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连性肠梗阻外科处理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9.50 KB
- 文档页数:1
粘连性肠梗阻32例临床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230-01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手术后粘连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最主要的原因,我院于2006年2月-2010年2月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32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1岁,平均39.6岁。
32例中因腹部手术引起的29例,其中阑尾术后18例,胃肠道穿孔术后5例,肠梗阻术后3例,妇产科术后3例,无手术史3例,其中有腹部外伤史2例,有腹膜炎史1例。
1.2 临床表现及检查:完全性肠梗阻1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1例。
所有32例均有腹痛,其中呕吐症状有20例,腹胀症状有18例,停止排气、排便症状有19例,查体有肠型蠕动波10例,闻及气过水声8例,腹部平片见有液平18例,肠道积气、积液12例,肠腔扩张8例。
2 治疗与结果2.1 本组病人经过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32例病人症状均有缓解,保守治疗20例,保守无效转为手术治疗12例。
其中,肠粘连松解束带压迫8例,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4例。
2.2 治愈29例,好转3例。
20例随访1-2年未见明显腹痛发生。
3 讨论3.1 肠粘连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机械性损伤、细菌感染、化学性损伤、异物、血液、药物、引流物、脏器的缺血及机体粘连素质等,其中以粘连素质、缺血最为重要。
腹膜损伤后有纤维素析出,如果在其机化以前,机体不能将其溶解和吸收,必然形成永久性粘连。
粘连附着和牵拉造成持续性疼痛和不适,推移和压迫脏器所引起的功能障碍,造成粘连的症状和体征[1]。
3.2 本组患者32例中,既往有腹部手术史29例,这些病例发病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及腹部受凉等因素有关。
因此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是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环节,既往有手术史肯定增加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能性,临床症状仍以腹痛、腹胀、呕吐、便闭为主。
44哇!国塞旦匿趔!Q!Q生!旦箍≥!鲞笙!!翅£堕i望堕!!!空坚!塑!堕塑!笪塑!丛鲤鲤韭曼P:垫!Q。
Y些≥!t丛!:!§成。
参附汤的功用为:回阳益气、固脱,主治厥脱证。
近年药理研究发现:人参皂甙具有阻滞心肌细胞膜钙通道,减轻细胞钙超载,对抗缺氧一再灌注损伤,还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抑制N a+一K+一A11P酶,促进ca2+内流,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起到升压、稳压作用”。
右心室主要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左室下壁也由右冠状动脉供血,故右室梗死大多与左室下壁梗死合并存在。
单纯右室梗死较少见,约为2.4%,尸解报告右窒梗死的发生率为13.8%一43%f6j。
急性下肇并右室心肌梗死极易出现低血压。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用药后血压逐渐七升,治疗组血压上升明显.用药后2、5、10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两医常规治疗加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并右窜心肌梗死可有效纠止低血压及改善心功能,明显优于单用西医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综合治疗的探讨张炽新陈东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芯编辑委员会.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13.[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39.[3]蔡光先,赵毛庸.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I|4中医药出版礼.2005:210.[4]胡元会,吴华芹,祁鑫,等.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及骨髓下细胞动员的影响[J].中国中四氏结合杂志,2009,29(4):311.[5]郑俊奕.乌武华,陈鸶,等.参附注射液对老年人手术患者伞麻诱导期循环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I f I两医结合杂志,2009,29(6):491.[6]许玉韵,胡人一.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粘连性肠梗阻54例手术治疗体会730722甘肃会宁县河畔中心卫生院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特征和手术时机。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54例全部治愈出院。
术后发生伤口感染3例,术后5~7天再次出现梗阻2例,均经保守治疗缓解。
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佳手术时机应在肠绞痛发生之前。
关键词肠梗阻粘连外科学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41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的肠梗阻,较为常见。
其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20%~40%,是小肠梗阻的首要原因。
目前,对是否手术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且手术后可发生再粘连、再梗阻。
1997年12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18~79岁,平均40.7岁。
本组结核性腹膜炎2例,腹部外伤1例,腹部手术史51例,其中包括阑尾切除术15例,盆腔手术14例,肝脏、胆囊、胆道手术7例次,胃部切除术5例次,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5例次,肠部分切除术5例次。
术后病史13个月~15年,初次发作41例,有2次及以上发作史者13例。
就诊距发病时间2~5小时。
本组临床表现均有腹痛、腹胀,有恶心、呕吐者40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2例,发热15例,肠型12例,腹肌紧张18例,腹部压痛51例,肠鸣音亢进36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8例,白细胞>10×10【sup】9【/sup】/l者24例。
本组行腹部立位x线平片检查54例,见多数液平及胀气肠袢52例;b型超声检查10例,发现梗阻征象7例,因肠袢广泛胀气难以显示3例;口服稀释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29例,分别4、8、12、24小时行x线透视或x线摄片检查。
诊断依据:既往有腹部、盆腔手术史及腹部外伤或结核性腹膜炎病史者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体检发现机械性肠梗阻体征,腹部x线摄片、b型超声或消化道造影显示机械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粘连性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发生与腹部手术后的患者,起病急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
标签: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护理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粘连带引起的肠管急性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大多数患者有腹部手术、炎症,创伤或结核病史,发作前有暴饮暴食或剧烈运动诱因;以往常有腹痛或曾有因肠粘連就诊病史。
为此,自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普外科接诊因腹部外伤后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共4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2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男性38例,女性10例,其中因腹部手术创伤而引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占总人数的60%,创伤或结核病引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占总人数的30%,其他诱发因素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占总人数的20%。
2临床观察2.1护理评估: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评估患者的腹部体征、有无手术外伤史、生活习惯而引起的诱发因素及过敏史等。
2.2腹部体征:患者可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呕吐、腹胀、腹痛,听诊患者腹部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腹部局部压痛,甚至腹肌紧张。
2.3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血液生化检查等。
3护理3.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肠粘连造成肠梗阻而害怕再次手术,加之粘连性肠梗阻带来的腹痛,因而在心理上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此时,护士应多关心体贴患者,为患者讲解有关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机制及发病原因,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从而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状况。
可降低医患之间的矛盾,使得病房的满意度有所提高。
3.2病情观察: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对于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可出现血压升高等现象。
因此每4小时应测量一次患者血压,血压正常,脉率增强,说明补液过多。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病因及手术治疗作者:刘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手术治疗方法,观察其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51例在我科就诊的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51例患者全部经手术治疗,50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
结论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较多,在保守治疗无效及出现手术指征后应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病因;手术治疗;临床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观察病例共51人,为我院2011年——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
其中男性32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为13岁,最大为68岁,有37例为首次发病,2次梗阻有9例,多次梗阻有5例,全部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13例为阑尾切除术后,6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10例为剖宫产术后,5例为子宫全切术后,7例为结肠癌术后,5例为胃癌术后,2例为腹外疝气术后,3为脾破裂切除术后。
1.2纳入标准1.2.1符合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①有手术史、腹腔炎症史。
②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③腹部可有肠型;腹多软,可伴有压痛;叩诊多呈鼓音,可有气过水声及高声调的金属音。
④腹部X平片立位检查可见到阶梯样长短不一的液平面。
1.2.2患者有手术指征非手术治疗无效、已发生绞窄及有绞窄趋势[1]。
1.2.3患者知情同意手术治疗者。
1.3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
②粘连性肠梗阻以外的其他类型肠梗阻。
③同时患有严重的心肝肾脑及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者。
④严重的精神障碍者。
1.4治疗方法①保守治疗: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抗生素。
②手术治疗:本组有18例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在7日内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3例有全身中毒症状者在抗休克的同时行急诊手术;14例在保守治疗后症状加重在24-48小时内行急诊手术,16例保守治疗无效48-72小时行急诊手术。
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约占肠梗阻总数的50%。
近年来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逐年上升。
肠梗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病理过程,如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使病情逐渐加重。
因老年人体弱多病,长期卧床,并存病多。
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选择各院存在差异,本院于近十年共收治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300余例,总结如下。
老年人腹部手术后肠粘连多为单纯性和不完全性,一般宜先选用非手术治疗,因手术会增加新的粘连机会,并可能使粘连面积更大,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梗阻,防止肠绞窄的发生,如何使粘连性肠梗阻在发生肠绞窄之前及时手术,目前临床上没有准确的客观指标和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
临床上对早期绞窄性肠梗阻诊断仍然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X线所见、实验室检查等[2]。
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原则为:解除梗阻,保护正常肠管,恢复肠道生理连续性,分离粘连,必要时行毁损肠段切除、短路手术、造瘘等[2]。
(1)对于粘连带压迫肠管及肠管成角行粘连松解;合并扭转行手法复位;合并肠绞窄者,在松解粘连基础上血运不能恢复行肠切除。
(2)75岁以下体质尚可的老年病人,如为局灶反复发作的粘连,行肠切除;如为广泛肠粘连反复发作可行近远端肠短路手术,以改善生存质量。
(3)并发中毒性休克、严重电解质紊乱、MODS的患者,一边积极抗休克,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脏器功能,一边行肠管减压,去除坏死肠段或肠管旷置,是成功救治病人的唯一途径。
Miyauch等根据临床表现、腹部平片,结合有无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各指标变化作为粘连性肠梗阻的报警信号,强调发病过程及临床查体结果的重要性[1]。
腹痛是病人对病情的主观反映,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他征象及临床检查代表医生和科学仪器对病情的客观反映,因此对老年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处理上要严格准确地把握病情,老年人并存病多,常合并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等,构成了老年人肠梗阻病因的复杂性,加重肠梗阻的危害、影响其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