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32
下载最新免费模拟卷,到公众号:一枚试卷君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钠原子的结构(微观)分析认识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宏观)。
2.设计实验探究钠与氯气、水的反应,会分析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钠的原子结构 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钠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存在2.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 常温加热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新切开的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暗钠先熔化,然后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固体结论①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硬度小,熔点低,密度大于煤油,通常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②钠与氧气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常温下:4Na +O 2===2Na 2O ,白色加热时:2Na +O 2=====△Na 2O 2,其中O 为-1价 ③条件不同,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不同(2)钠与其他非金属单质化合生成的化合物中钠只显+1价,如Na 与Cl 2在点燃条件下可反应,化学方程式:2Na +Cl 2=====点燃2NaCl 。
(1)金属钠能存放于煤油中,也可存放于CCl4中()(2)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3)钠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4)实验中取出的药品都不能再放回原瓶()(5)等质量的钠无论生成氧化钠、过氧化钠还是它们的混合物,转移的电子数均相同() 答案(1)×(2)×(3)√(4)×(5)√1.在实验室中,为什么要把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提示钠密度比石蜡油或煤油大,能隔绝空气,防止钠被氧化。
2.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中(常温下)充分反应,失电子________多(填“第一块”“第二块”或“一样”,下同),生成产物的质量______大,试着写出你的理由。
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图文课时课题: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重点)②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重点)③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④观察水螅的结构;通过观察水螅,了解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2.能力目标①学会观察水螅。
通过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捕食过程及纵切片,了解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并能初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及观察水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初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和保护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②通过大量的图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建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腔肠动物”的教学,以水螅为例进行学习,但因分组实验《观察水螅》效果不明显,本人采用了播放几个相关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捕食过程和运动方式,再以水螅的纵切片加深对水螅的认识并及时进行巩固,然后展示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来了解总结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水螅的捕食过程和运动方式视频、几种腔肠动物的图片、显微镜、水螅的纵切片、鱼的骨骼标本、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及不同种类动物骨骼结构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美丽浩瀚的大自然不仅有千姿百态的植物,还孕育着形形色色,充满生机的动物。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5分钟物王国,学习动物的主要类群,领略动物的风采观看视频,激发学习的欲望以同学们喜欢的《动物世界》的视频及各种动物的图片导入,既创设情景,激发好奇,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据统计,已经记录的动物有150多万种,动物学家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二、学生自主学习展示鱼的骨骼标本及其它动物的骨骼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脊椎动物;什么观察鱼的骨骼标本,了解动物的分类以及分类的依据:有无脊柱;了解脊椎骨与脊柱的关系,知道什么无脊椎动物。
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时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学习目标] 1.掌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的表现形式。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典型地区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3.举例说明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综合思维)4.结合实例,解释典型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目标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________的热能。
2.分类(1)进行得很快的内力作用,如火山喷发和________,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2)进行得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经过漫长的________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3.表现形式(1)地壳运动:岩石圈因受__________而发生的______或______,也称________运动。
(2)岩浆活动:当岩石圈__________时,深处________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________地表的过程。
(3)变质作用:岩石受温度、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4.对地表的影响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__。
(1)地壳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概念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运动方向水平挤压水平张裂地壳抬升、地壳下沉对地表的影响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形成裂谷或海洋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运动形态举例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____________,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岩浆活动岩浆只有____________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2019年2月22日厄瓜多尔中南部地区发生7.5级地震,震中位于莫罗纳—圣地亚哥省马卡斯附近,震源深度107千米。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双基巩固学考突破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B.Na2OC.NaOHD.NaCl答案:D解析:钠很活泼,钠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Na2O与水反应,NaOH能与许多物质如酸性氧化物、盐等反应,因此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不可能是NaOH和Na2O。
2.钠的下列性质和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无关的是()。
A.钠的密度小B.钠的熔点低C.钠的硬度小D.钠有强还原性答案:C解析: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钠浮在水面上;钠与水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所以看到钠熔化成小球;钠有强还原性,所以与水反应剧烈。
钠的硬度小与该反应现象无关。
3.将一小粒钠投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溶液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B.钠粒熔成小球浮在液面四处游动C.有气体产生D.有红色的铜被置换出来答案:D解析:钠非常活泼,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絮状Cu(OH)2沉淀,不会置换出铜。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B.钠在空气中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剧烈答案:C解析: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Na2O,Na2O不能自燃。
5.实验室中可用于保存少量Na的方法是()。
A.放在细沙中B.保存在石蜡油中C.直接放置在空气中D.用水液封,保存在广口瓶中答案:B解析:为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
主要依据有二:不能与钠反应,密度比钠的密度小。
6.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具有金属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
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B.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淡黄色的Na2OC.在氧气中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D.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水灭火答案:C解析:钠可用小刀切割,硬度小,A项错误;钠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白色的Na2O,B项错误;Na能与H2O反应,故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D项错误。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氧气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知识梳理】1.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算,氮气占 ,氧气占 ,稀有气体占 ,二氧化碳占 ,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
2.地球上 和 都需要消耗氧气。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不会大幅减少,这是因为 弥补了自然界中氧气的消耗,使空气中氧气含量几乎保持恒定。
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3.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 味的 体,密度比空气 ,它 溶于水。
在压强为一个大气压,氧气在—183℃时,可变成 色液体,在—218.4℃时,变为 色雪花状固体。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铁丝卷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火柴的作用是 ,为什么火柴即将燃尽的时候再伸入集气瓶 ,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的作用是 。
【知识巩固】6.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氦气7.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B.红磷C.铁丝D.石蜡8.某同学在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的是 ( )9.下列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且描述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淡蓝色气体B.因为氧气易溶于水,所以水中有动植物生存C.氧气能够支持物质燃烧D.液态氧气是淡蓝色的,固态氧气是淡蓝色雪花状的10.下列关于空气和氧气性质相近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没有颜色和气味B.都可以供给呼吸C.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都可以支持可燃物燃烧11.细铁丝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B.有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产生淡蓝色火焰12.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变绿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二氧化碳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13.木炭、细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共同现象是()A.都有气体产生B.都有淡蓝色火焰出现C.都放出热量D.都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4.铁丝在空气中灼热发红,但不能燃烧,这一事实与下列哪一因素最密切()A.氧气的浓度B.铁丝的表面积C.燃烧区的温度D.铁丝的粗细15.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物质,该物质是()A.红磷B.氧化镁C.五氧化二磷D.四氧化三铁16.下列对氧气化学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不活泼,常温下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很不活泼,高温时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D.比较活泼,在高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17.小丁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明确学习目标]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钠与氧气、水的反应,能正确描述反应现象,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探究钠与水的反应1.取用钠时,剩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为什么?提示:钠性质活泼,易与水、空气反应而引起火灾,故剩余的钠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原试剂瓶。
2.钠能置换出金属单质吗?提示:钠与盐溶液反应时,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但是在熔融状态下,金属钠能将不活泼的金属置换出来,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 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极易失去,故钠具有强的还原性。
(2)钠在常温下能与O 2反应生成Na 2O ;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与O 2反应生成Na 2O 2,与Cl 2反应生成NaCl ;在研磨时与S 反应生成Na 2S 。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金属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C .钠与煤油混合时可以发生爆炸D.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过氧化钠[批注点拨][解析]钠易与H2O和O2反应,所以自然界中不存在钠的单质,都是化合物,A正确;为了隔绝空气,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所以钠与煤油不反应,更不会因混合而发生爆炸;钠在空气中不加热生成Na2O,加热时,燃烧生成Na2O2且发出黄色火焰,B、D正确。
[答案] C[练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B.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C.实验室取用金属钠需要3种用品D.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答案 C解析金属钠在空气中会被氧化,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故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金属钠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钠存在,B正确;实验室取用金属钠时,需要用镊子夹取钠,用滤纸吸干煤油或液体石蜡,用小刀切割,用玻璃皿盛放,所以所需的用品至少有4种,C错误;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