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S100β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及非结合胆红素影响研究-曾令斌
- 格式:pdf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3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活血化瘀法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减少血栓形成来促进病情康复。
本文从活血化瘀法的概念原理、治疗优势和对脑出血患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方法和实验设计。
研究结果显示,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显著提高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并不断完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高血压脑出血、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评估方法、实验设计、临床应用、发展方向、局限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引言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
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类型,通常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产生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活血化瘀法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在早期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仍存在许多疑问。
有些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活血化瘀法可能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导致进一步的神经功能损伤。
有必要开展系统性的研究,深入探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具科学依据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通过对患者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我们希望能够改善患者的脑出血情况,减轻其脑组织的损伤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提高脑出血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庄须伟;周晓明;甄洪亮【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16(8)18【摘要】目的:对活血化瘀法在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所收治的68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予以常规治疗+活血化瘀法治疗,后者仅予以常规治疗。
随后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8.2%)比对照组(64.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之上,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患者予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行。
【总页数】2页(P109-110)【关键词】活血化瘀法;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作者】庄须伟;周晓明;甄洪亮【作者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相关文献】1.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J], 王庚晨;王玉瑞2.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梁勇3.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活血化瘀法治疗与临床研究 [J], 李景;荣阳;李兆丰;荣根满4.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168例临床研究 [J], 凌国喜; 凌云; 邵桂满; 李中伟; 匡晓明; 周艳春; 李淑莲; 庄玉玲5.活血化瘀法治疗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研究 [J], 杨娜; 刘翠红; 荣根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瘀药对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和疗效观察
黄宁侠;韦捷;吕颖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
【年(卷),期】2008(17)5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黏滞度对高原地区高血压痛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影响,从而观察活血化瘀药在降血压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高原(海拔2 260~3 200 m)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活血化疼药加用北京降压O号治疗,并与30例未加用活血化瘀药.仅用北京降压0号治疗的对照组对比.结果两组血压在治疗前后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两组闻收缩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问舒张压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治疗前平均心率74.5次/min,治疗后平均心率74.8次/min.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t=1.70,P>0.05),用药后血液黏滞度有下降趋势,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无明显改变.结论血液黏滞度对高原地区高血压病患者有很大影响,活血化瘀能促进降压疗效.
【总页数】2页(P311-312)
【作者】黄宁侠;韦捷;吕颖
【作者单位】710600,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710600,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810014,解放军第四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氨氯地平与左旋氨氯地平降压作用及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2.太原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活血化瘀药物使用现状及其临床价值
3.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
4.运动疗法八段锦对血透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
5.针刺太冲、太溪和按揉内关对高血压患者的即刻降压作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急性脑出血探讨原发性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危重类型。
急性期的救治对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非常重要。
此病属于中医学的“中风”、“卒中”范畴。
中医认为,其病机归于风(肝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痰热)、气(气逆)、虚(阴虚、气虚、血虚)、瘀(血瘀)六端。
临床常用平肝熄风、化痰通络、醒神开窍、滋阴潜阳、通腑泻热、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关于脑出血急性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理论基础、使用时机、如何使用尚有很多争议。
笔者现就相关问题述及如下。
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1 脑出血急性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的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离经之血便是血瘀”,“脑出血是离经之血瘀于脑腑”。
急性出血性中风有以下病理特点:瘀阻脑络是其病理基础,血溢脉外是其发病之关键,血蓄于脑是该病的病理中心。
由于血蓄于脑,继发以下病理变化:血蓄于脑,气滞水停,脑部肿胀;血蓄于脑,郁而化热,化火生痰;血蓄于脑,脑神失调,百证丛生,经络、脏腑功能失司,元神败脱。
清·唐容川指出,凡离经之血已睽绝而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生化之机,“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瘀血不去则血不止”,故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
现代实验室检查初步提1示:脑出血急性期血液处于浓、粘、凝、聚状态,说明脑出血急性期存在瘀血这一病理改变,有应用活血化瘀的客观依据。
关于这一点,高氏等[1]通过对157例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发现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说明脑出血患者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影响,而致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流动力学障碍,从而为中医的瘀血机制奠定了理论依据。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血管壁的变化,主要是脑血肿、脑水肿产生占位效应造成脑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后,激活脑血流容积自我调节系统,脑血流下降,随即出现的血肿周围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血肿或血肿周围组织释出的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脑血管痉挛[2],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进而导致继发性缺血半暗带形成。
应用活血化瘀方案治疗脑出血的效果研究王玲玲【摘要】目的:研究应用活血化瘀方案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120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化瘀治疗方案,将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近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远期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活血化瘀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确切,患者的生活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7(036)020【总页数】1页(P40)【关键词】脑出血;活血化瘀;中医治疗;治疗效果【作者】王玲玲【作者单位】襄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湖北襄阳4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脑出血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是患者的脑实质内出现了非外伤性的出血,从而引发一系列脑组织、脑细胞的神经功能缺陷,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2]。
在本次研究中,对脑出血患者采用了活血化瘀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其中,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2±11.8)岁;平均出血量(41.4±10.7)ml。
观察组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70.1±9.5)岁;平均出血量(40.1±8.9)ml。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表示愿意配合。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主要为调整血压、卧床休息、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加强护理;而手术治疗则包括了开颅清除血肿、微创穿刺清除血肿等。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引言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病症,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中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脑出血患者。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是否有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 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及日常生活能力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动脉高血压导致脑动脉壁破裂出血,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是在脑出血量较小的基础上进行分级形成的一种分类。
患者在发生高血压脑出血后,由于脑部出血引起局部脑组织损伤,会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昏迷等。
而这些症状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身体自理、语言交流、行走能力等。
2. 活血化瘀法治疗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中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瘀血的溶解,并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疗效。
活血化瘀法在脑出血治疗中被广泛运用,其主要作用是改善患者的脑血液循环,促进脑部受损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对患者的影响对于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可能会对其日常生活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部组织的缺血缺氧症状,从而有助于减轻头痛、头晕等症状,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行动能力。
活血化瘀法可以促进瘀血的溶解,减轻脑出血区域的压力,有助于减轻颅内压增高引起的症状,如呕吐、昏迷等,从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活血化瘀法还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临床研究证据支持一些临床研究也证实了早期使用活血化瘀法对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积极影响。
一项对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显示,在治疗后的患者中,70%以上的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探讨活血化瘀治疗对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治疗对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2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62例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7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94.3%,显著高于对照组82.3%(P<0.05);观察组治疗后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提高血肿清除率与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通常采用常规降压、脱水与合并症预防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但治疗与预后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而近年来中医学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突显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
本组研究探讨了70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行常规西医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32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入院时所有患者均表现出明确的脑出血,经诊断均确诊,经头颅CT或MRI证实,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诊断标准。
男78例,女54例,年龄42~76岁,平均(56.2±4.3)岁,经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在18~75ml,平均(31.2±11.2)。
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2例)与观察(7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出血量等基本资料上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早期的吸氧、吸痰、卧床,发病后48h给予无法进食者鼻饲,对患者进行降温、脱水降颅压治疗,同时给予伴有糖尿病、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基础上,于脑出血发生后24h内给予患者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任意选用40ml丹参注射液或者400mg血塞通或者8ml疏血通+5%葡萄糖或者0.9%氯化钠,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
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浆S100β 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蒲国明【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6(024)002【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lood act and stasis remove decoction o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to explore the impact on serum hs-CRP level and plasma S100β protein level.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ere selected in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Dazhou from January 2014 to May 2015,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each of 48 cases. Based on conventional treatment,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edaravone injection,while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daravone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blood act and stasis remove decoction;both groups continuously treated for 2 courses(7 days as a course). Clinical effect,NIHSS score, GCS score,serum hs-CRP level and plasma S100β protein level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7 days,14 days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incidence of drug relate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u = 6. 918,P <0. 05).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NIHSS score or GCS score was found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 0. 05);after 7 days,14 days of treatment,NIHS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respectively while GC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P < 0. 05).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serum hs-CRP level or plasma S100β protein level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 > 0. 05),while serum hs-CRP level or plasma S100β protein level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fter 7 days,14 days of treatment(P < 0. 05). No one of the two groups occurred any obvious drug relate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Conclusion Blood act and stasis remove decoction has good effectiveness and high safety in treating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erum hs-CRP level and plasma S100β protein level,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inflammato ry reaction severity and relieve the damage of brain tissue.%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浆S100β 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达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汤.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清hs-CRP水平、血浆S100β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6.918,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14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血浆S100β 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7 d、14 d血清hs-CRP水平、血浆S100β 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降低血清hs-CRP水平及血浆S100β 蛋白水平,有利于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严重程度及脑组织损伤.【总页数】3页(P91-93)【作者】蒲国明【作者单位】635000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51【相关文献】1.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β淀粉样蛋白42水平的影响研究 [J], 郑颖炜2.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血浆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J], 杨柳青;石骞文3.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S100B和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J], 张健;陈干涛4.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 [J], 吴晓平;陈松芳5.活血化瘀汤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hs-CRP、S100β水平的影响 [J], 侯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研究概况
梁俊秋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
【年(卷),期】2005(011)009
【摘要】脑出血是内科急诊所见的常见病,尤其以高血压病并发脑出血多见,其
发病急,死亡率高,易出现脑疝、消化道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即使急性期得到一定控制,也常遗留有偏瘫、失语等严重后遗症,极大地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而脑出血患者的死亡又主要集中在急性期,据文献报道,在脑出血发病后的1个月内死亡率占了总死亡率的90%以上。
【总页数】3页(P861-863)
【作者】梁俊秋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中医院,天津,宝坻,301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体会 [J], 林晓静
2.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研究概况 [J], 王健
3.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J], 齐景馨;俞睿;毛冬雪;
祝美珍;曾宪晶
4.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50例 [J], 臧燕坤
5.活血化瘀法治疗出血性脑卒中30例的临床观察 [J], 张建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瘀法对西医治疗高血压患者效果的影响
赵虹
【期刊名称】《医疗装备》
【年(卷),期】2018(031)008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对西医治疗高血压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试验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活血化瘀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选择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可以提高降压效果,促进患者的病情好转.
【总页数】2页(P125-126)
【作者】赵虹
【作者单位】天津市北辰医院心内科天津 300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三物降压汤、通经调脏法推拿联合对眩晕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压效果的影响 [J], 黄菲
2.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联合钙离子拮抗剂r对老年痰瘀阻滞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J], 徐秀杰
3.时间给药法及护理干预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J], 王艳晶
4.时间给药法及护理干预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J], 罗丽
5.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痰瘀阻滞型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J], 罗永红; 黄伟明; 陈小芳; 阙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层医学论坛2019年2月第23卷第4期活血化瘀法运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研究进展张智慧白雪刘操夏翼陈红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PG 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属于门冬氨酸蛋白家族成员,主要是由胃黏膜腺体细胞合成分泌,在酸性环境中可活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胃蛋白酶。
PG 有7组胃蛋白酶同工酶原,根据其生化特性、免疫原性及细胞来源的不同可分为PG Ⅰ和PG Ⅱ两个亚群,其中PG Ⅰ(1~5组)主要由胃底腺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而PG Ⅱ(6,7组)可来源于几乎所有的胃腺细胞,如胃底腺、贲门腺、胃窦幽门腺以及十二指肠Bruner 腺细胞均能产生[2]。
人体几乎所有的PG 均来源于胃,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合成后的PG 进入胃腔,只有约1%的PG 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中PG 的含量也随之改变,故通过检测血清中PG Ⅰ和PG Ⅱ的水平可间接反映不同部位的胃黏膜分泌功能,从而进一步了解胃黏膜病变情况[3]。
有研究表明,通过检测血清PG 对胃癌进行早期诊断,诊断率可达89%[4]。
2PG 与萎缩性胃炎的关系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根据其萎缩部位及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A 型)和多灶萎缩性胃炎(B 型)两大类,前者萎缩性改变主要发生在胃体,多由自身免疫引起的胃体胃炎发展而来;而后者在胃内主要呈多灶性萎缩,以胃窦为主,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目前,诊断萎缩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为胃黏膜活检。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进行性的发展过程[5],早在1988年,Correa 就提出了胃癌演变过程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致癌模式。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胃黏膜萎缩是胃癌发生的一个关键环节。
因此,及时准确地监测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及其进展情况,可早期发现胃癌,并早期治疗,阻止胃癌进展,进一步降低胃癌发生率,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
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王庚晨;王玉瑞【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年(卷),期】2018(42)5【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患者中选取其中的4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48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吸收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肿吸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疗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肿吸收情况,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3页(P429-431)【作者】王庚晨;王玉瑞【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中医脑病科,河南焦作454850;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民医院中医脑病科,河南焦作4548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1【相关文献】1.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梁勇2.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活血化瘀法治疗与临床研究 [J], 李景;荣阳;李兆丰;荣根满3.丹参注射液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后期治疗的临床观察 [J], 王惠人;邵京山4.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168例临床研究 [J], 凌国喜; 凌云; 邵桂满; 李中伟; 匡晓明; 周艳春; 李淑莲; 庄玉玲5.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J], 庄须伟;周晓明;甄洪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瘀法对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吸收的临床研究
任丽乔;王慧红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0(025)010
【摘要】@@ 目前脑出血的治疗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常规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止血对症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血肿吸收缓慢,血肿周围水肿明显,血肿附近或远隔部位出现梗死灶,致使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影响远期预后.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观察活血化瘀药物三七总皂苷对脑出血血肿的吸收有促进作用,提高其治愈率.使病人早日康复.
【总页数】2页(P1805-1806)
【作者】任丽乔;王慧红
【作者单位】山西太原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太原,03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祛风通腑法促进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恢复31例临床研究
2.活血化瘀疗法对促进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的临床研究
3.活血通腑法促进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的临床观察
4.活血化瘀法促进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25例临床观察
5.活血化瘀法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血浆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杨柳青;石骞文【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26)012【摘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血浆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血浆S100β蛋白和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S100β蛋白、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较好改善患者血浆S100β蛋白和血清hs-CRP水平,利于预后.【总页数】2页(P2191-2192)【作者】杨柳青;石骞文【作者单位】周口市中医院急诊科河南周口 466000;周口市中医院急诊科河南周口 4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4【相关文献】1.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浆S100β 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 [J], 蒲国明2.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hs-CRP、NSE、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 [J], 张薇; 刘威; 王英; 陈松杰; 王润青3.清热化瘀汤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血浆S100β蛋白和NSE的影响[J], 肖小华4.活血化瘀汤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hs-CRP、S100β水平的影响 [J], 侯刚5.维生素E联合拉贝洛尔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清S100-B蛋白、hs-CRP和PAPP-A水平的影响 [J], 张艳;陈东颖;沈孟荣;李绪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血清TSP-1、NF-κB水平的影响王建新;谷鹏磊【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年(卷),期】2022(29)9【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效果及对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H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活血化瘀汤+依达拉奉治疗)与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评分及TSP-1、NF-κB水平。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TSP-1、NF-κ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HCH患者的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SP-1、NF-κB水平有关。
【总页数】2页(P1253-1254)【作者】王建新;谷鹏磊【作者单位】周口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周口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51【相关文献】1.活血化瘀汤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血浆S100β 蛋白水平的影响研究2.活血化瘀汤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血浆S100β蛋白水平的影响3.依达拉奉联合早期微孔手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及对其血清中IL-6、IL-1β及TNF-α水平的影响4.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TSP-1、CRP、IL-8水平的影响5.通腑醒神汤联合西医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MGB-1、SF、ET-1水平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34第18卷 第8期 2016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8 No. 8 Aug .,2016活血化瘀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S100β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及非结合胆红素影响研究曾令斌(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031)摘 要:目的:探究活血化瘀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S100β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及非结合胆红素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7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8例实施吸氧、降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抗生素等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59例在此基础上应用活血化瘀法方案,即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GFAP、S100β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及非结合胆红素水平。
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高(P <0.05),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较低(P <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 <0.05);血清GFAP 水平较低(P <0.05),血清S100β蛋白水平较低(P <0.05);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较低(P <0.05);非结合胆红素水平较低(P <0.05)。
结论:活血化瘀法通过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S100β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及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改善脑部微环境,抑制神经功能损伤,缓解脑损伤,预防疾病复发,临床疗效显著,适宜推广应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高血压脑出血;血红素加氧酶1;非结合胆红素中图分类号:R7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6) 08- 0234- 03收稿日期:2016-01-03作者简介:曾令斌(1978-),男,广东梅州人,主治中医师,学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Effect on the Serum GFAP,S100 beta,Heme Oxygenase-1 and Unconjugated Bilirubin Level byActivating Blood and Removing Stasis Method in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ZENG Lingbin(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eizhou City,Meizhou 514031,Guangdong,China)Abstract:Objectiv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n the serum GFAP,S100 beta,hemeoxygenase-1 and unconjugated bilirubin level by activating blood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method in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Methods :117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patients from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by order of medical treatment. 5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oxygen,reduc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maintenance of water and electrolyte balance and antibiotics and other conventional symptomatic treatment. 59 case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tre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ctivating blood and removing stasis method. The serum GFAP,S100 beta,heme oxygenase-1 and unconjugated bilirubin level were tested and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higher(P <0.05),the serum levels of calcitonin were lower (P <0.05),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ere lower(P <0.05),the GFAP level were lower(P <0.05),the serum S100 levels were lower(P <0.05),the heme oxygenase-1 level were lower,(P <0.05),the unconjugated bilirubin level were lower(P <0.05). Conclusion :Actirating blood and removing stasis method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by reducing serum GFAP,S100 beta protein,heme oxygenase-1 and unconjugated bilirubin level,improve the brain microenvironment,inhibit nerve function damage,relieve brain damage,prevent disease recurrence,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significant,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activating blood and resolving stasis method;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eme oxygenase-1;unconjugated bilirubin 长期的高血压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是临床非创伤性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机体受外界刺激导致血压骤增造成脑部微循环障碍,损伤脑组织以及神经功能,最终诱发脑出血[1]。
高血压脑出血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存活患者遗留残疾、失语等严重并发症,病情易反复发作,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2]。
因此,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以及治疗已成为众多研究学者的关注重点。
临床治疗以促进脑组织以及神经功能修复为主,祖国医学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得临床疗效可观[3-4]。
一些生化指标可以通过判断神经系统的损害,对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诊断,早期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6.08.07418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诊断优于CT以及MRI等影像学检测,并对患者预后具有指导作用。
因此本实验就活血化瘀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GFAP、S100β蛋白、血红素加氧酶1及非结合胆红素影响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7月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7例,男63例,女54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3.73±6.82)岁,病程(22.79±8.71)h,出血量(12.53±6.11)mL。
中医辨证为中经络74例、中脏腑43例;按出血部位分为基底节58例、脑叶38例、丘脑21例。
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9例,男31例,女28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4.54±5.42)岁,病程(21. 63±7.44)h,出血量(13.46±5.84)mL;对照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2.55±4.94)岁,病程(22.56±7.88)h,出血量(12.28±5.93)mL,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出血量、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中风病中经络、中脏腑的诊断标准;②西医诊断符合第三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要点中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③经CT检查颅内血肿,并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④患者于发病48 h内入院,均为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史,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②合并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
③恶性肿瘤、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
1.4方法1.4.1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西医综合治疗,包括吸氧、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脑细胞以及抗生素等常规对症治疗,采取头部冰帽降温,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予以功能训练。
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陕西省华山制药厂,国药准字Z61020761)治疗,入院后1周静脉点滴20 mL丹参注射液配合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速效正规胰岛素治疗),每日1次,7 d 1个疗程,连续注射4个疗程。
1.4.2 观察指标(1)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价以及NDS评定根据文献标准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如下,治疗结束后NIHSS评分减少率91%~100%,病残等级为0级为基本痊愈;NDS评分减少率46%~90%,病残程度1~3级为显著进步;NDS评分减少率18%~45%为无变化;NDS评分减少率0~17%为恶化;NDS评分增多17%以上为死亡。
NDS评分减少率(%)=[(治疗前NDS评分-治疗后NDS评分)/治疗前NIHSS评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