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13.15 KB
- 文档页数:7
常用腧穴穴性、功效和主治特点一、手太阴肺经1.中府穴性:中性,趋局部(胸、肺),入气分,肺之募穴。
功效:疏调肺气,宽胸止痛。
主治特点:主胸肺部病症,以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胸肺部病症为主。
如西医学的气管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炎;胸部肋间神经痛等。
2.尺泽穴性:偏泻,趋肺,入筋分、阳分、血分,肺经合穴,属水。
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主治特点:主筋病、肺火证及血分证,以治疗上肢病症、外感病症、高热、皮肤病为主。
如西医学的各种原因引起的上肢病症及运动障碍;感冒、肺炎、扁桃体炎、中暑、;急性胃肠炎;丹毒、风疹、瘙痒症、粉刺等。
3.孔最穴性:偏泻,趋肺,入阳分、血分,肺经郗穴。
功效;清肺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特点:主表证、疼证,以治疗肺系病症为主。
如西医学的鼻出血、感冒、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4.列缺穴性:偏泻,趋肺、头顶,入表分、筋分,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功效:宣肺止咳,解表祛风,舒筋通络。
主治特点:主表证、痛证,以治疗肺卫表证和头项部筋病为主。
如西医学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面瘫、落枕、颈椎病等。
5.太渊穴性:偏补,趋肺,入气分,肺经腧穴、原穴,属土。
功效:补益肺气,复脉。
主治特点:主气虚证,以治疗肺气不足为主。
如西医学的肺气肿、老年性慢支气管炎、感冒(体虚感冒)、无脉症等。
6.鱼际穴性:偏泻,趋肺、胃,入阳分,肺经荥穴,属火。
功效:清泻肺胃,消食化积。
主治特点:主热证、食积证,以治疗肺之实热或虚火及小儿食积为主。
如西医学的肺炎、扁桃体炎、咽炎、鼻炎;小儿消化、吸收不良等。
7.少商穴性:偏泻,趋肺、咽喉、眼、神窍,入阳分、血分、神分,肺经井穴,属木。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开窍。
主治特点:主实热证,以治疗高热昏迷、实热火毒证为主。
如西医学的感冒及传染病出现的发热或高热昏迷、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结膜炎、腮腺炎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穴性:偏泻,趋齿、咽喉,入阳分、血分,大肠经井穴,属金。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举例
在针灸学各论学习过程中,大家普遍感觉腧穴主治比较难学。
难点在于知识点比较琐碎,没有什么规律。
现在将腧穴的主治规律汇总如下,在学习各论的过程中,可以按照这个规律去给腧穴主治做一个划分,这样学习起来就条理清晰了。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举例:
腧穴的主治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
腧穴都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及邻近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
这是所有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球后各穴,均能治眼病;耳区的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等穴,均能治疗胃病。
2.远治作用
某些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
具有远治作用的腧穴,主要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即“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等。
3.特殊作用
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性治疗作用。
所谓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
如天枢可治泄泻,又可治便秘;内关在心动过速时可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又可提高心率。
此外,腧穴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某些腧穴可相对特异地治疗某些病证,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
腧穴基础知识一、腧穴定义与分类腧穴,通常简称为“穴”,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身体内部的点,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并对疾病产生疗效。
根据位置、功能和特点,腧穴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二、腧穴定位方法定位腧穴是针灸治疗的基础。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简便取穴法等。
对于初学者,准确掌握这些定位方法至关重要。
三、特定穴分类与特点特定穴是指具有特殊功能和治疗的腧穴。
它们主要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和八会穴等。
每种特定穴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主治范围。
四、腧穴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主要体现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上。
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更准确地选择腧穴进行针灸治疗。
五、腧穴配伍方法在针灸治疗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常常需要将多个腧穴进行配伍。
配伍的方法有多种,如“俞募配伍”、“原络配伍”等。
合理的配伍可以增强疗效,提高治疗质量。
六、腧穴刺灸技术刺灸技术是针灸治疗的核心,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方法。
正确掌握刺灸技术,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七、腧穴治疗原则在选择腧穴进行治疗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例如,“清热温寒”、“补虚泻实”等。
遵守这些原则有助于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八、腧穴不良反应与处理虽然针灸治疗相对安全,但仍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了解这些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应对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九、腧穴发展与现代应用随着医学的发展,腧穴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现代医学的许多领域都在尝试将腧穴的原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治疗中,这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深入研究和发展腧穴的理论和实践,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细目二主治规律
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
与腧穴的位置密切相关。
如位于头面、颈项部的腧穴,以治疗头面五官及颈项部病证为主,后头区及项区穴又可治疗神志病等。
腧穴分为
A.经穴,奇穴,阿是穴
B.经穴,奇穴,特定穴
C.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D.经穴,络穴,奇穴
E.经穴,络穴,阿是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腧穴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
中脘、建里、梁门穴,均能治疗胃病属于腧穴的
A.远治作用
B.近治作用
C.特殊作用
D.抗御病邪作用
E.运行气血作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以上穴位都位于人体的胃脘附近,属于近治作用。
针刺足三里治疗胃病属于腧穴的
A.远治作用
B.近治作用
C.特殊作用
D.抗御病邪作用
E.运行气血作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足三里治疗胃病属于远治作用。
针刺内关穴调整心率是腧穴的
A.远治作用
B.近治作用
C.特殊作用
D.抗御病邪作用
E.运行气血作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内关穴调整心率是腧穴的特殊作用。
按分经治疗规律,足太阳经治疗
A.前头、口齿、咽喉、胃肠病
B.侧头、耳病、胁肋病
C.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D.后头、背腰病
E.肺、喉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足太阳经治疗后头、背腰病疾患。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细目一:主治特点
一、近治作用
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点。
二、远治作用
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十四经穴,尤其是十二经脉中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远治作用尤其突出。
三、特殊作用
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
所谓双向调整,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
所谓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指某些腧穴的治疗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
细目二:主治规律
腧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概括为分经主
治、分部主治。
一、分经主治规律
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
同一经不同的穴,可治本经相同的病证。
十四经腧穴分经主治规律
手三阴经经名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太阴肺经
肺、喉病
胸部病
手厥阴心包经
心、胃病
神志病
手少阴心经
心病
手三阳经经名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三经相同
手阳明大肠经
前头、鼻、口、齿病
咽喉病、热病
手少阳三焦经
侧头、胁肋病
目病、耳病
手太阳小肠经
后头、肩胛病,神志病足三阳经经名
本经特点
三经相同
足阳明胃经
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眼病、神志病、热病
足少阳胆经
侧头、耳病、胁肋病
足太阳膀胱
后头、背腰病-背俞治脏腑病足三阴经经名
本经特点
三经相同
足太阴脾经
脾胃病
前阴病、妇科病足厥阴肝经
肝病
足少阴肾经
肾病、肺病、咽喉病任督二脉经名
本经特点
二经相同
任脉
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
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督脉
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二、分部主治规律(近治作用)
分部主治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的某类病证。
即腧穴的主治与腧穴的位置点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