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系统精讲-损伤中毒-第十五节 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435.50 KB
- 文档页数:18
1.患者男性,28岁。
小腿胫骨下1/3骨折术后6个月,X线检查无明显骨痂。
造成其延迟愈合的主要因素为A.腘动脉损伤B.胫后动脉损伤C.近骨折段血供减少D.远骨折段血供明显减少E.远骨折段完全丧失血供【答案】:D【解析】:考察胫骨下1/3骨折的并发症。
局部血液供应不良可引起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胫骨下1/3血供少,骨折后愈合差。
2.下列哪个部位的骨折易造成前臂缺血性肌挛缩A.肱骨干中下1/3骨折B.肱骨髁上骨折C.桡骨下段骨折D.尺骨下段骨折E.尺桡骨双骨折【答案】:B【解析】:考察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
肱骨髁上骨折极易压迫肱动脉,病人出现上臂缺血性肌痉挛。
3.胫骨骨折后,易造成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部位是A.胫骨平台B.胫骨上1/3C.胫骨中段D.胫骨下1/3E.踝骨【答案】:D【解析】:考察胫骨下1/3骨折的并发症。
局部血液供应不良可引起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胫骨下1/3血运不良,易造成愈合不佳。
4.患者男性,35岁,右肱骨髁上骨折。
其治疗的第一步是A.复位B.固定C.止痛D.适当固定E.功能锻炼【答案】:A【解析】:考察骨折的治疗原则。
复位是骨折治疗的首要步骤。
5.小夹板固定主要适用于A.四肢长骨的不稳定骨折B.四肢长骨的稳定骨折C.躯干骨的不稳定骨折D.躯干骨的稳定骨折E.颅骨骨折【答案】:B【解析】:考察骨折的固定。
小夹板固定:主要适用于四肢长骨的较稳定骨折,固定范围不包括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但偶有固定不牢的可能,易使骨折移位、不愈合、畸形愈合,若捆扎过紧影响肢体血运、发生远端缺血。
6.患者女性,38岁。
意外事故中致左胫腓骨骨折。
左小腿高度肿胀,皮温低,足背动脉触不清,应考虑并发症是A.神经损伤B.血管损伤C.肌肉挤压伤D.感染E.骨筋膜室综合征【答案】:E【解析】:考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肢体剧痛、肿胀、指(趾)呈屈曲状、活动受限、局部肤色苍白或发绀,常由骨折血肿、组织水肿或石膏管过紧引起。
常见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常规常见的上肢骨折包括肱骨干骨折、肱骨霞上骨折、尺椀骨干双骨折、楮骨远端骨折;下肢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和胫腓骨骨折。
一、肱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是指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豚上2cm 段内的骨折,常见于青年和中年人。
【病因】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
直接暴力常由外侧打击肱骨干中段导致横形或粉碎性骨折。
间接暴力常由于手掌或肘部着地,暴力上传,加之身体倾倒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肱骨中下1/3段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有时因投掷运动或“掰腕”,也可导致中下1/3骨折。
【临床表现】受伤后,上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及功能障碍。
肱骨干可出现假关节活动、骨擦感、患肢缩短等。
肱骨干中下1/3段骨折易发生梯神经损伤,合并梯神经损伤时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背椀侧皮肤感觉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治疗要点】主要取决于骨折的位置和移位情况,大多数肱骨干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粉碎性、开放性及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肱骨干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
1石膏固定复位后比较稳定的骨折,可用U形石膏固定。
若为中、下段长斜形或长螺旋形骨折,手法复位后不稳定,可用上肢悬垂石膏固定,但有可能因重量太大,导致骨折端分离,宜采用轻质石膏,并在固定中严密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2,小夹板固定用四块合适长度的小夹板分别置于上臂前、内、外、后侧捆扎固定。
在屈肘90。
位用三角巾悬吊。
成人固定6~8周,儿童固定4~6周。
3.康复治疗复位术后抬高患肢,主动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3周后,开始主动的腕、肘关节屈伸活动和肩关节的外展、内收活动,但活动量不宜过大,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频率。
6~8周后加大活动量,并作肩关节旋转活动。
在锻炼过程中,要随时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
骨折完全愈合后去除外固定。
内固定物可在半年以后取出,若无不适也可不必取出。
在锻炼过程中,可配合理疗、体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四肢骨折病人的日常护理知识分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
那我们先来说下什么是骨折呢?骨折就是骨头的结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被破裂。
也因为小孩和老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造成骨折的原因也有区别。
当然老人和小孩是比较容易发生骨折的,还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先天性骨骼发育不完全所导致,少许人是因为发生意外而导致骨折。
骨折常见发生在一个部位,还有少许是多个部位骨折。
而骨折的部位不一样,他的破裂轻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但无论是哪一个部位的骨折,病人通常会有一段时间内无法活动,特别是在腿部骨折之后,给病人及家人带来很多的不方便,但是只要我们好好的治疗和护理,一段时间后就会恢复。
但是对于一些少数体制特殊的病人来说,也可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那我们接下来就讲一下四肢骨折的病人,该怎样去进行日常护理。
一、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1.暴力因素主要是因为人体骨骼的部分受到人或者物的强烈撞击,或者是人自己发生意外从而对骨骼造成的严重伤害,可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两种情况!直接暴力:直接暴力可以分为多种情况,一种是当患者遭受到暴力行为,被殴打导致骨折,这里大部分是属于打击骨折,通常会发生在患者的小腿和手臂的单根骨,一种是患者发生车祸或被高空跑下来的物品砸伤导致骨折,这就属于压砸骨折,压砸骨折的表现通常是广泛粉碎或横行断裂,还有一种是被枪或者利器伤到骨骼,这属于贯穿贯穿性的骨折。
间接暴力,这种暴力情况常见于小孩和老人之间,还有一部分季节的原因,当患者不慎摔倒时,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手臂,脚腕,膝盖等部位发生骨折,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冬季,患者主要受到天气影响导致骨骼变脆弱。
还有一种是患者从高处摔下来,患者是脚先着地,这容易让我们的脚,腿部发生骨折,甚至还可能会挤压到腰部脊柱或脊椎骨折等。
2.骨骼疾病。
常见的骨骼疾病包括骨质疏松、骨肿瘤等。
这类本身患有骨骼性疾病患者本身的骨骼很脆弱,特别容易在受到一些轻微的外力作用导致骨折,这也被称为病理性骨折。
科普一下四肢骨折的常规护理四肢骨折是常见的外科创伤疾病,一般是由于外力作用破坏了四肢骨骼的连续性或完整性,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青紫、肿胀、骨骼畸形、功能障碍或出现骨擦音。
如果不能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正确护理,容易造成感染、畸形愈合、褥疮等并发症。
因此,需要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
接下来,主要介绍四肢骨折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①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调整饮食结构确保充足的营养支持,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进行调整。
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铁、高钙、高维生素为主。
避免食用糖、牛奶等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
②在生活上,加强对患者的照护,确保患者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做好患者生活起居、个人卫生和饮食的协助工作。
创造舒适的康复环境,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
2、病情观察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
根据医嘱及时扩充患者的血容量,并给予补液。
如果有必要,需要24小时监测和记录患者中心静脉压和体液进出情况。
如果是危重患者,需要立即送入ICU,若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可行胸外心脏按压、予人工呼吸、吸氧;若患者出现休克,需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
3、疼痛的护理四肢骨折会因为骨折、创伤、手术切口引起疼痛,同时,缺血、伤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或骨折固定问题也会使患者感到疼痛。
一般在手术后3日内患者会感到切口疼痛,之后痛感会逐渐减轻。
在3日后,患者的疼痛感出现波动性或进行性加重,可能是因为出现继发性感染所引起的;如果患者肢体感到剧烈疼痛,并持续加重,可能是肢体远端出现缺血问题引起的组织缺血疼痛。
因此,需要及时对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创口清理、消毒、调整、固定;确保创口辅料保持干燥,遵医嘱进行伤口护理;在患者受伤24小时内,对创口及周边组织进行冷敷,24小时后进行热敷。
如果患者出现缺血性疼痛,及时检查固定和包扎情况,使其放松减轻压迫;如果患者疼痛难忍,可以遵医嘱使用止疼和镇静药物。
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1)抢救生命骨折发生后,应迅速评估病人的意识、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
如有意识障碍,应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呼吸困难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助呼吸;如有出血,可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大血管出血,必要时用止血带,注意记录开始时间,每隔40~60 min松开5 min,防止肢体缺血坏死;如有休克应及早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输血。
(2)包扎伤口怀疑有骨折的病人,暴露患肢时,应先脱健侧衣服再脱患侧,避免增加病人痛苦或加重损伤。
有伤口者,用无菌敷料或现场最清洁的布类进行包扎以免加重污染。
骨折端已戳出伤口者,现场处理时不应立即复位,以防感染。
(3)妥善固定将伤肢固定,能减少疼痛、防止骨端损伤血管及神经以及便于搬运。
固定肢体时应做到固定牢靠,松紧适当。
固定材料可用预制的夹板,或就地取材,如木板、树枝、枪枝等,也可将上肢贴胸固定,下肢和健侧下肢捆绑固定。
(4)迅速转运病人经现场初步处理后,应尽快转送医院进行治疗。
2手术前后的护理四肢骨折手术前后护理除了围术期的一般护理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皮肤准备骨关节感染较一般软组织感染的后果更严重,故骨科手术前皮肤准备要求更严格。
备皮时,除将皮肤准备范围内的毛发剃净、清洗、擦干外,还应碘酒、酒精消毒后用无菌巾包扎。
注意剃毛时不要刮破皮肤。
(2)搬运应采用平托法,注意保护患肢,防止骨折端移位。
(3)体位四肢手术后,应抬高患肢,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或预防肿胀。
(4)观察患肢血液循环随时观察患肢有无肿胀、疼痛、麻木,注意局部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活动度。
(5)加强基础护理骨折和固定及牵引后病人活动受限,应加强基础护理,给予生活帮助,同时注意防止跌倒受伤等意外伤害。
3石膏绷带固定病人的护理(1)石膏绷带固定前的准备首先与病人沟通,向病人说明石膏绷带固定的目的,解释操作过程及应注意的事项,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其次,对要石膏绷带固定的肢体用肥皂及清水清洁皮肤并擦干,发现皮肤有破损,应向医师报告并记录;另外,摆好体位,肢体关节置于功能位,尽量使病人舒适,以便在包石膏绷带时不变动体位;防止石膏直接压迫皮肤,可在肢体表面衬一层棉花、棉纸或棉织套筒。
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分享四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创伤,多发于老人儿童,常由于车祸、摔伤、冲撞等外部原因造成四肢骨折,或者是由于长期劳累磨损造成骨骼形变。
手术是主要疗法,但有效地康复护理能帮助患者恢复得更快更好,减少后遗症发生。
对此,一些有效的骨折患者护理方法值得学习掌握。
一、什么是四肢骨折骨折是指人体骨骼由于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的暴力造成的骨连接中断,而四肢骨折是骨科中最常见的骨折,发生部位包括上肢、上肢、关节周围和足踝部等,造成患者骨骼畸形、活动障碍。
借助X线检查,能够直观地反应骨折的部位、移位情况,对于四肢骨折的观察和后续治疗十分重要。
二、四肢骨折临床症状四肢骨折会造成患者骨骼畸形、活动障碍,其临床症状根据作用范围主要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1)局部症状:①局部疼痛:骨折患者都会有疼痛感,只是根据骨折部位、骨折情况不同有所差别,并且骨折部位移动或活动会加剧痛感;②肿胀瘀斑:由于骨折端刺激损伤周围软组织,造成大量出血,总而引起局部肿胀并形成青紫色瘀斑,后随着血肿分解变成黄青色;③骨擦感:骨折部位的移动会使得骨折端之间相互摩擦,能够感觉到明显的摩擦感,甚至能听见骨擦音;④活动障碍:骨折后疼痛刺激,肌肉紧张,并且骨连接中断,使得患者肢体将出现对应的功能障碍。
(2)全身症状:出现于严重骨折患者中。
①休克:由于人体内出血过多、重要组织器官受损或者剧烈疼痛等因素,引发患者出现休克现象,例如骨盆骨折、严重开放性骨折等;②发热:骨折后人体大量出血,当这部分出血被吸收患者会出现体温骤升现象,严重时持续发热。
三、骨折治疗三大原则为了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骨功能,骨折治疗有三大基本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①复位:将骨折断端重新恢复至原有连接状态,以保证患者正常的骨骼功能;②固定:采取合适的方法将复位的骨骼固定在相应位置,等待骨骼愈合,常用固定方法有:石膏、夹板、外固定支架等;③恢复锻炼: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锻炼,增加血液循环,加快骨折处肌肉生长和骨骼愈合。
1.患者男性,28岁。
小腿胫骨下1/3骨折术后6个月,X线检查无明显骨痂。
造成其延迟愈合的主要因素为A.腘动脉损伤B.胫后动脉损伤C.近骨折段血供减少D.远骨折段血供明显减少【答案】:D【解析】:考察胫骨下1/3骨折的并发症。
局部血液供应不良可引起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胫骨下1/3血供少,骨折后愈合差。
2.下列哪个部位的骨折易造成前臂缺血性肌挛缩A.肱骨干中下1/3骨折B.肱骨髁上骨折C.桡骨下段骨折D.尺骨下段骨折【答案】:B【解析】:考察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
肱骨髁上骨折极易压迫肱动脉,病人出现上臂缺血性肌痉挛。
3.胫骨骨折后,易造成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部位是A.胫骨平台3C.胫骨中段D.胫骨下1/3【答案】:D【解析】:考察胫骨下1/3骨折的并发症。
局部血液供应不良可引起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胫骨下1/3血运不良,易造成愈合不佳。
4.患者男性,35岁,右肱骨髁上骨折。
其治疗的第一步是A.复位B.固定C.止痛D.适当固定【答案】:A【解析】:考察骨折的治疗原则。
复位是骨折治疗的首要步骤。
5.小夹板固定主要适用于A.四肢长骨的不稳定骨折B.四肢长骨的稳定骨折C.躯干骨的不稳定骨折D.躯干骨的稳定骨折【答案】:B【解析】:考察骨折的固定。
小夹板固定:主要适用于四肢长骨的较稳定骨折,固定范围不包括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但偶有固定不牢的可能,易使骨折移位、不愈合、畸形愈合,若捆扎过紧影响肢体血运、发生远端缺血。
6.患者女性,38岁。
意外事故中致左胫腓骨骨折。
左小腿高度肿胀,皮温低,足背动脉触不清,应考虑并发症是A.神经损伤B.血管损伤C.肌肉挤压伤D.感染【答案】:E【解析】:考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
主要表现为肢体剧痛、肿胀、指(趾)呈屈曲状、活动受限、局部肤色苍白或发绀,常由骨折血肿、组织水肿或石膏管过紧引起。
该患者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折血肿引起的。
7.患者男性,12岁,摔倒致右腕Colles骨折,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手术复位与内固定B.手法复位与外固定C.持续牵引D.手法复位与内固定【答案】:B【解析】:考察Colles骨折的治疗原则。
Colles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外固定和手术复位内固定,手法复位外固定较常用,手术复位内固定适用于严重粉碎的、手法复位失败的病人,须手术复位螺钉或钢针内固定,但很少应用。
8.患者男性,15岁,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愈合后致爪形手形成。
其原因是损伤了A.肱动脉B.正中神经C.正中静脉D.尺神经【答案】:A【解析】:肱动脉挫伤或受压者因发生血管痉挛可致前臂缺血,出现剧痛、手部皮肤苍白、发凉、麻木,被动伸指疼痛,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表现。
与肱骨髁上骨折相关的缺血性肌挛缩,可导致爪形手或后遗肘内翻畸形。
9.车祸现场,多人受伤,对疑有骨折的伤员,现场急救不能采取下列哪项措施A.简单固定患肢B.开放性骨折现场复位C.取清洁布类包扎伤口D.就地取材,固定伤肢【答案】:B【解析】:考察骨折的现场急救。
开放性骨折在急救现场应先止血,不能现场复位。
10.患者男性,12岁,摔倒致右侧桡骨下端骨折(Colles骨折),移位明显,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A.4字试验阳性B.拾物试验阳性C.肘后三点关系正常D.餐叉样畸形和枪刺样畸形【答案】:D【解析】:考察Colles骨折的特征性表现。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典型的畸形表现:侧面观呈“餐叉样”畸形,正面观呈“枪刺样”畸形。
11.患者男性,35岁,右肱骨髁上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
其典型表现是A.垂腕B.拇指不能对掌C.爪形手D.五指不能伸屈【答案】:A【解析】:考察桡神经损伤的表现。
桡神经损伤时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
12.患者男性,15岁,跌倒时右手撑地,感右腕剧痛,活动障碍,查:局部肿胀,呈“餐叉”畸形,可能发生了A.肘关节后脱位B.肘关节前脱位C.肘关节侧方脱位D.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答案】:D【解析】:考察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olles骨折)典型的畸形表现:侧面观呈“餐叉样”畸形,正面观呈“枪刺样”畸形。
13.患者男性,12岁,摔倒致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呈肘后突畸形,其断端移位方向是A.远侧端向前下移位B.远侧端向后移位C.远侧端向尺侧移位D.近侧端向后移位【答案】:B【解析】:考察肱骨髁上骨折的表现。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是由于病人在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经前臂传至肱骨下端,引起骨折,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近端向前下方移位,常同时有桡偏或尺偏移位,易合并肱动、静脉及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损伤。
14.患者,男性,25岁,外伤后出现肘部关节肿胀,鉴别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的是A.手臂功能障碍B.肘部剧烈疼痛C.是否可摸到尺骨鹰嘴D.肘后三点是否失去正常关系【答案】:D【解析】:考察肱骨髁上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的鉴别。
肘后三点未失去正常关系为肱骨髁上骨折,失去正常关系为肘关节脱位。
15.患者,男性,58岁,右小腿陈旧性骨折,长期不愈,拟行内固定术,问术前几日开始皮肤准备A.3天B.5天C.9天D.7天【答案】:A【解析】:考察骨折手术的术前准备。
骨折手术的皮肤准备更为严格,一般在术前3d即开始准备。
病人,男性,28岁,被撞倒后左肘部着地,出现上臂剧烈疼痛而就诊。
检查发现伤侧肘部肿胀、压痛明显,并有假关节活动、畸形、骨摩擦音。
左上肢比右上肢缩短2cm16.若治疗期间病人出现了进行性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心率快、血压升高和意识障碍,该病人可能并发了A.休克B.脂肪栓塞C.桡神经损伤D.脊髓损伤【答案】:B【解析】:考察骨折的并发症。
治疗期间病人出现了进行性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心率快、血压升高和意识障碍,提示为脂肪栓塞,是由于骨折处骨髓腔内压力过大,骨髓破坏后的脂肪颗粒进入破裂的血管,引起肺、脑栓塞。
病人,男性,28岁,被撞倒后左肘部着地,出现上臂剧烈疼痛而就诊。
检查发现伤侧肘部肿胀、压痛明显,并有假关节活动、畸形、骨摩擦音。
左上肢比右上肢缩短2cm17.应立即进行的检查是A.B超B.CTC.X线D.骨扫描【答案】:C【解析】:考察骨折确诊的辅助检查手段。
行X线正位及侧位片,可明确骨折及移位情况。
病人,男性,28岁,被撞倒后左肘部着地,出现上臂剧烈疼痛而就诊。
检查发现伤侧肘部肿胀、压痛明显,并有假关节活动、畸形、骨摩擦音。
左上肢比右上肢缩短2cm18.该病人可能发生了A.肱骨踝上骨折B.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C.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D.锁骨骨折【答案】:A【解析】:考察肱骨髁上骨折的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表现为肘部肿胀、疼痛、皮下瘀斑、功能障碍,检查局部压痛、假关节活动、可有骨擦音。
患者,男性,34岁,骑摩托车出车祸后导致尺骨桡骨骨折,伴有开放性伤口,行上臂管型石膏固定19.正确的处理措施是A.严密观察被固定肢体的血运B.在石膏干固后开窗,便于伤口换药C.包裹石膏的患肢疼痛时,病人可自行服用止痛药D.石膏松动时可向石膏腔内填塞棉花衬垫E.若石膏内肢体有痒感,可用异物伸入抓痒【答案】:A【解析】:考察石膏的护理。
石膏固定后要注意观察肢体远端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
如有疼痛、苍白、冰冷、发绀、麻木时,要警惕石膏过紧,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患者,男性,34岁,骑摩托车出车祸后导致尺骨桡骨骨折,伴有开放性伤口,行上臂管型石膏固定20.为了预防患肢发生失用性骨质疏松,正确的做法是A.对未固定的肢体做热敷B.石膏固定不能太紧C.患肢做肌肉舒缩活动D.石膏固定患肢于舒适体位【答案】:C【解析】:考察石膏的护理。
长期卧床,石膏制动,引起骨质脱钙,疏松。
关节固定不动发生关节僵硬。
预防办法是加强功能锻炼。
附加工作总结一篇,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财政局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计划6篇第一篇:乡镇财政局上年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计划2014年上半年,我局在县财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面推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开展党的群众裤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乡镇财政基础管理,抓好专项资金监管,做到涉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现将今年前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一、上半年工作总结1、大力实施和完善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进一步简化程序,方便乡镇预算单位及时用款,得到了各乡镇预算单位的肯定和好评。
尤其是春节期间,资金支付量非常大,我局干部日夜加班,确保各单位资金及时支付。
到目前共支付乡镇财政资金81189万元,乡镇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工作运行高效。
2、及时完成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
积极与财政局各业务股室及乡镇财政所沟通协调,不断提高涉农补贴发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到目前已发放涉农补贴“一卡通”资金18778万元。
同时,对2013年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结余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向上级财政部门作了如实汇报。
3、认真编报2013年度乡镇财政基本信息报表。
按照准确、详细、真实的原则,我局认真编报了2013年度乡镇财政基本信息报表,并按规定时间上报给市局。
4、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研村级资金管理和村级“三资”清理工作。
2月份,我局抽出业务骨干,配合县纪检、审计、农业、民政等部门对全县村级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4月份又配合农业局等单位对全县村级“三资”进行了清理,为下阶段县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5、认真实施乡镇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转换工作。
根据财政部要求,6月份组织了财政所人员参加的乡镇新会计软件和乡镇政府收支账务处理培训,确保了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1、进一步做好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做到规范操作,方便乡镇预算单位及时用款。
2、进一步做好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做到发放安全及时,在全省位次排名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3、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乡镇财政目标管理考评,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动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4、进一步打造学习效能型单位,做到清正廉洁。
要以十八大和十八大三种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我县乡镇财政管理水平。
倡导务实亲民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形象。
第二篇:教科文股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2014年上半年,教科文股在局领导及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财政局教科文科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落实省市财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有力地促进全县教科文事业的发展。
现把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简要汇报如下:一、确保教育人员刚性支出,全面发展教育项目支出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规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教育人员刚性支出,全面发展教育项目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