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颈部软组织病变CT和MR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201.00 KB
- 文档页数:7
颌面部CT和MRI一颌面颈部CT的检查方法1 扫描方位的选择方法:横断面—常规使用冠状面—多用于横断面检查的盲区(颅底、眼眶、副鼻窦、硬腭)检查标准:横断面—扫描线平行于听眶线冠状面—扫描线垂直于听眶线(机架角度、病人体位)2 扫描层厚和层隔CT层厚:CT机切割的组织厚度。
CT层隔:CT机床面移动的距离。
等距扫描:层厚等于层隔。
常规应用间隔扫描:层厚小于层隔。
大范围病变重叠扫描:层厚大于层隔(第五代CT之前)。
薄层扫描:层厚和层隔小于2mm。
3增强CT检查对比剂非离子型对比剂。
基本结构:三苯碘环,多为其衍生物方法静脉内注入对比剂Bolus法:大剂量(80-100ml),高浓度(60%),快速(1.5—3.5ml/S)延迟法:指Bolus法之后,延迟一段时间后再进行CT扫描(观察对比剂进入病变的时间) 对比剂分布、排泄和影响分布的因素分布:细胞外液排泄:肾(主要)、肝胆、胃肠和唾液影响分布的因素:血流量、血流速度、微血管通透性、细胞外液应用:鉴别病变和血管、明确病变和血管的关系、病变的血供、病变的定性4 影响CT成像的因素(1)窗宽(wide)和窗位(center)CT值:反映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吸收X线后的衰减数值,即组织和器官的密度值。
单位HU(Hounsfield unit )。
窗宽:检查者选择的CT值范围。
如窗宽:100,则人眼分辨的CT值:100 / 16 = 6.25HU (窗宽越小,人眼分辨的CT值范围越小,分辨率提高)窗位:检查者选择的CT值范围的中点(根据人体各组织的CT值特点而定)。
(2)噪声(noise)和伪影(artifact)噪声:系光子穿透人体后到达探测器上的光子数量有限,且在图像各象素点上分布不均匀所致。
增加X线量,可以减少噪声。
伪影:移动伪影(舌、吞咽、呼吸、心血管等)高对比度伪影(金属物、碘条)射线硬化伪影(牙釉质)机器故障伪影(3)空间分辨率(space resolution)指CT对物体空间大小(二点间距离)的辨别能力(LP/cm)。
CTMR检查指南CT和MR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影像学技术,用于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本文将介绍CT和MR检查的指南,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患者内部断层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用于检测和定位病变。
CT检查常用于诊断颅脑、胸部、腹部、骨骼和血管等疾病。
以下是一些CT检查的指南:1.颅脑CT检查:用于评估颅脑损伤、中风、肿瘤等。
指南包括选择合适的扫描协议、注射造影剂、扫描范围和层厚等。
2.胸部CT检查:用于评估肺部病变、肺癌、肺栓塞等。
指南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协议、呼吸控制技术、注射造影剂、扫描范围和层厚等。
3.腹部CT检查:用于评估肝脏、胰腺、肾脏和腹腔疾病。
指南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协议、注射造影剂、饮食准备、扫描范围和层厚等。
4.骨骼CT检查:用于评估骨骼损伤、关节疾病和骨密度。
指南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协议、双能量扫描、扫描范围和层厚等。
5.血管CT检查:用于评估血管疾病和血栓形成。
指南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协议、注射造影剂、扫描范围和层厚等。
MR(磁共振)是一种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患者内部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它不使用X射线,因此辐射较低,特别适用于儿童和孕妇。
MR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和组织对比度,用于诊断和评估多种疾病。
以下是一些MR检查的指南:1.颅脑MR检查:用于评估脑部疾病、脑卒中、肿瘤等。
指南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扫描参数、注射造影剂和扫描范围等。
2.脊柱MR检查:用于评估脊柱疾病、椎间盘突出等。
指南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扫描参数和扫描范围等。
3.关节MR检查:用于评估关节疾病、软组织损伤等。
指南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扫描参数和注射造影剂等。
4.腹部MR检查:用于评估肝脏、胰腺、肾脏和腹腔疾病。
指南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扫描参数和注射造影剂等。
5.心脏MR检查:用于评估心脏疾病和心脏结构。
指南包括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扫描参数和注射造影剂等。
一、根尖周脓肿、根尖周肉芽肿、根尖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均以病原牙为中心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外周根尖周脓肿不规则,大小不等低而不均不光滑骨增生根尖周肉芽肿较规则,圆或卵圆D<1cm软组织密度影不均匀清楚骨正常或增生根尖周囊肿规则,圆或卵圆D介于1~2cm低密度均匀一致清楚,光滑锐利致密线二、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必有病原牙)1.早期骨小梁模糊,轻微骨破坏2.弥散性点片状破坏3.破坏以病原牙为中心,边界不清4.骨膜受侵可见线状骨膜反应5.有/无肉眼死骨形成6.病灶局限,灶周骨小梁变粗,死骨分离或移位7.病灶区骨质致密,骨小梁变粗,排列与正常骨纹理不同8.下颌骨外形发生改变1)死骨脱落致骨缺损2)病理骨折错位愈合3)新骨过度增生注:鉴别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局限于颌骨内,颌骨膨隆,骨皮质变薄骨肉瘤无病原牙,骨破坏边缘模糊,破坏区内瘤骨形成,无死骨形成三、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多见于冠周炎)下颌升支侧位片、曲面体层片多见于下颌骨升支弥漫性的骨密度增高,可见局限性的骨质破坏灶骨皮质破坏少见,死骨形成少见下颌升支切线位片骨膜成骨,边缘较整齐四、牙源性上颌窦炎应做哪些影像学检查,可能见到那些影像学表现根尖片或CBCT:1.病原牙牙根尖周骨质破坏、或与上颌窦相通、或窦内断根残留2.牙周膜及牙槽骨骨硬板影消失3.上颌窦底部黏膜肥厚华特位片:1.患侧上颌窦内弥漫性密度增高或气腔缩小,周围可见环绕窦壁的带状肥厚黏膜影2.窦壁骨质无破坏3.积液时,坐位投照可见液平面五、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影像学表现(颌骨)1.早期骨质弥漫性疏松2.进而呈不规则斑点状或虫噬状破坏3.大小不一的死骨形成,不易分离4.骨膜反应少见(牙与牙周)5.放射性龋多见,好发于牙颈部六、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和主要鉴别诊断好发于青壮年共同表现:1.磨牙升支区多见,类圆形的X线透射区,边缘光滑锐利2.颌骨膨胀(颊侧为主)3.牙根吸收(锯齿状或截根状)4.牙间吸收(肿瘤侵入牙槽侧,牙根之间的牙槽骨浸润、硬骨板消失)5.牙被推移,或脱落缺失6.白线包绕(周围骨质部分增生硬化)7.瘤内钙化罕见8.瘤内可含牙X线分型特点:1.多房性(多见)分房大小悬殊,成群排列,相互重叠2.单房型单房低密度影,边缘呈分叶,有切迹3.蜂窝型小分房,大小基本一致;房隔厚而粗糙4.局部恶性征浸润生长,颌骨无膨胀改变;多房遗迹七、牙源性角化囊性瘤的影像学表现两个发病高峰期(20~30岁及50岁组)男性居多1.下颌第三磨牙区,单房(多见)或多房性透光区2.颌骨膨胀不明显,沿颌骨长轴发展;亦可向舌侧发展,或穿破骨板3.牙根吸收较少,多为斜行吸收4.多房型分房大小基本一致5.可多发,多发者考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八、牙源性腺样瘤的影像学表现好发于青少年女性1.上颌尖牙区,单房性X线透光影;2.膨胀轻;3.内含未萌牙(单尖牙);4.有许多粟粒状钙化小点九、假性牙瘤和真性牙瘤的鉴别好发年龄与性别好发部位影像特征牙骨质结构不良(假性牙骨质瘤)中年女性下切牙、多发性根尖骨硬板与牙周膜仍清成牙骨质细胞瘤(真性牙骨质瘤)25岁以下男性下颌第一磨牙区高密团块包绕根尖或融合有低密度软组织包膜影十、骨化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X线:1.下颌前磨牙区,高低密度混杂影,境界清晰2.高密度影表现多样(纤细或粗糙线隔、点状、斑片状)3.皮质骨膨胀变薄,一般不断裂十一、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好发于10~30岁男性X线:1.骨质结构改变早期:1)成骨区(小梁增生变粗,髓腔变窄阻塞),2)溶骨区(小梁破坏吸收,髓腔扩大)3)“牙浮立”征象(侵及牙周组织)中后期:1)溶骨性破坏区2)病理性骨折2.瘤骨形成1)斑片状(肿瘤中心区与周围软组织区)2)日光放射状(肿瘤中心向外放射)3)粗毛状(粗而杂乱,卷曲、交叉)4)毛刷状(细长而整齐)3.骨膜反应1)一般:层状2)增生迅速:袖口状4.软组织肿块形成弥漫性肿大之软组织影注:CT与MR显示好CT:1)实质性肿块占据颌面间隙,界限不清;2)可见其中瘤骨与坏死灶;3)注入造影剂后瘤体实性部分可增强。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牙科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是指利用影像技术进行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逐渐成为临床牙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常见的包括颌面部肿胀、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骨炎、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通过检查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触诊、听诊、血常规、影像检查等等。
口腔颌面部的影像检查主要是采用X线、CT等来进行疾病诊断。
X线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辐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影像信息。
CT则是一种更先进且更灵敏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对身体进行多次横断面扫描来得到更为精细的影像信息。
同时,口腔颌面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和超声成像技术(US)也在近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分类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可以根据其所使用的成像技术进行分类。
1、X线影像X线影像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可以通过放射线的摄影技术来获得颌骨和牙齿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X线影像通常用于检查齿周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颌骨骨折、根尖周病变等口腔颌面部疾病。
2、CT影像CT影像是一种先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它可以通过多次横断面扫描来获得精细的影像信息。
在临床上,CT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颅骨折等疾病。
相对于X线影像,CT影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三维空间分辨能力。
3、MRI影像MRI影像是一种无创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它利用磁场和脉冲磁场来产生影像信息。
由于MRI具有与人体组织相同的信号强度,因此可以显示组织的解剖变化和功能活动情况。
在口腔颌面医学中,MRI影像可以用于检查颌部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颞颌关节紊乱等疾病。
颌面、颈部经典CT影像病例案例一:腮腺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性囊腺瘤)男性,74岁。
主诉:发现左耳下肿物6年。
现病史:患者6年多前无意中发现左耳下小肿物,约“鸽卵”大小,无疼痛,局部无红肿,无发热,肿物缓慢增大,现达“鸡蛋”大小。
专科检查:左耳下腮腺咬肌区明显隆起,扪及约5*5*2.5cm大小肿物,质中,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可,无压痛。
手术名称:左腮腺肿物切除术。
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左腮腺咬肌筋膜内,部分位于腮腺后极腮腺深叶。
约5*5*3cm大小,囊性,部分壁较厚,与周围无明显粘连。
病理诊断:(左腮腺)肿物:为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性囊腺瘤)。
案例二:甲状腺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男性,61岁。
主诉:颈前肿物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余前无意中发现颈前肿物,初时肿物不大,随后肿物逐渐增大至鸽蛋大小,尤以左侧为甚,伴异物阻塞感。
专科检查:颈软,气管右偏,左侧甲状腺Ⅲ度肿大,质硬,可触及多个结节,轻压痛,边界尚清楚,结节随吞咽上下活动。
手术名称:左侧甲状腺全切除左颈淋巴结清扫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术中所见:左侧甲状腺明显增大,约10*4*4cm,包膜欠清,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表面凹凸不平,扪及多个肿块,质硬。
锁骨上窝见两枚肿大淋巴结,直径约10mm。
病理诊断:1、(左甲状腺)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侵及邻近横纹肌组织。
2、(右)甲状腺:见甲状腺组织,未见肿瘤性病变。
3、(食道壁组织)见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案例三:海绵状血管瘤(面颊部)女性,30岁。
主诉:左面部肿物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多前出现左面部肿物,约黄豆大小,触之可移动,稍疼痛。
肿物逐渐增大现达鸽蛋大小,晨起自觉肿物较小。
专科检查:左面部隆起,咬肌前缘扪及一大小约2*2.5cm肿物,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移动度可,压痛。
手术名称:左面部肿物切除术。
术中所见:肿物位于左面颊部咬肌前缘,皮肤与粘膜之间,约3*2cm,质软,边界欠清。
病理诊断:符合海绵状血管瘤。
口腔、颌面部的MR检查
正常值
1.上颌窦的肿瘤或炎症。
2.腮腺区的肿瘤。
3.口咽部的肿瘤。
4.面深部(颞下窝等)如颞颌关节的肿瘤。
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临床意义
1.口腔颌面部、喉部系由脂肪、肌肉、血管、淋巴组织、腺体、骨组织及神经组成,在mr下各具有较好的特征性信号强度,故应用mr检查比ct能提供更多的诊断资讯。
2.mr检查上颌窦肿瘤具有定性价值,并能确定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同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3.因口咽部解剖部位的特殊,x线和ct一般难以分辨,而mr因具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力,故在显示与诊断口咽部肿瘤方面较其他检查方法有效。
4.mr是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
[注意要点] 检查时,应取下金属假牙。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名词解释_填空题_简答题一、名词解释:颈部疲劳:由于牙颈部中部或远处,位于牙釉质和牙槽嵴上的放射照相技术问题,x线低密度图像(2点)有时被称为牙颈倦怠征,这是正常现象,不应与牙根龋混淆(2分)奥尔布赖特综合征: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1分)合并皮肤浅咖啡色样色素沉着(1分)和内分泌疾病(尤其不要成为女孩性早熟),叫做奥尔布赖特综合症(2分)。
介入放射学:即介入放射学(1分),指穿刺和各种导管技术的应用(1分分),运用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疗的基本原理(1分),对一个学科的各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1分)。
放射性骨坏死:当成人颌骨总剂量超过65Gy时,可发生颌骨坏死(1点),主要与辐射剂量有关。
下颌骨大多数被发现(1分)。
组织学观察显示骨细胞丢失、无菌性坏死、小动脉子宫内膜炎和外周炎症、管腔狭窄甚至闭锁、颌骨易感染和损伤(2分)。
向心萎缩:干燥综合征在唾液腺成像上显示为仅主导管和一些叶间导管可见(1分),而周围腺体组织不显示(1分)分),表明腺体萎缩较小,称为同心萎缩(1分)。
这种情况大多是晚期疾病,腺体组织大多被淋巴组织破坏和替代。
一些腺体导管完全堵塞,造影剂无法进入(1分)。
中间齿柯德曼三角第二,填空1.在口腔颌面部,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用于检查_ _ _ _ _、_ _ _ _。
2.牙周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_ _ _ _ _ _、_ _ _ _、_ _ _ _。
3.在放射诊断中,对以_ _ _ _ _效应为主的射线能量范围进行多种选择,而在放射治疗中,选择以_ _ _ _ _效应为主的高能范围。
4.下颌横向咬合夹板通常用于检查下颌骨体部的骨存在,也可用于辅助诊断_ _ _ _ _和_ _ _ _ _。
5.唾液腺造影的禁忌症有_ _ _ _ _、_ _ _ _、_ _ _ _。
6.骨折X线观察的要点包括骨折部位和数量、骨折移位、骨折移位、骨折移位和骨折移位。
7._是骨肉瘤的X线特征。
磁共振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与讨论磁共振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效果。
方法:随机选出50例于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患有口腔颌面部疾病。
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25人,对照组25人。
实验组患者采用磁共振方法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的方式进行检查。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检查图像与对照组患者检查图像相比,软组织分辨率更高,成像优势明显,能够更清晰、准确、直观的将病变的部位、病变面积等显示出来。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它能为医生提供患者全面丰富的病情信息,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应用磁共振属于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在近几年来得到较快发展,它独有的“多序列、多平面和多参数成像”等优势可在帮助医生获得更多诊断信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文旨在通过探究与讨论磁共振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出随机选出50例于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我院口腔颌面外科治疗的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3人,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7个月~75岁,,平均年龄为(50.2±1.4)岁;患者患病的区域为:上颌骨5例,下颌骨5例,腮腺部19例,颌下部10例,颈部11例。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患有口腔颌面部疾病。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扫描。
(1)扫描前的准备机器型号为Brightspeed?16排螺旋CT扫描仪(GE公司),患者在扫描时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颌骨下边缘至颅顶;扫描条件如下:1120KV,440mA;重建间隔0.625~1.00mm,螺距1.376,层厚0.625~1.00mm,扫描层60~100,图像矩阵512×512。
一、名词解释cervical burnout: 牙颈部进中或远中因投照技术问题在X线片上造成低密度影像(2分),位于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称为牙颈部Burnout征象,为正常影像,勿与根面龋混淆(2分)Albright syndrome: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分)同时合并有皮肤淡咖啡样色素沉着(1分)及内分泌疾病(特别是女孩性早熟)时,称为Albright 综合症(2分)。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即介入放射学(1分),指在医学影像的监视和导引下,通过穿刺和各种导管技术(1分),运用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疗学的基本原理(1分),进行诊断和治疗各系统疾病的一门学科(1分)。
放射性骨坏死:成人颌骨受总剂量超过65Gy照射时,可发生颌骨坏死(1分),其发生主要与放射剂量有关,下颌多见(1分),组织学观察可见骨细胞丧失,呈无菌性坏死,小动脉内膜炎及周围炎,管腔狭窄甚至闭锁,颌骨极易感染及损伤(2分)。
向心性萎缩:舍格伦综合症在涎腺造影片上显示为仅有主导管和某些叶间导管显影(1分),周缘腺体组织不显示(1分),说明腺体萎缩变小,称为向心性萎缩(1分)。
这种情况多为晚期病变,腺体组织大部分被破坏,代以淋巴组织;有些腺体导管完全被阻塞,造影剂无法进入(1分)。
牙中牙Codman 三角二、填空题1.在口腔颌面部,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用于_____、_______这两类疾病的检查。
2. 牙周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放射诊断中多选用以_____效应为主的射线能量范围,在放射治疗中则选用_____效应为主的高能量范围。
4.下颌横断牙合片常用于检查下颌骨体部骨质有无_____,也可用于辅助诊断_____以及_____。
5.涎腺造影的禁忌症有_____、_____、_____。
6.骨折X线的观察要点有骨折的部位与数目、骨折的移位、_____、_____,还有 _____。
CT、MR检查指南CT和MR(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是医学影像诊断中常用的工具,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为您介绍CT和MR检查的指南。
一、 CT检查指南CT检查是通过使用X射线图像,生成一个横断面图像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CT检查指南:1. 预检查准备:- 客户可以按照常规进食和用药。
- 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有无任何对碘过敏的反应。
- 对于头部CT检查,需要脱掉所有的金属装饰品。
对于腹部和盆腔CT检查,需要禁食4-6小时。
2. 着装:- 客户应穿宽松轻便的衣物,以便于进行身体部位的调整。
3. 检查过程:- 客户需要平躺在CT床上,尽量放松。
- 根据检查部位,医生会使用适当的螺旋方式进行扫描。
- 客户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屏住呼吸,以减少呼吸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 检查过程中,医生和技术人员会在操作室监控图像质量并与客户进行沟通。
4. 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会由资深放射科医生进行解读。
- 医生会出具CT报告,报告中包含具体的诊断结果和建议。
二、 MR检查指南MR检查是通过利用磁共振原理,生成详细的身体内部结构图像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MR检查指南:1. 预检查准备:- 客户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有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等情况。
- 客户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有对磁共振过敏的反应。
2. 着装:- 客户需要脱掉所有的金属装饰品,避免与磁场产生干扰。
- 客户将穿上医院提供的特殊服装。
3. 检查过程:- 客户需要平躺在MR扫描床上,尽量保持平静和不动。
- 根据需要,在部分检查中,可能需要注射特殊的对比剂。
- 检查期间,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请客户配戴耳塞以减少噪音干扰。
- 客户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屏住呼吸,以增加图像质量。
4. 检查结果:- MR图像由放射科医生解读。
- 医生会提供MR报告,报告中包含具体的诊断结果和建议。
三、 CT和MR检查的注意事项1. 孕妇不宜进行CT和MR检查,除非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