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第九章 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
- 格式:ppt
- 大小:8.84 MB
- 文档页数:66
园林意境美的创造及园林植物意境美的表现中国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之所以能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是源于造园者创造园林意境的得道,以及对自然山水、植物等造园要素意境表现的得道。
从中国园林意境的含义着手,阐述了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方法和园林植物意境美的表现方法。
标签:中国园林;园林植物;意境美;创造;表现一、中国园林意境的含义中国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意境的渊源十分久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可见意境是在外形美的基础上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情与景的结晶体,即只有情景交融,才能产生意境。
园林意境是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
园林意境的思想可以溯源至东晋到唐宋年间,随着当时崇尚自然的文艺思潮而出现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继而影响了园林创作的指导思想,园林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园林设计者寄情于山水,使得园林这样一个自然的空间境域内涵超出了构成造园要素的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之实体及其构成的境域事物,给感觉者以余味和遐想的余地,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
二、园林意境美的创造方法1.小中见大、以少代多的方法我国园林善于模拟自然,运用浓缩和提炼的手法,结合风景园林构图基本规律,控制物象、组织空间,使景物的大小、色彩、质感迎合人们传统审美的要求。
在我国风景园林中,当游人看到某些小型山石、水体时,常常会有“咫尺山林”、“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感受。
2.不同的园林植物合理的配置,产生不同的意境利用植物造景,能使游人产生联想,增加园林意境美。
如规则栽植的乔木给人以整齐、庄重、雄伟的感受;自然配置的树木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受。
浅析如何创造园林的意境空间一、引言园林是人类内心和自然之间的联结。
园林艺术如何通过构建意境空间,令人心旷神怡,令人慢慢熟悉自然,进而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主题。
二、园林的意境空间园林的意境空间是为了达到触动人心的效果而创造的一种特殊空间,与普通的自然空间和人造空间不同,它将表现形式融入了意境构造和情感体验,通过品味、思考、体验等几个方面。
与此同样重要的是,如何形成意境空间还需要发挥人类审美、情感和智慧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什么是园林的意境空间园林的意境空间是靠形式和构造所传达的情感和思考,它是一种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构思,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如建筑、雕塑、装饰、景观、音乐、灯光等,为人们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园林的意境空间需要丰富的创造力和独特的构思,为此,设计师需要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探寻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之道,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所谓的概念构思和环境创造。
四、园林的意境空间的设计思路1. 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是相互关联和发展的。
自然是人生的根基,是人们生命和思想的源泉,是人们文化和精神的灵魂。
设计师应该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人类心理和自然的园林环境。
2. 确定园林的意境主题园林的意境主题指的是设计方案的设计意图和概念。
不同的主题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思考,所以设计师需要在考虑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
3. 把主题落实到空间设计师应该在园林中建立起意境空间。
通过建造不同的建筑、雕塑、装饰、景观、音乐、灯光等元素,创造出与主题相关联的意境空间。
4. 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园林是一个联系自然和人的空间,设计师通过让人与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来达到营造意境的目的。
人与自然的联系可以通过园中布置适当的游戏设施、座椅、垫子、花园,或是放置为自然流体元素的池塘、岩石等创造。
五、如何创造园林的意境空间1、运用“类比法”创造意境我们可以通过创造一个“类比”的环境,来营造出意境空间。
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园林意境是通过景观、布局、植物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在设计和构建园林时,设计师们常常运用多种手法来创造出特定的意境,以传达特定的情感,吸引观赏者的情感共鸣。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
一、曲径通幽曲径通幽是园林意境创造的重要手法之一,它通过蜿蜒曲折的布局来营造出幽静、宁静的氛围。
设计师们通常使用湖泊、溪流、小桥等元素,打破园林的规整感,创造出神秘、祥和的景观。
曲径通幽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迷人程度,还可以使游客在其中漫步时感到身心放松,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二、透过窗透过窗是一种非常古老而且经典的园林意境创造手法。
在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会刻意将景点或景观隐藏在相对隐蔽的位置,然后通过窗户、栅栏等开口,让观赏者只能透过窗户看到景观。
这种手法可以增加观赏者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能增加景点的神秘感和诱人的魅力。
三、迷宫效果迷宫是一种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园林设计手法。
通过将园林分割成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小径、柱廊等结构,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人迷失方向的效果。
观赏者在迷宫中漫游时会感到好奇、兴奋,不断寻找正确的出路。
这种手法可以激发观赏者的探险精神,增加园林的乐趣和魅力。
四、意象重组意象重组是在园林设计中非常常见的手法,它通过对自然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和演绎,创造出富有艺术感和想象力的形象。
例如,将流水与落花相映成趣,可以让人们联想到浪漫的爱情故事;将奔流的瀑布与静谧的池塘相结合,可以带来宁静与动感的对比。
这种手法能够引导观赏者的联想,丰富他们的感官体验,令园林更具魅力。
五、四季变幻园林的四季变幻是一种能够创造出不同意境的手法。
通过精心选择和搭配植物,设计师可以让园林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和氛围。
春季的盛开花朵、夏季的郁郁葱葱、秋季的金黄落叶、冬季的寒冷枯萎,每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四季变幻能够让观赏者在不同的季节里体验到园林的多样魅力,增加他们的情感共鸣。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的营造摘要:“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核心美学。
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艺术意境的营造,意境的营造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种重视意境美的美学思想与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造园技艺一起铸造了我国传统园林这块瑰宝。
关键词:意境;营造;古典园林;环境美学意境是“寄情寓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
园林意境是指通过对园林中景物的设置而使深入其中的人或事物产生由景生情,情景交汇的艺术境界。
它是将有形的景观与无形的感觉完美结合的结晶。
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西方圆园林“唯理”,而中国古典园林则“重情”。
注重游者在体察感受中从身心入情,提高到深层次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种意境的营造不同于其它一些艺术中的意境的体现,园林意境的体现是一种具体实物的经营与表现,这种真实而丰富的物像正是园林所给予我们的美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理解中国美学观念的最佳媒介,了解意境的创造原理对我们创作和赏鉴古典园林手法有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这种美有是通过怎样的手法营造的呢?在这方面,我国明代造园里程碑式的园林专著《园冶》有着非常多的论述。
园林意境的营造与绘画和诗歌意境有着许多不同,诗歌,绘画的已经是借助语言或者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物构成的,但是园林的意境和诗歌,绘画的意境有有着许多的共通之处。
如绘画所强调的意在笔先,唐代王维《山水论》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这在造园中同样适用,即造园也须立意在先,例如《园冶·借景》说:“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提出造园家安排园林借景要先立意,也就是施工前就对内外风景胸有丘壑。
再如,和诗歌营造的意境,绘画营造的意境相似的是,园林所营造的意境同样具有其无限性,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意境并不是仅仅局限于那框框里的一尺天地,它以写意之笔出神入化,通过有限的土地,有限的建筑物,花木,有限的几处风景,带来无尽的思考和想象,婉转迂回,正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此给予游览者更丰富的美的感受。
园林意境及其创造和表达方式摘要:所谓意境,从美学的角度讲,它是欣赏者在艺术形象的审美过程中所获得的美感境界,它来源于艺术形象,但又有别于艺术形象。
意境是情景交融的观点,是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它滥觞于南朝著名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的巨著《文心雕龙》一书,其在文学上的表现便是景与情的结合。
写景即是写情,见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至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中虽只字未见提及诗人的感情,但是通过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使读者清晰地见到帆船早已远去,而送别的人还伫立江边怅望的情景,浓厚的友情溢盈于诗表。
因此,以景抒情,情更真,意更切,更能引起欣赏者感情的共鸣。
关键词:意境园林创作一、园林意境意境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思想独特而卓越的贡献,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
所以,就园林艺术而言,意境就是由物境(园景形象)和情境(审美感情、审美评价、审美理想)在储蓄的艺术表现中所形成的高度和谐的美的境界。
例如:在我国传统园林的意境表达上,植物造景就有松之坚贞、梅之清高、竹之刚直不阿、兰之幽谷品质、菊之傲骨凌霜、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等等,在山水创作方面更有观拳山勺水如神游峻岭大川之说。
一般说来,凡园林均有意境,相对于西方园林,意境涵蕴更是中国古典园林非常重要的特点和创作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并不是孤立的园景之美,而是艺术意境之美。
它融会了诗情画意与形象、哲理等精神内容,通过游人眼前具体的园景形象而暗示更为深广的优美境界,实现了“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总之,写景是为了写情,情景交融,意境自出。
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
人们处在园林这种有“情”的环境中,自然会产生不同深度的联想,最后概括、综合,使自我感觉升华,成为意境。
二、园林意境的创造1、情景交融的构思。
园林中的景物是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以物兴、情以物迁,只有在情景交融的时刻,才能产生深远的园林意境。
第九章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第九章园林空间意境的创造第一节意境园林意境是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
用陈从周的话说“园林之诗情画意即诗与画的境界在实际景物中出现之,统名为意境”。
意境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它虽不象一山、一石、一花、一草那么实在,但它客观存在,它应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它既不完全存在于客观,也不完全存在于主观,才能产生意境。
意境具有景尽意在的特点。
因物移情,缘情发趣,令人遐想,使人留连。
意境在文学上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见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对作者来说,只有用强烈而真挚的思想感情,去深刻认识所要表现的对象,目寄心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高度概括和提练的思维过程,才能达到艺术上的再现。
简而言之,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北宋郭熙在他所著《山水川》篇中提出画家要“饱游饫看”,做到“历历罗列于胸中”。
清初画家石涛在其《画语录》中提出了画家要“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些都说明了“外师造化”的重要性。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巧密于精思”。
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指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
这些都要求作者在生活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领悟其精神实质,非但要观察体验对象的外形,还要通过外形去理解和表现出内在本质的东西,这就是中得心源。
一件艺术作品应该是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作者应该而且可以通过丰富的生活联想和虚构,使自然界精美之处更加集中,更加典型化,就在这个“迁想妙得”的过程中。
作者会自然而然地溶进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在作品上也必然会反映出来。
这是一个“艺术构思”的过程,是“以形写神”的过程,是“借景抒情”的过程,是使“自然形象”升华为“艺术形象”的过程,也就是“立意”和创造“意境”的过程。
作者愈是重视这个“造境”过程,收到的艺术效果也必然愈好。
清代画家方薰在他所著《山静居画论》中提到:“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
定义意义在感知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通过心理和情感来体验园林意境,如感受宁静、抒发情感、领悟人生等。
体验感知目的:本报告旨在探讨园林意境的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的理论与实践,以期为园林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结构:报告将首先分析园林意境的感知与体验,然后探讨园林意境的时空变化,最后研究园林意境的创造方法和实践案例。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园林意境的基本理解和报告的目的与结构,为后续深入探讨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报告的目的与结构布局构图01植物造型02水体处理03风声风声的变化丰富,微风轻拂、狂风怒吼等不同的风声可以营造出宁静、悠远、萧瑟等不同的意境氛围,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自然的韵律与力量。
水声水声是园林中的重要声音元素,涓涓细流、潺潺溪水、飞溅瀑布等不同的水声可以唤起人们内心的宁静、悠然与激昂之情,增强园林的意境感染力。
鸟鸣鸟鸣是自然界的天籁之音,不同种类的鸟鸣具有独特的旋律与节奏,可以带给人们欢快、清新、幽静等不同的意境感受,丰富园林的听觉层次。
土香四季变化早晨的光线柔和,可创造出宁静悠远的意境;傍晚时分,夕阳余晖可营造出温暖而浪漫的氛围。
晨昏变化节假日与特殊活动开合设计高低错落大小对比路径蜿蜒曲折景点分布与串联视线引导休憩节点的设置步移景异深入研究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从中汲取灵感,确定与周围环境、社会背景相和谐的意境主题。
文化挖掘自然借鉴诗意表达创新融合从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中提炼元素,模拟自然界的景观特征,营造宁静、幽远的意境。
借鉴古诗词、文学作品的描述,以具象或抽象的手法表现诗情画意,赋予园林深厚的文化内涵。
结合现代设计理念,打破传统园林的局限,大胆创新,塑造独特、新颖的园林意境。
立意与构思空间划分植物配置水景处理建筑与小品布局与构图细节与匠心施工工艺材质选择色彩搭配光影效果对园林意境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的总结感知园林意境创造意境1 2 3跨学科合作创新性设计关注生态环保未来园林意境设计与研究的展望与建议03开展实践活动01提高公众审美素养02互动参与式设计鼓励观众深入体验、感知和创造园林意境,提升生活品质。
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1.引言1.1 概述园林意境是指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构思,将园林空间打造成具有独特情感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境界。
它旨在利用自然的元素,如水、石、树木、花草等,结合建筑、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意境,使人们在其中产生身心愉悦的体验。
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多种多样,包括景观布局、材料选择、色彩搭配、造型表现等方面的技艺。
景观布局是园林意境创造的基础,它通过设计人工环境的组织方式和空间布局,打造出一种独特的景观效果。
材料选择则是指在园林建设中选用具有特殊意义或独特美感的材料,如特色石材、纹理丰富的木材等,以增强园林的艺术感。
色彩搭配是园林意境创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浅蓝色和浅绿色的搭配可以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感觉,而红色和金色的搭配则可以营造出热烈、奢华的氛围。
造型表现是园林意境创造的重要手法,通过使用不同形状的建筑、雕塑、花卉等元素,可以打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例如,运用曲线造型的小径、独特设计的建筑形式等都可以让人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感。
总之,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巧妙地运用景观布局、材料选择、色彩搭配、造型表现等技巧,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情感和美学价值的园林空间。
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可以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需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总体的概括和组织安排,包括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
在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这篇长文中,文章结构的安排如下:2. 正文:2.1 第一个子章节:园林的自然元素创造手法2.1.1 要点1:植物的选择与布局2.1.2 要点2:水景的设计与运用2.2 第二个子章节:园林的人文元素创造手法2.2.1 要点1:建筑的结构与样式2.2.2 要点2:装饰物的选用与摆放在第一个子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园林中自然元素的创造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