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良渚文化村规划_生态村落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32.29 MB
- 文档页数:96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种诗意的表达良渚文化村是杭州市规划“北秀”良渚组团的核心●中心居住圈:老城区为核心,以文化、旅游、商业为特征的精品居住区●次中心居住圈:三个副城为支点,以商业、居住为主的次中心居住圈●郊区居住圈:六大组团为基点,区域自然风貌及产业结构相适应的近郊居住圈良渚●杭州西北18km ,位于良渚组团范围内●南接主城区●东接塘栖组团●西北部接径山风景区●沪杭高速、104国道、04省道、15省道、绕城高速、余杭区东西大道、宣杭铁路等●古墩路、紫金港路等良渚文化村位于杭州西北部 距离市中心18km 104国道、古墩路直达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小岛”,自古以来是人类栖居的福祉——五千亩自然山水•良渚是一片“美丽的地方”,天目山余脉和西溪湿地地貌相结合,是五千年未变的优良栖息地。
•良渚文化村——5000亩自然山水,包括25座山、1条河、4条溪、5个湖泊、6个郊野公园、2条登山步道以及一条原生林荫大道。
•良渚文化村是尊重自然与生态的居住场所。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四千三百年前有灿烂的文明——五千年文明故地•良渚文化是以玉器文化、黑陶文化、犁耕文化为代表的辉煌的史前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伟大曙光。
•良渚文化村是复兴良渚文明的当代尝试,是沿承五千年文脉的鸿篇居作。
良渚文化村项目幅员万亩,是中国难得的城镇级开发项目——五千亩田园小镇•从古至今,田园栖居都是人类最高的居住理想。
•良渚文化村提供了田园栖居的物质空间,更营造了田园栖居的精神世界,是中国新都市主义人居场所的实践范本。
万科集团规模最大的项目,万科集团“城市综合配套服务商试验田”0岁-100岁的产品解决方案,“好房子、好服务、好邻居”的示范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种诗意的表达2012年3月22日《都市快报》报道良渚文化村的车头一律朝外不但很文明,而且学问大2013年2月25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报道村民公约2013年5月25日,《都市快报》报道良渚文化村有一批街坊老板爱生活,有梦想,更会做生意2013年7月25日,《钱江晚报》报道良渚文化村推出全国首个社区APP“万科新街坊”它比微博私密,比微信开放,面向村民,打造一个方便和睦互助的平台,村民说——老底子大家都聚在村口拉家常这个APP就是我们的“村口”2010年10月12日,安藤忠雄来到杭州,这位“清水混凝土诗人,光的大师”说:“拥有这样环境资源的社区在全世界都是不多见的,我设计一定不能输给前面的人,一定要对得起这里的青山绿水”。
《中国良渚文化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划说明一、调整原因与目的因良渚镇群建片农居点建设,占用良渚文化村劝学里项目146.0655亩居住用地,依据良渚镇[2010]75号文件及余政办简复2010第586号文,被占用的146.0655亩居住用地可向白鹭郡南和旅游带区块进行调整。
本次控规调整以相关文件为指导,明确白鹭郡区块各地块调整方式,同时对原控规范围内受实际建设因素影响产生变动的地块一并进行调整,并对调整后地块指标、公建配套容量调整提出合理建议。
为余杭区规划部门的审批管理,以及良渚文化村下一步的开发建设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
二、调整范围本次规划调整涉及原《中国良渚文化村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南部区域,具体调整范围为:北至现状体育公园,东至毛家漾港,南至东西大道,涉及调整区块总用地面积约为113.5公顷。
三、规划原则整体原则:充分考虑良渚文化村开发的整体性,合理进行局部调整,避免破坏原控规整体的用地结构、布局以及道路的系统性。
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山水条件和环境资源,加强良渚港河道两侧的滨水绿带建设,构建高标准的生态网络。
地块合理划分原则:尊重地块建设实际,合理划分地块范围,为地块开发提供可靠指导。
占补平衡原则:占补平衡,合理调配,保证企业合理利益。
四、调整内容本次局部调整的内容包含对调整区域内用地布局、道路系统两大方面的调整。
1、地块调整本次控规局部调整地块用地性质的调整根据各区块开发建设情况分别予以调整,各区块调整方式如下:白鹭郡区块:减少原控规中C-03地块、C-04地块(即白鹭郡北、白鹭郡南)内公建配套面积,调整原规划旅游带用地性质,由G11旅游用地调整为R21居住用地,同时明确白鹭郡区块内部支路网系统布局。
劝学里区块:调整已建劝学里学校及在建群建农居点地块范围,落实群建片110KV变电所位置,明确劝学里学校发展备用地范围。
落实在建七贤农居点用地范围,良渚老年养生公寓已完成前期规划选址论证,本次调整中予以落实。
《中国良渚文化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局部调整》规划说明一、调整原因与目的因良渚镇群建片农居点建设,占用良渚文化村劝学里项目146.0655亩居住用地,依据良渚镇[2010]75号文件及余政办简复2010第586号文,被占用的146.0655亩居住用地可向白鹭郡南和旅游带区块进行调整。
本次控规调整以相关文件为指导,明确白鹭郡区块各地块调整方式,同时对原控规范围内受实际建设因素影响产生变动的地块一并进行调整,并对调整后地块指标、公建配套容量调整提出合理建议。
为余杭区规划部门的审批管理,以及良渚文化村下一步的开发建设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
二、调整范围本次规划调整涉及原《中国良渚文化村控制性详细规划》东南部区域,具体调整范围为:北至现状体育公园,东至毛家漾港,南至东西大道,涉及调整区块总用地面积约为113.5公顷。
三、规划原则整体原则:充分考虑良渚文化村开发的整体性,合理进行局部调整,避免破坏原控规整体的用地结构、布局以及道路的系统性。
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山水条件和环境资源,加强良渚港河道两侧的滨水绿带建设,构建高标准的生态网络。
地块合理划分原则:尊重地块建设实际,合理划分地块范围,为地块开发提供可靠指导。
占补平衡原则:占补平衡,合理调配,保证企业合理利益。
四、调整内容本次局部调整的内容包含对调整区域内用地布局、道路系统两大方面的调整。
1、地块调整本次控规局部调整地块用地性质的调整根据各区块开发建设情况分别予以调整,各区块调整方式如下:白鹭郡区块:减少原控规中C-03地块、C-04地块(即白鹭郡北、白鹭郡南)内公建配套面积,调整原规划旅游带用地性质,由G11旅游用地调整为R21居住用地,同时明确白鹭郡区块内部支路网系统布局。
劝学里区块:调整已建劝学里学校及在建群建农居点地块范围,落实群建片110KV变电所位置,明确劝学里学校发展备用地范围。
落实在建七贤农居点用地范围,良渚老年养生公寓已完成前期规划选址论证,本次调整中予以落实。
学生实习报告学院:城建学院实习专业:城市规划实习班级:城规101实习项目:城市空间认知实习姓名:张森洲学号:201002013133独特魅力的新田园城镇——良渚文化村【摘要】良渚文化村,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新田园城镇形态。
良渚文化村所倡导的“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性开发原则以及其对实现“自然环境和城镇发展和谐共处有机生长”的探索,与“城市理性增长”理念是相契合的。
【关键词】良渚文化理性增长一、良渚文化村杭州市新格局六大组团之一的良渚组团正式授牌成立。
良渚组团位于杭州城北,面积为177 平方公里,人口近16 万,是杭州城市发展最具潜力增长的区域之一。
它集文化、人居、旅游三大产业资源优势为一体,成为杭州市新格局中的焦点。
而在这整个组团建设中,以国内罕见的规划布局建成的符合国际性标准的文化旅游城镇——良渚文化村,更无疑是焦点中的焦点。
良渚文化村位于距杭州16 公里的著名的良渚文化发源地良渚镇,其总规划占地面积8 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为2-3 万。
良渚文化村将生态景观、人文名胜、休闲娱乐和人类居住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座功能完整、形态丰富的旅游城镇。
在其建设过程中,它一直贯彻着四个方面的标准:自然、人文、多元、共生。
1、自然良渚文化村地处天目山余脉大陆山,由25 座峰峦组成,它们作为天然屏障,隔绝了市区的噪声与空气污染,形成了极佳的山居生活环境。
良渚文化村每立方米空气的含氧量达到了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水准,平均温度也要比市中心低3℃左右。
良渚文化村内有蓝月湖、白龙潭、盈翠湖等五个湖泊,并且村内的良渚港河在不久的将来,将与西湖、西溪湿地等杭州水系相连通,构建杭州水路游览体系。
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无疑在自然方面的标准上,给了良渚文化村无可比拟的优势。
除了先天优良的自然环境基础以外,良渚文化村在规划建设过程中还采取了其他举措来进一步的实现自然方面的高标准。
其一,是与自然相融合的建筑,这一点表现在:首先,在规划控制上,良渚文化村的建设尤其注意低建筑覆盖率、因地制宜的布局与形态、建筑的色彩风格及立面元素、自然环境的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