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酶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7.59 MB
- 文档页数:98
酶的分类和命名---介绍酶的常见分类标准、种类与命名规则⏹酶的分类●按照化学性质分:蛋白质酶、核酶●按照化学组成分:(简单蛋白、结合蛋白)简单酶(单纯酶)与结合酶(含有辅基或辅酶)以蛋白质结构分类单体酶:酶由一条肽链组成寡聚酶:酶为寡聚蛋白多酶复合体:几个独立的酶组合起来形成复合体,催化一个系列反应大多数寡聚酶是胞内酶,而胞外酶一般是单体酶。
根据催化的反应类型:大体分六大类⑴氧化还原酶(脱氢酶与氧化酶)①脱氢酶AH 2+ B(辅酶)←→A+BH2②氧化酶BH 2+ 1/2 O2←→B+H2O⑵转移酶AX+B ←→ A+BX⑶水解酶AB +H2O ←→ AOH+BH⑷裂解酶 A ←→ B + C⑸异构酶 A ←→B⑹合成酶A+B+ATP ←→C+ADPATP起提供能量活化反应分子的作用①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氧化-还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和氧化酶(Oxidase)。
②转移酶Transferase转移酶催化基团转移反应,即将一个底物分子的基团或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底物的分子上。
③水解酶Hydrolase水解酶催化底物的加水分解反应。
主要包括淀粉酶、蛋白酶、核酸酶及脂酶等。
④裂解酶Lyase裂合酶催化从底物分子中移去一个基团或原子形成双键的反应及其逆反应。
主要包括醛缩酶、水化酶及脱氨酶等。
OCH2OH OHOHOH OH OCH2OH CH2OHOHOHOH⑤异构酶Isomerase异构酶催化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化,即底物分子内基团或原子的重排过程。
例如,葡萄糖异构酶催化的反应。
⑥合成酶Ligase or Synthetase合成酶,又称为连接酶,能够催化C-C、C-O、C-N 以及C-S 键的形成反应。
这类反应必须与ATP分解反应相互偶联。
A +B + ATP + H-O-H ===A B + ADP +Pi⏹酶的命名●习惯命名依据底物来命名(绝大多数酶):蛋白酶、淀粉酶 依据催化反应的性质命名:水解酶、转氨酶结合上述两个原则命名:琥珀酸脱氢酶。
第二章酶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酶促反应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
条件温和高效率高专一性可调节2.酶活性的快速调节方式包括_________ 和_________ 。
酶原激活共价修饰调节3.全酶包括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酶蛋白辅助因子4.酶的结合部位决定酶_____________ ,而催化部位决定酶的______________ 。
专一性催化反应性质5.酶活性中心往往处于酶分子表面的______________ 中,形成区,从而使酶与底物之间的作用加强。
孔穴凹陷疏水6.在酶蛋白中既能作为质子供体又能作为质子受体的、最有效又最活泼的催化基团是。
组氨酸的咪唑基7.在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过程中,有质子从酶到底物的转移,此质子的供体是。
水8.胰凝乳蛋白酶活性中心的电荷转接系统是由、和三个氨基酸残基依赖氢键产生的。
Asp102、His57及Ser195 氢9.同一种酶有几种底物,就有个Km值,其中Km值最的底物,便为该酶的底物。
几小最适宜10.加入竞争性抑制剂,酶的最大反应速度会,Km值会。
不变减小11.一般别构酶分子结构中都包括部位和部位,其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的曲线是曲线。
活性部位别构部位 S形12.测定酶活力时,底物浓度应,反应温度应选在,反应PH选在,反应时间应在反应的期进行。
过量适宜范围适宜的范围初13.表示酶量的多少常用表示。
酶活力单位14.在标准条件下,1mg酶在1min内转化了2umol底物,那么 mg酶代表1个酶活力单位。
0.515.酶原激活的本质是的形成和暴露的过程。
活性中心16.丙二酸是酶的抑制剂。
琥珀酸脱氢酶竞争性17.延胡索酸酶只对反丁烯二酸(延胡索酸)起催化作用,而对顺丁烯二酸则无作用,因而此酶具有专一性。
几何异构18.米氏方程为。
V= Vmax[S]/(Km+[S])19.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和结合形成了,使呈活化状态,从而了反应的活化能。
2 酶促反应动力学教学基本内容:酶促反应的特点;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米氏方程)的推导;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推导;产物抑制、底物抑制的概念,产物抑制和底物抑制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推导;多底物酶促反应的机制,双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推导;固定化酶的概念,常见的酶的固定化方法,固定化对酶性质的影响及固定化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外扩散过程和内扩散过程分析;酶的失活动力学。
2.1 酶促反应动力学的特点2.2 均相酶促反应动力学2.2.1 酶促反应动力学基础2.2.2 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2.2.3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2.2.4多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2.3 固定化酶促反应动力学2.4 酶的失活动力学授课重点:1. 酶的应用研究与经典酶学研究的联系与区别2. 米氏方程。
3 竞争性抑制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
4. 非竞争性抑制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
5. 产物抑制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
6. 底物抑制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
7. 双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
8. 外扩散对固定化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Da准数的概念。
9. 内扩散对固定化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φ准数的概念。
10. 酶的失活动力学。
难点:1. 采用稳态法和快速平衡法建立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
2. 固定化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五大效应(分子构象的改变、位阻效应、微扰效应、分配效应及扩散效应)的区分。
3. 内扩散过程分析,涉及到对微元单位进行物料衡算和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无因次变换、解析解与数值解等问题。
4.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和酶的失活速率的双重影响,最适温度的概念。
温度和时间对酶失活的影响。
本章主要教学要求:1. 掌握稳态法和快速平衡法推导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
2. 了解酶的固定化方法。
理解固定化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掌握Da 准数的概念及φ准数的概念,理解外扩散和内扩散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3. 了解酶的一步失活模型与多步失活模型,反应过程中底物对酶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