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PCT)的急诊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18
降钙素原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的科室,除了危重病人的的抢救外,还承担着基本的分诊工作。
感染是急诊科医生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严重感染又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感染是急诊科医生最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检验指标存在着耗时、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的缺陷。
近年研究发现降钙素原(PCT)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及作为调整抗生素的依据。
近年来PCT已应用于急诊临床工作中。
一、概述正常情况下PCT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量极少,且不释放入周围循环血,故血清PCT测定低于0.1ng/mL,甚至检测不到。
自1993年Assicot等证实血清PCT水平升高和感染性疾病相关以来,血清PCT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鉴别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感染程度的监测。
研究证实PCT本身不能启动炎症,但可放大炎症的级联反应,并可增加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抑制多核型白细胞的吞噬和杀菌活性等。
用内毒素诱导后,内毒素或细胞因子抑制PCT分解成降钙素,PCT释放入血,使血中PCT增高。
2-3h后检测血清PCT浓度即升高,6-12h达到峰值,1d内保持较高水平,2d后降到基线水平,半衰期约20-24h。
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例研究,PCT并不大量升高,也适用于肾衰工人工肾治疗的患者。
由此可见,感染状况下PCT生成快,稳定性好,不受基础疾病的影响,可客观反映感染情况,具有评估病情和观察疗效的价值。
同时PCT浓度的增长反映了从一个健康状态到细菌感染的最严重后果的持续发展过程,与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所以PCT作为一种新的细菌感染诊断与鉴别诊断指标,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临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降钙素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目前降钙素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它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多克隆抗体R2B7特异地识别和连接合成氨基酸降钙素原,因放射性元素的污染致使此法使用受限。
降钙素原(PCT )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其表达水平不但可以判断细菌性感染或非细菌性感染,而且与感染严重程度之间成正相关并能够知道抗生素决定的使用决策[1-4]。
中心实验室对PCT 检测结果准确但临床周转时间较长,而快速获得检测结果对急诊临床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指出,在诊断脓毒症后尽快使用抗菌药物,最佳是在1小时内,延迟不超过3小时,因此急诊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将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5]。
因此,即时检测具有小型轻便、操作简单、耗时较短的特点和优势,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快速评估病情提供较大的帮助。
目前即时检测(POCT )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6-7]。
然而,对于其临床应用还缺乏更加深入的认识。
本文以POCT 检测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相比较,对POCT 检测PCT 应用于急诊临床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留观病区2019年09月至2019年11月57例疑似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年龄>18岁,入急诊留观病区,入选前1周内未使用抗菌抗病毒抗炎药物;据临床医生判断患者存在感染性疾病或合并感染性疾病的可能。
排除标准:肿瘤;自身免疫病、造血系统疾病、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广州510120通讯作者:冯碧娟,Email :****************即时检测全血降钙素原在急诊感染患者的应用价值冯碧娟,施旖旎,钟裕兰,吴浩,余涛,陈飞霞[摘要]目的评估即时检测(POCT )全血降钙素原(PCT )应用于急诊临床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POCT 法对疑诊感染患者的全血标本进行PCT 测定,将结果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与中心实验室相比,POCT 法显著缩短了临床周转时间(TAT )。
通过kappa 检验对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以0.5ng/mL 和2ng/mL 为临界点,kappa 系数分别为0.786和0.923,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一致性较好。
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下)3 PCT水平监测在脓毒症中的应用3.1 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脓毒症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的PCT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脓毒症。
且PCT升高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特异性很高,因此可作为诊断脓毒症和鉴别严重细菌感染的生物标记物。
如果怀疑脓毒症,建议立刻检查PCT。
目前PCT诊断脓毒症的界值水平为>0.5 rig/ml。
PCT<0.05 ng/ml的患者患高风险细菌性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也几乎不会发生血流感染。
极少数病例因脓毒症起病太快而未达到可检测PCT的时间窗(一般为起病3~6 h),因此对于有急性症状而PCT水平不高的患者,建议6~12 h后复查PCT。
3.2 PCT与血培养阳性率的关系血培养阳性患者的PCT水平较阴性患者高。
PCT>0.1 nml对于人院第1天血培养阳性的预测敏感度100%,特异性80%。
PCT在0.1~0.5rig/ml时排除血流感染的阴性预测值在87%~99%。
PCT水平高的患者血培养更易获得病原学结果。
有研究证实,社区获得性肺炎的(CAP)患者中,当PCT>0.25 ng//ml,血培养阳性的可能性更大。
3.3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情况PCT在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质量浓度依次增高,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CT 质量浓度从0.5 ng/ml上升超过2 ng/ml时,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的发生率增高。
但是存在严重肝。
肾功能障碍或手术/外伤后的最初几天,PCT在0.5~2 ng/ml可视为正常范围。
PCT水平超过2 rig/ml甚至大于10 rig/ml时,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可能性非常大(超过90%)。
高水平的PCT表明全身炎症反应非常严重,死亡风险很高,应.萨即开始抗生素及其他针对性治疗。
因为PCT与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所以动态监测PCT水平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急性感染性发热诊断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急性感染性发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06月~2014年0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94例,依感染源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脓毒血症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并将三组结果作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脓毒血症组、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PCT水平检测可作为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对于感染性质的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早期用药有一定价值。
标签:降钙素原;急性感染性发热;临床价值感染性发热是临床上发热最常见原因,通常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两者的鉴别诊断对临床用药至关重要,病原分离是感染鉴别诊断的金标准,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设备,还有一部分病原体在实验室不能分离。
降钙素原作为一个新的炎症指标,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对2013年06月~2014年03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发热患者94例分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及脓毒血症组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并将三组结果作对比析,旨在探讨对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急性感染性发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06月~2014年0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94例,其中53例男性,41例女性,年龄19~75岁,平均(44.6±13.8)岁。
依临床表现及其它相关检查分为细菌感染组41例、病毒感染组34例及脓毒血症组19例。
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對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PCT检测采用自动免疫比浊法,使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PCT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以血清PCT含量≥0.5 ng/ml为阳性。
降钙素原(PCT)的5大临床应用1、PCT的生物学特征降钙素原(PCT)是一种分子量为13 KDa的糖蛋白,正常生理条件下由甲状腺旁C细胞生产,故又被称为甲状腺降钙素。
但在细菌感染时,肝脏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也可以合成并分泌PCT,导致PCT 水平显著升高。
与其他感染标志物相比,PCT对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更好,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区分细菌和非细菌性感染。
正常情况下,PCT产生后仅有少量进入外周血,因此其在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的含量很低<0.05μg/L,以常用的检测手段无法有效地检出。
但人感染后外周血中的PCT水平会快速升高,3 h后即可在外周血中检出,6~12 h后达到峰值(可高达1 000μg/L),且几乎不受肾功能状态的影响。
此外,PCT水平升高的发生早于其他感染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可用于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2、PCT的检测方法及特点PCT无激素活性,其检测过程几乎不受外界干扰,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广泛地用于感染的诊断。
PCT检测手段多种多样,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荧光法、胶体金比色法、免疫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层析法等(见于表1)。
表1降钙素原检测方法比较3、PCT的临床应用1、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见于表2。
表2导致PCT异常的常见疾病2、感染性疾病2.1细菌感染2.1.1呼吸系统感染: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不典型病原体。
因此PCT水平在肺炎患者中呈现多样性,主要与病原体的类型、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关。
细菌性肺炎患者的PCT水平高于病毒、不典型病原体(军团菌除外)和结核菌导致的肺炎,但PCT正常或轻度增高不能排除细菌性肺炎。
初始PCT水平高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升高或不降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降钙素原在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分级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1)》推荐:依据成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LRTI)不同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应采用不同PCT阈值进行感染分级管理。
降钙素原P C T参考值的临床应用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降钙素原(PCT)参考值的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CT)是一种用于细菌感染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控及预后判断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诊断指标。
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血浆PCT 异常升高,3~6h 即可测得,6~12h 达高峰,2~3天恢复正常。
广泛用于ICU 病房、血液科、肿瘤科、儿科、早产儿及新生儿监护室、外科、内科、器官移植科、急诊科、介入诊断和治疗实验室等。
1、全身感染/脓毒症的诊断PCT <0.05 ng/ml健康人PCT 水平<0.05 ng/ml健康人PCT <0.5 ng/ml 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风险较低注意:PCT <0.5 ng/ml 不能排除感染,局部感染可呈现低水平的PCT在细菌感染的早期9(感染6小时内),PCT 也可呈现较低水平,此类患者应在6-24小时后再次检测全身感染(脓毒症)可能性非常小 考虑局部细菌感染可能2 ng/ml >PCT ≥0.5ng/ml 中度风险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症)此类患者应注意临床密切观察,同时6-24小时内再次进行PCT 检测和评估考虑全身感染(脓毒症) 排除可导致PCT 升高的其他情况10 ng/ml>PCT≥2ng/ml高风险进展为重度全身感染(重度脓毒在排除其他已知病因的情况,症)可以确诊为全身感染(脓毒症)PCT≥10ng/ml基本可以确诊为重度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重度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2、下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PCT<0.1 ng/ml强烈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排除细菌感染0.25 ng/ml>PCT≥0.1ng/ml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提示细菌感染可能性较小0.5 ng/ml>PCT≥0.25ng/ml建议开始抗生素治疗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PCT≥0.5ng/ml强烈推荐进行抗生素治疗提示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检测及其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的前体,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3000。
PCT的半衰期为25-30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最近发现,血清PCT的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
在全身严重感染早期PCT即可升高;经抗生素有效治疗后,患者血中PCT会下降;而病毒感染抑或局部细菌感染,但患者无全身表现时PCT仅轻度升高。
同时,诸多学者研究发现,在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亦会异常增高,且增高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及预后相关。
基于此,PCT已被用作感染性及其他疾病诊断的重要监测指标,具体应用如下。
1、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监测。
2、新生儿脓毒症诊断。
在新生儿出生后0-48h内,PCT对脓毒症诊断敏感性92.6%、特异性为97.5%。
3-30天内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
3、寄生虫感染。
PCT对疟疾辅助诊断的敏感性为52%,特异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74%,阴性预测值为71%。
4、大手术和严重创伤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的监测。
(患者术后PCT含量明显增加,且第三天是高峰期。
术后48小时PCT>1.5ng/ml作为评价感染的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0.93,0.80)。
5、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监测。
通常以1ug/l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细菌感染辅助诊断的分界值。
6、细菌与病毒脑膜炎鉴别诊断。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浆平均PCT为54.5ug/l,最低值为4.8ug/l;病毒性脑膜炎患者PCT平均为0.32ug/l,最高值为1.7ug/l。
7、胰腺炎鉴别诊断。
以1.8ug/l为分界值,PCT对于感染坏死性胰腺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4%、91%、92%。
8、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与感染并发症的鉴别诊断。
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监测。
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SIRS患者,血浆PCT明显高于脓毒症SIRS患者。
降钙素原检测可指导急诊抗菌药使用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感染是造成人类死亡的最重要因素,约占全球每年总体死亡率的25.5%(约1500万人)。
其中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最主要的感染性疾病,每年造成约430万人死亡。
如何早期诊断感染,鉴别病原体类型,评估感染程度并有效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成为感染临床诊疗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依靠血常规、胸部影像等检查可能漏诊疑似病例,无法快速鉴别致病菌。
因此,急诊科迫切需要理想的生物标志物能实现感染早期诊断、快速鉴别病原体类型、及时评估感染程度、准确有效地指导抗菌药的使用,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根据这些要求,生物标志物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越来越受到急诊临床的广泛关注。
健康人血液中的PCT浓度非常低,小于0.05纳克/毫升。
PCT在感染开始后的最初3小时即可测得,6~12小时后可达到最高峰值,与传统的生物标志物相比,PCT的半衰期接近24小时,且几乎不受肾功能状态、激素治疗的影响。
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PCT作为一种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已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2012年9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发表的《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指出:脓毒症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
且PCT 升高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特异性很高,可作为诊断脓毒症和鉴别严重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共识》还指出:PCT与病情的严重度呈正相关,动态监测PCT水平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此外,采用PCT监测疾病治疗的疗效,指导抗菌药的应用,可以减少临床非必需抗菌药的使用和抗菌药的使用时间,降低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减少脓毒症患者的住院时间。
当PCT<0.1纳克/毫升,不建议使用抗菌药;若PCT>0.5纳克/毫升,则提示存在严重的细菌感染或脓毒症,排除其他导致PCT增高的原因,则需要开始抗菌药治疗。
2012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的复杂性,至今尚无理想的诊断、分层、预后工具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
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脓毒症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功能性的、可逆的。
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脓毒症并监测是改善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降钙素原(proeal eiton in, PCT)与感染和脓毒症的相关性很好,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1 PCT简介1.1 PCT主要的生物学效应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和保护作用。
1.2 PCT的检测方法和稳定性目前PCT可通过半定量和定量方法检测。
半定量方法有胶体金标志检验,定量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法、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酶免法等。
PCT在血样中非常稳定,采血后在室温下放置24h,PCT质量浓度仅下降12%左右,如果在4℃保存仅下降6%。
冰冻、抗凝剂、血清或者血浆、动脉血或者静脉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均微乎其微。
如果需要长时问存放后检测,则需要低温或者冰冻保存血样。
1.3 PCT的正常值及参考范围健康人的血浆PCT质量浓度低于0.05 ng/ml。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健康人血浆PCT质量浓度高于0.05 ng/ml,最高可达0.1 ng/ml,但一般不超过0.3 ng/ml。
脓毒症患者P CT的诊断界值为超过0.5 ng/ml,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PCT质量浓度波动在5~500 ng/ml之间。
降钙素原(PCT)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摘要:降钙素(Procalcitonin PCT)是一项新的炎症指标,在细菌所致炎症或感染性疾病中可特异性高。
通过检测其血清浓度可早期诊断感染性疾病,评价感染的严重程度,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
其检测方法发展迅速,可进行快速定性或准确定量检测。
关键词:降钙素原;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一、降钙素原的生物学特点降钙素原(PCT)是血清降钙素(CT)的前肽,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的糖蛋白,也是一种内源性非类固醇类抗炎物质。
PCT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产生。
健康人血液中的PCT浓度非常低,小于0.05ng/ml。
在炎症刺激特别是细菌感染/脓毒血症状态下,机体各个组织,多种细胞类型均可产生PCT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体内PCT浓度急剧升高,而且浓度高低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因此通过测量人体血清中的PCT的含量,可以签别细菌感染、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
PCT在感染开始的最初3~6小时即可测得,6~12小时后可达到最高峰值,与传统的生物标志物相比,PCT的半衰期接近24小时,且几乎不受肾功能状态,激素治疗的影响。
独特的生物学特点,使PCT对机体感染的反映具有快速准确的特征。
二、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1、PCT在脓毒症诊断和预后监控中的应用脓毒症是由于感染而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常见于细菌性感染,也可见于真菌、病毒遗迹寄生虫等的感染。
脓毒症以及并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organ dysfunction sundrome,MODS)是危重患者的重要死亡因素之一。
大量研究证实,PCT是细菌性脓毒症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2年9月发表的《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指出:脓毒症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且PCT升高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特异性很高,可作为诊断脓毒症和鉴别严重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PCT 是一种炎性介质,是降钙素的前体,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含量极微(<0.05ng/mL),细菌感染时诱导甲状腺C 细胞产生相对大量的PCT,且含量稳定,半衰期较长(一般20~24h)。
各种研究表明,PCT 是非肾脏代谢物质,不受肾功能好坏的影响,是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标志,也是判别炎症类别的重要指标。
因此,PCT 在急诊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致病性病原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十分常见,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指标对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PCT 因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1-3],在临床诊断和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急诊患者220例,其中男128例,女92例;年龄23~57岁,平均(34±18)岁。
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细菌培养,并检测PCT 含量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时时检测患者康复情况。
所有被选取患者除具有严重感染及炎症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其中,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检测基础上测定PCT 含量,不会耽误患者的正常治疗、诊断。
所检测内容及检测目的已经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故不违背医学研究的相关规定及医德。
样本采集:所有患者均于被医院收治当天采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及细菌培养,并利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PCT 含量。
住院治疗期间每24h 进行1次血常规及PCT 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待病情稳定后继续在病房观察。
后期观察期间每48h 进行1次血常规及PCT 检测,以检测患者恢复情况或者恶化情况,以免耽误病情。
PCT 测定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先利用两个单克隆体分别结合PCT 分子的两个游离易结合部位以排除交叉反应,再进行常规的ELISA 实验,在酶标仪上读取实验结果。
结果判定标准:PCT 检测结果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正常(<0.5ng/mL)、轻微炎症(0.5~2ng/mL)、严重炎症(2~10ng/mL)、中毒全身炎性反应(>10ng/mL)。
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的复杂性,至今尚无理想的诊断、分层、预后工具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
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脓毒症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功能性的、可逆的。
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脓毒症并监测是改善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感染和脓毒症的相关性很好,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1 PCT简介1.1 PCT主要的生物学效应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和保护作用。
1.2 PCT的检测方法和稳定性目前PCT可通过半定量和定量方法检测。
半定量方法有胶体金标志检验,定量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法、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酶免法等。
PCT在血样中非常稳定,采血后在室温下放置24h,PCT质量浓度仅下降12%左右,如果在4℃保存仅下降6%。
冰冻、抗凝剂、血清或者血浆、动脉血或者静脉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均微乎其微。
如果需要长时问存放后检测,则需要低温或者冰冻保存血样。
1.3 PCT的正常值及参考范围健康人的血浆PCT质量浓度低于0.05ng/ml。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健康人血浆PCT质量浓度高于0.05ng/ml,最高可达0.1ng/ml,但一般不超过0.3ng/ml。
脓毒症患者PCT的诊断界值为超过0.5ng/ml,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PCT质量浓度波动在5~500ng/ml之间。
极少数严重感染患者血浆PCT水平超过1000ng/ml。
PCT质量浓度的临床意义和处置建议见表1。
1.4 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见表2。
2 PCT水平监测在急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建议2.1 细菌感染2.1.1 呼吸系统感染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不典型病原体。
降钙素原检测在急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急诊呼吸道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急诊科呼吸道感染患者86例,入院时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及细菌培养,评价抗生素有效治疗72h后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细菌性感染组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感染控制后降钙素原水平明显下降。
结论:降钙素原检测可快速、便捷的用于诊断细菌性感染,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可用于指导抗感染治疗。
【关键词】降钙素原;细菌性感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2月长沙市三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86例,男52例,女34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62.5±7.3)岁。
所有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首先给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及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统计结果将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55例)和非细菌感染组(3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间差异不大(P>0.05)。
1.2仪器与试剂本次实验中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所用的仪器为miniVIDAS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细菌的培养和鉴定中所用仪器同样采用梅里埃公司生产的自动培养及鉴定仪。
1.3PCT 结果判断标准实验检测中PCT值一旦≥0.5 ng/ml则划分为阳性阈值[1]。
PCT 检测结果总共分为4各等级,分别为﹤0.5 ng/ml、0.5-2.0 ng/ml、2.0-10.0 ng/ml和﹥10.0 ng/ml。
1.4统计学处理将所获得的全部数据通过SPSS22.0软件处理完成后,使用x±s表示所有的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所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差异具有统计学中的意义使用P<0.05表示。
2结果在86例患者中,PCT检查结果为阴性者33例,阳性者53例。
由此得出,细菌性感染组PCT 阳性率83.63%远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的PCT阳性率22.58%其差异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