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烟雾病的外科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2
脑血管畸形诊治指南疾病简介:脑血管畸形(Cerebrovascular disorder)亦称血管瘤,非真性肿瘤,系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临床上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动静脉畸形多见,根据畸形血管团直径的大小,临床分为大、中、小型病变。
本病多见于男性,青年多见。
临床表现以畸形血管破裂出血为最常见症状,部分病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由于“盗血”现象,局限性脑缺血可致脑萎缩,智力减退、精神不正常可存在。
如出血严重,出现脑疝,如不及时救治,常可致死。
本病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手术切除病源最为理想。
血管内介入治疗与γ-刀治疗是一种全新治疗方法。
脑血管畸形病因血管畸形是颅内血管床的发育畸形;表现为颅内某一区域血管异常增多。
目前一般分为4型:1、动静脉畸形(AVM)又分为典型者和Galen大静脉畸形两种。
典型AVM多位于大脑半球,也见于丘脑、基底节或脑干,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是一团动脉和静脉杂乱的血管,没有毛细血管床。
出现症状的年龄由新生儿至年长儿不等。
AVM未破裂前,可无任何症状;亦可有发育延缓、癫痫发作、头痛、偏瘫、视力障碍;体积大者可有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进行性神经症状、头围增大、颅内血管杂音等。
如AVM破裂,则发生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出血。
可有家族史,曾报道一家三代AVM,似为显性遗传(Larsen等,1997)。
CT、MRI可显示脑的缺血灶、钙化灶、出血、囊变、脑室扩大等影像。
治疗应手术切除,术前应作血管造影。
AVM的血管盗血现象值得注意(Sheth等,1995)。
AVM的临床症状除因为占位和压迫以外,盗血也是重要的原因。
由于AVM内部血管阻力低下,动脉血被分流到畸形内,使正常(甚至远隔)的脑组织灌注不良、慢性缺血,从而引起进行性神经功能缺陷。
PET也证明此现象。
Galen大静脉畸形是脑的大动脉和Galen静脉之间有血管交通。
可见于新生儿和婴儿。
因血管壁较厚,故少见破裂出血。
主要表现是由于大量血液被分流至畸形中。
脑动脉瘤治疗指南介绍脑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疾病,指的是脑血管壁的一部分异常膨胀而形成的血管囊袋。
脑动脉瘤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能会引发脑溢血导致严重后果。
本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脑动脉瘤治疗的指导。
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降低脑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并控制其生长速度。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物、抗凝血药物和抗痉挛药物等。
但是这些药物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完全治愈脑动脉瘤。
2. 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脑动脉瘤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通过介入手术将血管导管置入脑动脉瘤内,然后通过多种方法来堵塞脑动脉瘤的血流,达到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包括脑动脉瘤栓塞术、脑动脉瘤填塞术和脑动脉瘤涂层术等。
3.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较大、较复杂的脑动脉瘤。
外科手术可以通过开颅手术或者细胞内手术来切除脑动脉瘤,以消除患者的风险。
然而,外科手术风险较高且恢复周期较长,需要患者在手术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
注意事项1. 密切监测: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者CT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定期复诊,以便密切观察脑动脉瘤的变化情况。
2. 饮食调整:患者需要适当调整饮食,限制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和血压。
3. 生活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减少情绪激动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 定期随访:患者在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如果发现脑动脉瘤有增大、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结论脑动脉瘤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和外科手术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不足。
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决策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以上是关于脑动脉瘤治疗的基本指南,仅供参考,请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进展, 2020, 20(1): 12-18.2. 王五, 赵六. 脑动脉瘤治疗的进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9(2): 36-42.。
头部长了血管瘤怎么治,治疗方法头部长了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它是由于发生在头部部位的血管畸形而引发的。
对于这种疾病,需要进行科学的治疗,才能够达到有效的疗效。
因此,本文将介绍头部长了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较大、生长较快或有严重压迫症状的病人。
通常采用开放性手术或微创手术,手术方法根据血管瘤的大小、位置及类型而定,既可以切除血管瘤,也可以选择栓塞、闭塞血管。
2.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对于小型的血管瘤有着非常可靠的治疗效果。
它是利用射频针经皮穿刺进入病灶内,电能使病灶脱落,不会造成组织破坏,术后恢复时间较短。
3.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一种比较保守的治疗方法,使用激光将病灶内的血管瘤消融,不会造成组织破坏,创伤小,对周边组织损伤也较少。
但需要多次治疗,治疗时间较长,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
4.放疗治疗放疗适用于恶性血管瘤或手术后复发的病人。
放疗可以抑制血管瘤的进一步生长,但并不能消除血管瘤。
同时,放疗会对周边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患者需要注意护理。
二、注意事项1.及时治疗对于头部长了血管瘤的人群,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科学的治疗。
如果不及时治疗,血管瘤可能会继续生长,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选择正规医院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医院应有资质,医生有丰富的诊治经验,能够合理地制定治疗计划,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确保手术安全如选择手术治疗,应确保手术安全,包括手术前的评估、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手术后的护理等细节,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安全。
4.注意饮食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营养应均衡,避免便秘。
5.注意创口护理治疗后应注意创口处的消毒和护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
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心理稳定。
总之,头部长了血管瘤需要及时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注意治疗期间的护理,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烟雾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导读:对于烟雾病我们都不会感觉到陌生吧,在患有烟雾病以后,我们要合理的进行治疗才行,如果治疗不当的话,对健康造……
对于烟雾病我们都不会感觉到陌生吧,在患有烟雾病以后,我们要合理的进行治疗才行,如果治疗不当的话,对健康造成的威胁是非常严重的,很多烟雾病的并发症会随之而来的,生活中很多的患者对它的并发症并不是特别的了解。
1.烟雾病可能伴随的疾病包括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原发性肺源性高血压,周期性斜颈和发育障碍等。
伴随烟雾病的脑动脉瘤有两种类型:
(1)普通颅内动脉瘤:以Willis环上的动脉瘤多见,但分布不同,主要位于基底动脉的顶端,这与本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负荷增大有关,其次发生在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前交通动脉瘤很少见。
(2)烟雾血管或侧支血管上动脉瘤:这些动脉瘤如有足够的血供代偿或血管重建手术后可自行消失。
在成人这些动脉瘤是脑内出血,脑室内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原因之一。
2.术后并发症
(1)慢性硬膜下血肿:可能与脑梗死部位高度脑萎缩及使用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制剂有关。
(2)吻合部脑内血肿:可能与吻合受血动脉壁菲薄破裂及术
后高血压有关。
(3)缺血症状:可能与受血动脉过细,吻合困难,颞肌压迫
脑组织,吻合时血流暂时阻断,原有侧支循环被破坏以及术中低碳酸血症等因素有关。
(4)其他不良反应:术后可引起头痛,癫痫等。
看了上文的介绍,我们都掌握了烟雾病的并发症了,这种疾病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在术后也要多加注意,千万不能让烟雾病的并发症出现在患者们的身上,找到合理的治疗方法,我们才能有健康的未来,希望患者们尽快的康复。
神经外科手术指南1. 简介神经外科手术是指对于神经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手术治疗。
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神经。
神经外科手术通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脑肿瘤- 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瘤、血管畸形)- 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 外伤(如脑挫裂伤、脊髓损伤)本指南旨在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一份关于手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和手术后管理的详细参考。
2. 手术前准备2.1 患者评估- 详细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评估(包括意识状态、肌力、感觉、反射等)- 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 影像学检查(如CT、MRI、DSA等)2.2 手术风险评估- 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2.3 手术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确定手术切除范围- 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和材料3. 手术过程3.1 麻醉- 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维持患者呼吸、循环稳定3.2 手术入路- 开颅手术:通过切开头皮、颅骨,暴露脑组织- 脊髓手术:通过切开皮肤、肌肉,暴露脊髓组织3.3 手术操作- 切除病变组织- 止血- 修复神经组织- 放置引流管(如有需要)3.4 关闭伤口- 缝合头皮、颅骨(如有需要)- 缝合皮肤、肌肉4. 手术后管理4.1 监护-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意识状态、肌力、感觉、反射等神经系统状况4.2 药物治疗- 抗感染治疗- 抗癫痫治疗- 激素治疗(如有需要)4.3 康复治疗- 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4.4 并发症处理- 观察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出血、颅内压增高等5. 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手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6. 总结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复杂、高风险的手术类型。
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本指南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手术指南,希望能对神经外科医生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烟雾病、烟雾综合征外科治疗、内科药物治疗、急性期、慢性期和出血性MMD管理等临床诊断治疗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脑血管疾病。
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称为烟雾病。
烟雾病在东亚国家高发,特别是日本和中国。
,烟雾病有多种治疗方法,但最终临床结局仍不理想表1.证据等级的分类和建议等级外科治疗建议:i对于出现脑缺血症状的烟雾病来说,手术重建血管是合理的。
ii.对于术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患者来说,适当的血压控制可能是合理的,同时考虑到伴随的脑缺血。
说明:i.手术适应证:对患有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进行血管重建手术,可以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频率和脑梗塞风险,改善术后日常生活和神经认知功能的长期预后。
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上有血流动力学损伤患者进行血管再造手术后,脑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得到改善。
ii.外科手术MMD的血管重塑手术包括直接血管重塑、间接血管重塑或这两种手术的结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是直接的血管再造手术。
间接血管重建手术包括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合术,脑-肌肉血管融合术,脑-肌肉-动脉血管融合术,多点钻孔术或这些手术的组合。
直接和间接血管重建或直接或间接组合血管重建手术都可以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改善TIA严重程度和频率,降低脑梗塞风险,并改善术后ADL和神经认知功能长期预后。
成年患者仅靠间接手术是不够,必须采用直接手术或联合手术。
与单独直接手术相比,联合手术可以提供更广泛缺血脑区域,使成年 MMD 患者手术效果更好,不能对MMD狭窄性病变血管内治疗。
iii.围手术期管理充分血压控制和液体置换,维持正常心率及必要抗血小板治疗是围手术期管理的必要条件,以避免缺血性并发症,不仅在手术方面,而且在非手术方面。
由于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或相关延迟性颅内出血导致短暂的神经系统恶化是MMD血管重建手术后关注点,在术后早期评估脑血流动力学,以区别术后缺血和高灌注。
烟雾病患者的护理试题考试日期科室姓名考试成绩:一、选择题(每题8分,共10题,共80分)1、烟雾病是指()AA、颅内动脉瘤B、脑底异常血管网症C、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D、颅内动静脉畸形2、()是明确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AA、脑血管造影B、头颅CT及CTAC、头MRI及MRAD、TCD3、烟雾病术后护理()EA、给患者创建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B、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里护理C、引流管的护理:防受压、扭曲、防止逆流感染折叠D、饮食:可以自行进食者,给予清淡饮食,不能自行进食者给予留置胃管E、以上均是4、成人烟雾病除了缺血灶症状外还表现为()症状CA、出血B、缺血C、颅内压增高D、脑膜刺激征5、烟雾病术后6h体位()DA、去枕平卧位B、半坐卧位C、床头抬高15-30度D、无特殊体位要求6、烟雾病的临床表现()BA、头痛、头晕B、语言障碍C、肢体功能障碍D、记忆力下降7、烟雾病的主要护理问题包括()AA、头痛B、自主能力缺陷C、躯体移动障碍D、高热8、烟雾病的潜在并发症()CA、再出血B、压疮C、硬膜下血肿D、颅骨缺损9、烟雾病健康指导正确的有()BA、避免情绪激动及用力排便B、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C、用药指导10、烟雾病患者可采取的外科治疗有()A.颅内外血管搭桥B.颞肌贴敷术C.颈交感神经切断术D.脑血管栓塞术E.大网膜移植二、判断题(每题10分,共2题,共20分)1、癫痫属于烟雾病的术后并发症(√)2、烟雾病发病年龄呈双峰样,第一个高峰期为10岁以内儿童,第二高峰期为40-50岁的成人。
(×)。
神经外科医生解读神经外科医生的专业领域和治疗方法神经外科是神经医学领域中的一个分支,专注于诊断和治疗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和病症。
神经外科医生是在神经外科学领域专门训练过的医生,他们拥有特定的技能和知识来处理与大脑、脊髓、外周神经和脑腰液系统相关的问题。
神经外科医生的专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脑肿瘤手术:脑肿瘤是指在大脑内部或外部形成的异常组织块。
神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减轻或解决与之相关的症状和问题,并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脊髓和脊柱手术:脊髓和脊柱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脊髓肿瘤、脊柱压缩性损伤、脊柱变形等疾病。
神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手术解决脊髓和脊柱相关的问题,并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
3. 颅底手术:颅底手术是指对位于颅底的神经结构进行操作的一种手术技术。
颅底是一个复杂的解剖结构,与听力、平衡、面部肌肉控制等重要功能密切相关。
神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颅底手术来治疗颅底疾病,例如面瘫、听力障碍等。
4. 血管疾病手术:血管疾病可以影响大脑和脊髓的供血,导致中风、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神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手术修复或重建血管,以恢复血液供应,减少或预防神经系统血管疾病的发展。
5. 神经刺激和脑起搏技术:神经外科医生还可以通过神经刺激和脑起搏技术来治疗一些慢性神经疾病,例如帕金森病、难治性抽动症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电刺激来调节异常神经活动,改善症状。
除了这些专业领域,神经外科医生还负责协助其他专科医生进行神经系统相关手术,例如耳科手术、眼科手术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等。
他们也承担着与患者沟通、提供术前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等任务。
在治疗方法方面,神经外科医生常常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如显微镜手术、脑导航术、放射治疗和超声刀等。
这些工具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减少风险、缩短恢复时间,并且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总结来说,神经外科医生是在神经外科领域受过专门训练的医生,他们的专业领域涵盖了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和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医院神经外科手术的分类1、一类手术:
(1)简单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清创术。
(2)简单局限性的颅骨骨瘤切除术。
(3)脑室引流术。
(4)单纯的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
2、二类手术:
(1)颅内血肿清除术。
(2)去骨瓣减压术。
(3)脑脓肿引流术。
(4)脑室——腹腔(心房)分流术。
(5)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6)椎管肿瘤(硬膜外,髓外硬膜下)切除术。
(7)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半球的胶质瘤切除术。
(8)脊膜膨出修补术。
3、三类手术:
(1)小脑肿瘤切除术。
(2)蝶鞍区肿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切除术。
(3)桥小脑角肿瘤(听神经瘤、胆脂瘤)切除术。
(4)斜坡肿瘤切除术。
(5)脑室肿瘤切除术。
(6)动脉瘤切除(夹闭)术。
(7)血管畸形切除术。
(8)癫痫的手术。
(9)立体定向手术。
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张力;王汉东;潘云曦;丁可;祝剑虹;茅磊【摘要】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式的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8例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共22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动脉瘤位置和治疗方法.对其中11例动脉瘤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对7例动脉瘤行保守治疗. 结果 (1)18例患者中15例表现为颅内出血,3例表现为缺血症状;22个动脉瘤中16个位于Willis环周围,1个位于豆纹动脉,2个位于基底节,1个位于颈外动脉,1个位于脉络膜前动脉,1个位于小脑后下动脉.经诊断责任动脉瘤10个,非责任动脉瘤12个.(2)11例外科手术的患者均有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行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术后5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6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或失语.术后复查头部CT血管成像(CTA)或DSA,均未见动脉瘤.术后(10±2)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显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术前、术后评分中位数分别为3.0(1.0,3.0)分和2.0(1.0,3.0)分.其中7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10(6,33)个月,复查DSA显示无动脉瘤复发,且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mRS评分0.0(0.0,2.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中,2例动脉瘤位于侧支血管,单纯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未处理动脉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10±1)d,mRS评分显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术前、术后分别为3.5(3.0,4.0)分和2.0(2.0,2.0)分.2例合并动脉瘤保守治疗的患者随访10(6,10)个月,示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进一步改善[mRS评分中位数1.5(1.0,2.0)分)],其中1例动脉瘤消失,1例动脉瘤缩小.保守治疗的其余5例患者动脉瘤位于Willis环周围,患者及家属要求保守并出院;该5例患者中1例随访10个月(定期复查DSA)未见动脉瘤破裂或增大. 结论根据动脉瘤的位置不同,烟雾病合并动脉瘤主要分为累及Willis环的主要动脉型动脉瘤和累及侧支或烟雾病血管的外周动脉型动脉瘤.建议对主要动脉型动脉瘤行外科手术治疗,而对外周动脉型动脉瘤予以对症保守治疗.【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8(015)008【总页数】5页(P426-430)【关键词】烟雾病;颅内动脉瘤;临床特点;治疗选择【作者】张力;王汉东;潘云曦;丁可;祝剑虹;茅磊【作者单位】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多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及主要分支进行性严重狭窄或闭塞[1]。
动脉畸形治疗方法
动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是一种血管发育不正常的疾病,通常需要治疗以防止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动脉畸形治疗方法:
1. 外科手术:这是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旨在完全切除动脉畸形,以防止出血和其他并发症。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畸形,且位置容易接近的情况。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或伽马刀,来破坏动脉畸形的血管壁,以促使闭塞。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的畸形,或位置较难接近的情况,不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
3. 介入性治疗:介入性治疗是通过导管引入畸形血管,然后进行栓塞或切断血管,以阻断畸形的供血。
常见的介入性治疗包括栓塞术、栓塞物注射术、动脉结扎术等。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不是作为独立的治疗方法,而是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辅助。
例如,抗凝血药物可以帮助预防血栓形成和血管堵塞。
对于每个患者来说,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是根据畸形的位置、大小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决定的。
有时,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在选择治疗
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
因此,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怀疑患有动脉畸形,建议尽早就诊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老年单侧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外科夹闭治疗后并发症齐远;孟浩;刘天一;徐宁;冯颖利;张东焕;王宏磊【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7(37)17【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单侧烟雾病(MMD)合并动脉瘤患者外科夹闭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状况.方法 MMD合并动脉瘤外科夹闭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60~69岁.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者12例,以脑内血肿合并SAH起病者1例.发病后行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为单侧MMD合并动脉瘤,13例有动脉瘤14个,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8个,位于大脑中动脉者3个,其他部位3个.诊断明确后进行外科夹闭治疗,13例中出现缺血并发症6例,出血性并发症2例,术前出血1例,感染并发症3例,癫痫发作1例.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估量表(GOS)评分5分7例、4分4例、1分2例.结果有的缺血性并发症是血流动力学性,积极治疗后可以取得满意结果;而有的缺血并发症为失平衡性质,发生后预后极差.单侧MMD也可发生出血并发症,而且理论上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很严重,应该重视.结论由于MMD侧的血管脆弱,代偿能力差,加之脑组织顺应性差,容易出现症状性血管痉挛,术区也容易出血.【总页数】3页(P4339-4341)【作者】齐远;孟浩;刘天一;徐宁;冯颖利;张东焕;王宏磊【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吉林长春 13000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吉林长春 13000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吉林长春 13000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吉林长春 13000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吉林长春 13000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吉林长春 13000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血管病外科,吉林长春 1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2【相关文献】1.神经外科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对比 [J], 潘彦波2.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J], 陈运江3.对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外科夹闭术的效果分析 [J], 李渊4.血管内弹簧圈栓塞与神经外科开颅夹闭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J], 刘宇5.神经外科夹闭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214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国际蛛网膜下腔动脉瘤试验(ISAT):一项对生存情况、依赖性、癫痫发作、再出血、亚组和动脉瘤阻塞影响的随机对比试验 [J], Molyneux A.J.;Kerr R.S.;郭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及烟雾病的外科治疗
一、概述
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分类、基本治疗方法、治疗进展情况。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部病变。
分类:出血性(hemorrhagic)与缺血性(ischemic)两大类。
治疗:内科治疗(medical therapy)和外科治疗(surgery treatment)。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1、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
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好发于40至60岁中老年女性。
造成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颅内动脉瘤是在颅内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好发于脑底动脉环(Willis环)上。
(1)概述: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异常扩张---囊状,梭形和壁间.发病率:尸检0.2-7.9%;
破裂动脉瘤6-8/10万/年。
脑血管意外第三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年龄:40-60岁;多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随着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以大大下降。
(2)病因:先天性和后天性(感染性、外伤性、动脉硬化性、剥离性)。
(3)病理和分类:分类:小型0.5cm;一般0.6-1.5cm;大型1.6-2.5cm;巨大>2.5cm;
多发20%。
(4)好发部位:前循环:85%~95%;前交通动脉-30%;后交通动脉-25%;大脑中动脉-20%;后循环:5% ~15%;基底动脉-10%;椎动脉-5%。
(5)临床表现:出血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局灶症状;全身表现:癫痫等。
(6)术前评估方法:临床分级(Hunt-Hess分级:I级:无症状,或有轻度头痛和颈项强直;II级:中重度头痛,颈项强直,除有脑神经瘫痪外无其他神经症状;III级:嗜睡,或有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IV级:昏迷,中度或重度瘫痪,可有早期去脑强直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V级:深昏迷,去脑强直,垂危状态);CT/ MRI;CTA/MRA/DSA。
(7)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卧床4周以上;避免情绪激动或用力;止血剂;脱水降颅压;解痉治疗;
脑室外引流术;控制血压;对症治疗:营养,水电平衡,防止并发症。
手术治疗:目的:防止再破裂出血,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和控制血管痉挛等;时机和适应症:I、III级病人尽早造影,手术;>III级、巨大动脉瘤等,手术操作困难,应在血管痉挛和脑水肿反应消退后(14~21日)再行手术。
方法:直接-夹闭或结扎,包裹间接-颈动脉结扎,载瘤动脉阻断,孤立术(预试验及方法)。
血管内介入治疗:
2、颅内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分类: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 VM);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a) 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
(1)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 VM)的定义、临床表现、术前评估、治疗等:
定义:脑动脉和静脉间的直接交通,即动脉血液不经过毛细血管网而直接流入静脉系统。
由于这一特殊病理现象,引起脑内血液动力学的一系列改变。
临床表现:脑出血脑AVM病人中68%出血症状;癫痫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占17-47%,主要由于脑AVM动静脉短路盗血,周围脑细胞供血不足所致,发生率与AVM的大小,位置和类型有关;头痛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者占15-24%,头痛不是AVM的特征性症状。
术前评估:CT MRI DSA EEG Spetzler分级:直径(1-3)功能区(0-1)引流静脉(0-1)。
治疗方法: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疗;联合治疗。
(2)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20-40岁多发;临床:癫痫,反复出血或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方法治疗:手术(显微,导航)立体定向放疗观察等。
三、缺血性脑血管病。
1.分类:脑底异常血管网症;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狭窄;急性脑血栓形成
2. 烟雾病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 disease):
(1)定义:颈内动脉颅内起始段闭塞,脑底出现异常血管网。
(2)病因:大部分不清楚,和脑动脉先天的发育不良,免疫缺陷有关。
有报道和家族性、HLA抗原、DNA抗体有关。
(3)临床表现:两个年龄段为主:儿童<10岁,成人20-30岁
缺血:80%为儿童和青少年,表现为癫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偏瘫等。
出血:60%为成人,常与合并的粟粒性囊状动脉瘤破裂有关。
表现为脑室(INTRAVENTRICULAR) ,脑内(INTRACEREBRAL),蛛网膜下腔(SUBARACHNOID )出血等所致的临床表现。
(4)病理生理学:血管内膜增厚且伴有平滑肌纤维增生,无炎性细胞侵润,基底血管管壁可增厚狭窄或者变薄扩张,微小动脉瘤形成和血管壁坏死。
(5)治疗:无特殊治疗;药物治疗可用血管扩张剂;急性脑出血手术清除血肿,脑积水外引流术;手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颞肌(或颞浅动脉)贴敷术;多点钻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