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的护理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一例放射性肺炎患者护理查房周颖病例简介:床号48姓名须磊性别男年龄40住院号177585诊断肺癌继发放射性肺炎主诉胸闷气急4月余加重1月现病史2011年12月胸部放射性治疗后出现胸闷气急,近一月加重,胸部CT 示放射性肺炎,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既往史2011年3月行右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术,病理示找到癌细胞倾向腺型。
已化疗6次。
辅助检查胸部CT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
病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严重程度与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均有密切关系。
有认为放射量阈在3周内为2500~3000rad。
据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临床统计,剂量在6周内小于2000rad,一般极少发生肺炎,剂量超过4000rad则肺炎明显增多,放射量超过6000rad者,必有放射性肺炎。
放射野越大发生率越高;大面积放射的肺组织损伤较局部放射为严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
其他影响因素如个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肺部原有病变如肺炎、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再次放射治疗等均易促进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某些化疗药物亦可能加重肺部的放射治疗反应。
老年和儿童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差。
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多于放射治疗后2~3周出现症状,常有刺激性、干性咳嗽、伴气急、心悸和胸痛,不发热或低热、偶有高热。
气急随肺纤维化加重呈进行性加剧、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呼吸道症状。
并发放射性食管炎时出现吞咽困难。
若放射损伤肋骨,产生肋骨骨折,局部有明显压痛。
体检见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变硬,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和磨擦音。
肺部广泛、严重纤维化,最后导致肺功能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出现相应征象。
治疗:为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总剂量及其单次剂量分配、照射野大小。
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简介放射性肺炎是因为暴露在较高剂量的离子辐射下后引起的肺部组织损伤。
该病症通常出现在核事故、放射治疗或核武器爆炸后。
放射性肺炎可以导致肺泡破裂、肺组织坏死,伴随着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其他相关症状。
治疗放射性肺炎时应综合考虑预防和控制感染、支持性治疗以及其他辅助治疗手段。
放射性肺炎治疗方案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方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和控制感染放射性肺炎患者由于肺组织受损,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
因此,预防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卫生控制标准; - 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治疗以防止继发性感染; - 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感染的迹象。
2. 支持性治疗放射性肺炎患者往往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和其他相关症状,因此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支持性治疗手段: - 给予患者氧气疗法以缓解呼吸困难; - 给予患者镇静剂和止咳药物以减轻症状; - 提供适当的饮食,保障患者的营养摄入; - 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预防肺部功能衰竭。
3. 特殊治疗手段放射性肺炎治疗的特殊手段包括三种常见的方法:3.1. 放射性损伤修复药物一些药物可以促进肺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这些药物包括: - 氨基酸和维生素,如谷胱甘肽和维生素E; - 组织胺和白细胞介素,如白细胞介素-1β。
3.2. 细胞因子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可以通过促进免疫系统的活性和修复机制来增强机体的耐受性和抵抗力。
常用的细胞因子治疗包括: - 白细胞介素-1β; - 白细胞介素-11; - 白细胞介素-6。
3.3.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是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来修复受损组织。
这种治疗方法在修复受损的肺组织方面具有潜力。
干细胞治疗分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和异体干细胞移植两种。
结论放射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放射性损伤,治疗放射性肺炎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在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础上,进行支持性治疗,并尝试特殊治疗手段,如放射性损伤修复药物、细胞因子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
放射性肺炎症状及护理肺炎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放射性肺炎是什么呢?很多人对于放射性肺炎的了解却不是很多。
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肺部、纵隔、肿瘤、食管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部位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
轻者无症状,炎症自行消散;重者产生广泛性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肺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放射面积、放射量、放射速度和放射的方法均有密切关系。
一般在5周内放射量阈值在25Gy的常规照射量较为安全。
放射剂量在6周内20Gy极少产生放射性肺炎,在相同时间内,剂量超过40Gy,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达100%,放射量超过60Gy,可引起严重肺损伤。
放射量越大,发生率越高,肺的损伤越严重。
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老人和小孩对放射性治疗的耐受性差。
化学疗法所用药物(如博来霉素)引起的肺毒性可能加重放射性肺的损害。
放射性肺炎的症状放射性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呢?只有了解了它的症状,才能够及早的发现并予以及时的治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放射性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吧!对于放射性肺炎,轻者无症状。
可在放射治疗后立即出现刺激性咳嗽,多数在放射治疗2~3个月后出现症状,个别在停止放射治疗半年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活动后加剧,伴有气急,心悸和胸痛。
不发热或低热,偶有高热,体温高达40℃。
放射性损伤产生肋骨骨折,局部有疼痛。
放射性食管炎可产生吞咽困难。
随肺纤维化加剧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使症状加重,出现发绀。
1、放射性肺炎大多数是以慢性起病,也有的一开始就是急性的。
最初是以肺泡和肺泡壁内,产生炎症反应为初始症状,然后炎症蔓延到周围的,间质部分和血管人体,引起间质性纤维化,导致肺组织破坏和瘢痕产生。
2、这些疾病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包括类似的症状,X线征象及肺功能检查特点。
继发感染时可有黏液浓痰,伴明显消瘦、乏力、厌食、四肢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急性期可伴有发热3、使通气功能降低,炎症也可累及气管、毛细支气管,往往伴机化性肺炎,也是放射性肺炎的一种表现。
放射性肺炎应该如何预防?*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放射性肺炎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放射性肺炎应该如何护理,放射性肺炎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放射性肺炎:*一、预防放射性肺炎的防治关键在于“防”“防”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1、严格掌握放射剂量:一般在5周内放射量为2500rad的常规剂量较为安全。
2、控制放射野放射野越大发生率越高。
3、选择适当的照射速度以每周剂量800-1000rad为宜,一旦发现本病应尽早开始治疗阻断病程的进展,如已发生广泛肺纤维化则预后不良。
为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总剂量及其单次剂量分配、照射野大小。
乳腺癌作放射治疗,最好作切线投射,尽量避免肺部的损伤。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症状及体温升高。
X线检查发现肺炎,应立即停止放射治疗。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放射性肺炎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放射性肺炎的护理方法,放射性肺炎的常见护理措施。
*放射性肺炎常见护理方法:*一、护理家庭护理如果得了“放射性肺炎”,患者一般可选用口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
重症者可静滴地塞米松。
合并肺部感染时,加用抗生素。
患者一定不能焦急,家人更要做好家庭护理。
1、积极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人需多陪伴病人,给予生活上的照顾。
2、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次数及深浅情况,如病人出现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时应取半卧位,给予氧气吸入,有条件可静滴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以缓解症状。
3、每天要观察体温变化,轻度发热可予以30%酒精或温水擦浴。
推拿涌泉穴,合谷穴,曲池穴等,重者可用激素、抗生素静滴。
中药降温可用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4、注意病人咳嗽的变化和伴随症状,对有痰不易咳出者,可轻拍背部,由下往上帮助排痰。
口服甘草合剂。
如病人干咳不能入睡时,可口服可待因0.3克。
5、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一般在18~20℃为宜,湿度以60%~65%为佳。
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护理【摘要】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在临床护理中,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征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提供营养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难,也是护理的重要内容。
心理护理对于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肺癌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实现。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患者的个体化护理需求,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护理服务。
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更好地帮助肺癌放疗后患者度过难关,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肺癌、放疗、放射性肺炎、临床护理、观察、护理措施、营养支持、并发症、心理护理、重要性、预防、处理、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放射性肺炎的定义放射性肺炎是一种在肺部接受放射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它通常在放射治疗结束后几周或几个月内出现,是由于放射线损伤肺部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胸闷、气促、咳嗽、咳痰以及发热等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食欲不振,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并发症。
通过对放射性肺炎的定义和临床表现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1.2 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是肺癌患者在接受放疗治疗后出现的一种肺部并发症。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咳嗽:放射性肺炎患者常常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咳痰量逐渐增多,痰液可能带有血丝。
2.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呼吸急促、气促,甚至在活动或平卧时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
3. 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部疼痛或不适的感觉,疼痛的程度可以轻重不一。
4. 发热: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或高热,伴有寒战、多汗等症状。
5. 咯血:在肺组织受到放射损伤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咯血的情况,血量多少不等。
放射性肺炎的护理
【概述】
胸部肿瘤如乳腺瘤、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放射性肺炎可能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常于放射治疗1~6周后出
现临床症状及肺炎的胸部X线征象。
2.一般在放射治疗后2-3个月出现刺激性干咳、气急、胸痛,呈进
行性加重,可有发热,一般在38℃左右。
肺纤维化明显时可呼吸困难加重并出现发绀,伴有食管炎症状,气急常呈进行加剧。
3.放射性损伤导致肋骨骨折时,可出现胸痛。
二、体征:
1.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和硬结,局部毛细血管扩张。
2.肺部可听到干、湿啰音和摩擦音,如炎症严重,发生永久性肺纤
维化。
【主要诊断】
胸部X线表现:急性期在照射的肺野上出现弥漫性模糊阴影,边缘不整齐,如同支气管炎或肺水肿。
病变的范围与胸廓表面照射野一致。
慢性期发生肺纤维化,病变成条索状或团块状收缩或局限性肺不张。
纵膈胸膜和心包有大量粘连,纵膈向患侧移位,横隔升高,一侧
胸廓收缩。
【主要治疗原则】
1.预防:为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野、时间与剂
量。
X线检查发现放射性肺炎,应及时停止放射治疗。
2.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肺部继发感染是诱导放射性肺炎发生的
原因之一,老年、体弱、有慢性肺疾患者更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1)抗感染治疗:抗生素治疗是放射性肺炎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2)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
每日40mg,分4次口服,以后逐渐减
量,直至每日10mg,全程约3~6周,急性严重患者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推注。
3)对症治疗:静卧休息,适当的氧气吸入,并预防心力衰竭。
对咳
嗽、痰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给予必嗽平16mg口服,3次/日,或沐舒坦30mg,3次/日。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胸部是否曾接受过大剂量或照射范围广的放射治疗;或
老年、体弱、原有肺部疾病,有接受过放射治疗的病史。
2.评估患儿的呼吸情况记录性质、频率、形态、深度,有无鼻翼扇
动、呼吸困难、三凹征、端坐呼吸等。
3.患者日常行为能力评估:行动是否方便,有无受到限制。
4.患者胸部有无疼痛,疼痛分级。
【护理措施】
1.上呼吸道感染是加重急性放射性肺炎的诱因,故患者在放疗期间
要注意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放射性肺炎,一旦发生应给予患者对症治疗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一般情况差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肺部疾病、
易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放疗期间我们要严密动态观察并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3.咳嗽护理:咳嗽是放射性肺炎的常见症状。
护士应观察患者咳嗽
性质、时间、有无咯血和胸闷等伴随症状。
遵医嘱可使用镇咳剂。
夜间要加强巡视,及时给患者饮一些温水,以减少环境因素的刺激促进睡眠,对排痰困难患者,帮助患者扣背部,必要时给予湿化和雾化疗法,促进痰液排出。
4.呼吸困难的护理:患者自感呼吸困难,应立即将患者置于半卧位。
给予吸氧,氧流量(2-4)L/min,指导患者放松呼吸,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
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氧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心率、指床颜色。
注意观察患者缺氧有无改善,适量调整吸氧浓度。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患者胸闷、气急症状。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
5.发热护理:发热为肺癌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定时观察患者体温变
化。
当体温超过39℃时。
给予患者物理降温。
经常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卫生。
对高热卧床患者给予每日2次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湿润、舒适以消除异味。
增进食欲。
指导患者多饮水,促使因放疗所致肿瘤大量破裂死亡而释放的毒素排出体外,减轻放疗反应。
遵医嘱给予退烧药及抗生素,并观察药物疗效及副反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减少院内感染机会。
6.做好患者生活护理:注意患者休息、饮食。
让患者卧床休息。
饮
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健康教育】
1.放疗前戒烟、戒酒、注意保暖、休息、避免劳累。
2.放疗期间多饮水。
3.对于曾接受过化疗、长期吸烟、肺功能差的患者密切观察病情,
及早发现预防,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4.加强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的了解,提高家属的照顾能【参考文献】
1.阿翠珍,袁红,放射性肺炎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
2011.41(11):34-35;
2.张蕙兰,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80-91;
3.蔡柏蔷,呼吸内科治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