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6
1.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 )艺术起源于“模仿”。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 2 )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 3 )艺术起源于“表现”。
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 4 )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 5 )艺术起源于“劳动”。
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2.你是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的?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事实上,巫术在原始社会中同样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
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3.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1 艺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艺术不断地从非艺术走向专门艺术,从幼稚走向成熟艺术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艺术形式的变迁方面。
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与其社会盛衰的密切关系上艺术与时代的密切关系说明,一个时代的艺术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2.艺术发展的不平衡性它主要表现在物质生产发展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
艺术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除了经济状态,还有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等因素艺术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绝对的艺术发展发展的不平衡还有着地理,民族等因素艺术发展发展的不平衡在艺术内部突出的表现为不同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平衡3 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对艺术发展有重要作用结合所学书法专业,谈谈你对“继承与创新是艺术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艺术概论复习整理艺术概论复习整理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习艺术概论的必要性一、建构新型的科学合理性知识结构的需要二、深化对艺术规律的理解1、艺术规律:艺术本身存在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艺术:形象性,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科学:抽象性,公式2、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①一般规律所有的艺术形式、艺术现象都具有超功利性②特殊规律A、不同的艺术形式,规律不同造型艺术:绘画,透视、色彩、明暗文学:间接性,心理描写、议论、抒情语言B、同一艺术形式内部各种不同题材有不同规律。
诗歌、戏剧、小说、散文三、艺术的规律可用来借鉴进行广告的创作1、意境与语言的借鉴2、新颖手法①现代主义手法:超现实主义,荒诞派②采用后现代主义手法颠覆逻多斯中心主义消解二元对立结构模式:如语言/言语、道德/欲望、所指/能指、文化/自然、男人/女人第二节学习艺术概论的方法一、多读一些艺术原理、美学原著二、多写第二章艺术的存在方式第一节艺术存在与意象世界艺术本体论,西方哲学中研究世界本源或本性的最根本部,亦译为“存在论”。
一、意象界定1、中西方学者论意象①中国《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尽其言。
”②刘勰云:“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量,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文心雕龙·神思》②西方A康德:“审美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某种形象呈现,它能引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现出来。
”——《判断力批判》2、意象界定是指艺术作品最基本的构成部分(细胞),其客体形象具有主体所赋予的某种意蕴(情思)。
形象——意象二、意象特征1、主客交融性意意义,情意(主)象形象(客)2、非确定性同一种象可表无穷之意3、主客离散型只用其意而并不表明当时实有其象三、艺术存在于意象之中科学存在于世:抽象的公式、定理1、造型艺术(直接、视觉)①绘画:国画,菊、梅、荷、自然山水等②油画:圣母、耶稣、教堂、人物等③雕塑:维纳斯等2、建筑:巴洛克、罗可可等3、音乐①歌A、歌词B、曲②器乐:小提琴协奏曲、月光奏鸣曲A、拟声B、旋律4、文学:间接性意象没有意象就没有艺术第二节艺术意象与艺术生产、艺术消费一、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构成论模式二、从三个子系统看艺术的存在方式与艺术意象1、艺术家:起主导作用,创造艺术意象①心象:意象,存在于艺术家的头脑中,还没有符号化2、艺术作品:是艺术构思符号化产物(物化对象化)①符号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
艺术概论复习1、艺术四要素是指作品、世界、艺术家和欣赏者。
2、艺术的功能主要有无功利的超越性功能、社会认知功能、教育与宣泄功能和审美愉悦(审美体验)功能。
3、雕塑是雕、塑、刻三种造型手法的总称。
4、中国戏曲艺术最鲜明的美学特征是程式化和虚拟性。
5、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中,主要的审美感官是视觉和听觉。
6、摄影、电影和电视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乃是现代影像技术的直接产物。
7、劳动说的主要理论家有普列汉诺等;模仿说的主要理论家有亚里士多德等。
游戏说的主要理论家有康德、席勒和斯宾塞等。
8、古希腊最有名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9、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为自由的一种类型。
10、西方古典舞的主要形式是芭蕾舞,现代舞的创始人是邓肯,她被誉为“现代舞之母”。
11、音乐的审美特征主要有两点:抒情性和表现性。
“交响乐之父”是海顿,“乐圣”是贝多芬。
12、舞蹈按表现风格可分为中国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和现代舞四种13、戏剧按类型可划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14、古希腊最有名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15、通常认为戏剧有四个要素,即导演、演员、剧本和舞台美术。
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可以把艺术分为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和想象艺术四个类型。
16、建筑的艺术特征是实体与空间的结合、节奏与韵律美、民族性与象征性。
17、国画中国画简称国画,又称“丹青”,是东方绘画的主要形式。
从题材上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中国画的审美特征有以下几点:笔墨情趣,散点透视,计白当黑,诗、书一体18、游戏说“游戏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早期人类的游戏活动。
原始人的过剩精力无处发泄,便通过游戏释放,由此演进为艺术。
此学说认为游戏与艺术的共同特点是“无功利性”。
这一理论出现于18世纪,其相关理论家有康德、席勒和斯宾塞。
他们认为艺术与游戏有许多共同特征,如闲暇性、无功利性、假定性和愉悦性。
一.填空题。
1.艺术起源说有劳动说、巫术说、游戏说。
2.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说是德国古典哲学。
3.马克斯提出的两种生产的理论是指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4.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性、静止性。
5.艺术发生理论“游戏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
6.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性;二是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三是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7.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8.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9.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题材,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11.工艺美术所追求的一般标准是实用与美观相统一。
12.依据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艺术可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结合艺术四个类型。
13.艺术的创作过程可大致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想和意象物化三个阶段。
14.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15.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16.贝多分的《英雄交响曲》是听觉艺术中的音乐艺术。
17.天鹅舞是视觉艺术中的舞蹈艺术。
18.口技是听觉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19.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20.巴黎圣母院是造型艺术中的雕塑艺术。
21.五针松是造型艺术中的绘画艺术。
22.龙灯是造型艺术中的雕塑艺术。
23.金项链是想象艺术中的文字艺术。
24.鲁迅的《阿Q正传》是想象艺术中的文字艺术。
25.郭沫若的《屈原》是视觉艺术中的戏剧艺术。
26.相声《打电话》是综合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27.电视剧《公关小姐》是综合艺术中的电视剧艺术。
28.京剧《打渔杀家》是表演艺术中的戏剧艺术。
29.《红高粱》影片是综合艺术中的电影艺术。
30.快板书《奇袭白虎团》是综合艺术中的曲艺艺术。
31.颐和园是造型艺术中的园林艺术。
艺术概论复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艺术传播活动中,用来承载并传递艺术信息的载体和渠道称为()A、传播媒介B、传播活动C、传播效果D、传播圭体正确答案:A2.《西厢记》是我国元代作家__________创作的。
()A、王实甫B、汤显祖C、蒲松龄D、关汉卿正确答案:A3.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分类依据,不属于空间艺术的是()A、文学B、建筑C、绘画D、雕塑正确答案:A4.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指艺术创作中的___________。
()A、个人修养B、技巧水平C、发现能力D、想象能力正确答案:C5.主张艺术起源于游戏,并著有《美育书简》的德国美学家和作家是()A、席勒B、叔本华C、康德D、尼采正确答案:A6.艺术传播的必经之路是__________。
()A、艺术市场B、艺术表演C、中介体制D、艺术展览正确答案:C7.艺术创作的基础是___________。
()A、艺术表现B、艺术体验C、艺术再现D、艺术构思正确答案:D8.作为审美的感官,主要包括___________。
()A、触觉和味觉B、听觉和视觉C、视觉和味觉D、听觉和触觉正确答案:B9.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过程的基本特征。
()A、艺术欣赏B、艺术创造C、艺术发生D、艺术批评正确答案:B10.戏剧艺术历史悠久,按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
()A、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B、多幕剧和独幕剧C、悲剧、喜剧和正剧D、话剧、歌剧、舞蹈、诗剧和戏曲正确答案:C11.电视剧《四世同堂》是根据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改编的。
()A、鲁迅B、巴金C、老舍正确答案:C12.“兴、观、群、怨”说是我国春秋时代__________提出的。
()A、孟子B、老子C、庄子D、孔子正确答案:D13.提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是()A、齐白石B、刘海粟C、傅抱石D、徐悲鸿正确答案:A14.《未来世界》、《超人》是__________国的影片。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大全艺术是人类创造的美的表达方式,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以各种形式存在,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的学科,它探索艺术的本质、发展和影响。
对于学习者来说,准备充分的复习资料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的大全,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艺术概论的知识。
一、绘画艺术1.《绘画艺术导论》: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绘画艺术的起源、发展和技法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绘画艺术的内涵和特点。
2.《西方绘画史》:通过对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这本书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不同艺术时期的绘画风格、艺术思潮和艺术家的作品,从而提升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雕塑艺术1.《雕塑艺术史》:这本书全面介绍了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不同艺术时期的雕塑风格、艺术家和作品,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雕塑艺术的内涵和技法。
2.《雕塑艺术导论》:该书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雕塑艺术的定义、分类、审美标准和鉴赏方法,对初学者而言,可以起到系统性的引导作用。
三、音乐艺术1.《音乐艺术简史》:通过对音乐艺术发展历程的介绍,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音乐的起源、发展和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2.《音乐文化导论》:该书介绍了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音乐的意义、作用和影响。
四、舞蹈艺术1.《舞蹈艺术史》:这本书介绍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历史,涵盖了不同地区和时期的舞蹈形式、风格和创作思路,帮助读者了解舞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舞蹈创作与表演导论》:该书介绍了舞蹈的创作方法和表演技巧,引导读者探究舞蹈的表达方式和艺术价值。
五、戏剧艺术1.《戏剧艺术史》:这本书通过对戏剧历史的梳理,介绍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戏剧形式、风格和演出特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戏剧艺术的发展和演变。
2.《戏剧导论》:该书介绍了戏剧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要素,引导读者理解戏剧创作和表演的过程,培养其对戏剧的欣赏能力。
六、影视艺术1.《影视艺术史》:这本书全面介绍了电影和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影视作品、导演和主题,帮助读者了解影视艺术的多样性和影响力。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题(共八题每题4分)1、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2、“艺术学之父”:19世纪末德国人康拉德·费德勒首次提出“美≠艺术”,强调艺术研究的独立性,因而人们称其为“艺术学之父”。
3、游戏发生说:这种说法是由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艺术与游戏之间有共同点: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人们实际的物质需要;都具有假定性;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该说法对艺术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4、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的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5、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6、实用艺术: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它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相统一的特征,实用的、材料的、结构的特点与装饰的、美化的、观赏的特点交融在一起,既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
7、净化: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和共鸣的产生,使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调节、人格得到提升的状态。
8、共鸣:是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9、艺术作品的格调: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10、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强调几何形图案,崇尚人工美,被称为几何式的园林为()A、东方园林B、欧洲园林C、阿拉伯园林D、皇家园林答案:B2.宋代米芾称自己“刷”字,称蔡襄是“勒”字,黄庭坚是“描”字,苏轼是“画”字,这形象地概括了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中的()A、用笔B、用墨C、结构D、章法答案:A3.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是指艺术“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这种“寓教于乐”的思想,来自古希腊美学家()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苏格拉底答案:C4.俞平伯与朱自清以同一题材创作的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这充分说明了()A、艺术作品的主体性B、艺术作品的客观性C、艺术作品的审美性D、艺术作品的广阔性答案:A5.1.艺术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价值与功能,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A、认知功能B、娱乐功能C、教育价值D、审美价值答案:D6.与“画圣”吴道子齐名的“塑圣”是指唐代雕塑家()A、戴逵B、弘仁C、石涛D、杨惠之答案:D7.主张摄影艺术应当表现摄影者的瞬间印象华人独特感受,讲究形式美和装饰性,追求在摄影作品中达到一种朦胧模糊的画意效果的摄影流派是()A、绘画主义摄影B、纪实主义摄影C、印象主义摄影D、超现实主义摄影答案:C8.工艺美术品的审美特性,集中体现为()A、自然美B、造型美C、意境美D、文化美答案:B9.综合艺术有一个共同的审美特征,就是它们必须经过二度创作,才能产生舞台形象、银幕形象或者荧屏形象。
所以综合艺术的基础是()A、文学性B、节奏性C、情节性D、瞬间性答案:A10.20世纪60年代,电影符号学于法国诞生。
其诞生的标志是克里斯蒂安·麦茨的著作()A、《电影的意义》B、《电影语言的语法》C、《想象的能指》D、《电影:语言还是言语》答案:D11.作品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易答案:C12.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表示古代将士出征前整盔束甲情景的一整套连贯的戏曲程式性动作被称为()A、走边B、起霸C、趟马D、圆场答案:B13.鲁迅先生讲过,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因为艺术欣赏具有()A、形象性B、审美性C、主体性D、象征性答案:C14.以下艺术中属于表现艺术的是()A、建筑B、绘画C、雕塑D、戏剧答案:A15.西方现代派艺术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流派是()A、存在主义流派B、象征主义流派C、立体主义流派D、超现实主义流派答案:B16.在传统画论中,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A、东晋顾恺之B、南齐谢赫C、南唐顾宏中D、唐代赵孟頫答案:A17.浪漫乐派,是指19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音乐流派,以强调激情、情调抒发主观情感、强调表现个性为特征。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一、艺术的实质:1.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2.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3.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社鞥长,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审美创造。
艺术生产意义,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二、艺术的本质(科学论断):1.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3.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三、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同时,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的社会关系)。
四、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没有形象,艺术也就不复存在了。
艺术形象的含义:⑴艺术作品中的具体的景象,事物;⑵透过这些景象、事物所显露或暗示的内部蕴含。
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a)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b)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使其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力。
c)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高条件)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正因为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和更广泛的共性。
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
典型必定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而且又能非常深刻的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典型形象:就是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和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典型形象的特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是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典型形象是艺术作品成功的标志。
1.主体性a)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完整版)艺术概论复习资料1、什么叫书法?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2、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3、什么是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人们运用审美的方式,对于客体世界予以认知、反映和创造的过程。
4、什么是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
5、什么是灵感?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情绪特别亢奋、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
6、什么叫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
7、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
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8、什么是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1、简述艺术鉴赏的过程。
艺术鉴赏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
1、首先,艺术鉴赏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开始,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通过感、知觉来进行的。
2、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联想、想象来实现的;3、第三,审美理解,是指欣赏者以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对艺术作品和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思想、境界等作出较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评价。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常识1.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这应该是两门独立的学科,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艺术的特征主要有三个: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3.法国雕塑家罗丹:“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
”这句话是要说明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是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4.“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审美欣赏的主体差异性。
二、概念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黑格尔。
该学说认为理念、道等是超然于物我之外的,但无法解释理念、道从何而来,因此客观精神说无法科学揭示艺术的本质。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观看法,主张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康德,尼采。
主观精神说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夸大了艺术家的主体性,无法全面解释艺术的本质。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该学说认为艺术只是生活的代替品,艺术自身没有内在的价值,没有自己的规律,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偏见。
4.艺术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也是一种社会生产。
艺术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这个学说把艺术系统纳入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来解释,为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5.艺术真实:是指通过艺术家的提炼和加工,以假定性的艺术情境表现高度抽象了的生活真实,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化的真实,是一切艺术生产的共同规律。
)鉴赏基础:1.理解美术旳重要种类和功能。
答:美术种类重要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
按功能分为实用性、欣赏性、实用性和欣赏性混合旳三大类。
【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重要旳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旳视觉形象,以体现作者审美感受旳艺术形式。
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旳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旳类别。
从地区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旳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不同类别旳绘画形式,由于各自旳历史老式不同,均有着各自独特旳体现形式与审美特性。
【雕塑】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旳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体现思想感情旳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旳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
从制作工艺来分,雕塑可分为雕和塑。
雕是从完整而结实旳坯体上把多余部分删削、挖凿掉,如石雕、木雕、玉雕等。
塑是用品有粘结性旳材料联接、构成为所需要旳形体,如泥塑、陶塑等。
从题材来分,雕塑可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都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
从体现形式来分,雕塑可分为圆雕、浮雕。
圆雕是不附在任何背景上,可从四周八方欣赏旳立体雕塑。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旳艺术形象。
【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指平常生活用品通过艺术化解决后来,使之具有强烈旳审美价值旳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旳工艺美术。
实用工艺美术是整个工艺美术旳主体和基础,涉及衣、食、化、行、用旳工艺品类,实用价值是此类工艺品旳重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存在旳。
此类工艺品涉及通过装饰加工旳茶餐具、灯具、木器家具、绣花制品、草竹编织品等等。
陈设欣赏工艺品是指那些以摆设、欣赏功能为主旳工艺品,此类工艺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手工技艺性很强,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金银首饰、象牙雕刻、景泰蓝、漆器、壁挂、陶艺等。
第一章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任务与研究方法
1、简述: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答:(1)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很多,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2)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学科体系。
2、简述:艺术概论的学科任务
答:(1)系统地阐述艺术概论的基本状况,确立科学、进步的艺术观;(2)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探讨艺术活动的规律与特点;(3)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造、接受和批评。
3、简述: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答: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借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如逻辑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等,研究艺术活动实践与发展;(3)运用艺术学科特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
第二章艺术活动。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艺术风格答: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3.艺术意境答: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4.艺术流派答: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5.形象思维答: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6.造型艺术答: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7.艺术直觉答: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8.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答: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9.意境答: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艺术概论》复习提纲一、艺术的定义和特征1.艺术的定义及其多元性:艺术的本质和功能的不同解读,艺术的个体性和文化背景的关联。
2.艺术的特征:艺术作品的审美性、表现性、创造性和独特性。
二、艺术的分类1.文学艺术: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分类、文学作品中的小说、诗歌、戏剧等。
2.美术艺术:绘画、雕塑、摄影等形式的艺术,艺术表现的形式、主题和风格。
3.音乐艺术:音乐的要素、音乐的体裁和风格、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4.舞蹈艺术:舞蹈的要素、舞蹈的形式、舞蹈的表现力和传统文化。
5.戏剧艺术:戏剧的构成要素、戏剧的形式分类、戏剧的舞台艺术和表演艺术。
三、艺术的发展历程1.艺术的史前时期:洞穴壁画和雕塑的起源,原始宗教艺术的特点。
2.古代艺术: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3.中世纪艺术:基督教宗教艺术的发展,哥特式建筑和绘画的兴起。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对艺术的影响,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的作品。
5.当代艺术: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
四、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1.形式主义: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技巧,强调艺术作品的内在逻辑和美感。
2.内容主义:注重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观,探讨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社会学批评:关注艺术作品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考察艺术作品的社会功能和影响。
4.传统美学: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的探讨,审美经验的形成和表达。
五、艺术与社会1.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2.艺术的政治性:艺术作为政治表达和社会批评的手段,艺术与权力、政治利益的关系。
3.艺术与文化: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艺术与宗教、道德、民族文化的关联。
4.艺术市场与消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运作机制,艺术作为消费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
六、全球化与跨文化艺术1.文化多元性:全球化对艺术的影响,不同文化之间的艺术交流和融合。
2.跨文化艺术表达:在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家如何处理个体经验和跨文化影响的关系。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空, 每空1分, 共10分)1. “艺术本质”包含社会本质、结识本质、审美本质。
2. 在形式上, 宗教的观念性本质无关形式, 它可以经由艺术传达, 却并不必须这样;艺术的形象性本质可以表达宗教情感, 却并不仅仅表达这一种情感。
3. 黑格尔说, 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
4.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外在感观形式的存在, 哲学是抽象观念的存在。
5.艺术用形象方式全面反映人对世界的能动结识。
与宗教相比它是人本的, 与哲学相比它是具象的。
6. 艺术门类划分的基本情况是:1/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从艺术(物质实体)的客体性角度来定位。
2/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从艺术的主体性角度来定位。
3/艺术形态的发明方式: 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从艺术生产的(主客体交融)角度来定位。
7、美术样式: 二维空间呈现的有手绘、印制两种样式。
三维的有建造一种样式8、雕塑作品作为立体的存在, 运用不同质地的物质材料单纯表现物质形态的静止和运动、实体和虚空的对立与转化, 并最终实现动态平衡.9、从静态看, 各艺术门类之间无论是形式特性或是创作及接受规律来说, 都存在互相融通的紧密联系。
各艺术门类之间互相吸取与借鉴、搭配与结合广泛存在。
从动态来说, 各艺术门类的分化与综合是艺术整体发展的运动常态。
建立规则与打破规则, 是艺术永远的话题。
10、艺术发生理论重要有游戏说、巫术说和劳动说。
11.艺术的发生过程是: 从实用开始, 演变为实用和艺术呈现相混合, 最后彻底成为单纯的艺术呈现。
12、结识艺术发展的规律必须考虑的三个因素是: 人的审美需要的与日俱新;艺术形式技巧的发生与发展;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对人的影响。
13.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民族艺术是世界艺术的个性呈现, 世界艺术则是各民族艺术的共相。
艺术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艺术2. 审美3. 艺术流派4. 艺术风格5. 艺术批评二、简答题1. 简述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2. 描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要阶段。
3. 论述艺术的社会功能。
4. 举例说明艺术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区别。
5. 阐述艺术批评的重要性。
三、论述题1. 论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 分析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3. 探讨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趋势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4. 论述艺术教育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5. 讨论艺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
四、案例分析题1. 分析某位艺术家的作品,并探讨其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
2. 选取一个艺术流派,分析其特点、历史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选取一个艺术批评家,分析其批评方法和对艺术界的贡献。
4. 选取一个艺术展览,分析其策展理念和展览效果。
5. 选取一个艺术作品,分析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思考题1. 你认为艺术的真正价值是什么?2. 在数字化时代,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3. 艺术是否应该具有教育功能?为什么?4. 艺术与商业的关系如何平衡?5. 艺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通过以上复习题,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艺术概论的基础知识,加深对艺术本质、功能、流派、风格、批评等方面的理解,提高艺术鉴赏和分析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艺术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要关注艺术与社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叉和融合,拓宽艺术视野,培养创新思维。
艺术概论框架知识结构绪论1、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批评的关系:艺术理论是研究艺术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艺术史具体的描述艺术发展的历史和艺术历史上的各种思潮流派;艺术批评具体的研究和评价某个艺术家、某件艺术作品或某个艺术派别。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艺术的社会本质较远,政治、法律、道德和经济基础较近。
1、 原始社会是有着几百万年历史的漫长时期,人类最早的工艺品是打造的石器。
在原始社会的各种艺术现象中,直到新石器时代之前,原始艺术大都表现的是动物或渔猎场面,而从不表现植物。
2、艺术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
3、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或本质区别:首先,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这两种生产是不同的。
人出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出对于外界事物的各种要求。
人的各种需要是由不同方式的生产创造出来并加以实现的,而不同方式的生产则分别满足人的不同的需要。
物质生产的产品直接用于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实用需要,本身并不存在或发生“意义”的问题。
满足人最基本的物质需要的产品虽然也包含审美因素,但主要价值却在于物质的公用性和实用价值。
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
而艺术生产的产品即艺术作品,包含并发生着社会意义,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审美反映的产物。
它与人的意识的关系是直接的,而与物质现实的关系是间接的。
艺术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另外,从产品的消费来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
一般生产劳动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是一种商品。
而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是审美属性。
艺术品在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但商品属性绝不是艺术品的主要属性和本质属性。
最后,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具有特殊性。
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中,包括一个主体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的物化过程,即创作主体在现实中确立自己产品物质形式,实现劳动对象化过程。
但是艺术的这种物质生产性质并不是本质的,只是表现在全程中的艺术传达层面上,是一种技巧性的艺术外层的生产。
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是主体运用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他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感受的行为,它所物化或对象化的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独特的审美掌握,包括思想感情、个性特征和对生活的体验。
因此,艺术生产所物化或对象化的内容是与物质生产完全不同的,有其自身独具的特殊规律。
艺术创作不仅关系到如何表现和如何传达,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表现什么和传达什么。
而物质生产不包含个人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情感。
4、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首先,艺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如自由、自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但是,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这些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更为鲜明,它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的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无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
它所表现的,是主体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创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所以,艺术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另外,在审美创造中,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到客观世界。
艺术的认识本质1、艺术的掌握世界的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中表现普遍。
艺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的美。
所以,艺术的认识内容,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的反映社会生活。
这就是艺术的认识本质。
2、艺术作品都必须以感性的形态呈现在欣赏着的面前,即以具体的可感的现象形态作用于观众的感官。
从创作过程看,它有感觉的、直觉的认识基础,任何艺术家都是从个别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开始进入创作的,并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或图解概念。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作品的形象首先投之于观众的感官,诉之余观众的直觉。
离开个别的、具体的、直观的可感性,形象便不存在,作品本身也不存在。
3、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艺术形象:一方面,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反映,这是它的客观基础和现实来源。
另一方面,它同时又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与评价,在它上面表现着艺术家主观的情感、思想和审美理想。
4、再现: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现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
特点:感性的现实和冷静的理智在创作中起主导作用,观察缜密,技法严格,细节真实。
5、表现: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感情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采用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特点: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
6、艺术典型: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艺术典型是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的。
艺术典型还必须具备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而且这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还要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
艺术的审美本质1、现实美:自然美和社会美2、艺术美:艺术作品的美。
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
第二章艺术门类论艺术的分类1、原始状态的艺术只有两种类型:造型艺术与歌舞艺术。
原始歌舞是舞蹈、音乐、和文学“三位一体”的。
3、艺术门类的划分: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主要艺术门类戏剧1、四个要素:演员、导演、剧本、舞台美术:包括布景、灯光、服装、化妆、道具。
特征:综合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剧场性第三章艺术发展论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1、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P169)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做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2、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是艺术的世界性、民族性)3、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1、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性的民族艺术;是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第四章艺术创作论艺术创作过程1、艺术的创作过程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重要阶段。
2、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长期积淀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切的感受和审美发现,激起创作的欲望萌动和动机生成。
3、艺术创作的准备:创作的材料的准备: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素材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的途径主要为:直接体验、间接体验。
创作的精神准备:由生活体验引发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欲望。
4、典型:或称典型形象,指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
它既具有鲜明、独特、丰满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普遍的深刻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即个性鲜明独特又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5、艺术表现:指艺术家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运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将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艺术意象物态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1、艺术思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内容和目标以抽象思维为引导和协助,两者互相配合、互相转化的共同完成艺术构思任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自始至终都在以构思出一个完整艺术意象为其目的和任务。
艺术思维是相对于科学思维而言的。
科学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进行推理、判断和论证等为主要内容和目标。
2、形象思维的特征: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3、形象思维的逻辑性:形象思维逻辑的思维形式:基形意象、完形意象、群形意象、易形意象形象思维的逻辑规律:和谐律:指所要构思的艺术意象画面各个部分之间必须要做到和谐统一,这是形象思维逻辑最基础的必须首先要遵守的一条思维规律。
融合律:将客观真实的生活表象和主观真挚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
理想律:形象思维逻辑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规律。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表现为忠实于生活本来面貌的写实性,并把描绘的目光集中普通人身上。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现实主义不仅要求写实地描绘实际生活的客观形态,还要求透过生活的表面和现象,揭示社会生活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即生活外貌、细节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艺术是以情动人的,任何艺术家在事实上都难以做到纯客观。
但现实主义艺术家往往隐藏自己的情感和倾向,将它们有机融合在客观的生活描绘之中,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历史的描绘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2、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浪漫主义力图按照人们所希望的、理想中认为应该如此的样子去表现生活的理想。
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既然浪漫主义追求的是所希望的理想的境界,就往往是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在客观生活中难以如实存在的奇特的艺术形象。
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主观性是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往往塑造充满激情的情感形象。
3、艺术流派: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