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局部作用的规律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 格式:pdf
- 大小:221.79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章腧穴概述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
腧,又作“俞”,通“输”,有输注、转输的意思;穴,原义为“土室”,引申指孔隙、空窍、凹陷处。
腧穴在《内经》中又有“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名称;《针灸甲乙经》称“孔穴”,《太平圣惠方》称“穴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通称“腧穴”,《神灸经纶》则称为“穴位”。
腧穴与经络有密切关系。
《素问·气府论》将腧穴解释为“脉气所发”。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节之交,三百六卜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灵枢·小针解》作了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腧穴归于经络,经络属于脏腑,故腧穴与脏腑脉气相通。
《素问·调经论》:“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明确指出脏腑一经络一腧穴之间的关系。
《千金翼方》进一步指出:“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人抽病也”,说明如果在体表的穴位上施以针或灸,就能够“引气远入”而治疗病症。
脏腑病变又可从经络反应到相应的腧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经络腧穴学,是在经络学说指导下论述腧穴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腧穴部分,将分述其定位、主治、刺灸方法、解剖及古今文献选录等。
第一节腧穴的分类和命名一、腧穴的分类腧穴的类别,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点取穴则称“阿是穴”。
(一)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经穴”。
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
经络学说就是以这些腧穴为主要依据,就其主治规律、疾病症候等进行总结,使分散的腧穴系统化,并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发展到全部经穴。
第四篇中医护理基本技能第十五章腧穴【重点难点】一、腧穴总论(一)腧穴基本概念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穴一般分布于经脉上,而经脉又分别隶属于一定的脏腑,故腧穴一经脉一脏腑之间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腧穴的分类大体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即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本类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2、奇穴又称“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这类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3、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等,这类腧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它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
(三)腧穴的主治作用1、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所属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甚至具有治疗全身疾患的作用。
3、特殊作用特殊作用是指腧穴具有双向性的良性调整作用(简称双向作用)和相对特异性的作用(简称特异作用)。
双向作用是指机体在不同状态下,同一腧穴体现出两种相反的治疗作用。
(四)腧穴的定位法在临床上,治疗效果与取穴是否准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定准穴位,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以下四种: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①固定标志:指以各部位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以及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固定不移的标志,用以腧穴定位的方法。
②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标志,用以腧穴定位的方法。
2、“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针灸学结业测试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时宜选用的拔罐法是 [单选题] *A.闪罐法(正确答案)B.留罐法C.走罐法D.留针拔罐法E.刺血拔罐法答案解析:闪罐法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部位,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大椎穴主治病证的是 [单选题] *A.热病、疟疾B.项强、脊痛C.癫狂、惊风D.痢疾、脱肛(正确答案)E.风疹、痤疮答案解析:大椎穴的主治:①恶寒发热、疟疾等外感病证;②热病,骨蒸潮热;③咳嗽、气喘等肺气失于宣降病证;④癫狂痫、小儿惊风等神志病证;⑤风疹、痤疮等皮肤疾病;⑥项强、脊痛等脊柱病证。
3.某女,26岁。
每至经期出现腹痛,痛势绵绵,月经色淡,量少,伴面色苍白,倦怠无力,舌淡,脉细弱。
治疗除三阴交、关元、足三里、十七椎外,宜选取 [单选题] *A.太冲、血海B.关元、归来C.太冲、气海D.太溪、肾俞E.气海、脾俞(正确答案)答案解析:根据患者主症可以判断为痛经之气血虚弱证。
气血虚弱配气海、脾俞。
4.下列各组腧穴中,宜取仰卧位的是 [单选题] *A.攒竹、命门、昆仑B.血海、照海、脾俞C.气海、大包、阳陵泉(正确答案)D.隐白、次髎、中极E.天柱、委中、申脉答案解析: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气海位于下腹部,脐下1.5寸;大包位于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在腋中线上;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
故这三个腧穴宜取仰卧位。
5.治疗心绞痛的主穴是 [单选题] *A.内关、血海、太冲、膻中B.内关、郄门、阴郄、膻中(正确答案)C.外关、郄门、阴郄、膻中D.外关、血海、太冲、神门E.心俞、血海、膻中、神门答案解析:治疗心绞痛的主穴是内关、郄门、阴郄、膻中。
6.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 [单选题] *A.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正确答案)B.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C.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D.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答案解析:按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分别分成前、中、后三条区线。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举例
在针灸学各论学习过程中,大家普遍感觉腧穴主治比较难学。
难点在于知识点比较琐碎,没有什么规律。
现在将腧穴的主治规律汇总如下,在学习各论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这个规律去给腧穴主治做一个划分,这样学习起来就条理清晰了。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举例:
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
腧穴都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
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球后各穴,均能治眼病;耳区的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穴,均能治疗胃病。
2.远治作用
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
具有远治作用的腧穴,主要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等。
3.特殊作用
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性治疗作用。
所谓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
如天枢可治泄泻,又可治便秘;内关在心动过速时可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又可提高心率。
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某些腧穴可相对特异地治疗某些病证,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
确有专长针灸专科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答题说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1.阴虚火旺型口疮,除选主穴外,肝肾阴虚配用( )A.肝俞 B.肾俞 C.脾俞 D.三阴交 E.阴陵泉2.不属八脉交会组穴的是( )A.内关、公孙 B.合谷、太冲 C.列缺、照海 D.后溪、申脉 E.外关、足临泣3.通里是心经的( )A.原穴 B.“输”穴 C.郄穴 D.络穴 E.合穴4.徐疾补法是( )A.先在深层得气,快速地退出,缓慢地进入 B.先在浅层得气,缓慢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C.先在浅层得气,快速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D.先在深层得气,缓慢地退出,快速地进入 E.以上都不是5.腰部扭伤,除选委中、腰阳关外,还宜加用( )A.环跳 B.肾俞 C.悬钟 D.阳陵泉 E.秩边6.阳维脉的郄穴是( )A.阳交 B.跗阳 C.飞扬 D.阳辅 E.养老7.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A.阴维脉 B.阴蹻脉 C.任脉 D.冲脉 E.带脉8.大肠的下合穴是: ()A.足三里 B.上巨虚 C.下巨虚 D.委中 E.委阳9.天灸又称为( )A.化脓灸 B.发泡灸 C.直接灸 D.实按灸 E.间隔灸10.阳经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分别配属五行: ()A.金、水、木、火、土 B.水、木、火、土、金 C.火、土、金、水、木 D.木、火、土、金、水 E.以上都不是11.以下何穴宜用斜刺法( )A.合谷 B.环跳 C.神门 D.肺俞 E.天枢12.听宫位于( )A.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B.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C.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D.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E.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1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14.治疗胎位不正的常用穴是: ()A.太冲 B.内庭 C.大都 D.至阴 E.至阳15.手三阳经的起始穴是: ()A.商阳、关冲、中冲 B.商阳、关冲、关冲 C.商阳、关冲、少府 D.商阳、关冲、少泽 E.商阳、关冲、少冲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答题说明: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