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
- 格式:ppt
- 大小:6.96 MB
- 文档页数:51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1.水势:每偏摩尔体积的水的化学势称为水势。
2.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3.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表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或蒸腾率,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1.溶液培养: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溶液中培养植物的方法2.载体运输学说: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属于内在蛋白,它有选择地与质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通过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透过质膜,把分子或离子释放到质膜的另一侧。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5.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细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从广义上讲,光合作用是光养生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6.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增益效应:在用远红光照射时补红光(例如650nm的光),则量子产额大增,比用这两种波长的光单独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这种在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较短波长的光促进光合效率的现象被称为双光增益效应,因这一现象最初由爱默生(Emerson)发现的,故又叫爱默生效应。
7.光合磷酸化:光下在叶绿体把ADP与无机磷合成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8.光补偿点: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释放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9.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释放CO2的过程,由于这种反应仅在光下发生,需叶绿体参与,并与光合作用同时发生,故称作为光呼吸。
因为光呼吸的底物乙醇酸和其氧化产物乙醛酸,以及后者经转氨作用形成的甘氨酸皆为C2化合物,因此光呼吸途径又称为C2循环。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1.呼吸商:简称RQ,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2的量与吸收的O2的量的比值。
2.温度系数:是指在生理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 ℃所引起呼吸速率增加的倍数。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生殖生理
植物的生殖生理是植物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的生殖过程和与之相关的生理机制。
以下是植物生殖生理的一些关键方面:
1. 花的发育和开花:植物的生殖过程始于花的发育。
植物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分子事件,包括花芽的分化、花器官的形成和发育等,最终形成花。
2. 授粉和受精:在花开后,植物通过授粉过程将花粉从雄蕊传递到雌蕊上。
受精是指花粉与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3. 种子和果实的发育:受精后,受精卵会发育成胚胎,同时子房会发育成果实,包裹并保护种子。
植物的生殖生理还涉及种子的成熟、休眠和萌发等过程。
4. 性别决定和性别表达:植物的性别可以是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
性别决定的机制可以涉及遗传因素、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等。
性别表达涉及花的形态、雄蕊和雌蕊的发育以及花粉和柱头的特征。
5. 自交不亲和和杂交优势:一些植物具有自交不亲和的机制,即同一植株的花粉在自花授粉时无法受精。
而杂交优势是指杂交后代在生长、发育和适应性方面表现出优于亲本的现象。
6. 植物繁殖策略:不同植物种类采取不同的繁殖策略,如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如营养繁殖)或二者的结合。
植物的生殖生理与它们的生活史和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
植物的生殖生理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涉及许多不同的过程和机制。
对植物生殖生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植物的繁殖、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并为农业和园艺等领域提供实际应用。
1。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一、名词解释1.花熟状态:植物经过一定阶段的生长发育后,所达到的能感受环境条件诱导而开花的生理状态称为花熟状态。
2.花发端:分生组织形成花原基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应及其分化成可辨认的花原基的全过程,称为花发端。
3.芽分化:指花原基的形成、花芽各部分的分化与成熟的全过程,即花器官形成。
4.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5.春化处理:对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人为的低温处理,使之完成春化作用促进成花的措施称为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两极光周期植物:与中日性植物相反,这类植物在中等日照条件下保持营养生长状态,而在较长或较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如狗尾草等。
21.同源异型:分生组织系列产物中的一类成员转变为该系列中形态或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成员。
22.同源异型突变:有时植物的某一重要器官位置发生了被另一起源相同的器官替代的突变,如花瓣部位被雄蕊替代,这种遗传变异现象成为同源异型突变。
23.同源异型基因:控制同源异型化的基因称为同源异型基因。
24.单性结实:子房不经过受精作用而形成不含种子果实的现象,称为单性结实25.双受精现象:在精核与卵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合子的同时,另一个精核与胚囊中的极核细胞融合形成具有3n的胚乳核,这种现象叫双受精现象。
26.花粉识别蛋白:能够感受柱头上感受蛋白的刺激而决定花粉是否萌发,存在于花粉外壁上的一种膜蛋白。
识别蛋白是一种糖蛋白。
27.花粉的群体效应:在人工培养花粉时,单位面积上花粉越多,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越好。
二、填空题1.植物在到达花熟状态之前的阶段称为期,一般以作为植物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幼年;花芽分化2.植物能感受环境条件的刺激而诱导开花时所必需达到的生理状态称为。
花熟状态3.影响植物成花诱导的外界条件主要是和。
低温;光周期4.1918年,加斯纳(Gassner)发现,冬黑麦在萌发期或苗期必须经历一个阶段才能开花。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一、名词解释1.花熟状态:植物经过一定阶段的生长发育后,所达到的能感受环境条件诱导而开花的生理状态称为花熟状态。
2.花发端:分生组织形成花原基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反应及其分化成可辨认的花原基的全过程,称为花发端。
3.芽分化:指花原基的形成、花芽各部分的分化与成熟的全过程,即花器官形成。
4.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5.春化处理:对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人为的低温处理,使之完成春化作用促进成花的措施称为春化处理。
6.去春化作用:已春化的植物或萌动种子,在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如置于高温条件下,春化效果即行消失,这种现象叫去春化作用。
7.再春化作用:大多数去春化的植物返回到低温条件下,又可重新进行春化,而且低温的效应是可以累加的,这种去春化的植物再度被低温恢复春化的现象称为再春化作用。
8.春化素:植物在春化过程中形成的某种开花刺激物质,称为春化素,但至今尚未能从植物中分离鉴定出来。
9.短日春化现象:在黑麦等某些禾谷类作物中,短日照处理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春化处理,这种现象称为短日春化现象。
10.光周期与光周期现象:在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叫光周期。
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叫光周期现象。
11.光周期诱导: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光周期诱导。
12.诱导周期数:植物达到开花所需要的适宜光周期数。
不同植物所需的诱导周期数不同。
13.光周期效应:植物经过适宜的光周期诱导后的效果可以在植物体内保留而不消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效应。
14.临界日长: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日照时数。
15.临界暗期: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16.长日植物: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必须长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
如小麦、天仙子等17.短日植物: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必须小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生物科学专业《植物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本《植物生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福建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学士学位考试。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命现象运动规律的基础科学。
要求考生掌握植物体内主要代谢活动及机理,植物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植物形态建成的生理基础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和植物对逆境的反应,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一、考核知识点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植物细胞对水分吸收,植物根系对水分吸收,气孔运动的机理,合理灌溉与节水农业,植物细胞水势的概念及其组成。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必需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缺素症,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植物对氮素的同化。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体的结构和叶绿素的性质,光合作用的机理,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多样性及其生理意义,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和末端氧化系统的多样性,抗氰呼吸及其意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萜类、酚类、生物碱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体内主要有机物之间的联系。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有机物运输的途径和方向,韧皮部运输的机制,有机物分配规律及其特点。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系统和基本途径。
第八章植物生长物质植物激素的代谢、生理作用和作用机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的应用。
第九章光形态建成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光化学转换和生理作用。
第十章植物的生长生理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细胞发育三个时期的生理特点,植物生长的大周期及植物生长的相关性,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理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受精生理,花器官形成的基因调控。
第十二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种子和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外界条件对种子形成的影响,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植物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内外因对衰老的影响。
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知识点整理●幼年期与花熟状态●高等植物的生命周期●幼年期●不能感应成花诱导,即使是处于适宜成花的外界条件下,一般也不能开花。
●成年期●与幼年期植物的基本差异在于是否具有分化产生花的潜力●能感应成花诱导●生殖期●从成年期到生殖期的转变经历两个相对稳定的发育状态●成花感应态●成花感应态(即花熟状态)是指植物从幼年生长进入成年生长后,其茎端分生组织处于一种感应状态,能感应环境信号刺激,启动花芽分化发育。
●处于成花感应态的分生组织具有分化成花芽的潜力,但必须依赖于内在的和环境信号的刺激才能启动花芽的分化发育。
●成花决定态●花芽分化发育的启动调控茎端分生组织由营养生长状态转变为成花生长状态,即成花决定态。
●进入成花决定态的茎端分生组织具备了分化形成花或花序的能力,即使在开花前移除诱导开花的条件同样能把成花诱导维续到下一个步骤,分化形成花芽。
●成花诱导生理●诱导植物开花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光照和温度,光周期现象和春化作用是两个最重要的对光照和温度季节性变化的应答机制。
●光周期现象●光周期:在自然条件下,一昼夜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光周期现象:是植物通过感应白昼或是黑夜的长短变化来调节开花时间的机制●临界日长与临界暗期●临界日长:是指植物开花所需的极限日照长度,对于长日植物的开花,需要日照长度长于某一临界日长;而短日植物则要求短于某一临界日长。
植物的临界日长随植物分布的纬度而不同,纬度高的地区,临界日长较长。
●临界暗期:是指长日植物开花需要的最大暗期长度或短日植物开花需要的最小暗期长度●暗期间断实验证明,成花诱导决定于暗期时数而不是光期时数,即临界暗期对光周期诱导成花起决定作用。
短日植物在超过临界暗期的条件下被诱导开花,长日植物在短于临界暗期条件下被诱导开花。
但对植物的成花反应来说,光期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在适当的光暗交替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开花。
花的发育需要光合作用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植物生理学习题绪论1.植物生理学的定义是什么?根据你所知的事实,举例分析讨论之。
2.为什么说“植物生理学是农业的基础学科”?3.有些学生反映:“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引人人胜但不易学好的课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将植物细胞分别放在纯水和l mol.L-1蔗糖溶液中,它们的渗透势、压力势、水势及细胞体积各会发生什么变化?2.从植物生命活动的角度分析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3.水分如何跨膜运输到细胞内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的?4.水分如何进入根部导管?水分又如何运输到叶片?5.植物叶片的气孔为什么在光照条件下会张开,在黑暗条件下会关闭?6.节水农业工程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什么意义?7.在栽培作物时,如何才能做到合理灌溉?8.设计一个证明植物具有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
9.设计一个测定水分运输速率的实验。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1.植物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哪些矿质元素?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植物生长需要这些元素?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如何鉴别植物发生了缺氮、缺磷和缺钾现象?若发生了上述缺乏的元素,可采用哪些补救措施?3.生物膜有哪些结构特点?4.植物细胞通过哪些方式来吸收溶质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5.植物细胞吸收的N03-是如何同化为谷氨酰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的?6.植物细胞吸收的SO42-是如何同化为半胱氨酸的?7.植物细胞是通过哪些方式来控制胞质中的K+浓度的?8.无土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应用?9.根部细胞吸收的矿质元素通过什么途径和动力运输到叶片?10.在作物栽培时怎样才能做到合理施肥?11.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什么关系?是否完全一致?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在细胞的哪些位置进行的?为什么?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ATP和NADPH+H+是如何形成的?ATP和NADPH+H+又是怎样被利用的?3.试比较PS I的PsⅡ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植物的生殖生理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农业叨叨叨!今天跟大家分享植物的生殖生理。
生殖生长是植物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
植物的生长阶段一般分为幼年期和成年期,前面咱们讲了营养生长就是幼年期生长快也就是植物体内含生长素和赤霉素高,蛋白质合成快也就是植物需要氨基酸多,了解了植物生长最主要的原料是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
成年期是生殖生长各种生理活动变弱,有顶芽产生,易开花结果。
下面咱们就分享植物生殖生长,由于植物从幼年期转变为成年期是由茎基向顶端转变。
所以植株不同部位成熟度不同。
树木的基部通常幼年期,顶端是成年期。
果树接穗嫁接时,用顶端枝条,开花结果早。
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是在果树上,我们要使其提前开花结果,嫁接成熟枝条能缩短幼年期的时间,提前开花结果。
植物成年期一个主要的特点是开花结果,有些植物开花需要成花诱导,特别是二年生植物(芹菜、萝卜、葱、白菜、百合、甜菜等)和冬性一年生植物(冬小麦、冬黑麦)的开花需要成花诱导。
成花诱导除了内部控制基因以外,最重要的2个外部条件: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现象。
春化作用是植物低温诱导开花的过程,如冬小麦就要靠秋末冬初的低温来成花诱导。
春化作用的温度一般在1℃~7℃最好,时间由数天到二三十天不等,根据不同作物需求不同。
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如果温度低于0℃、高于12℃以上春化效果会被削弱甚至消除,被称为脱春化作用。
春化作用是活跃的代谢过程,细胞分裂和DNA复制旺盛,需要的能源(糖)也就是碳水化合物、氧气、和水分就比较多,所以植物生殖生长时期碳水化合物充足花芽分化就能提前。
有些植物比如冬小麦,春化作用可以在种子萌发时进行,也可以在苗期进行,其中以三叶期为最快。
还有像甘蓝、胡萝卜等种子萌发状态不能进行春化,只有绿色幼苗乡到一定大小才能通过春化,一般3~5片叶。
接受低温春化的部位是茎尖端的生长点和嫩叶,凡是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都可以接受春化刺激。
在春化过程中形成一种刺激物质叫春化素,春化素具有诱导开花的功能。
植物生理学第七版名词解释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水势: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商。
2.渗透势:亦称溶质势,是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而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的水势下降值。
3.压力势:指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膨胀,对细胞壁产生一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引起富有弹性的细胞壁产生一种限制原生质体膨胀的反作用力。
4.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移动速度快。
5.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6.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7.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
8.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子),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9.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
10.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
11.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1. 矿质营养: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
2. 大量元素: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元素。
3. 微量元素:植物需要量极微,稍多即发生毒害的元素。
4. 溶液培养:是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5. 透性:细胞膜质具有的让物质通过的性质。
6. 选择透性:细胞膜质对不同物质的透性不同。
7. 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的内陷从外界直接摄取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8. 被动运输:转运过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不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9. 主动运输:转运过程逆电化学梯度进行,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10. 单向运输载体:能催化分子或离子单方向地顺着电化学势梯度跨质膜运输。
11. 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12. 诱导酶:是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生成的酶。
基本内容第十一章植物的生殖生理(Reproductive of plant)当植物生长到一定年龄后,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营养枝的顶端分生组织就分化出生殖器官(花),最后结出果实。
植物的个体生长过程中,存在一个内在的计时机制,即生长到一定时间才具有接受外界环境诱导开花的能力,人们把这种能力称为“感受”(competent)能力。
植物要在适宜季节才能诱导开花,而季节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植物开花就与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有密切关系。
当顶端分生组织进入新的花发育过程(分化)后,如将植株转放到不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例如把已通过长日处理的长日植物放到短日条件),植株仍然继续花芽分化,因为这时的花发育就已进入“决定”(determined)阶段了。
然而,花原基要接受刺激表达的发育信号后,才能“表达”(expressed)开花。
例如,长日植物毒麦长日处理28 h后,切下枝条顶端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培养基中有GA才能正常开花;而短日条件下生长的切段,即使培养基中有GA,也不会开花。
因此,毒麦开花的“决定”是长日条件,而决定状态的“表达”需要GA(图11-1)。
第一节幼年期(juvenility)幼年期(juvenility)是植物早期生长的阶段。
在此期间,任何处理都不能诱导开花。
一、幼年期的特征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区别,除了能开花与否外,它们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也不同,其特征比较见表11-1。
至于生理特征,则是幼年期生长快,呼吸强,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都快。
当转入成年期后,组织成熟,代谢和生理活动较慢,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下降。
幼年期茎的切段易发根,而成年期的切段不易发根,这可能与幼年期切条内含较多生长素有关。
表11-1 常春藤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特征比较由于植株从幼年期转变为成年期是由茎基向顶端转变,所以植株不同部位的成熟度不一样。
树木的基部通常是幼年期,顶端是成年期,中部则是中间型(图11-2)。
从常春藤茎基取材插植,繁殖出的植株呈幼年期特征;如从顶端取材插植,则长出的植株呈成年期特征;如从中部取材,长出的植株呈成年期和幼年期混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