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计算题汇总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5
三级计算题汇总一、某企业2003年的销售任务是100万元,假设该企业销售人员的年劳动效率为10万元/人年,并假定出勤率为100%。
计算该企业销售人员的定员人数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100/10X100%=10人二、某企业有机器设备100台,需要连续运转。
每台机器分四班看管,每位人看管的定额为3台,员工出勤率为95%,要求计算该企业的定员人数。
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的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100×4/3×95%=141人三、某设备需要10个岗位共同操作,该设备需要24小时连续运转。
每个班次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每天实行三班工作制。
假设每位工人在一个班次因生理需要的时间为1小时,要求计算定员人数。
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休息与休息宽放的时间=10×24/8-1=35人某企业采取补偿式的录用决策,有A、B、C三人需要决定录用谁,每个人的得分情况经过公司几个部门的共同决策,认为几种能力权重如下:技术能力0.8责任心1适应能力0.5学历0.6反应能力0.7请决策公司最后选择谁?A的得分=9×0.8+5×1+7×0.5+8×0.6+6×0.7=24.7B的得分=7×0.8+9×1+5×0.5+9×0.6+8×0.7=28.1C的得分=6×0.8+8×1+9×0.5+5×0.6+9×0.7=26.6该企业最后选B。
一、某企业有3个职位,每个职位有5人竞争,每个应聘者在每个职位上测试的分数如下:如公司采用以人为标准的录用标准,三个职位上分别被录用者是:1甲2戊3丙如公司采用以职位为标准的录用标准,三个职位上分别被录用者是:1甲2空3丙二、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决定招聘A、B、C、D四种职位所需要的人员,经过各种测试,选拔出六位应聘者,其综合测试得分如下:六位应聘者在四种职位上综合测试得分试问:(1)、在人员录用中,有哪几种录用决策的标准并具体说明其特点(2)、根据上述资料,采用不同的人员录用决策标准,计算人员录用结果并说明哪一种决策标准更有效?答:(1)以人为标准。
计算题一、计算题的命题视角计算题主要检验考生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应具有的基本计算能力,以及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水平。
相对来说,计算题所考查的知识面比案例分析题、图表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都要简单一些,因为计算题所涉及的题目都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在日常工作中所必须用到的数量分析方法.计算题的命题视角也集中于此。
【计算题举例】例1:某企业岗位评价表如表1所示说明:(1)岗位评价总点值为800分,表中的权重是指薪酬要素占总点值的权重(2)岗位A经过评价,结果为:知识经验四等,对决策的影响三等,沟通等监督管理一等,职责四等。
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等,工作环境一等(3)岗位B经过评价,结果为知识经验二等。
对决策的影响一等,沟通一等监督管理二等,职责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等,工作环境三等请你计算岗位A, B的岗位评价结果本题是企业制定薪酬制度时,在工作岗位评价中所进行的简单计算参考答案:岗位A 的计算结果是:800×(0. 08+0.08十0.02+0.02十0.12+0.15十0.04)=800×0. 51=408岗位B 的计算结果是:800× (0. 04十0.02十0.02+0.06+0.06+ 0.06-+0.15)=800 × 0. 41=328例2;某市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费率为19%。
个人为7%;医疗保险企业激费费率为10%,个人为2%十3元失业保险企业缴费费率为1. 5写,个人为。
.5环某企业现有员工10人,每月工资情况如表2所示表2某企业员工工资分布问题:(1)企业每月三项保险共需缴纳多少保险费?(2)侮个员上每月应该缴纳多少保险费?本题主要是检验考生对福利保险缴费的简单计算能力参考答案:(1)企业缴费计算结果如下:企业工资总额为:5 000十3 000 × 3+2 000 X 4十1 000 × 2=24 000(元/月)企业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为:24 000 X 19%=4 560(元)企业所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为:24 000×10%=2 400(元)企业所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为24000×1. 5%=360(元)企业悔月所缴纳的三项保险费总和为:4 560+2 400十360=7 320(元)(2)个人缴费如表3所示。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按劳动效率定员(P29)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的劳动效率=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劳动定额X定额完成率X出勤率=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X工时定额/工作班时间X定额完成率X出勤率某企业2003年的生产任务是10000件,每个班产量为20件,定额完成率为120%,出勤率为90%,计算该班定员的人数(分别运用产量定额和工时定额来计算)◎、按设备定员(P30)定员人数=需要开动的设备台数X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的看管定额X出勤率某企业有机器设备200台,需要连续运转。
每台机器分四班看管,每位人看管的定额为5台,员工出勤率为95%,要求计算该企业的定员人数。
◎、任务按年规定,产量按班规定,多品种(P29)定员人数=∑(每种产品年总产量X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年制度工日X8X定额完成率X出勤率X(1-废品率)◎、多人一机操作的岗位(P31)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 某车间有一套制氧量50立方米/时的空气分离设备,现有3个岗位共同操作,通过工作日写实,甲岗位生产工作时间为260工分,乙岗位为300工分,丙岗位为240工分,根据该工种的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等因素,规定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为60工分,计算岗位定员人数为:◎、按比例定员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X定员百分比◎、某医疗所连续十天的就诊人数如下表,已知医务人员接待每位病人的平均时间为15(2)需要安排的医务人员数量(1)根据十天内的就诊统计数据,可求得每天的就诊人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平均每天就诊人数=130+125+110+132+128+115+125+120+135+110)/10=123标准差δ公式在P33=﹦8.47≈8(人次)且已知保证95%可靠性前提下, u﹦1.6所以,医务所每天就诊人数的上限为:123+1.6 X8﹦135.8≈136(人)除了必要的医务人员外,还应该按照一定比例配备辅助人员和勤杂人员(此处各配备1人)。
计算题:231.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
P28-35(6公式4例题+1新方法以及各方法的适用范围)2.审核人工成本预算方法的应用。
P52-55(工资指导线三条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三条线以及适用、公式“收入-利润=成本”)3.根据笔试与面试的权重比例,计算应聘者的总成绩,决定录用人选。
P824.员工招聘活动评估的成本效益评估和数量与质量评估。
P83-84 (9公式以及具体指标的构成)5.员工配置的三种基本方法。
P93-95(关注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优点、结果、平均分数)6.匈牙利法的推广应用。
P98-101(员工与任务数目不一致情况、最大化问题)7.培训效果评估中投资回报率的计算。
P141 (投资回报率ROI=培训净效益/培训成本X100%)8.设计考评方法时管理成本的计算。
P173(研制开发成本+预付成本+实施应用成本+隐性成本即损失)9.员工工资总额的计算。
P213(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10.延长工作时间加班费的计算。
P21611.个人奖金的计算。
P218(个人奖金=企业奖金总额X个人应得的奖金系数)12.百分比系数的应用工作岗位评价总分的计算。
P239(表5-25)13.概率加权法的应用。
P240 (表5-26)14.因素比较法的应用。
P247、248 (表5-34、35)15.评分法的应用。
P250、251 (表5-36、39)16.工业企业人工成本的计算及列支渠道。
P25217.影响企业支付能力的7个因素的计算。
P25418.人工成本总额的计算。
P257(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即P253人工成本7个组成部分)19.合理确定人工成本的3种方法。
P258-261 (每种方法的公式+5个例题)20.福利总额预算。
P263 (所有福利设施和服务的10个项目)21.员工住房公积金的计算及余额提取。
人力师三级计算题汇总一、劳动定额:(一)修改劳动定额的方法(简易修改法)P34.【例】某企业甲车间生产产品A,2011年工时定额a为136工时/吨,生产员工人数20人,年实际产量为426吨,年制度工日为251天,平均出勤率为95%,2012年修改后的定额工时允许比上一年实际耗用工时高20%(k),试核算出新的工时定额。
(1)a1(实际完成定额工时数)=年实际产量×工时定额=426×136=57936a2(应出勤工时数)=生产员工人数×年制度工日×日工时×平均出勤率=20×251×8×0.95=38152y(平均超额的百分比)=(a1/a2)-1=(57936/38152)-1=0.5186(2)求b(零部件的实耗工时),由于a(工时定额)=136,故b= a/(1+y)=136/(1+0.5186)=89.56(3)求x(修改后新的单件工时定额),由于k(允许超额幅度)=20%,故x=(1+k)b=(1+20%)×89.56=107.47(工时/吨)按此值来确定2012年该产品的工时定额,则比2011年的旧定额下降了28.53工时/吨(136-107.47),定额压缩率为20.98%(28.53/136)。
(二)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P38-39.1.按产量定额计算。
产量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合格产品产量/产量定额)×100%2.按工时定额计算。
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单位产品的工时定额/单位产品的实耗工时)×100%在生产单一产品的条件下,采用以上两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它主要适合于考核生产班组和生产者个人的定额完成情况。
【例】某月甲车工完成合格产品720件,实耗工时为160,并知该产品车削加工产量定额3件/工时。
该车工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按以下公式计算。
产量定额完成程度指标=(720/160)/3=150%工时定额完成程度指标=(1/3)/(160/720)=150%在生产多产品的情况下,为了考核企业、车间、班组和个人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只能采用工时定额的形式,以定额工时综合反映出总的劳动成果。
➢某石油机械工业公司下属机加工车间在报告期内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四种产品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以及相关出勤率指标,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的已知数据计算出以下指标,并填写表1的空栏。
表1 报告期机加工车间产品生产与工时统计表劳动定额完成程度指标=实际完成定额工时实耗工时总数×100%2、如计划期的产品产量将在报告期的基础上各提高10%,请根据报告期的整体劳动定额完成率、出勤率等指标,核算计划期内生产工人的定员人数。
各产品定员人数=计划生产任务量×工时定额工作班时间×定额完成率×出勤率甲产品定员人数=15000×(1+10%)×28×125%×95%=3474(人)乙产品定员人数=10000×(1+10%)×2.68×130%×95%=2895(人)丙产品定员人数=5000×(1+10%)×4.48×110%×95%=2895(人)丁产品定员人数=12000×(1+10%)×68×121%×95%=8685(人)机加工车间计划期内生产工人的定员人数=各种产品生产工人的定员人数之和,即3474+2895+2895+8685=17949(人)➢某地机场年度旅客吞吐量近800多万人,在航站楼进口处原设有20个值机柜台负责接待旅客,办理登机卡,托运行李。
随着出港旅客流量的日益增长,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地减少旅客的等待时间,机场旅客服务中心从2013年起,又增加了10个值机柜台。
同时,采用新的工作轮班方式,即每个值机柜台配置3名员工,每人工作1天休息2天,每天的早上6:00上班,晚上22:30下班,其间轮流安排吃饭和休息(但不能超过1个小时)。
员工轮流倒班如遇法定节假日上班时,一律按照国家标准补付加班工资。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计算题汇总部分计算题复习汇总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掌控)制定企业定员标准,核定各类人员用人数量(定员)的基本依据是:制度时间内规定的总工作任务量和各类人员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即:某类岗位制度时间计划内工作任务总量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一)按劳动效率定员计算公式为: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定员人数=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其中,工人劳动效率=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如果完成率为100%,则工人劳动效率就是定额完成率),则可表示为: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定员人数=劳动定额×定额完成率×出勤率如果采用工时定额计算,工时定额与产量定额(按班确定)的关系是:工作时间班产量定(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则存有: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时定额定员人数=工作班时间×定额完成率×出勤率如果计划期任务就是按年规定的,而产量定额就是按班规定的,同时生产若干种产品(产品不是单一的),则排序人员定额公式就是:∑(每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定员人数=年制度工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排序定员时,为了把废品因素考量进来,则将(1-计划期废品率)除以上式(二)按设备定员1这种方法是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计算公式:须要停下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停下班次定员人数=工人看护定额×出勤率(三)按岗位定员所谓按岗位定员就是根据岗位的多少,以及岗位的工作量大小去排序定员人数的方法。
按岗位定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形式:1、设备岗位定员。
具体内容定员时,应当考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看护的岗位量。
(2)岗位的负荷量。
(3)每一岗位危险和安全的程度等。
(4)生产班次、倒班及替班的方法。
对于“多人一机”共同展开操作方式的岗位,其定员人数的计算公式:共同操作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班定员人数=工作班时间c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2、工作岗位定员。
计算题的命题视角:计算题主要检验考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应具有的基本计算能力的程度,以及对各种数据处理和运算水乎的高低。
相对来说,计算题所考查的知识面比案例分析题以及方案设计题都要简单一些,因为计算题所涉及的题目都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所必需用到的一些简单的计算方法,计算题的命题视角也集中于此。
岗位评价总点值为800分,表中的权重是指薪酬要素占总点值的权重;
岗位A经过评价,结果为:知识经验4等,对决策的影响3等,沟通1等,监督管理1等,职责4等,解决问题的能力4等,工作环境1等;
岗位B经过评价,结果为:知识经验2等,对决策的影响1等,沟通1等,监督管理2等,职责2等,解决问题的能力2等,工作环境3等。
请你计算岗位A、B的岗位评价结果。
(本题是企业制定薪酬制度时,在工作岗位评价时所进行的简单计算。
)
答案如下:
岗位A的计算结果是:800×(0.08+0.08+0.02+0.02+0.12+0.15+0.04)=800×0.51=408 岗位B的计算结果是:800×(0.04+0.04+0.02+0.06+0.06+0.06+0.15)=800×0.41=328
二、某市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为19%,个人为7%;医疗保险企业缴费率为10%,个人是2%+3元;失业保险企业缴费率是1.5%,个人是0.5%。
某企业现有员工10名,工资情况每月如表2所示:
问题:企业每月三项保险共需缴纳多少保险费?每个员工每月应该缴纳多少保险费?(这主要是检验考生对福利保险交费的简单计算能力。
)
答案如下:
企业缴费企业的工资总额为 5000+3000×3+2000×4+1000×2=24000元/每月
企业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24000×19%=4560(元)
企业所缴纳的医疗保险费=24000×10%=2400(元)
企业所缴纳的失业保险费=24000×10%=360(元)
企业每月所缴纳的三项保险费总和=4560十2400十360=7320(元)
某员工应纳税额为4200元,根据其所在城市规定的费用扣除额为1000元;其适用的税率为5%,速算扣除数为125元,那么该员工应纳税额为多少?
答:员工应纳税额=(4200—1000)x15%-125=355(元)
四、员工计件工资的计算
某员工的工资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在产量为3000个时,计价单价为0.9元/个,产量超过3000个,每超过一个,计件单价为1.1元/个,该员工实际产量为3600个,其实付工资为多少?
答:实付员工工资=3000×0.9十(3600—2000)×1.1=4460(元)
五、员工培训效益和投资回报率的分析
某公司对其新任主管工作人员开发实施了为期五天的培训。
该培训项目的核心包括八个方面的能力:1.主管人员的作用和职责;2.沟通;3.工作的计划、分配;控制和评估;4.职业道德;5.领导与激励:个以立作业绩问题的:分析;7.客户服务;8.管理多样化。
新技主管人员的直接上级表示,上述各方面能力在初级主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占80%。
对于被评估的目标群体而言,每年平均工资加上福利为40000元,将这个数字乘以根据各方面能力所确定的工作成功的比例(80%),可计算出每名学员的货币价值为32000元。
.如果某人—年内在全部八个方面的能力上都表现成功的话,那么他对于该机构的价值就应该是32000元。
直接上级采用0到9分数制对新任主管人员在每个能力方面的技能进行了评定。
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所要求的平均技能水平被确定为7,面从事此项工作之前的技能评定分数为4.8,也就是7的69%,(即学员的工作表现为在各能力方面取得成功所要求的技能水平的69%)。
培训项目之后的技能评定分数为5.8,也就是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技能水平的83%。
培训项目成本为1400元/学员。
根据案例计算学员培训后的效益和投资回报率。
简答:
培训前:32000元×69%=23080元
培训后:32000元×83%=26560元
培训效益:26560-22080元=4480元
投资回报率=(4480元-1400元)/1400元
=3080/1400×100%=20%
或:成本收益比率=4480/1400元=3.2:1
六、会计岗位工资水平的确定
某企业对会计岗位进行了市场薪酬调查,A企业3500元,B企业2000元,C企业1200元,D企业、E企业都是1400元,F企业、G企业是2200元,H、I企业是2500元。
如果企业将薪酬水平定位在市场平均水平处,那么应将会计岗位的工资设定为多少?
1.首先进行排序:1A 3500;2H 2500;3I 2500;4F 2200;5G 2200;6B 2000;7D 1400;8E 1400;9C 1200。
应关注50%点处的工资,为2200元。
七、某企业岗位评价表如表1所示。
简答:
岗位A: 800×(11%+8%+2%+2%+12%+15%+2%)=416分
岗位B:800×(5%+2%+2%+6%+6%+6%+10%)=296 分
八、某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量占30%以上。
公司多年的实践证明,公司的销售额与公司的员工总人数之间有着高度相关的正比例关系。
2002年,公司的销售、人员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以前的销售额和初步的预测,公司估计2003年的销售额为6300万元。
比例不变。
表2所显示的是从事各岗位工作的员工人数。
根据以上的数据,计算在2003年,公司的员工总数要达到多少才能完成预期的销售额?
答:假设到2003年该公司的员工总人数达到M,才能实现预期的销售额. 根据条件,可列比例等式方程: 560:630=1200:M
解方程可得:M=1350(人)
〔2〕公司内各类员工的数量会有哪些变化?
答: 由2002年的员工分布情况表可知,该公司各种员工的人员比例为:
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主管人员:生产人员=1:2:3:6
所以, 高层领导人员要增加12(或是13人),中层管理人员要增加25人, 主管人员增加38人(或37人),生产人员增加75人.
九、亚龙公司是一家生产各种体育用品的中型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其销售量占50%以上,而且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一种稳定的速度不断提高。
2002年该公司的销售额为5600万元,根据初步市场预测2003年的销售额预计达到6300万元。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部经理认为有必要对公司各类人员的需要量进行分析。
该公司2002年员工人数为1000人,各类员工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该公
司各类人员比例从1999年至今变化不大,预测未来十年这一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2003年亚龙公司的全员及各类人员的需求量。
答:假设亚龙公司2003年的总人数将为Q,那么根据案例中的信息可以得到比例等式:5600:1000=6300:Q
从而可以得到Q=1125(人)。
即亚龙公司2003年的员工总人数。
(6分)
由表2可以得到亚龙公司各类人员的比例:
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主管人员:生产人员=10:20:25:45
从而可以计算出各类人员的人数,如表1所示。
(4分)
十、某市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为19%,个人为7%;医疗保险企业缴费率为10%,个人为2%+3元;失业保险企业缴费率为1.5%,个人为0.5%;工伤保险费率为0.3%。
某企业有6类员工共18人,其工资标准及人员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请计算:
该企业每月四项保险共需缴纳多少保险费?
6类员工每月分别应缴纳多少保险费?
答案要点如下:
(1)企业每月四项保险共需缴纳的保险费数额4000*1+3500*2+3000*4+2500*6+2000*3+1500*2)*(19%+10%+1.5%+0.3%)=14476(元)
A类员工应缴纳的保险费:4000*(7%+2%+0.5%)+3=383(元);
B类员工应缴纳的保险费:3500*(7%+2%+0.5%)+3=335.5(元);
C类员工应缴纳的保险费:3000*(7%+2%+0.5%)+3=288(元);
D类员工应缴纳的保险费:2500*(7%+2%+0.5%)+3=240.5(元);
E类员工应缴纳的保险费:2000*(7%+2%+0.5%)+3=193(元);
F类员工应缴纳的保险费:1500*(7%+2%+0.5%)+3=145.5(元);
十一、某公司采用成对比较法对现有六种岗位进行评价,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评分标准:(1)添齐表中空白(6分)
公司明年准备增加5万元带薪培训的投资,参加40万元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4万元的医疗保险,并根据管理的要求,取消班车,发放车补10万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提出明年该公司福利费用总额的预算。
福利总额=10+20+21+15+6+30+5+40+4=15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