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国家形式(上)
- 格式:ppt
- 大小:719.00 KB
- 文档页数:56
第九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名词解释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国家垄断资本3.国私共有垄断资本4.财政政策5.货币政策6.产业政策7.收入政策三、综合选择1.国家垄断资本产生从根本上说:A.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B.科学技术发明的结果()C.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D.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B.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C.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D.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3.国家垄断资本的主体是:A.私人企业垄断资本()B.公私合营垄断资()C.国有企业垄断资本()D.公共资本()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B.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C.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D.资产阶级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A.国有垄断资本()B.资本输出() C.资产阶级国家() D.私人垄断资本()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状态()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涨的状态()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从根本上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7.不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是:A.微观经济主体()B.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C.社会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D.收入差距问题()8.被称为资本主义“经济自动稳定器”的政策是:A.货币政策() B.财政政策() C.收入政策() D.产业政策()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要有:A.国营企业()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的结合()10.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结合的具体原因是: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扩大()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的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D.科技研究社会化耗费巨大,需国家承担()11.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形式有:A.利用国有企业直接参与生产过程()B.利用财政手段对国民收入实行再分配()C.利用国有制经济逐步取代私有制经济()D.利用金融手段来影响和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12.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政策: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产业政策()D.收入政策()13. 国家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A.经济手段()B.行政手段()C.经济计划化()D.法律手段()14.国私合营企业建立的途径主要有:A.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的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B.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立新的企业()C.吸收私人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有的企业()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外结合()15.国家垄断资本的作用:A.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地区结构的调整()B.国有垄断资本成为国家调控经济的基础力量()C.消除了全社会范围的失业()D.为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6.货币政策的运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工具来调控经济:A.扩大信贷规模()B.改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C.公开市场业务()D.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17.在经济处于衰退时,政府一般会采取以下政策: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B.紧缩性的货币政策()C.紧缩性的财政政策()D.扩展性的财政政策()18.西方国家对经济调节和干预的目标主要表现为:A.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B.保持经济稳定增长()C.实现充分就业()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A.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B.缓和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C.有利于保障宏观经济的均衡()D.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与劳动的对抗()20.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供给和需求矛盾的需要()C.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客观要求()D. 是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客观要求()三、分析判断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垄断经济没有根本的区别。
毛概精品——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习题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单项选择1. 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C)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C.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2. 毛泽东最早提出采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办法选举各级人民政府是在下列哪一篇文章中(A)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未来新生的国家政权确立的基本政体是(C)[A]多党执政制[B]全民参政制[C]民主集中制[D]三权分立制4.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比较了中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后,提出中国革命胜利后,应该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是(B)[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B]各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C]民主联合政府的国家[D]以工农为主的工农民主政权5.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B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B.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C.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决定的D.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6.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C)A.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全作的政治基础是B.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7.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B)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8. 1982年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B)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D.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9. 鼓吹在我国实行多党制的实质是:(B)A.改善党的领导B.否定共产党的领导C.加大共产党的被监督力度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高原则是 (C)A.共产党领导B.民主集中制C.人民主权D.少数服从多数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D)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12. 建国后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文献是(A)A.《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C)A.1949年新中国成立B.1949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D.1949年《共同章程》被正式通过14. 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D.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5.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属于建设社会主义的(C)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政治文明D.生态文明16.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C)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17.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A)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18. 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
第一章绪论1、政治制度的几个显著特点:历史性、稳定性、强制性、合法性。
2、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当代中国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
3、当代中国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存在的五大弊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4、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5、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区别:政治制度是关于国家权力的性质、组织、分配、运作等方面的规范法度,主要是指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可理解为局部的微观的政治制度,是政治制度在政治生活过程中的具体化,它受政治制度制约,也影响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实施和巩固。
第二章当代中国国家制度1、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阶级的暴力机器。
2、国家制度:即国体,是划分国家类型的标志,是我国分析国家本质的依据。
3、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其主要职能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和领导、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4、人民民主专政: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所创造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形式,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具体形式。
5、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1)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2)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3)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把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有机联结起来4)人民民主专政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群众基础,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
《宪法》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5025047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法学预修要求:法理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宪法学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法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宪法的本质和它的运动规律,国家的本质和形式,国家机构的工作制度,以及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门学科。
它在法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理论。
运用宪法基本原则来分析当代的宪法现象,对于某些宪法性事件进行分析。
同时,本课程要求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结合中国现实,发现宪法问题,提出宪法性建议,并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侧重于宪法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运用宪法基本原则来分析当代的宪法现象,关注我国宪法实践的历史、现实及我国正在进行的宪法性变革,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积极的建设性思考,大胆提出完善宪法的建议。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分析宪法事例与引导学生写小论文相结合,并结合教学内容自学有关的论文。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与教材配套使用,以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重点及难点。
为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指导和帮助。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言》 1学时本章讲授要点:本课程的体系、内容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体系,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体系,学习目的和意义。
难点: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本课程的体系、内容二、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三、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体系四、宪法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习题:1、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学习宪法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章宪法概述 5学时本章讲授要点:宪法学的基本理论,宪法的概念、本质、分类,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宪法的作用。
《宪法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07课程名称:《宪法学》英文名称:Constitution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1 案例讨论学时:3学分:3适用对象:法学专业(医事法律方向)基本要求宪法学是一门重要的法学基础理论学科,就学科本身而言,宪法学的范畴非常广泛。
根据当前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四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宪法学总学时为54学时,因此我们只能选择若干重要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它们包括:绪论、宪法概念、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的制定、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与宪政、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选举制度、国家机构、政党制度、宪法实施评价与违宪审查、宪法解释、宪法修改等。
其中安排51学时理论讲授和3学时案例讨论。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案例讨论课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并争取学习一定的法律实践方法。
本大纲根据第二版《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中的某些叙述作了必要的调整(或修改),以便于同学学习。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
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2.了解宪法学的历史发展、学科地位与学科体系以及编写本教材的基本思路。
3.了解宪法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
教学内容:1.引论—宪法能为你做什么?2.宪法学的研究对象3.宪法学的体系4.宪法学的方法第一章宪法的概念、本质和分类目的要求:了解宪法的概念、本质和分类。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宪法、宪法的本质、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等。
二、主要教学内容:1.宪法释义(1)宪法词义的演变(2)宪法的特征(3)宪法的定义2.宪法的本质(1)宪法本质的学说(2)宪法的本质3.宪法的分类(1)形式上的分类(2)实质上的分类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目的要求:熟悉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B )A共产党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盟专政 D新民主主义专政2、“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这句话应理解为:( A )A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 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3、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 A )A经济建设这个中心B思想解放C发展民主 D依法治国的目标4、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D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C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繁荣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物的权利5、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法律化 D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B )A三权分立B民主集中制C议行合一 D分工合作7、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 A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D、依法治国8、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包括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两者的根本保障是:( C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B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C )A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C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0、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B)A基础 B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C内容 D性质1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B )A、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B、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C、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D、各民族紧密团结和联合起来,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1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根本的不同。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实践答案一、填空题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2.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制度;规范;程序5.人民群众;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6.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7.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个体户;私营企业主8.告台湾同胞书;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撒切尔夫人;1997;1999;香港;澳门二、单项选择题BDADC CDADD三、多项选择题1.ABCD 2. ACD 3. ABCD 4. ABCDE 5. ABCE 6. ABCDE 7. ABCE8. CDE 9.ABDE 10.AC四、辨析题:1.这种观点正确。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多党制是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共产党领导3. 此观点错误。
资本主义民主实质上是少数剥削者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不在于国家权力是否由人民直接行使,而在于两种民主的阶级实质不同。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单选题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C.人民民主专政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A.工农联合专政 ( )B.无产阶级专政 ( )C.资产阶级专政 ( )D.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是()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民主协商、科学决策 (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4.我国的政党制度是()A.一党制 (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C.多党制 ( )D.多党合作制 ( )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邦联制 ( )B.联邦制 ( )C.民族区域自治(√)D.民主自治 ( )6.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政治协商 ( )B.人民民主专政 ( )C.多党合作制 ( )D.依法治国(√)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A.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 )B.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C.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D.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 )8.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A.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B.基础 ( )C.性质 ( )D.主要内容 ( )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依法治国 ( )B.人民当家作主(√)C.权利制衡 ( )D.多党合作 ( )10.“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这句话理解为()A.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 )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 )C.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 ( )D.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二、多选题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在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政权的专政力量。
第五章国家结构形式一、填空题:1.现行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_________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_______ 以法律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__________国家。
3、我国行政区域划分基本的三级是______、____、_____。
4.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特别行政区有立法权,独立的________权和__________权。
6.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国家结构形式2.单一制3.联邦制4.行政区划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选择题:1.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________。
A国家的民族关系 B国家内部之间的关系C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D国家的阶级关系2.我国采取_________国家结构形式。
A联邦制 B邦联制C单一制 D民族区域自治3.下列采取联邦制的国家有________。
A美国 B英国C越南 D法国4.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指________。
A自治区、自治县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C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 D自治州、自治县5.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制度由________决定。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 D中共中央委员会6.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的审批机关是_______。
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党和国家在民族工作中奉行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
A四项基本原则 B民族平等C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四、简答题:1.简述单一制与联邦制的特点?2.简述我国行政区域划分的基本原则?3.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五、论述题:1.论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2.我国宪法为什么要规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如何?3.我国为什么采取单一制的国家形式?4、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答案: 1必要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统一的多民族3省县乡4单一制联邦制5司法权终审权6资本主义制度生活方式1C 2C 3A 4B 5A 6C 7C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宪法、法律授予的自治权,以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