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艺
- 格式:docx
- 大小:68.61 KB
- 文档页数:6
装配工艺及要求范文装配工艺是指将零部件或部件组装成成品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工艺要求。
在装配工艺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零部件的准确组织、合理布局、合理的装配顺序和科学的操作方法,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下面是关于装配工艺及要求的详细讨论。
一、装配工艺的步骤1.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工具、检查零部件的数量和质量,准备必要的辅助工具和设备等。
2.零部件的清洗和检查:对于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零部件,需要进行清洗和检查,确保零部件的质量和表面的清洁度。
3.零部件的组织和布局:将需要组装的零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进行组织和布局,确保零部件的准确性和方便的组装操作。
4.零部件的定位:根据产品的要求和装配图纸,将零部件进行定位,将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为后续的装配操作做好准备。
5.零部件的配合:将需要配合的零部件进行配合,确保零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和紧度满足要求,以使得产品的功能实现。
6.零部件的连接:使用适当的连接方式,如螺栓、螺母、销子等,将零部件进行固定和连接,确保产品的整体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7.功能性测试:对装配好的产品进行功能性测试,确保产品的各项功能能够正常实现。
8.确保质量和性能:对装配好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和性能测试,确保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二、装配工艺的要求1.安全要求:装配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如佩戴安全帽、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措施,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工具和设备。
2.操作规程:按照产品装配图纸和操作规程进行装配,确保装配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质量要求:对每个零部件的质量要求进行仔细检查,确保零部件没有损坏、变形等质量问题。
4.工具要求:选择适合的工具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灵活性和顺利性。
5.技术要求:掌握装配工艺和操作技术,熟悉相关知识和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6.效率要求:在装配过程中需要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不仅减少了工作时间,还提高了产品的产量。
7.环境要求:在装配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零部件和产品的清洁度和无污染性。
装配工艺装配工艺一直是制造业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它涉及到生产流程中将零件或组件正确安装到最终产品中的一系列步骤。
在现代制造过程中,装配工艺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装配工艺的定义、重要性以及一些与之相关的要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装配工艺的定义。
简而言之,装配工艺是指将已经制造好的零件或组件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组装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根据工程设计和生产要求来进行的,它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装配工艺可以包括手工操作、机械装配和自动化装配等多种方式。
装配工艺在制造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首先,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
一个良好的装配工艺可以确保产品的每个零件都正确地安装在一起,从而保证产品的正常运行。
如果装配工艺存在问题,会导致零件之间的不匹配,进而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制造企业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装配工艺流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其次,装配工艺还可以影响到生产效率。
一个高效的装配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减少资源的浪费。
相反,一个低效的装配工艺会导致生产周期延长,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制造成本。
因此,制造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与此同时,装配工艺还涉及到人力资源的管理。
一套良好的装配工艺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操作。
因此,制造企业需要培养和管理一支高素质的工人队伍,确保他们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应对装配工艺中的各种挑战。
此外,工人的培训和岗位安排也需要与装配工艺的要求相匹配,以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
除了人力资源外,装配工艺还需要合适的设备和工具支持。
制造企业需要投资购买先进的装配设备和工具,以提高装配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对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保养也至关重要,以保证其正常运行,避免故障对装配工艺的影响。
最后,装配工艺还需要合理的管理和监控。
制造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装配工艺管理体系,对装配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
各种工艺的装配
1. 机械装配工艺:机械装配工艺是指将多个机械零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组装的过程。
常见的机械装配工艺包括焊接、螺栓连接、夹紧连接等。
2. 电子装配工艺:电子装配工艺是指将各种电子元器件组装成电路板或电子设备的过程。
常见的电子装配工艺包括表面贴装技术(SMT)、插件式组装技术、焊接等。
3. 精密装配工艺:精密装配工艺是指对精密零部件进行组装的工艺,要求高度精准。
常见的精密装配工艺包括光学装配、微观装配、纳米装配等。
4. 汽车装配工艺:汽车装配工艺是指将各种汽车零部件组装成完整汽车的过程。
常见的汽车装配工艺包括车身焊接、发动机安装、电气线束连接等。
5. 食品装配工艺:食品装配工艺是指将不同的食材或食品配料组装成可食用的食品。
常见的食品装配工艺包括面点制作、烹饪、拼盘等。
6. 建筑装配工艺:建筑装配工艺是指将各种建筑材料组装成建筑物的过程。
常见的建筑装配工艺包括砌筑、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安装等。
7. 化工装配工艺:化工装配工艺是指将不同的化工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进行混合、反应或分离等过程。
常见的化工装配工艺包括离心分离、蒸馏、混合搅拌等。
8. 纺织装配工艺:纺织装配工艺是指将纺织原料进行纺纱、织布、染整等过程,最终制成纺织品。
常见的纺织装配工艺包括纺纱、织布、印染等。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工艺的装配过程,不同行业和领域还有许多其他的工艺装配方式。
装配的工艺概念装配是一种对多个部件或组件进行组装,以形成最终产品的制造过程。
它涉及到材料、工具、工序和技术等方面,是产品制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各个领域的制造业中,装配过程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本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装配的工艺概念及其应用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一、装配工艺的定义和作用装配工艺是指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将各个部件或组件按照一定的次序和方法组装在一起,形成最终产品的技术和方法。
它是产品制造的最后阶段,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品质和外观。
良好的装配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够减少废品和错误装配带来的不良后果。
二、装配工艺的原则在进行装配工艺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性原则:装配工艺设计应考虑到产品的结构形式、功能需求和生产工艺特点,确保装配过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简化原则:通过优化零部件和组件设计,减少装配过程中的操作步骤,简化装配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3.标准化原则:制定统一的装配标准,确保不同装配线之间的互换性,降低产品变动造成的装配调整和修改。
4.先进性原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装配自动化程度,实现智能化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安全性原则:确保装配过程的人员和设备安全,考虑到工人的人机工程学和人体工程学需求,减少劳动强度。
三、装配工艺的关键技术良好的装配工艺离不开先进的工艺技术的支持。
以下是一些关键技术的介绍:1.数字化装配技术:通过数字化装配平台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装配工艺的仿真和优化,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极大地提高装配效率和准确性。
2.柔性装配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以及可拆卸和可调整的连接方式,提高装配过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快速定制和个性化需求。
3.机器人装配技术:自动化装配系统和机器人装配技术可以实现高度精确的装配操作,提高装配速度和一致性,减少错误装配率。
4.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装配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可视化。
装配工艺简介装配工艺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将各个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方法和要求组装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产品的工艺过程。
装配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十分重要。
一、装配工艺的作用装配工艺在产品制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通过合理的装配方法,能够保证各个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合理紧密,避免出现松动、漏气、漏液等问题。
其次,装配工艺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减少无效操作和等待时间,提高零部件的装配速度和产品的产量。
此外,装配工艺还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通过精细的工艺设计,降低零部件的损耗和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装配工艺的步骤装配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零件准备、装配顺序确定、装配方法选择、装配工具与设备准备、装配过程控制和装配结果评估。
1. 零件准备:在进行装配之前,需要对所需的零部件进行准备,包括对每个零部件进行检查、清洗和保养。
确保零部件的质量和完整性,并保证其符合装配工艺的要求。
2. 装配顺序确定:根据产品的结构和要求,确定装配的顺序。
通常是从底部到顶部,从内部到外部,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依次进行装配。
3. 装配方法选择: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装配要求,选择合适的装配方法。
可以采用手工装配、机械装配、自动化装配等不同的装配方法。
4. 装配工具与设备准备:根据所选择的装配方法,准备相应的装配工具和设备。
确保装配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完成各项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 装配过程控制:在装配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包括对每个装配环节的监控、记录和检查,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要求,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6. 装配结果评估:在装配完成后,需要对产品进行评估和检测。
通过对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外观质量的检验,评估装配结果的合格性和产品的可靠性。
三、装配工艺的优化为了提高装配工艺的效果和效率,可以进行装配工艺优化。
具体方法包括:1. 进行工艺分析:对装配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找出改进的方向。
装配工艺方法有:
1.修配法:修配法是一种古老的装配方法,适用于同轴度要求较
高的零件的装配。
该方法通过试切和刮研等加工方法来保证零
件的同轴度和配合精度。
2.调整法:调整法是一种常用于机床、仪器等精密设备的装配的
方法。
该方法通过调整零件的位置、角度、松紧度等参数来保
证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该方法通过施加压力来将零件压入到
指定位置,常见的压装方法有机械压装和液压压装。
3.螺纹联接法:螺纹联接法是一种常用于可拆卸零件的装配方法。
该方法通过螺纹联接的方式将各个零件组合在一起,具有安装
方便、可拆卸等特点。
4.黏接法:黏接法是一种现代化的装配方法,适用于要求密封、
防腐、绝缘等场合。
该方法通过黏接剂将各个零件黏接在一起,
具有施工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
5.自动化装配:自动化装配是一种现代化的装配方法,适用于大
批量生产。
该方法通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等工具来实现零件
的自动化装配,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
总之,不同的装配工艺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应根据具体的装配要求和生产条件进行选择。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装配工艺一、引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装配工艺是指通过组装零部件,构建出完整的机械产品的过程。
准确的装配工艺是确保机械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装配工艺的定义、装配工艺的重要性、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装配工艺的改进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装配工艺的定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装配工艺是在产品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组合和安装零部件,使其相互配合、协调运动,最终构筑起符合设计要求的完整机械产品。
装配工艺涉及到选择装配方法、装配顺序、装配工具和设备等方面,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
三、装配工艺的重要性1. 提高产品质量:装配工艺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通过合理的装配工艺能够保证产品的准确度和稳定性,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2. 降低成本:合理的装配工艺可以降低零部件的配件数量、减少装配工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生产效率:良好的装配工艺能够加快装配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竞争力。
4. 便于维修和维护:合理的装配工艺可以使得产品易于维修和维护,在出现故障时更换零部件更加方便和快捷。
四、装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准确阅读装配图纸:装配图纸是指导装配过程的重要依据,工人在进行装配前应仔细阅读图纸,熟悉装配顺序和要求。
2. 保证零部件的质量和准确度:在装配过程中,要做好对零部件的检查,确保其质量和尺寸的准确度。
3. 注意装配工具的使用:正确选择和使用装配工具可以提高装配的效率和准确度,避免对零部件造成损坏。
4. 严格控制装配顺序:合理的装配顺序能够保证装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错误和故障的发生率。
五、装配工艺的改进方法1. 使用自动化装配设备:自动化装配设备可以提高装配的效率和准确度,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装配质量。
2. 优化装配工艺流程:分析和评估现有装配工艺的瓶颈和不足之处,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和环节。
3. 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如六西格玛管理等,通过对装配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环节并进行改进。
装配的工艺概念
装配的工艺概念是指将不同部件或零件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的过程。
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组合件准备:将所有需要进行装配的零件和组件准备齐备,确保其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
2. 集中配送:将零件和组件按照装配顺序集中配送到装配线或工作站,确保装配过程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3. 零部件定位:根据装配图纸或工艺指导书,确保每个零件的正确位置和方向。
4. 零部件固定: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将零部件固定在相应的位置。
这可以包括螺栓、螺丝、焊接、胶粘剂等固定方法。
5. 拼接和连接:将不同的零部件进行拼接和连接,以确保它们之间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这可以包括插接、对接、焊接、铆接等方法。
6. 调整和校准:在装配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校准,以确保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和运行的准确性。
7. 检验和测试:在装配完成之前,对产品进行检验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8. 包装和出厂:将装配完成的产品进行包装,并进行最终的出厂检验和质量认证。
装配的工艺概念是一个组织、计划和控制零部件装配的过程,以确保产品在质量、效率和安全性方面达到预期的标准和要求。
典型结构的装配工艺
1、钢板的拼接:
钢板拼接是最基本的部件装配
(1)厚板拼接:
先按拼接位置将各板排列在平台,将各板靠紧或按要求留出一定的间隙,压马调平,定位焊连接。
(2)薄板拼接:易波浪变形,用刚性固定法。
2、T形梁的装配:
(1)划线定位装配法:
腹板和翼板矫直、矫平,在翼板上划出腹板的位置线,打上样冲眼,将腹板按位置线立在翼板上,并用90°角尺校对两板的相对垂直度,然后进行定位焊,检验校正,焊接。
(2)胎夹具装配法:
不用划线,将腹板立在翼板上,端面对齐,定位元件确定腹板在翼板上的位置,并由水平压紧螺栓和垂直压紧螺栓分别从两个方向将腹板与翼板夹紧,然后在接缝处定位焊。
3、箱形梁的装配:
(1)划线装配法
(2)胎夹具装配
4、圆筒节对接装配:
要点:使对接环缝和两节圆筒的同轴度误差都符合技术要求。
(1)筒体的卧装
(2)筒体的立装
5、机架结构的装配:
技术要点:
保证各接缝符合要求,圆孔的同轴度,轴线与机架底面的垂直度,工作台面与机架底面的平行度等。
装配工艺流程装配工艺是指将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装成成品的过程。
它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般装配工艺的流程,以及一些常见的装配工艺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装配工艺流程一般来说,装配工艺的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1 零部件准备在开始装配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有的零部件。
这包括对零部件进行清洁、检查和分类,确保它们符合装配要求并且没有损坏。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以便在装配过程中使用。
1.2 装配顺序确定在进行装配之前,需要确定好零部件的装配顺序。
这通常是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和装配工艺文件来确定的。
在确定装配顺序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零部件之间的关系,以及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1.3 装配操作一旦确定了装配顺序,就可以开始进行装配操作了。
这通常包括将零部件按照顺序组装在一起,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进行固定和连接。
在进行装配操作时,需要特别注意零部件的位置和方向,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1.4 质量检验在完成装配操作之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这包括对装配好的产品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
通过质量检验,可以确保装配好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没有缺陷和问题。
1.5 包装运输最后,装配好的产品需要进行包装和运输。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法,以及安排适当的运输方式和路线。
通过包装运输,可以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并且可以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2. 装配工艺方法在实际的装配工艺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装配操作。
常见的装配工艺方法包括手工装配、半自动装配和全自动装配。
2.1 手工装配手工装配是最常见的装配方法之一。
它通常适用于小批量生产和特殊产品的装配。
手工装配的优点是灵活性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但是手工装配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效率较低。
2.2 半自动装配半自动装配是手工装配和全自动装配的一种过渡形式。
它通常采用一些辅助设备和工具来辅助装配操作,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
装配工艺装配工艺是指将各个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进行组装,最终形成完整的产品的过程。
装配工艺是整个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效率和成本。
下面将从装配工艺的步骤、工具与设备以及质量控制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装配工艺的步骤装配工艺的步骤是指根据产品的结构和要求,将各个零部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产品。
装配工艺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零部件准备:将需要装配的零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准备,包括零部件的清洗、检查、测量等工作。
2. 零部件组装:根据产品的结构和要求,将各个零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装在一起,形成部分组装体。
3. 部分组装体组装:将各个部分组装体按照一定的顺序组装在一起,形成最终的产品。
4. 调试和测试:对装配完成的产品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5. 产品包装和出厂:对调试完成的产品进行包装,并进行出厂前的最后检查和测试,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二、装配工艺的工具与设备装配工艺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工具和设备来完成。
常见的装配工艺工具和设备包括:1. 扳手:用于拧紧螺丝和螺母等零部件。
2. 螺丝刀:用于拧紧和松开螺丝。
3. 气动工具:如气动螺丝刀、气动扳手等,用于提高装配效率和质量。
4. 组合工具:如多功能组合工具,可以完成多种不同的装配工作。
5. 测量工具:如卡尺、量规等,用于测量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
6. 夹具和模具:用于固定和定位零部件,保证装配的精度和稳定性。
7. 检测设备:如X射线检测仪、超声波检测仪等,用于检测装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三、装配工艺的质量控制装配工艺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装配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和保证产品的质量,包括:1. 装配过程中的检查和测试:在装配过程中,对关键零部件和关键参数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装配的准确性和质量。
2. 装配工艺的标准化:制定和完善装配工艺的操作规程和标准,确保装配过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装配工艺一、概述任何机械均由许多零件组成,所以,零件是组成机械的基本单元,将加工合格的零件按照一定的次序和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结合成组件,再由组件及若干零件结合成部件,再有若干零件、组件、部件结合成机器,并经过检验、试车,使产品达到设计要求的整个工艺过程称为装配工艺过程。
装配工艺过程包括清理、连接、配作、较正、调整、检验、试车、平衡、油漆、包装等工作,因此装配过程并不是将合格零件简单地连接起来的过程,而是根据各级的部件和总装的技术要求,通过一系列的装配手段去保证产品质量的过程。
装配过程是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最后而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设备维修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机械产品的质量必须由装配最后保证,装配也是设备维修、保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
影响装配质量的因素:1.零件的加工质量:检验合格的产品在装配前还要进行仔细的清洗,去除毛刺。
2.制定正确的装配顺序:选择恰当的装配方法,制定正确的工艺流程,保证装配的良好环境。
3.良好的装配技术:装配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感是保证装配质量的重要因素。
4.选择正确的计量方法:装配过程中除进行精刮、研磨、选配外,还要进行精密计量,检测和调整。
一、典型部件的装配1、螺纹连接的装配:螺纹连接是装配中用得最多的固定连接方式。
螺纹连接的主要装配技术要求:●达到规定的锁紧力。
●对于一组螺纹连接的锁紧力应均衡,达到规定的螺纹配合精度。
●螺母、螺钉装配后不产生偏斜和弯曲及防松装置可靠。
装配螺纹连接时,保证得到规定的锁紧力和一组连接中各螺纹锁紧力均衡是十分重要的。
否则将破坏部件的精度和使用性能,例如:一组螺纹连接的锁紧力不均衡时,会造成被连接的部分轴承座孔产生变形,造成机床主轴箱的主轴孔轴线与导轨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内的平行度误差增大,造成气缸盖和缸体之间的密封性不好。
装配一组螺纹连接时,应遵守一定的装配顺序,图—1是建议采用的装配顺序。
其规律是从中间到两边,并对称地进行拧紧。
对于重要的螺纹连接,不允许螺母偏斜和歪斜或弯曲。
如果发现有上述现象,决不允许勉强拧紧,而应查明原因,于以纠正,否则会造成在载荷的作用下使螺纹连接破坏。
对于在变载荷和振动情况下工作的螺纹连接,应正确地采用防松装置。
如采用双螺母、弹簧垫圈、止动垫圈、穿钢丝等方法,以分子螺纹在工作中逐渐松开,避免发生严重事故。
2、过盈连接的装配:过盈连接是一种结构简单,定心性好,承载能力高,且能在振动条件下工作的一种使用很广的连接方法,一般属于不可拆的固定连接。
过盈连接的主要装配技术要求:●保证规定的连接强度。
●满足连接件间的相对位置要求。
●不降低连接件的表面质量和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过盈连接的装配方法有:压入法、温差法(既热胀法或冷缩法)。
(1)、压入法:可用手锤或重物冲击压入(单件装配),用专用夹具以静力压入(小批装配),用各种压力机压入(批量装配)。
压配过程:将零件进行清洗后在配合表面上涂润滑脂,然后在一连接件上加轴向力,以2——4mm/s(不宜超过10mm/s)的速度连续不停地压入另一连接件中,并准确地控制压入行程以保证相对位置精度的要求。
压配时使用润滑油可降低压入力,防止连接表面刮伤和咬死,但同时会使连接强度降低,但是合理地选择润滑油可以降低压力又使连接强度降低不多。
常用的润滑油有机油、亚麻油等。
压配时为了防止零件歪斜,一般孔口应有30°~45°的到角,轴端应有10°~15°的锥角,粗糙度应在Ra=0.8~1.6µm为佳。
(2)、热胀法装配:热胀法是将包容件加热使孔胀大,造成过盈量消失且有一定的配合间隙,而后自由套入被包容件,冷却之后获得过盈配合的方法。
用热胀法获得的配合强度比压入法高出一倍左右,热胀法适合于承受重载的零件簿盘、簿壁套,大直径的过盈连接。
对一般结构钢约加热到70°~120°C,最高不应超过400°C。
(3)、冷缩法装配:冷缩法装配是将被包容件置于某种冷却介质中进行冷却,使轴缩小到过盈量消失且有一定的配合间隙,再自由装入包容件。
与热胀法相比冷却温度容易控制,但被包容件的冷缩量较小。
3. 滚动轴承部件的装配:滚动轴承在各种机械中使用极广,其安装的方法按轴承的类型和配合要求不同而不同。
(1)、圆柱孔轴承的安装:单列向心轴承、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单列向心推力轴承等均属于圆柱孔轴承。
这类轴承的特点之一是:内孔是圆柱孔,内外圈不可分离。
装配中,当内圈与轴颈配合较紧,外圈与壳体孔配合较紧时,则先将轴承装入壳体孔中,若将内外圈同时装入轴颈和壳体上时,应同时施力于内外圈上。
视配合松紧程度不同,装配的方法也不一样,通常可采用:铜锤敲入法、压力法、温差法进行装配。
注意#:不论是敲入法还是压力法都应把力施加在轴承内圈(或外圈)的端面上,决不允许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
内外圈同时装入时压力应同时施加在内外圈上。
用热胀法装配时,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00°C,用冷缩法装配时温度不得底于80°C。
内部充满润滑脂带防尘盖和密封圈的轴承,不能采用温差法安装。
(2)、圆锥孔轴承的安装:圆锥孔双列向心球面轴承,圆锥孔双列(或单列)向心短圆柱滚子轴承等均属这类轴承,其内孔有1:12的锥度。
这类轴承安装在轴颈上的配合过盈量取决于轴承沿轴颈锥面的轴向移动量。
其关系是:δ≈1/15S式中δ——轴承在轴上的轴向移动量,S——径向游隙减少量。
这类轴承在安装之前都留有原始径向间隙,在安装轴承之前必须测出其原始游隙,安装时控制轴向移动量δ来控制径向游隙的减少量,从而获得正确的配合间隙。
必须注意#:当原始径向游隙超过规定值时(例如旧轴承),不能全靠调整轴承内圈在轴间的移动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因为势必造成内圈在轴颈上的移动距离多,内圈胀大也较多,产生很大的应力,反而很快丧失轴承的精度。
(3)、向心推力轴承和推力轴承的安装:这类轴承的内外圈是可以分离也是分开安装的,装配以后必须正确调整其径向间隙,可采用如下方法调整:1)、用垫圈调整轴承的轴向间隙,垫圈的厚度a由下式确定:a=C+a1,式中C——规定的轴向游隙,a1——消除轴承间隙之后,端盖与壳体端面之间的距离必须注意#:测量a1值时,一定要装入端盖推动轴承外圈直至完全消除轴承的间隙后方可测量,而且最好在互成120º的三处测量,而后取其平均值。
为防止垫片装入以后轴承的偏斜,要求垫片两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一般不大于0.03mm,对精密轴承部件应不大于0.01mm。
2)、用锁紧螺母调整轴承的轴向游隙:调整方法是先旋紧螺母以消除轴承的间隙,然后松开一定的角度α,使轴承得到规定的间隙。
Α与轴向游隙C的关系是:α=c/t×360º(t是螺纹的螺距)为了获得准确的轴承游隙,必须严格控制与轴承端面接触的孔获轴肩平面、螺母端面对各自轴心线的垂直度误差,为了获得稳定的轴承游隙,要求螺母有可靠的放松装置。
3)、用调整轴承内外圈隔套来调整轴承游隙:成对安装的向心推力球轴承常用这种方法调整轴向游隙,为了获得内外圈隔套的准确厚度,必须予先测得轴承在消除了间隙状态下内外圈之间的错位δ1和δ2。
4.滑动轴承部件装配:滑动轴承根据其受力情况,,分为径向和推力两类。
对滑动轴承装配的要求:主要是轴颈与轴承之间获得所需要的间隙和良好的接触,使轴在轴承中运转平稳。
5.齿轮传动部件的装配:齿轮传动装置主要分为三大类: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
齿轮传动装置装配后的基本要求:保证正确的传动比,使传递的运动正确可靠,保证传递时工作平稳,振动小,嘈声小,保证齿轮工作面接触良好,保证有规律的侧隙。
由于齿轮传递的用途和要求不同,因此,在齿轮装配时也有所侧重。
例如:要求高精度运动的齿轮,装配时应侧重于保证运动精度和齿侧间隙,底速重载传递的齿轮,侧重于保证接触精度,而高速动力传递齿轮则应侧重于保证工作平稳性精度。
(1)、圆柱齿轮和圆锥齿轮传递的装配:一般传递精度的圆柱和圆锥齿轮的装配比较简单,当齿轮与轴是间隙配合时,只用手将齿轮推到轴上就可,具有一定的过盈量时可用手锤敲入或用压力压入,有较大过盈量时有温差法装配,装配后不允许齿轮歪斜和偏心。
可以通过测量径向和端面跳动来检验,高精度传动的齿轮,在装配时应考虑其周节累积误差的分布情况,进行圆周定向装配,使误差得到一定的补偿。
齿轮传动的接触精度常用齿面接触斑痕的位置和大小来判断,齿轮传动的侧隙大小有二种方法检查:1)、用压铅丝法检查:在齿面沿齿长的两端平行放置两条铅丝,铅丝的直径不易超过最小侧隙的三倍,传动齿轮,挤压铅丝,测量铅丝最薄处的厚度,就是侧隙的大小。
2)、用百分表检查:将百分表测头与一齿轮面接触,另一齿轮固定,用手转动可动齿轮,使齿从一侧啮合转到另一侧啮合,百分表上的读数既为侧隙。
(2)、蜗杆传动的装配:蜗杆传动的主要技术要求是:保证蜗杆轴心线与蜗轮轴心线互相垂直,蜗杆的轴心线应在蜗轮轮齿的对称平面内,两轴的中心距要正确,要有正确的啮合侧隙和良好的接触斑点。
装配顺序:有的先装蜗轮,有的先装蜗杆,一般情况下是先装蜗轮。
一般蜗杆的轴心线的位置是由箱体安装孔所确定的,因此蜗轮的轴向位置只能通过改变蜗轮轴上的垫片厚度等方法进行调整。
蜗轮、蜗杆装入蜗轮箱中以后应以涂色法检验蜗轮蜗杆的接触斑点。
通常是将红丹粉涂在蜗杆的螺旋面上,转动蜗杆,根据蜗轮齿上出现的色斑的位置和大小判断啮合质量。
正确的接触斑点位置应在中部稍偏蜗杆旋出方向。
全负荷时接触点长度最好能达到齿宽的90%以上。
装配后的蜗杆传动机构,还应检查它的转动灵活性,旋转蜗杆应处处扭矩相同,更没有啃住现象,对于精密蜗杆,还应控制其轴向窜动在0.005~0.008mm之内。
二、装配精度:1、装配精度的概念:机械产品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机器结构设计的正确性,零件加工质量的高低以及机器的装配质量。
装配精度一般包括:零件间的距离精度,相互位置精度和运动精度。
(1)距离精度:是指相关零部件间的距离尺寸精度。
(2)相互位置精度:包括相关零件(或部件)中的平行度,垂直度和各种跳动等。
(3)相对运动精度:是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间在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位置要求和相对运动的准确性要求等。
(4)接触精度:指接触面间的接触面积,位置和接触刚度的要求。
2、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间的关系:机器是由零件组成的,当然零件的精度,特别是关键零件的加工精度对装配必然有很大的影响。
零件的加工精度是保证装配精度的基本条件,但装配精度不完全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时还可以不同的装配手段把精度不高的零件装配出高精度的机器。
三、装配尺寸链:1、装配尺寸链的基本概念:装配尺寸链是产品或部件装配关系中,由有关零件的线性尺寸(包括面与面、面与轴线、轴线与轴线之间的距离)或相互位置关系值(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等)所组成的一组相互联系,彼此组成封闭图形的尺寸(包括到角)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