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28.32 KB
- 文档页数:2
降钙素原(PCT )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其表达水平不但可以判断细菌性感染或非细菌性感染,而且与感染严重程度之间成正相关并能够知道抗生素决定的使用决策[1-4]。
中心实验室对PCT 检测结果准确但临床周转时间较长,而快速获得检测结果对急诊临床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中国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指出,在诊断脓毒症后尽快使用抗菌药物,最佳是在1小时内,延迟不超过3小时,因此急诊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将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重要影响[5]。
因此,即时检测具有小型轻便、操作简单、耗时较短的特点和优势,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快速评估病情提供较大的帮助。
目前即时检测(POCT )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等[6-7]。
然而,对于其临床应用还缺乏更加深入的认识。
本文以POCT 检测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相比较,对POCT 检测PCT 应用于急诊临床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科留观病区2019年09月至2019年11月57例疑似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年龄>18岁,入急诊留观病区,入选前1周内未使用抗菌抗病毒抗炎药物;据临床医生判断患者存在感染性疾病或合并感染性疾病的可能。
排除标准:肿瘤;自身免疫病、造血系统疾病、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广州510120通讯作者:冯碧娟,Email :****************即时检测全血降钙素原在急诊感染患者的应用价值冯碧娟,施旖旎,钟裕兰,吴浩,余涛,陈飞霞[摘要]目的评估即时检测(POCT )全血降钙素原(PCT )应用于急诊临床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POCT 法对疑诊感染患者的全血标本进行PCT 测定,将结果与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与中心实验室相比,POCT 法显著缩短了临床周转时间(TAT )。
通过kappa 检验对两种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以0.5ng/mL 和2ng/mL 为临界点,kappa 系数分别为0.786和0.923,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一致性较好。
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下)3 PCT水平监测在脓毒症中的应用3.1 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脓毒症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患者,细菌性脓毒症患者的PCT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性脓毒症。
且PCT升高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特异性很高,因此可作为诊断脓毒症和鉴别严重细菌感染的生物标记物。
如果怀疑脓毒症,建议立刻检查PCT。
目前PCT诊断脓毒症的界值水平为>0.5 rig/ml。
PCT<0.05 ng/ml的患者患高风险细菌性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也几乎不会发生血流感染。
极少数病例因脓毒症起病太快而未达到可检测PCT的时间窗(一般为起病3~6 h),因此对于有急性症状而PCT水平不高的患者,建议6~12 h后复查PCT。
3.2 PCT与血培养阳性率的关系血培养阳性患者的PCT水平较阴性患者高。
PCT>0.1 nml对于人院第1天血培养阳性的预测敏感度100%,特异性80%。
PCT在0.1~0.5rig/ml时排除血流感染的阴性预测值在87%~99%。
PCT水平高的患者血培养更易获得病原学结果。
有研究证实,社区获得性肺炎的(CAP)患者中,当PCT>0.25 ng//ml,血培养阳性的可能性更大。
3.3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情况PCT在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质量浓度依次增高,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PCT 质量浓度从0.5 ng/ml上升超过2 ng/ml时,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症的发生率增高。
但是存在严重肝。
肾功能障碍或手术/外伤后的最初几天,PCT在0.5~2 ng/ml可视为正常范围。
PCT水平超过2 rig/ml甚至大于10 rig/ml时,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可能性非常大(超过90%)。
高水平的PCT表明全身炎症反应非常严重,死亡风险很高,应.萨即开始抗生素及其他针对性治疗。
因为PCT与脓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所以动态监测PCT水平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病情进展情况。
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的复杂性,至今尚无理想的诊断、分层、预后工具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
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脓毒症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功能性的、可逆的。
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脓毒症并监测是改善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降钙素原(proealeitonin, PCT)与感染和脓毒症的相关性很好,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1 PCT简介1.1 PCT主要的生物学效应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和保护作用。
1.2 PCT的检测方法和稳定性目前PCT可通过半定量和定量方法检测。
半定量方法有胶体金标志检验,定量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法、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酶免法等。
PCT在血样中非常稳定,采血后在室温下放置24h,PCT质量浓度仅下降12%左右,如果在4℃保存仅下降6%。
冰冻、抗凝剂、血清或者血浆、动脉血或者静脉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均微乎其微。
如果需要长时问存放后检测,则需要低温或者冰冻保存血样。
1.3 PCT的正常值及参考范围健康人的血浆PCT质量浓度低于0.05 ng/ml。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健康人血浆PCT质量浓度高于0.05 ng/ml,最高可达0.1 ng/ml,但一般不超过0.3ng/ml。
脓毒症患者PCT的诊断界值为超过0.5 ng/ml,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PCT 质量浓度波动在5~500 ng/ml之间。
极少数严重感染患者血浆PCT水平超过1000 ng/ml。
PCT质量浓度的临床意义和处置建议见表1。
PCT质量浓度临床意义处置建议(ng/ml)<0.05 正常值-<0.5 无或轻度全身炎症反应。
2012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降钙素原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组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的复杂性,至今尚无理想的诊断、分层、预后工具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
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脓毒症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功能性的、可逆的。
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脓毒症并监测是改善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降钙素原(proeal eiton in, PCT)与感染和脓毒症的相关性很好,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1 PCT简介1.1 PCT主要的生物学效应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和保护作用。
1.2 PCT的检测方法和稳定性目前PCT可通过半定量和定量方法检测。
半定量方法有胶体金标志检验,定量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法、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酶免法等。
PCT在血样中非常稳定,采血后在室温下放置24h,PCT质量浓度仅下降12%左右,如果在4℃保存仅下降6%。
冰冻、抗凝剂、血清或者血浆、动脉血或者静脉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均微乎其微。
如果需要长时问存放后检测,则需要低温或者冰冻保存血样。
1.3 PCT的正常值及参考范围健康人的血浆PCT质量浓度低于0.05 ng/ml。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健康人血浆PCT质量浓度高于0.05 ng/ml,最高可达0.1 ng/ml,但一般不超过0.3 ng/ml。
脓毒症患者P CT的诊断界值为超过0.5 ng/ml,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PCT质量浓度波动在5~500 ng/ml之间。
降钙素原(PCT)急诊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感染性疾病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最根本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由于全身炎症反应的复杂性,至今尚无理想的诊断、分层、预后工具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案。
已有不少研究证实,脓毒症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功能性的、可逆的。
因此,早期准确地诊断脓毒症并监测是改善预后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感染和脓毒症的相关性很好,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1 PCT简介1.1 PCT主要的生物学效应PCT的生物学效应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主要的生物学效应有:次级炎症因子的作用、趋化因子的作用、抗炎和保护作用。
1.2 PCT的检测方法和稳定性目前PCT可通过半定量和定量方法检测。
半定量方法有胶体金标志检验,定量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法、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酶免法等。
PCT在血样中非常稳定,采血后在室温下放置24h,PCT质量浓度仅下降12%左右,如果在4℃保存仅下降6%。
冰冻、抗凝剂、血清或者血浆、动脉血或者静脉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均微乎其微。
如果需要长时问存放后检测,则需要低温或者冰冻保存血样。
1.3 PCT的正常值及参考范围健康人的血浆PCT质量浓度低于0.05ng/ml。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健康人血浆PCT质量浓度高于0.05ng/ml,最高可达0.1ng/ml,但一般不超过0.3ng/ml。
脓毒症患者PCT的诊断界值为超过0.5ng/ml,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PCT质量浓度波动在5~500ng/ml之间。
极少数严重感染患者血浆PCT水平超过1000ng/ml。
PCT质量浓度的临床意义和处置建议见表1。
1.4 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导致PCT升高的常见疾病见表2。
2 PCT水平监测在急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建议2.1 细菌感染2.1.1 呼吸系统感染引起肺炎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不典型病原体。
论著·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PCT 是一种炎性介质,是降钙素的前体,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含量极微(<0.05ng/mL),细菌感染时诱导甲状腺C 细胞产生相对大量的PCT,且含量稳定,半衰期较长(一般20~24h)。
各种研究表明,PCT 是非肾脏代谢物质,不受肾功能好坏的影响,是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标志,也是判别炎症类别的重要指标。
因此,PCT 在急诊临床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致病性病原体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十分常见,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指标对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PCT 因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1-3],在临床诊断和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急诊患者220例,其中男128例,女92例;年龄23~57岁,平均(34±18)岁。
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细菌培养,并检测PCT 含量等,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时时检测患者康复情况。
所有被选取患者除具有严重感染及炎症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其中,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检测基础上测定PCT 含量,不会耽误患者的正常治疗、诊断。
所检测内容及检测目的已经告知患者及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故不违背医学研究的相关规定及医德。
样本采集:所有患者均于被医院收治当天采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及细菌培养,并利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PCT 含量。
住院治疗期间每24h 进行1次血常规及PCT 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待病情稳定后继续在病房观察。
后期观察期间每48h 进行1次血常规及PCT 检测,以检测患者恢复情况或者恶化情况,以免耽误病情。
PCT 测定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先利用两个单克隆体分别结合PCT 分子的两个游离易结合部位以排除交叉反应,再进行常规的ELISA 实验,在酶标仪上读取实验结果。
结果判定标准:PCT 检测结果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正常(<0.5ng/mL)、轻微炎症(0.5~2ng/mL)、严重炎症(2~10ng/mL)、中毒全身炎性反应(>10ng/mL)。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急诊6例。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采集血样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查。
具体方法为:患者入院后且未接受治疗前采集5 mL肘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降钙素原,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操作均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具有重要意义。
降钙素原是一种蛋白质,当细菌、真菌及寄生虫感染之后可引起其快速升高,而自体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及变态反应发生时该指标无明显变化,同时局部轻微病毒感染及慢性炎症也不会引起其水平变化。
临床研究发现,病毒内毒素在诱发降钙素原血清水平升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常用于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疾病。
C反应蛋白是指机体在感染或受损后急剧升高的急性蛋白,能够激活补体及吞噬细胞的作用,从而清除人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其不是一种特异性炎症指标,但其本身参与了炎症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同时C反应蛋白与其补体还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在感染预防反应、炎症的吞噬作用及免疫调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检测血流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能够进行鉴别区分。
史蓓蕾等利用ROC曲线评价发(下转第169页)167169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100043接受规范化治疗,控制、预防病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患者,可作为血流感染辅助。
降钙素原检测及其临床应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calcitonin,CT)的前体,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3000。
PCT的半衰期为25-30h,在体内外稳定性很好。
最近发现,血清PCT的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
在全身严重感染早期PCT即可升高;经抗生素有效治疗后,患者血中PCT会下降;而病毒感染抑或局部细菌感染,但患者无全身表现时PCT仅轻度升高。
同时,诸多学者研究发现,在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时,PCT亦会异常增高,且增高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及预后相关。
基于此,PCT已被用作感染性及其他疾病诊断的重要监测指标,具体应用如下。
1、全身严重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监测。
2、新生儿脓毒症诊断。
在新生儿出生后0-48h内,PCT对脓毒症诊断敏感性92.6%、特异性为97.5%。
3-30天内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100%。
3、寄生虫感染。
PCT对疟疾辅助诊断的敏感性为52%,特异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74%,阴性预测值为71%。
4、大手术和严重创伤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的监测。
(患者术后PCT含量明显增加,且第三天是高峰期。
术后48小时PCT>1.5ng/ml作为评价感染的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0.93,0.80)。
5、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患者细菌感染并发症监测。
通常以1ug/l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并发细菌感染辅助诊断的分界值。
6、细菌与病毒脑膜炎鉴别诊断。
细菌性脑膜炎患者血浆平均PCT为54.5ug/l,最低值为4.8ug/l;病毒性脑膜炎患者PCT平均为0.32ug/l,最高值为1.7ug/l。
7、胰腺炎鉴别诊断。
以1.8ug/l为分界值,PCT对于感染坏死性胰腺炎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4%、91%、92%。
8、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与感染并发症的鉴别诊断。
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监测。
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SIRS患者,血浆PCT明显高于脓毒症SIRS患者。
降钙素原在急诊科的临床应用
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的科室,除了危重病人的的抢救外,还承担着基本的分诊工作。
感染是急诊科医生每天都要面临的问题,严重感染又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感染是急诊科医生最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检验指标存在着耗时、敏感性及特异性不高的缺陷。
近年研究发现降钙素原(PCT)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的鉴别诊断、评估感染严重程度及作为调整抗生素的依据。
近年来PCT已应用于急诊临床工作中。
一、概述
正常情况下PCT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分泌,量极少,且不释放入周围循环血,故血清PCT测定低于0.1ng/mL,甚至检测不到。
自1993年Assicot等证实血清PCT水平升高和感染性疾病相关以来,血清PCT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鉴别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感染程度的监测。
研究证实PCT本身不能启动炎症,但可放大炎症的级联反应,并可增加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抑制多核型白细胞的吞噬和杀菌活性等。
用内毒素诱导后,内毒素或细胞因子抑制PCT分解成降钙素,PCT释放入血,使血中PCT增高。
2-3h后检测血清PCT浓度即升高,6-12h达到峰值,1d内保持较高水平,2d后降到基线水平,半衰期约20-24h。
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的病例研究,PCT并不大量升高,也适用于肾衰工人工肾治疗的患者。
由此可见,感染状况下PCT生成快,稳定性好,不受基础疾病的影响,可客观反映感染情况,具有评估病情和观察疗效的价值。
同时PCT浓度的增长反映了从一个健康状态到细菌感染的最严重后果的持续发展过程,与细菌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所以PCT作为一种新的细菌感染诊断与鉴别诊断指标,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临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降钙素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目前降钙素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它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多克隆抗体R2B7特异地识别和连接合成氨基酸降钙素原,因放射性元素的污染致使此法使用受限。
(2)三明治免疫发光法(ILKA):该方法是利用降钙素抗体和抗钙抑及抗体,分别与PCT分子的降钙素和抗降素部位结合,以排除交叉反应。
该方法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3)胶体金比色法:该方法是利用胶体金技术,收取血标本后将血清滴入试剂盒中,30min后观察颜色,即可完成测定。
该方法具有快速方便、易观察的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急诊。
三、PCT在急诊科的主要临床应用
1、降钙素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也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发病的肺炎。
李钢等报道了降钙素原在不同细菌感染CAP的鉴别价值,血清PCT与CRP、WBC等传统指标比,在细菌性感染疾病中PCT占有绝对的优势,长期以来急诊科医师一直关注的如何准确选择抗生素这一问题也迎刃而解。
通过血清PCT检测,可以鉴别CAP患者是细菌感染还是非细菌性感染,是否需要用抗生素。
近来研究也显示细菌感染时血清PCT升高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通过PCT的动态监测为急诊医生提供了抗生素调整时机及使用疗程的依据,降低抗生素应用带来的耐药及副作用,避免非细菌感染患者滥用抗生素,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治愈率。
2、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多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COPD不仅累及肺,也可以导致显著的全身效应。
临床上有许多诱发因素,其中以细菌感染为主,故
合理使用抗生素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谢修文等[1]根据PCT检测对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果证实治疗后的PCT、CRP、WBC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天数、费用、二重感染率及1年内复发率明显下降。
因此,PCT可指
导AECOPD患者抗生素应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二重感染、避免产生新的细菌耐药性。
3、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腹腔感染、胰腺脓肿和胰腺坏死是AP 常见的
严重并发症。
现确定或排除胰腺/组织感染的方法是B超或CT引导下的腹腔穿刺,但此方法
只应用于感染严重时,对于早期感染无法进行判断。
周玉等对165例发病12h内入院的AP
患者进行了血清PCT监测,结果证实血清PCT能够在早期反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且能够反映AP患者是否合并感染,有助于早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早期合理预防
感染,对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研究证明,PCT是诊断感染
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良好指标,比CRP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精确度,期预测感染的诊断
精确度大致和B超/CT引导下的穿刺相同,故急诊医师可根据PCT有效评估抗生素疗效,及
时调整抗生素,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性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
4、降钙素原在脓毒症中的应用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和(或)循
环衰竭。
而早期脓毒症与非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相似,鉴别有困难。
CRP对于炎症反应的敏感性很高,但缺乏特异性。
PCT与CRP有所不同,它是一个稳定的感
染标志物,不受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缺陷以及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因素的影响,能更好的较CRP反映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血清PCT还有助于早期鉴别脓毒症与非脓毒症,指导治疗。
当然,PCT作为一个脓毒症诊断与治疗监测的生物标志物,应该结合其他检测手
段如APACHEⅡ、SOFA评分、白细胞介素-6等一起使用,更有利于急诊医师对病情的判断和
评估。
综上所述,急诊患者病情变化迅速,波动幅度较大,病情复杂,因此需要一些能实时反映病
情变化水平的监测指标。
PCT具有检测费用低、检测速度快、稳定性好等特点,在疾病早期
就能帮助医师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疾病,有助于急诊医师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及疗程;
同时联合其它检测手段可及时准确的对疾病做出诊断,提高抢救成功率。
但需指出的是,PCT不能鉴别血流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对于严重感染患者仍需要进行病原体的检测。
参考文献
[1]谢修文,蒋智勇.血清降钙素检查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