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治疗成人严重ARDS的系统性评价肖贞良
- 格式:ppt
- 大小:2.52 MB
- 文档页数:76
体外膜肺氧合 (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总结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
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以入院时间先后作为分组依据,各25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两组护理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均大于护理前,呼吸末正压通气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的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大于对照组,呼吸末正压通气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重症ARDS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期间配合综合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重症ARDS;综合护理;护理效果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发生率较高,患者起病急,病情严重,且患者的病情进展快,短时间内会影响患者的多器官和躯体系统,死亡率高。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是治疗重症ARDS的常用方法,主要通过体外循环系统引出静脉血液,利用氧合器进行有效氧化,再次送回静脉和动脉中,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的治疗效果[1-2]。
但此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合护理干预,以保障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现将50例重症ARDS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评价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选取50例于2020年1月~2021年8月期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ARDS患者,以入院时间先后为依据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
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5~72(48.16±3.34)岁。
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6~74(48.54±3.63)岁。
经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定时查看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每一小时测量一次肺部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的影响作者:段志胜刘子由谢和平陈志生温贤铭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0年第21期【摘要】目的:觀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ARDS患者8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接受有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接受ECMO治疗。
比较两组心脏指数(CI)、肺动脉压(PAP)、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CI、PAP、PaCO2、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4 h后,观察组CI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PAP、PaCO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4 h后,两组PaO2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病死率为17.07%,低于对照组的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RDS患者接受ECMO 治疗有助于改善氧代谢指标,调节血流动力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有创呼吸机血流动力学氧代谢指标[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on hemodynamics and oxygen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Method: Eighty-two patients with ARD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nvasive ventilato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CMO treatment. Cardiac index (CI),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AP), arterial part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PaCO2), arterial partial oxygen pressure (PaO2), mortalit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Before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I, PAP, PaCO2 and PaO2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24 hours of treatment, the CI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an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24 hours of treatment, PAP and PaCO2 levels in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24 hours of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PaO2in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ortality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7.07%, it was lower than 39.0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88%, it was lower than 19.5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CMO therapy can improve oxygen metabolism, regulate hemodynamic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mortality.[Key words]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technique Invasive ventilator Hemodynamics Oxygen metabolism index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College, Ganzhou 341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21.03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ysfunction syndrome, ARDS)属肺组织弥漫性损伤,多由于创伤或感染所致,以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表现为主,严重者将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
一、基础知识1. ECMO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 ECMO有哪些类型?3. ECMO的适应症有哪些?4. ECMO的禁忌症有哪些?5. ECMO的并发症有哪些?6. ECMO的护理要点有哪些?7. ECMO的设备有哪些?8. ECMO的血管通路有哪些?9. ECMO的血液净化原理是什么?10. ECMO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有哪些?二、操作技能1. 如何进行ECMO的血管通路建立?2. 如何进行ECMO的设备连接?3. 如何进行ECMO的血流动力学监测?4. 如何进行ECMO的血液净化操作?5. 如何进行ECMO的并发症处理?6. 如何进行ECMO的设备维护?7. 如何进行ECMO的护理操作?8. 如何进行ECMO的病情评估?9. 如何进行ECMO的脱机操作?10. 如何进行ECMO的紧急情况处理?三、案例分析1. 患者男性,30岁,因重症肺炎导致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列出ECMO治疗前的准备措施。
2. 患者女性,45岁,因严重心肌梗死导致心源性休克,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描述ECMO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3. 患者男性,60岁,因重症胰腺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分析ECMO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4. 患者女性,25岁,因严重烧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列出ECMO治疗后的康复计划。
5. 患者男性,40岁,因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描述ECMO治疗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变化及处理措施。
6. 患者女性,35岁,因重症心肌病导致心源性休克,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分析ECMO治疗后的长期预后及护理措施。
7. 患者男性,50岁,因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描述ECMO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8. 患者女性,28岁,因严重烧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进行ECMO治疗,请列出ECMO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内容。
体外膜氧合治疗肺部感染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黄家胜;付英转;许蓉;罗倩;闵捷;谢本艳【摘要】目的研究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治疗肺部感染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效果分析.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96例肺部感染后ARDS患者,所有患者先采用抗感染、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支持等常规治疗,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此基础上使用ECMO治疗,其中ECMO治疗46例,设为观察组,常规治疗5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7d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代谢指标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病原菌清除率以及炎症渗出面积.结果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SaO2 显著上升、PaCO2 显著降低,( P<0.05);氧输送(DO2 )、氧摄取率(ERO2)、氧耗量(VO2 )均显著增加,血乳酸(Lac)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数(CI)显著增加,肺动脉压(PCWP)、心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渗出面积减少率、病原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炎症侵及肺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CMO能迅速纠正肺部感染后ARDS的低氧血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持氧代谢稳定,为肺部感染的针对性治疗创造时间.【期刊名称】《临床肺科杂志》【年(卷),期】2019(024)005【总页数】5页(P807-811)【关键词】外膜肺氧合;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作者】黄家胜;付英转;许蓉;罗倩;闵捷;谢本艳【作者单位】550005 贵州贵阳,贵航贵阳医院呼吸内科;550005 贵州贵阳,贵航贵阳医院呼吸内科;550005 贵州贵阳,贵航贵阳医院呼吸内科;550005 贵州贵阳,贵航贵阳医院呼吸内科;550005 贵州贵阳,贵航贵阳医院呼吸内科;550005 贵州贵阳,贵航贵阳医院呼吸内科【正文语种】中文ARDS是肺部感染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预后差,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有报道称重症ARDS死亡率高达60%。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1. 引言1.1 概述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ECMO技术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如今已成为治疗重症ARDS等危重疾病患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相比传统的机械通气和血容量复苏等治疗手段,ECMO技术具有更为积极主动的生命支持效果,可以为病情危重的患者提供更及时、更有效的治疗。
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支持下,患者的内环境可以得到有效调节,氧合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可以得到全面保障,从而为身体各系统提供良好的血氧供应,维持体内各器官的正常功能。
ECMO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ARDS,并在抢救病情恶化、无法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的情况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2 ARDS患者的特点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反应所致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
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损害,病情迅速恶化。
ARDS患者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快速进展:ARDS病情进展迅速,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因此及时识别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2. 低氧血症:ARDS患者往往表现为明显的低氧血症,即使给予高浓度氧疗也难以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
3. 肺部炎症:ARDS患者肺部存在广泛的炎症反应,导致肺泡通透性增加、肺水肿和呼吸功能受损。
严重的ARDS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损害。
4. 高死亡率:ARDS患者病情危急,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在未及时干预的情况下,容易发展为难治性呼吸衰竭。
ARDS患者的特点为病情迅速进展、严重低氧血症、肺部炎症反应明显和高死亡率。
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以提高他们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1.3 ECMO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中的价值引言:ECMO技术能够在体外替代受损的肺功能,将氧合血液送回患者体内,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和维持生命所需的营养。
这种技术的价值在于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重症ARDS患者的存活率。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名词解释1. 引言1.1 概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肺功能受限,导致气体交换障碍。
ARDS通常发生在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基础上,并伴随着肺充血和肺水肿等病理生理变化。
ARDS 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在临床急诊中占据重要地位。
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和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ARDS 的定义、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ARDS 进行全面解析。
首先,我们会介绍ARDS 的定义和其与其他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区别。
接着,将详细描述ARDS 的病理生理特点以及流行病学数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综合征。
在了解ARDS 的基本特点后,我们还将探讨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这一部分包括了患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以及医生在诊断ARDS 时所依据的标准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会介绍与ARDS 相似的其他疾病,以帮助读者进行鉴别诊断。
在明确了ARDS 的定义、特点和诊断标准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和病因分析。
这一部分将涉及ARDS的致病机制、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因素评估方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对ARDS发生的认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最后,在全面了解了ARDS之后,我们将介绍该疾病治疗和护理方面的措施。
这包括支持性治疗措施、特异性治疗手段(例如体外膜肺氧合)以及康复管理等。
这些信息对于医务人员提供适当而有效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关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知识。
通过对ARDS的定义、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的详细介绍,帮助读者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此外,通过深入分析ARDS发病机制和病因,并提供治疗和护理措施,使读者能够更好地应对该疾病,并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