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一)导学稿精装版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教材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构成物质的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过程,已经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并不知道,但这一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的基础,这一守恒思想一直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始终。
本节的编写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改变的,并引导学生从微观上进行分析得出质量不变的本质原因,为后面的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打下基础,也为高中阶段其他守恒思想的学习埋下伏笔。
学习目标:⑴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⑵能用微粒观点解释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学习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探究。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学习准备师:完成本课所需的仪器药品准备;生:课前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内容。
课前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的展示和点评或核对答案。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火柴燃烧,蜡烛,酒精燃烧的图片。
问题:这些物质燃烧后留下什么?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讲述:没有,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生成新物质,那么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也会发生变化呢?今天我们要对化学变化进行定量研究。
板书:§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情景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改变呢?我们以过氧化氢分解为例,课本P100活动天地5-1插图。
问题1:图中两位同学的观点,你赞成谁的? 你有别的猜想吗?情景2:课本P101上小丽同学所画的3个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微粒示意图问题组2:你认为那个图示是正确的,为什么?过渡:同学们,通过以上情景组的学习,可能你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已经做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讲述:课本P101为我们提供了三个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前两个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当然也可选择其他你们熟悉的反应,但限于仪器药品原因,感兴趣的学习小组课后可进实验室完成.)在此,老师也选择了一个反应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这一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的实验过程,然后模仿老师的操作方法,按要求完成导学案上探究任务一的内容.演示:用白磷燃烧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演示完以后立即让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探究实验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要求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实验记录点评:学生分组点评展示结果教师点拨总结:根据学生的点评结果,教师点拨升华,并让学生做好记录。
《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导学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钻研》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观点和计算方法,提高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导入问题:1. 什么是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2. 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 如何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的计算?导学过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观点1.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关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系统的总质量保持不变的原理。
2. 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无论是固体反应、液体反应还是气体反应。
二、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实验验证1. 实验装置:反应瓶、天平、试管、试管夹等。
2. 实验步骤:将反应物称量后放入反应瓶中,进行化学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再次称量反应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方法1. 计算方法: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
2. 实例分析:例如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的合成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计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和生成水的质量。
四、实验操作与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在进行质量守恒实验时,要注意称量的准确性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2. 注意事项:反应瓶要尽量密封,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五、练习与讨论1. 练习题:通过计算题目,稳固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2. 讨论问题:化学反应中是否一定会发生质量守恒?为什么?导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实验室实践,进一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学生可以尝试设计自己的质量守恒实验,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小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对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进修和实验中,要注重实践操作,加强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篇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编定人:张丽丽审定人:张丽丽学习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一.自主学习:1.1673年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将金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两个小时后打开密闭容器,进行称重,物质的质量增加了,而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他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由此得到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原因是什么?2.化学实验中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二.课内探究:实验探究一:请按照指导完成实验并将实验记录填入表中:(表格见课本P94)。
思考:在红磷的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的细沙起什么作用?气球起什么作用?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实验探究二:思考:1.有气体参加和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什么体系中进行?2.蜡烛燃烧后蜡烛变小;铁生锈后质量增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探究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结论:1.水通电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没有改变,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质量守恒的原因)练习1.现有一反应A+B有10gA和5gB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g?练习2.100g水和100g酒精混合,质量等于200g,这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三.课堂小结四.当堂检测1.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碳酸钠放入盐酸中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述正确的是()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A.只含有碳、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D.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L氢气和1L氧气反应能生成3L水,这句话对吗?篇二: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2.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授课日期:2013年11 月22日星期五第4节课课型:新授课题: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并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认识定律发现史,通过亲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对科学家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抱以崇敬和学习的态度。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4.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微观解释。
难点:是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锥形瓶、具支锥形瓶、玻璃管、橡皮塞、小试管、气球、酒精灯、托盘天平、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稀盐酸、石灰石、白磷等。
板书设计:(思维导图)学习过程: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教师】变个小魔术:事先在手心藏一小块黄铜,用手指捏一块形状相似的石头,在“点石”后,快速交换,然后“成金”。
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判断“点石成金”的真伪?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大多数的回答是“假的”,但是也只是猜测,并没有足够的理由。
(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板书课题: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教师】(多媒体展示)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动画,提出问题:大家认真观察动画,结合动画大家来判断一下,关于“过氧化氢分解,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的分析,哪位同学是正确的?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肯定女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点石成金”的故事,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但是从化学视角,学生现有知识无法解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下面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机。
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形象的知道水分解过程中相应分子、原子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出,化学反应中原子“三不变”。
活动一:【教师】进一步引导,既然女同学的说法正确,你能详细说一下,“原子没有改变”是哪些方面没有改变呢?【学生】通过相互补充,得出: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均不发生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说课稿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说课稿(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从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入手,从观察白磷燃烧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出发,通过思考去“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规律。
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同时也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探究过程(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二、学情、学法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抽象,枯燥。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守恒的原因,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2.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一、回顾已知1.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宏观解释化学变化就是种类改变。
2.在化学变化中,分成更小的粒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微观解释化学变化就是种类改变。
二、自主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为什么相等呢?【归纳】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没有增减,也没有改变。
★【归纳】化学反应中有六个不变、三个一定变、二个可能变(简称三变六不变两不定)六不变:原子的不变、原子的不变、原子的不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变、元素的和不变。
三变:物质的一定变,分子的一定变,物质的一定变。
两不定:分子的可能变,元素的可能变。
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反应都适用?★【归纳】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只是有的化学反应生成气体或有气体参加反应,因而反应后留下的物质质量减轻或增加。
所以此类化学反应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学法指导】1.质量守恒定律微观分析:化学反应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这些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在整个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只对化学反应有意义三、精讲点拨1.有人说:“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燃烧后生成的和扩散到空气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单元体系设计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1.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存在的定量关系,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3.能根据客观事实用文字或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并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4.能基于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的相关信息。
5.初步学会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认识物质的组成与变化,并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对资源利用和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6.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科学思维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化学事实,初步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形成一定的证据推理能力。
2.能从变化和联系的视角认识常见的化学现象,能以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方式认识和表征化学变化。
3.初步建立物质及其变化的相关模型,运用研究物质变化的思路与方法,形成物质制备与检验等实际问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化学反应与技术、工程的关系。
4.能从跨学科角度初步分析和解决一些涉及物质变化与转化等简单的开放性问题,体会系统思维的意义。
科学探究与实践1.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认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进行安全、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任务。
2.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的探究中,能主动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标,设计和实施探究方案,获取证据并分析得出结论,能用科学的语言合理表达探究过程和结果,并与同学交流。
3.能基于物质及其反应的规律和跨学科知识,运用实验手段,完成一些跨学科实践活动。
科学态度与责任1.从化学反应的视角,体会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通过学习拉瓦锡等科学家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史实及意义,体会定量实验研究和基于实验事实的科学推理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微观本质,初步形成定量认识物质变化的质量视角和守恒意识。
课题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课型新授课授课人王东授课时间2014年11月14日课堂准备回顾旧知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什么?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什么?明确任务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勤于思考、严谨务实、团体协作的科学精神。
任务自试自主探究探究内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无变化?猜想: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或=或<)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1、根据桌面上的药品,阅读书P93方案二和P94实验5-1,独立完成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反应前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反应后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g结论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
物质的总质量是(变化的/不变的)2、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实验,填写表格中的实验记录,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自选化学反应并在相应处打“√”1、常温下,铁钉和硫酸铜溶液进行反应。
()2、常温下,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进行反应。
()实验步骤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成长!困难支持师生共建【归纳】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念要点解析(1)质量守恒定律仅适用于___________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___________计算,不能用体积计算。
(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是_________的质量,过量的质量不计算在内。
(4)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要在______容器中进行,否则造成不等的假象。
【提问】为什么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任务检阅成果检测1、判断正确与错误,并说明理由(1)10g冰融化后得到10g水,该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10毫升的氧气与5毫升氢气反应生成15毫升的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并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3、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实质。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及应用。
三、学习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2、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四、知识链接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五、学习过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呢?(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管、气球、红磷【实验步骤】1、在锥形瓶底部铺上一层细沙,在锥形瓶口的橡皮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
2、将锥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3、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迅速伸入锥形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4、待红磷燃烧结束,冷却后,重新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3、反应结束后,天平仍然平衡。
【实验分析】红磷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1、在托盘天平上称出烧杯和硫酸铜溶液的总质量。
2、将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3、待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然后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再次称量其质量。
【实验现象】1、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2、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3、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分析】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课题: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一)课时:第1课时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总结出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
【重难点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得出。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预习新知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____ __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2.10 g甲与5克乙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丙和丁的总质量为。
3.预习后你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与老师、同学交流?
二、课堂交流与达标导学
(一)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按课本48页活动内容完成图2-35和图2-36所示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应用】在一密闭容器内有X、Y、Z、Q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1)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反应后X的质量应是多少?
(2)分析实验数据,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该反应属于反应
【讨论】12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生成物的质量大于12克?
【归纳】
1、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只限于化学反应,例如,湿衣服晒干后变轻了就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因为它是变化。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里德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反应前后原子的和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必然相等。
2、要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即
反应物和生成物不变
宏观
元素不变
五个不变原子不变
微观原子不变
原子不变
宏观:物质一定改变
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三、课堂达标检测
1.下列选项中,化学反应后发生改变的是()。
A.元素种类B.原子的数目C.分子种类D.质量总和
2.下列叙述中,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3g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5g氧化镁
B.10g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10g氧气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铁丝的大
D.10g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10g
3. 在4NH3+5O2=4X+6H2O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
A.NO D.NO2C.N2O4D.N2
4. 10 g甲与足量的乙反应,生成8g丙和15g丁,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A.13g B.23g C.18g D.25g 5.a g白磷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A.一定是(a+b)g B.一定不足(a+b)
C.大于(a+b)g D.小于或等于(a+b)g
四、本节课我的收获和疑难
【教(学)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