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I在优化鼻咽癌患者放疗靶区勾画及保护吞咽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932.71 KB
- 文档页数:2
1.5T核磁共振 WB-DWI(全身扩散加权成像)结合中医辩证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转移情况的研究[摘要]目的应用MRI(核磁共振)WB-DWI 筛查鼻咽癌放疗后有无转移灶,并结合患者中医辨证类型,探讨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
方法采用 GE 1.5 T 磁共振成像系统( MR355),重建全身类PET图像和MIP 图像,对照病理结果、其他影像资料如:PET-CT、CT平扫+增强、全身骨扫描、MRI 平扫或增强等来判定定WB- DWI 图的转移瘤灶,结合中医学分析辩证鼻咽癌转移的情况。
结果:鼻咽癌转移灶可被核磁共振WB-DWI直观发现,研究中医证型可规范和指导中医药治疗。
结论应用核磁共振WB- DWI 筛查鼻咽癌术后转移灶,并结合患者中医辨证类型,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便病人,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MRI全身弥散成像;鼻咽癌放疗后;病理学;中医辨证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迅速,近年来出现的MRI WB-DWI,低费用、没辐射,可敏感快速、全面检出癌症患者的转移灶。
鼻咽癌术后监测临床上主要用依靠超声、CT、病理学等检查,中医分析辩证鼻咽癌转移相关性的报道很少。
本研究应用WB- DWI 筛查鼻咽癌术后转移灶,并结合患者中医辨证类型,探讨临床治疗方面的意义,为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7.07-2019.10就诊于宁德市中医院的鼻咽癌放疗患者35例,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科医师参照病理结果及其他影像资料 CT 、 PET 、骨扫描、常规 MRI 等,以及 1个月以上随访表现来确定全身 DWI 图像上的转移瘤灶,意见不统一时,将讨论后取一致结果。
1.2 仪器及检查方法:扫描机型号: GE 1.5 T Brivo MR 355 ,EPI 序列:b 值 1000 s/mm 2 ,层厚为 3mm 患者仰卧,正常呼吸,勿吞咽,头先进,扫描头顶至足部,分节段扫描,每完成一段,机器会快速自动进床、选择相应线圈扫描下一段,全身扫描完成共需约25分钟。
2021年鼻咽癌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指南
对于2021年鼻咽癌的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南:
1. T区的勾画:对于鼻咽癌的原发灶,通常建议将其勾画为高剂量区。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将其勾画为单一的高剂量区或多个高剂量区,以确保完全覆盖。
2. N区的勾画:对于颈部淋巴结,建议根据预计的风险区域勾画。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Anatomic landmarks(解剖标志物)或Risk factors(风险因素)进行勾画。
此外,还可以使用颈部CT或MRI图像来识别潜在的淋巴结转移。
3. 高剂量区和低剂量区的定义:通常,高剂量区是指处于目标体积内的肿瘤组织,而低剂量区是指处于高剂量区之外的正常组织。
在勾画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低剂量区的接触,以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4. 保护关键器官:在勾画和计划设计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关键器官,如脑干、眼睛、听觉器官等。
通过控制剂量分布和优化剂量传递路径,可以减少对这些器官的辐射损伤。
5. 根据患者个体化特点进行调整:每个患者的解剖结构和肿瘤特点都不同,因此在勾画过程中应考虑患者的个体化特点。
这可能包括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分期来调整靶区勾画。
总之,对于2021年鼻咽癌的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应根据患
者的个体化特点和最新的指南建议,进行综合评估和优化处理,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无创成像技术,主要基于水分子在组织细胞间的随机运动,通过测量不同梯度下水分子的扩散性质获得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近年来,DWI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期发现肺部肿瘤DWI技术在无放射线损伤的情况下可以评估肺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使得它成为了肺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与传统影像学相比,DWI能够突出显示小肿瘤的扩散程度,早期发现肺部肿瘤,从而提高了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二、鉴别肺部肿瘤类型DWI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类型肺癌组织内部水分子的扩散速度及标准化指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而识别出不同类型的肺癌。
例如,肺小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的ADC值要显著低于腺癌和大细胞癌的ADC值,这种差异可以用来鉴别不同类型的肺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
三、判定病变的性质DWI技术可以对肺病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性质。
通过不同权重下的DWI图像,可以辨别良恶性病变,甚至可以协助鉴别炎性病变和肺结核等非肿瘤疾病。
同时,DWI还可以评估肿瘤反应治疗的效果,辅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四、评估淋巴结转移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淋巴结转移是一种常见的转移方式。
DWI技术可以检测淋巴结内部的细胞组织和液体含量,通过测量淋巴结区域的ADC值来判断其是否存在转移,同时还可以评估转移的病变度和大小,有助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总之,DWI技术在肺部肿瘤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等特点使其成为了肺癌诊断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但是,要充分发挥DWI的临床应用价值,需要加强DWI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完善其成像质量、增加数据统计样本数目等,提高诊断的准确度,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为精准和可靠的信息。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监测直肠癌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秦全波【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7(028)013【摘要】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监测直肠癌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实施放、化疗的1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在患者放化疗前、化疗结束后实施MRI检查与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基于时间点与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直肠癌患者放化疗结束后,肿瘤侵犯肠壁的厚度与放化疗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且放化疗后患者ADC值存在显著变化,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扩散加权成像具有提前预测、全面监测以及科学评估的价值,在直肠癌患者放、化疗中的应用,能够清晰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产生重要影响.【总页数】2页(P2489-2490)【作者】秦全波【作者单位】许昌市中心医院,河南许昌 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DWI对直肠癌术前评估及放化疗效果评估的应用价值 [J], 赵瑾;钱丽霞2.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早期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人选择性内放疗后的抗癌效果[J], O.Dudeck; M.Zeile; C.Wybranski; A.Schulmeister; F.Fischbach; M.Pech; 程悦3.DCE-MRI预测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J], 王智清; 陶芳旭; 彭容; 张其林; 金斌; 张文韬4.氟尿嘧啶化疗行血药浓度监测对结直肠癌化疗效果、毒性作用及预后的预测价值[J], 王平;王越;刘学娟;王少红5.DWI在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作用 [J], 肖楠;陆艳荣;朱丽娜;刘艳;曹燕珍;张瑾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21.10.023·论著·DWI单指数和双指数模型在肺癌与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耿广 侯桂英 李臻 吴新娟 郭海荣 康若琛 李雯 纪俊雨 张莹 孙梅花项目来源: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计划(编号:20200830)作者单位:050041 石家庄市,河北省胸科医院(耿广、李雯、纪俊雨、张莹);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侯桂英、孙梅花);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李臻、吴新娟);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郭海荣);河北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康若琛) 【摘要】 目的 评价单指数与IVIM模型(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或双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肺癌与肺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包含较大实性成分的肺癌患者28例与肺炎患者25例。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接受肺部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包括10个b值,b=0、25、50、100、150、200、400、600、800和1000s/mm2。
分别以单指数和IVIM模型对所有b值的DWI图像进行计算,得到ADC值、纯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
分析肺癌与肺炎组间各参数有无显著差异,绘制有显著差异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筛选出诊断效能最高的参数;再根据肺癌不同病理亚型将肺癌患者分为4组,比较组间各参数有无显著差异。
结果 肺癌组的ADC值与D值均显著低于肺炎组(P<0.05),肺癌与肺炎组间D值与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ADC值阈值为1.44×10-3mm2/s时,其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0%、76.0%和75.4%;当D值阈值为1.23×10-3mm2/s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5.0%、92.0%和88.0%;4组肺癌亚型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诊断评价卢涛; 胡春淼; 陈韵彬【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2(010)006【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鼻咽癌颅底骨侵犯中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鼻咽癌早期骨浸润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DWI技术及磁共振常规扫描技术对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进行扫描,应用上述技术,对2008年1月~2009年2月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的350例临床诊断为鼻咽癌的初诊病人进行分组和观察。
所有病例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横轴位DWI扫描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诊断颅底侵犯196例,常规序列显示颅底信号异常207例,假阳性11例,符合率为94.7%,弥散成像(DWI)信号异常196例,符合率达100%,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在鼻咽癌颅底侵犯的诊断中比常规MRI扫描准确率更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便是在MRI常规扫描及其它影像学技术无法确认是否有颅底侵犯时能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及评价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29-30)【作者】卢涛; 胡春淼; 陈韵彬【作者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放诊科福建福州3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相关文献】1.影像学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诊断评价 [J], 姚红霞;张金山2.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鼻咽癌颅底骨侵犯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J], 曹明明;任明达;唐玉德;刘树学;肖铮;陈菁3.SPECT/CT联合MRI诊断鼻咽癌早期颅底骨侵犯的价值探析 [J], 李立峰;薛艳丽;王乃武4.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鼻咽癌颅底骨侵犯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J], 高俊田5.磁共振弥散成像在鼻咽癌颅底骨侵犯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J], 高俊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翁智麟;黄碧兰;林益军【期刊名称】《医疗装备》【年(卷),期】2024(37)5【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接受DCE-MRI和DWI检查,根据放射治疗效果进行分组,比较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DCE-MRI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浆容积分数(Ve)],并计算肿瘤消退率,分析DCE-MRI及DWI定量参数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DCE-MRI联合DWI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b取400s/mm2、8002 s/mm时ADC值均高于放疗前,Ktrans、Kep低于放疗前,Ve高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Ktrans、Kep与肿瘤消退率呈正相关(r>0,P<0.05),Ve和b取400 s/mm2、800s/mm2时ADC值与肿瘤消退率无相关性(P>0.05)。
治疗有效组的ΔKtrans、ΔKep低于无效组,Ktrans、Kep治疗前后的变化较大(P<0.05)。
ROC曲线图显示,ΔKtrans、ΔKep及两者联合预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无效的AUC为0.792、0.787、0.916,预测价值较好,当ΔKtrans、ΔKep cut-off值分别取-0.075、-0.315 min-1,可获得最佳预测值。
结论DCE-MRI联合DWI检查可反映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的病灶变化,可通过监测患者放疗前后的Ktrans、Kep变化预测放射治疗效果。
DWI及DCE-MRI在鼻咽癌侵犯斜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杜玉晓;王军;陈炳强;庄广义【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6(035)018【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value of DWI and DCE-MRI in the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ethods 75 cas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9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15 cases of healthy subjects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the slope of MRI images of 90 subjec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slope invas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 slope slope improvement group.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e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det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percentage of the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peak value and the peak time were measured. The value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dynamic enhancement index in the di-agnosis of the course of the invasion of the slope. Results Showed that DWI index comparis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lope health group, clivus invas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slope improvement group diffusion coefficient were:(0.03±0.0110)-3mm2/s, (1.06 ±0.4910)-3 mm2/s, (0.27±0.1810)-3 mm2/s, knowable, slope assault group measurement dat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lope in the healthy group, the slopeimprovement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hree groups of subjects of 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each index, clivus invasion group percentage and the peak enhancement were higher than slope health group and slope improvement group. Differences exist, P ﹤0.05 the peak time of the slope improve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health group and the slope of the slope. There were differences, P﹤ 0.05. Concl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and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ave good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in the detection of patients with the presence of slope violations. Clinical examination proces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wo kinds of technology, the effect is better.%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鼻咽癌患者给予DWI及DCE-MRI在其侵犯斜坡诊断过程中的作用价值。
扩散加权成像和临床分期在鼻咽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芮银芳;周楠;杨阳;周正扬【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22(28)5【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的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和鼻咽癌2017分期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评估原发肿瘤ADC值与鼻咽癌分期的相关性。
治疗后进行随访,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4个月(5~90个月),根据疾病进展情况分为疾病进展组(29例)和非进展组(61例),探讨影响鼻咽癌预后的因素。
结果Ⅰ、Ⅱ期患者原发肿瘤ADC值显著高于Ⅲ期和Ⅳa期患者(P<0.05)。
T1、T2期患者原发肿瘤ADC值显著高于T4期患者(P<0.05)。
多因素分析显示,Ⅳa期较Ⅰ~Ⅲ期发生疾病进展的风险更大(OR=3.497,P=0.001)。
结论鼻咽癌原发肿瘤ADC值与我国鼻咽癌2017分期相关。
临床分期是鼻咽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总页数】6页(P39-44)【作者】芮银芳;周楠;杨阳;周正扬【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高淳分院肿瘤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影像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6.3【相关文献】1.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对肺癌的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估价值2.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对肺癌的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估价值3.扩散加权成像体积在评估大动脉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灌注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不匹配中的应用价值4.3.0T高分辨磁共振T2加权成像及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评估中的应用5.扩散加权成像联合扩散峰度成像对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常见肿瘤放疗靶区勾画(2)——⿐咽癌(1)导读进⼊21世纪以来,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成为治疗⿐咽癌的主流放疗技术。
IMRT成功治疗⿐咽癌的三个主要环节是:靶区的准确勾画,精确的计划设计,精确照射。
其中靶区的准确勾画是前提条件,⼀旦靶区勾画出了问题,后⾯的两个环节都会相应出问题,⿐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就会随之下降。
局部失败后导致继发的远处转移率增加,总⽣存率下降;局部失败后的挽救治疗效果差,后遗症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活质量。
因此,有必要系统掌握靶区勾画的相关知识。
1⿐咽癌靶区勾画的影像学要求1强调治疗前要有完整的影像学检查资料,MRI是⿐咽癌靶区勾画⾸选的影像学⼯具,多序列、多相位扫描,平扫+增强都要做。
靶区勾画者要有扎实的影像解剖知识和读⽚技能。
2⿐咽原发肿瘤GTV勾画细节2建议采⽤CT/MRI融合技术勾画GTV,强调不能⽚⾯依赖MRI,要衡量融合误差,综合CT和MRI的所有信息,对于显⽰肿瘤侵犯引起的成⾻性改变,CT优于MRI。
3⿐咽原发肿瘤CTV勾画原则与细节3强调建⽴统⼀的CTV勾画指南的必要性,介绍CTV勾画指南的数据来源,以实际的T2 和T4期⿐咽癌病例显⽰CTV的勾画范围。
2颈部淋巴结CTV勾画原则与细节4列举了⼏个代表性的淋巴结影像学分区和复旦⼤学附属肿瘤医院⼀系列针对⿐咽癌淋巴结转移分布规律的研究,总结了淋巴结分布规律,规定了根据淋巴结分期⽽个体化设定CTV的总体原则,特别指出了II区淋巴结上界、茎突后间隙(VIIb)、咽后淋巴结、IIa淋巴结外侧界、V区淋巴结后界、腮腺淋巴结(VIII区)、IVb区淋巴结的勾画细节以及勾画依据。
(王孝深欧丹)动动⼿指,关注放疗青咖汇(责任编辑:包永兴)。
医学影像学杂志3014年第28卷第8期JMedlmagingVol. 28 N。
. 8 2018 DWI在鼻咽癌颅底侵犯治疗后随访的初步探讨王志龙1,张晶晶2,肖学红1,汪泽燕1,黄晓星1(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1.M R室;2.肿瘤中心广东中山528403)【摘要】目的探讨D W I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 PC)烦底侵犯治疗后随访的诊断价值。
方法确诊NPC颅底侵犯28例,本组因4例有2个不同类型烦底侵犯、2例治疗后有2个不同转归颅底侵犯灶,共34个病灶人列研究,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进行分析,若意见不同,通过讨论达成一致。
颅底侵犯依据治疗前M RI表现进行分型,以脑桥作为内源性参照物,采用相对值定量方法分析治疗前、后D W I与常规MRI,采用SSPS 13.0统计学软件对N PC治疗 后首次诊断肿瘤复发、完全缓解(c m p l e reSp0nSe,C R)的随访数据进行分析,以鼻咽病理活检、继续随访"6月M RI结 果作为金标准,用ROC曲线评价DW I对NPC烦底侵犯疗效的诊断效能,以6<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溶骨型颅底侵犯13个,随访确诊CR 11个、肿瘤复发2个,前者转归为不同成熟程度纤维化;浸润型颅底侵犯21个,随访均确 诊CR,转归为黄骨髓。
ROC分析显示O D C、AADC、rADC联合O与O D C联合rC、rT〇W I的曲线下面积、6值分别为0. 344、0.464,0. 109、0. 067,1.000、0. 019与1.000、0.019。
结论N PC颅底侵犯治疗后C R的转归因骨质破坏类型不同而异,溶骨型转归为纤维化,浸润型转归为黄骨髓化。
单凭D W I评价N PC颅底侵犯的疗效并不可靠,D W I结合常规MRI,才能准确地评价NPC颅底侵犯的疗效。
【关键词】鼻咽癌;烦底;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39.6;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 (2018 )08-1258-06A preliminary study of diffusion-weij^hted imaging for the follow-up of nasopharyngeal casion after treatmentWANG Zhilong1,ZHANG Jingjing2,XIAO Xuehong1,WANG Zeyan1,HUANG Xiaoxing10. Department of Radiology,Zhong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Zhongshan 528403,6. R. China2. Camer Center,Zhong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Zhongshan 528403,6. R. China[A 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WI for the follow-up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itli skZl baseinvasion after treatment. M ethods 28 patient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ith skull base invasion were recruited and 34 nidi of the skull base i nvas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since there were 4 patients with two nidi of different patterns of skull base invasion and 2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outcomes. First,the paterns of thie sk^l base invasion were assessed by enced radiologists,and decisions were made by the consensus when there was a divergence of opinion. And then,the pontine was taken as an internal reference parameter,signal intensity ratio of thie sk^l base to pontine was applied as relative value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erial DWI and conventional MRI before and ater treatment. Taking the and the flow-up of MRI at least 6 months as the main study objectives,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time confirmed recurrent or evaluated a s CR,was evaluated using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 ROC) analysis.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 ithi SPSS 13.0,and 6<0.05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 The patterns of skui base invasion included osteolysis and marrow infiltration. There were 13 nidi of osteolysis (n = 2) confirmed by the follow-up. The transformation outcome of osteolysis was fibrosis with different periods. There were 21 nidi of marrow infiltration witii C R(n = 21 ) confirmed by the follow-up,and the transformation outcome of marrow infiltration was yellowmarrow. RO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and P value of rC,rADC combined witii rC and rT1WI were 0. 344 and 0.464 ,0. 109 and 0. 067,1.000 and 0. 019,1.000 and 0. 019,respectively. Conclusion Due to the different patterns of skull base invasion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the outcomes of CR nidi confirmed by long-time follow-up were variant with the fibrosis for osteolysis and the yellow mallo is unreliable for DWI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kull base invasion in nasopharyng witii conventional MRI is more accurate for the evaluation.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编号:2014J064)作者简介:王志龙(1977-),男,广东揭阳人,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院,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头颈部M R I诊断与研究工作1258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年第28卷第8期J Med Imaging VA 28 N。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用于测量水分子在组织内扩散运动的成像技术,由于肿瘤组织的高细胞密度和较低细胞间间隙,DWI成像能够更准确地揭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DWI成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肿瘤诊断中,尤其是在肺部肿瘤的诊断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就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一、DWI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1. 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肺部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而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等在早期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区分局部肿瘤与炎症反应时容易发生误诊。
而DWI成像能够准确地揭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差异,从而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为肺部肿瘤的及时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 辅助鉴别肺部肿瘤的性质在肺部肿瘤的诊断过程中,鉴别肿瘤的性质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良性肿瘤在治疗上可以选择手术切除等方法,而对于恶性肿瘤则需要进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而DWI成像能够准确地区分肿瘤的组织性质,对于鉴别肺部肿瘤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辅助信息,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3. 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对于已经确诊的肺部肿瘤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而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等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治疗后肿瘤组织的变化。
而DWI成像因其对于细胞密度和间隙的敏感性,能够更准确地揭示治疗后肿瘤组织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对治疗效果的监测。
目前,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的诊断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主要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鉴别肿瘤的性质的应用对于已经明确诊断的肺部肿瘤,DWI成像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鉴别其性质。
通过测量肿瘤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弥散系数等参数,可以准确地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放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徐继飞;王凡;孔令玲;吴黎明;王万勤【期刊名称】《临床肿瘤学杂志》【年(卷),期】2012(17)4【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癌(NPC)放疗后随访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3例NPC放疗后复查的患者,将放疗后6个月内分为残留组(4例)和无残留组(33例),6个月以上分为复发组(5例)和无复发组(41例),行鼻咽部常规磁共振和DWI检查,对鼻咽局部残存肿块或鼻咽壁增厚、骨质破坏缺损处及两侧翼外肌进行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结果全组NPC患者翼外肌的ADC 值(mm2/s)为(1.501±0.069)×10-3,无残留组、残留组、无复发组和复发组的ADC值(mm2/s)分别为(1.843±0.133)×10-3、(1.097±0.183)×10-3、( 1.884±0.134)× 10-3和(0.787±0.067)×10-3,残留组和复发组的ADC值明显低于翼外肌,无残留组和无复发组的ADC值明显高于翼外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WI能够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通过对感兴趣区ADC值的测量,可以敏感而准确地鉴别NPC放疗后残留、纤维化斑块和肿瘤复发.%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MRI) on the follow-up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after radiotherapy. Methods Eight-three NPC patients after radiotherapy were divided into tumor residual group(4 cases) or non-residual group(33 cases) within 6 months, and recurrent group(5 cases) and non-recurrent group(41 cases) over 6 months. MRI and DWI imaging were analyzed in details, and the 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 (ADC) of nasopharyngeal residual mass and nasopharyngeal wall thicken, skull base destruction and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ADC of lateral pterygoid was (1.501 ±0.069) × 10-1mm2/s in 83 cases. The ADC of non-residual group, residual group, non-recurrent group and recurrent group was (1. 843 ± 0. 133) × 10-3 mmVs, (1. 097 ± 0. 183) × 10-3 mm2s, (1. 884 ±0. 134) × l0-3mm2Vs and (0. 787 ±0.067) × 10-3mm2/s. The ADC of residual group and recurr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 but in non-residual group and non-recurrent group the ADC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eral pterygoid muscle,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 Conclusion Diffusion-weighted MRI can provid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tumor cellular level, as well as identify residual, local-fibrosis and local recurrence after NPC radiotherapy sensitively and accusatively by measuring the ADC of the region of interest.【总页数】4页(P343-346)【作者】徐继飞;王凡;孔令玲;吴黎明;王万勤【作者单位】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23002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3【相关文献】1.MRI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J], 林丛;林征宇2.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放疗疗效评价分析中的应用 [J], 雷薇薇;徐勇;陈霄;杨希林;毕红玲;廖华3.鼻内镜随访在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 [J], 石静;郁志龙;孙晓革;刘秀兰;牛立蓉4.中短期鼻咽癌放疗随访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 [J], 侯毅斌; 王忠富; 陈国硕; 陈志军; 邱丛坤; 汤日杰5.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表观扩散系数在淋巴瘤诊断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 龚红霞;路青;朱炯;范瑜;许建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成像技术,它通过测量水分子在组织中的自由扩散来显示组织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近年来,DWI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DWI技术的原理、肺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DWI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DWI技术的原理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它利用局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DWI是MRI的一种特殊模式,它通过测量水分子在组织中的自由扩散来显示组织的微观结构。
在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扩散受到组织的限制,如细胞的存在、细胞膜的通透性等。
而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在这方面有所不同,肿瘤细胞密度高、细胞通透性低,导致水分子的自由扩散受到限制,因此肿瘤组织在DWI成像中呈现出特殊的信号。
二、肺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肺部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特性包括组织的细胞密度、细胞通透性等。
在肺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细胞密度增加,细胞排列紧密,细胞的通透性降低等,这些生物学特性导致肺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在DWI成像中呈现出不同的信号表现。
三、DWI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 早期诊断:肺部肿瘤在早期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常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DWI可以显示组织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对于早期的肺部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肿瘤病变,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2. 鉴别诊断:肺部肿瘤与其他病变在DWI成像中有不同的信号表现,如肺炎、结核等。
DWI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3. 评估疗效:肺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疗效评估。
DWI可以显示肿瘤组织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能够客观地评估治疗的效果,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指导手术: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肺部肿瘤患者,DWI可以显示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指导手术的范围和方式,减少手术的创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化放疗疗效应用DWI监测价值分析郭志锐; 高明勇; 赵海; 杨冠英【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目的临床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于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化放疗中,并通过监测治疗过程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情况来评价DWI对患者化放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研究,并采用化放疗治疗。
分别于首次化疗前1天、第二次化疗前1天、首次放疗前1天、第15天放疗当日和第30次放疗当日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MRI及DWI进行检查。
结果(1)治疗前,淋巴结平均ADC值为(0.792±0.019)×10-3mm2/s明显低于正常舌肌ADC值(1.387±0.035)×10-3mm2/s,P0.05。
结论通过采用DWI及MRI监测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化放疗治疗过程中ADC值变化,可有效评估临床疗效,从而为患者临床合理化治疗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2-15)【作者】郭志锐; 高明勇; 赵海; 杨冠英【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广东佛山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6; R445.2【相关文献】1.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监测直肠癌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秦全波2.磁共振DWI、PWI联合应用对鼻咽癌放疗效果的评价 [J], 聂林3.DWI在宫颈癌诊断及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朱峰正;朱林;黄阳光;梁玲俐;蔡锦杏4.3.0T MR-DWI在鼻咽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 [J], 郑屹峰;黄小燕;沈建;徐万里5.DWI与动态增强MRI技术在评价鼻咽癌化疗效果中的应用观察 [J], 郑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磁共振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鼻咽癌是指发生在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中年男性。
放射性脑损伤是指放射治疗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磁共振(MRI)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以用来诊断鼻咽癌及其放射性脑损伤,并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
本文将介绍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1. 鼻咽癌的磁共振影像特点:- T1加权像上,鼻咽癌呈均匀低信号,可能伴随局部浸润或颈淋巴结转移的高信号。
- T2加权像上,鼻咽癌呈高信号,与周围正常鼻咽部组织对比明显。
- 弥散加权成像(DWI)可以显示鼻咽癌的弥散度改变,有助于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
- 动脉磁共振影像(MRA)可以显示鼻咽癌的血供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血管侵犯程度。
2. 放射性脑损伤的磁共振影像特点:- 早期放射性脑损伤表现为白质异常信号增高,与放射性脑病相关,可能未出现明显的器质性改变。
- 中晚期放射性脑损伤表现为局灶性脑萎缩,可见脑组织体积减小。
- 放射性脑损伤还可导致脑干、小脑和大脑皮质的病变,表现为这些区域的异常信号改变。
3.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影像可以帮助确定鼻咽癌的诊断,同时评估肿瘤的范围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利用磁共振影像,可以提前发现放射性脑损伤,并进行早期干预,减少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 磁共振影像还可评估放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观察鼻咽癌的缩小程度以及放射性脑损伤的恢复情况。
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磁共振影像特点主要包括鼻咽癌的T1加权和T2加权信号改变,及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和中晚期磁共振表现。
磁共振影像在诊断鼻咽癌和放射性脑损伤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