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4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学习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三、学习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二)实验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管、气球、红磷。
【实验步骤】1、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一个瘪气球。
2、用托盘天平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m1。
3、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锥形瓶中,立即塞紧橡胶塞。
4、待红磷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后,重新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 m2。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实验结论】m1 = m2,参加化学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1、将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
2、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和硫酸铜溶液的总质量 m1。
3、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4、待反应一段时间后,重新称量烧杯和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m2。
【实验现象】1、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2、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实验结论】m1 = m2,参加化学反应的铁和硫酸铜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铜和硫酸亚铁的质量总和。
(三)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体积不一定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第一课时) 姓名:一、知识回顾: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二、实验探究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放出大量的,玻璃管上的气球先变后变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反应表达式:。
思考问题:红热玻璃棒的作用是白磷,说明白磷的燃点,气球的作用是:。
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溶液由蓝色变为。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反应表达式:经过实验证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的各物质质量。
这个规律叫。
3、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实验现象:烧杯中有大量产生。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结论分析:反应是有大量的逸出,如果把气体收集起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仍然。
反应表达式:。
4、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燃烧,发出光,生成。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
反应表达式:。
实验分析:由于有参加反应,所以生成的的质量大于镁带的质量,但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三、讨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四、小结: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适用于变化2、在化学反应前后有:①“六个不变”宏观方面:总质量不变、种类不变、的质量不变;微观方面:的种类不变、不变、质量不变。
②“两个一定改变”宏观方面:改变;微观方面:的种类一定改变。
③“一个可能改变”可能改变当堂检测1、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C.原子的数目 D.物质的种类2、现有化学反应A+B=C,若mgA和n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的质量是()A、等于(m+n)gB、小于(m+n)gC、大于(m+n)gD、不大于(m+n)g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和氧气的质量之和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C.只有固体、液体间的物质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4、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镁条放入盐酸中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C、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5、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2∶2∶1∶1 ∶2∶36、硫粉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含空气)中加热,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容器中所盛物质质量变化的是( )m m m m0 t 0 t 0 t 0 tA B C D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 g 5 2 20 22反应后质量/ g 待测11 28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g8、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2CO2+4H2O,则有关R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只含有碳、氢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9、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优秀5篇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知道许多化学反应,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观念有待建立。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
但在“作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动态。
一方面经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形成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并且对化学用语有大致的了解,这些是进行化学思维分析的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需要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经过一段时期的抽象思维相对集中的学习过程,有必要通过能够让学生参与的实验来调动和发展学习兴趣,从而在新的认知框架上形成学习化学的方法和发展态势。
【设计思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无一例外的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当面对这一统辖所有化学变化的定律时,难道我们对此不感到惊奇吗?如果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产生如上一些体验,那是我们所盼望的。
我们渴望本课题的教学能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发展到树立观念,产生体验的水平。
如何才能产生体验?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将验证性实验改为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生产“质量守恒”这一知识结论的快乐。
二是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
重温历史,让同学们回到了2百多年前,与拉瓦锡一同思考,一同实验,感受拉瓦锡的所思所想,感受建立量的观点的重要性,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是一个在新观念支配下经过大量一丝不苟的定量实验的探究过程。
三是创设学生的认知冲突。
当多数同学从“化学反应是一个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而同意“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观点时,通过蜡烛燃烧实验,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指针向砝码一端偏移,从而很自然的迸发出寻求原因的欲望和动力。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能用微粒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能用实验定量研究化学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和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会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汇报等,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重点,难点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它的含义和应用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微观含义的理解三、设计思路四、教学准备1、用flash动画模拟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课件。
2、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玻璃管、单孔橡皮塞、气球、酒精灯、烧杯、坩埚钳、石棉网、白磷、稀盐酸、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镁条、火柴等。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设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如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那么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聆听并思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鼓励同学们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对刚才举出的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之间有无变化呢?三、猜想与假设回答三种可能:1、增大。
2、减小。
3、相等。
调动了学生大胆质疑并阐明自己观点,教师适时激励评价,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说出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用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地解释一些现象和变化,并会一些简单的计算。
【前置作业】托盘天平的使用: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游码在处,若不平,调节);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易潮解的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里);左物右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物质的质量=质量+质量);称量完毕,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学习过程】一、探究实验1、【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步骤:白磷放入有细砂的锥形瓶,塞瓶塞使玻璃管下端正与白磷接触,称量,使天平平衡。
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将白磷引燃。
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与结论:2、【方案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步骤:天平调节平衡;取一烧杯放左盘,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将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反应前称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称得总质量m1;把铁钉加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得反应后的总质量为m2,比较m1和m2的大小。
实验现象与结论:3、小结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二、再次探究实验5-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1、原理: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2、步骤:①有稀盐酸的试管放入盛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放天平上,天平平衡。
②取下烧杯并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使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③一段时间后,把烧杯和试管一起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
3、实验现象与结论:4、思考:分析:没有称到的质量,所以天平不平衡。
实验5-2:镁在空气中燃烧1、原理:镁 + 氧气 -点燃→氧化镁。
2、步骤:①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天平上,天平平衡。
②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条,观察反应现象。
§5.1.1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与关键,并能对定律内容进行迁移应用,结合实验方法对某些现象或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2、通过分析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从本质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成因与本质,逐步体会从本质上分析问题的过程,感知微观本质和宏观现象之间的辩证关系;3、在化学史的熏陶和亲自实验的体验中,发展实践与探索的精神,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促进对归纳、反思等研究能力和发散、迁移等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体会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等科学素养在研究中的重要意义;1、通过两个月的学习,相信你一定体会到了化学的魅力。
什么是化学变化?举几个例子吧!2、还记得红磷的燃烧吗,写出红磷燃烧的反应表达式和实验现象吧?3、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反应,请以电解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为例,分析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和微粒变化情况。
【小组合作】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什么变化?实验探究1: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探究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变化。
实验探究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探究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变化。
[参考资料]1、将铁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两者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个反应会给铁钉的外面穿上一层红色的铜衣,非常漂亮,同时生成一种可以补血的物质——硫酸亚铁(FeSO4)溶解在水中。
(Fe+CuSO4FeSO4+Cu)2、将稀盐酸倒进盛有碳酸钠固体的烧杯中,你会马上看到大量气泡,这是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此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
(Na2CO3+HClNaCl+H2O+CO2)1、进行白磷燃烧时,为什么要用密封的实验装置?2、在白磷燃烧的实验中,若没有采用密封装置,试推测会对测定结果造成怎样的影响?3、通过演示实验,你是否对前面的小组实验产生一些启发呢?【我的收获】1、我学会了质量守恒定律:2、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我知道应怎样处理:【拓展延伸】[资料在线] 化学简史——质量守恒定律的确立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但它的确定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艺〔1〕看法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罕见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处置一些相关效果。
〔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进程与方法〔1〕经过定量实验,探求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体会迷信探求的方法。
〔2〕经过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育先生剖析及推理才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实验探求,培育先生严谨务实的迷信态度。
〔2〕经过史实资料,学习迷信家开拓创新的肉体。
【学习重点】经过实验探求看法质量守恒定律【学习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学习方法】实验探求、类比【教具】烧杯、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带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大理石、稀盐酸、廓清石灰水、粗铁丝、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教员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故事发作在1756年的某一天,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展现图片]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他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煅烧,看见生成了白色的物质,他突然奇想,我何不称一下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质量?这一称不得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就此降生了。
他发如今煅烧前后总质量并没有发作变化,经过重复的实验,都失掉异样的结果,于是,他以为在化学反响中物质的总质量是守恒的。
惋惜的是,这一发现事先并没有惹起迷信家的注重,直到1777年,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展现图片]做了异样的实验,也失掉了异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取得了公认。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定律。
幻灯: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4分钟〕1、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和,等于生成_________________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在一切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①原子的________没有改动,②原子的_______没有增减,③原子的________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响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一、知识回顾: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是二、大胆猜想: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改变?(变大/变小/不变)二、细心观察:演示实验:硫酸铜(CuSO4)溶液与氢氧化钠( NaOH)溶液反应1.仪器和药品:天平和砝码,大试管,小试管,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气球2.反应文字表达式: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3.思考:.药品要怎样放置?反应过程中,能否与外界有物质交换?4.实验现象:大试管内生成,天平。
4.通过实验,你的结论是: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填“>”“<”“=”)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三、自己动手●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关系。
●实验要求:一、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如何选取、组装仪器),小组成员分工,并讨论选出最佳方案。
二、实验设计完成后,依据方案实施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填写后面问题。
★探究实验一:过氧化氢(H2O2)在二氧化锰(MnO2)的催化作用下分解1.仪器和药品:天平和砝码,锥形瓶,小试管,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单孔橡皮塞和导管,气球,药匙2.反应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3.思考:①药品要如何放置?②用不用气球?为什么?4.实验现象:锥形瓶内有生成,天平。
5.通过本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填“>”“<”“=”)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1.仪器和药品:天平和砝码,烧杯,试管,铁钉,硫酸铜溶液,镊子2.反应文字表达式:铁+硫酸铜——→硫酸亚铁+铜3.思考:①如何放置药品?②本实验用不用气球?为什么?4.实验现象:试管内铁钉变,天平。
5.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填“>”“<”“=”)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容器内外(填“能”“不能”)有物质交换。
(如有气体生成,需采取什么措施?)四、我的观点结合几个实验,我认为,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说明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2.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法点击】1.质量守恒定律涵义:。
例1、在化学反应A+B=C+D中,5克A与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若有30克A参加反应,则需要B的质量为______,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例2、某化学反应可以用A+B=C+D表示,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前有12gA和8gB,反应后生成10gC,A消耗完全,B剩余2g,则生成D__g.(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为__g,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为_____g.(3)反应时,A与B的质量比为________2.质量守恒的原因:。
例3:(大连市)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④⑥C.①②⑥D.①③⑤【小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五个不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变二个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链接中考】1.(09乐山)以下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09黔东南)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3.(08湖北恩施)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 a b c d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