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2015_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34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分值:120分必答题(10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A.血糖进入肾小囊腔内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2.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正确的表达是()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
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4.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浆、组织液B.组织液、淋巴C.淋巴、血浆D.血浆、组织液、淋巴5.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6.下列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 )①抗体②激素③糖原④呼吸氧化酶⑤染色体⑥胰淀粉酶⑦无机盐A.①②③⑥B.②④⑥⑦ C.①②⑤⑦D.①②⑦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各个系统均能独立完成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8.高温环境中劳动,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会如何变化?应对措施是什么()A.渗透压升高;补充淡盐水B.渗透压升高;大量补充清水C.渗透压降低;补充生理盐水D.渗透压不变;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9.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碳酸氢盐的形成C.麦芽糖的水解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10.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1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B.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12.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13.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14.下图表示三个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陕西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 2、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 CH 2O 2、C 2H 4O 2、C 3H 6O 2、C 4H 8O 2 ⑤有机物:酒精、 油脂、蔗糖、蛋白质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⑤2.将溶液(或气体)X 逐渐加入(或通入)到一定量Y 溶液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X 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右图,符合图中情况的一组物质是A .B .C .D . XBa(HCO 3)2 溶液 Na 2CO 3 溶液 KOH 溶液 CO 2 气体 YNaOH 溶液 CaCl 2 溶液Mg(HSO 4)2 溶液 石灰水3.Na 2S x 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 氧化为Na 2SO 4,而NaClO 被还原为NaCl ,若反应中Na 2S x 与Na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 值是 A .2 B .3 C .4 D .54、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 (B)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m+n(C)若碳原子质量为W 克,此原子的质量为(m+n)W 克 (D)核内中子和质子共同决定元素种类 4.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A .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 B .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m+n C .若碳原子质量为W 克,此原子的质量为(m+n)W克D .核内中子和质子共同决定元素种类5.已知常温下可用Co 2O 3制备Cl 2,反应前后存在六种微粒:Co 2O 3﹑H 2O ﹑Cl 2、H +、Cl -和Co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氧化产物为Cl 2B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若有3mol H2O生成,则反应中有2mol电子转移D.当该反应生成2.24L Cl2时,则反应中有0.1mol电子转移6.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3 NF3 + 5 H2O =" 2" NO + HNO3 + 9 HF。
陕西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A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电力紧张问题B .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居民提供生活用热水C .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脱硫,并回收石膏D .用杂草、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在沼气中发酵产生沼气,作家庭燃气2.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ⅰ)I 2(g)+H 2(g)2HI(g) ΔH =-9.48 kJ·mol -1(ⅱ)I 2(s)+H 2(g)2HI(g) ΔH =+26.48 kJ·mol -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 mol I 2(s)中通入2 g H 2(g),反应吸热26.48 kJB .1 mol 固态碘与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 .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D .反应(ⅰ)放出的热量多,所以产物的能量低,比反应(ⅱ)的产物更稳定3.已知分解1mol H 2O 2放出热量98kJ ,在含少量I ﹣的溶液中,H 2O 2分解的机理为:H 2O 2+I ﹣→H 2O+IO ﹣ 慢 H 2O 2+IO ﹣→H 2O+O 2+I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与I ﹣的浓度有关B .IO ﹣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 .反应活化能等于98kJ•mol ﹣1D .v (H 2O 2)=v (H 2O )=v (O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即为有效碰撞B .使用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C .增大压强不能降低活化能,但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D .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反应能否自发进行5.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单斜,s)+O 2(g)===SO 2(g) ΔH 1=-297.16 kJ·mol -1②S(正交,s)+O 2(g)===SO 2(g) ΔH 2=-296.83 kJ·mol -1 ③S(单斜,s)===S(正交,s) ΔH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ΔH 3=+0.33 kJ·mol -1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 .S(单斜,s)===S(正交,s) ΔH 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 .S(单斜,s)===S(正交,s) ΔH 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6.COCl 2(g)CO(g)+Cl 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7.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A .Cu 能与浓硝酸反应,而不与浓盐酸反应 B .Cu 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C .N 2与O 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D .Cu 与浓H 2SO 4能反应,而不与稀H 2SO 4反应8.对于可逆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0,下列各项对示意图的解释与图象相符的是A .①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 2>p 1)B .②温度对反应的影响C .③平衡体系增加N 2对反应的影响D .④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10.反应C(s)+H 2O(g)CO 2(g)+H 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 .增加C 的量B .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 .保持体积不变,升高温度D .压强不变充入N 2使容器体积增大11.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 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 2(g)+3H 2(g)2NH 3(g) ΔH =-92.6 kJ·mol -1。
西北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年级化学《有机化学基础》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Cl:35.5 Br:8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命名中正确的是()A.3—甲基丁烷 B.2,2,4,4—四甲基辛烷C.1,1,3—三甲基戊烷 D.4—丁烯2.某化合物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红外光谱图有C-H键、O-H键、C-O键的振动吸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该分子中有3个吸收峰,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A.CH3CH(OH)CH3B.CH3CH2OCH3C.CH3CH2CH2OH D.CH3CH2CHO3. 能够鉴定溴乙烷中存在溴元素的实验操作是()A.在溴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B.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AgNO3溶液C.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AgNO3溶液D.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4.验证某有机物属于烃,应完成的实验内容属是()A.只测定它的C、H比 B.只要证明它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H2O和CO2C.只测定其燃烧产物中H2O与CO2的物质量的比值D.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试样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5.能说明苯分子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②苯环中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③邻二氯苯只有一种;④在一定条件下苯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6.有机物CH3—CH===CH—Cl不能发生的反应有( )①取代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使溴水褪色⑤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⑥与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⑦聚合反应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⑦ C.⑥ D.②7.关于卤代烃与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卤代烃与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不同B.H3C C CH2CH3CH2CH3OHCH2既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又可以被氧气催化氧化C.不同的卤代烃通过消去反应可能会生成相同的烯烃D.C2H5Br可以发生消去反应,那么(CH3)3CBr也可以发生消去反应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机物CH3CH2CH(CH3)2的一氯代物有5种B.二氯甲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C.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用-C4H9取代苯环上的1个氢原子,最多可得4种同分异构体9.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备及收集乙烯B.石油分馏C.实验室制硝基苯D.实验室制乙炔10.苹果醋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具有解毒、降脂、减肥和止泻等明显药效的健康食品。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共18题;共54分)1. (3分)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 . 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B . 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O32﹣C . 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发现试纸不变蓝,则证明原溶液中没有NH4+D . 向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不变色,后滴加氯水溶液变红,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2. (3分) (2016高一上·新疆期末)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A . AB . BC . CD . D3. (3分) (2018高三上·重庆月考) 将0.2 mol KMnO4在一定温度下加热后生成a mol O2;将剩余固体与过量浓盐酸混合加热又生成b mol Cl2 ,此时锰元素均以Mn2+形式存在。
若a+b=m,则m的值可能为()A . 0.30B . 0.35C . 0.40D . 0.504. (3分) (2019高三上·唐山月考) 将Fe粉、Cu粉、FeCl3溶液、FeCl2溶液和CuCl2溶液,混合于某容器中充分反应(假定容器不参与反应),下列情况下正确的是()A . 若Fe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2+B . 若FeCl3有剩余,则容器中还含有CuC . 若CuCl2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FeD . 若Cu粉有剩余,则容器中不可能有Cu2+5. (3分)(2020·扬州模拟)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 乙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生产聚乙烯B . 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C . CaO能与H2O反应,可用作废气的脱硫剂D . Fe2O3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颜料6. (3分) (2016高三上·石家庄期中)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B . 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C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 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 (g)=2CO(g)+O2 (g)反应的△H=+2×283.0kJ/mol7. (3分) (2016高三上·定州开学考) 下列叙述或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 将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B . 往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C . 往FeSO4溶液中通入NO2气体,溶液始终无明显现象D . 往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无沉淀产生,再通NH3 ,产生白色沉淀8. (3分) (2016高三上·集宁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B . 灼烧某物质时,用眼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则可判断该物质不含钾元素C . 向新制的FeSO4溶液中滴入适量的NaOH溶液,放置片刻,整个反应过程的颜色变化是:浅绿色溶液→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D . 称取等质量的两份铝粉,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过量的NaOH溶液,则放出氢气的体积(同温同压下)不相等9. (3分) (2018高一下·宾阳期末)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 炼铁时,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B . 活泼金属Na用电解法冶炼C . 汞的冶炼只能用热分解法D . 铝的冶炼一般用热还原法10. (3分) (2016高二上·包头期末) 下面几种情况,能够形成原电池的是()A .B .C .D .11. (3分)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 氧化铝与稀盐酸:Al2O3+ 6H+2Al3++ 3H2OB .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Cl2 + 2OH-Cl-+ ClO- + H2OC . 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CO32- + 2H+CO2↑+ H2OD . 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2H++ SO42- + Ba2+ + 2OH-BaSO4↓+ 2H2O12. (3分) (2019高一上·阳高期末) 将Cl2通入适量NaOH溶液,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中可能有NaCl、NaClO、NaClO3 ,且c(Cl-)/c(ClO-)的值与温度高低有关。
陕西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符合来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凡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的B .凡是放热反应都自发的C .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D .吸热反应可能属于自发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发生化学反应B .吸热反应只有加热才能发生C .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D .有化学键断裂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4.用2g 块状大理石与30mL3mol/L 盐酸反应制取CO 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再加入30mL3mol/L 盐酸 ②改用30mL6mol/L 盐酸 ③改用2g 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5.将①H +、②Cl -、③A13+、④K +、⑤S 2-、⑥OH -、⑦NO 3-、⑧NH 4+、分别加入H 2O 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 .①③⑤⑦⑧B .②④⑦C .①⑥D .②④⑥⑧6.某固态化合物A 不导电,但熔化或溶于水都能完全电离。
下列关于物质A 的说法中,―定正确的是 A .非电解质 B .弱电解质 C .离子化合物 D .易溶性盐7.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 (g) +CO(g)N 2(g) +CO 2 (g) △H=-373.2 kJ/mol 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 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 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8.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红棕色的NO 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 .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 3的反应C .由H 2、I 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D .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9.室溫下,向0.1 mol/L 氨水中逐滴加入盐酸,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pH 逐渐减小B .增大C .水的电离程度会不断增大D .K w 不变10.mA+nBpC+qD ,该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T 1和T 2表示不同温度,纵坐标表示体系中B 的质量分数,Ⅰ表示T 1时的平衡状态,Ⅱ表示T 2时的平衡状态,则下列叙述符合图示的是A .T 2>T 1B .T 1>T 2C .Ⅰ表示的平衡状态中B 的转化率高D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11.在298 K 、101kPa 时,己知: 2H 2O(g)=2H 2(g) +O 2(g) △H 1 Cl 2(g)+H 2(g)="2HCl(g)" △H 22Cl 2(g) +2H 2O(g)=4HCl(g)+O 2(g) △H 3 则△H 3与△H 1和△H 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H 3= △H 1+2△H 2 B .△H 3=△H 1 +△H 2 C .△H 3= △H 1- 2△H 2D .△H 3=△H 1-△H 2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NaHS 水解反应:HS -+ H 2O H 3O ++ S 2-B .明矾加入水中起净化作用的原因:Al 3++3H 2O Al(OH)3(胶体)+3H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 2++SO 42-+H ++OH -=BaSO 4↓+H 2OD .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2HCO 3-+ Ba 2++2OH -= BaCO 3↓+ CO 32-+ 2H 2O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B .为确定某酸H 2A 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 溶液的pH 。
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数列 ,11,22,5,2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 n a =n a =C. n a =D. n a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所以数列各项被开方数为等差数列,公差为3,因此通项公式为n a =考点:数列通项公式2.在ABC ∆中,00090,60,30===C B A ,那么三边之比a ∶b ∶c 等于( )A. 1∶2∶3B. 3∶2∶1C. 1∶3∶2D. 2∶3∶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sin :sin :sin :11:22a b c A B C === 考点:正弦定理解三角形3.从甲处望乙处的仰角为α,从乙处望甲处的俯角为β,则α与β的关系为A .βα>B . βα=C .︒=+90βαD .︒=+180βα【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从点A 看点B 的仰角与从点B 看点A 的俯角互为内错角,大小相等.仰角和俯角都是水平线与视线的夹角,故βα=考点:仰角、俯角的概念4.在ABC ∆中,ab c b a =-+222,则=C cos ( )A.21B.22C.21- D.23 【答案】A【解析】 试题分析:2222221cos 22a b c a b c ab C ab +-+-=∴== 考点:余弦定理解三角形5.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 69131620a a a a +++=,则S 21等于( )A .100B .105C .200D .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等差数列性质可知6913161111204205a a a a a a +++=∴=∴= ()121211*********a a S a +∴=== 考点: 6.在等比数列{}n a 中,2143a a a a +=+,则公比为( )A.1B.1或-1C.21或21- D.2或-2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223412121211a a a a a a q a a q q +=+∴+=+∴=∴=± 考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7.在ABC ∆中,若21cos ,3==A a ,则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 ) A.32 B.34 C.23 D.3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1cos 2A =得sin A=2sin a R R A ∴====考点:正弦定理解三角形8.在ABC ∆中,已知A C B sin cos 2sin =,则ABC ∆的形状是( )A.等边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sin 2cos sin sin 2cos sin sin cos cos sin 2cos sin B C A A C C A A C A C C A =∴+=∴+= ()sin cos cos sin 0sin 0A C A C A C A C ∴-=∴-=∴=,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考点:三角函数基本公式9.在ABC ∆中,已知角B=300,AB=32,AC=2. 则ABC ∆的面积为( ) A.3 B. 3或32 C.32 D.34或32【答案】B【解析】 试题分析: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c B C =得2sin 6012C C === 或120 ,所以90A = 或30 ,由面积公式1sin 2S bc A =可知S =S = 考点:正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10.在数列{}n x 中2,841==x x ,且满足+++∈=+N n x x x n n n ,212.则=10x ( )A.10-B.10C.20-D.2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212,n n n x x x n N ++++=∈可知数列为等差数列,由2,841==x x 可得28241d -==--101910x x d ∴=+=- 考点:等差数列第Ⅱ卷(共5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1.设一个等差数列,由三个数组成,三个数之和为9 ,三个数的平方和为35,则公差d = .【答案】2±【解析】试题分析:设等差数列三个数为,,a d d a d -+()()()()222935a d a a d a d a a d ⎧-+++=⎪∴⎨-+++=⎪⎩,解方程组得2d =±,所以公差为2±考点:等差数列1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32++=n n S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答案】5,(1)22,(2)n n a n n =⎧=⎨+≥⎩考点:数列通项公式13.海上有A 、B 两个小岛相距10海里,从A 岛望C 岛和B 岛成600的视角,从B 岛望C 岛和A 岛成300的视角,则B 、C 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海里.【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作图如下:∵∠CAB=60°,∠ABC=30°,∴△ABC 为直角三角形,∠C 为直角,又|AB|=10海里,∴|BC|=|AB|sin60°=10=海里, 考点:正弦定理的应用 14.在△ABC 中,若1a b ==,c =,则C ∠= . 【答案】23π【解析】 试题分析:由余弦定理可得22211312cos 2223a b c C C ab π+-+-===-∴= 考点:余弦定理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本小题10分).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1273-=⋅a a ,464a a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答案】()()99n n S n n S n n =-=--或【解析】试题分析: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用等差数列的首项1a 和公差d 表示,通过解方程组求得基本量的值,从而求得数列的前n 项和试题解析:设{}n a 的公差为d ,则 ()()11112616350a d a d a d a d ⎧++=-⎪⎨+++=⎪⎩ 即22111812164a da d a d⎧++=-⎨=-⎩118,82,2a a d d =-=⎧⎧⎨⎨==-⎩⎩或 因此()()()()819819n n S n n n n n S n n n n n =-+-=-=--=--,或考点:等差数列及求和16.(本小题共10分)如图,在塔底B 测得山顶C 的仰角为600,在山顶C 测得塔顶A 的俯角为450,已知塔高为AB=20m ,求山高CD.【答案】)33(10+【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得∠BAC ,进而根据正弦定理求得BC ,最后在Rt △BCD 中,根据CD=BC •sin ∠CBD 求得答案试题解析:在ABC ∆中,AB=20,B=300,C=150,由正弦定理得: )13(2015sin 135sin 00+=⋅=AB BC , 在BCD Rt ∆中,)33(10sin +=∠⋅=CBD BC CD 故山高)33(10+m.考点: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17.(本小题共10分)在ABC ∆中,c b a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0222=+-+ac b c a(1)求角B 的大小;(2)若4,13=+=c a b ,求ABC ∆的面积.【答案】(1)23B π=(2【解析】 试题分析:(1)变形已知式子代入222cos 2a c b B ac+-=结合角的范围可得;(2)由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 b a c ac B =+-,代入数据配方整体可得ac ,代入面积公式可得试题解析:(1)由已知得.3221cos π=⇒-=B B(2)将32,4,13π==+=B c a b 代入B ac c a b cos 2222-+=中,得3=ac , .433sin 21==∴∆B ac S ABC 考点:余弦定理;正弦定理附加题:(本题20分)18.(本小题5分) 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为( )A. 90°B. 120°C. 135°D. 15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长为7的边对应的角满足2225871cos 2582θ+-==⨯⨯,60θ∴= ,所以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为120° 考点:余弦定理解三角形19.(本小题5分)已知数列{}n a 中,111,34(*2)n n a a a n N n -==+∈≥且,则数列{}n a 通项公式n a =______________.【答案】32n -【解析】试题分析:(){}11342322n n n n n a a a a a --=+∴+=+∴+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3,首项为123a +=,所以通项公式为12333n n n a -+== 32n n a ∴=-考点:构造法求数列通项公式20.(本小题10分)设{}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111==b a , 2153=+b a ,1335=+b a .(1)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n n b a 的前n 项和n S 【答案】(1)121,2n n n a n b -=-=(2)()116232n n S n -⎛⎫=-+ ⎪⎝⎭122135232112222n n n n n S ----=+++++ ① 23111352321222222n n n n n S ---=+++++ ② ①-②得211111211222222n n n n S --⎛⎫=++++- ⎪⎝⎭ 则()11221112222112222262312222212n n n n n n S n ------⎛⎫=+++++-=+⨯=-+ ⎪⎝⎭- 考点: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错位相减法数列的求和:。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7题;共34分)1. (2分) (2019高二下·蛟河期中) 合成有机化合物D的过程如下: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 1 mol B→1 mol C消耗2 mol NaOHB . 反应③的反应温度是170℃C . 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依次为加成反应,水解反应,取代反应D . 反应③还有副产物:HOCH2CH2OCH2CH2OH2. (2分) (2019高二上·南宁期末) 已知酸性:H2SO4> >H2CO3> > HCO3—,综合考虑反应物的转化率和原料成本等因素,将转变为的方法有()A . 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加入适量H2SO4B . 与足量的NaOH溶液共热后,再通入足量CO2C . 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HCO3溶液D . 与稀H2SO4共热后,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3. (2分) (2020高二上·大庆开学考) 下列实验设计所得结论可靠的是()A . 将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乙炔生成B . 将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有CH2=CH2生成C . 将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溴水中,溴水褪色,说明有乙烯生成D . 将苯、液溴、铁粉混合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到AgNO3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有HBr生成4. (2分) (2016高二上·汉中期中) 下列各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或分类正确的是()A . 2,3﹣二甲基﹣2﹣乙基己烷B . CH3CH2CH2Cl 氯丙烷C . 属于芳香化合物D . 属于羧酸5. (2分) (2016高二下·盘山期中) 有一种有机物C4H4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分子是极性分子B . 每个碳原子均为sp2杂化C . 分子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D . 分子中共有4个碳碳键6. (2分)除去乙烷中乙烯的办法是()A . 点燃B . 通过溴水C . 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 . 通过石灰水7. (2分) (2020高二下·宁波期中) 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都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得到B . 等质量CH4和C4H8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CH4的耗氧量小于C4H8C . 苯与溴水混合,反复振荡后溴水层褪色,这是由于发生了取代反应D . 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8. (2分) (2016高二上·淄川开学考) 下列有机物属于烃类的是()A . CH3ClB . C2H6C . C2H5OHD . CH3COOH9. (2分) (2020高二下·奉化期中) 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20℃,常压下,取1L该混合烃在3.5L 氧气中完全燃烧,恢复到原状态,测得气体体积为4.5L,则符合该条件的烃的组合是()A . CH4、C3H6B . CH4、C2H4C . C2H4、C3H8D . C2H2、C3H610. (2分)下列化学反应的有机产物,只有一种的是()A . 在浓硫酸存在下发生脱水反应B . 在铁粉存在下与氯气反应C . 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D . CH3-CH=CH2与氯化氢加成11. (2分) (2016高二下·薛城期中) 下列转化中,碳原子间的连接形成未发生改变的是()A . 丙酮与HCN发生加成反应B . 1,3﹣丁二烯生成聚1,3﹣丁二烯C . 乙二醇与重铬酸钾溶液共热被氧化为乙二酸(HOOC﹣COOH)D . 乙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12. (2分) (2018高三上·成都开学考) 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加入乙醇和浓硫酸,共热,使乙酸全部转化为乙酸乙酯B . 液态溴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几分钟,然后加入足量稀HNO3 ,再加入AgNO3溶液检验溴乙烷中含溴元素C . 除去甲苯中的少量苯酚:加浓溴水,振荡、静置、过滤D . 检验甲酸中是否混有乙醛:可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稀NaOH溶液中和甲酸后,再做银镜反应实验13. (2分)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但其命名是有规则的.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 . 2﹣乙基丁烷B . CH3CHBr2 二溴乙烷C . 2﹣甲基丁烯D . 苯甲醇14. (2分) (2016高二下·长春期中) 乙醇和甘油、苯酚的共同点是()A . 都能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B . 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C . 都能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D . 都属于酚类化合物15. (2分) (2019高一下·吉林期中) 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甲烷不能被氧化B . 甲烷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因此可以使氯水褪色C . 甲烷能够燃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因此,是矿井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D . 将甲烷与氯气以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光照条件下就可得到比较纯净的CH3Cl16. (2分)正确掌握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西北农林科大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三化学(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全卷共21小题)本卷可能用到的数据(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4小题,第1-7题每小题3分,第8-14题每小题4分,共计49分)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A .氨水B .卤水C .醋D . 硝酸2.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SO 2、SiO 2、CO 均为酸性氧化物B .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C .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D .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3.三个相同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H 2、CH 4、O 2,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 .三种气体的分子数目一定相等B .三种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6∶2∶1C .三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1∶2∶1 6D .三种气体的压强一定相等4. 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gD 2O 和18g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 .高温下,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目为0.3N AC .欲配制1.00L 1.00mol·L -1的NaCl 溶液,可将58.5g NaCl 溶于1.00L 水中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将SO 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不能说明SO 2具有漂白性B. 浓盐酸和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都会降低,其原因相同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后该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2- D. 土壤中的闪锌矿(ZnS )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 ),说明CuS 很 稳定,不具有还原性6.下列各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同种元素中进行的是A .Cl 2+2NaOH===NaCl +NaClO +H 2OB .2KClO 3=====MnO 2△2KCl +3O 2↑C .2KMnO 4=====△K 2MnO 4+MnO 2+O 2↑D .2H 2O=====通电2H 2↑+O 2↑7.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8. 甲、乙两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Cu2+、K+、H+、Cl-、CO-23、OH-6种离子中的3种,已知甲溶液呈蓝色,则乙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K+、OH-、CO-23B.Cu2+、H+、Cl-C.K+、H+、Cl-D.CO-23、OH-、Cl-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B. 将铜粉加 1.0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金属铁比铜活泼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金属铝的熔点较低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A.pH=1的溶液中:Na+、K+、MnO-4、CO2-3B.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Mg2+、Cu2+、SO2-4、NO-3C.0.1 mol·L-1 NH4HCO3溶液中:K+、Na+、NO-3、Cl-D.0.1 mol·L-1 Fe Cl3溶液中:Fe2+、NH+4、SCN-、SO2-411.无色的混合气体甲,可能含有NO、CO2、NO2、NH3、N2中的某几种。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8高二上·无锡期末)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列有关观念或做法不宜提倡的是()A .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B . 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人有责C . 大力开发森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D . 积极做好治沙工作,做到人进沙退2. (2分) (2016高二上·徐州期末) 下列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A . 液氨气化B . 酸碱中和C . 浓硫酸加水稀释D . 镁条与盐酸反应3. (2分) (2016高二上·温州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可以表示分子的个数B . 热化学方程式中只需标明生成物的状态C .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D . 伴随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4. (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期末) 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金刚石比石墨的稳定性强B . 石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H=-395.4kJ·mol-1C . 石墨燃烧的活化能为110.5kJ·mol-1D . 6g石墨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18g,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126kJ5. (2分) (2019高二下·阿城期中) 若某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4s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元素属于P区B . 该元素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C .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D . 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6. (2分) (2018高一下·永春期末)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若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原子半径:W>Z>Y>XB .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C . 与H2化合,Z比W更容易D . 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的是X7. (2分)下列物质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A . H2OB . MgCl2C . NH4ClD . C2H5OH8. (2分) (2019高二上·乾安月考)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中的容积扩大到原来2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3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 x=3B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 B的转化率降低D . C的体积分数增大9. (2分) (2019高三上·牡丹江期中) T1 ℃时,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g),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反应时间/min n(CO)/mol n(H2O)/mol0 2.00 3.00t10.80t2 1.80A . 用H2表示反应在t1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60/t1mol·L-1·min-1B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3.00 mol CO和2.00 mol H2O(g),达到平衡时,n(CO2)=1.20molC .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在t2 min时向容器中再通入1.00 mol C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将增大D . 温度升至T2 ℃,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70,则正反应的ΔH<010. (2分) (2018高二上·铜仁期中) 反应N2O4(g) 2NO2(g)在温度为T1、T2(T1<T2)时达到平衡,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酒精应选用的标志是()A.B.C.D.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发使用的主要仪器是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D.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6.20 mL的液体3.现有四组溶液:①碘的饱和水溶液②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③碳酸钙和水,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萃取、分液、过滤 B.萃取、分液、蒸馏C.分液、蒸馏、过滤 D.蒸馏、萃取、过滤4.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 1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150 mL 1 mol/L的NaCl B.75 mL 3 mol/L的NH4ClC.150 mL 2 mol/L的KCl D.75 mL 2 mol/L的CaCl25.500ml 2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A.1 mol B.2 mol C.3 mol D.1000 mol6.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准状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28.4 B.28.4 g•mol﹣1C.71 D.71 g•mol﹣17.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A.950 mL 111.2 g B.500 mL 117.0 gC.1000 mL 117.0 g D.1000 mL 111.2 g8.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B.分子数之比为1:1C.原子总数之比为4:3 D.质量之比为1:19.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N2和CO的叙述: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所含分子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 C.②D.③10.n g N2中有m个N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值可表示为()A.B.C.D.11.将4g NaOH溶解在100mL水中,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A.1mol/L B.0.1mol/L C.0.01mol/L D.10mol/L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D.相同条件下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氨气,若体积相等,则原子数一定相等13.同温同压下,下列气体的密度最大的是()A.氢气 B.二氧化硫 C.氧气 D.二氧化碳14.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15.下列溶液中,与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A.200 mL 0.25 mol/L CaCl2溶液B.100 mL 0.25 mol/L HCl溶液C.50 mL 1mol/L NaCl溶液D.100 mL 0.5 mol/L MgCl2溶液16.标准状况下,mg气体A与ng气体B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m:nB.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n:mC.同温同压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的密度比为n:m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质量比为m:n17.设N A表示阿伏加得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molNH3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 AB.常温常压下,22.4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48g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3N AD.1L0.1mol/LNaCL溶液中所含的Na+为N A18.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盐酸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9.100ml 0.2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SO42﹣mol,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20.5molCO2的质量是g;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L;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为个.21.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 mol,质量为g,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这些OH﹣与mol NH3的质量相同.22.标准状况下6.72L的H2和CO的混合气体质量为2.16g,则H2和CO的体积比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CO的质量分数为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2分,共22分)23.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mL 1.25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切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3)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A.称量NaOH时,砝码错放在左盘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E.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24.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让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1)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A.烧杯 B.蒸发皿 C.坩埚 D.三角架 E.酒精灯 F.泥三角(2)指出上图中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③.(3)操作过程③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ml碘水和15ml四氯化碳溶液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查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H.静置、分层.(a)过程③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填编号字母);(b)上述G步操作的目的是:;(c)最后碘的有机溶液是通过获得(填“漏斗上口”或“漏斗下口”).(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试剂,还需要经过蒸馏,观察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指出其错误.四.附加题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前两小题每空3分,后两小题每空4分,共20分)25.实验室常用的浓盐酸密度为1.17g•mL﹣1,质量分数为36.5%.(1)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2)取此浓盐酸50mL,用蒸馏水稀释到200mL,稀释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26.V L Fe2(SO4)3溶液中含Fe3+m g,则该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1,S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427.为了除去KCl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KCl,可将混合物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提纯,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⑥加过量KOH溶液⑦加过量K2CO3溶液.正确的步骤及顺序是.28.标准状况下,V L的某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解在1L水(水的密度近似为1g•cm ﹣3)中,假设气体完全溶解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选择以上字母表达计算式,要求化简).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酒精应选用的标志是()A.B.C.D.【考点】化学试剂的分类.【分析】酒精易燃,属于易燃液体,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据此结合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图标为爆炸品,故A错误;B.图标为易燃液体,酒精易燃,属于易燃液体,故B正确;C.图标为剧毒品,故C错误;D.图标为腐蚀品,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危险品标志的识别,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蒸发使用的主要仪器是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D.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6.20 mL的液体【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分析】A.蒸发时加热使水转化为水蒸气,与可溶性固体分离;B.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C.过滤时,避免玻璃棒将滤纸捣破;D.量筒量取液体,不能准确到0.01mL.【解答】解:A.蒸发时加热使水转化为水蒸气,与可溶性固体分离,则带铁圈的铁架台上放蒸发皿,利用酒精灯加热,玻璃棒搅拌完成实验,故A正确;B.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则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B正确;C.过滤时,避免玻璃棒将滤纸捣破,则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故C正确;D.量筒量取液体,不能准确到0.01mL,则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6.2 mL的液体,故D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中的操作,题目难度不大.3.现有四组溶液:①碘的饱和水溶液②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③碳酸钙和水,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萃取、分液、过滤 B.萃取、分液、蒸馏C.分液、蒸馏、过滤 D.蒸馏、萃取、过滤【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分析】①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②汽油和氯化钠溶液,分层,且汽油在上层;③碳酸钙和水的混合物,碳酸钙不溶于水.【解答】解:①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选择萃取法从碘的饱和水溶液分离出碘;②汽油和氯化钠溶液,分层,且汽油在上层,则选择分液法分离;③碳酸钙和水的混合物,碳酸钙不溶于水,则选择过滤法分离,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混合物分离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4.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 1mol/L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A.150 mL 1 mol/L的NaCl B.75 mL 3 mol/L的NH4ClC.150 mL 2 mol/L的KCl D.75 mL 2 mol/L的CaCl2【考点】物质的量浓度.【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中含有离子的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解答】解:50mL 1mol•L﹣1 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3=3mol•L﹣1,A、150 mL1mol/L Na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1=1mol•L﹣1,故A错误;B、75 mL3mol/L NH4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m ol•L﹣1×1=3mol•L﹣1,故B正确;C、150 mL 2 mol/L的KCl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1=2mol•L﹣1,故C错误;D、75 mL 2 mol/L的CaCl2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2=4mol•L﹣1,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溶液中溶质离子的浓度与溶液体积无关,只取决于物质电离出的离子的数目多少与溶质的浓度.5.500ml 2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A.1 mol B.2 mol C.3 mol D.1000 mol【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n=cV结合物质的构成计算.【解答】解:n(Cl﹣)=0.5L×2mol/L×2=2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计算的思路以及公式的运用,难度不大.6.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准状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28.4 B.28.4 g•mol﹣1C.71 D.71 g•mol﹣1【考点】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M==计算该气体的摩尔质量.【解答】解:M====71g/mo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基本公式的掌握.7.实验室中需要配制2mol/L的NaCl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NaCl的质量分别是()A.950 mL 111.2 g B.500 mL 117.0 gC.1000 mL 117.0 g D.1000 mL 111.2 g【考点】溶液的配制.【分析】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根据n=cV以及m=nM 进行计算.【解答】解:实验室没有950mL的容量瓶,应用10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则n(NaCl)=1L×2mol/L=2mol,m(NaCl)=2mol×58.5g/mol=117g,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知识,比较基础,注意实验室常用容量瓶的规格.8.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B.分子数之比为1:1C.原子总数之比为4:3 D.质量之比为1:1【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根据n==,结合SO2和SO3的分子构成计算.【解答】解:A、1个SO2和SO3的分子中都含一个硫原子,相同物质的量,硫原子数相同,二者所含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故A错误;B、物质的量相同,分子数相同,分子数之比为1:1,故B正确;C、每个SO2含有3个原子,每个SO3含有4个原子,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所含原子数之比为3:4,故C错误;D、物质的量相同,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SO2和SO3的质量之比为64g/mol:80g/mol=4:5,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数,难度不大,注意在标准状况下,SO2为气体,SO3为液体.9.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N2和CO的叙述:①质量相等②密度相等③所含分子数相等,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 C.②D.③【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同温同压下、等体积N2和CO的分子数目相等、物质的量相等,根据m=nM判断质量关系,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解答】解:同温同压下、等体积N2和CO的分子数目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摩尔质量相等,根据m=nM可知,二者质量相等,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而二者密度相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比较基础,注意根据PV=nRT理解掌握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0.n g N2中有m个N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值可表示为()A.B.C.D.【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根据氮气的质量求出其物质的量n=,然后根据1mol氮气中含2mol氮原子,表示出氮原子的个数N=2nN A=m,即可求出阿伏伽德罗常数.【解答】解:ng氮气的物质的量n===mol,而1mol氮气中含2mol氮原子,故氮原子的个数N=2nN A=N A=m,解得N A=/mol,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质量、物质的量、分子个数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11.将4g NaOH溶解在100mL水中,从中取出10mL,这10m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A.1mol/L B.0.1mol/L C.0.01mol/L D.10mol/L【考点】物质的量浓度.【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n=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再根据c=计算4g NaOH溶解在100mL水中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溶液是均匀的,取出10mL溶液、剩余90mL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同.【解答】解:4g NaOH的物质的量为=0.1mol,溶解在100mL水中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溶液是均匀的,取出10mL溶液的浓度与原溶液浓度相同为1mol/L,故选A.【点评】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溶液的性质等,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D.相同条件下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氨气,若体积相等,则原子数一定相等【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物质的量的计算.【分析】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B.根据N=nN A计算;C.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确定气体摩尔体积,所以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D.一氧化碳气体和氨气的分子构成不同.【解答】解: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其物质的量相等,如果物质是液体或固体,其体积受密度影响,所以相同体积的物质其体积一定不等,故A错误;B.根据N=nN A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分子数一定相等,故B正确;C.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确定气体摩尔体积,所以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则无法计算其质量,故C错误;D.一氧化碳气体和氨气的分子构成不同,相同条件下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氨气,若体积相等,则原子数之比为1:2,故④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即可解答,需要学生熟练掌握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内容.13.同温同压下,下列气体的密度最大的是()A.氢气 B.二氧化硫 C.氧气 D.二氧化碳【考点】气体摩尔体积.【分析】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据此分析.【解答】解: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即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密度越大.A、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B、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C、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D、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中的气体密度大小的比较,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密度越大.14.如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A.蒸馏、蒸发、萃取、过滤B.蒸馏、过滤、萃取、蒸发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考点】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专题】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试剂.【分析】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普通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分液漏斗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或用来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蒸发皿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解答】解:因蒸馏烧瓶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的分离或难挥发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蒸馏;因普通漏斗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固体和液体,即过滤;因分液漏斗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或用来分离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即分液或萃取;蒸发皿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即蒸发,所以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蒸馏、过滤、分液或萃取、蒸发,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分离的原理和仪器,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15.下列溶液中,与100mL 0.5mol/L NaCl溶液所含的Cl﹣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A.200 mL 0.25 mol/L CaCl2溶液B.100 mL 0.25 mol/L HCl溶液C.50 mL 1mol/L NaCl溶液D.100 mL 0.5 mol/L MgCl2溶液【考点】物质的量浓度.【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分析】根据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个溶质分子中含有的离子的个数,离子物质的量n=CV计算比较.【解答】解:100mL0.5mol•L﹣1NaCl溶液所含C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 ,Cl﹣物质的量=0.1L×0.5mol•L﹣1 =0.05mol,A、200mL 0.25 mol•L﹣1CaCl2溶液氯离子浓度为0.25mol/L×2=0.5mol/L,Cl﹣物质的量=0.2L×0.5mol•L﹣1 =0.1mol,故A错误;B、100 mL 0.25 mol•L﹣1HCl溶液氯离子浓度为0.25mol/L,Cl﹣物质的量=0.1L×0.25mol•L ﹣1 =0.025mol,故B错误;C、50 mL 1 mol•L﹣1NaCl溶液氯离子浓度为1mol/L,Cl﹣物质的量=0.05L×1mol•L﹣1 =0.05mol,故C正确;D、100mL 0.5 mol•L﹣1MgCl2溶液氯离子浓度为0.5 mol/L×2=1mol/L,Cl﹣物质的量=0.1L×1mol•L﹣1 =0.1mol,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为高频考点,注意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式中离子的个数进行计算,难度不大.16.标准状况下,mg气体A与ng气体B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m:nB.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n:mC.同温同压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的密度比为n:m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质量比为m:n【考点】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标准状况下,分子数相同的气体A和B,它们的物质的量相同,气体体积相同.A、物质的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B、分子数之比与物质的摩尔质量成反比.C、同温同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物质的量相同,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解答】解:标准状况下,分子数相同的气体A和B,它们的物质的量相同,气体体积相同.A、由n=可知,分子数相同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质量之比,即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g:ng=m:n,故A正确;B、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n,同质量时由n=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 =n:m,故B正确;C、同温同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为m:n,故C错误;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A与B的物质的量相同,则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为m:n,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同温、同压、同体积,则气体的分子数相同、物质的量相同及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可借助PV=nRT理解.17.设N A表示阿伏加得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molNH3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 AB.常温常压下,22.4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 AC.常温常压下,48gO3所含的氧原子数为3N AD.1L0.1mol/LNaCL溶液中所含的Na+为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每个NH3分子含有4个原子,1molNH3含有4mol原子,根据N=nN A计算原子数目.B、不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C、48g为氧原子质量,根据n=计算氧原子物质的量,再根据N=nN A计算氧原子数目.D、1L0.1mol/LNaCL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0.1mol/L,根据n=cV计算钠离子物质的量,再根据N=nN A计算钠离子数目.【解答】解:A、每个NH3分子含有4个原子,1molNH3含有4mol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为4N A,故A错误;B、常温常压下,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含的原子数小于2N A,故B错误;C、48gO3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3N A,故C正确;D、1L0.1mol/LNaCL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0.1mol/L,含有钠离子数目为1L×0.1mol/L×N A mol ﹣1=0.1NA,故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常用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公式运用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与对象.18.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盐酸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酸、碱的性质分析,酸、碱都具有腐蚀性;B.盐酸有腐蚀性;C.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D.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溶液.【解答】解: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以最大程度减小对眼睛的危害,故A正确;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故B错误;C.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酒精燃烧时,不能用水灭火,应该用湿抹布盖灭,故C错误;D.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溶液,配制稀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蒸馏水,再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明确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确保人身安全、降低国家财产损失.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19.100ml 0.2mol/L Na2SO4溶液中含有SO42﹣0.02 mol,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4 mol/L.【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分析】每个硫酸钠化学式中含有一个硫酸根离子、两个钠离子,则n(SO42﹣)=n( Na2SO4)=CV,c(Na+)=c( Na2SO4),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每个硫酸钠化学式中含有一个硫酸根离子、两个钠离子,则n(SO42﹣)=n( Na2SO4)=CV=0.2mol/L×0.1L=0.02mol,c(Na+)=c( Na2SO4)=0.2mol/L×2=0.4mol/L,故答案为:0.02;0.4.【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各个物理量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钠离子、硫酸根离子与硫酸钠化学式关系,题目难度不大.20.5molCO2的质量是220 g;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112 L;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为 6.02×1024个.【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专题】物质的量的计算.【分析】根据m=nM计算二氧化碳质量,根据V=nV m计算其体积,氧原子物质的量为二氧化碳的2倍,再根据N=nN A计算氧原子数目.【解答】解:5molCO2的质量是5mol×44g/mol=220g,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5mol×22.4L/mol=112 L,所含氧原子的数目为5mol×2×6.02×1023mol﹣1=6.02×1024,故答案为:220;112;6.02×1024.【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公式.。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在体积均为1.0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相同的碳粉,再分别加入0.1mol CO2和0.2mol CO2 ,在不同温度下反应CO2(g)+C(s)⇌2CO(g)达到平衡,平衡时c(CO2)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Ⅰ、Ⅱ、Ⅲ点均处于曲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该反应的△H>0、△S<0B . 体系的总压强p:p (Ⅰ)>p (Ⅲ)C . 平衡常数:K(Ⅰ)>K (Ⅱ)D . T1K时,Ⅳ点所处的状态中 v(正)<v(逆)2. (2分) (2019高二上·南宁期末) 按照下列实验内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内容A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盛有10 mL 5%H2O2溶液,加入少量MnO2粉末,观察实验现象B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取四支试管,分为两组,每组两支试管。
每组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Na2S2O3溶液和稀H2SO4。
将两组分别置于冰水浴和热水浴一段时间后,再将本组的Na2S2O3溶液与稀H2SO4混合,观察现象。
C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温度下,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H2SO4 ,观察相同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多少。
D探究醋酸是否弱电解质常温下测定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A . AB . BC . CD . D3. (2分) (2018高二上·长沙期中) 可逆反应①X(g)+2Y(g) 2Z(g)、②2M(g) 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
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达平衡(Ⅰ)时,X的转化率为5/11B . 达平衡(Ⅰ)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C . 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 . 在平(Ⅰ)和平衡(Ⅱ)中的M体积分数相等4. (2分) (2017高二上·六安期末) 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NO(g)+CO(g)⇌ N2+CO2(g)△H=﹣373.4kJ/mol在一容积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0.2mol NO和0.5mol CO,5min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此时N2的物质的量为0.06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达到平衡后,若只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B . 达到平衡后,再通人稀有气体,逆反应速率增大C . 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不变D . 0~5min内,NO的反应速率为2.4×10﹣3mol•L﹣1•min﹣15. (2分) (2016高二上·蕲春期中) 将BaO2放入密闭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平衡常数减小B . BaO量不变C . 氧气压强不变D . BaO2量减少6. (2分) (2016高二上·成都期中) 某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A和1.0mol B,发生反应:A(g)+B(g)⇌C(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反应在前5 s的平均速率v(A)=0.03 mol•L﹣1•s﹣1B . 达到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80%C . 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C,则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小于0.2 mol•L﹣1D .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20 mol A,0.20 mol B和1.0 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7. (2分) (2016高二上·宁德期中) 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A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B . 反应物量的多少C . 反应物的性质D . 反应的快慢9. (2分)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 . c(H+)=1×10﹣7mol/L的溶液B . 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C . 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D . c 2(H+)=Kw10. (2分) (2019高二上·埇桥期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 + c(M+) = c(OH-) + c(A-)B . 在0.1 mol/L的NH3·H2O溶液中,c(NH3·H2O)>c(NH4+>)c(OH-)>c(H+)C . pH=4的醋酸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D . 浓度均为0.1mol/L的 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 +2c(OH-) = c(CH3COOH)+2c(H+)11.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pH=2的溶液中的c(H+)是pH=4的溶液中的c(H+)的2倍B . 等浓度的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HCO3溶液的pHC . 25℃时纯水的pH低于100℃时纯水的pHD . pH=3的硫酸溶液中的c(H+)是pH=3的盐酸溶液中c(H+)的2倍12. (2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Na2CO3和NaOH都能抑制水的电离B . 0.1 mol•L﹣1Na2CO3溶液加水稀释,CO32﹣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pH减小C .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需用待测液润洗2~3次后,再加入待测液D . 常温下,pH=3的盐酸、醋酸分别用水稀释m倍、n倍后pH相同,则m>n13. (2分) (2017高一上·江津期中) 向0.1mol•L﹣1 NaOH溶液中加入0.1mol•L﹣1的盐酸.若用x代表加入盐酸的体积,y代表溶液中离子的总数,则下列曲线中正确的是()A .B .C .D .14. (2分) (2015高二上·孝感期末)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 . 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C . 0.2 mol/L的盐酸与0.1 mol/L的盐酸等体积水混合后pH=1.5D . 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15. (2分) (2020高二下·泸县月考) 25℃时,将0.1mol·L-1氨水溶液加水稀释,下列数值变大的是()A . c(OH-)B . pHC . KbD . n(H+)·n(OH-)16. (2分) (2017高二上·柳州期末) 实验测得常温下0.1mol/L某一元酸(HA)溶液的pH值等于1,0.1mol/L 某一元碱(BOH)溶液里c(H+)/c(OH﹣)=10﹣12 .将此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呈的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A . c(B+)>c(A﹣)>c(OH﹣)>c(H+)B . c(A﹣)>c(B+)>c(H+)>c(OH﹣)C . c(B+)=c(A﹣)>c(H+)=c(OH﹣)D . c(B+)>c(A﹣)>c(H+)>c(OH﹣)二、填空题 (共5题;共33分)17. (7分) (2018高三上·长春期中) 化学电池一直是化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绿色化学是日渐为人们所熟悉的社会概念。
关于绿色食品的基本标准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是()①香甜可口②无污染③表面呈绿色④无化学添加剂⑤有营养价值A . ①②③⑤B . ①③④⑤C . ②④⑤D . ①②③④⑤2. (2分) (2018高二下·武冈模拟)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 . 木炭燃烧反应B . 稀硫酸与烧碱反应C . 生石灰与水反应D . Ba(OH)2·8H2O与NH4Cl晶体3. (2分) (2019高二上·南宁期末) 反应A(g)+B(g) C(g)+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B . 升高温度,利于A的转化率增大C . 加入催化剂时,可以降低反应热D . 增大压强,能够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4. (2分) (2016高一下·大庆期中) 已知碳、一氧化碳、晶体硅的燃烧热分别是△H=﹣393.5kJ/mol、△H=﹣283kJ/mol和△H=﹣989kJ/mol,则工业冶炼晶体硅反应2C(s)+SiO2(s)═Si(s)+2CO(g)△H=()A . +768 kJ/molB . ﹣768 kJ/molC . +2342 kJ/molD . ﹣2342 kJ/mol5. (2分) (2016高一下·望都期中)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A . NH3B . PCl3C . PCl5D . BCl36. (2分)(2018·重庆模拟)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
陕西高二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 A .三溴笨酚 B .烧碱C .乙酸乙脂D .石碳酸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最简式C 2H 4B .乙醇的结构简式C 2H 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S\UP8(..D .臭氧的分子式O 33.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 .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D .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 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乙烯中少量的SO 2: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D .②③5.1mol与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 )A .5 molB .4 molC .3 molD .2 mol6.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7.心酮胺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它具有如下结构简式:下列关于心酮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和溴反应 B .可以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C .可以和氢溴酸反应D .可以和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反应8.下列反应的产物中,有的有同分异构体,有的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中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反应是 A .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 2发生加成反应B .2-氯丁烷()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HCl 分子的反应C .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生成一硝基甲苯的反应D .邻羟基苯甲酸与NaHCO 3溶液反应9.从甜橙的芳香油中可分离得到如下结构的化合物,现在试剂:① KMnO 4酸性溶液; ②H 2 / Ni ;③Ag (NH 3)2OH ;④新制Cu (OH )2,能与该化合物中所有官能团都发生反应的试剂有(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分子式为C 5H 10的烯烃共有(要考虑顺反异构体)( ) A .5种 B .6种 C .7种D .8种11.只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 .苯、乙酸、四氯化碳 B .乙醇、乙醛、乙酸 C .乙醛、乙二醇、硝基苯D .苯酚、乙醇、甘油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常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B .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试管内壁附着的油脂C .棉花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后会产生烧焦羽毛味D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13.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最终出现浑浊的是( ) A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B .苯酚钠饱和溶液 C .醋酸钠饱和溶液 D .氯化钙饱和溶液14.下列各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还原、加成、消去四种反应的是( ) A . B . C .D .15.下列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三组峰的是()A.2,2,3,3一四甲基丁烷B.2,3,4一三甲基戊烷C.3,4一二甲基己烷D.2,5一二甲基己烷16.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乙酰水杨酸丁香酚肉桂酸①银氨溶液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③氯化铁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A.②与③B.③与④C.①与④D.①与②17.某种解热镇痛药的结构简式如右图:当它完全水解时,可得到的产物有()A.2种B.3种C.4种D.5种18.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1mol 氧气分子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2.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 D.CO(g)+H2O(g)═CO2(g)+H2(g)△H>03.在一定条件下,将8mol A和257mol B两种气体通入体积为W L的密闭容器发生反应:mA(气)+n B(气)=2C (气).经t秒钟,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75mol,237mol,1mol.则m与n值应是()A.m=2,n=1 B.m=1,n=3 C.m=1,n=4 D.m=3,n=1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H=﹣29323kJmol﹣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mol﹣1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mol﹣1C.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D.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小于1 mol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5.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C(s)+O2(g)═CO(g);△H2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③H2(g)+O2(g)═H2O(l);△H5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6.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其正确的是()A.①③B.C.②③D.③④7.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CuSO4(aq)═ZnSO4(aq)+Cu(s)△H=﹣216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B.CaCO3(s)═CaO(s)+CO2(g)△H=+1785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C.HI(g)═H2(g)+I2(s)△H=﹣265 kJmol﹣1,1 mol HI在密闭容器分解后放出265 kJ的热量D.H+(aq)+OH﹣(aq)═H2O(l)△H=﹣572 kJmol﹣1,含1 mol NaOH水溶液与含05 mol 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2 kJ8.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组别c(HCl)(molL﹣1)温度(℃)状态1 20 25 块状2 25 30 块状3 25 50 粉末状4 25 30 粉末状A.4﹣3﹣2﹣1 B.1﹣2﹣3﹣4 C.3﹣2﹣4﹣1 D.3﹣4﹣2﹣19.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1;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kJmol﹣1;异丁烷的燃烧热为28696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奥运火炬燃烧时的能量转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相同质量的正丁烷和丙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多C.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3H8+5O2=3CO2+4H2O;△H=﹣22215 kJmol﹣110.在N2+3H2═2NH3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时间内,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S).所经过的时间是()A.044s B.1s C.733s D.2s1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H=﹣573KJ/mol,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3<△H2 C.△H2>△H1>△H3 D.△H1>△H3>△H212.在容器充入SO2和只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时,18O存在于()A.只存在于O2B.只存在于O2和SO3C.只存在于SO2和SO3D.SO3、SO2和O2都有可能存在13.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0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4.钛被称为“第三金属”,其制取原料为金红石(TiO2),制取步骤为:TiO2﹣→TiCl4Ti已知:①C(s)+O2(g)═CO2(g)△H1②2CO(g)+O2(g)═2CO2(g)△H2③TiO2(s)+2Cl2(g)═TiCl4(s)+O2(g)△H3则反应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为()A.△H3+2△H1+2△H2B.△H3+2△H1+△H2C.△H3+2△H1﹣△H2D.△H3+2△H1﹣2△H215.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二、填空题(共11个大题,55分)16.家用液化气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在101kPa时,10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放出热量5×105kJ,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7.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若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18.反应A+3B=2C+3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 (A)=015molL﹣1s﹣1;②v (B)=06molL﹣1s﹣1;③v (C)=05molL﹣1s﹣1;④v (D)=03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19.已知:H2O (g)=H2O (l)△H=Q1 kJ/molC2H5OH (g)=C2H5OH (l)△H=Q2kJ/molC2H5OH (g)+3O2(g)=2CO2(g)+3H2O (g)△H=Q3 kJ/mol.若使23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热量为(下列式子Q1、Q2、Q3均取绝对值)20.磷在氧气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g的单质磷(P)在32g的氧气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kJ热量.(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其相应质量(g)为.(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H=.(3)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21.将物质的量相等的H2和I2气充入密闭容器,进行反应H2(g)+I2(g)⇌2HI(g),测得2min时v(HI)为01mol(Lmin)﹣1,I2(g)的浓度为04molL﹣1,试确定:(1)H2和I2的反应速率为.(2)H2和I2的起始浓度为.(3)2min 末HI的浓度为.22.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以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它们相互反应生成氮气和g)△H=+677kJ/mol N2H4(g)+O2(g)=N2(g)水蒸气.已知N2(g)+2O2(g)=2NO2(+2H2O(g)△H=﹣534kJ/mol则N2H4(g)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3.已知:H2O(g)═H2O(l)△H=Q1 kJmol﹣1C2H5OH(g)═C2H5OH(l)△H=Q2 kJmol﹣1C2H5OH(g)+3O2(g)═2CO2(g)+3H2O(g)△H=Q3 kJmol﹣1若使46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24.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时放热2444KJ,则反应H2(g)+O2(g)═H2O(l)的△H=kJmol﹣1.25.人体内葡萄糖的消耗可用下述化学方程式表示C6H12O6(s)+6O2(g)→6CO2(g)+6H2O(l)△H=﹣2800KJ/mol如果某人每天消耗12540KJ 热量,他每天至少要摄入g葡萄糖.26.在一密闭容器充入1mol I2和1mol H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H<0.(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充入1mol H2,反应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理由是.(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充入1mol CO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理由是.(3)保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向其充入1mol CO2,反应速率,理由是.三附加题(5小题共20分)提示:以下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选错或多选不得分,少选2分27.已知在相同状况下,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能够放出能量2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O2(g)═2CO2(g)+H2O(l)△H=﹣1 300kJmol﹣1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10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 300 kJ的热量B.当1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 300 kJ的热量C.当2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 300 kJ的热量D.当8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 300 kJ的热量29.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可逆反应:mA(气)+nB(气)⇌pC(气)+qD (气),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生成m molA 同时消耗q mol的D;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④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⑤反应速率v A:v B:v C:v D=m:n:p:q;⑥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⑦反应混合物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p:q.其,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③④⑦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③⑥30.下列方法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A.增加某一组分的浓度B.增体系的大压强C.升高体系的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31.已知:CH4(g)+2O2(g)═CO2(g)+2H2O(l);△H=﹣Q1kJmol﹣1,2H2(g)+O2(g)═2H2O(g);△=﹣Q2 kJmol﹣1,2H2(g)+O2(g)═2H2O(l);△H2=﹣Q3 kJmol﹣1常温下,取体积比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04Q1+005Q3B.04Q1+005Q2C.04Q1+01Q3D.04Q1+02Q2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1mol 氧气分子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2H2+O22H2O,1molH2O含有2molH﹣O键,1molH21mol H﹣H键,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依此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x,根据方程式:2H2+O22H2O,则:4×121kJ=463kJ×4﹣(2x+496kJ),解得x=436KJ,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知识,注意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D.CO(g)+H2O(g)═CO2(g)+H2(g)△H>0【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A、由图象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B、由图象可知白磷的能量比红磷的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C、由图象可知气态S的能量比固态S的能量高,所以气态硫放出热量多;D、由图象可知该反应是能量升高的反应.【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从低能态到高能态要吸热,所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白磷的能量比红磷的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气态S的能量比固态S的能量高,所以气态硫放出热量多,由于△H为负值,所以△H1<△H2;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该反应是能量升高的反应,CO2(g)+H2(g)是反应物,CO(g)+H2O(g)是生成物,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方程为CO2(g)+H2(g)=CO(g)+H2O(g)△H>0,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知识的题目,考查学生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3.在一定条件下,将8mol A和257mol B两种气体通入体积为W L的密闭容器发生反应:mA(气)+n B(气)=2C (气).经t秒钟,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75mol,237mol,1mol.则m与n值应是()A.m=2,n=1 B.m=1,n=3 C.m=1,n=4 D.m=3,n=1【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计算A、B、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根据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m、n的值.【解答】解:经t秒钟,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75mol,237mol,1mol,则:△n(A)=8mol﹣75mol=05mol,△n(B)=257mol﹣237mol=2mol,△n(C)=1mol,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m:n:2=△n(A):△n(B):△n(C)=05mol:2mol:1mol=1:4:2,解得m=1,n=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H=﹣29323kJmol﹣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mol﹣1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mol﹣1C.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D.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小于1 mol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也要吸收热量以及放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分析.【解答】解:A、因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也要吸收热量,所以S(g)+O2(g)=SO2(g)的反应热的数值小于29723kJmol﹣1,故A错误;B、因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也要释放热量,所以S(g)+O2(g)=SO2(g)的反应热的数值大于29723kJmol﹣1,故B错误;C、因放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1mol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和1molO2的键能总和,故C正确;D、因放热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1mol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和1molO2的键能总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反应热的计算,需要注意的是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也存在能量的变化.5.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C(s)+O2(g)═CO(g);△H2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③H2(g)+O2(g)═H2O(l);△H5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专题】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①②③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④前者为吸热反应,后者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H<0,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①都为放热反应,△H<0,前者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则△H1<△H2,故①错误;②都为放热反应,△H<0,由于S(s)→S(g)吸热,则前者放出的热量少,则△H3>△H4,故②正确;③都为放热反应,△H<0,消耗的氢气越多,则放出的热量越多,则△H5>△H6,故③正确;④前者为吸热反应,△H7>0,后者为放热反应,△H8<0,则△H7>△H8,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等,本题注意从物质反应的程度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的角度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本题含有能正确判断反应的吸放热.6.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其正确的是()A.①③B.C.②③D.③④【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及根据反应2A(g)+B(g)⇌2C (g),并利用三段式法计算,据此解答.【解答】解:利用三段式法计算:起始A的浓度为=2mol/L,B的浓度为=1mol/L2A(g)+B(g)⇌2C(g),起始:2mol/L 1mol/L 0变化:06mol/L 03mol/L 06mol/L2s时:14mol/L 07mol/L 06mol/L2s内,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A)==03molL﹣1s﹣1;2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B)==015molL﹣1s﹣1;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α=×100%=30%;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显然①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学生应学会利用三段式计算方法表示各个量,并进行相关的计算.7.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CuSO4(aq)═ZnSO4(aq)+Cu(s)△H=﹣216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B.CaCO3(s)═CaO(s)+CO2(g)△H=+1785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C.HI(g)═H2(g)+I2(s)△H=﹣265 kJmol﹣1,1 mol HI在密闭容器分解后放出265 kJ的热量D.H+(aq)+OH﹣(aq)═H2O(l)△H=﹣572 kJmol﹣1,含1 mol NaOH水溶液与含05 mol 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2 kJ【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B、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C、反应是碘化氢分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D、浓硫酸稀释过程放出热量.【解答】解:A、该反应的为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E反应物>E生成物,故A错误;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E反应物<E生成物,故B正确;C、反应是碘化氢分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1mol HI在密闭容器分解后放出的能量小于256 kJ,故C错误;D、浓硫酸稀释放出热量,因此1 mol NaOH水溶液与含05 mol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大于572 kJ,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判断,焓变理解应用,注意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浓硫酸稀释过程放出热量,题目较简单.8.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组别c(HCl)(molL﹣1)温度(℃)状态1 20 25 块状2 25 30 块状3 25 50 粉末状4 25 30 粉末状A.4﹣3﹣2﹣1 B.1﹣2﹣3﹣4 C.3﹣2﹣4﹣1 D.3﹣4﹣2﹣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实验温度越高,固体表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解答】解:由图象可知,t越小用反应需要的时间越少,反应速率越快,则反应速率为a >b>c>d,由表数据可知,实验1、2、3、4,3的温度高于1、2、4,且1的HCl浓度最低,则3反应速率大于1、2、4,2、4,4的接触面积大,则反应速率4>2,所以反应速率为3>4>2>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习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9.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1;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kJmol﹣1;异丁烷的燃烧热为28696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奥运火炬燃烧时的能量转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相同质量的正丁烷和丙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多C.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3H8+5O2=3CO2+4H2O;△H=﹣22215 kJmol﹣1【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A、有机物的燃烧时主要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B、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丁烷质量比丙烷大,具有的能量多;C、能量越高越不稳定;D、方程式各物质的状态没有标出;【解答】解:A、有机物的燃烧时释放能量,主要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故A正确;B、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丁烷质量比丙烷大,燃烧消耗的氧气多,具有的能量多,所以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故B错误;C、由表格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故C错误;D、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说明完全燃烧1mol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22215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l)△H=﹣22215kJ/mol,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题目,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概念、能量转化形式分析,难度不大.10.在N2+3H2═2NH3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时间内,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S).所经过的时间是()A.044s B.1s C.733s D.2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先依据氢气的反应速率,结合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出v(NH3),再根据t=计算时间.【解答】解:H2表示的平均速率v(H2)=045mol/(L∙s),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NH3)=v(H2)=×045mol/(L∙s)=03mol/(L∙s),氨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即△c(NH3)=06mol/L,所以反应所经历的时间为=2s,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1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H=﹣573KJ/mol,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3<△H2 C.△H2>△H1>△H3 D.△H1>△H3>△H2【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分析】在稀溶液,强酸与强碱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为和热,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解答.【解答】解: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和反应的热效应:H+(aq)十OH﹣(aq)=H2O;△H=一573kJ/mol,分别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醋酸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放出的热量为②>③>①,所以△H1>△H3>△H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和热,明确和热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电离、浓硫酸溶于水的热效应即可解答,难度不大.12.在容器充入SO2和只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时,18O存在于()A.只存在于O2B.只存在于O2和SO3C.只存在于SO2和SO3D.SO3、SO2和O2都有可能存在【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从化学键角度说,化学反应本质是旧键断裂,形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键;可逆反应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据此判断.【解答】解:反应过程化学键断裂,存在原子有S原子、16O原子、18O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物质,二氧化硫、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在同样的条件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氧气,所以18O2的18O通过化合反应存在于SO3,SO3的18O 通过分解反应会存在于SO2,最终SO3、SO2、O2都含有18O,故选:D.【点评】本题以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可逆反应的可逆性,比较基础,注意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物都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为生成物.13.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0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U形管右侧液面升高,说明锥形瓶内气压由于加入物质而增大以及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生石灰加入水都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解答】解:因氢氧化固体,浓硫酸、生石灰加入水都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温度升高,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U形管右侧液面升高,故选:B.【点评】记住物质溶于水吸放热情况,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溶于水放热,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14.钛被称为“第三金属”,其制取原料为金红石(TiO2),制取步骤为:TiO2﹣→TiCl4Ti已知:①C(s)+O2(g)═CO2(g)△H1②2CO(g)+O2(g)═2CO2(g)△H2③TiO2(s)+2Cl2(g)═TiCl4(s)+O2(g)△H3则反应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为()A.△H3+2△H1+2△H2B.△H3+2△H1+△H2C.△H3+2△H1﹣△H2D.△H3+2△H1﹣2△H2【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①C(s)+O2(g)═CO2(g)△H1②2CO(g)+O2(g)═2CO2(g)△H2③TiO2(s)+2Cl2(g)═TiCl4(s)+O2(g)△H3则③+2×①﹣②可得:TiO2(s)+2Cl2(g)+2C(s)=TiCl4(s)+2CO(g),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热效应.【解答】解:①C(s)+O2(g)═CO2(g)△H1②2CO(g)+O2(g)═2CO2(g)△H2③TiO2(s)+2Cl2(g)═TiCl4(s)+O2(g)△H3则③+2×①﹣②可得:TiO2(s)+2Cl2(g)+2C(s)=TiCl4(s)+2CO(g),依据盖斯定律可知: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为△H3+2△H1﹣△H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侧重考查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热效应,解题关键准确利用已知反应通过混合运算得到目标方程式,题目难度等.15.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专题】图像图表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根据图象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计量数之间的关系;B、根据某一时间反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变化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C、根据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D、根据某一时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多少判断浓度的关系.【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反应M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N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则在反应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图象,在相等的时间内消耗的N和M的物质的之比为2:1,所以反应方程式应为:2N M,故A错误;B、由图可知t2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继续向正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B错误;C、由图可知t3时,反应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错误;D、t1时,N的物质的量为6mol.M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做题时注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角度,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是否达到平衡,题目难度一般.二、填空题(共11个大题,55分)16.家用液化气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在101kPa时,10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热量5×105kJ,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O2(g)=4CO2(g)+5H2O (l)△H=﹣2900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依据质量换算物质的量,当10kg丁烷完全反应物质的量=mol,结合化学方程式对应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焓变写出.【解答】解:当10kg丁烷完全反应物质的量=mol,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5kJ,2mol丁烷完全反应放热==5800KJ,依据反应物和产物状态标注聚集状态和对应量下的反应热,书写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4H10(g)+13O2(g)=8CO2(g)+10H2O(l)△H=﹣5800kJ/mol,燃烧热是完全燃烧1mol物质放出的热量,即为2900 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O2(g)=4CO2(g)+5H2O(l)△H=﹣2900kJ/mol,故答案为:C4H10(g)+O2(g)=4CO2(g)+5H2O(l)△H=﹣2900kJ/mol.【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注意焓变计算应和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对应,物质聚集状态的标注,题目较简单.17.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若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2O2(g)=CO2(g)+2H2O(l),△H=﹣89145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CO的燃烧热计算,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进行书写.【解答】解: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283kJ×630=17829kJ,故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1)△H=﹣89145kJ/mol,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1)△H=﹣89145kJ/mol.【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等,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18.反应A+3B=2C+3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 (A)=015molL﹣1s﹣1;②v (B)=06molL﹣1s﹣1;③v (C)=05molL﹣1s﹣1;④v (D)=03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③>②>①>④.【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解答】解:反应A+3B=2C+3D,由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可知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则①=015,②=02,③=025,④=01,则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③>②>①>④,故答案为:③>②>①>④.。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 (共20题;共60分)1. (3分) (2016高二上·泰州期中) 一定温度下,反应 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 . 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 . 恒容,充入N2C . 恒容,充入HeD . 恒压,充入He2. (3分) (2018高一上·北京期中) 酸性溶液中,Fe2+会被空气缓慢氧化为Fe3+。
不同条件下,一定浓度的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该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2+4H+=Fe3++2H2OB . pH=1.5时Fe2+的氧化率一定比pH=2.5时大C . Fe2+的氧化率仅与溶液的pH和温度有关D . 其他条件相同时,80℃时Fe2+的氧化率比50℃时大3. (3分) (2018高二下·海宁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B . 升高温度和增加反应物的浓度,都使反应物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加C . 化学反应速率可通过实验测定,比如可以测量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释放出的气体的体积,或者可以用比色的方法测定溶液颜色的深浅进行换算D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4. (3分)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 cC (g) + 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A的转化率变大B . a < c + dC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 D的体积分数变大5. (3分) (2015高二上·沈阳月考)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非自发进行的是()A . N2(g)+2O2(g)=2NO2(g)△H=+67.7 kJ/molB . CaCO3(s)=CaO(s)+CO2(g)△H=+1921.8 kJ/molC . C6H12O6 (s)+6O2 (g)=6CO2 (g)+6H2O(l)△H=﹣2804 kJ/molD . 2CO(g)+O2 (g)=2CO2(g)△H=﹣566 kJ/mol6. (3分) X、Y、Z三种气态物质在298K下发生反应,其变化符合下列各图.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 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2Z(g),△H=﹣(E2﹣E1)B . 若图Ⅲ中甲表示压强,乙表示Z的含量,其变化符合图Ⅲ中的曲线C . 若容器容积为10L,t1=10s,则前1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Y)=0.006mol•L﹣1s﹣1D . 若该体系在373K下反应,则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小于t1 ,且达到平衡时c(X)>0.3mol/L7. (3分) (2017高一下·湖北期末) 对于可逆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 v(A)=0.5 mol•L﹣1•min﹣1B . v(B)=1.2 mol•L﹣1•s﹣1C . v(D)=0.4 mol•L﹣1•min﹣1D . v(C)=0.1 mol•L﹣1•s﹣18. (3分) (2017高二上·双峰期末) 关于下列各图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甲图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483.6kJ•mol﹣1B . 乙图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g)⇌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C . 丙图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A%=B%D . 丁图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的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 大于NaB溶液9. (3分) (2016高二上·南昌期中) 将一定体积的SO3(g)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并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相同体积的SO3(g),达到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下列值减小的是()A .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 . SO3(g)的转化率C .D .10. (3分)(2019高二上·屯溪期中)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A(g)+B(g)3C(g)+D(s)△H<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 图I表示增加反应物浓度对该平衡的影响B . 图II表示减小压强对该平衡的影响C . 图Ⅲ表示温度对该平衡的影响,温度:乙>甲D . 图IV表示催化剂对该平衡的影响,催化效率:甲>乙11. (3分) (2015高二下·霍邱期中) 已知反应2A(g)⇌2B(g)+C(g)△H<0,达平衡时,要使c(A)增大同时使v(正)增大,应改变的条件为()A . 减小容器容积B . 增大容器容积C . 减小B的浓度D . 降温12. (3分) (2015高二下·翔安期中)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NO2⇌2NO+O2 ,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 . 反应停止了B .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均为零C .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D .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13. (3分)下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B . X、Y、Z均为气态C . 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 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14. (3分)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氨合成塔的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占22%,氢气的体积占78%,经合成反应达到平衡后,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缩小至原体积的95%,氮气的转化率接近于()A . 11.5%B . 10.5%C . 9.75%D . 13.2%15. (3分) 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 . 66.6%B . 42%C . 50%D . 33.3%16. (3分)硝酸生产中,500℃时,NH3和O2可能发生如下反应:①4NH3 (g)+5O2 (g)⇌4NO (g)+6H2O (g);△H=﹣907.2kJ•mol﹣1 K=1.1×1026②4NH3 (g)+4O2 (g)⇌2N2O (g)+6H2O (g);△H=﹣1104.9kJ•mol﹣1 K=4.4×1028③4NH3 (g)+3O2 (g)⇌2N2 (g)+6H2O (g);△H=﹣1269.2kJ•mol﹣1K=7.1×10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增大压强,则反应的②K不变,反应①和③的K减小B . 500℃时,2NH3(g)+2O2 (g)⇌N2O (g)+3H2O (g)K=2.2×1028C . 500℃时,N2 (g)+O2 (g)=2NO (g)△H=+181 kJ•mol﹣1D . 500℃时,2 mol NH3 与2.5 mol O2混合发生反应①,可放出热量453.6 kJ17. (3分) (2018高二上·攀枝花期末) T℃时,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C(s) △H<0,按照不同配比充入A、B,达到平衡时容器中A、B浓度变化如图中曲线(实线)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B . c点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向逆向进行C . 若c点为平衡点,则此时容器内的温度高于T℃D . T℃时,直线cd上的点均为平衡状态18. (3分) (2016高二上·日喀则期中) 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COS(g)+H2(g)K=0.1反应前CO的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 . 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 . 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D . 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19. (3分)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2(g)+I2(s)△H>0,若0~15s内c(HI)由0.1mol•L﹣1降到0.07mol•L﹣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0~15 s内用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I2)=0.001 mol•L﹣1•s﹣1B . c(HI)由0.07 mol•L﹣1降到0.05 mol•L﹣1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10 sC .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D . 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20. (3分) (2016高二下·莆田期末) 反应:A(气)+3B(气)⇌2C(气)△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 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 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非选择题 (共6题;共40分)21. (5.0分)(2016·上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CO2的捕集利用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完成下列填空:(1)目前国际空间站处理CO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CO2(g)+4H2(g)⇌CH4(g)+2H2O(g)已知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若温度从300℃升至400℃,重新达到平衡,判断下列表格中各物理量的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相同温度时,上述反应在不同起始浓度下分别达到平衡,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如下表:a、b、c、d与m、n、x、y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3)碳酸:H2CO3,Ki1=4.3×10﹣7,Ki2=5.6×10﹣11草酸:H2C2O4,Ki1=5.9×10﹣2,Ki2=6.4×10﹣50.1mol/LNa2CO3溶液的pH________0.1mol/LNa2C2O4溶液的pH.(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大的是________.若将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和碳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a.[H+]>[HC2O4﹣]>[HCO3﹣]>[CO32﹣] b.[HCO3﹣]>[HC2O4﹣]>[C2O42﹣]>[CO32﹣]c.[H+]>[HC2O4﹣]>[C2O42﹣]>[CO32﹣] d.[H2CO3]>[HCO3﹣]>[HC2O4﹣]>[CO32﹣](4)人体血液中的碳酸和碳酸氢盐存在平衡:H++HCO3﹣⇌H2CO3,当有少量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的pH变化不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22. (14.0分) (2015高二上·宜春期末) 在密闭容器中,使2mol N2和6mol H2混合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ΝΗ3(g)△H<0(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________;N2和H2的转化率比是________.(2)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密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4)若容器恒容、绝热,加热使容器内温度迅速升至原来的2倍,平衡将________(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的2倍.23. (10.0分)磷化氢气体(PH3)是一种强烈的储粮害虫杀剂,其制取原理类似于实验室制氨气,空气中磷化氢气体达到2PPM以上是就会造成人畜中毒,请回答:(1)用碘化磷(PH4I)和烧碱反应制取P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实验室用吸收硫酸铜溶液吸PH3时的化学方程式24CuSO4+11PH3+12H2O=8C u3P↓+3H3PO4+24H2SO4 中氧化剂是________,当吸收2.2molPH3转移电子________mol(3)氧硫化碳(COS)可替代磷化氢而被用作熏蒸剂.粉末状的KSCN与浓硫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得到COS和两种硫酸氢盐,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氧硫化碳水解及部分应用流程如下(部分产物已略去):COS H2S Na2S M溶液+H2①组成氧硫化碳和磷化氢的各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②已知M溶液中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S2O32﹣,则反应Ⅲ中生成S2O3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③如图是反应Ⅲ中,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反应时间与H2产量的关系(Na2S初始含量为3mmol).由图象分析可知,a点时M溶液中除S2O32﹣外,还有________(填含硫微粒的离子符号).24. (3分)恒温恒容时,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s)+CO2(g)⇌2CO(g),下列描述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①C(s)的浓度不再改变②CO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③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④气体的密度再改变⑤单位时间内消耗1molCO2 ,同时生成2molCO⑥n(CO2):n(CO)=1:2 v正(CO2)=2v逆(CO)25. (6.0分) (2017高一下·湖州期中)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反应0〜10s的化学反应速率v(Z)=________.(3)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________.26. (2分) (2016高二上·吉林期中) 现有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c(SO2始)=0.4mol/L,c(O2始)=1mol/L,经测定该反应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19,试判断:(1)当SO2的转化率为50%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向哪个方向进行?(2)达平衡状态时,SO2的转化率应为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1mol 氧气分子中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2.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D.CO(g)+H2O(g)═CO2(g)+H2(g)△H>03.在一定条件下,将8mol A和25.7mol B两种气体通入体积为W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气)+n B(气)=2C (气).经t秒钟,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7.5mol,23.7mol,1mol.则m与n值应是()A.m=2,n=1 B.m=1,n=3 C.m=1,n=4 D.m=3,n=1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H=﹣293.23kJmol﹣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mol﹣1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mol﹣1C.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D.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小于1 mol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5.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 C(s)+O2(g)═CO(g);△H2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③H2(g)+O2(g)═H2O(l);△H5 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6.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C.②③D.③④7.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CuSO4(aq)═ZnSO4(aq)+Cu(s)△H=﹣216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B.CaCO3(s)═CaO(s)+CO2(g)△H=+178.5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C.HI(g)═H2(g)+I2(s)△H=﹣26.5 kJmol﹣1,1 mol HI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26.5 kJ的热量D.H+(aq)+OH﹣(aq)═H2O(l)△H=﹣57.2 kJmol﹣1,含1 mol NaOH水溶液与含0.5 mol 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2 kJ8.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组别c(HCl)(molL﹣1)温度(℃)状态1 2.0 25 块状2 2.5 30 块状3 2.5 50 粉末状4 2.5 30 粉末状A.4﹣3﹣2﹣1 B.1﹣2﹣3﹣4 C.3﹣2﹣4﹣1 D.3﹣4﹣2﹣19.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1;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kJmol﹣1;异丁烷的燃烧热为2869.6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奥运火炬燃烧时的能量转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相同质量的正丁烷和丙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多C.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3H8+5O2=3CO2+4H2O;△H=﹣2221.5 kJmol﹣110.在N2+3H2═2NH3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时间内,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S).所经过的时间是()A.0.44s B.1s C.7.33s D.2s1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H=﹣57.3KJ/mol,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3<△H2C.△H2>△H1>△H3D.△H1>△H3>△H212.在容器中充入SO2和只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时,18O存在于()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D.SO3、SO2和O2中都有可能存在13.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0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4.钛被称为“第三金属”,其制取原料为金红石(TiO2),制取步骤为:TiO2﹣→TiCl4Ti已知:①C(s)+O2(g)═CO2(g)△H1②2CO(g)+O2(g)═2CO2(g)△H2③TiO2(s)+2Cl2(g)═TiCl4(s)+O2(g)△H3则反应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为()A.△H3+2△H1+2△H2B.△H3+2△H1+△H2C.△H3+2△H1﹣△H2D.△H3+2△H1﹣2△H215.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二、填空题(共11个大题,55分)16.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在101kPa时,10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热量5×105kJ,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7.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若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18.反应A+3B=2C+3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 (A)=0.15molL﹣1s﹣1;②v (B)=0.6molL﹣1s﹣1;③v (C)=0.5molL﹣1s﹣1;④v (D)=0.3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19.已知:H2O (g)=H2O (l)△H=Q1 kJ/molC2H5OH (g)=C2H5OH (l)△H=Q2kJ/molC2H5OH (g)+3O2(g)=2CO2(g)+3H2O (g)△H=Q3 kJ/mol.若使23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热量为(下列式子中Q1、Q2、Q3均取绝对值)20.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g的单质磷(P)在3.2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kJ热量.(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其相应质量(g)为.(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H=.(3)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21.将物质的量相等的H2和I2气充入密闭容器,进行反应H2(g)+I2(g)⇌2HI(g),测得2min时v(HI)为0.1mol(Lmin)﹣1,I2(g)的浓度为0.4molL﹣1,试确定:(1)H2和I2的反应速率为.(2)H2和I2的起始浓度为.(3)2min 末HI的浓度为.22.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为燃料,以二氧化氮作氧化剂,它们相互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N2(g)+2O2(g)=2NO2(g)△H=+67.7kJ/mol N2H4(g)+O2(g)=N2(g)+2H2O (g)△H=﹣534kJ/mol则N2H4(g)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3.已知:H2O(g)═H2O(l)△H=Q1 kJmol﹣1C2H5OH(g)═C2H5OH(l)△H=Q2 kJmol﹣1C2H5OH(g)+3O2(g)═2CO2(g)+3H2O(g)△H=Q3 kJmol﹣1若使46g酒精液体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24.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时放热2.444KJ,则反应H2(g)+O2(g)═H2O(l)的△H= kJmol﹣1.25.人体内葡萄糖的消耗可用下述化学方程式表示C6H12O6(s)+6O2(g)→6CO2(g)+6H2O(l)△H=﹣2800KJ/mol如果某人每天消耗12540KJ 热量,他每天至少要摄入g葡萄糖.26.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I2和1mol H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H<0.(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H2,反应速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理由是.(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CO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理由是.(3)保持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CO2,反应速率,理由是.三.附加题(5小题共20分)提示:以下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选错或多选不得分,少选2分.27.已知在相同状况下,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能够放出能量2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O2(g)═2CO2(g)+H2O (l)△H=﹣1 300kJmol﹣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10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 300 kJ的热量B.当1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 300 kJ的热量C.当2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 300 kJ的热量D.当8 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 300 kJ的热量29.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气)+nB(气)⇌pC(气)+qD (气),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生成m molA 同时消耗q mol的D;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④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⑤反应速率v A:v B:v C:v D=m:n:p:q;⑥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⑦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p:q.其中,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③④⑦B.①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③⑥30.下列方法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A.增加某一组分的浓度B.增体系的大压强C.升高体系的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31.已知:CH4(g)+2O2(g)═CO2(g)+2H2O(l);△H=﹣Q1kJmol﹣1,2H2(g)+O2(g)═2H2O(g);△=﹣Q2 kJmol﹣1,2H2(g)+O2(g)═2H2O(l);△H2=﹣Q3 kJmol﹣1常温下,取体积比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A.0.4Q1+0.05Q3B.0.4Q1+0.05Q2C.0.4Q1+0.1Q3D.0.4Q1+0.2Q2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kJ.且1mol 氧气分子中的化学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2H2+O22H2O,1molH2O含有2molH﹣O键,1molH2中1mol H﹣H键,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依此结合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解: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是放热反应,所以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设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x,根据方程式:2H2+O22H2O,则:4×121kJ=463kJ×4﹣(2x+496kJ),解得x=436KJ,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注意化学反应放出的热量=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2.下列图象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白磷比红磷稳定C.S(g)+O2(g)═SO2(g)△H1,S(s)+O2(g)═SO2(g)△H2,则△H1>△H2D.CO(g)+H2O(g)═CO2(g)+H2(g)△H>0【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由图象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B、由图象可知白磷的能量比红磷的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C、由图象可知气态S的能量比固态S的能量高,所以气态硫放出热量多;D、由图象可知该反应是能量升高的反应.【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金刚石的能量比石墨的能量高,从低能态到高能态要吸热,所以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白磷的能量比红磷的能量高,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气态S的能量比固态S的能量高,所以气态硫放出热量多,由于△H为负值,所以△H1<△H2;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该反应是能量升高的反应,CO2(g)+H2(g)是反应物,CO(g)+H2O(g)是生成物,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方程为CO2(g)+H2(g)=CO(g)+H2O(g)△H>0,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有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的题目,考查学生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3.在一定条件下,将8mol A和25.7mol B两种气体通入体积为W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气)+n B(气)=2C (气).经t秒钟,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7.5mol,23.7mol,1mol.则m与n值应是()A.m=2,n=1 B.m=1,n=3 C.m=1,n=4 D.m=3,n=1【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计算A、B、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根据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m、n的值.【解答】解:经t秒钟,A、B、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7.5mol,23.7mol,1mol,则:△n(A)=8mol﹣7.5mol=0.5mol,△n(B)=25.7mol﹣23.7mol=2mol,△n(C)=1mol,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m:n:2=△n(A):△n(B):△n(C)=0.5mol:2mol:1mol=1:4:2,解得m=1,n=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4.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l)+O2(g)═SO2(g)△H=﹣293.23kJmol﹣1,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s)+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93.23 kJmol﹣1B.S(g)+O2(g)═SO2(g),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93.23 kJmol﹣1C.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大于1 mol 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D.1 mol SO2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总和小于1 mol硫和1 mol氧气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之和【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也要吸收热量以及放热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来分析.【解答】解:A、因物质由固态转变成液态也要吸收热量,所以S(g)+O2(g)=SO2(g)的反应热的数值小于297.23kJmol﹣1,故A错误;B、因物质由气态转变成液态也要释放热量,所以S(g)+O2(g)=SO2(g)的反应热的数值大于297.23kJmol﹣1,故B错误;C、因放热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1mol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和1molO2的键能总和,故C正确;D、因放热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1molSO2的键能总和大于1molS和1molO2的键能总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反应热的计算,需要注意的是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变也存在能量的变化.5.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 C(s)+O2(g)═CO(g);△H2②S(s)+O2(g)═SO2(g);△H3 S(g)+O2(g)═SO2(g);△H4③H2(g)+O2(g)═H2O(l);△H5 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 CaO(s)+H2O(l)═Ca(OH)2(s);△H8.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①②③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④中前者为吸热反应,后者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H<0,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①都为放热反应,△H<0,前者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则△H1<△H2,故①错误;②都为放热反应,△H<0,由于S(s)→S(g)吸热,则前者放出的热量少,则△H3>△H4,故②正确;③都为放热反应,△H<0,消耗的氢气越多,则放出的热量越多,则△H5>△H6,故③正确;④前者为吸热反应,△H7>0,后者为放热反应,△H8<0,则△H7>△H8,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从物质反应的程度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的角度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本题中含有能正确判断反应的吸放热.6.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C.②③D.③④【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及根据反应2A(g)+B(g)⇌2C (g),并利用三段式法计算,据此解答.【解答】解:利用三段式法计算:起始A的浓度为=2mol/L,B的浓度为=1mol/L2A(g)+B(g)⇌2C(g),起始:2mol/L 1mol/L 0变化:0.6mol/L 0.3mol/L 0.6mol/L2s时:1.4mol/L 0.7mol/L 0.6mol/L2s内,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A)==0.3molL﹣1s﹣1;2s内,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B)==0.15molL﹣1s﹣1;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α=×100%=30%;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显然①④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学生应学会利用三段式计算方法来表示各个量,并进行相关的计算.7.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Zn(s)+CuSO4(aq)═ZnSO4(aq)+Cu(s)△H=﹣216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B.CaCO3(s)═CaO(s)+CO2(g)△H=+178.5 kJmol﹣1,E反应物<E生成物C.HI(g)═H2(g)+I2(s)△H=﹣26.5 kJmol﹣1,1 mol HI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26.5 kJ的热量D.H+(aq)+OH﹣(aq)═H2O(l)△H=﹣57.2 kJmol﹣1,含1 mol NaOH水溶液与含0.5 mol 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57.2 kJ【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B、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C、反应是碘化氢分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D、浓硫酸稀释过程放出热量.【解答】解:A、该反应的为放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E反应物>E生成物,故A错误;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守恒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E反应物<E生成物,故B正确;C、反应是碘化氢分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1mol HI在密闭容器中分解后放出的能量小于25.6 kJ,故C错误;D、浓硫酸稀释放出热量,因此1 mol NaOH水溶液与含0.5 mol的浓硫酸混合后放热大于57.2 kJ,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判断,焓变理解应用,注意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浓硫酸稀释过程放出热量,题目较简单.8.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组别c(HCl)(molL﹣1)温度(℃)状态1 2.0 25 块状2 2.5 30 块状3 2.5 50 粉末状4 2.5 30 粉末状A.4﹣3﹣2﹣1 B.1﹣2﹣3﹣4 C.3﹣2﹣4﹣1 D.3﹣4﹣2﹣1【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根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实验温度越高,固体表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解答】解:由图象可知,t越小用反应需要的时间越少,反应速率越快,则反应速率为a >b>c>d,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2、3、4中,3中的温度高于1、2、4,且1的HCl浓度最低,则3中反应速率大于1、2、4,2、4中,4的接触面积大,则反应速率4>2,所以反应速率为3>4>2>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习中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9.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1;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kJmol﹣1;异丁烷的燃烧热为2869.6kJmol﹣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奥运火炬燃烧时的能量转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相同质量的正丁烷和丙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多C.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3H8+5O2=3CO2+4H2O;△H=﹣2221.5 kJmol﹣1【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有机物的燃烧时主要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B、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丁烷质量比丙烷大,具有的能量多;C、能量越高越不稳定;D、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状态没有标出;【解答】解:A、有机物的燃烧时释放能量,主要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故A正确;B、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丁烷质量比丙烷大,燃烧消耗的氧气多,具有的能量多,所以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故B错误;C、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的燃烧热比正丁烷的燃烧热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为:正丁烷<异丁烷,故C错误;D、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说明完全燃烧1mol丙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2221.5kJ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l)△H=﹣2221.5kJ/mol,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题目,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概念、能量转化形式分析,难度不大.10.在N2+3H2═2NH3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在此时间内,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LS).所经过的时间是()A.0.44s B.1s C.7.33s D.2s【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分析】先依据氢气的反应速率,结合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出v(NH3),再根据t=计算时间.【解答】解:H2表示的平均速率v(H2)=0.45mol/(L∙s),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NH3)=v(H2)=×0.45mol/(L∙s)=0.3mol/(L∙s),氨的浓度增加了0.6mol/L,即△c(NH3)=0.6mol/L,所以反应所经历的时间为=2s,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1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H=﹣57.3KJ/mol,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3<△H2C.△H2>△H1>△H3D.△H1>△H3>△H2【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分析】在稀溶液中,强酸与强碱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来解答.【解答】解: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十OH﹣(aq)=H2O;△H=一57.3kJ/mol,分别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醋酸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放出的热量为②>③>①,所以△H1>△H3>△H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明确中和热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电离、浓硫酸溶于水的热效应即可解答,难度不大.12.在容器中充入SO2和只由18O原子组成的氧气18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时,18O存在于()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D.SO3、SO2和O2中都有可能存在【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从化学键角度来说,化学反应本质是旧键断裂,形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键;可逆反应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据此判断.【解答】解: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存在原子有S原子、16O原子、18O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物质,二氧化硫、氧气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三氧化硫;而三氧化硫在同样的条件下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氧气,所以18O2中的18O通过化合反应存在于SO3中,SO3中的18O通过分解反应会存在于SO中,最终SO3、SO2、O2中都含有18O,2故选:D.【点评】本题以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可逆反应的可逆性,比较基础,注意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无论进行多长时间,反应物都不可能100%地全部转化为生成物.13.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0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U形管右侧液面升高,说明锥形瓶内气压由于加入物质而增大以及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生石灰加入水中都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温度升高,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解答】解:因氢氧化固体,浓硫酸、生石灰加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温度升高,使得瓶内气体压强增大,U形管右侧液面升高,故选:B.【点评】记住物质溶于水吸放热情况,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溶于水放热,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14.钛被称为“第三金属”,其制取原料为金红石(TiO2),制取步骤为:TiO2﹣→TiCl4Ti已知:①C(s)+O2(g)═CO2(g)△H1②2CO(g)+O2(g)═2CO2(g)△H2③TiO2(s)+2Cl2(g)═TiCl4(s)+O2(g)△H3则反应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为()A.△H3+2△H1+2△H2B.△H3+2△H1+△H2C.△H3+2△H1﹣△H2D.△H3+2△H1﹣2△H2【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①C(s)+O2(g)═CO2(g)△H1②2CO(g)+O2(g)═2CO2(g)△H2③TiO2(s)+2Cl2(g)═TiCl4(s)+O2(g)△H3则③+2×①﹣②可得:TiO2(s)+2Cl2(g)+2C(s)=TiCl4(s)+2CO(g),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热效应.【解答】解:①C(s)+O2(g)═CO2(g)△H1②2CO(g)+O2(g)═2CO2(g)△H2③TiO2(s)+2Cl2(g)═TiCl4(s)+O2(g)△H3则③+2×①﹣②可得:TiO2(s)+2Cl2(g)+2C(s)=TiCl4(s)+2CO(g),依据盖斯定律可知: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为△H3+2△H1﹣△H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热的计算,侧重考查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热效应,解题关键准确利用已知反应通过混合运算得到目标方程式,题目难度中等.15.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专题】图像图表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A、根据图象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计量数之间的关系;B、根据某一时间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变化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C、根据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D、根据某一时刻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多少判断浓度的关系.【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反应中M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N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则在反应中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图象中,在相等的时间内消耗的N和M的物质的之比为2:1,所以反应方程式应为:2N M,故A错误;B、由图可知t2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此时反应继续向正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B错误;C、由图可知t3时,反应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错误;D、t1时,N的物质的量为6mol.M的物质的量为3mol,故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故D 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做题时注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角度,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是否达到平衡,题目难度一般.二、填空题(共11个大题,55分)16.家用液化气中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在101kPa时,10kg丁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热量5×105kJ,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O2(g)=4CO2(g)+5H2O(l)△H=﹣2900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依据质量换算物质的量,当10kg丁烷完全反应物质的量=mol,结合化学方程式对应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标注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焓变写出.【解答】解:当10kg丁烷完全反应物质的量=mol,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5kJ,2mol丁烷完全反应放热==5800KJ,依据反应物和产物状态标注聚集状态和对应量下的反应热,书写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4H10(g)+13O2(g)=8CO2(g)+10H2O(l)△H=﹣5800kJ/mol,燃烧热是完全燃烧1mol物质放出的热量,即为2900 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O2(g)=4CO2(g)+5H2O(l)△H=﹣2900kJ/mol,故答案为:C4H10(g)+O2(g)=4CO2(g)+5H2O(l)△H=﹣2900kJ/mol.【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注意焓变计算应和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对应,物质聚集状态的标注,题目较简单.17.已知在101kPa时,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若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1mol 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30倍,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H4(g)+2O2(g)=CO2(g)+2H2O(l),△H=﹣891.45KJ/mol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根据CO的燃烧热计算,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进行书写.【解答】解:CO的燃烧热为283kJ/mol.相同条件下,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热量为283kJ×6.30=1782.9kJ,故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1)△H=﹣891.45kJ/mol,故答案为:CH4(g)+2O2(g)=CO2(g)+2H2O(1)△H=﹣891.45kJ/mol.【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18.反应A+3B=2C+3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 (A)=0.15molL﹣1s﹣1;②v (B)=0.6molL﹣1s﹣1;③v (C)=0.5molL﹣1s﹣1;④v (D)=0.3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③>②>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