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太堡矿排土场复垦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教程文件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23
安太堡矿背斜基底内排土场变形机理及稳定控制技术研究
随着现代矿山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矿山工程在地下或地表进行大规模开挖,产生了大量的岩土松动体。
其中,安太堡矿背斜基底内排土场是一个关键的地下排土工程,其变形机理和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矿山的安全和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矿山背斜基底内排土场是指在背斜基底内,通过开挖排土的方式,将松动体输送到地表或其他地下区域。
在这个过程中,排土场的变形机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背斜基底内排土场的变形主要受到背斜基底的力学性质、排土速度、排土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背斜基底的力学性质决定了排土场的稳定性,而排土速度和排土方法则会影响松动体的流动性和变形性。
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取合适的措施来控制排土场的变形。
在稳定控制技术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排土场的稳定性。
首先,要对背斜基底进行充分的勘察和分析,了解其力学性质和变形特点,以便合理地设计排土场的结构和尺寸。
其次,要根据排土场的规模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排土速度和排土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排土场,可以采用分段排土的方式,逐段进行开挖和排土,以减小变形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采用支护措施,如加固背斜基底或设置支撑结构,来增强排土场的稳定性。
总之,安太堡矿背斜基底内排土场的变形机理和稳定控制技术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只有深入研究和掌握其变形机理,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才能保证排土场的稳定性,确保矿山的安全和高效开采。
这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综合应用各种技术手段,以期为矿山工程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有力支撑。
XXXXXXXXX张墩组村庄复垦项目土地复垦施工组织设计安徽XXXXXX有限公司二零一七年五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
..。
......。
...。
...。
.....。
..。
.。
..。
1第二章、施工部署。
.。
.。
..。
.。
...。
..。
..。
.。
.。
....。
.。
.。
.。
.。
.。
2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
.。
.。
.。
..。
..。
...。
.。
.。
...。
..。
....。
..。
.。
5第四章、拟投入的主要物资计划。
.....。
...。
.。
....。
.。
.。
.。
.....。
..20第五章、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
...。
....。
.。
..22第六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
..。
....。
.....。
.。
..。
..。
.。
.25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
..。
.。
..。
.。
..。
..。
.28第八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及施工网络图.。
.。
.。
..。
..。
..。
.35第九章、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
...。
..。
.。
..。
.。
.....。
..。
....。
....。
39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
..。
.。
.。
.。
.。
.。
...。
(45)第十一章、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及保证措施。
.....。
....。
.。
...。
51第十二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
.。
...。
...。
.。
.。
....。
...。
..。
.55第十三章、施工组织设计整体..。
..。
...。
.。
..。
.。
....。
.。
.。
...。
58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第一节、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XXXXXXXXX张墩组村庄复垦2、工程地点:XXX3、建设单位:XXXXXX人民政府4、工程概况: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及田间道路等,具体详见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5、标段划分:共分为1个标段6、工期要求:180个日历天7、预计开工日期:2017 年4月12日(具体开工时间以开工令为准)8、工程质量:合格第二节、编制依据1、XXXXXXXXX张墩组村庄复垦;2、详见图纸目录;3、XXXXXXXXX张墩组村庄复垦清单招标补遗;4、《建筑法》、《工程建筑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5、国家、安徽省及合肥市颁发的有关建设的法律、法规、施工规程、规定及标准;6、建筑业推广的十项新技术;7、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相关管理文件;8、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安太堡露天矿背斜区内排土场排土参数优化刘云【摘要】针对背斜区煤层由近水平变成倾斜,从背斜构造对排土扬综合作用的角度对排土场参数做出优化,并对优化后安太堡露天矿内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做出分析和预测.综合考虑内排土场地质条件、采矿条件、气候条件、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运输及排弃方式以及排土场地形地貌等因素,得出了内排土场技术参数和排土参数以及优化参数后边坡稳定的结论.【期刊名称】《露天采矿技术》【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5页(P3-7)【关键词】背斜;内排土场;优化;排土参数【作者】刘云【作者单位】中煤平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太堡露天矿,山西朔州036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824.8安太堡露天矿在向东推进过程中,遇到楼子沟背斜区,该背斜区宽为1.2 km,走向为SE—NW方向,受背斜影响,煤系地层由近水平变为倾斜,煤层平均倾角达到8°~12°(14%~21%),局部最大倾角22°(40%),背斜区煤系地层下降50~100 m,煤层下降最大值为270 m,11#煤层底板标高降至1 050 m左右。
安太堡矿目前使用的排土场主要为内排土场及南寺沟排土场,受该背斜构造影响,内排土场不能及时跟进,排土空间严重不足,边坡稳定问题凸显,主要表现在3方面。
①端帮边坡稳定问题:煤系地层下降明显,内排土场不能及时更进,端帮边坡暴露高度和暴露时间增大,井工开采与露天开采采动效应叠加,降低了岩土体强度,破坏了边坡的稳定性,如果端帮边坡发生变形,将引起运输道路中断,原煤运输通道损毁,运输成本增加,甚至更加严重的安全问题;②内排土场边坡稳定问题:内排土场是否能够实现实时跟进,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若选择在背斜轴前方加高排弃,排土参数优化研究是实现内排土场增高扩容、保证排土通道畅通及边坡稳定的关键;③南寺沟排土场边坡稳定问题:南寺沟排土场下部为井工二矿采空区,随着排弃高度的不断增大,地基承载力问题及排土参数的优化问题是保证边坡稳定的关键。
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滑坡治理
洪宇
【期刊名称】《露天采煤技术》
【年(卷),期】1999(000)001
【摘要】基于黄土基底排土场滑坡机理的分析,提出了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滑坡治理措施,实践中取得了得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具有战略意义。
【总页数】1页(P19)
【作者】洪宇
【作者单位】平朔煤炭工业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824.7
【相关文献】
1.黄土区大型露天矿排土场水土流失致灾因子的确定--以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例 [J], 马锐;韩武波;白中科
2.露天煤矿复垦地土壤呼吸的日变化研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排土场为例[J], 卢宁;李晋川;郭春燕;王文英;杨生权;王宇宏
3.大型排土场"径流分散"水蚀控制模式及其设计探讨--以山西省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为例 [J], 魏忠义;秦萍;郭爱华;刘永刚;张晓霞
4.安太堡露天矿南排土场滑坡事故分析 [J], 张永华;张东华;郑哲
5.露天矿大型排土场水蚀特征及其植被控制效果研究——以安太堡露天煤矿南排土场为例 [J], 魏忠义;马锐;白中科;韩武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日益频繁,导致大量露天矿排土场形成。
这些排土场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安太堡露天矿作为我国典型的矿业区域,其排土场的生态恢复和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尤为重要。
本文以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恢复模式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以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不同恢复模式(如自然恢复、人工造林等)的人工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区域。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露天矿排土场生态恢复和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现状。
(2)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各恢复模式下人工林的植被组成、生长状况等。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各恢复模式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三、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特点1. 自然恢复模式自然恢复模式主要通过自然力量进行生态修复,植被组成以本地种为主,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该模式下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但恢复速度较慢。
2. 人工造林模式人工造林模式通过人为干预,种植适宜的树种,形成人工林生态系统。
该模式下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植被组成较为单一,但生长速度较快,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森林。
四、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 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需求,建立包括植被组成、生长状况、土壤质量、生物多样性等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
2. 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评估。
具体包括现场调查、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等步骤。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数值和等级。
3. 评价结果与分析(1)植被组成与生长状况:自然恢复模式下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植被组成丰富,以本地种为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
而人工造林模式下,虽然植被组成较为单一,但生长速度较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森林覆盖率。
土地复垦施工组织设计一、工程概述本次土地复垦项目位于具体地点,项目区总面积为X亩。
该区域由于阐述土地被破坏的原因,如采矿、建设等,导致土地资源受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特进行此次土地复垦工程。
二、编制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等。
2、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等相关资料。
3、现场勘查和调研所获取的信息。
三、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会审。
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2、物资准备采购和储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如土壤改良剂、种子、苗木等。
准备施工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并进行调试和维护。
3、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和垃圾。
设置施工围挡和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四、施工工艺流程1、土地平整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区的土地进行平整,消除高低起伏和坑洼不平。
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土地坡度和高程,保证排水顺畅。
2、土壤改良对贫瘠的土壤进行改良,添加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等,提高土壤肥力。
检测土壤酸碱度,进行必要的酸碱中和处理。
3、植被恢复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草种和树种进行播种和栽植。
按照设计密度和布局进行种植,确保植被覆盖率达到要求。
4、配套设施建设修建灌溉渠道、排水管道等水利设施,保证土地的灌溉和排水需求。
建设田间道路,方便农业生产和运输。
五、施工进度计划本项目计划总工期为X天,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施工准备阶段(第 1-5 天)完成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和现场准备工作。
2、土地平整阶段(第 6-15 天)完成土地平整工作,达到设计要求。
3、土壤改良阶段(第 16-25 天)完成土壤改良工作,检测土壤质量。
4、植被恢复阶段(第 26-40 天)完成草种播种和树种栽植工作,加强养护管理。
5、配套设施建设阶段(第 41-50 天)完成灌溉渠道、排水管道和田间道路的建设。
农村土地综合复垦标施工组织设计农村土地综合复垦是指对废弃、滥用和荒芜的农田进行综合整治,使其恢复到可持续利用的状态。
进行综合复垦标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农村土地综合复垦工程高效、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围绕农村土地综合复垦标施工组织设计相关要点进行详细说明。
一、总体规划与设计1.项目背景:说明综合复垦工程的目的、前期的调研和评估结果。
2.工程范围:明确综合复垦的区域范围和涉及的土地面积。
3.目标与任务:明确综合复垦工程的目标和各项任务。
4.综合设计方案:根据前期调研和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综合设计方案,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整治措施等。
二、组织架构和人员安排1.组织机构:设立农村土地综合复垦工程项目办公室,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2.人员安排:明确各岗位人员的配置和岗位职责,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专家、办公室人员等。
三、施工组织与进度计划1.施工组织设计:根据综合设计方案,合理划分施工区域,确定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
2.进度计划:根据工程任务,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四、资源配置与管理1.资源调配:根据施工需要,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2.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编制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监督和检验,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五、安全施工与环境保护1.安全施工措施:制定安全施工方案,确保施工期间各项工作符合安全标准和规范。
2.环境保护措施:学习和遵守相关环保法规,制定环境保护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六、沟通协调与社会管理1.农民参与: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与安排,保证他们参与农村土地综合复垦工程的全过程。
2.社会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共识,协同推进工程进展。
七、资金预算与经费管理1.资金预算:编制详细的工程资金预算,包括施工费用、设备费用、人员费用等。
2.经费管理:建立经费管理制度,做好经费使用的统计和报销工作。
八、监督检查与评估1.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施工工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安太堡露天矿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开采地,其排土场的生态恢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评价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恢复模式下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期为矿山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安太堡露天矿位于我国某地,具有代表性的排土场人工林生态系统。
研究区域涵盖了不同恢复模式的人工林,包括自然恢复、植被恢复、工程治理等模式。
2. 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收集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的历史资料,包括排土方式、恢复模式、植被类型等。
(2)现场调查: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调查,记录不同恢复模式下人工林的树种、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
(3)评价方法:采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生产力等指标。
三、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现状1. 自然恢复模式自然恢复模式下的人工林以乡土树种为主,植被覆盖度较高,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然而,由于缺乏人工干预,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地力退化等问题。
2. 植被恢复模式植被恢复模式下的人工林通过种植速生树种和乡土树种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林分结构。
林分生长状况良好,生物量较大,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3. 工程治理模式工程治理模式下的人工林以工程措施为主,如梯田、挡土墙等,结合植被恢复措施。
该模式下的人工林稳定性较高,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但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
四、生态系统健康评价1. 物种多样性评价通过对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的物种组成和数量进行调查,发现自然恢复模式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人工林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而工程治理模式下的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
2. 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通过对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的林分结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植被恢复模式和工程治理模式下的人工林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 (1)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及总平面布臵 (4)第三章:施工准备及人员、材料、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及保证措施 (8)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工期保证措施及违约承诺 (12)第五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5)第六章:保证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19)第七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5)第八章:雨季及冬季施工措施 (29)第九章:保证工期措施 (30)第一章:工程概述第一节:编制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2国家颁布的现行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及操作规程;3***有关文件和规定4招标文件及补充文件;5工程量清单6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要求等;7本公司的人员安排、技术力量、机械设备配制;8多年的技术实力及历年总结的施工经验;9现场实地踏勘、调查等相关的资料及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及标准第二节:工程概况:1、自然概况1.1地理位臵及范围项目区位于***三教乡北部,涉及***3个行政村,经实地勘察并核对2009年地藉变更台账,项目区范围四至坐标分别为:东(X=4060778.253,Y=575937.974),西(X=4059962.619, Y=575038.014),南(X=4059558.942,Y=575533.872),北(X=4061119.590,Y=575)1.2自然条件1.2.1气候三教乡地处温带纬度,四季变化分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年平均气温11.8度,年日照时数2287.5小时,全年无霜日数218天2006年全年二级以上天数23天,2008年二级以上天数120天。
1.2.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横土丘陵沟壑区,地形支离破碎,冲沟发育,共涉及一条大冲沟,四条小支沟,相对高差较大,土地平整土方量较大根据,目区内地形特点,采用适当的工程措施,对项目区内沟道进行合理治理,可有效增加有效面积,平整后便于现代化农业机械耕作及田间管理。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2 第二章工程概况-------------------------------2 第三章企业优势和施工目标---------------------3 第四章施工部署-------------------------------4 第五章复垦工程施工方案-----------------------7 第六章苗木种植的施工方案---------------------8 第七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5 第八章工期保障措施--------------------------18 第九章安全保证及文明施工措施-----------------19 第十章雨季施工措施---------------------------21 附表一:质量保证组织机构附表二: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附表三:安全项目组织机构附表四:安全保证体系框图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1、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为安太堡矿南寺沟排土场复垦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是规范和指导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综合性技术文件。
为确保和指导绿化施工过程科学、有序、规范、高效,及时做好各项施工的准备工作,保证各种物资及时供应,劳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2、编制依据a、通过对施工现场实地踏勘、调查、咨询采集到的资料以及施工现场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
b、国家、行业所颁布的有关施工规范规程。
c、本企业人员素质构成、技术装备、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同类工程施工经验等。
第二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安太堡矿南寺沟排土场复垦工程建设地点:安太堡矿南寺沟排土场项目计划工期为日历60 天。
2、安太堡矿南寺沟排土场复垦工程改造内容如下:本工程主要为田间杂物清理,土地平整;田间道路修筑;挡水墙修筑;道路边坡蓄水沟;条播苜蓿;行道间种植油松。
3、由我单位所承揽的工程为安太堡矿南寺沟排土场复垦工程,其施工难度与重点如下:(1)施工难点a、工期短、工作量大。
b、土地平整面积量大。
(2)施工重点a、针对工程工期短、工作量大,在工程施工时我们将保证总体工期目标的实现,作为工程的施工重点。
届时采取有力的保证工期措施,在资金、劳动力、机械设备、工期控制措施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保证工程目标的实现。
b、本工程土地平整面积量大,领导专门协调矿方地揪和我公司最先进的机械设备,充分利用机械进行土地整理。
第三章企业优势和施工目标1、企业优势a、公司拟由一名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图见后附图。
项目部组成人员均为我公司的生产骨干,经验丰富。
(后附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b、在本工程投入我公司最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工程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保证工程如期完成。
c、材料方面:为了保证工程材料的按时进场,我单位将同各供货单位签订供货合同,给材料供应奠定坚实的基础。
d、施工临时占地应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布置,并同时在这条件下保证生产生活的需要。
2、工期目标接到开工令起,复垦工程确保在60天完成。
3、质量目标我公司本着对用户负责,保信誉、创精品的一贯原则,把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定为“优良”。
4、安全目标杜绝死亡事故,工伤频率小于千分之五。
5、场容目标按企业形象设计要求管理施工现场,按照企业标准管理。
6、环保目标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噪声防治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第四章施工部署1、组织机构建立强有力组织机构,完善各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各项管理措施。
(1)机构划分成立总承包项目部。
将工程承包于一个施工单位,设一个管理部。
总承包项目部作为一级组织机构,管理部作为二级组织机构。
主要管理人员及各个施工阶段的所需劳动力安排数量见(表1~2)。
管理人员名单(表1)劳动力需用数量(表2)(2)信息管理针对工程特点,承包部设专人进行信息管理,以确保工程信息畅通和资料完整。
从工程报验、洽商办理、资料收集等各方面明确职责。
(3)主要人员、部门职责a、项目总经理:项目经理受公司法人代表的委托,履行法人代表与业主方签订的合同,在工程实施中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经济核算、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等全面负责。
b、项目总工程师:协助项目经理管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质量工作。
协助项目经理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的标准,确保设计图纸正确实施,确保工程质量,主持技术、质量会议,参加业主方和监理方组织的有关会议。
c、生产经理:负责组织施工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制定劳动力计划、材料计划、施工机械计划,保证各种施工条件,对施工进度、施工安全负责,主持生产调度会,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参加业主方和监理方组织的有关会议。
确保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
d、副经理:负责成本核算,对本项目的资金进行管理,负责与业主方之间的经济业务往来,负责合同和预算管理组织合同评审。
具体负责总承包项目部的各项经济工作。
e、工程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保证施工进度,负责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关系,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负责向业主和监理提交施工进度、计划,负责协调与工程相关的政府职能机构,各专业与专业公司的关系,负责与业主方和监理方的有关业务往来,组织生产调度会,参加业主方和监理方组织的有关会议。
f、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各项施工方案和季节性施工方案,负责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负责施工图纸管理、组织图纸会审、办理施工图纸技术洽商,保证工程严格按照图纸和有关技术规范实施,负责试验工作和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工程竣工档案的编制工作,参加隐检、预检和分项、分部工程检查验收工作,负责对质量缺陷进行评估,提出整改意见,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参加解决控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负责测量放线工作,组织技术和质量会,负责与业主方和监理方的有关业务往来,参加业主方和监理方组织的有关会议。
g、物资材料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材料计划,负责物资的采购加工和发放工作,组织物资适时进场,对物资的质量负责,保证物资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参加业主方和监理方的有关会议。
h、安全部: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安全、消防、保卫措施,全面负责现场的安全、消防、保卫工作,确保各项指标的实现。
第五章复垦工程施工方案安太堡矿南寺沟排土场复垦工程。
我们将重点加强施工力量、加强施工质量监督,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实施。
在整个复垦工程中,重点设置复垦的绿化和复垦的养护二个质量控制点。
本工程主要以绿化、养护为主,施工程序具体如下:1、施工准备(1)技术交底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对照施工技术及规范及质检标准,制定相应技术措施,检查落实班组的施工准备情况,做到施工质量、进度的事前控制。
然后将施工技术方案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方可施工。
(2)材料准备绿化工程中,由于工程量大,形状变化多,需事先对绿化的实际尺寸进行放样,确定边角的绿化方案,然后再确定各种苗木的数量。
在进苗木时要把好苗木的数量,种类和色泽一致。
因为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遇到上列问题。
(3)场地放线按照甲方要求,在施工场地放出道路中线,然后定出道路、排水沟、树坑位置。
2、场地平整施工(2)场地平整与找坡借用矿方地揪和自己公司的装载机平整场地地面,使地面平整度限制在0.05米内。
根据复垦工程的坡度数据,对场地进行找坡,保证场地内各处地面都基本达到设计的坡度。
第六章苗木种植的施工方案一、施工工序(1)苗木的移植a、对苗木的移植,起苗前根据新疆杨的干径、高度、根冠幅等指标,采用树木移植新技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以确保苗木成活率。
b、起苗标准:常绿类乔木土球要达到其胸径的7-8倍,或树高的1/4左右;灌木土球达到其高度的1/3左右。
c、起挖树苗时,苗木根系切口要平滑、无劈裂或接断现象,土球要完整、坚实等。
d、包装:树木起挖后,对土球进行包装,采取草绳、薄包、编织袋等包装物捆扎绑束。
e、树木起挖包装后,应及时装运至指定地点栽植,并做好养护管理。
(2)苗木移栽工作a、栽植树木前1-2天,对栽植树坑进行灌水,渗透后进行栽植。
b、栽植前对个别种苗木进行修剪,修剪的原则是去除枯枝、短截残伤枝、过长枝、过长根、劈裂(断)根等,剪口要平滑,并用一定浓度的药剂对剪口处理。
c、栽植带土球树苗,去掉土球包装物,以保持土球不裂不散,然后填土踏实。
回填踩土时,不要直接踩压土球,确保土球完好。
d、载后设立撑物进行防护,并做支护柱、绳索等对象的衬垫,以防直接接触磨伤干皮。
e、树、苗栽植后,应保持林缘线、林冠线平顺、自然、一致,分隔明显。
f、树、苗栽植后,预埋蝶形浇水坑或浇水沟槽,及时大水浇透。
并对沉陷部分及时回填土填实。
g、树苗栽植后,24小时内必须浇透第一遍水,第二遍水要连续进行,第三遍水应在第二遍水的一周后进行。
第三遍水浇灌渗透以后,及时进行封穴或中耕保墒,以提高成活率。
h、树苗栽植完毕,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同时递交养护管理计划安排。
(3)移栽苗木的管理工作对栽植后的苗木,要进行科学细致的养护管理作业,确保成活。
并编排养护管理日程计划安排,报监理工程师核准。
a、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干、温度状况,对栽植的树苗适时灌水。
同时做好对树木的抗旱锻炼。
封冻前浇透冻水,防止冬季抽干。
春季化冻前,浇一次解冻水。
b、根据季节和树木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进行页面喷肥和地下追肥,补充营养,保持树木生长健壮,提高抗逆性。
c、结合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进行喷药防病虫作业,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d、结合中耕抚育管理,搞好树盘杂草清除作业,特别对死株、病虫危害严重的不符合生长条件的苗木,视季节情况及时更换和补植。
二、地形整理1、现场整理根据合同要求,结合苗木草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及土壤立地条件的类型,对现场进行清理整治。
2、地形整治(1)盖表土范围的地表面,应深翻深度30-40cm,将土块打碎变成均匀的种植土,不能打碎的土块及大于25cm的砾石,进行外运废弃。
(2)通过翻松,加填或挖除以保持地表面的平整。
(3)植物生长的最小土层厚度表3、定点、放线(1)技术人员依据设计图纸,到现场与图纸进行核对,准确掌握现场实际情况,熟记图纸设计要求,确定定点、放线的办法。
(2)监理工程师确认坐标基准点后,用经纬仪按设计的间距要求测出方格网。
方格网的精确度要控制在0.3%之内。
设计图案复杂的地方方格网缩小到原来的一半,以保证放样的准确性。
(3)定点:根据图纸模纹区每间隔2-3m在方格网内立桩定点,图案变化较大的间隔1-2m立桩定点。
单植或丛植区,栽植中心应立桩定点。
(4)放样:在各定点之间按照图纸用平滑曲线连接,并随时调整,保持与图纸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