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 格式:docx
- 大小:12.72 KB
- 文档页数: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们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方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代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政治组织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地主人民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由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均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政府的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其常设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中央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武装部队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
所有少数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
[1]任期为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
1949年初,华北人民政府迁至北平。
聂荣珍回忆说:“我第一次进城时,政府是1948年在石家庄成立的华北人民政府,董必武仍然是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27日,毛泽东发布命令:“中央人民政府已经成立,华北人民政府的工作将立即结束。
原华北人民政府管辖的五个省和两个城市政府改为中央人民政府直属,应在华北人民政府附属机构的基础上迅速建立中央人民政府的许多机构。
”1949年10月28日,董必武通知华北人民政府于11月1日停止工作。
华北人民政府履行了光荣的历史使命。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测试题(含答案)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测试题一、填空题(20分)1.法律保护了我们的,也规定了我们的。
权利义务2.最具强制力和权威性的社会规则是。
法律3.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维护。
合法权益公共秩序4.在我国惩罚犯罪主要依靠的法律是,维护日常生活秩序主要依靠的法律是。
刑法民法5.行政法的作用是约束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职责,管理事务,为提供服务。
行政机关公共公众6.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和的责任。
他人社会国家7.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
的行为受到保护,的行为受到制裁。
合法违法8.宪法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和必须履行的基本。
权利义务9.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根植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宪法意识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负责,受监督。
人民人民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X)(18分)1.法律是要求所有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
(√)2.法律对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惩罚,-定程度上也是保护我们的权利。
(√)3.在社会规则中,只有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
(X)4.宪法和刑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X)5.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其他法律规定具体性问题。
(√)6.青少年树立宪法权威,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宪法。
(√)三、选择题(20分)1.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
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其中最重要的规矩就是()A.党章B.道德C.法律2.漫画《我想要的》中的人物错误之处是()A.没有认识到权利就是义务B.没有认识到要依法行使权利C.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3.宪法明确的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是()A.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其根本的活动准则必须是()A.党章B.宪法C.刑法5.下面漫画主要说明宪法()A.具有最高法律效力B.国家治理的总章程C.规定并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四、简答题(27分)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_____。
A: 国务院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
参考答案: C
【解析】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充分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组成。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的代表组成。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以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出的代表组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总结1.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宪法的概况(1)宪法作用: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四个方面)(2)宪法的核心价值: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3)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权力属于人民2.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依据(1)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3)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4)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3、人权概况(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3)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1)总体要求:要求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①立法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
③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专题13 坚持宪法至上考点维护宪法权威1.(2021年东枣庄)2021年2月25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2个贫因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说明我国A.实现了城乡均衡协调发展B.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尊重人权,让人民群众共享成果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共同富裕【解答】C【详解】本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
C:解析“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说明我们尊重和保障人权,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故C说法符合题意;ABD:“实现了城乡均衡协调发展”“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了共同富裕”说法过于绝对,故AB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2021年东滨州)“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宪法上述规定告诉我们①宪法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②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③宪法通过明确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代表能够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答】B【详解】本题考查对宪法确保权力属于人民的认识和把握。
①③:依据题文描述,“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这说明宪法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宪法通过明确全国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义务,确保代表能够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故①③说法正确;②④: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在题文中未体现,题文中反映的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途径;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在题文中未体现,故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第⼀单元坚持宪法⾄上第⼀课维护宪法权威教案(4)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 教学分析【教学⽬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家权⼒属于⼈民;国家尊重和保障⼈权。
教学难点:国家权⼒属于⼈民。
2 教学过程⼀、导⼊新课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作⼈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宪法宣誓。
多媒体链接视频:12.4宪法宣誓仪式提问:观看视频,想⼀想宪法宣誓有何意义。
(学⽣根据⾃⼰的理解回答)教师总结:宣誓仪式本⾝是⼀次活⽣⽣的宪法教育,有助于公民更好地认识宪法,增强宪法观念,从⽽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促进宪法实施。
⼆、新课讲授⽬标导学⼀:宪法确认国家权⼒属于⼈民活动⼀:阅读周记设计意图:以⼩眉所提的问题引发学⽣对⼈民与国家权⼒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通过了解悬挂国徽的要求来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1.阅读教材第2—3页“运⽤你的经验”中⼩眉的周记,思考她提出的三个问题。
(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提⽰:如检察院、驻外领事馆、出⼊境⼝岸等。
(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有“⼈民”⼆字?2.引导学⽣查阅宪法相关规定和国徽法的相关内容,明确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应当悬挂国徽。
3.⼩组讨论,展⽰成果。
教师⼩结:中华⼈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国徽图案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象征着我国是⼯⼈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切权⼒属于⼈民。
活动⼆:宪法规定知多少思考:国家权⼒属于⼈民,宪法是如何确认的?提⽰:我国宪法第⼀条明确规定:“中华⼈民共和国是⼯⼈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条明确规定:“中华⼈民共和国的⼀切权⼒属于⼈民。
”教师⼩结:我国是⼈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切权⼒属于⼈民。
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024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复习提纲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一、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加以保障的?答:(1)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全部者,成为国家的主子。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3)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4)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气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是怎样的?答:广阔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国家武装力气的任务是什么?答: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反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与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6、关于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同等地生存和发展。
(2)敬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原则。
(3)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既包括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人权爱护的对象:不仅爱护个人,也爱护群体;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同等权和人身权、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化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允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5)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见教材P9阅读感悟)(6)中国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的最显著标记。
7、在我国,国家敬重和保障人权,是如何做到的?答:(1)敬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敬重人权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填空题汇总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1.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内外条件,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富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每个公民都应该坚持宪法至上、认真学习宪法、坚决捍卫宪法。
2.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4.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5.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6.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7.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8.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9.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10.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11.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12.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真实性的显著特点。
13.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象征着人类尊严和荣耀;发展权的主体是人民;发展权是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它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的保障必须是可持续的,它应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
14.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15.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该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16.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
17.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加以保障的?答:(1)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3)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4)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是怎样的?答: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5、国家武装力量的任务是什么?答: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6、关于人权:(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原则。
(3)在我国,人权的主体,既包括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人权保护的对象: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人权的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中国的人权具有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的显着特点。
(5)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教材P9阅读)(6)中国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的最显着标志。
7、在我国,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如何做到的?答:(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人权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教案分析★精品文档★XXX《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教案分析《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教案分析一.相关课程课标:“我与国家与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认识和处理作为公民的我与国家的关系时,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政治参与的态度。
但是由于经验欠缺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较难深入理解抽象概念的本质属性,如宪法的原则和价值追求。
且宪法规范因其原则性,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因此本课知识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努力做到既忠于宪法文本,又要避免空泛的政治说教。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认识到这一原则归根到底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说出宪法如何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能力目标:结合社会现象观察、思考我国宪法是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的,初步形成对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培养对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2016★精品文档★法理念,认同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自觉担负起国家主人应负的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宪法关于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具体规定难点: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五:教学过程视频导课2018年3月世界再次聚焦中国,聚焦北京,因为3月我国迎来了“春天里的盛会”——全国“”,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正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节课就让我们借助的一段视频开启今天的研究内容。
播放视频: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在人民大会堂连续举行多场宪法宣誓仪式。
提问:.为什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向宪法宣誓?这就需要我们先了宪法是什么?XXX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XXX 的总章程。
全册基础知识检测填空版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 •我国宪法怎样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是__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_____ 。
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 宪法确认我国的 _______ ,明确人民___________ 的地位。
(2)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 ________ 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 ________ 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 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 ________ ,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宪法还规定国家________ 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5)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______________ 的权利。
2 •国家应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__________ ,它要求____________ 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1) 立法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 __________ 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_________ ,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_________。
(2)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明执法,坚持 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 。
(3)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 _____________ 的规定________ 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 _________ 精神,建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__________ 的氛围和__________ ,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知识点填空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1、宪法以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奋斗成果.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3、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领导的,以为基础的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5、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包括、、、、、等。
6、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管理,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7、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的权利。
8、我们怎样当家作主: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9、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
②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10、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1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12、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劳动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13、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①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②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充分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途径。
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
国家权力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权力,是通过国家政权发生的政治权力关系。
其权力的形成来自于国家各机构,因此也可以叫做统治权或政府权力。
其所表现的最高统治形式是国家主权,它是国家权力的“最终权力”,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源泉。
政府权力来自于国家主权通过法律的的合法授予。
法定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章第一节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法律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
(二)监督宪法的实施;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七)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八)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九)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十)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十一)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十二)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十三)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十四)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十五)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