargementofEFEandDCMwasmorethanVM,P<0.01.7.EndocardialfibroelastosiswasalwaysfoundinEFEwithUCG;ThecardiacenlargementwasmoreinEFEandDCMgroup,accordinglythecardiacfunctionweredamagedmoreseverely;p<0.01.8.CasesofmyocardialenzymesincreasingweremoreinVM.p<0.01.9.MortalitywashigherinERE(24.0%)andDCM(33.3%)thaninVM(5.4%),P<0.01,indicatinginfantswithVMshouldhavegoodprognosis.Conclusions:InfantsandyoungchildrenwithEFE,DCMandVMmayallhavesymptomaticcardiacfailureandchestradiogramdemonstratingcardiomegaly,andthesymptomswerenotspecific.SothemisdiagnosisiSnotrare.Buttherewerestillsomeindividualcharacteristicfordifferentialdiagnosis.(1)Ageofonset:EFEshouldbethefirsttothinkbefore6monthofage,notDCM,whichmostlyhassymptomsinpatientselderthanoneyearofage.ButVMcanineveryphasefinthisstudy94.6%caseswereelderthanoccurE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months.)(2)Signsofheartfailure:ThesignsareoftensevererandrefractoryincasesofEFEandDCM.whilethelatteriSmoderate;BUtinVM.cardiacfailureOccursrare.(3)Concomitantinfection:InfantswithEFEaremostsusceptivetorepeatedpneumonia.(4)ECG:IncreasingleftventricularvoltageindicatingEFE,whilethelOWvoltageofORScomplexiSoftendetectedinDCM.(5)Incardioroentgengram,’Spherical’cardiacenlar—gementismoreinEFEandDCMpatients.butseldominVM.(6)EndocardialfibroelastosisfoundwithechocardiogramisdecisivefordiagnosisofEFE.ButwhenthefibroelastosisiSlocalinleftventricularorinabnomalrightventricularsimply,misdiagnosisisinevitable.(7)TheVM.(8)ThemyocardialenzymesoccursmoreinpatientswithDCMiSpoorerthanVM.prognosisofEFEandWords:EndocardialfibroelastosisKeyDilatedcardiomyopathyViralmyocarditisdifferentialdiagnosis6婴幼儿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与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对比研究研究生郭雷鸣导师汪翼教授前言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FibroelastosiS,EFE)是指心内膜存在.着弥漫增厚的弹力纤维组织…,临床多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表现为急性心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