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第三章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思考题1、为什么说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①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劳动创造了手,推动了语言的产生,推动了工具的制造。
人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席勒)②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当劳动的结果与预想的不一致时:劳动失败是精灵对人的惩罚,产生了图腾和巫术。
图腾崇拜是对主管万物的神及其所管辖的精灵的信仰,巫术是对图腾的信仰在实践中转变为仪式上的崇拜。
灵魂不死—万物有灵—图腾—巫术,种种因素的综合促成了原始艺术的发生。
当劳动的结果与预想的一致时:必然导致人的征服欲、改造欲、创造欲的发生。
征服自然的欲望满足,就引起了喜悦的情感,反转产生对自然界更强力的征服欲。
随着征服欲的发展,人们就产生了创作欲,利用艺术征服自然。
如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③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作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审美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的。
劳动先于审美,实用的观点先于审美的观点。
审美经历了三个阶段:仅实用性而无审美性—实用兼审美—仅审美性。
生产劳动实践是发展、变动的,被生产劳动所决定的观念也是发展变动的,因此人们的审美对象也是发展变动的,狩猎以动物为美,农耕以植物为美。
美感最终是人们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内容,仅将对象的形式视为审美对象。
所以人是艺术发生的前提,审美性、情感性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④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以造型艺术为例:它是人类所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原始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其题材是动物而非植物,是由狩猎生活所决定的。
以音乐、舞蹈、诗歌为例:音乐最初的特征是节奏而非旋律,因为任何民族最初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再者原始人的音乐多为舞蹈伴奏。
原始舞蹈中的模仿式舞蹈室对动物和人类动作的节奏的模仿,根源于狩猎生活,操练式舞蹈室祈祷、巫术的仪式,原始人依靠巫术舞蹈征服自然。
《艺术学概论》资料汇总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名词)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简答)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3.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a,在原始造型艺术中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可能源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一根波纹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一条蛇,附近有黑角的长菱形则表示鱼;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b,最早的乐器往往是用兽骨兽皮制成,最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骨哨。
《艺术概论》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类行为和表达方式,艺术具有多种功能。
在《艺术概论》第三章中,我们将探讨艺术的功能及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艺术具有审美功能。
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美感,可以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艺术通过形象、色彩、音乐、文字等形式,激发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
艺术作品的审美功能帮助人们感受美的存在,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感。
其次,艺术有表达功能。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念。
艺术作品可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批判,可以表现个体内心的世界和情感体验。
艺术家通过艺术的形式和语言,将个人的体验转化为大众可以理解和感受的语言,从而与观众建立起情感共鸣和沟通。
再次,艺术具有娱乐功能。
艺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欢乐、轻松和娱乐的体验。
音乐、戏剧、电影、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可以让观众获得愉悦和放松的感觉。
艺术作品的娱乐功能帮助人们逃离现实中的压力和烦恼,提供一种愉快的心灵抚慰和休闲方式。
此外,艺术具有教育功能。
艺术作品可以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激发思考和启迪灵感。
艺术教育帮助人们培养审美能力、情感经验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活动,人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最后,艺术还具有社会功能。
艺术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社会现象和人群关注的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
艺术作品可以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起到社会倡导、批判和启迪的作用。
同时,艺术也是社会交流和交往的媒介,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凝聚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艺术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审美功能、表达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艺术在个体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对个体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欣赏和参与艺术,我们可以体验到美的存在,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人建立连接。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语言和交流工具,不仅在个体内部起到激发和启迪的作用,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第三章艺术发展论教学目的:了解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及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理解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实践,洞悉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掌握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关系。
重点难点: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特别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劳动实践论。
正确理解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关系;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教学时数:2学时课外作业:论艺术发展的动因,举例说明字数:800以上内容步骤:第一节艺术的发生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1、游戏说游戏说由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艺术史家曾把这种学说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为什么会游戏呢?精力过剩。
游戏就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当人摆脱了实用的功利目的,才能产生自由的游戏,正是这种无功利的、无目的的自由游戏,推动了艺术的发生。
喜悦的无规则的跳跃逐渐成为舞蹈,发之于情的声音逐渐成为歌曲。
斯宾塞近一步发挥了席勒的理论。
他认为,游戏与审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两者都不能直接有助于维持生命,都于功利无关。
游戏虽然没有实际的功利价值,游戏对个人和整个民族都具有生物学上的价值。
2、巫术说代表著作:弗雷泽:《金枝》艺术起源于巫术,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发生学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巫术说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他说:“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蛮人让这些幻象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天空。
”3、劳动说沃拉斯切克、毕歇尔、希尔恩都强调音乐、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因而劳动是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力。
第三章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联结着艺术家和欣赏者,它是艺术世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什么是艺术作品
1.所谓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存在的具体方式,它是艺术家最终的劳动产品,更是社会公接触
艺术的最主要途径。
现实生活经过艺术家的反映。
加工、创作(包括构思和传达)等环节生产出艺术作品,这才为满足社会的审美需要提供了实在的具体的欣赏对象。
2.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必然要认
识到艺术的实践特性。
3.著名二胡演奏家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4.著名歌剧《茶花女》是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的。
5.艺术实践是一种独立自在的活动。
6.艺术活动的独立自在性,这种独立自在并不是绝对的,它的“独立自在”是具有相对性
的,有条件的。
7.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8.总之,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它是所艺术实践这种独立自在的活动产物,
它传递着艺术创作者的思想和艺术表达方面的一切信息。
9.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
10.什么是“意象”?从艺术创作的主体来看,在艺术活动中艺术家借助各种物质材料(语
言、声音、动作、色彩、线条、形体,等等)使用各种艺术手段使自己思想感情、创作意图得到表现,这种感情和意图是要通过形象表达出来的,这种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创作“意念”和现实“物象”的结合体。
11.把“意象”作为一个独立范畴加以论述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
中认为“驭文之首术”是“窥意象而运斤”。
12.“意象”是有“意”的形象和有“象”的意念的统一。
13.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兴起,明清以后盛行不衰,青藤白阳、石涛八大、扬州八怪。
近代吴
昌硕、齐白石都喜画此类题材。
14.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艺术作品的组成方式,是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一对范畴。
15.艺术作品的内容来自社会生活。
16.艺术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组成了艺术作品的内容。
17.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形式呢?所谓形式即艺术作品中的形式因素,它是作品内容的承载
者,只有通过这些形式因素才能最终成为艺术作品供人欣赏。
概括的说,形式就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
18.艺术作品的意蕴
19.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了品评绘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20.英国艺书评论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理论名著——《艺术》中认为,只有能够激起人
们审美情感的才能成为艺术作品。
21.真正感人的是艺术创作意图与形式因素共同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
22.我国艺术理论体系对艺术作品的意蕴非常重视。
23.艺术意蕴其实就是指在艺术作品呈现的客观存在与有限中体现的一种无限,常常是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只可接近而不能穷尽的一种感受。
第二节艺术语言
1.艺术作品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有机体,在其综合着实现美、社会审美意识和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以及一定的自然物质材料的审美特性,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用特定艺术语言系统承载的,因此,艺术作品还是一定艺术语言的具体化。
2.艺术作品是艺术语言的具体形态。
3.人类艺术世界中的各个门类在长期的艺术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
4.艺术的各种门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5.艺术语言是艺术作品形式的基本构成要素。
艺术家需要熟练掌握本门类的艺术语言才能顺利地进行创作活动,艺术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于适合的语言,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段才能表现出来,而欣赏者总是通过这各具特色的语言魅力进入艺术的世界。
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没有艺术作品的存在。
6.各种门类艺术语言的特征及相互作用,在现实艺术世界中,各种艺术门类异彩纷呈、各具魅力,每种艺术门类都有着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完整的语言系统。
7.各种艺术语言的特点,各种门类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性和表现手法。
8.美术艺术语言特点,美术是历史最为悠久、最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
美术事典型的视觉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篆刻和书法以及摄影。
9.蒙太奇一词来源于法文,是建筑学中一个名词的音译,是装配和构成的意思,借用到影视中就是实现画面、镜头、声音等电影元素的艺术组接。
10.各门类艺术语言的相互借鉴,都给各自的艺术生命带来了新的生机。
11.艺术语言的功能,在艺术作品中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塑造艺术形象,传达作品内容;二是独立的审美功能。
12.艺术语言是构成艺术作品的要素之一。
第三节艺术作品的属性
1.艺术的审美属性是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
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作品还具有由本质属性派生出的属性——商品属性,它虽然不是艺术作品的本质属性,但对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艺术创作都有着重要影响。
如何理解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及正确对待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就成了最现实的理论问题。
2.艺术作品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意识中固有的,而是现实美(包括自然美与社会美)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就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而言,现实美是第一性的,艺术美是第二性的。
3.总之,艺术作品是一种独立的、自由的精神生产和审美创造的结果,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艺术作品中物化着审美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是人类审美理想的高度集中体现,艺术作品正事通过影响人的精神世界最终对现实客观世界、人类的精神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4.在当代社会,艺术作品的商品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5.艺术作品与商品价值,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艺术家中和价格基本是成正比的。
从艺术家本身来讲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和商业价格具有不同步的特性。
6.徐渭《鸢尾花》
7.作品的商品价格和艺术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两种价值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