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肺炎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放射性肺炎的护理【概述】胸部肿瘤如乳腺瘤、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
【临床表现】一、症状:1.放射性肺炎可能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常于放射治疗1~6周后出现临床症状及肺炎的胸部X线征象。
2.一般在放射治疗后2-3个月出现刺激性干咳、气急、胸痛,呈进行性加重,可有发热,一般在38℃左右。
肺纤维化明显时可呼吸困难加重并出现发绀,伴有食管炎症状,气急常呈进行加剧。
3.放射性损伤导致肋骨骨折时,可出现胸痛。
二、体征:1.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和硬结,局部毛细血管扩张。
2.肺部可听到干、湿啰音和摩擦音,如炎症严重,发生永久性肺纤维化。
【主要诊断】胸部X线表现:急性期在照射的肺野上出现弥漫性模糊阴影,边缘不整齐,如同支气管炎或肺水肿。
病变的范围与胸廓表面照射野一致。
慢性期发生肺纤维化,病变成条索状或团块状收缩或局限性肺不张。
纵膈胸膜和心包有大量粘连,纵膈向患侧移位,横隔升高,一侧胸廓收缩。
【主要治疗原则】1.预防:为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野、时间与剂量。
X线检查发现放射性肺炎,应及时停止放射治疗。
2.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肺部继发感染是诱导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原因之一,老年、体弱、有慢性肺疾患者更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1)抗感染治疗:抗生素治疗是放射性肺炎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2)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
每日40mg,分4次口服,以后逐渐减量,直至每日10mg,全程约3~6周,急性严重患者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给予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推注。
3)对症治疗:静卧休息,适当的氧气吸入,并预防心力衰竭。
对咳嗽、痰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给予必嗽平16mg口服,3次/日,或沐舒坦30mg,3次/日。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胸部是否曾接受过大剂量或照射范围广的放射治疗;或老年、体弱、原有肺部疾病,有接受过放射治疗的病史。
2.评估患儿的呼吸情况记录性质、频率、形态、深度,有无鼻翼扇动、呼吸困难、三凹征、端坐呼吸等。
一例放射性肺炎患者护理查房周颖病例简介:床号48姓名须磊性别男年龄40住院号177585诊断肺癌继发放射性肺炎主诉胸闷气急4月余加重1月现病史2011年12月胸部放射性治疗后出现胸闷气急,近一月加重,胸部CT 示放射性肺炎,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既往史2011年3月行右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术,病理示找到癌细胞倾向腺型。
已化疗6次。
辅助检查胸部CT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
病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严重程度与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均有密切关系。
有认为放射量阈在3周内为2500~3000rad。
据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临床统计,剂量在6周内小于2000rad,一般极少发生肺炎,剂量超过4000rad则肺炎明显增多,放射量超过6000rad者,必有放射性肺炎。
放射野越大发生率越高;大面积放射的肺组织损伤较局部放射为严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
其他影响因素如个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肺部原有病变如肺炎、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再次放射治疗等均易促进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某些化疗药物亦可能加重肺部的放射治疗反应。
老年和儿童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差。
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多于放射治疗后2~3周出现症状,常有刺激性、干性咳嗽、伴气急、心悸和胸痛,不发热或低热、偶有高热。
气急随肺纤维化加重呈进行性加剧、容易产生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呼吸道症状。
并发放射性食管炎时出现吞咽困难。
若放射损伤肋骨,产生肋骨骨折,局部有明显压痛。
体检见放射部位皮肤萎缩、变硬,肺部可闻及干、湿罗音和磨擦音。
肺部广泛、严重纤维化,最后导致肺功能高压及肺源性心脏病,出现相应征象。
治疗:为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总剂量及其单次剂量分配、照射野大小。
放射性肺炎症状及护理肺炎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放射性肺炎是什么呢?很多人对于放射性肺炎的了解却不是很多。
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肺部、纵隔、肿瘤、食管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部位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
轻者无症状,炎症自行消散;重者产生广泛性肺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肺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放射面积、放射量、放射速度和放射的方法均有密切关系。
一般在5周内放射量阈值在25Gy的常规照射量较为安全。
放射剂量在6周内20Gy极少产生放射性肺炎,在相同时间内,剂量超过40Gy,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达100%,放射量超过60Gy,可引起严重肺损伤。
放射量越大,发生率越高,肺的损伤越严重。
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老人和小孩对放射性治疗的耐受性差。
化学疗法所用药物(如博来霉素)引起的肺毒性可能加重放射性肺的损害。
放射性肺炎的症状放射性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呢?只有了解了它的症状,才能够及早的发现并予以及时的治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放射性肺炎的症状主要有哪些吧!对于放射性肺炎,轻者无症状。
可在放射治疗后立即出现刺激性咳嗽,多数在放射治疗2~3个月后出现症状,个别在停止放射治疗半年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活动后加剧,伴有气急,心悸和胸痛。
不发热或低热,偶有高热,体温高达40℃。
放射性损伤产生肋骨骨折,局部有疼痛。
放射性食管炎可产生吞咽困难。
随肺纤维化加剧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使症状加重,出现发绀。
1、放射性肺炎大多数是以慢性起病,也有的一开始就是急性的。
最初是以肺泡和肺泡壁内,产生炎症反应为初始症状,然后炎症蔓延到周围的,间质部分和血管人体,引起间质性纤维化,导致肺组织破坏和瘢痕产生。
2、这些疾病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包括类似的症状,X线征象及肺功能检查特点。
继发感染时可有黏液浓痰,伴明显消瘦、乏力、厌食、四肢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急性期可伴有发热3、使通气功能降低,炎症也可累及气管、毛细支气管,往往伴机化性肺炎,也是放射性肺炎的一种表现。
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是肺组织接受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后所导致的急性炎性反应发病原因通常是由于胸部肿瘤如肺癌、食管癌、淋巴瘤、胸腺瘤以及乳腺癌等接受放射治疗时一定体积的正常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后产生。
同时某些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阿霉素、紫杉醇、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等)的使用也可以加重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临床表现(1)轻者出现持续性低热,同时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胸闷等。
(2)较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持续性干咳,少量白痰或痰中带血;听诊患者肺部有湿罗音表现,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炎症或纤维化表现。
(3)严重放射性肺炎,临床主要出现急性呼吸窘迫,高热,导致死亡。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时间一般在放疗后1-3个月,放化疗同步的病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时间可能会提前疾病治疗1)吸氧、化痰、支气管扩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呼吸困难。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有效缓解急性渗出,减轻病变部位的炎性反应及间质水肿。
3)抗生素的应用:单纯放射性肺炎一般不主张应用抗生素,但由于肺组织渗出增加,气道排痰不畅,且肿瘤病人放抵抗力较弱,易于合并感染,应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但不宜长期应用,以免诱发真菌感染,使病情复杂化。
4)病情严重者可以考虑气管切开正压呼吸。
疾病预防肺的放射性损伤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1)放疗前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肺功能、是否行化疗等;(2)设计放疗计划时,了解并限制正常肺组织所照射的体积及剂量;(3)放疗中密切观察,如对渐进性的咳嗽、呼吸困难应及时处理,明确诊断。
饮食注意病人放疗过程中应该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多进食水果、绿叶蔬菜等,满足维生素的摄取,有助于放射损伤的防护。
疾病护理(1)注意观察病人的咳嗽、气短、发热等症状的发生,及时发现,及时诊断,避免继续放疗导致放射性肺炎的加重。
(2)发生放射性肺炎后应注意室内湿度,避免过于干燥,利于呼吸道的湿化,促进痰液排出。
(3)适当控制病人活动,减轻呼吸系统负担。
肿瘤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观察与护理摘要:针对肿瘤放疗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结果进行评价,并给出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方案和措施。
方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筛选本院在2019.2-2021.2期间收治的放射性肺炎患者共计80例,采取抽样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入选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40例患者。
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上,普通组采取的是一般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的是综合性护理措施。
就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后的护理结果进行比对。
结果在为肿瘤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患者提供临床护理上,通过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综合性护理措施,能够确保该组患者在经过专业的综合性护理后,病情有更好的康复效果,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率和效率。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后的结果比对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另外,观察组患者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有更高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结果比对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肿瘤放疗导致的放射性肺炎患者而言,在为患者提供临床观察和护理上,采取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针对性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者放射性肺炎疾病的更好康复,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有更高的满意度。
为此在为放射性肺炎患者提供临床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引入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在加速患者病情康复的同时,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为此在目前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放射性肺炎患者护理上,综合性护理作为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案,值得应用普及和推广。
关键词:肿瘤放疗;放射性肺炎;观察与护理当前,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对于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放射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但是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疗的同时,也可能会有放射性肺炎出现。
就放射性肺炎患者来说,若是患者病情轻微,那么无需对患者采取太多的干预治疗方案,患者肺部的病症能够通过自我修复,自行康复。
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护理【摘要】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在临床护理中,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和体征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提供营养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预防并处理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难,也是护理的重要内容。
心理护理对于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肺癌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实现。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关注患者的个体化护理需求,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护理服务。
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更好地帮助肺癌放疗后患者度过难关,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肺癌、放疗、放射性肺炎、临床护理、观察、护理措施、营养支持、并发症、心理护理、重要性、预防、处理、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放射性肺炎的定义放射性肺炎是一种在肺部接受放射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它通常在放射治疗结束后几周或几个月内出现,是由于放射线损伤肺部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胸闷、气促、咳嗽、咳痰以及发热等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食欲不振,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并发症。
通过对放射性肺炎的定义和临床表现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1.2 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是肺癌患者在接受放疗治疗后出现的一种肺部并发症。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咳嗽:放射性肺炎患者常常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咳痰量逐渐增多,痰液可能带有血丝。
2. 呼吸困难: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呼吸急促、气促,甚至在活动或平卧时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
3. 胸痛:部分患者会出现胸部疼痛或不适的感觉,疼痛的程度可以轻重不一。
4. 发热:患者可能会出现低热或高热,伴有寒战、多汗等症状。
5. 咯血:在肺组织受到放射损伤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咯血的情况,血量多少不等。
放射性肺炎的护理
【关键词】放射性疾病;肺炎;护理
在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肺组织往往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两肺是一个放射敏感的器官,因而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性肺炎。
现将我院150例放射性肺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1999年~2005年住院患者150例,其中肺癌103例,食管癌47例,肺癌放疗剂量:普通照射DT:60 GY/30f 80例,立体适形放疗DT:66 GY/33 f23例。
食管多形立体放疗DT:65—70 GY/33—35 f。
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35例,占23.3%,其中立体放疗15例,普通放疗20例;慢性放射性肺炎115例,占76.7%。
2放射肺炎的诱因
2.1照射面积大于100 cm2,剂量达30~40 GY时,尤其目前立体放疗照成的放射性肺炎更为严重,且长期不易好转。
2.2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更易发生放射性肺纤维化。
2.3放疗中合并用ADM、PYD、VCR等抗癌药及吸烟也易促使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3护理措施
3.1放疗前护理
3.1.1预防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炎以预防为主,放疗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各项检查,并根据病人的个体特点,制定周密合理的放疗计划,尽量避免或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3.1.2放射防护放疗期间可以预防性应用一些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的药物,如amifostine,200mg/d,于放疗前15~30 min静脉点滴,可降低和消除放射线作用于机体而产生的氧自由基,从而降低肺的放射性损伤,起到一定的放射防护作用。
3.1.3特殊病人的护理对于老人、儿童、一般情况差合并肺部疾病的患者易发生放射性肺炎,应密切观察病情,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痰液及肺部体征急性期积极治疗,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3.1.4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告之放疗的作用、疗效、必要性、注意事项及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者明白放疗虽然有副作用,但积极治疗疾病是主要的,让病人了解放射性肺炎早期出现的症状,以便及早发现。
告诉患者戒烟,并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放疗后护理急性放射性肺炎常表现为低热、干咳、胸闷,较严重者有高热、气急、胸痛、呼吸困难和紫绀等,常伴肺部感染、慢性放射性肺炎进展缓慢,大多数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刺激性干咳,咯白色泡沫痰,有时胸闷,少数病人合并肺部感染时可有发热。
针对这些症状我们采取如下护理措施:
3.2.1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急性期使用抗生素可控制肺部炎症反应,但应注意现用现配,并注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3.2.2发热的护理每天观察体温变化,轻度发热可给予30%酒精或温水擦浴,同时多饮水,推拿涌泉穴、合谷穴、曲池穴等,重者使用抗生素、激素、中药降温可用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及时更换衣服、床单并注意保暖、休息,避免劳累,防止加重放射性肺炎。
3.2.3注意观察病人的咳嗽、呼吸情况和伴随症状如病人出现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时应给予半卧位,氧气吸入。
严重呼吸困难时使用呼吸兴奋剂以缓解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粘稠时,可用沐舒坦等化痰药物或者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同时给予叩背,并教会患者正确咯痰的方法,以使痰液顺利咳出,必要时给予吸痰,并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及颜色。
对于有刺激性干咳的患者,可给予止咳剂,尤其夜间如发现此类患者,应及时给予一些热水,可减轻咽喉的刺激而缓解咳嗽。
3.2.4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低脂肪、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放疗中嘱患者多饮水,大约2000ml/d,以增加尿量,使用放疗所致肿瘤细胞大量破裂死亡而释放的毒素排出体外,减轻全身的放疗反应。
3.2.5应用激素的观察与护理使用皮质激素可降低炎症的反应程度,增加渗出的吸收,在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有无用药的反应,如面色潮红、毛发加重、胃部不适、水牛背、皮肤痤疮、抵抗力下降等症状,并及时进行处理。
3.2.6胸痛的护理患者出现胸痛时宜采取患侧卧位或用胶布固定胸壁,以减少患侧胸部活动,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止痛剂。
3.2.7室内空气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清新,避免异味刺激,以免加重病情,室内一般在18~20℃为宜,湿度以60%~65%为佳。
4讨论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对150例放射性肺炎采取了放疗前心理疏导,放疗中应用药物,放疗后积极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其中急性放射性肺炎治愈33例,有效率94.0%;慢性放射性肺炎好转109例,有效率94.7%,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