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32
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钠原子的结构(微观)分析认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宏观)。
2.设计实验探究钠与氯气、水的反应,会分析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钠的原子结构 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钠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存在2.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 常温加热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钠先熔化,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结论①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硬度小,熔点低,密度大于煤油,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②钠与氧气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常温下:4Na +O 2===2Na 2O ,白色加热时:2Na +O 2=====△Na 2O 2,其中O 为-1价 ③条件不同,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2)钠与其他非金属单质化合生成的化合物中钠只显+1价,如Na 与Cl 2在点燃条件下可反应,化学方程式:2Na +Cl 2=====点燃2NaCl 。
(1)金属钠能存放于煤油中,也可存放于CCl4中()(2)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3)钠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4)实验中取出的药品都不能再放回原瓶()(5)等质量的钠无论生成氧化钠、过氧化钠还是它们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均相同() 答案(1)×(2)×(3)√(4)×(5)√1.在实验室中,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提示钠密度比石蜡油或煤油大,能隔绝空气,防止钠被氧化。
2.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中(常温下)充分反应,失电子________多(填“第一块”“第二块”或“一样”,下同),生成产物的质量______大,试着写出你的理由。
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图文课时课题: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重点)②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重点)③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④观察水螅的结构;通过观察水螅,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2.能力目标①学会观察水螅。
通过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捕食过程及纵切片,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并能初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及观察水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初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和保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②通过大量的图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建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腔肠动物”的教学,以水螅为例进行学习,但因分组实验《观察水螅》效果不明显,本人采用了播放几个相关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捕食过程和运动方式,再以水螅的纵切片加深对水螅的认识并及时进行巩固,然后展示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来了解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水螅的捕食过程和运动方式视频、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显微镜、水螅的纵切片、鱼的骨骼标本、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及不同种类动物骨骼结构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美丽浩瀚的大自然不仅有千姿百态的植物,还孕育着形形色色,充满生机的动物。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5分钟物王国,学习动物的主要类群,领略动物的风采观看视频,激发学习的欲望以同学们喜欢的《动物世界》的视频及各种动物的图片导入,既创设情景,激发好奇,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据统计,已经记录的动物有150多万种,动物学家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二、学生自主学习展示鱼的骨骼标本及其它动物的骨骼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脊椎动物;什么观察鱼的骨骼标本,了解动物的分类以及分类的依据:有无脊柱;了解脊椎骨与脊柱的关系,知道什么无脊椎动物。
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学习目标] 1.掌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的表现形式。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典型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3.举例说明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综合思维)4.结合实例,解释典型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目标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________的热能。
2.分类(1)进行得很快的内力作用,如火山喷发和________,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2)进行得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经过漫长的________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3.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岩石圈因受__________而发生的______或______,也称________运动。
(2)岩浆活动:当岩石圈__________时,深处________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________地表的过程。
(3)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4.对地表的影响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__。
(1)地壳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运动形态举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____________,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岩浆活动岩浆只有____________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2019年2月22日厄瓜多尔中南部地区发生7.5级地震,震中位于莫罗纳—圣地亚哥省马卡斯附近,震源深度107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