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巩固练习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巩固·限时达标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王朝是()。
A.曹魏B.东晋C.西晋D.前秦2.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3.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这充分说明了()。
A.统治阶级的腐朽B.社会经济的繁荣C.制糖技术的发达D.丝织技术的高超4.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A.晋武帝封王B.“八王之乱”C.少数民族内迁D.匈奴起兵攻晋5.“八王之乱”是发生在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内部的混战。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晋怀帝B.晋惠帝C.晋文帝D.晋武帝6.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晋末年D.东晋南朝7.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B.阶级矛盾的尖锐C.民族矛盾的激化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敕勒歌》的歌词。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敕勒族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
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是()。
A.陕西关中B.山东西南C.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D.山西一带提升·理解应用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建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之后宗室诸王的权力不断扩大。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材料二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
”——摘编自《晋书·刘元海载记》(1)西晋初年,晋武帝为什么要恢复分封制,大封同姓诸王?这种做法对中央政权的统治造成什么危害?(2)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朝以来,就有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向中原迁徙……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朝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再加上当时晋朝统治者对统治区北方游牧民族的剥削……他们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北方游牧民族及汉人先后建立了……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附答案新人教版)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这“另一个人”是指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西晋时,一位商人想到都城做生意,他应该去A.洛阳B.长安c.建业D.成都“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A.魏国B.蜀国c.吴国D.西晋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八王之乱”有关。
“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下列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①秦朝②西汉③东汉④西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处政权是A.北魏B.西晋c.东汉D.三国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
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A.世人崇尚文学B.世人金钱至上c.政府鼓励消费D.朝廷打击商业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
“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A.西周的灭亡B.东周的灭亡c.西晋的灭亡D.东晋的灭亡0.下列有关“八王之乱”的描述错误的是A.西晋分封制的实行埋下了祸端B.目的是争夺中央政权c.主要是在长安一带展开D.造成我国历史上次人口迁徙高潮1.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提到了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c.北方统治者残暴D.南方经济发达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他们迁入的地方没有到达A.山西B.陕西c.辽宁D.江南3.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氐族政权是A.前秦B.后秦c.西秦D.成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钱被奉为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维度一、夯实基础1.(2022·山东潍坊·七年级期末)“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B.司马炎建立西晋C.前秦统一黄河流域D.匈奴人灭掉西晋2.(2022·山东青岛·期末)西晋时期,有一场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最严重的中央皇室内乱,更让中国从那之后的时代进入了五胡十六国。
这场动乱是()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3.(2022·山东临沂·二模)历史图表独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时间事件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263年曹魏灭蜀汉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A.国家分裂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更加深入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专制集权不断加强4.(2022·河北廊坊·七年级期末)西晋时期,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外地商人而积累了万贯家财,被调至京城做卫尉,大肆挥霍。
晋武帝的舅舅王恺也极力铺张浪费,想办法与石崇比富。
王恺得到一株珊瑚十分得意,拿到石崇家,石崇拿出六七株送给王恺,王恺自叹不如。
据此判断,西晋王朝统治阶层的特征是()A.横行暴政B.穷兵黩武C.骄奢淫逸D.德才兼备5.(2022·全国·七年级)解释是历史的生命血液,没有解释就没有历史。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时期的墓砖壁西“犁耕图”,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解释正确的是()A.展现了该地区当时农业生产的场景B.体现了当时游牧民族生活情况C.是我国开始出现牛耕的历史证明D.说明当时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6.(2022·四川广安·二模)中国古代史上经历了三次大一统局面,下列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中,未开辟这一局面的是()A.B.C. D.7.(2022·广东·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将煮熟的鹿肉切块,蘸着调料浓汁吃,原本是西北少数民族羌族的吃法。
1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中考链接训练题
1.(2019·安徽省)图1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 .源于自然灾害
B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 .阻碍民族交融
D .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B
2.(2019·北京市)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答案】C
3.(2018·广东省)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
这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答案】A
- 2 -。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 江南经济的发展D. 南方人口增多2.“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概述的是()A. 都江堰修筑的功效B. 张骞通西域的结果C. 佛教传入中原的过程D. 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3.“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
”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A. 手工业发展情况B. 商业发展情况C. 海外贸易发展情况D. 农业发展情况4.从东汉末年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造成这次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B. 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C.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比较稳定D.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5.《九州志》记载:“(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动荡),衣冠始入闽(福建)者八族。
”这反映了当时()A. 政治清明,生活稳定B.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C. 江南开发,重心南移D. 锐意改革,民族交融6.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A. 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B. 匈奴、鲜卑、羯、氐、羌C. 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 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7.学习历史线索和脉络很重要,下图的空白圆圈处应该填写的是哪个朝代的名称( )A. 东汉B. 东周C. 西晋D. 前秦8.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包括()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②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③9.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据上表可知()A. 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 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 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 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1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的落后状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时训练题基础训练1.他266年称帝建国后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他结束了分裂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三国时代,成为又一位统一全国的皇帝。
他是(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2.“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下列朝代都城在洛阳的是( )A.西周B.西汉C.蜀汉D.西晋3.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七国之乱”D.五族内迁能力提升训练1.西晋作为一个统一的王朝只存在了三十多年,似秦朝般短命而亡。
下列关于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A.西晋统治集团奢侈腐化B.西晋地主残酷压迫内迁少数民族C.统治集团内斗,耗尽国力D.民族矛盾尖锐,氐族人推翻了西晋统治2.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的建国者是曹操B.甲对江南开发有贡献C.甲、丙皆亡于司马炎D.三者灭亡的顺序是甲→乙→丙3.2016年5月12日《山西日报》报道: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对外公布,确认了一块西晋纪功碑。
西晋八王之乱导致了一个有利的形势是指( )A.西晋灭亡B.东晋建立C.人口南迁D.少数民族内迁模拟训练1.(2018江苏东台第三联盟第三次月考)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 )A.鲜卑B.匈奴C.羌D.蒙古2.(2017吉林德惠期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和西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其中,至今还存在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族B.氐族C.鲜卑族D.羌族中考链接训练(2015江西中考)(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图1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1)导致图1所示人口迁移最主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拓展训练1.阅读赵来福家的故事,回答问题。
东晋时期有个赵来福,他出生于一个世世代代在黄河边务农的家庭。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国尽归司马懿。
”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 另一个人”是指( ) B. 司马昭 D.司马睿 2•西晋得以统一全国的根本原因是 ( ) A. 北方经济的恢复 B •吴、蜀弱小 C •司马炎英明果断 D.吴、蜀统治腐败3•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 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 事件是( )A. 司马氏篡魏B.定都洛阳C. 七国之乱”D.八王之乱”4•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 的根本原因是( )A. 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B. 封王争权夺利,爆发 八王之乱”C. 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D. 匈奴起兵,攻灭西晋★5.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
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气候优于北方B.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C. 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D. 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 生活的生动写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汉族B. 北方游牧民族C. 江南地区D. 西南少数民族7•东汉以来,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 ) A .匈奴 B.羯族C.氐族D.犬戎 二、材料分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建立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之 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 ,收取封国的租税。
材料二 (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窃议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 时矣。
”――《晋书刘元海载记》(1)材料一中晋武帝采取的这种做法造成了怎样的不利局面 ?⑵材料二中的司马氏骨肉相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 1 •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 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1.西晋的建立者是()A.曹丕B.司马炎C.司马懿D.周瑜2.280年,下列哪个国家灭亡,三国鼎立局面结束()A.蜀国B.魏国C.西晋D.吴国3.下列政权中,结束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A.西晋B.北魏C.东晋D.前秦4.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是()A.“三藩之乱”B.“安史之乱”C.“八王之乱”D.“七国之乱”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西晋末年D.东汉末年6.假如你要调查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始向中原陆续内迁的历史,可追溯到() A.秦朝B.西汉C.东汉末年D.西晋初年7.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这些内迁的游牧民族不包括() A.鲜卑族B.女真族C.羯族D.羌族8.曾经建立前秦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A.羌B.氐C.匈奴D.鲜卑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
魏晋之际,在北方汉族人口锐减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内迁形成高潮。
在此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等。
西晋统治时期,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居住着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
在汉族的影响下,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渗透。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北方民族怎样的生活?(2)依据材料二分析,北方少数民族是从什么时候迁往中原地区的?当时有哪些少数民族迁入了中原地区?(至少写出三个)(3)综合分析,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1.B 2.D 3.A 4.C 5.C6.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历史的掌握。
回忆所学历史知识,东汉末年,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始陆续内迁,所以正确的选项是C。
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基础巩固】1.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A.魏灭蜀B.司马炎自立为帝C.西晋灭吴D.司马懿控制魏国大权2.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下表为不同等级的封国概况。
晋武帝这一做法()A.实现了国家统一B.加强了中央集权 C .导致了八王之乱D.推动了人口内迁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有()A.匈奴、犬戎、羯、氐、羌B.匈奴、山戎、羯、羌、氐C.匈奴、山戎、氐、羌、犬戎D.匈奴、鲜卑、羯、氐、羌4.西晋卖官现象流行,如果前来买官的人穿着华丽,就会被热情引见,而穿着一般的人连达官贵人的门都进不了。
这反映西晋()A.盛行享乐B.地方割据C.物价飞涨D.统治腐朽5.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利用示意图的方式可以清晰反映历史的发展变化,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6.下图为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的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阴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
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
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
此印可以用来研究()A.西晋统一全国B.晋武帝分封同姓王C.西晋“八王之乱”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能力提升】1.考古学家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
”作者意在强调()A.文明在阵痛交融中推进B.游牧民族认同中原文化C.游牧民族内迁带来灾难D.胡汉矛盾阻碍社会转型2.据西晋的《徙戎论》估计,关中一地百万余口居民中,“戎狄居半”。
此处记载的“戎狄”最有可能是()①鲜卑族②氐族③越族④汉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这反映出当时()A.北方经济发达B.民族交融加强C.丝绸之路始通D.南北政权分立4.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1.在讲三国完毕的历史时,教员在黑板上画出三国鼎立的表示图,并按消亡的先后顺序依次擦掉,其顺序应该是( )A.魏、蜀、吴B.蜀、魏、吴C.吴、蜀、魏D.蜀、吴、魏2.右图西晋〝晋归义氐王〞金印,是晋朝颁发给事先氐族首领的官印,是研讨事先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
攫取曹魏政权树立西晋政权的权臣是( )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3.西晋完毕了三国分裂局面,一致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招致西晋短命而亡的基本缘由是( )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B.封王争权夺利,迸发〝八王之乱〞C.统治者不注重开展消费,经济衰退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4.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不能说明的是( )A.统治阶级昏庸腐朽B.大贵族生活蜕化C.事先社会富有D.统治阶级缺乏雄才大约5.以下内容表达出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是〔〕①篡权树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一致③统治阶级外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同④被少数民族起义推翻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 D.②③6.西晋消亡后,南方重新堕入分裂割据的形状。
在4世纪前期,树立了政权并一致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氐C.羌 D.鲜卑7.西晋前期,数以十万计的中原人迁往江南,构成了我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高潮。
与这一现象直接有关的是〔〕A.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B.〝八王之乱〞的结果C.汉族文明的吸引D.江南自然条件优越8.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 ) 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B.匈奴、鲜卑、羯、氐、羌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9.西晋消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树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A.成汉B.西秦C.北燕D.后赵二、资料题10.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效果。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单项选择
1.爷爷在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
”小虎认为不对,最终使国家统一的是另一个人。
“另一个人”是指( )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紫色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这充分说明了(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3.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
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下列内容能反映西晋时期历史状况的有(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暂统一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④被农民起义推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③
5.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于( )
A.东汉末年
B.春秋战国时期
C.西晋末年
D.三国时期
6.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 A.氐族和羌族
B.鲜卑族和匈奴族
C.匈奴族和羯族
D.羌族和鲜卑族
7.十六国是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前出现的各族割据政权的总称,它包括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 )
A.后赵B.西秦
C.北燕D.成汉
二、辨析改错
8.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武帝昏庸无能,为争夺中央政权,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秦皇帝司马昭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胡汉矛盾有所缓和。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
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以上序号所代表的西晋时期内迁各民族的名称。
(5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当时的西晋统治者是如何压迫内迁各少数民族的?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4分)
(3)内迁各族中哪个少数民族在4世纪后期建立的什么政权曾统一过黄河流域?(2分)
1.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故“另一个人”是指司马炎。
故选C。
2.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西晋统治阶级腐朽。
故选A。
3.C [解析] 本题考查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
随着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以晋武帝为首的统治阶级腐化奢侈、浪费成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使西晋开始衰落;在苛捐杂税和地主、官员欺压下,农民纷纷失去了土地,转为流民,西晋政府无视流民存在,百姓无法生活,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流民起义;西晋政府对内迁的少数民族的残酷压迫,使少数民族进行反抗。
①③④是西晋灭亡的原因。
4.B [解析]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符合题意。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了晋朝。
②短暂统一符合题意。
西晋存在时间为266—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符合题意。
西晋时期诸王争夺政权的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破坏了社会经济,西晋统治力量大为削弱,加剧了民族矛盾和西晋的灭亡。
④被农民起义推翻不符合史实,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人灭掉。
故选B。
5.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破坏了社会生产,北方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C项符合题意。
6.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前出现的十六国包括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和西南的成汉。
故选D。
8.(1)√
(2)ד晋武帝”改为“晋惠帝”
(3)ד司马昭”改为“苻坚”
9.(1)鲜卑族匈奴族羌族氐族羯族
(2)西晋统治者向内迁各族人民征收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了西晋。
(3)氐族;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