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及观测指标
- 格式:pdf
- 大小:107.83 KB
- 文档页数:3
·论著 临床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体会季月辉,王小明,胡明华,李方宽,吴强,胡开泰(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 肝胆外科,安徽 芜湖 241001)2017-09-22季月辉(1990-),男,安徽芜湖人,在读硕士。
王小明,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E-mail:wxm6901@ aliyun.com。
[收稿日期][第一作者简介][通讯作者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确诊ITP 患者27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共17例;开腹组行开腹脾切除术,共10例。
观察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脾窝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第1、3、7天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大于100×109/L 。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3、7天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但腹腔镜组在术后通气时间、术后脾窝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 <0.05)。
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 创伤相对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脾切除术;腹腔镜;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特发性[中图分类号] R657.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52/j.issn.1007-1954.2018.02.005Clinical experience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for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I Yue-hui, WANG Xiao-ming, HU Ming-hua, LI Fang-kuan, WU Qiang, HU Kai-tai.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uhu, Anhui 241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Methods Twenty-seven cases of ITP diagnosed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 Medical College from Jun. 2014 to Jun. 2017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Group laparoscope:underwent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17 cases. Group laparotomy: underwent open splenectomy, 10 cases. The operative time, bleeding volume, postoperative ventil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drainage tim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platelet cou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ll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smoothly, the blood platelet count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were all more than 100×109/L on the 7th day postoperativ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operation tim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and the blood platelet count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n 1st , 3rd , 7th day postoperative (P >0.05). The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ventilation, the time of extraction drainage tub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laparotomy group (P <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is safe and feasible for patients with ITP, and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splenectomy; laparoscopy;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diopathi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是一种复杂的多种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应用彭兵;杜景平;牛挺;罗艳丽;徐冰;罗一钊;王云【期刊名称】《华西医学》【年(卷),期】2006(21)3【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利用腹腔镜技术在CO2气腹情况下对8例ITP患者行脾切除术,并对手术前后患者一般情况的改善,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发症的出现与否及恢复情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8例有1例中转开腹,7例成功完成腹腔镜切脾。
该7例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min,术中失血100ml,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24h,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无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是安全可行的,只要掌握好脾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及腹腔镜下的操作技巧,它就是脾脏手术的最佳方法之一。
【总页数】2页(P440-441)【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特发性【作者】彭兵;杜景平;牛挺;罗艳丽;徐冰;罗一钊;王云【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63【相关文献】1.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J], 李圣忠;姚勇;彭乐元;杨剑2.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 [J], 屈陈江;王浩;周亮3.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4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春荣4.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应用研究(附15例报告) [J], 戴少华;孙权;陈斌;胡明彦;赵长秀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J], 易波;陈迅;唐才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方迪龙(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 对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经腹腔镜脾切除术,并对患者一般情况的改善、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出现与否等进行分析。
结果 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0~180min ,术中失血30~500mL ,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24~48h ,平均术后8d 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且效果良好,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佳方法之一。
[关键词] 腹腔镜;脾切除术;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特发性[中图分类号] R055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26-3783-02Study of lapar oscopic splenectomy on idiopat hic thr ombocytopen ic pur puraFANG Di 2long(Zhe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ng zhou 310053,Zhejiang ,China)Abstra ct :Objective It is to discuss the method a nd curative effect of laparos copic splenectomy on the patients with idio 2pat hic thromb ocytopenic purpura.Methods 22patie nts wit h id iopathic thromb ocytopenic purpura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 2scopic splenectomy.The improvement of general state of health ,the cha n ge of platelet count ,postoperative recovery cond i 2tion and occurrence or n ot of complication was analyzed.Results All the laparoscpic s plenectomy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 in t he 22cases.The o perative time lasted for 120to 180minutes.The blood l oss was 30to 500mL.The peristals is of gas 2trointestinal tract was recovered in 24to 48h ours after o peration.The mean lengt h of stay was 8days.No complications were seen.Co nclusion 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on idiopat hic thromb ocytopenic purpura is saf e and has g ood curative paroscopic splenectomy is one of the preferred way on idiopat 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K ey w o r ds :lapa roscope ;splenectomy ;pelios is ;thromb ocytopenic idiopathic[作者简介] 方迪龙(8—),男,中西医结合外科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普外科。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摘要] 目的研究针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15例itp患者术前均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皮质激素依赖,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脾切除术,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情况。
结果 15例itp患者ls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失血30~120 ml,手术时间60~150 min。
术后1年完全显效10例,2例部分显效,总有效率为80.0%(12/15)。
结论对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图分类号] r55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8—25—02近年来,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已在一些医院开展。
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伤口美观,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1]。
2005年9月~2010年9月,笔者对15例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开展了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5例,年龄9~35岁,平均(18.5±8.45)岁,其中男6例,女9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itp诊断标准,均经血液科正规治疗,足量免疫抑制剂及类固醇皮质激素(泼尼松30~80 mg/d)治疗无效,血小板计数一直少于50×109/l,其中11例一直少于20×109/l。
手术开始前均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200 mg。
1.2?方法给予全身静脉麻醉,右侧斜卧位,手术方法与szold的方法相似[2],4孔法切脾。
取脐左侧3 cm处10 mm戳孔为腹腔镜观察孔,气腹压力维持12~14 mm hg。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脾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补液总量与住院总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手术安全,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标签: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复发率;并发症;疗效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血小板减少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免疫综合征[1]。
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大部分认为与免疫力的降低有关,给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后血小板数量增加[2-3]。
Talaat等[4]的研究发现,ITP患者的免疫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异常是发生ITP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脾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ITP的治疗。
研究发现,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明显[5],但是关于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ITP的详细表述却较少,而且对该方法的评价指标也较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7月本院接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患68例,采用数字抽签的形式划分成2组(n=34)。
A组实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B组实行开腹手术治疗。
分析对比2组的术后饮食恢复时间与疼痛程度等指标。
结果:A组的住院时间、饮食恢复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比B组短,P<0.05。
A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为(4.08±1.02)分,比B组的(6.17±1.34)分低,P<0.05。
结论:选择腹腔镜脾切除术,并将之运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患者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疼痛轻,建议推广。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疼痛程度;腹腔镜脾切除术;饮食恢复时间临床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比较常见,通常是由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病变所致,可引起外周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的情况,进而导致了局部亦或者是广泛性出血[1],本病以脏器、皮肤和黏膜广泛分布瘀斑与紫癜等为主症,同时也能引起血小板凝血功能障碍等病症,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
此研究,笔者旨在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7年3月-2019年7月本院接诊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患68例,利用数字抽签法划分成A组和B组(n=34)。
当中,A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在21-65岁之间,平均(35.42±7.23)岁。
B组男性19例,女15例;年龄在20-64岁之间,平均(35.96±7.52)岁。
患者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耐受手术,且病历信息完整。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组年龄与性别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3](1)有其它免疫系统疾病者。
(2)未成年者。
(3)不耐受手术者。
(4)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者。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14例报告)李学明;肖卫东;邓小荣;张荣艳;杨赣萍【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07(42)4【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0月~2006年12月问1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无中转,平均手术时间为152min,平均出血量为200ml.术中发现副脾1例(7.1%,1/14).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2~36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d.发生手术并发症2例(14.3%.2,14),皮下气肿1例,左侧腹壁广泛淤斑1例.术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很快上升,平均峰值达284×109/L.随访2~51个月(平均21.6个月),根据疗效标准,显效7例,良效4例,进步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5.7%(12/14).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的方法.【总页数】3页(P288-290)【作者】李学明;肖卫东;邓小荣;张荣艳;杨赣萍【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南昌大学第一附属跃院血液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跃院血液科,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相关文献】1.小剂量胸腺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30例报告) [J], 祝文娟2.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11例报告) [J], 吕海涛;康建省;乔占英;侯森林;高永平;李玉英3.脾栓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4例报告) [J], 刘秀秀;岳玉;刘林4.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21例报告 [J], 刘珍;王奕;陈萍;王广义5.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附:54例病例报告[J], 代兴斌;蒋楠;魏学礼;马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种方法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长期疗效的对比郑方荣;简乾洪;唐培渊;宋俊峰;秦克乐;阎雄【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38)002【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围手术期结果及长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肝胆外科12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脾切除术治疗(其中腹腔镜脾切除术68例,开腹脾切除术56例)的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
结果腹腔镜脾切除术组手术时间较开腹脾切除术组长,住院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拔出引流管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腹腔镜脾切除术组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开腹脾切除术组术后1例发生 DVT。
腹腔镜脾切除术组术后1例死于肺部感染。
腹腔镜脾切除术组平均随访时间(33±11.8)个月,开腹脾切除术组平均随访时间(32±12.9)个月,腹腔镜脾切除术组中术后长期有效率为73.5%,开腹脾切除术组中术后长期有效率为76.7%(P >0.05)。
Kaplan-Meier 分析显示,2组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97)。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长期疗效与开腹脾切除术相当,但具有非常明显的微创优势。
【总页数】3页(P191-193)【作者】郑方荣;简乾洪;唐培渊;宋俊峰;秦克乐;阎雄【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40001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小板抗体变化对脾动脉栓塞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长期疗效的预测价值 [J], 赵振华;王伯胤;刘忠民2.2种方法治疗急性牙髓炎的长期疗效对比研究 [J], 霍军3.行为认知治疗和常规治疗抑郁焦虑患者的长期疗效对比分析 [J], 叶姜兰4.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长期疗效对比研究 [J], 王宏娟5.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冠心病临界病变的长期疗效对比 [J], 陈大楸;孙景;徐晓芸;陈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王振轩【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年(卷),期】2009(000)022【摘要】目的:总结比较腹腔镜脾切除术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
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及随访2005年1月~200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针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的12例腹腔镜脾切除术和10例开腹的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
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治疗有效率LS组为91.7%,OS组为90.0%。
LS组和0S组手术时间为92.1±21.2分钟和93.3±35.6分钟;术中出血量为82.9±44.2ml和190.7±50.8ml:术后住院时间为7.98±1.25天和13.59±6.82天;术后进食时间为1.33±0.40天和2.53±0.62天:术后下地活动为1.27±0.47天和2.27±0.42天;两组住院费用为15755.0±4975.9元和21077.3±2973.8元,L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OS组;LS组术后疼痛较0S组轻微。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完全可以代替OS成为难治性ITP的有效治疗措施。
【总页数】1页(P116)【作者】王振轩【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空军航空大学门诊部外科,13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4.6【相关文献】1.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J], 王振轩2.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 [J], 梁廷全3.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J], 毕永辉;孙绍伟;林鑫星4.二级脾蒂精准离断法腹腔镜脾切除术及开腹脾切除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 [J], 范瑞芳; 许淑梅; 肖毅; 许树林; 汤志鹏; 党政; 上官建营; 李月胜; 牛刚; 秦建伟5.开腹脾切除术及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巨脾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J], 杨小兵;冯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戴少华,孙权,陈斌,胡明彦,赵长秀【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5例itp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比较手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
结果:1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60min,术中平均失血50ml,术后平均住院8d,总有效率为94%。
术后1周内血小板的反应率为100%。
无死亡、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效果满意。
【关键词】腹腔镜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术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停药后复发或不能耐受激素治疗的itp患者15例,其中男5例,女10例,28~65岁,平均34岁,病程1月~10年,平均3年。
伴发糖尿病1例,乙肝1例,全部病例均需激素维持,口服强的松剂量为20~45mg/d,用过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g)2例,激素治疗无效1例,临床表现为淤斑6例,黏膜出血4例,牙周出血3例,骨髓巨核细胞增多6例。
血小板相关抗体升高7例。
b超显示脾脏增大7例,脾厚29~54mm。
患者均在术前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itp,术前pt检查有5例延迟1~3s。
1.2 围手术期处理术前2周开始将激素减量,每周激素减量5mg。
手术当天停用强的松,改用地塞米松10~20mg,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术前剂量的强的松,以后逐渐停用强的松,减量速度根据血小板数量而定,一般每周将激素减量5mg。
术前、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血小板达1000×109/l以上者不用激素,加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
13 手术方法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采用头高足低右侧倾斜仰卧位,倾斜30o~45o,手术医师立于患者右侧。
依据脾脏的大小、位置及患者的情况做其余3个穿刺孔,一般取剑突下作为副操作孔;右肋缘下锁骨中线下作主操作孔,取右上腹合适位置作为辅助孔。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俞建平;高松【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05(012)003【摘要】目的:研究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2002年内科治疗无效的24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脾切除手术,术后随访20±16个月.并对年龄、性别、病期、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PAIgG升高与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住院期间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22例,占91.7%;随访20±16个月,血小板计数≥50×109/L者19例,占79%.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激素的治疗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出院时血小板计数、术后PAIgG值对脾切除术后疗效无预测价值.结论:脾切除术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成人慢性ITP患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各项临床指标对预测脾切除术的疗效无临床意义.【总页数】2页(P456-457)【作者】俞建平;高松【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0540;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05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8+.2【相关文献】1.脾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体会 [J], 寻治泉2.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4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春荣3.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血小板计数偏低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对比研究 [J], 罗家庆;叶永茂;李瑞4.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术后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J], 陈海云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J], 易波;陈迅;唐才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行腹腔镜脾切除的疗效观察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幽门螺杆菌根治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方法: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共72例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分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组(A组2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治疗或治疗失败组(B组15例)、幽门螺杆菌未感染组(C组36例)。
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A组、B组)与幽门螺旋杆菌未感染(C组)的患者从发病到需要脾切除的病程(26.7± 13.8)月 VS(45.2±22.1)月,P<0.05;术后两者 7 天内血小板峰值仍存在差异(139.9±53.9×109/L)VS(250.9±160.5×109/L),P<0.05;28名Hp阳性患者出院后口服三联药物治疗Hp感染,1月后复查,其中有21(75.0%)名患者转阴,7(25%)名患者无效。
治疗成功与失败的患者平均 PLT 为(189.6±114.8×109/L)VS(124.0±45.7×109/L),P<0.05。
术后长期随访各组血小板水平、缓解率情况,A组149.7±90.6×109/L、76.1%,B组98.5±64.1×109/L、66.6%,C 组172.4±102.0×109/L、80.0%;B组血小板水平较C组明显偏低,P<0.05;A组、C组比较,P>0.05。
长期缓解率各组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幽门螺杆菌根治能够明显提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因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均需定期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及治疗。
第18卷第9期2009年9月中国普通外科杂志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V o l .18 N o .9S e p . 2009收稿日期:2009-05-24; 修订日期:2009-07-03。
作者简介:刘平果,男,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肝胆疾病、微创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王效民 E -m a i l :w x m @x m z s h .c o m 文章编号:1005-6947(2009)09-0948-03·临床研究·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及观测指标刘平果1,王效民1,尹震宇1,苏永杰1,张鹏2,牛小青2,鹿全意2(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肝胆外科2.血液科,福建厦门361004)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L S )治疗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 T P )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腹腔境行脾切除治疗25例I T P 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所有I T P 患者顺利施行L S ,包括2例辅助小切口L S ,无手术死亡、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平均随访3.5年(1~7年),脾切除术后有效率80.0%(20/25例),2年有效率72.0%(18/25例),其中包括2例激素治疗出现胃溃疡大出血导致重度贫血及激素副作用的I T P 患者。
分析显示脾切除效果与患者年龄有关,≤50岁脾切效果明显优于>50岁的患者(P<0.05)。
术后随访发现脾切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与术后2年复查血小板计数相一致,术后第7天平均血小板计数在脾切除有效者为307×109/L ,明显高于脾切除无效的103×109/L (P<0.05)。
患者病程、激素治疗是否敏感、术前血小板计数均与脾切除疗效无关(P>0.05)。
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并且有效,对年龄小于50岁、激素治疗无效或需大剂量激素治疗I T P 患者宜积极行腹腔境脾切除术;脾切除时患者年龄、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可能是判断脾切除效疗的有用指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9):948-950]关键词:脾切除术,腹腔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计数;预后中图分类号:R 657.6 文献标识码:AF a c t o r sp r e d i c t i n g r e s p o n s e st o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s p l e n e c t o m y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i d i o p a t h i ct h r o m b o c y t o p e n i cp u r p u r aL I UP i n g g u o 1,W A N G X i a o m i n 1,Y I NZ h e n y u 1,S U Y o n g j i e 1,Z H A N GP e n g 2,N I U X i a o q i n g 2,L UQ u a n y i2(1.D e p a r t m e n to f H e p a t o b i l l i a r y S u r g e r y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H e m a t o l o g y ,Z h o n g s h a n H o s p i t a l ,X i a m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m e n ,F u j i a n 36100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s t u d yt h ep r e d i c t i v ef a c t o r so f e f f e c t o ni d i o p a t h i ct h r o m b o c y t o p e n i cp u r p u r a(I T P )a f t e r l a p a r o s c o p i cs p l e n e c t o m y (L S ).Me t h o d s T h ec l i n i c a l r e c o r d so f 25p a t i e n t sw i t h I T P t r e a t e db yL S d u r i n gJ a n .2000t oO c t .2007w 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a n a l y z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r e w a sn om o r t a l i t yo rs e v e r e c o m p l i c a t i o nd u r i n gL S .A l l t h e s ep a t i e n t s w e r es u c c e s s f u l l y o p e r a t e db yL S ,i n c l u d i n g 2c a s e s o p e r a t e db y L S a s s i s t e dw i t hs h o r t i n c i s i o n .T h em e d i a nf o l l o w -u pw a s 3.5y e a r s (1~7y e a r s ),T h ep o s t o p r a t i v er e m i s s i o n r a t ew a s 80%(20/25),a n dt h e 2-y e a rr e m i s s i o nr a t ew a s 72%(18/25),i n c l u d i n g 2r e m i s s i o np a t i e n t s w h oh a ds e v e r ea n e m i af r o m ab l e e d i n gg a s t r i cu l c e r a n ds i d ee f f e c t s o f h i g hd o s e a n dl o n g -t e r m c o r t i c o s t e r o i d t r e a t m e n t b e f o r eL S .M u l t i v a r i a t e da n a l y s e ss h o w e dy o u n g e r p a t i e n t s (≤50y )r e s p o n d e dm o r ep o s i t i v e l yt h a n o l d e r p a t i e n t s (>50y )t oL S (P <0.05).L i k e w i s e ,p l a t e l e t c o u n t so n 7t h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d a yc o i n c i d e d w i t ht h o s ea t 2-y e a r f o l l o wu p .A v e r a g ep l a t e l e t c o u n t s i nr e m i s s i o na n dn or e m i s s i o np a t i e n t s w i t hI T Pw e r e 307×109/La n d 103×109/Lo n 7t h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d a yr e s p e c t i v e l y (P<0.05).C o n c l u s i o n s L Si sa s a f ea n d e f f e c t i v e t h e r a p y f o r p a t i e n tw i t h I T P .Y o u n g P a t i e n t s (≤50y )w i t h n e e d h i g h d o s e o f第9期刘平果,等: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及观测指标c o r t i c o s t e r o id s o ra r ere s i s t a n t t oc o r t i c o s t e r o i d ss h o u l du n d e r g oL S.A g ea ts u r g e r y(≤50y)a n dp l a t e l e t c o u n t so n7t h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d a ym i g h t p r e d i c t t h eef f e c t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s p l e n e c t o m y.[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G e n e r a l S u r g e r y,2009,18(9):948-950] K e yw o r d s:S p l e n e c t o m y,L a p a r o s c o p i c;I d i o p a t h i cT h r o m b o c y t o p e n i cP u r p u r a;P l a t e l e t C o u n t;P r o g n o s i sC L C n u m b e r:R657.6D o c u me n t c o d e: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i d i o p a t h i ct h r o m b o c y-t o p e n i cp u r p r u a,I T P)是由于免疫紊乱,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尤其在脾脏破坏,引起血小板减少,皮肤与黏膜出血等症状,成人I T P多呈慢性,反复发作,I T P首选激素治疗,60%~80%患者病情改善,但仅30%患者长期缓解。
脾切除是治疗I T P 有效方法,脾切除有效缓解率为70%~90%。
但目前尚缺乏有效预测脾切除效果指标[1-2]。
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25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治疗I T 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预测脾切除治疗I T P的疗效及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