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 产学研结合育人 全面提升服务“三农”能级(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吉文林 博士)
- 格式:ppt
- 大小:8.05 MB
- 文档页数:26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城镇转移就业,农业优质劳动力严重短缺,“谁来种地”问题引起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广泛关注。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定了乡村振兴的时间表。
为确保按时完成乡村振兴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尤其是高素质农民的人才支撑是关键。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模式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解读高素质农民笔者认为, 高素质农民是那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较为年轻的、其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大(或者掌握先进农业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包括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
高素质农民是农民中的带头人、领头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细胞,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
把愿意留在农村发展、志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青壮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三能力四模块”模式构建——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袁 华 根,丁 丽 军,蒋 平,刘 健摘 要:高素质农民有情怀、有本领、能创新,是新型职业农民中的带头人、领头雁。
在总结多年培育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需求的高素质农民,以“优化技术传承能力、塑化产业发展能力、内化带动农民能力”为目标、以“教培资源聚合、中高职衔接培育、多元机制联动、培育质量保障”为核心,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构建了“三能力四模块”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三能力四模块”模式;江苏农牧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中高职衔接’培养高素质农民的实践与探索——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9JSJG361)作者简介:袁华根,男,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畜牧兽医及农民教育培训;丁丽军(通讯作者),男,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教育培训;蒋平,男,江苏省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推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教育培训;刘健,男,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滨海县分校校长,高级农艺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教育培训。
以农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作者:潘永圣来源:《唯实》2024年第05期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农业职业教育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力量,既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也是重大发展机遇。
农林职业院校要自觉担负起历史使命与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职业教育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
农业职业教育具有规模大、特色强、接地气等特征,承担着服务人才培育、服务乡村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等重要职责,是助力“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职教育规模较大,有力支撑乡村人才振兴。
一方面,农职院校数量可观。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有1580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3所),其中涉农高等职业院校(指开设农牧渔类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294所,占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总数的18.6%。
39所涉農高职院校入选“双高计划”,占比19.80%。
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101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名单中,共有55所高职院校入选,占比达到54%。
另一方面,农职院校在实用性人才培养上同样具有广泛规模。
全国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农业职业院校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更高。
且农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紧盯基层急需,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突出、专业知识扎实、适应性强、创新精神突出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毕业后直接到农业农村一线工作比例高,毕业生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
据统计,2022年全国涉农高等职业院校面向第一产业就业11.23万人,开展社会培训574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村劳动力90.33万人次。
农业职业院校培育的人才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农职科研应用性强,有效助推农业科技发展。
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推动,从职教集团到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等,都是强调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2014年8月August ,2014University Education[收稿时间]2014-04-19[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259124)。
[作者简介]张响英(1974-),女,山东烟台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新的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围绕现代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协同创新为抓手,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实践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应职岗位能力,真正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4-0150-02我国是农业大国,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2年,我国肉类和禽蛋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3。
现代畜牧业具有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五化”特征,科技人才是其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其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江苏“十二五”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全面建设“资源集约、科技密度、加工增殖、生态友好”的现代畜牧业。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东南沿海地区唯一的培养农牧业人才的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作为学院的骨干专业之一,按照现代畜牧业的改革发展需求,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紧扣畜牧产业链,构建并实施了“课堂-养殖场”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建设更加贴近产业发展,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以服务现代畜牧业为宗旨,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弄清现代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中人力资源的现状和未来需求,畜牧兽医专业调研小组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充分调研,坚持“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理念,根据典型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详尽分析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结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信息,合理制订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能够从事现代畜牧生产的畜牧兽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苏农办学思路苏农的办学思路是“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紧扣特色、争创一流”。
近年来,学校确立了该办学思路,明确了打造“园艺职业教育开拓者、苏州园林技艺传承者、智慧农业建设领跑者、国际职业农民培育和输出探路者、江南农耕文化弘扬者”五张名片的特色发展路径。
除了上述提到的“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紧扣特色、争创一流”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打造特色专业: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注重专业建设,以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学院在全国首开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并增设并升级了多个适应产业需求和发展的专业,重点打造乡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两大专业集群。
推进教育链、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对接”:学院推进“专业设置集群化、体制机制集优化、优质资源集聚化、科研服务集成化、专业管理集约化”,深入实施教育链、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对接”。
同时,学院将企业需求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各环节,创新推出“众筹班”职业教育新模式,组建“长三角乡村产业学院”,形成“万企建院共育人才,产教融合振兴乡村”的新模式。
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部治理体系建设。
学院通过组建企业冠名班、举办活动等方式,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院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学院组建了多个企业冠名班,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同时,学院还举办了多项活动,如“龙头企业进苏农,产教融合共行动”活动和“众筹班”职业教育新模式等,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深化了产教融合。
综上所述,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思路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特色专业,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这些方面不仅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也反映了学院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755号提案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06.11•【字号】•【施行日期】2021.06.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755号提案的答复徐善明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种牲畜育种繁育能力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畜禽种业是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畜禽种业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扶持畜禽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畜禽品种选育和种业科技创新,加强优良品种引进和杂交改良,基本建立了与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畜禽良种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完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有效保护地方畜禽遗传资源。
成立了“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确定公告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制定《江苏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采取活体保护和遗传材料保存相结合的模式,对地方品种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全省建立确定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单位31个,其中有22个被确定为国家级保种单位,数量居全国第1位。
抢救性保护米猪、沙乌头猪等濒危地方品种,采取生物技术保护措施,保存了地方猪冷冻精液和体细胞。
二是组织实施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新品种开发利用成效显著。
制定实施品种创新计划,培育了苏淮猪、苏姜猪等新品种,全省累计培育新品种19个,数量居全国第二。
2017年,我省率先启动实施农业重大新品种创制项目,瞄准产业需求,设立生猪、肉羊、肉鸡、蛋鸡、水禽等13项畜禽类育种项目,通过核心育种材料、生物育种方法、多性状协调改良等研究,持续选育生猪、肉鸡等专门化品系20个。
三是完善畜禽良繁体系建设,良种产业化初具规模。
通过政策扶持、项目示范建设等多渠道支持,突出抓好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采取引进、繁育、改良相结合的措施,加快新品种扩繁推广,形成育种、扩繁、推广应用相配套的良繁体系。
第 181 页经验交流2024/4 (上) 总第432期双高背景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模式研究——以江苏中药科技园实训基地为例文/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张雨波 高克利 孙启香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文件指出为使我国高职院校和专业群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集中力量建设50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高水平专业群。
“双高”计划的提出,使高职院校有个更高层次的办学目标——成为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引领者,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途径[1]。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继高职示范骨干校项目之后,以信息时代为背景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挑战下的重要战略部署。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措施,是高校实训基地提升育人内涵的关键所在[2]。
如何科学建设高校实训基地,正确把握运行方向,提高育人实效,对于高职院校在“双高建设”中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问题分析(一)管理制度欠缺,教学秩序混乱。
实训基地作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主阵地,其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实践教学秩序的保持具有稳定平衡的作用。
当前,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而基地管理尚不能完全匹配所建基地的规模,导致内涵建设不足[3]。
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应区别于以教学为主的主校区,须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统筹规划校内实训计划。
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生硬对标二级院系管理制度,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源合理分配。
学生管理、实验室管理、生产实训场地管理、基地人员管理、专职实训教师考核等制度不完善,缺乏创新激励机制,导致实训模式老旧,实训教学走过场[4]。
实训基地教学须围绕学院总体教学目标进行,实现自上而下的长效运行机制。
2023年辽宁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附20232023年辽宁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附2023-2023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2023-06-14 04:43:31文/胡夏老师来源:高考助手网一、辽宁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1、2023年辽宁高考历史类考生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0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2387名;2、2023年辽宁高考历史类考生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5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2104名;3、2023年辽宁高考物理类考生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9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1853名;4、2023年辽宁高考物理类考生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3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3495名;5、2023年辽宁高考理科类考生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37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95374名;6、2023年辽宁高考文科类考生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需要46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7404名;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辽宁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1、2023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招生省份年份科目类型选科要求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率属于辽宁 2023 历史- 专科 402 32387 省政府辽宁 2023 物理- 专科 399 91853 省政府2、2023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招生省份年份科目类型选科要求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率属于辽宁 2023 历史- 专科 452 32104 省政府辽宁 2023 物理- 专科 337 93495 省政府3、2023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辽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招生省份年份科目类型选科要求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率属于辽宁 2023 理科- 专科 377 95374 省政府辽宁 2023 文科- 专科 46727404 省政府(1)、2023年辽宁高考多少分能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附2023-2023最低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查看更多(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招生计划在广西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广西招生计划专业代码和人数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广西的畜牧兽医((理工类,3年,2200元/年,在凤凰路校区办学))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广西的宠物医疗技术((理工类,3年,6200元/年,在迎宾路校区办学))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3、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广西的畜牧兽医((文史类,3年,2200元/年,在凤凰路校区办学))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4...查看更多(3)、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招生计划在河北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河北招生计划专业代码和人数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河北的动物医学((农林类))专业招生人数为2人;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河北的宠物医疗技术((农林类))专业招生人数为8人;3、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河北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农林类))专业招生人数为3人;4、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河北的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4人;5、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河北的畜牧兽医((农...查看更多(4)、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招生计划在江苏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江苏招生计划专业代码和人数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江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18人;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江苏的畜牧兽医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10人;3、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江苏的中药制药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15人;4、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江苏的宠物医疗技术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12人;5、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江苏的园林技术专业专业招生人数为12人;6、江苏...查看更多(5)、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广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2023-2023)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广东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排名是多少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广东2023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73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名;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广东2023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18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名;3、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广东2023年历史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20分,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为名; ...查看更多(6)、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招生计划在重庆的招生人数和批次代码(2023原创)一、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重庆招生计划专业代码和人数1、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重庆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学地点凤凰路校区。
13㊀㊀[收稿日期]2018-07-20[作者简介]吉文林,男,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研究方向:现代畜牧生产,高等职业教育管理㊂农牧高职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实践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吉文林(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㊀要]当前,农牧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但仍面临融入乡村振兴深度不够㊁农牧业产教供需双向对接还不顺畅等诸多瓶颈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将从建立服务江苏乡村振兴研究所㊁完善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运行机制㊁建成校企协同育人平台㊁建成国家级现代农牧业公共技术技能实践平台㊁实施科技服务 五项工程 ㊁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倾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服务㊂[关键词]产教融合;乡村振兴;农牧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7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献编号]1009-1173(2018)04-0013-04㊀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1],成为指导新时代农牧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遵循㊂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 江苏牧院 )牢固树立 三紧 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㊁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㊁紧跟区域经济增长极发展 的办学理念,着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技服务水平,努力培养现代农牧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倾情服务 三农 ㊂㊀㊀一㊁新时代农牧高职产教融合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㊀㊀(一)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内涵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始于学者福斯特(Philip.J.Foster)早年提出的 产学合作 办学形式㊂2011年,教育部首次在职业教育领域提出 产教融合 的概念,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形成了多种有效的模式,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2017 95号)文件,对深化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即要 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㊁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㊁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㊂ [2]这是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印发的首个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政策性文件,它将产教融合上升为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既升华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和模式,又拓宽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路径和渠道,对促进我国新经济发展,提14㊀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㊂(二)新时代农牧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使命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㊁校企合作 ㊂农牧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号召,利用已形成的文化优势㊁科研优势㊁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打破城乡二元治理结构,深化农牧高职产教融合,进一步促进教育链㊁人才链与产业链㊁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农牧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㊁扩大就业创业㊁推进农牧经济转型升级㊁培育农牧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㊂当前,为了让产教融合更好地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进而开创新时代农牧高职产教融合的新局面,农牧高职学院应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适应农牧产业发展新要求,主动调整办学功能格局;二是促进农牧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相适应,主动调整专业布局;三是为农牧企业参与职教开拓空间,主动调整办学机制;四是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作用,主动创新农牧人才培养模式;五是推进产教协同创新,主动调整科研体制机制;六是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职业培训服务农牧业的能力㊂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是农牧高职院校推动自身内涵式发展的大好时机,农牧高职院校应在对 三农 深入细致地调研基础上,对专业设置㊁师资配置㊁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配套性改革㊂同时,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推动农牧人才培养流程再造,打造专业集群,改革农牧专业设置供给,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㊁爱农村㊁爱农民的 三农 工作队伍㊂(三)江苏牧院产教融合已取得的成效江苏牧院始终坚持与产业互通互融,努力将代表农牧业发展趋势的优秀元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㊁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㊁服务 三农 和形成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之路,将产教融合的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显示出空前的活力和勃勃生机㊂1.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专业链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农林牧渔㊁种养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江苏牧院设置42个专业,覆盖农牧产业链所有岗位群,形成现代农牧专业链,建有现代畜牧生产㊁动物疫病防控㊁现代宠物技术㊁动物药品技术㊁食品质量与安全㊁现代渔业技术技术等专业群,致力于培养懂农业㊁爱农村㊁爱农民的专业人才,助推区域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㊂2.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攀升依托产学研基地,将生产过程㊁学习过程㊁技术活动过程有机结合,将 研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借助教学㊁生产㊁科研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培养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㊂3.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紧跟泰州社会经济增长极发展,建成了 三区三基地 ,推动泰州建成了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培育了中药养生特色小镇,引领农民就地创业致富,同时也为学生生产实践㊁教学实训㊁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实战环境,为区域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㊂4.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产教一体化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搭建认知㊁探索㊁实战 三阶递进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了生产经营㊁教育教学㊁创新创业 三位一体 人才培养模式,成立 农牧众创空间 ,建立创新创业信息和服务平台㊂实施创新创业孵化工程,开展 前店后厂(场) 模式项目孵化与创新创业实战,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㊂5.倾情服务 三农 ,助推了江苏现代农牧业发展江苏牧院组建创新研发团队㊁技术服务团队,重点围绕畜禽新品种(系)㊁兽药新产品㊁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推广开展服务,建立 县村(行业) 学院 企业(养殖户) 联动服务机制,固化 品种+技术+基地 立体推动的套餐式服务模式,社会效益十分显著㊂㊀㊀二、当前农牧高职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的问题㊀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必将对新时代农牧业15㊀人才培养㊁科技服务 三农 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㊂在此背景下,当前农牧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仍面临诸多瓶颈制约㊂(一)农牧高职学院融入乡村振兴深度不够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到2018年初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到5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 2022年)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㊂但是,由于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形成时间不长,农牧高职院校缺乏对战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未能真正融入进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中㊂(二)农牧业产教供需双向对接还不顺畅目前,农牧行业校企之间缺乏有效的平台支撑㊂在人才培养方面,农牧高职院校对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农牧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了解还不够透彻㊂与地方的合作还不够深入,没有真正建立起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地方农牧产业,来培养农牧人才的办学体制机制,导致农牧行业校企合作大多是临时性㊁阶段性,缺乏系统性的合作[3]㊂(三)农牧高职院校应对行业形势变化能力不足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农牧业发展迅速,这对农牧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出了高要求,使得农牧高职院校存在的办学定位不准确㊁课程设置内容较落后㊁科技服务水平跟不上㊁成果应用转化低等问题日趋明显㊂目前,农牧高职院校应对农牧行业发展形势瞬息万变,通过推动产教深入融合解决自身内涵建设问题的能力还不足㊂(四)农牧高职院校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农民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亟需建设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㊂当前,农牧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探索与实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视程度还不够,还存在重学历教育轻培训教育㊁培训条件不足等现象,培育的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当今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4]㊂㊀㊀三、江苏牧院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㊀㊀农牧类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农牧业先进技术元素㊁发展需求融入专业教学的深度,教育教学目标和农牧人才规格优化的力度,高等职业教育和农牧产业统筹融合㊁良性互动的程度,更是农牧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面对农牧产业发展胜任力的提高,农牧高职院校对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力的提高㊂未来五年,江苏牧院将以建设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为契机,从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倾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产业兴旺㊁生态宜居㊁乡风文明㊁治理有效㊁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服务㊂(一)建立服务江苏乡村振兴研究所江苏牧院将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探究建立服务江苏乡村振兴研究所,着力开展畜禽新品种㊁兽药新产品㊁兽用生物制药㊁食品安全与检测㊁动物病原诊断与防控㊁中草药种植㊁水产养殖等方向的应用技术研究,并提升国家级水禽基因库种质资源保护能力,建成现代农牧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出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团队,专门服务于江苏乡村振兴战略㊂乡村振兴研究所可与省市相关规划部门对接,及早介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的规划,将学院发展规划的内容嵌合进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引领发展方向㊂也可借助于江苏省农委的平台,在江苏省树立江苏牧院的品牌,为泰州乃至全省的 三农 政策制定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智库㊂(二)完善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打造全国示范性职教集团江苏牧院将围绕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要求,以培养知识型㊁技能型㊁创新型技术技能畜牧人才为核心,以集团院校的相关专业㊁行业的骨干企业为参与主体,在政府㊁教育㊁产业等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协调指导下,整合各方资源,完善职教集团运行体制机制,搭建多元化产教融合平台,全面开展政行校企协同㊁中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一体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增强职教集团的服务职能,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㊂(三)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成校企协同育人平台16㊀江苏牧院将创新政产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联合现代畜牧行业大型企业筹建2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为激发企业协同育人活力,江苏牧院共建校企合作育人示范企业10个,实施现代学徒制,建成1个省级校企合作育人示范企业,与现代畜牧业示范企业在人才培养㊁技术创新㊁就业创业㊁社会服务㊁文化传承等方面全面深入开展合作㊂(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建成国家级现代农牧业公共技术技能实践平台江苏牧院将围绕国家 十三五 产教融合工程项目建设和地方现代农牧产业经济发展,全面实施现代农牧业公共技术技能实践平台建设㊂建成集畜禽先进生产技术示范㊁(种)畜禽性能测定与推广㊁畜禽质量检测检验㊁休闲农业等为一体的现代畜牧科技开放性公共技术技能实训基地;建成集中药材种植㊁加工㊁生产㊁销售以及技术研发与服务等为一体的中药科技开放性公共技术技能实训基地,建成泰州市首批特色小镇核心区;建成集农产品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㊁创业孵化㊁农产品线上营销与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农产品电商创新创业开放性公共技能实训基地㊂开展对外服务,成为集技术展示㊁服务㊁科研㊁实训㊁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国家级开放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㊂(五)实施科技服务 五项工程江苏牧院将紧跟乡村产业兴旺目标要求,发挥学院人才与技术优势,组建一批科技服务能力强㊁社会影响力大㊁服务成效显著的科技服务团队,实施科技服务 质量兴农工程 百师兴百村工程 挂县强农富民工程 科技成果推广工程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工程 等五项工程,加快新技术㊁新品种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村农牧业发展水平,带动更多农民发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㊂(六)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江苏牧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将进一步审视办学宗旨,重新定位,反思教学理念,大胆改革,积极主动地承担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的任务㊂同时,根据学员特点,进一步转变培育模式,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载体,建设专家队伍[5]㊂充分利用产教融合的方式方法,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㊁乡村管理干部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动地方农业现代化发展㊂同时,拓展培训空间,为中西部地区培育农业适用技术技能人才,为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㊂综上,江苏牧院经过长期的产教融合实践探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㊂面对新环境新要求,如何全面提升农牧高职教育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将是关键一招㊂未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将有序㊁协调地推进深化产教融合的各项目标任务,不断融合农牧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源源不断地提供有力支撑㊂[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2]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 2017 95号)[O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3]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㊁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4):58-61.[4]骆玉兰.产教融合,让大学与乡村 同频共振[N].农民日报,2018-5-25(04).[5]李振陆,叶琦,尹江海.农村院校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8(3):10-14,92.(责任编辑:李良木)。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建于1958年9月,2001年6月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举办的长三角地区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专门培养农牧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院校。
1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分析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调研、座谈结果表明:学院紧扣农牧产业链,紧贴江苏泰州经济,产教融合育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推动了农业高职转型升级。
1.1 “两大举措”搭建产教融合平台1.1.1 校内“双元一体”的产教融合机制教学与产业基地“双元一体化”建设是支撑专业建设的重要板块,学院历时10余年投资近8个亿建成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江苏倍康药业、江苏中药科技园等“三区三基地”。
一是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在泰州市海陵区农业开发区内,学院投资8000余万元,占地1000余亩的现代农业试验实训基地;二是江苏倍康药业有限公司,在泰州市高港区工业经济开发区内,学院投资4800万元建成占地150亩的国家生物制药实训基地;三是中药科技园,在国家(泰州)医药高新区内,学院投资8500万元正在建设省级动物医药实训基地。
1.1.2 校内外“集团化办学”的产教融合机制2011年6月由江苏省农委牵头组建“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205家企事业单位加盟,做到政府搭台,学院和行业企业唱戏,初步实现合作农业、合作基地、合作就业、合作研发与合作共赢的“五合作”目标。
2014年10月18日,由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牵头组建的“全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校企联盟)”在我院成立,成为全国首个农业类职教集团,吸引全国273家知名企业和院校参与,做到政府推动,企业搭台,学院和行业企业唱戏,“五合作”深入开展,即将开启产教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1.2 “三个要素”促进产教融合深度1.2.1 筑巢引凤,资金融合2015年上半年倍康药业与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成功实现资产重组,中牧集团出资4465万元购得学院倍康药业60%的股权,通过股份合作,强强携手,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1.0356聚焦三农JUJIAOSANNONG编辑:赵昕(****************)江苏牧院:贯通培育高素质农民近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己任,秉承“爱农精农、德技并重”的培育理念,围绕“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培育目标,创新建立“三三三”贯通式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培养出一批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素质好、能力强、学历高的高素质农民,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产业振兴,为江苏省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创新构建“三大能力”培育目标体系围绕素质和能力要求,将高素质农民应具备的技术应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按照其成长规律,各自划分为初、中、高3个等级,构建培育目标体系。
技术应用能力 围绕技术岗位要求,着力培养农民的职业素养、生产技能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夯实高素质农民的技能基础。
经营管理能力 围绕农场发展要求,加强经营管理能力及双创能力的学习,大力提升农民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示范带动能力 围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要求,培育农民引导技术传承、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示范带动能力。
科学构建“三阶递进”高质量培育路径围绕能力目标,建立学员遴选机制,打造职业技能培训、系统职业教育、精英锻造培育“三阶递进”的高素质农民培育路径。
职业技能培训 构建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体系,依托校内“固定课堂”和校外“流动课堂”,开展理论教学;遴选示范农场打造“田间课堂”,组织对学员进行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比赛;组建跟踪服务团队进行“技术巡诊”和“现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致聚焦农村,探讨农业,关心农民。
·科教兴农·57JUJIAOSANNONG编辑:赵昕(****************)聚焦三农 转变方式促进农业增效,拓宽渠道带动农民增收。
富信息。
系统职业教育 建立课程互接机制,将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与学历教育课程互接、中职教育课程与高职教育课程互接,确保课程不重复设置,教学内容逐渐拓展加深。
职本融通,协同育人,培养现代渔业紧缺创新型人才探索与实践作者:王权王建国齐富刚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47期[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水产养殖技术;案例[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7-0048-0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江苏海洋大学从2016年开始合作开办首届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班级25人,全部转段到江苏海洋大学,已经完成了一个五年人才培养周期,通过试点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能够适应现代渔业发展要求、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2016(3+2)班先后获得共青团中央活力团支部、江苏省活力团支部、江苏省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江苏海洋大学学习两年后有17人分别考上华中农业大学、苏州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学校的研究生,为渔业类专业职教体系建设做出了探索性贡献。
一、实施背景随着我国现代渔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对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教与普教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与江苏海洋大学响应职教政策要求,立足江苏渔业新发展阶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渔业高质量发展,解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渔业企业技术技能创新型、复合型等人才缺口极大的问题。
构建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打通从生产、服务一线的渔业技术技能人才到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立交桥”,培养了适应现代渔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主要革新举措(一)建立项目联合管理机制江苏海洋大学和江苏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管理、实施和协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和监控。
吴志华改革创新29OCCUPATION2022 10文/王利刚 赵旭庭 张响英“产教融合、四化协同”推进畜牧兽医专业群教学改革与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强调,“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畜牧兽医重点专业群建设)和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畜牧兽医)为依托,开展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形成了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成果实践,推动畜牧兽医专业群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专业群教学改革内容(一)教学团队结构化,助推能力提升1.院系融合,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学校以畜牧兽医专业群平台课、方向课为主线,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组织,跨院系、跨专业遴选优秀教师,组建高水平、结构化师资团队,分工协作开展模块化教学。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对接不紧密、信息化赋能不充分、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本文就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教学团队结构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课堂教学特色化,推动畜牧兽医专业群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和学生培养质量进行分析论述,以期为同类院校推动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基于慕课的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全时空、多维度互动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2017JSJG344)和国家“双高计划”项目资助课题的研究成果。
2.“双向双进”,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实施“校企双进计划”,学校教师进企业,企业导师进课堂,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
学校教师全员覆盖、滚动推进,3年为一个周期,每人每年参加不少于2个月的企业指导调研、实践培训及项目研究,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由单一教学型向一专多能“双师型”转变。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7,23(21)高职院校“六位一体”“三方共赢”科技服务新模式的构建张伟姚悦(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摘要:江苏省自2009年开展“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以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不断探索、总结,开创了“借助大喇叭,实现村村通;合作大企业,推广新技术;借助新媒体,交流新问题;拥抱互联网,购销一条龙;联合农干校,培养农技员;挂钩合作社,辐射养殖户”和“立足村级服务站,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农民增产增效;帮扶大型养殖企业,辐射示范现代科技,助政府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助学院探索职教新路径”的科技服务新模式,成功助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连续7年被江苏省表彰为“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关键词:科技服务;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21-0117-02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江苏省唯一围绕畜牧产业链办学的农业类高职院校,学院始终坚持将“科技服务一方经济”作为学院高职教育发展方向之一,充分发挥学院人才、技术优势,连续7a对接滨海县实施“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
历年来,学院派驻的科技服务人员充分发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坚韧不拔、争创第一”的精神,扎根滨海基层,开展科技服务,为滨海养殖户保驾护航。
整合多方资源,助滨海畜牧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了滨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整合多方资源,传播科学技术,助滨海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为了更好的推动滨海畜牧产业发展升级,工作组整合了各方资源平台,以此为依托,大力推广科学养殖新技术,开创了“六位一体”的科技服务新模式。
1.1借助大喇叭,实现村村通在滨海县东坎镇和界牌镇,大喇叭覆盖到每个行政村。
为了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更好的惠及广大养殖户,工作组借助这个平台,开展了“养殖技术周周讲”活动,周一到周五,大喇叭里就会传来工作组带来的现代养殖技术,实现了农民坐在家中学习,站在田间收益。
服务中国技能大赛彰显学校办学成效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期刊名称】《中国畜牧业》【年(卷),期】2018(000)022【总页数】1页(P42)【作者】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坚持“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紧密结合产学研育人、紧跟区域增长极发展”的办学理念,先后获得了“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 0强”“全国创新创业高校5 0强”“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等荣誉称号,是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
2018年9月4~5日,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疫病防治员)决赛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举行,这是该项赛事第三次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举办。
大赛上,学校被授予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赛协办工作,将协办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提前启动了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认真总结2014年、2016年大赛协办工作的经验和不足,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应对解决,全体工作人员放弃暑假休息,梳理各关键节点124项,责任到人,高质量、高水平地做好了各项准备和服务工作,为大赛的圆满举办提供了可靠保障与周到服务。
二、全力保障倾情服务学校连续协办三届大赛,既是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学校工作的肯定与信任,也是勉励与鞭策。
在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学校以动物医学院为赛场服务主体,56名专任教师、200余名学生志愿者全程服务大赛,保障大赛赛前、赛中、赛后各环节工作,以保障大赛促进管理、教学水平提升;以学校办公室为总后勤服务,为大赛裁判、工作人员、各省参赛选手提供食宿、交通等后勤保障,为每一个参赛省队配备教师志愿者,提供赛场引导、应急处置等个性服务。
三、以赛促学彰显成效大赛在学校的成功举办,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实验实训、人才培养的一次大检验,大练兵。
2022年5月第21期May 2022No.21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李小芬,杨晓志(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摘 要]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使命与责任,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才能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这些优良品格的塑造都需要集合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通过完善的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构建特色鲜明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课程体系,培育科学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解决了课程之间的分立、师资队伍间缺乏合作和实践基地间的分隔等问题,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实现价值引领,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基金项目] 2019年度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畜牧兽医专业群”(教职成函2019〔14〕号)[作者简介] 李小芬(1981—),女,江苏泰州人,硕士,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杨晓志(1980—),男,江苏徐州人,硕士,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1-0085-04 [收稿日期] 2021-06-0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