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十项措施扩大内需 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元
- 格式:pdf
- 大小:331.00 KB
- 文档页数:1
解析四万亿财政政策学科:经济学原理(宏观)专业:工商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方向)小组成员:杨玲、郑涵月、曹显达、赵文婷、任婷、崔彬扬、付倩倩、贺斯琪、魏憶馨时间:2012年11月3日摘要: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抑制国内经济下滑的态势,我国政府在08年11月份出台了在未来两年内投资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拉动经济增长。
现如今,四万亿的财政政策已经成功落幕,而四万亿的效果如何,它有那些成功之处,又存在着哪些弊端,本文将通过一些宏观数据和相关经济模型解析这一揽子计划的效果,并就此次经济刺激计划整体的成效和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目录一、四万亿财政政策出台背景 (3)1.国际背景 (3)2.国内背景 (3)二、四万亿资金的投资分布及其来源 (4)1.资金投放分布 (4)2.资金来源 (5)三、四万亿财政政策的全程投放情况 (5)1.原计划投放出现的问题以及分析 (5)2.投放转型以及效应 (6)四、成果分析 (7)1.对拉动全社会投资和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8)2.是为进一步加强“三农”和改善民生夯实了基础 (8)3.积极推进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8)4.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力有序开展 (9)五、四万亿的乘数效应 (9)1.货币市场分析 (9)2.可贷资金市场分析 (10)3.IS-LM分析 (10)六、四万亿计划存在的隐忧 (11)1.真正启动消费需求的份额较少:基础设施建设占据很大份额 (11)2.通胀 (11)3.挤出效应 (12)七、针对高投资所带来的问题现提出几点建议 (12)1、加大对民生的关注 (12)2.基础建设不可太靠前 (13)3.在财政政策方面不能操之过急 (13)4.环保节能以及安全标准不能丢 (13)5. 想方设法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14)一、四万亿财政政策出台背景1.国际背景2007年7月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受到重创。
铁路行业营销现状与对策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国家投资4万亿元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在这十项措施中,引起极大关注的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铁路拟增加投资规模将占到4万亿投资总规模的一半左右,铁路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基础设施建设、乃至扩大内需政策中的重中之重,铁路建设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融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按照《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09年,国家将批准新建铁路里程1万公里左右、投资规模1万亿元;到2010年,国家将再批准新建铁路里程1万公里、投资规模1万亿元。
预计《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全部实施后,到2020年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
一、铁路行业概况“铁路行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中的铁路运输业(F51),包括铁路旅客运输(F5111)、铁路货物运输(F5121)、客运火车站(F5131)、货运火车站(F5132)和其他铁路运输辅助活动(F5139)五个子行业。
(一)铁路分类按我国《铁路法》分类,铁路包括国家铁路、地方铁路、专有铁路和铁路专用线等四种。
其中:国家铁路是指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管理的铁路;地方铁路是指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的铁路;专有铁路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专为本企业或者本单位内部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铁路专用线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的与国家铁路或者其他铁路线路接轨的岔线。
另外,随着我国铁路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合资铁路在铁路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根据《合资铁路管理办法(试行)》,合资铁路指铁道部与其它部委、地方政府、企业或其它投资者建设和经营的铁路。
(二)行业内客户目前铁路行业主要有以下四类客户:一是铁道部直接参与类。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铁道部以及其下属的18家路局和3个专业运输公司,掌控行业内80%以上铁路网的经营,控股、参股绝大多数铁路建设项目,是目前最大的铁路建设经营主体;二是合资铁路项目公司。
4万亿到底拉动了什么作者:何流来源:《中国报道》2009年第03期2月中旬,商务部发布消息,中国将向欧洲派出采购团,购买与“4万亿”计划有关的、“有利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商品。
2008年11月9日,国家定调扩大内需,出台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当时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三个多目过去了,4万亿元到底投向了阿方?4万亿元的投资力度究竟能否拉动中国经济?人们不禁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4万亿下单扩大内需政策出台仅几天后,一批大型投资项目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批。
会议核准了总投资930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项目东段工程和总投资955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工程和浙江秦山核电厂扩建工程,还审批了总投资174亿元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玛纳斯河肯斯瓦特、贵州省黔中、江西省峡江等水利枢纽工程和内蒙古巴彦淖尔、安徽池州九华山等一批民用机场项目。
尤为令人振奋的,是进出口税率的再度调整。
在去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会议决定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这次调整共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
同时决定,取消部分钢材、化工品和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
紧接着,央行于11月27日和12月23日两次降息。
专家指出,降息是为了配合4万亿元投资政策的出台,有助于在2008年四季度进一步加大经济刺激力度。
中国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需要大量社会配套资金,通过货币政策调控,有助于降低社会资金的投资成本,从而实现刺激经济的目的。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曾说,4万亿元投资计划预计每年拉动经济增长约1个百分点。
落笔民生专家指出,此次以巨大的财政支持拉动经济,与1998年有很大不同。
1998年扩大内需,政府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直接介入经济运行。
而在此次拉动内需的十大政策中,基础设施建设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民生工程和农村建设项目落笔最重,而目,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也与改善民生有直接的关系。
发改委就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9日就前不久出台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的重点是什么?前不久,中央出台了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这十项措施重点是:(1)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工程,组织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2)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农村沼气、饮水、通路、通电、通邮工程,加快南水北调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完成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任务,增加对优质粮食工程等方面的投入。
(3)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推进京沪高速铁路、石家庄至武汉等一批客运专线建设,包头至西安铁路扩能等煤运通道建设以及贵阳至广州、南宁至广州等资源开发性西部干线铁路建设,重点解决国家高速公路网“断头路”和省际高速公路的连通问题,加快中西部支线机场和西部干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4)加快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
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等建设,支持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5)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
加快城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加快国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重点流域工业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6)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服务业。
(7)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8)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
(9)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10)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二、今年第四季度1000亿投下去,今后两年要投入4万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中央提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中央拟安排1.18万亿元左右,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共计4万亿元。
4万亿财政政策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刺激内需的十项措施,明确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4万亿财政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4万亿财政政策目前,4万亿投资具体是存量还是增量,中央财政承担比例及资金来源等细节还未公布。
但这项财政刺激政策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话题。
这4万亿的投资,如何才能投到点上?应对这场危机政府还需做什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认为,4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要达到目的,须谨慎选择投资项目,辅以“体制政策”,并对失业等问题做好应对准备。
周其仁说,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政府花钱。
政府的行政开支在这样的困难时期就不但不应扩大,还应该收缩。
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是把资本投向未来能产生效益的方向。
回顾历史经验,周其仁说,1998年,中国面临通货紧缩时,在朱镕基主导下,国家迅速启动了国债项目,增发了约3000亿元的国债。
这些国债,加上商业银行贷款,大概创造了2万亿的投资规模,修建了大量高速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
周其仁认为,这些措施为经济起到了一定支撑作用,但是,有些项目水平不高,“有些高速公路到今天也没有什么车在跑。
”所以,政府投资有必要投“准”项目。
周其仁还指出,投资项目将来能产生多大的效益,这个效益由谁负责,都是现在必须解决的问题。
“政府手里大把花钱的时候,监督怎么样?审计怎么样?”他提醒在投资过程中应该加强监管,防止在上一波国债项目中出现的许多贪污腐败事件。
扩大国债和政府开支的同时,“中央纪委的编制也要扩大,”周其仁开玩笑说。
“万一这4万亿元还不足以解决问题,那怎么办?”周其仁认为,需要有所“储备”,也就是,不仅要有财政和货币政策,最重要是有“体制政策”。
他说,现在一个项目,从立项,审批,到批准,十分耗时,税收项目也太多、太杂,不简明,而现在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
必须降低这些“制度成本”,才能保证内需恢复。
他强调,实行财政刺激政策后,必须有体制保证,否则,很容易形成寻租的物质基础,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
目前,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正在进一步地恶化并且波及欧洲、日本。
8月初,美联储下属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增加了240亿美元的临时储备,欧洲中央银行先后向欧元区各银行注资948亿欧元和610亿欧元,日本央行向货币市场投入1万亿日元。
近日,美国道琼斯指数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也持续跳水,欧洲三大股市指数、日经指数、恒生指数纷纷出现了暴跌行情。
有统计称,在短短48小时,世界各地央行已注资超过3200亿美元紧急“救火”。
这是自“9·11”事件以来国际上首次大规模地干预金融市场。
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相对于“优惠级”贷款而言的对中低信用度人士、穷人的购房贷款,一般不用首付,贷款利率较高,但还款违约率也较高。
前几年,美国人对房地产市场普遍乐观,房价不断走高,加上低利率,导致次级房贷市场规模迅速膨胀。
美国政府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5年,次级贷款占总抵押贷款的比例从不到10%上升到30%左右。
然而,近一年来,美国住房价格逐渐回落,利率却不断上升,这使得“次贷”的借款人越来越难以按期偿付贷款,一些贷款机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纷纷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倒闭。
据美国按揭银行家协会估计,2006年,有30%的“次贷”借款人无法及时偿还贷款。
新世纪金融公司、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相继倒下,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旗下的两只对冲基金几乎完全蒸发,公司总裁已辞职。
受此牵连,花旗集团、摩根大通银行、美洲银行、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也损失惨重。
目前,许多人担心的次贷危机向国际金融市场乃至商品市场扩散正在成为事实,8月份全球商品市场出现持续下跌,金属、原油、农产品等无一幸免。
不过,也有分析家认为,美国的金融市场十分发达、成熟,具有各种对冲工具和风险防范渠道,资产证券化虽然传播了风险,同时它也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
一些对冲基金也早已看空市场并建立了空头头寸,他们反过来还会成为危机的渔翁得利者。
所以,“次贷”危机不会转化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中国四万亿人民币投资计划---详情解读一、背景及提出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
初步匡算,实施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此后,一些媒体和经济界人士仍将其简单地解读为“四万亿计划”。
2009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表讲话时指出:有人把一揽子计划简单说成是4万亿投资,这是一种误解。
二、十大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四万亿巨资从哪里来作者:闫彦明来源:《检察风云》2009年第04期国际金融海啸汹涌而至。
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呈现出快速失衡的状态。
在出口形势非常急转直下的情况下,提振经济就必须通过扩大内需——投资和消费来实现。
因此,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并全面部署了一项举世瞩目的“大手笔”:至2010年我国将总共投入4万亿元进行投资,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计划公布后,国内各界对发展经济的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振。
但是,如此巨大的资金,究竟从哪里来?扩大投资: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先来分析一下“三驾马车”的具体情况:出口方面。
形势非常严峻。
欧、美、日等我国主要出口国的需求集体“熄火”,这导致2008年初以来广东、浙江等区域大量外向型企业破产、倒闭,而存活的企业也进入了严冬季节。
国内消费方面。
有喜有忧。
喜的是,广大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使得消费能力不断增强;而新农村建设也将逐步释放出巨大的潜在需求。
忧的是,一年来的股市暴跌,给处于消费中坚地位的“中产阶层”带来了巨大的负财富效应,严重地抑制了国内消费;而大量企业效益不佳,使得员工工资持续增长难以为继;另外,拉动消费需求是一个相对较慢的过程。
投资方面。
还有着巨大的潜能。
近几年,宏观调控对投资一直是“抑制过快增长”,这为当前加大投资积蓄了空间,而在世界金融危机继续深化的情况下,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已势在必行;而中国对于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可谓驾轻就熟,这将有助于提高投资拉动经济的效率;同时,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基调,并在所提出的五方面具体措施中多处提到要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这为细化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在当前外需明显减弱、消费乏力之时,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国内需求,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四万亿意味什么作者:王跃军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08年第41期日前,国务院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预计在2010年底要投资四万亿元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那么这十项措施,这四万亿元对于国内、国际的经济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会带来哪方面的影响?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记者:李教授,政府出台的这十项措施,应该说肯定是针对目前国内、国际经济的状况,这些措施的出台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特邀观察员):所谓拉动内需,说白了就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间大家经常用到的,非常常用的一个措施,就是当一个经济体,它无论是受到了来自于外面的冲击还是说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百姓的消费的信心下降,投资者的意愿下降,这个时候政府出台措施,政府出台大手笔的,用财政的钱暂时替百姓消费,拉动社会的福利,暂时替投资者投资,投资一些福利性的或者生产性的项目,希望这些项目在长远对经济有好处,等到经济恢复正常之后,那么这些消费也好,这些项目也好再回馈给这个社会,这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宏观调控措施。
记者:有一种说法,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来看要靠消费,它对长远的消费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推行和促进作用?李稻葵:应该说即便是短期来看,投资本身也带来消费,比如说国家如果投资修一条铁路,这个铁路一修的话,你雇的相应的民工要不要消费?民工沿这个铁路线的周围要不要租房子?租房子周围要不要开餐馆?民工挣了钱之后寄回家,这个寄回家的钱又带动了家乡的老百姓的消费,所以这个投资和消费即便是在纯投资项目上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记者: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也提到了说要扩大内需,拉动内需,和我们现在所提到的拉动内需,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吗?李稻葵:这次情况有一个重大的不同,应该说现在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1998年高出了很多台阶了,我打个比方,比如我们的高速公路,我们基本上每年修一个法国,我们每年新增的高速公路量相当于整个法国的高速公路量,大概五六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总的高速公路量跟美国差不多一样了,超过美国了,所以说现在这次拉动内需,宏观调控的措施,它的重点不只是放在基础设施投资,很大一部分重点是放在公共的消费性投资,或者是面向消费的投资,比如说修一些廉租房,廉租房短期内是投资,但是建好了以后,它实际上是拉动了老百姓的住房消费。
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和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当前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的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工程,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
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4万亿是哪一年推出的
4万亿是哪一年推出的:2008年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
初步匡算,实施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此后,一些媒体和经济界人士仍将其简单地解读为“四万亿计划”。
“四万亿”的机会作者:诺亚财富管理中心研究部来源:《投资与理财》2008年第24期4万亿元投资绝大部分将来源于社会资金,调动社会资金的积极性将成为完成目标的关键。
如何实现这些资金高效快速的管理对接?政府与类似私募股权投资(PE)如何有效对接?在这样的对接中,投资者可从中把握怎样的机会?这些都值得投资者关注。
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十项措施国务院明确提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条具体措施,计划到2010年底总共投入4万亿元进行投资。
一、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
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
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
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体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