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治疗成人严重ARDS的系统性评价肖贞良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76
体外膜肺氧合 (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总结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
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以入院时间先后作为分组依据,各25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护理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均大于护理前,呼吸末正压通气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大于对照组,呼吸末正压通气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重症ARDS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重症ARDS;综合护理;护理效果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患者起病急,病情严重,且患者的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会影响患者的多器官和躯体系统,死亡率高。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治疗重症ARDS的常用方法,主要通过体外循环系统引出静脉血液,利用氧合器进行有效氧化,再次送回静脉和动脉中,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的治疗效果[1-2]。
但此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合护理干预,以保障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将50例重症ARDS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评价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选取50例于2020年1月~2021年8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ARDS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
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5~72(48.16±3.34)岁。
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6~74(48.54±3.63)岁。
经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定时查看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每一小时测量一次肺部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的影响作者:段志胜刘子由谢和平陈志生温贤铭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0年第21期【摘要】目的:觀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ARDS患者8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接受ECMO治疗。
比较两组心脏指数(CI)、肺动脉压(PAP)、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CI、PAP、PaCO2、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4 h后,观察组CI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PAP、PaCO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4 h后,两组PaO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病死率为17.07%,低于对照组的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RDS患者接受ECMO 治疗有助于改善氧代谢指标,调节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有创呼吸机血流动力学氧代谢指标[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on hemodynamics and oxygen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Method: Eighty-two patients with ARD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CMO treatment. Cardiac index (CI),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AP), arterial part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PaCO2), arterial partial oxygen pressure (PaO2), mortalit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I, PAP, PaCO2 and PaO2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24 hours of treatment, the CI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24 hours of treatment, PAP and PaCO2 levels in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24 hours of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PaO2in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ortality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7.07%, it was lower than 39.0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88%, it was lower than 19.5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CMO therapy can improve oxygen metabolism, regulate hemodynamic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mortality.[Key words]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technique Invasive ventilator Hemodynamics Oxygen metabolism index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College, Ganzhou 341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21.03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ysfunction syndrome, ARDS)属肺组织弥漫性损伤,多由于创伤或感染所致,以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表现为主,严重者将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
一、基础知识1. ECMO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 ECMO有哪些类型?3. ECMO的适应症有哪些?4. ECMO的禁忌症有哪些?5. ECMO的并发症有哪些?6. ECMO的护理要点有哪些?7. ECMO的设备有哪些?8. ECMO的血管通路有哪些?9. ECMO的血液净化原理是什么?10. ECMO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有哪些?二、操作技能1. 如何进行ECMO的血管通路建立?2. 如何进行ECMO的设备连接?3. 如何进行ECMO的血流动力学监测?4. 如何进行ECMO的血液净化操作?5. 如何进行ECMO的并发症处理?6. 如何进行ECMO的设备维护?7. 如何进行ECMO的护理操作?8. 如何进行ECMO的病情评估?9. 如何进行ECMO的脱机操作?10. 如何进行ECMO的紧急情况处理?三、案例分析1. 患者男性,30岁,因重症肺炎导致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列出ECMO治疗前的准备措施。
2. 患者女性,45岁,因严重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休克,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描述ECMO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3. 患者男性,60岁,因重症胰腺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分析ECMO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4. 患者女性,25岁,因严重烧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列出ECMO治疗后的康复计划。
5. 患者男性,40岁,因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描述ECMO治疗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变化及处理措施。
6. 患者女性,35岁,因重症心肌病导致心源性休克,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分析ECMO治疗后的长期预后及护理措施。
7. 患者男性,50岁,因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描述ECMO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8. 患者女性,28岁,因严重烧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列出ECMO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内容。
体外膜氧合治疗肺部感染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黄家胜;付英转;许蓉;罗倩;闵捷;谢本艳【摘要】目的研究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治疗肺部感染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效果分析.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96例肺部感染后ARDS患者,所有患者先采用抗感染、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支持等常规治疗,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此基础上使用ECMO治疗,其中ECMO治疗46例,设为观察组,常规治疗5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7d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代谢指标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病原菌清除率以及炎症渗出面积.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SaO2 显著上升、PaCO2 显著降低,( P<0.05);氧输送(DO2 )、氧摄取率(ERO2)、氧耗量(VO2 )均显著增加,血乳酸(Lac)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数(CI)显著增加,肺动脉压(PCWP)、心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渗出面积减少率、病原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炎症侵及肺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MO能迅速纠正肺部感染后ARDS的低氧血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氧代谢稳定,为肺部感染的针对性治疗创造时间.【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9(024)005【总页数】5页(P807-811)【关键词】外膜肺氧合;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作者】黄家胜;付英转;许蓉;罗倩;闵捷;谢本艳【作者单位】550005 贵州贵阳,贵航贵阳医院呼吸内科;550005 贵州贵阳,贵航贵阳医院呼吸内科;550005 贵州贵阳,贵航贵阳医院呼吸内科;550005 贵州贵阳,贵航贵阳医院呼吸内科;550005 贵州贵阳,贵航贵阳医院呼吸内科;550005 贵州贵阳,贵航贵阳医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ARDS是肺部感染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预后差,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有报道称重症ARDS死亡率高达60%。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1. 引言1.1 概述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ECMO技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成为治疗重症ARDS等危重疾病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比传统的机械通气和血容量复苏等治疗手段,ECMO技术具有更为积极主动的生命支持效果,可以为病情危重的患者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治疗。
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支持下,患者的内环境可以得到有效调节,氧合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可以得到全面保障,从而为身体各系统提供良好的血氧供应,维持体内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ECMO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ARDS,并在抢救病情恶化、无法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2 ARDS患者的特点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反应所致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损害,病情迅速恶化。
ARDS患者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进展:ARDS病情进展迅速,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因此及时识别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2. 低氧血症:ARDS患者往往表现为明显的低氧血症,即使给予高浓度氧疗也难以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
3. 肺部炎症:ARDS患者肺部存在广泛的炎症反应,导致肺泡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和呼吸功能受损。
严重的ARDS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损害。
4. 高死亡率:ARDS患者病情危急,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在未及时干预的情况下,容易发展为难治性呼吸衰竭。
ARDS患者的特点为病情迅速进展、严重低氧血症、肺部炎症反应明显和高死亡率。
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以提高他们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1.3 ECMO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的价值引言:ECMO技术能够在体外替代受损的肺功能,将氧合血液送回患者体内,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和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
这种技术的价值在于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重症ARDS患者的存活率。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名词解释1. 引言1.1 概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肺功能受限,导致气体交换障碍。
ARDS通常发生在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基础上,并伴随着肺充血和肺水肿等病理生理变化。
ARDS 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在临床急诊中占据重要地位。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和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ARDS 的定义、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ARDS 进行全面解析。
首先,我们会介绍ARDS 的定义和其与其他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区别。
接着,将详细描述ARDS 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流行病学数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综合征。
在了解ARDS 的基本特点后,我们还将探讨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这一部分包括了患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以及医生在诊断ARDS 时所依据的标准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会介绍与ARDS 相似的其他疾病,以帮助读者进行鉴别诊断。
在明确了ARDS 的定义、特点和诊断标准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和病因分析。
这一部分将涉及ARDS的致病机制、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因素评估方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对ARDS发生的认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最后,在全面了解了ARDS之后,我们将介绍该疾病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措施。
这包括支持性治疗措施、特异性治疗手段(例如体外膜肺氧合)以及康复管理等。
这些信息对于医务人员提供适当而有效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关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知识。
通过对ARDS的定义、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的详细介绍,帮助读者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此外,通过深入分析ARDS发病机制和病因,并提供治疗和护理措施,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应对该疾病,并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经验与效果评估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危重疾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对于ARDS 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经验,并对这些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
一、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ARDS治疗的关键。
在ARDS的早期阶段,应尽早提供有效的支持治疗,包括高浓度吸氧、机械通气支持等。
高浓度吸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减轻组织缺氧;机械通气支持则通过对患者的呼吸功能进行辅助或代替,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
二、积极液体管理积极液体管理对于ARDS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液体管理能够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预防循环衰竭和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在液体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监测指标进行评估,确定液体的种类和用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ARDS的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策略主要包括低潮气量通气和限制性补液。
低潮气量通气能够减少机械通气对肺组织的损伤,改善氧合情况;限制性补液则可以减少肺水肿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四、促进呼吸康复呼吸康复是ARDS治疗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机械通气撤离、导管拔除、康复治疗等内容。
机械通气撤离要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病情进行评估,确定合适的时机和方法;导管的拔除要谨慎操作,注意防止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治疗则可以通过运动疗法、支持性治疗等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生存质量。
五、治疗效果评估治疗效果评估是对ARDS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氧合指标、呼吸机参数、临床症状和体征等。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肺复张对肺内、外源性ARDS模型犬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熊旭明;温德良;温艺超;刘卫江【摘要】AIM: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recruitment maneuver( RM ) strategy on oxygen metabolism and hemodynamics in canine models of extrapulmonary acu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exp ) and pulmonary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p ).METHODS: Twelve healthy canin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RDSexp group and ARDSp group with 6 dogs each.To induce lung injury, the ARDSexp dogs were injected with oleic acid through femoral vein, and hydrochloric acid were administered by lung lavage to the ARDSp dogs.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 PCV )with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 ( LPVS ) was employed to RM.Phigh was set to upper inflection point ( UIP ), and Plow was set to lower inflection point ( LIP ) + 2 cmH2O.The duration of RM was 60 s and followed by baseline ventilatory settings.The indexes of oxygen metabolism and hemodynamic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RM.RESULTS: After RM,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 PaO2 ), venous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 PvO2 ), mixed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SvO2 ) and oxygen delivery ( DO2 ) obviously increased, and oxygen extraction ratio ( ERO2 ) gradually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PaO2, PvO2, SvO2 and DO2 in ARDSex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RDSp group, and ERO2 in ARDSex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ARDSp group.Although 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 ( MPAP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 CVP ) and 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 ( PAWP )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 MAP ) and cardiac index ( CI ) obviously decreased in both groups during RM, they reversed rapidly after RM.During RM, MPAP, CVP and PAW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MAP and CI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RDSp group than those in ARDSexp group.CONCLUSION: RM increases oxygen delivery and improves tissue anoxia, and the better effects are obtained in ARDSexp dogs than those in ARDSp dogs.The effects of RM on hemodynamics are temporary and the ill effects are worse in ARDSp dogs than those in ARDSexp dogs.%目的:探讨肺复张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犬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肺外源性ARDS(ARDSexp)组和肺内源性ARDS(ARDSp)组,每组6只.股静脉注射油酸复制ARDSexp模型,盐酸灌肺复制ARDSp模型.制模成功后,行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并给予1次肺复张(RM).RM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压力上限为高位转折点(UIP),呼气末正压(PEEP)为低位转折点(LIP)+2 cmH2O,维持时间60 s,RM后继续原方案通气.观察不同阶段氧代谢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RM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静脉血氧分压(PvO2)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氧输送量(DO2)明显升高,氧摄取率(ERO2) 逐渐降低;ARDSexp组的PaO2、PvO2、SvO2和DO2高于ARDSp组,ERO2则低于ARDSp组.RM时两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嵌压(PAWP)均显著增加,ARDSp组与ARDSexp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RM结束后两组均逐渐恢复至基础水平.RM时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脏指数(CI)下降,但很快恢复至基础水平,ARDSp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结论:RM可以提高氧输送和改善组织缺氧,ARDSexp组的效果优于ARDSp组;RM对血液动力学会造成短暂的影响,ARDSp组受到的影响大于ARDSexp组.【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11(027)004【总页数】4页(P759-762)【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氧代谢;血流动力学【作者】熊旭明;温德良;温艺超;刘卫江【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危重病学科,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危重病学科,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危重病学科,广东,广州,510260;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危重病学科,广东,广州,5102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大量肺泡萎陷、肺容积减少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肺复张(recruitment maneuver, RM)能有效增加ARDS肺容积,改善肺顺应性[1]。
VV-ECMO救治危重症ARDS患者预后随访作者:李绪言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VV-ECMO已成为极危重ARDS患者的重要挽救性治疗手段,但存活患者预后随访的研究较少。
本文从肺部影像学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L)两方面预后评估进行探讨。
肺部影像学随访发现患者肺部CT有不同程度的肺实质形态学改变,随访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
HRQL的短期随访发现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15%~54%的患者合并心理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逾50%患者在随访期间可重返工作岗位。
但患者长时间随访有较好的远期存活率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80%的存活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这些都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极危重ARDS患者的VV-ECMO积极救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危重症患者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非心源性肺水肿和低氧血症,常需机械通气以维持患者氧合;约占ICU收治患者的10%,其中25%可进展为难治性低氧血症[1]。
近年来,尽管有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俯卧位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措施,但患者死亡率仍为27%~45%[2]。
ECMO已成为极危重ARDS患者的重要挽救性治疗手段[3],救治过程中联合肺休息策略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在重症甲型流感H1N1病毒性肺炎和COVID-19的救治中的价值已得到验证[4,5]。
过去十几年,VV-ECMO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得以推广普及,但住院存活率并未显著改善,波动于56%~64%之间;且探究这些患者远期存活率和预后随访的研究较少。
因VV-ECMO和VA-ECMO支持方式和治疗时间不同[6],本文仅讨论VV-ECMO救治ARDS存活患者的预后随访情况。
拟从ARDS存活患者肺部影像学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L)两方面进行预后评估的阐述。
肺部影像学预后评估ARDS患者存活出院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肺部病变,影响其呼吸功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ARDS的实验研究
刘宏;姚尚龙;曾邦雄
【期刊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年(卷),期】2008(14)1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ARDS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油酸注入法制备犬ARDS模型,将15只犬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5)、模型组(n=5)及V-VECMO治疗组,通过监测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含量及肺顺应性指标,评价V-VECMO疗效.结果:V-VECMO明显提高了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氧分压,增加氧供,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肺血管阻力,减轻肺水肿,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ECMO治疗ARDS有效和可行,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了新思路.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刘宏;姚尚龙;曾邦雄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4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8
【相关文献】
1.1例体外膜肺氧合联合 CRRT 及俯卧位通气治疗 ARDS 病人的护理 [J], 胡雯珺;宋盼盼;李杰红;申艳玲
2.1例重症肺炎、ARDS、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 [J], 张红梅;付亚峰;韩静;王秀军;
3.体外膜肺与血管内氧合器在ARDS治疗中应用前景 [J], 王欢;程哲
4.体外膜肺氧合治疗1例ARDS患儿的护理 [J], 石玉沄;周红琴;袁建平
5.ARDS病人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期间采用俯卧位治疗的研究现状 [J], 游彤阳; 付贞艳; 李维维; 陈瑶; 闵玉娣; 权明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GMP-140和凝血功能的测定谢妮;陈利玉;欧阳淑娟;崔明【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2(027)004【摘要】@@ 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一种在严重发病过程中发生的、以进行性低氧血症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吸气性呼吸衰竭,死亡率极高.血栓形成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肺部微血栓形成是绝大多数ARDS最常见的原因.本研究对95例ARDS患者的血小板膜蛋白P-selection(GMP-140)以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测定,以探讨在ARDS时,上述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rn1 对象与方法rn1.1 对象 ARDS患者(患者组)95例,男47例,女48例,年龄27~61岁;其中严重创伤27例、大面积烧伤7例、严重感染31例、休克30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X线胸片、血气分析的结果确诊为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按分期标准[1]将患者组分为:损伤期(Ⅰ期)19例,相对稳定期(Ⅱ期)40例,呼吸功能不全期(Ⅲ期)24例,终末期(Ⅳ期)12例四组.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1~38岁均为体检合格者.上述各组在2周内均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药物.【总页数】2页(P387-387,389)【作者】谢妮;陈利玉;欧阳淑娟;崔明【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长沙,410078;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长沙,410078;湖南省肿瘤医院,长沙,410006;湖南省肿瘤医院,长沙,4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8【相关文献】1.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GMP-140和凝血功能的测定 [J], 欧阳淑娟2.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活化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J], 白丽萍3.GMP-140、D-二聚体在妊娠子痫前期凝血功能中的价值 [J], 刘晓丽4.重症肺心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疗效、凝血功能及GMP-140分析 [J], 曹爱霞5.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GMP140和凝血功能的测定 [J], 谢妮;陈利玉;欧阳淑娟;崔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