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幼儿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摘 要】第一反抗期是每个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巧妙应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本文立足航航这一小班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并着重从运动能力、自我意识、情绪三个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班 角度 分析 第一反抗期一、案例描述航航,四岁,是我们小班的孩子,他特别聪明,如果是少量的内容,只要他听过、看过,他都基本上能复述出来,而且还复述地非常流利。
航航是家里的独子,父母非常宠爱他。
平时,他在家里和幼儿园都很乖巧,做游戏的时候也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很合拍,但是,他最近的表现却令老师很头疼。
最近一个星期,航航每次都“自作主张”,经常和老师、家长对着干,在学校的时候,他也非常调皮,经常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对老师的询问也爱搭不理的,并且还经常带其他小朋友去沙池边玩耍。
二、案例分析(一)初步判定根据案例,我们初步判定航航的行为属于儿童的第一反抗期。
幼儿三四岁左右,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认知不断增多,就表现出独立的意愿,虽然能力还达不到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做,变得不太听话。
这是一种意识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
科学表明,在三四岁期间孩子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则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
从案例看来,航航所处的年龄正是儿童第一反抗期的多发阶段。
而他“平时”的行为举止与“最近一星期”的言行相悖,即平时乖巧、懂事、很合拍,而最近则总是“自作主张”,和爸爸妈妈、老师对着干,并且还出现与其他小朋友争吵、到沙池边玩耍的现象。
这一系列现象足以证明,相比于其他幼儿的第一反抗期,航航的行为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原因分析1.运动能力方面儿童第一次发育高峰之后,身体的运动机制逐渐激活,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模仿成人来完成。
并且,这时,他们非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空间,尝试新事物。
但很多家长、老师害怕儿童受到伤害,都会或多或少地加以阻拦或限制,于是幼儿就产生了反抗的情绪。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是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叛逆心理。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很听话,没有逆反心理,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位合格的家长。
但是很多的家长,并不是这样的幸运,自己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带有叛逆行为,面对叛逆的孩子,有的时候弄的家长束手无策,不知道孩子怎么了,只知道孩子大了不听话了很难管,却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所致。
今天我们大家就孩子叛逆这个话题一起交流探讨。
围绕这个话题我们要明白以下六个问题:一什么是逆反心理,二是孩子的逆反期有几次,三是逆反心理的情绪表现,四是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的因素,五是孩子逆反心理带来的危害,六是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我们该怎样做下面我们逐个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一、什么是逆反心理是指与正常情况不同的逆向反应和强烈的抵触情绪,导致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这个时期的孩子中常会发现许多孩子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父母、老师“顶牛”、“对着干”。
这种与正常行为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就是“逆反心理”。
了解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之后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问题二、孩子逆反心理的情绪表现研究发现,5%到15%的学龄儿童都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征兆。
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出:(一)不愿意多说话了;这是孩子最明显的表现之一,特别是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显得特别沉默,家长怎么去问他都不多说一句。
(二)呵斥父母,与父母争吵,更有甚者动手打父母,这是比较强烈的逆反心理表现。
(三)烦躁不安,频繁地大发脾气,看到什么都不满;主要在孩子回家后情绪比较亢奋,对家里的任何事情都表现的不满意,同时对家长也显得特别的不耐烦。
(四)和父母对着干,父母嫌孩子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
而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五)明着听话,背地里软抵抗等等。
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作者:陈晓瑜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04期【摘要】第一反抗期是每个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巧妙应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本文立足航航这一小班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并着重从运动能力、自我意识、情绪三个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班角度分析第一反抗期一、案例描述航航,四岁,是我们小班的孩子,他特别聪明,如果是少量的内容,只要他听过、看过,他都基本上能复述出来,而且还复述地非常流利。
航航是家里的独子,父母非常宠爱他。
平时,他在家里和幼儿园都很乖巧,做游戏的时候也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很合拍,但是,他最近的表现却令老师很头疼。
最近一个星期,航航每次都“自作主张”,经常和老师、家长对着干,在学校的时候,他也非常调皮,经常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对老师的询问也爱搭不理的,并且还经常带其他小朋友去沙池边玩耍。
二、案例分析(一)初步判定根据案例,我们初步判定航航的行为属于儿童的第一反抗期。
幼儿三四岁左右,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认知不断增多,就表现出独立的意愿,虽然能力还达不到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做,变得不太听话。
这是一种意识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
科学表明,在三四岁期间孩子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则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
从案例看来,航航所处的年龄正是儿童第一反抗期的多发阶段。
而他“平时”的行为举止与“最近一星期”的言行相悖,即平时乖巧、懂事、很合拍,而最近则总是“自作主张”,和爸爸妈妈、老师对着干,并且还出现与其他小朋友争吵、到沙池边玩耍的现象。
这一系列现象足以证明,相比于其他幼儿的第一反抗期,航航的行为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原因分析1.运动能力方面儿童第一次发育高峰之后,身体的运动机制逐渐激活,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模仿成人来完成。
成功迎接孩子第一个反抗期>许多父母会发现孩子在两岁前后突然从小可爱变成小魔鬼,逐渐表现出不听话甚至违抗大人的倾向。
对于父母的指示或命令,如坐好吃饭、收拾玩具、从游乐场回家,总是拒绝听从。
他或是充耳不闻,或置之不理,或直接抗命,或对父母的指令讨价还价。
父母要正视幼儿反抗期孩子偶尔不听话是常事,但如果不听话成为他的固定行为模式,不仅会令父母困扰,破坏亲子关系,不及时纠正还容易引发孩子更为严重的行为问题,如攻击行为、扰乱秩序的行为、反社会行为,并因被定位为“不乖”或“坏孩子”而感到自卑。
幼儿逆反行为也许会因他逐渐长大、认知和自控能力增强而有所改善,但也可能因父母的忽略或错误的应对而让他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延续到青春期,影响他的学习表现、人际关系、工作生涯及成就等。
这样的孩子到青少年时期,他表现出的敌意和逆反行为会比其他孩子更明显和恶化,甚至出现“反抗叛逆症”。
所以,父母需要谨慎应对幼儿的不听话或违抗行为。
你可以采取以下5个技巧,每个技巧都可以用一个英文字母C开头的单字代表。
技巧1:保持冷静理性(Calm)父母对于孩子不听话或违抗行为容易感到烦躁、愤怒、没耐心,对孩子大发脾气、出言威胁或动手打他,这样不但无法减少不良行为,甚至还会助长这种行为的不断发生;同时,也容易让孩子对你产生不安和敌意的情绪,破坏亲子情感。
当孩子显得暴躁易怒时,不要火上加油,稍微等候,让孩子的情绪风暴过去再说。
孩子对你的指令提出质问或争论时,尽量不要和他争论,可以置之不理,或再重复一次你的指令。
父母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被激怒,要保持冷静理性,可以采取“不予理会”的策略,除非是真正危险的行为。
如:静静地把头扭开,不看他,不皱眉头,他会因为这样的行为无法奏效而逐渐减少,但当他打人时你要立刻制止。
技巧2:承受自然后果(Consequence)父母要把幼儿反抗期视为孩子生活、学习及成长的机会,帮助他理解及接受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
例如,他摔丢玩具并不听劝止,因为他不爱惜玩具的行为,你可将这玩具没收一周不准他玩或一个月不买新玩具。
积极应对宝宝的第一反抗期导读:假如要求受到家长的阻止和限制,他们就会产生抵抗。
3岁小孩的逆反心理的根源是家长造成的,专门是隔代人的宠爱。
我家女儿刚三岁,还没上幼儿园,一直由从事教育工作的父母带着。
女儿的性格专门爽朗,属于外向型的小孩,但她不爱喊人成了我们的心病。
她一岁多时我们就带着她参加各项活动,同时引导她喊人,告诉她明白礼貌才是好小孩,往常她还听话,但是她现在却不喊了。
我们给她讲道理,她都明白,但一遇到生人让她喊,她却不喊了,这让我们当家长的专门没面子。
请您帮我分析一下女儿的心理状态,是我们教育方式不正确依旧与她个体有关,是不是过了那个时期就会好转?感谢。
这是宝宝第一抵抗期的现象。
第一抵抗期是指小孩1~3岁,专门3岁小孩表现得更为充分。
那个时期的小孩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父母及隔辈老人一见小孩哭,就会迫不及待地冲上去,左哄右哄,一旦不理他们,他们就会用哭闹来表示,为小孩的第一抵抗期埋下不良的种子,随着时刻的推移,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脾气渐长,要做什么必须赶忙去做。
假如要求受到家长的阻止和限制,他们就会产生抵抗。
3岁小孩的逆反心理的根源是家长造成的,专门是隔代人的宠爱。
性格爽朗的小孩同样会产生逆反心理。
小孩对喜爱的人经常接触的人,可能会好一些,关于生疏人他们会产生戒备心理,这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遗传问题。
父母社会交往差,或是老人呵护得太过分。
我们把第一抵抗期的小孩称之为仿照思维时期,假如大人在社会交往上欠缺,小孩会在潜移默化中仿照,因此,那个年龄的小孩家长要专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2、小孩接触生疏人的机会少,出门少。
3、第一抵抗期的逆反心理。
当小孩不快乐,你强迫他(她)去做,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反其道而行之,沉默确实是他们的一大法宝(对爱他的人也一样)。
综上所述,期望您找出女儿的问题所在。
最后我有个建议:隔辈老人,专门是有文化知识的老人,为了隔辈人好,依旧让他们上幼儿园吧。
让我们共同记住一句话:“生活即教育”。
巧妙地回应孩子的第一个阻力期案例描述:小王是我们小班的孩子.他非常聪明.因为他的父母都是老师,所以他非常擅长教育.通常,我对人很有礼貌.我也喜欢在课堂上使用我的大脑.通常的活动非常积极,但最近我发现他似乎已经改变了.我喜欢和老师一起做事.例如,我睡觉时感觉很好.他仍然必须留在午睡室;当他读这本书时,他仍然不得不说“我还没读完”,而且基本上每天都会这样.在班上观察其他孩子也或多或少不听话,但小王的表现真的很特别,而他的父母觉得孩子现在有点不听话了.案例分析:对小王行为的分析是对儿童的第一个抵抗期.每个孩子都会经历2到3岁这样的时期,但有些孩子有明显的表现,有些孩子不是很明显. “第一阻力期”是大多数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叛逆表现是正常现象.这是孩子的自我发展需求.孩子的消极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了.产生自我意识,尝试了解周围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并表达您的个人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他经常表现出成年人的反面.当成年人说这没关系时,他只是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这正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否定成年人的观点和指示来强调自己的存在,这也是寻求成年人尊重的一种方式.他们也希望通过让他做某事来展示他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因为他觉得他的能力已经很强.因此,有些人认为将心理“反叛时期”描述为“自力更生期”或“自力更生期”可能更为恰当.当孩子有一段时间的抵抗时,我们的治疗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采取的措施:1.学会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于个性的独立个体.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孩子,即使他们的观点不成熟,他们也有自己的意见.我们必须放弃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应该指出的是,儿童的“抵抗”行为是促进其发展能力的心理驱动力.成年人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适当鼓励儿童的某些行为,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运动技能的发展.2,孩子的抵抗行为不能不加控制,也不能过于严格控制.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并妥善控制.与此同时,儿童应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机会,以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例如,有时孩子在读书时,时间会增加,有些孩子会说'我不乐观',很难再看.一阵子.此时,老师也可以给他更多时间来看待它.如果你长时间看它,有些孩子会模仿它,所以我们可以应用这个方法并限制时间.例如,当教师计数达到10时,是否会被收集?这使孩子的步伐更小,孩子更容易接受.当孩子们必须自己穿衣服时,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一起穿着它们而不受太多限制.在没有任何严重问题的情况下,让我们让孩子们去做.3.当你说'不'时,说'不'.对于一些危险的东西,孩子必须这样做,然后我们必须坚定地说'不',如:模仿大人玩电子开关,玩打火机,打开燃气灶等.这些是不允许的.在儿童抵抗期间,我们必须与儿童交往,引导和教育儿童了解他们不熟悉的世界,学会赞美和善待儿童,使儿童的身心正常发育.4.使用自然后果惩罚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孩子的行为后果本身可以用来自然地惩罚他的行为.例如,如果有些孩子拒绝为自己吃饭,那么我们可以采用自然后果的惩罚方法.如果他不吃饭,他一定会饿.当他饿了,你不会再喂他.他一定会自己吃.5,家庭联系,共同困难孩子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父母的态度也很重要.父母也需要了解孩子的现象,正确面对,不能听,不能随便处理.它更伤害了孩子.幸运的是,小王的父母也是老师.他们也非常关心孩子.他们会观察他们的言行.我们还及时与他们沟通,以便他们了解他们的第一个阻力期.让家一起教育孩子.面对孩子的抵抗期,有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头疼和无助,但我们必须正确地面对并帮助孩子在抵抗期间存活.如果你过多地干扰你的孩子,你可能会让你的孩子变得顺从,成为一个没有意见,没有忠诚的人.另一方面,如果你知道你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或者只是容纳,这无疑会沉溺于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需要掌握纪律的“程度”,运用一定的智力和技巧来解决孩子的“反叛”,使孩子能够在生命的第一个阶段生存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们发现小王的行为明显改善,活动更加活跃.他的脾气并不那么尴尬.有时候他无法在小组面前与他交流,我们会利用个人交流的时间.与他沟通,通常在事情过去之后,孩子在谈论它时更有可能接受或同意你的观点.通常我们也会更加关注小王的行为,并鼓励孩子的优势.例如,他讲述的能力非常强.我们会让他在小组面前讲故事,他会很开心.我相信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们将顺利度过抗拒期.。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小班幼教案例: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案例描述:小班的孩子小华,在最近的一次自由活动时间,坚持要自己穿衣服。
然而,由于他的动作不够熟练,衣服常常穿反或者穿不进去。
小华感到沮丧,于是开始哭闹,拒绝接受老师的帮助。
案例分析:1.小华的行为是典型的第一反抗期的表现。
他渴望独立,但能力有限,导致挫败感。
2.小华的反抗行为可能是对成人干预的一种防御机制。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事情,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3.小华的哭闹可能是由于情绪管理能力尚未成熟,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挫败和不满。
应对措施:1.理解和接纳:我们要理解小华的行为,接纳他的情绪。
我们可以告诉他:“我知道你想要自己穿衣服,这很好,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2.提供适当的引导:在尊重小华的独立性的同时,我们可以适当引导他。
例如,我们可以建议他:“先试试把袖子穿上,然后我们再看看衣服能不能穿好。
”3.分解任务:将穿衣服这个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简单的步骤,帮助小华一步步完成。
这样既可以减少他的挫败感,也可以提高他的自信心。
4.鼓励和表扬:当小华成功完成一个步骤时,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例如:“你真棒,已经把袖子穿好了,我们再试试穿裤子。
”5.情感支持:当小华感到挫败时,我们要给予他情感上的支持。
我们可以抱抱他,或者轻轻地拍拍他的背,告诉他:“没关系的,我们可以慢慢来。
”6.创造成功经验:为了增强小华的自信心,我们可以创造一些简单的任务让他完成,从而积累成功的经验。
例如,我们可以让他帮忙整理玩具,或者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
7.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共同探讨如何在家中也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一、情感连接与理解教师以温和的语气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
对话示例:教师:“小华,你今天看起来有点不高兴,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吗?”二、引导孩子表达情绪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对话示例:教师:“小华,你是不是因为穿衣服有点困难,所以感到生气了?你可以告诉老师你的感受。
怎样对待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自从小宝宝会独立行走开始,随着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及活动范围的逐渐增大,小宝宝的自主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向往独立.有许多事情都要求自己动手做,经常会看到宝宝气喘吁吁的忙个不停!越忙越高兴!越来越喜欢自已动手吃饭,越来越喜欢帮大人的忙,比如帮忙择菜,帮着拿东西,非常热心也非常自我!这时候喜欢和大人对着干,越来越不听话了.经常是在我们叫她名字的时候她装着听不见的样子;吃饭前叫她洗手她偏偏不洗,不让她怎样她偏要怎样;这时就到了小宝宝的反抗期了,只要了解宝宝反抗期的特点及原因,给宝宝以正确的引导.有充分的爱心和耐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呵斥宝宝否则将会给宝宝带来负面的影响.第一反抗期一般从宝宝独立行走开始阶段性的表现到五岁的时候,这也是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的.专家指出反抗是宝宝人生的第一次自我塑造,父母因为生气、愤怒而过多压制反抗期的宝宝,会形成宝宝的“奴性”人格,长大后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缺乏主见。
并且因为宝宝屈服于自己所处的劣势,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在长期找不到合理宣泄的情况下,会给宝宝产生不可修复的伤害。
宝宝到2岁开始自我意识发展,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出现了自我行动的意愿;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出现占有意识,意识到哪些东西是自己的。
活动能力增强,能够独立行走,活动范围扩大,活动的主动性增加。
尤其是认识能力的发展,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高涨,喜欢模仿,对成年人的生活感兴趣。
但与之相反的,她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薄弱。
所以,宝宝做出很多行为,她自己并不知道是错误的,需要大人告诉她,而不是呵斥。
还有些行为是大人认为她是错误的,其实她只是在模仿成年人的或她见到的某些行为。
如果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时,大人更应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做,许多时候都能找到极合理的解释.就不会为孩子的行为而恼火了!针对不同目的的偏差行为,大人要予以不同的处理方式。
下面对宝宝偏差行为的4个不同目的进行分别阐述。
孩子“第一反抗期”的应对策略小孩都上小学了,然而仍旧顽皮、不听话、不爱学习、你说东,他偏向西。
这根源追问起来事实上是因为第一抵抗期没有专门好的把握。
既然如此,那大伙儿一起跟着我的思路认真往下看——第一抵抗期是针对2-4周岁的幼儿。
回忆一下我们小孩在第一抵抗时的情形:1.你的小孩大约几岁时,你突然感受不听话了?2.对小孩不听话?你是如何做的?是进行恐吓?打骂?置之不理?依旧把小孩弄哭后,又怕哭坏,最终又去哄呢?3.在你家庭里,你们夫妻在教育小孩观念上一致吗?有没有因为观念不一致而当着小孩的面争吵?4.你们夫妻之间和老人之间在小孩的教养方面,有没有观念上的冲突和方法上的不一致?关于这四个问题,你们家的情形是如何样?面对这些问题,那我们要如何应对呢?这一时期所表达出来的现象一样有:1.小孩想尝试一切新奇事物。
2.吃饭问题。
3.生活方面磨蹭。
不知大伙儿是如何明白得抵抗之意的,我的片面明白得是,在家庭生活中,一方对另一方不中意,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听。
这正是2--4周岁幼儿身上表达出来的抵抗。
大伙儿认真摸索下,几乎2--4周岁的幼儿都会经历这些现象。
假如我们采取打骂,那终是无法解决这些现象的。
那这是为何呢?下面是老师分析的四种缘故:1.小孩想表达自己的方法。
我们回过头想想,当小孩一生下来时,完全确实是一张白纸,在婴儿期小孩只会用笑和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没有其它情绪表达,而我们也只是初略小孩的情绪方法,靠我们平常的观看来推测宝宝想表达的意思。
到宝宝2周岁差不多专门能说了。
(只是我家培洪说话就比较晚,2周3个月才开始说话耶,因此开口后,专门快就能说得专门流利了)会用语言表达后,宝宝都想说出自己的方法,并加以表情,说出的话显得比较夸张,而我们大人却觉得好玩。
老是以笑来应对宝宝,事实上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我们应该主动引导小孩的表达。
还有确实是大伙儿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小孩能表达后,就想让小孩开始识字。
事实上那个时期是宝宝最佳的口语期(0-3),我们只要每天对着宝宝说话,他就能成句成句地学会。
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案例描述:
小王是我们小小班的孩子,他特别聪明,由于他父母都是做老师的,因此在教养方面都很好。
平时对人很有礼貌,上课也很爱动脑筋,平时的活动都是非常积极,但最近发现他好象变了,做什么事都喜欢跟老师对着干,比如:睡好觉大家都出来了,而他偏偏还要呆在午睡室;看书的时间到了他偏偏还要说“我还没看完,”而且基本上天天这样。
观察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或多或少有些不听话的例子,但像小王这样的表现确实很特别,他的父母也觉得孩子现在有点不听话了。
案例分析:
分析小王的行为是属于儿童的第一反抗期。
每一位孩子在2—-3岁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只是有的幼儿表现的明显,有的幼儿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第一反抗期”是大多数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出现一些逆反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它是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出和大人相反的做法,当大人说这样可以的,他偏偏认为这样不可以。
这正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
他们也希望通过让他自己来做某些事情,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备的能力,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很强了。
因此,有人认为,将心理“反抗期”说成“自立期”或“自强期”,也许更为恰当。
当孩子出现反抗期时,我们的处理方式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采取的措施:
1、要学会尊重孩子。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
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观点,哪怕他们的观点是不成熟的。
我们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
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
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2、对孩子的反抗行为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可控制过严。
我们应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适当加以控制。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机会,以使孩子的独立性得到发展,比如:有时孩子们在看书时,时间到了,有的幼儿说“我还没看好,”硬要再看一会儿。
此时老师也可以给他再多看一会儿。
看的时间长了有的幼儿也会模仿,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应用方式方法,给他限定一下时间,比如:当老师数到十时就收起好吗?这样给孩子一个下的台阶,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当孩子硬要自己穿衣服时,我们可以在旁帮助他们一起穿而不要过多的限制。
在没有什么大碍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让孩子去做吧。
3、该说“不“时就说“不”。
对于有的有危险的事情,孩子一定要做,那一定要坚决说“不”比如:模仿成年人摆弄电器开关,玩弄打火
机、开煤气灶等等。
这些都是不允许的。
在儿童反抗期,要和孩子打成一片,引导和教育孩子认识他们尚不熟悉的世界,要学会表扬和善意批评儿童,使儿童的心身得以正常发育。
4、使用自然后果处罚法。
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运用孩子行为后果本身,自然而然地惩罚他的行为。
比如:有的孩子不肯自己吃饭,那我们就可以应用自然后果惩罚法,他不吃过会儿肯定会肚子饿,当他饿了时你再不喂他,他肯定也会自己吃了。
5、家园联系,共同难关
孩子的三分之二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家长的态度也很重要,家长也需要理解孩子的这种现象,正确的去面对,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蛮横的处理,这样只会更伤了孩子。
幸好小王的父母也是老师,他们也非常关心孩子,会观察孩子的言行,我们也适时地与他们沟通,让他们能理解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做到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孩子。
面对孩子的反抗期有时或许我们真得觉得很头疼,也很无奈,但我们必须要正确的面对,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
如果对孩子过多的干涉,可能使孩子变得唯命是从,成为一个没有主见、唯唯诺诺的人。
反之,如果明明知道孩子的做法是错的,还是一味的迁就,这又无疑就是在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因此我们需要把握好管教的“度”,运用一定的智能和技巧,化解孩子的“反抗”,使孩子胜利度过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们发现小王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好转,活动也积极了许多,脾气也没以前那么倔了,当有时在集体面前无法与他沟通时,我们就利用个别交流的时间与他沟通,往往当一件事情过了之后,再去谈论此事时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或认同你的观点。
平时我们也比较关注小王的行为,多鼓励孩子的长处,比如他的讲述能力很强,我们就让他在集体面前讲故事,他也会非常高兴。
相信通过老师、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会顺利度过反抗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