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拓展阅读一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
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一:当初。
会:约定。
③罢:取消。
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与群臣饮酒()
(3)而天雨.()
(4)命驾将适.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2)乃往,身自罢之。
3.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约定)(2)(这)(3)(下雨)(4)(往)
2.(1)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2)(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打猎的约定。
3.饮酒乐,天又雨。
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君。
参考译文:
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
到了那天,文侯跟群臣喝酒,饮得正高兴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
文侯将要出行,身边的人说:“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日期,虽然高兴,怎能不如期相会呢!”就动身前往,亲自告诉他因雨停止打猎的事。
魏国于是逐渐强大起来。
25拓展阅读延伸文本《〈世说新语〉二则》拓展阅读—
—
玉树生于阶庭鉴赏空间
芝兰玉树是人们对优秀子弟的美称,比喻德才兼备有出息的后代。
在《咏雪》中,谢道镒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柳絮才”。
当谢太傅问众人为 什么要培养优秀的子弟时,谢玄打了个比方,人们都希望芝兰玉树生长在自家庭院里,形象地表达了培养优秀子弟乃是人之常情。
从此,谢太傅对小小的谢玄另眼相待,给予其很高的期望。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①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3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
(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撰,中华书局1983年版)
【注释】
①子弟:泛指小辈,后辈。
②预:关涉,关系到。
③人:这里泛指长辈。
④车骑:谢玄(343—388年),谢安之侄,东晋时期军事家、文学家。
他死后被追封为车骑将军,所以又被人称为谢车骑。
读有所思
1.请翻译“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2.运用比较阅读法,试分析《咏雪》和《玉树生于阶庭〉运用比喻修辞的目的各是什么。
孔文举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
”元礼与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躇③。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
②奕世:几代。
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父到洛.(洛阳)B.为.司隶校尉(担任)C.既.通,前坐(……以后)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D(仆:我,古人的谦称)2.D(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官员)3.①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
②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
③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4.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世说新语》两则(优秀模板16套)《世说新语》两则1世说新语教学目标:①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心: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人大家应当知道司马光的故事吧。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语言”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诵读课文:教师教读;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调、表情,注意节奏;教师要给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心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四、复述并疏通文意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心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
教师精讲点拨。
五、问题讨论: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⑵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⑶“公大笑”一句中简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个更好?(前者较有韵味)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⑷文末为何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5)重心分析两个比喻哪个更好?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每每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世说新语》二则原文及译文《〈世说新语〉二则原文及译文》嗨,大家好!今天我想跟你们聊聊《世说新语》里的二则故事呢。
这《世说新语》可有趣啦,就像一个装满各种奇妙故事的大盒子。
先来说说《咏雪》这个故事吧。
原文是这样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你看,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都召集在一起呢,这多温馨呀。
他们在干嘛呢?在讲论文义呀,就像我们现在上课讨论知识一样。
突然雪下得又大又急了,谢太傅可高兴啦,他就问:“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哎,这胡儿可真有意思,他觉得盐在空中撒下来的样子和雪有点像呢。
可是呀,他哥哥的女儿就不一样啦,这个小姑娘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哇,这个回答可太妙了!你想啊,柳絮在空中飘呀飘的,又轻又柔,多像那漫天飞舞的雪花呀。
盐虽然也是白色的,但是它直直地落下来,哪有柳絮那么灵动呢?就像一个是木头人在走路,一个是翩翩起舞的仙女。
谢太傅听了就大笑起来,特别高兴。
这个小姑娘呀,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她后来成了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这就好像是一场小小的创意比赛呀。
胡儿的回答也不是不好,只是那个小姑娘的回答更有诗意,更能让人感觉到雪的美。
我们在生活中不也是这样吗?有时候一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是那些更有想象力、更美的答案就像星星里最闪亮的那几颗。
你要是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像胡儿一样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还是会像那个小姑娘一样想出更妙的答案呢?再来说说《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个故事。
原文是:“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善待信用三年前,许久不见的高中同学阿斌来找我,他磨蹭了半天,最后才说出要向我借钱。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有所顾忌,但想起曾经的友情,还是借了他两千块钱。
他道谢后,说两个月后还我,便告辞了。
之后的两个月里,我一直有所担心。
没想到期限一到,阿斌真的来了。
他说,他最近正在办一个加工厂,资金周转有一些困难。
不过他相信会好起来的,再紧张,朋友的信用不敢怠慢。
他如数还了我的两千块钱,还给我买了许多礼品。
他的诚恳和说话算数让我暗自惭愧,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之后,阿斌又陆续向我借了几次钱,数目一次比一次大,但都能如期归还。
因此,我对他越加放心。
后来我无意中得知,阿斌不单向我借钱,还跟许多人借,包括银行。
都是有借有还,绝不拖欠。
许多人都说他守信用,也乐意和他做生意,他工厂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起来,订单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我再见到阿斌,他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我庆幸自己有阿斌这么一个有能力讲信用的朋友。
席间,我们聊着聊着聊到了他当年借钱的事。
可能是阿斌有些兴奋,且有点喝多了,他哈哈哈大笑着向我说出了实话。
原来他向我借钱时厂子只是在酝酿阶段,根本不急着用钱。
于是他把借来的钱都放在银行里,等期限一到,他马上如数还给人家。
他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累积信用。
古话不是说: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吗?事实确实如此,由于他在银行和朋友们当中建立了良好的信用记录,等到真正用钱的时候,银行很爽快地给他贷了款,朋友们也一直持续地帮他,再加上他自己脑子好使,吃苦肯干,几年的光景,工厂的规模便上来了,前景一片光明。
阿斌的做法无疑有冒险的成分。
但他积累信用的想法颇让我佩服。
我认为,阿斌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足够多地积累信用外,更在于他一直在心里敬畏信用,善待信用。
正因为如此,他和那些只顾吹气球贩卖信用的骗子们才有了本质的区别。
思考:阅读选文,说说阿斌的成功给你以什么启示。
《善待信用》参考答案信用在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善待诚信。
《世说新语》二则1+x 拓展阅读(解析版)(一)素养提升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时代久远、含义艰深,并且有很多生僻字、通假字与异读字等,初中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让朗读贯穿文言文学习中的始终,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文言文朗读学习和现代文朗读学习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通过听读、认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这些较为基本的要求。
再通过文本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情感,读出感情。
朗读形式上也同样十分丰富,可以采用对比读,分角色读,分小组读,一人一句轮流读等。
但是,因为文言文的特殊属性,学习时还有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1.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不同于古诗,朗读停顿有比较固定的格式;也不同于现代文,意思清晰明了,学生比较容易把握在何处停顿。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在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这样能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2.揣摩虚词,读出韵味。
读出文言文的韵味,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其中比较容易忽视的是对虚词的把握。
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在朗读训练时,可揣摩虚词的用法,注意模仿语气、语调,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3.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课文两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学习中开展朗读的次数可以适当增加。
反复多读,熟读成诵,才能慢慢消除对文言文的隔膜感,逐步培养文言语感。
《世说新语二则》1+x 拓展阅读素养提升 拓展阅读 文言文的朗读能力《陈元方候袁公》 《孔文举年十岁》《吴起守信》(二)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要点存盘】1.《咏雪》一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我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
“柳絮”飘飘扬扬的样子,极似雪花飘落的神态,这是形似。
它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咏雪》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答:①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②文中“儿女”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①“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答: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5.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答:聪明、勇敢、明理(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文学常识】关于“十”及以上的文学常识1.世界十大文豪:古希腊诗人荷马;意大利诗人但丁;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期泰;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2.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琴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4.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5.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救风尘》(杂剧),《西厢记》(杂剧),《看钱奴》(杂剧),《墙头马上》(杂剧),《李逵负荆(杂剧),《绿牡丹》(传奇),《幽闺记》(传记),《中山狼》(杂剧),《玉簪记》(传奇),《风筝误》(传奇);6.中国十大才子书:《三国演义》、《水浒传》、《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犁》、《西厢记》、《琵琶记》、《花笺记》、《斩鬼记》、《三合剑》;【精选习题】一、句子默写1.(2022秋·七年级课时练习)你知道哪些咏雪的佳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人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二则》阅读训练六篇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加红字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3)俄而..雪骤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世说新语》两则精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世说新语》两则精选5篇《世说新语》两则篇一22.《世说新语》二则——乘船授课日期: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一、教学目标: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华歆huà:俱:一起(与时俱进与日俱增)欲:想要(随心所欲)辄:当即(浅尝辄止)难:感到为难(同《论语六则》中哪个字的用法是一样的?不耻下问:认为可耻)舍:shě扔掉,抛弃(舍生取义、舍己为人、舍近求远舍本逐末);shè房屋(客舍青青柳色新)本:原来,先前所以:……的原因疑:犹豫不决(犹疑不定)耳:罢了宁:难道 nìng邪 yé: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窃入学舍:
(2)听已:
(3)冕因去:
(4)恬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参考答案
1.(1)私下
(2)毕,完
(3)离开
(4)安详的样子
2.(1)王冕是诸暨人。
(2)(王冕)傍晚回家,忘记了他放牧的牛,父亲非常生气地打了他一顿。
(3)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神,何不由着他呢?
3.第一层(第1句):交代故事主人公王冕的基本情况。
第二层(“七八岁时……父怒挞之”):记叙王冕因为学习而丢了牛的趣事,表现王冕的聪颖和好学。
第三层(“母曰……恬若不见”):记叙王冕在“恐怖”的寺庙中坚持读书,表现王冕的勤奋好学。
解缙说起解缙,那可是明朝才高八斗的大名士,他不仅官居翰林苑学士,还主持编修了著名的《永乐大典》,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你知道吗?解缙在小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有关他的故事可多了。
有一次,新上任的知府听到解缙的名气,觉得很可笑:一个乡下小孩,能有多厉害?于是他趁着下乡巡查的机会,来到解缙家想考考解缙。
知府来的时候,懂事的小解缙正在厨房里给父母准备午饭,知府站在门口朗声问道:“小孩子,有一样东西是这样的:两个伙计,同眠同起;亲朋聚会,谁见谁喜。
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吗?”解缙一听,就知道这人是专程来考自己的。
谜底其实非常简单,但如果直接说的话显不出自己的聪颖。
解缙稍加思索,对知府说道:“有一样东西是这样的:两个伙计,宁折不屈;美食一生,利不归己。
它跟你说的其实是一件东西。
”知府一听大为吃惊,见自己的谜底被小解缙轻松猜破,觉得很没面子。
他带点恼怒的问道:“猜是猜对了,现在你告诉我,你父母是做什么的?”身边的衙役一听,明白知府是要借这个问题来羞辱解缙,都发出了讨好的笑声,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盯到解缙身上。
只见解缙不慌不忙地说:“家父肩扛日月,慈母手转乾坤。
”这句话一说出口,在场的人都震住了,知府也被解缙的机灵深深折服,连连夸奖:“好聪明的孩子,将来一定有大出息的!”(选自《故事大王》)1.解缙的主要事迹有哪些?简要概括一下。
2.“两个伙计,同眠同起;亲朋聚会,谁见谁喜”和“两个伙计,宁折不屈;美食一生,利不归己”到底是指什么呢?3.“家父肩扛日月,慈母手转乾坤”这句话没有运用哪种手法?()A.排比B.对偶C.比喻D.夸张4.解缙的父母是干什么的?你能够猜出来吗?5.你还知道哪些谜语吗?请你列举一个。
参考答案1.解缙是明朝才高八斗的大名士,他不仅官居翰林苑学士,还主持编修了著名的《永乐大典》,为保存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2.筷子3.A4.解缙的父亲是挑水的,母亲是织布的5.略。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朝代)人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共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卷。
分类记述_______到_______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轶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地点“_______”、人物“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撒.盐(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 柳絮.( ) 无奕.()3.默写。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
”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便怒:“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____________;对子骂父,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女:..曰:即公大兄无奕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行..: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相委.而去:下车引.之:5.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2)太丘舍.去: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3)下车引.之: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6.翻译下列句子。
(1)俄而雪骤。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陈太丘与友期行。
(4)去后乃至。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示例文章篇一:《读〈世说新语〉二则有感》嘿,你知道《世说新语》吗?我最近可被这本书里的故事迷得不行啦。
特别是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里选的那二则,就像两把神奇的小钥匙,打开了一个超级有趣的古代世界的大门。
先来说说《咏雪》这个故事吧。
那里面有谢太傅,还有他的子侄们。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里,把家里的小辈们都召集在一起,然后就出了个题目,让大家来形容一下这纷纷扬扬的大雪。
你看,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文学比赛,在谢家的这个大家庭里热热闹闹地开场了。
谢朗先说了,“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把雪比作盐撒在空中。
我当时就想啊,这个比喻也挺好玩的,盐也是白白的,小小的颗粒,从空中落下来的样子好像是有点像雪呢。
可是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哇,当我读到这个的时候,我就觉得谢道韫可太厉害了。
柳絮在风中飘啊飘的,那轻盈的样子,和雪花在空中飞舞的姿态简直一模一样。
而且呀,柳絮比盐要更加的轻柔、优美,这个比喻就充满了诗意。
我就想啊,如果我在那个现场,我可能只会说像棉花糖从天上掉下来,这多傻呀。
谢太傅听了谢道韫的回答后大笑乐,我猜他肯定也是觉得谢道韫的回答更有韵味吧。
从这个故事里,我能感觉到谢家是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大家庭。
大家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长辈还特别鼓励小辈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我就想到我自己的家啦,我们家可没这么文艺的活动。
我要是想跟爸爸妈妈玩这种文字游戏,他们肯定会说:“哎呀,作业做完了吗?还在这儿玩呢。
”哼,和谢家比起来,我们家可就没那么有趣咯。
再讲讲《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个故事。
陈太丘和他的朋友约好了一起出行,结果朋友没按时来。
陈太丘就先走了,这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呀,约定好了的时间就应该遵守嘛。
后来朋友到了,发现陈太丘不在,就很生气,还对着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发火呢。
可是元方这个小孩可一点都不害怕,他很有礼貌地回应说:“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的话就像一把小锤子,敲得那个朋友哑口无言。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阅读,结合注释读懂故事主要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流利地把两则故事内容讲给同学们听。
2.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现象;学习对《咏雪》中的两个比喻句,通过比较其本体与喻体的特点进行赏析。
3.根据故事中对人物的相关描写,能对人物的品质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和文言现象,赏析文中的比喻句。
难点:通过人物行为分析人物形象及内心,对人物作客观评价;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课前导入“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都是对少年聪颖机智的褒扬。
也确实如此,在古代,有“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有“司马光砸缸”的趣闻;在现代,有“少年英雄雨来"的事迹,也有“小兵张嘎”的奇闻。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这样的少年。
二、预习课文(一)走近作者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文学家、政治家。
爱好文史,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作品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等。
(二)资源简介《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积累词汇1.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用彩笔画出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自读,结合可问下的注释,读准字音,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抽查字词把握情况: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相关字词。
⑴字音。
读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俄而雪骤(zhòu)②未若柳絮(xù)因风起③陈太丘与友期行(xíng)④尊君在不(通“否",fǒu)⑵词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二则》课文解析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二、写作背景《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
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
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
刘义庆《世说》的编纂时间大约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刘义庆任江州刺史期间,这两年间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
一是元嘉十六年刘义庆在担任江州刺史时招揽了许多文人,"太尉袁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 ,按照《世说》一书成于刘义庆及其门客众手的说法,这是《世说》编纂的恰当时机;二是元嘉十七年刘义庆调任南兖州刺史,前来接任他江州刺史职位的正是遭到贬斥,被解除司徒录尚书事要职的刘义康。
兄弟二人在江州见面后的悲恸情绪受到文帝刘义隆的责怪。
这些都与刘义庆对处境危难并因此寻求在魏晋文人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化解和超脱,因而与编纂《世说》一书紧密相关。
三、字词《咏雪》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世说新语》选读
(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①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②。
【注释】
①荀巨伯:东汉人,因重视友谊而闻名。
胡:古时西方、北方各少数民族统称胡。
子: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②班军:班师;出征的军队调回去。
【译文】
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怕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
”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二)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①。
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②。
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③。
【注释】
①华歆:字子鱼,汉桓帝时为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太尉。
同邴原、管宁一起在外求学,三人很友好,当时人们称他们三人为一龙,说华歆是龙头。
管宁是龙腹,邴原是龙尾。
闲室:静室,这里指家庭。
朝典:朝廷的礼仪。
②恣:任凭。
柔爱:和睦、友爱。
③二门:两家。
雍熙:和乐。
轨:法则;准则。
【译文】
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虽然是在家里,礼仪也像在朝廷上那样庄敬严肃。
陈元方兄弟却是尽量实行和睦友爱的办法。
但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失掉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
(三)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①。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②。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
①捉:握;拿。
掷:扔;抛。
②席:坐席,是古人的坐具。
轩冕:大夫以上的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
这里是指有达官贵人过门。
宁、歆:上文称管,这里称宁,同指管宁;上文称华,这里称歆,同指华歆。
古文惯例,人名已见子上文时,就可以单称姓或名。
废:放弃;放下。
【译文】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
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
(四)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①。
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②。
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③。
”
【注释】
①王朗:字景兴,汉末为会稽太守,人魏后官至司徒。
识度:识见、气度。
②蜡(zhà):祭祀名,古代一种年终祭祀,在十二月合祭万物之神。
燕:通“宴”。
③形骸之外:指表面的东西。
形骸:指人的身体。
【译文】
王朗常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
华歆曾经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
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
(五)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
①避难(nàn):这里指躲避汉魏之交的动乱。
辄:立即;就。
②疑:迟疑;犹豫不决。
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指同意他搭船。
【译文】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
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
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
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六)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①。
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②。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③。
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所得被④。
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
①王祥:字休征,魏晋时人,是个孝子。
因为侍奉后母,年纪很大才进入仕途,官至太常、太保。
②好:美好;优良。
守:守护。
指防止风雨鸟雀糟蹋。
③时:有时。
④暗斫(zhuó):偷偷地砍杀。
私:小便。
【译文】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小心。
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派他看管着。
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
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去暗杀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着空被子。
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这事遗憾不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
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就当亲生儿子那样爱他。
(选自“查字典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