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9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核心素养目标] 1.借用地图运用区域认知方法识记我国的位置、范围,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对我国环境和发展的影响。
2.借用地图识记我国的邻国和行政区划的简称、位置及轮廓特征,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3.借用地图掌握我国的人口分布及增长状况,从人地协调的角度理解我国人口发展与我国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掌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及我国的民族政策,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必备知识·自主落实——读图填绘构建脑图一、中国的疆域【填图绘图】在上图中填绘下列内容:(1)描绘出:①100°E、110°E、120°E,20°N、30°N、40°N,并观察这些经纬线穿过的地区。
②用“·”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填出:①海域:东海、渤海、黄海、南海、琼州海峡。
②国家:日本、韩国、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老挝。
1.位置优越(1)纬度位置:位于________纬度,大部分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无寒带。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________岸,海陆兼备。
2.国土辽阔(1)陆域广阔①面积: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②四至点③陆上邻国: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接A________、B蒙古,西与C________、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西南有阿富汗、D________、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不丹,南邻E________、老挝和F________。
(2)海域广袤①临海:海域面积广,海岸线长。
渤海和________为内海。
②岛屿众多;a________为面积最大的岛屿,其次为b海南岛。
③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c________。
④隔海相望的国家:________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读图思考1】我国的地理位置具有哪些优越性和不足之处?二、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________(自治县、市)、乡(镇、民族乡)。
第一部分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考纲预览:1、中国的地理位置、国土构成和行政区划。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热点提示:1、行政区划轮廓及空间位置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背景资料。
2、陆上相邻国家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3、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的分布和经济发展可能成为高考的热点。
特别说明: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自主学习探究:一、背诵《创新课堂》109页“知识梳理”部分,并在《中国政区图》、《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国民族分布图》上指图说出相关的地理事物。
二、回答并按要求在本学案或《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注相关地理事物。
1、中国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回答并填注)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N 53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N 4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E 135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E 73附近)南北跨纬度近N 50,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 60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填注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⑵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疆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及邻国;2.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能力目标1.通过反复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想像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与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意识;2.了解香港、澳门与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局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关地图、地球仪。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伴随着炎热的酷暑渐渐消散,金色的九月把大家迎入了初中的第二个学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地理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呢?请大家翻开目录,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学年我们将学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方方面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板书)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讲授新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一学过的,关于地球与地球仪的根底知识。
(活动)大屏幕展示世界政区图1.请大家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以下特殊的经纬线:0°经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纬30°、60°纬线。
(请同学上前在大屏幕地图上一一指出)2.提问,请同学指图答复:南北半球的划分界限;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五带的划分;低、中、高纬的划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用红色胶带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东西半球界限,并用黄色胶带粘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把红色胶带剪成的五角星贴在首都北京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洲及欧洲的分界限。
第一节中国的领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考大纲求】1.中国的领土和行政区划地理地点。
国土组成。
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一致的多民族国家。
中公民族散布特点及主要少量民族的地区散布。
【考纲剖析】1、行政区划轮廓及空间地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背景资料。
2、陆上相邻国家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是近几年高考的要点。
3、西部地区少量民族的散布和经济发展可能成为高考的热门。
特别说明:这部分知识拥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好多。
在高考取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可是它倒是学习整此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点3.采纳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多读图形成空间观点【自主学习研究】一、背诵《三维设计》9 1 页" 考点精讲坛 " 部分 ----考点一、二、三、四,并在《图说天下》 173-174 页练习《读图填图训练》1---2题。
二、在《中国政区图》、《中国人口密度图》、《中公民族散布图》上指图说出有关的地理事物。
【知识剖析】一、中国的领土1、中国地点(准备好中国地图,从整体上掌握空间地点)半球地点:北半球、东半球海陆地点: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地点:南北跨纬度近50°,大多数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领土:⑴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 万平方千米(还有37 万平方千米的大海国土、300万平方千米经济专属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国土四至(回答并在地图上填注)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多)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邻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集合处(多)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邻近)南北跨纬度近,约 5500 千米,东西跨经度多、约 5000 千米,是一个地区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明显的国家。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填注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 2 万多千米,共有 14 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挨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的疆域范围,从纬度、海陆位置等方面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主要的半岛、岛屿、临海,并能掌握我国主要的邻国。
3、熟悉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特征、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4、了解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能够利用人口资料分析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人口政策。
5、掌握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及民族政策。
重点难点1、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2、记住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位置和行政中心。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图示法二:过程与方法聚焦目标一:海陆兼备,国土辽阔1、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特别提醒〗对我国海陆位置的评价Ⅰ、优越性:①东部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洲陆上直接往来。
Ⅱ、不足:①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处,地质灾害严重;②地处西北太平洋西部,受台风影响大。
(3)纬度位置:南北跨度近500,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特别提醒〗对我国纬度位置的评价Ⅰ、优越性:①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②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Ⅱ、不足:最北部纬度高,热量不足,气温低。
2、疆域疆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下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
(1)疆域广大: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2)领土四至点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特别提醒〗建立粗略经纬网图来认识中国的疆域1、穿过我国疆域主体部分的经线800E: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西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省区有新、藏。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整体感知本章包括中国的疆域和中国的行政区划两部分的内容。
这是作为一个中国学生初学中国地理时应上的第一课。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清楚了什么是经线、纬线,了解了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以及世界各大洲、海洋和其他地理事物名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中国的疆域”介绍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面临的海洋、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等,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楚我国所跨的经纬度及周边国家。
“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介绍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通过教学使学生弄清楚我国包括多少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及各省(区)的省(区)会等。
本章所含内容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教学中应借助于投影、拼图等教学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使学生学会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二)能力训练点1.动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2.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赏析彩图:“春到乌苏里江”、“中国的北极村”、“南海诸岛一角鸟瞰”、“帕米尔高原”和书中风景插图,并配上富有诗意的解说,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感受到祖国各地山河秀丽、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二、学法指导通过“领土四端点”“濒临的海洋”“邻国”等知识点的教学,指导学生把地名落实地地图上和借助地图获取有关信息的学习方法。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二)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三)疑点台湾海峡是我国的领海还是公海?(四)解决办法这一节重难点方面的内容具有直观性,可借助于投影、地球仪等教学媒体引导学生弄清楚我国的地理位置等,并通过填写空白地图册,检查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疆域9篇中国的疆域 1教学目的:1.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
了解并记住我国濒临的海洋,我国的领海和内海、半岛和岛屿、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分布。
2.教会学生识读和使用“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并能在空白的“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图上填注邻国、领海及濒临的大洋名称。
3.通过教授有关我国疆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励学生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
难点是记住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方法主要应用谈话法。
教具“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疆域和邻国示意图”(自制投影片)、“中国地形图”。
课时 1.5~2课时。
讲授提纲一、我国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海陆位置3.经纬位置二、我国的疆域和面积1.疆域的概念2.面积三、我国濒临的海洋1.我国的海洋2.我国的领海3.漫长的海岸线及众多的岛屿四、我国的陆界和邻图1.漫长的陆界2.陆上邻国3.隔海相望的国家五、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从纬度位置看2.从海陆位置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收听歌曲“歌唱祖国”的录音]“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宽广美丽……”,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会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可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学习新教材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板书]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板书]一、我国的地理位置[板书][读图练习]指导学生看“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让学生说出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板书][读图练习]看“世界地形图”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在太平洋西岸。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教案新人教版(1)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位置和面积:㈠、位置:1.相对位置: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2.绝对位置:A、纬度位置: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上,约为53°N;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
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
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材内容包括:疆域辽阔、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
本章通过介绍我国的疆域和人口状况,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范围、地理位置、邻国关系、行政区划以及人口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疆域和人口的细节知识掌握不牢,对于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的疆域范围、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数据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疆域范围、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基本知识。
2.难点:疆域和人口的细节知识,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邻国、行政区划等。
2.数据分析法:通过数据对比,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人口增长趋势。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疆域和人口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地图、挂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出本章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我国的疆域范围、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地理状况。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图,让学生阅读并指出我国的四至点、邻国、行政区划等,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及简称”两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 3 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书上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单一 ,但容量大 ,要求学生掌握省名、简称和行政中心 ,又要求弄清其空间分布 ,对学生来讲掌握的难度较大。
学生对省区的名称与简称、位置往往对不上号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设想:本节内容容量大,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如何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熟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并能准确地填图,是教学中的难点。
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尽量使枯燥的地名变"活",使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前收集的歌诀记忆法快速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采用拼图游戏和竞赛方法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利用多媒体找到有些省份的轮廓图让学生猜猜是哪些省级行政单位,同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联想记忆各省轮廓;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我国行政区划图》探究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可以划分的八大区域,培养学生读图和识图的能力,强化和树立34个省级行政单位空间分布位置。
通过歌诀和联想记忆法,拼图游戏竞赛、读图、识图、填图多种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仅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而且使学生学会读图方法。
最后通过猜谜语和猜车牌记简称较好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可以使整个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情景交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带着这些想法,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2、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区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区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教学实施方案(地理)授课年级高二课题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课程类型一轮复习课时 1 上课日期年月日授课老师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我国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其特点。
学会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记住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以及我国省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2.说出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趋势、人口政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3.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征及风土民情4.培养学生保卫国土的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导学建议重点难点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我国省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特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2.对我国疆域轮廓有空间想象力,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人口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教学建议在讲授过程中,出示中国的行政区划图、人口分布图、民族分布图、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帮助学生理解。
对省级行政区的记忆,可教会学生借助以下方法识记:口诀法;位置记忆法;分区记忆法;形状记忆法;典型地理事物记忆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2.准备与中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与中国疆域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查找有关中国人口的图片或视频,以及有关中国民族分布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思维导图,编写课程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中国相关资料,调查中国疆域的有关情况,了解中国人口和中国民族分布等情况2.把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导学过程设计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预设)媒体运用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新课导入上课前播放视频,请学生观看,提出问题,收集答案或者让学生在座位上回答认真观看,积极思考问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与中国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如中国疆域轮廓、故宫、天安门等第一层级预习情况检查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走下讲台,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PPT展示预习答案第二层级环节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域分小组合作探究,最好是前后两组交叉合作,指导、监督学生合作探究学生认真完成,与同伴互查,把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与小组讨论,及时纠正,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多媒体展示中国行政区的图片或视频1.中国领土的四个端点:最东点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最北点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西可能有以下疑问:1.中国疆域的四个端点在哪?2.中国行政区域分三级的目的是什么?展示中国疆域四个端点的视频或图片点是帕米尔高原,最南点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2.我国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的目的:便于行政管理,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环节二中国的人口1.中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以东人口多,以西人口少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中国的人口特征?2.中国民族的组成和分布特点是什么?多媒体展示中国人口的图片或视频,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或视频2.中国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3.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第三层级知识运用监督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即《技能应用与拓展》,要求人人达标,可以不时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或同桌之间互查,将不会的问题向老师请教PPT展示相关答案第四层级思维建模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中国疆域、人口、民族特点学生做好记录,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好思维导图的填写PPT展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总结概括提升创设总结情境【旁白】同学们,本课时我们探究了中国的有关知识,重点记忆中国疆域的四个端点,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中国民族的组成和分布特点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多媒体播放轻松的轻音乐板书设计第17课时从世界看中国一、辽阔的疆域1.位置优越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位置优越性2.国土辽阔领土、领海、34个省级行政区二、众多的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人口国策、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负担2.人口东多西少界线、密度、东部、西部三、多民族的大家庭1.56个民族2.民族的分布特点、分布地区。
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一、考纲透析1.我国疆域范围特点、地理位置的优缺点。
2.我国主要的邻国、邻海及主要的半岛、岛屿及其自然地理特征。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布、名称、简称及其地理特征。
4.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
5.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6.新中国人口激增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对我国发展的影响?7.为什么西南少数民族多,东部少数民族少?二、体验高考(山东文综7—8)图4为1982年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的多2.与1982年相比,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标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全国高考江苏卷23—24)图12是2000 ~2010 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2012上海卷地理(一)1、2)“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5.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右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A.甲岛B.乙岛C.丙岛D.丁岛6. 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在于1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2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辖权3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4标志我国能够独立进行深海油气资源开发A.123B.124C.134D.234三、自建基础一、中国的疆域1.位置优越(1)半球位置:北半球和东半球(2)纬度位置:位于____________地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属于热带,没有寒带。
《疆域和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我国的陆地面积、海域面积,记住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2)学生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主要邻国和濒临的海洋,准确说出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和海洋意识,树立国家主权不可侵犯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疆域的四至点和主要邻国。
(2)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2、教学难点(1)理解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及影响。
(2)在地图上准确记忆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展示我国壮丽山河和丰富资源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疆域和行政区划。
2、讲授新课(1)我国的疆域①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②讲解我国的陆地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强调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
③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即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帕米尔高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通过对比四至点的经纬度,让学生感受我国疆域的辽阔。
④介绍我国的邻国,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与我国接壤的 14 个国家和隔海相望的 6 个国家。
(2)我国的行政区划①展示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行政区划的意义。
②讲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介绍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③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记住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