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家的基本概述与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82
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体现在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央国家机关。
国家制度又分为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并记忆关于政治制度的部分内容。
一、国体(一)含义国体指国家性质,也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国家性质就是反映社会各阶级、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的国家基本制度。
根据我国《宪法》第一条,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政体(一)含义政体指政权组织形式,政权组织形式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组织国家机关以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形式。
(二)内容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知识点拨:政体=政权组织形式=权力如何行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国家性质=国家的权力属于谁=人民民主专政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国家标志(一)含义国家标志又称国家象征,是指一般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代表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尊严的象征和标志。
国家标志主要包括国旗、国徽、国歌、首都。
四、国家结构形式(一)含义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一定原则采取的调整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形式。
一国究竟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是决定性要素。
历史因素和民族因素是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其他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
我国采用单一制的国家形式,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原则。
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如下:(1)通过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单一制下的多民族问题;(2)通过建立特别行政区制度解决单一制下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分类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大类。
政治学基础理论第一章国家、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国家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组织,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代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统治阶级用以保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暴力工具。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组织,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第二,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第三,国家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
2.国家与氏族的区别:思格斯指出,与氏族制度相比,国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国家是按地区,而不是像氏族那样按血缘而划分它的成员;第二,国家设立了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是以特殊的暴力机关,如监狱、法庭等体现出来的;第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第四,在历史上的大多数国家中,公民权利是按财产状况分级规定的,经济上的不平等始终是国家中政治不平等的根源。
3.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狭义的)、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国家权力是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
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第二,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第三,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狭义地讲,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首先,政治权力是“权力”概念在公共事务中的应用,它表现为公共生活中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影响能力;其次,政治权力的主体相当广泛,它包括政府、国际组织、社会团体等;最后,政治权力与政治服从或不服从相对应,它以政治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各种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手段得以实施,其作用和效果取决于它的对象的服从程度。
国家的政治制度:国体,政体和国家结构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为了要实现其统治,统治阶级总是要建立某种形式的政权,在政权形式中,既包括政治制度,也包括国家的结构。
(一)国体国体是指国家的本质,它表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在各阶级社会中,有不同的阶级,其地位亦各有不同,因而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国体。
在奴隶制社会中,有奴隶主与奴隶阶级。
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甚至对奴隶进行人身残害,实行的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
其国家的国体就是奴隶制国家。
我国的夏、商、周三代就是奴隶制国家。
夏、商实行的是奴隶主神权政治制度,而周实行的是奴隶主宗法贵族政治制度。
在西方的古希腊城邦国家中,雅典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而斯巴达则是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制度。
而古罗马,前期实行的是奴隶主贵族共和制度,可是,后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共和国变为帝国,实行的是奴隶主军事独裁政治制度,开始是元首制,后为君主制。
在封建社会,国家是地主阶级掌握政权,在地主剥削农民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对农民实行专政的政治制度。
我国从秦直到清末,两千多年间,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欧洲,封建时期亦是君主制。
不过,早期封建领主势力强大,在其领地内,享有至高的权力。
君主形式上是一国之主,但其统治权还仅限于其自己的领地;后来,君主权力增加,但僧俗各界参与等级会议,对君权起了一定制约作用,形成等级君主制;最终则形成专制君主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对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实行专政,就主权归属而言,有君主制与共和制。
从上所述,国体有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些统属于剥削阶级专政的国家。
现在还有一种由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专政的国家,它不属于上面任何一类,而属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二)政体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但是,政体既然是形式,它必须与国体相适应,这是政体一个方面。
国家政治制度:国体、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三概念区别一、国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性质。
比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
二、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比如总统制、议会制等。
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二者关系:1.政体和国体相互依存、对立统一,不可分割。
没有政体,国体无从体现,没有国体,政体无从存在。
2.国体是政体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政体的存在形态。
政体是由国体决定的,有什么性质的国家,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政体与之相匹配。
3、政体是国体的体现和反映,对国体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政权组织形式适合于国家性知识,它对国家性质的反作用表现为服务作用;当政权组织形式不适合于国家性质的时候,它对国家性质的反作用表现为破坏作用。
总的说,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影响的不同,在相同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所以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表现国体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国体决定政体。
另一方面,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如果没有一定的好形式,其内容也就会变成虚幻的东西。
一定的国体要通过一定的政体形式来表现。
2.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影响政体选择的多种因素一个国家的具体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惯、民族心理以及国际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这个国家的政体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2)政体的多样性相同性质的国家完全可能选择不同的政体(3)政体选择的自主性不同国家之间,包括国体不同的国家之间,都有可能在政体方面相互吸收、相互借鉴。
一个国家应该向历史上的和当代的其他国家学习借鉴,但是借鉴什么,如何借鉴,都应该由他们根据本国的国情自己作出判断。
(4)政体相对于国体的灵活性和变异性一般说来,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国体不变,但政体形式发生了变更。
国家政治制度:国体、政体与国家结构形式三概念区别国家政治制度:国家制度、政府制度和国家结构形式三个概念的区别1。
国家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性质例如,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美国是资产阶级专政。
第二,政权:是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如总统制、议会制等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两者的关系:1。
政权和国家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
没有政治制度,国家制度就无法体现。
没有国家制度,政治制度就无法存在。
2。
国家制度是政府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政府制度的存在形式。
政府系统由国家系统决定。
任何性质的国家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政府体系。
3,政府制度是国家制度的体现和反映,它对国家制度有着动态的反应。
当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适合于国家知识时,它对国家性质的反应就表现为一种服务功能。
当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不适合国家的性质时,它对国家性质的反应就是破坏性的一般来说,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制度决定政府制度,政府制度反映了国家制度。
一个适当而健全的政治制度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影响,在同一阶级掌握政权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的政治组织形式,因此政治制度具有相对独立性。
1。
国家制度决定政府制度。
政府系统代表。
一方面,内容决定形式,国家制度决定政府制度另一方面,如果世界上没有某种好的形式,它的内容就会变得虚幻。
某种国家制度应该通过某种形式的政府来表达。
2.政治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1)影响政治制度选择的各种因素一个国家特定的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和民族构成、民族习俗、民族心理和国际环境都会影响该国政治制度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2)制度的多样性个性质相同的国家可以选择不同的制度。
(3)自治政体选择个国家,包括不同政体的国家,可以在政体方面相互吸收和借鉴。
一个国家应该向其他历史上和当代的国家学习,但是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应该由他们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判断。
(4)政府制度相对于国家制度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一般来说,在同一个国家,国家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不会改变,但政府制度已经改变另一方面,政治体制的改革和调整也将对基本政治制度的实现、巩固和完善产生重要影响。
国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国家的概念和起源国家是指一个独立的、具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它由一个领土、一个政府和一种社会组织形成。
国家是现代政治组织的主体,它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产物,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形式的国家存在。
国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出现以后,但现代国家的形成是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国家的形式主要有君主制、共和制、立宪制、专政制等,不同的国家形式有不同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二、国家的基本功能和结构国家的基本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实施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等。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国家必须建立一定的结构和组织,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机构、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和监督机构。
这些机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共同负责国家事务的处理和决策。
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决策过程国家的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权力运行的制度,它包括国家的国家元首制度、政府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等,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制度。
国家的决策过程是指国家在处理国家事务和解决矛盾问题时的决策过程,它包括议程制定、政策制定、程序管理、执行监督等环节。
四、国家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政策国家的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在实施政策和管理公共事务时的行政机构和管理制度,它包括国家的行政结构、行政职能、行政程序和行政行为等。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根据社会需要和国家利益而制定的针对特定问题的一系列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等,它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五、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国家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富裕的基础,它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任务。
国家必须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发展经济体系、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等手段,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根据人民需求而进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包括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六、国家的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国家的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种关系,它包括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国际组织、国际法、国际冲突等问题。
公基备考丨我国的国体、政体及国家结构形式国家制度大致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关于国家的性质;二是关于国家的形式。
前者,即国体;后者,包括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
本文将对我国的国体、政体及国家结构形式进行简单介绍,并附演练习题:我国的国体、政体国体——国家性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我国国体的明确规定。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政体——政权组织形式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就是说,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现代国家有两种国家结构:单一制和联邦制。
(1)单一制单一制是指国家由几个普通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国家结构,所有这些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单一制有以下特点:①从法律制度上看,单一制国家只有一部宪法。
②从政权组织形式上看,一般只有一套政府体制。
除有个别特别地方外,中央和地方均采用相同的政府体制。
③在权力配置上,地方权力来自中央。
④在国际关系中,只有一个国际法主体。
⑤公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⑥地方作为国家的行政区域单位,不具有独立性,没有从国家分离出去的权力。
(2)联邦制联邦制是指一个国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如州、州、共和国)组成的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制有以下特点:①除联邦宪法外,还有成员国或加盟国的宪法。
②有多套政府体制。
③在联邦制国家,中央权力来自地方。
④联邦制国家,公民有双重国籍,即公民既是联邦的公民,一般在国际法上使用联邦公民资格,又是成员国或加盟国的公民。
⑤在国际关系中,有些联邦国家在法律上允许成员国或加盟国作为完全的国际法主体参与国际关系。
⑥有些联邦制国家,成员国或加盟国在法律上拥有脱离联邦的权力。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属于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原因在于:(1)这是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传统发展的延续,是全国各族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是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传统所决定的。
2.复合制包括联邦和邦联两种形式。
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邦联制国家是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
(松散的国家联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联邦制国家的特征:a.联邦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b.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各自根据联邦宪法的规定,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各组成部分的权力非整体所授予,是自身所固有的.c.法律体系:除联邦宪法外,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宪法;d.中央政权:除联邦中央政府外,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中央政权机关;e.对外关系: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但有的联邦国家允许其成员国有某些外交权.实行联邦制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印度、缅甸、巴西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国务院(各省、直辖市、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都在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之下)只有一个国际交往的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
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各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们不具有外交权;公民只有一个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各地方行政区域设立地方政府,其权力来自中央授予。
必须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行使其职权;(2)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历史原因:我国一直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尽管两千多年来几经分合,但国家的统一一直是主流。
民族原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历史状况和民族关系决定了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只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而不宜采取联邦制,民族分离对社会发展是极其有害的。
中国特色的单一制:——单一制下实行民族自治区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1)民族自治区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包括:立法、经济、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变通执行权等[详见《必修2》P80-82页](2)“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宪法和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主要包括除外交、国防事务以外的下列权力:a.行政管理权b.立法权c.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d.享有一定的外事权,可自行处理地区性的经济、文化领域的对外事物仍是单一制,但带有复合制的特点(3)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国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的图谋,终究不能得逞.(4)维护国家统一的要求:一方面:维护民族团结、增强全体人民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小结:1、民族与国家(1)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2)民族与国家结构形式的关系2、单一制和联邦制(1)单一制:其特征是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