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不安全状态与行为
- 格式:docx
- 大小:15.29 KB
- 文档页数:3
If you forget to wake up, then I would rather close your eyes firs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煤矿的三违现象及原因分析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的国家,煤矿均被列为高风险和高危险行业,煤矿企业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甚至于生命的代价。
煤矿安全生产历来是党和国家、煤矿职工家属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
就其煤矿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来看,除了受到井下地质条件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的局限外,很大程度上是产生于煤矿职工和管理(技术)人员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人为的“三违”所至。
一是因情绪反常而导致“三违”。
人的一生中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遇到很多自身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如果我们把这些使人不愉快的烦心事带到工作中时,往往使人在工作时感到心情郁闷、反应迟钝。
如升迁受阻、夫妻之间感情不和或争嘴闹架、同事之间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亲属生病住院、家庭生活窘迫、自己身体不适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职工的思想情绪,使其在思想上发生较大的波动,而对于职工这些波动的思想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化解,那对于职工本人来讲,在其具体的井下生产工作中就极易丧失对其所工作现场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洞察能力、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而这一最后的结果就极可能出现违章操作,从而导致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是因经验主义而纵容“三违”。
规章制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煤矿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力保障。
然而,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总会有极个别的职工对煤矿安全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置若罔闻,凭自己所谓的工作经验和习惯办事,想当然地随意违规作业,从而产生“三违”现象,此类安全隐患陋习对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危害最大,个别职工的这一违章作业的做法,是在拿自己的生命视为儿戏的同时,还严重地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和身边同事的生命安全。
煤矿“三违”行为及预防一、“三违”的含义“三违”是指矿山公司员工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操作) 和违犯劳动纪律的现象或行为。
“三违”是安全生产的大敌,是发惹祸故的主要要素之一。
1.违章指挥违章指挥是指煤矿领导对矿工下达违犯《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的指令,并逼迫矿工履行的行为。
这类行为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违章指挥是领导的特定行为。
煤矿公司班组长以上的各级领导都有可能发生违章指挥行为,因为只有他们才有指挥、发号布令的权利。
违章指挥很可能给煤矿生产和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造成违章指挥的心理原由主要有两个:一是凭老经验做事,认为过去这样做卓有成效,忽略了指挥的科学性原则;二是纯真追求经济效益,把安全置于脑后。
领导拥有必定的权利,固然煤矿规定矿工关于违章指挥能够拒绝履行,可是领导权利给矿工的心理影响是不行能完整除去的,所以违章指挥行为常常会带动、促使矿工的违章作业行为,使之拥有连锁性,即领导的违章指挥和矿工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行为会同时发生。
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者的违章指挥行为的危害性常常要大于矿工的违章作业行为。
思虑:为防止违章指挥状况的发生,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有如何的要求?2.违章作业违章作业,就是违犯《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不懂安全知识及技术或不遵从有关人员的劝说及阻挡,冒险蛮干进行操作及作业的行为。
这是人为制造事故的行为,是造成矿井事故的主要原由之一。
如带电检修电气设备、井下爆破时不检查瓦斯等。
违章作业主要发生在矿工和直接操作的班组长身上,特别班组长是矿工组织中的核心人物,其行动会对矿工的行为造成很大影响。
个别班组长违章作业,会影响部分矿工效仿班组长的违章作业行为。
所以,在遏止违章作业方面班组长起侧重要的作用,为了根绝违章作业,对付班组长提出严格要求,使他们成为保护安全的典范。
启迪:基层管理人员要建立制度履行过程中的楷模!3.违犯劳动纪律违犯劳动纪律,即违犯公司拟订的有关规章制度的现象和行为。
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与行为模版煤矿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它存在着许多重大的安全生产隐患和不安全行为模式。
这些隐患和行为模式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和工人的伤亡。
因此,煤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和消除现有的隐患。
下面,我将列举几个常见的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行为模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通风系统问题煤矿是一个封闭的环境,通风系统起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许多煤矿的通风系统存在问题,如通风不畅、通风设备维护不及时等。
这可能导致煤矿内积聚有害的气体,如瓦斯、煤尘等。
若这些气体无法及时排放,将会增加煤矿发生爆炸、窒息等事故的风险。
解决方案:煤矿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必要时,可以安装更先进的通风设备,提高通风效果。
此外,煤矿工人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通风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方法,以保持通风系统的有效运行。
2. 矿井支护措施不足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的支护措施是确保工人安全的重要因素。
然而,许多煤矿的支护措施存在问题,如支护材料质量不过关、支护设计不合理等。
如果矿井的支护措施不足,将会增加矿井塌方、坍塌等事故的风险。
解决方案:煤矿企业应加强对支护措施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监督,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
工人在进行支护措施时,应使用符合标准的支护材料,并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施工,以保证支护措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用电设备问题煤矿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用电设备,并且煤矿内存在着高压电。
如果这些用电设备存在问题,如维护不及时、线路老化等,就会增加火灾、触电等事故的风险。
解决方案:煤矿企业应确保用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得到及时的处理。
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用电设备检查制度,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煤矿工人需要接受必要的电气安全培训,了解用电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个体防护措施不到位在煤矿工作时,工人需要使用个体防护设备,如安全帽、防护鞋等。
然而,许多煤矿工人在工作中没有正确佩戴个体防护设备,或使用的个体防护设备质量不合格。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煤矿安全管理是保障煤矿工人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 煤矿安全责任不明确。
有些煤矿企业对煤矿安全的责任认识不足,安全管理责任没有得到明确的划分和落实,导致安全管理层次不明,从而影响到煤矿安全工作的开展。
解决办法:煤矿企业应明确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主管人员的安全职责,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
2. 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有些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措施上存在疏漏,缺乏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和扩大。
解决办法:煤矿企业应依据煤矿特点和安全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类安全事故的处理办法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工作按程序开展。
3. 安全培训不够。
有些煤矿企业对煤矿工人的安全培训不够重视,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机构和教材不规范,从而导致煤矿工人对安全知识掌握不足,缺乏应急处理能力。
解决办法:煤矿企业应加强煤矿工人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要全面,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培训机构和教材要规范化,及时更新。
注重实际操作,提高煤矿工人的现场应急处理能力。
4. 监管不到位。
有些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监管力度不够,监测设备不完善,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不力,导致安全管理处于被动状态。
解决办法:煤矿企业应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测设备,实施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于发生违规行为的,要及时进行处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起到震慑作用。
5. 应急救援能力不足。
有些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应急救援能力不足,缺乏应急预案和相应的应急设施,导致一旦发生事故,无法迅速做出反应和处理。
解决办法:煤矿企业应加强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完善应急设施,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
煤矿企业的事故分类1、瓦斯事故2、顶(底)板事故3、机电事故4、水灾事故5、火灾事故6、放炮事故7、运输事故8、冲击地压9、其它事故:何为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四类事故隐患一、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3.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4.决策失误;5.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6.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7.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1.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2.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3.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5.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6.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7.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置位置不合理;8.机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三、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矿井不良或危险的自然地质条件,二是不良或危险的工作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
具体是指:1.水的威胁;2.顶帮的威胁;3.地热威胁;4.瓦斯煤尘爆炸威胁;5.火的威胁;6.瓦斯突出威胁;7.其他自然地质威胁;8.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9.工作地点照明不足;10.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11.采掘设计缺陷(包括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工作面布置不合理);12.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13.巷道路面质量差,标识不齐全、不正确;14.供电线路布置不合理;15.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置位置不齐全、不合理;16.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四、管理的缺陷1.组织结构不合理;2.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3.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4.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5.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6.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7.岗位职责不明,设置不合理;8.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9.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效的本质安全文化;10.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黄陵矿业公司人的不安全行为治理工作探索与实践王鹏飞(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陕西黄陵727307)摘要:在事故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因素,而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人为作用的结果,从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对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人群、发生时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黄陵矿业公司在人的不安全行为治理工作上的治理体系、工作重心和具体实践,形成新形势下切实抓好安全管理的对症良药和有力措施。
统计显示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风险隐患同比下降了26.31%%关键词:不安全行为;成因分析;治理实践中图分类号:X9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1-749X(2019)03'-0004-07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f human unsafe behaviorgoverranccWANG Peng-Sei(Shaanxi Shanme(Huangling Mining Co.,Ltd.,Huangling727307,China)AbstracC:In the accident system,human unsate behavior is the main direct factor leading to the accident,and the unsate state of the materiai is also the result of human ing the behaviorai sciencc and psychology,the causes,main groups and occurrencc period of human unsate behavior in coai mine production were analyzed.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manaaement system,work focus and concrete practicc of Huangling Mining Company in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unsafe behavioa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potentiai risk of human unsafe behavioo decreased by26.31%yeao on yeaaKey words:unsafe behavioo;cause analysis;governancc practicco引言“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只要存在安全隐患,事故总会发生,差别只是早晚、大小、轻重而已。
煤矿反三违煤矿反三违煤矿反“三违”必须动真格□陈宣琼“三违”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俗称,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这里所谓的“章”就是指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和作业规程。
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护广大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防止伤亡事故和职工危害,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保证生产和建设的正常进行。
在煤矿95%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三违”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安全管理中分析“三违”的原因,造成“三违”的主要因素和对象是人,思想是行动的向导。
分析和掌握造成人们“三违”的不同思想,对有效预防和减少“三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结合中心桥煤业公司多年来反“三违”的经验,针对煤矿如何反事故,分析煤矿职工在“三违”中的心理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种:(1)侥幸型。
这类人员往往受传统的封建观念影响较深,干起活来有章不循,有规不守,随自己的意愿行事;(2)马虎型。
这类人员往往知道违章的后果,但因工作马虎,粗心大意,致使事故发生;(3)凑合型。
这类人员自持有经验处理问题凑合行事;(4)逞能型。
这类人员往往工作能力很强,但总爱头脑发热,逞能违章;(5)盲目型。
这类人员往往对工作环境或操作设备的情况不了,技术不过关,盲目上岗操作;(6)好奇型。
这类人员往往被好奇心驱使,不该摸的偏摸,不该动的骗动;(7)模仿型。
这类人员对违章行为不加制止反而刻意模仿;(8)疲劳型。
这类人由于睡眠不足,上夜班不适应或其他原因,感觉、听觉和视觉敏锐度变低,致使操作出现错误;(9)意向型。
人的心理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喜怒哀乐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操作错误性;(10)逆反型。
这类人员一般熟悉设备的规程的工作原理,但对安全管理的方法,安全教育的形式或安全管理人员的态度以及违章惩处不能正确地认识,产生了逆反心理。
俗话说:“条条规程血写成,莫让鲜血再染红”,十次事故九次以上是由于违章作业造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并不是每次违章都会造成事故,所以人们就存有侥幸的心理,反“三违”的工作目标就是杜绝一万,防止万一,根除事故苗头,排查事故隐患。
煤矿安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煤矿安全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领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煤矿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着诸多困扰。
从事煤矿工作的工人们经常面临着危险和安全隐患,各种事故频发,给矿工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现在就来探讨一下当前煤矿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改进措施。
首先要谈到的是煤矿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设备老化。
由于长期使用和缺乏科学维护,很多煤矿设备已经计时老化,存在隐患。
这就导致了煤矿作业过程中设备失灵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更给矿工们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煤矿企业应加大设备维护力度,定期检修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煤矿安全问题还表现在管理不到位。
部分煤矿企业存在管理松散的情况,监管不严,责任不明确,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
这就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险。
要解决这一问题,煤矿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加强对煤矿生产的监管,强化责任意识,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煤矿存在的问题还包括职业危害。
煤矿工作环境复杂、危险,易导致矿工职业病的发生。
比如煤尘、有毒气体、噪声等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为了改善职业环境,煤矿企业可以增加通风设备,减少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加强对工人的身体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并治疗职业病,保障工人的生命健康。
煤矿事故频发主要还是因为缺乏预防意识。
部分矿工对安全事故的发生缺乏足够的警惕,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煤矿企业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当前煤矿安全问题的解决并非易事,需要煤矿企业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煤矿安全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让矿工们能够安全健康地工作。
第二篇示例:随着煤矿开采的日益增加,煤矿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造成了许多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一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和建议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安全意识,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才能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
一、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自身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或者存在收小费、敷衍塞责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煤矿企业的安全隐患,不能防患于未然,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同时,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虽已建立,但是监管执法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交叉,有些地区将煤矿监察机构和煤矿生产管理机构合并,执法人员与管理人员关系复杂,同事关系、领导关系、朋友关系、亲属关系等关系网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执法渠道的畅通和执法力度,严重影响监察形象和检查效果。
(二)安全认识不够现行安全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处理好安全、生产、效益之间的关系,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也能创造效益、创造利润,没有理解安全生产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致使矿井安全存在缺陷,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隐患。
同时,从业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煤矿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在初中以下,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知识接受困难,自我规范能力不强,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大,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安全生产技术落后当前我国煤矿行业安全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装备不足,在“一通三防”,矿井深部地压,冲击地压,煤矿热害等方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中毒、窒息矿井火灾、透水、顶板冒落等多种灾害事故时有发生。
在这些事故中瓦斯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人员伤亡最多。
通过“__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府网站事故查询系统”检索,2011年煤矿死亡事故85起,死亡359人,其中因瓦斯事故造成的死亡事故38起,死亡228人。
煤矿不安全状态与行为
在我国,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煤矿不安全状
态与行为所致。
煤矿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如果管理者不能采取有
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全状态和行为,煤矿事故将无法根治。
因此,下面将探讨煤矿不安全状态与行为的原因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煤矿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
1.管理不到位
高风险的煤矿行业必须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果管理上存在问题,那么煤矿的不安全状态就很难消除。
比如,管理层不能制定合
理的工作制度和安全管理标准、缺少人员培训或者安全维护设备不
足等都是导致煤矿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2.安全意识不强
作为从事高风险行业的工人,安全意识必须要加强。
由于忽视
了自身安全,导致了一些比如不做安全检查、不戴防护手套和鞋子、疲劳驾驶等等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3.安全设施不完善
煤矿需要一系列的安全设备和设施来维护工人的安全。
如果这
些安全设施不完善,那么将给煤矿内的工人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
例如,一些煤矿缺乏正确的排气系统,容易引起氧气浓度过高或下
降过大,造成空气不流畅。
这些设施不仅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工人
的安全,还会增加煤矿事故的可能性。
二、煤矿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1.行为不规范
在煤矿的高风险环境下,工人必须按照专业标准执行任务,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和漫不经心。
例如,进入地下矿井不穿安全衣、不按时清理煤尘、不戴安全帽等等都可能会给个人的安全带来较大风险。
2.忽视安全
一些工人由于年纪大了、对风险的严重性没有太多的认识,往往成为事故的高危人群,他们经常会无视了自身的安全。
在煤矿的工作环境下,这样的忽视安全的行为会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3.心理状态不稳定
在煤矿的高风险工作环境下,需要工人时刻保持这个心理状态不被破坏。
如有人无法适应工作压力,可能会因此造成操作不当而出现安全事故。
三、如何解决煤矿不安全状态与行为的问题
1.加强煤矿安全意识教育
员工的安全意识是解决煤矿不安全状态和行为的核心问题。
煤矿管理层需要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让每个员工都对煤矿的安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让他们时刻警醒避免不安全的行为发生。
2.完善煤矿安全设施
安全设备设施的完善既可以保证员工的安全,更可以从根本上
消除不安全状态和行为。
煤矿管理层需要着重加强安全设备设施的
投入,针对设备设施的缺陷或不足积极改进,确保员工在工作环境
中有完善的安全保障。
3.加强煤矿管理
煤矿管理层需要针对煤矿不安全状态和行为问题开展严格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和安全管理标准,同时加强现场打理,确
保员工的安全。
对于行为不规范的员工有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和指导,同时增加惩罚力度,提高工人遵守安全规定的意识。
消除煤矿不安全状态和行为问题是一个永远不能懈怠的任务。
只要煤矿管理层能够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完善煤矿安全设施、
加强煤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自然可以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减少
煤矿事故的出现,提高员工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