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大--园林艺术景观设计一
- 格式:ppt
- 大小:8.37 MB
- 文档页数:122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艺术,它将自然与人文融合在一起,突出了美学视角下的独特魅力。
园林景观设计以美学为中心,融合了建筑学、植物学、雕塑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对空间、形式、色彩、材料等元素的艺术处理,打造出独具风格的景观。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更要注重空间的美学品质,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
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唯美性:园林景观设计追求的是一种唯美的艺术效果。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注重景观的整体美感,追求景观的线条、形态和色彩的和谐统一,营造出艺术感十足的景观空间。
园林景观设计师通过对景观元素的精心配置和组合,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园林景观艺术。
3. 表现性:园林景观设计注重通过景观元素的艺术表现来突出景观的独特韵味。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通过对植物的精心选择和植物造型的艺术处理,营造出色彩丰富、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还注重通过雕塑、水景、灯光等艺术手段来丰富景观的表现形式,从而表现出景观的独特艺术魅力。
4. 周围性: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表现还体现在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上。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注重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注重景观与建筑、道路、人流等周围环境的和谐整合。
园林景观设计师还注重通过景观元素的设置和布局来改善周围环境的美感,从而提升景观的整体艺术效果。
在美学视角下,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景观的美感,更要注重对生态、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和表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艺术。
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表现,园林景观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魅力的景观作品,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净化。
美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具有深远意义和广泛影响的艺术,它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为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和文化的滋养。
校园景观综合调查与分析之广场调查与分析——四季广场。
西农园艺094 张诗尧高校因其专业性质、学科特点、地理位置等不同而各异,因此,高校的景观建设不能脱离高校本身。
设计应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能够直接体现学校当地的地域特点、学校类型、办学特色及文化内涵等,使之成为学校乃至当地一个展示自我的窗口。
下面以本组调查的四季广场为例展开分析。
南校区四季广场属于新建的广场,位于校园超市的南面,自然成为师生休息、娱乐、交流的绝佳场所。
从总体规划来看,四季广场由4个区域组成,分别以“秦岭淮河”、“四季变换”、“传统节日”、“24节气”为主题对应北边景墙及水景小桥、中央平地铺装及雕塑、东西面节日文化墙和南边的24节气廊架。
体现“四季”反映农耕文化的同时也表现了“农”“林”“水”的办学特色和校园精神。
北边水景由三部分构成:水体喷泉、小拱桥、外围景墙。
景墙的黑色卵石与不规则条石拼接的表面铺装象征着秦岭,石材与校园其他景墙铺装(如图书馆南小广场景墙)相呼应,而深色显山之厚重;其下方的水体则象征淮河,水中喷泉以深色景墙为背景更显水之灵动;小拱桥是从外界进入广场的主通道,这样特殊的通道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加上景墙的遮挡,让人过桥后有种“豁然开朗”的体验。
广场中心是一个斜着的立方体雕塑,四面分别刻“春”“夏”“秋”“冬”字样。
地面铺装则是以这个雕塑为中心做的几个同心圆,从里到外分别是12星座、360度的方向和中国传统的24节气。
植物则是樱花,紫叶李,五角枫,金枝槐,其下均设坐凳。
这样我们在休憩时不仅了解了一年四季的变换,也清楚了每个阶段对应的节气与星座,将时令变化与中外文化相结合,更增加了同学们了解这些知识的欲望,让人意识到光阴似箭要珍惜时间,发挥了校园广场的文化体现与传播的功能。
东西两侧的文化墙则是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如上元节、中秋节、春节等,均以墙贴的形式介绍了它们的起源、含义及过节习俗并以诗词提现文化内涵。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收稿日期:2020-06-08作者简介:李侃侃(1987—)女,河南郑州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教课程思政建设方法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育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教师教学发展保障机制研究”(SGH18H02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教改项目“‘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体系建设研究”(JY190322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环境景观设计I”(3204301)课程思政是以“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为目标,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要素的一种课程模式。
课程思政作为近年的热词频频出现[1]。
课程思政中的“课程”二字是相对于思政课程,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讲的,它指的是除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所有专业课、通识课等[2]。
课程思政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抱负,能够自觉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2019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地指出了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4]。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这是中共中央进一步强调了课程思政之于高校和高校教师的重要性,并且在其中明确了各个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但是在专业课教师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课程思政存在片面的理解,在教学中往往会进入难以融入、生搬硬套等误区。
尤其是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该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思考更多的是美学类的知识内容,更容易对课程思政建设无从下手。
一、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构建理念在2014版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中指出,“环境设计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需要,具有综合的环境设计艺术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环境设计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单位、园林设计公司、室内设计与装饰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及管理工作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在让学生学好环境设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要重视引导学生去关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和人居环境建设的需要,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介绍农学院农学(学硕连读)学制六年,前三学年学习本科阶段课程,第四学年进入硕士预科过渡期,并进行考核分流。
未达到要求的转入农学本科专业学习;优秀者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志愿,通过考核,在本院相关专业学习,攻读硕士学位。
农学(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具有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遗传育种、农业区域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高级科技人才。
毕业后能在数字农业、农业生产与规划、生物技术育种、作物标准化栽培体系、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农业经济管理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植物科学与技术学制四年,培养具有植物科学、植物资源开发、植物遗传育种、植物基因工程、植物产品贮运与加工、天然产物提取工艺、绿色食品生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毕业后能在植物安全生产、植物基因工程、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种子科学与工程学制四年,培养具备种子生物科学、种子繁育、加工、检测和种子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种子工程和种子产业化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可在种子科学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经营管理、生产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学硕连读)学制六年,前三学年学习本科阶段课程,第四学年进入硕士预科过渡期,并进行考核分流。
未达到要求的转入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学习;优秀者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志愿,攻读硕士学位。
植物保护(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具有生物科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草害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科技人才。
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开发等工作。
制药工程学制四年,培养具有化工原理、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农药合成与加工、农药分析、农药学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科技人才。
《庭院景观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在学习园林植物与种植设计、电脑辅助设计等课程、具备了初步的景观设计规划能力、植物认知能力、软件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课程。
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助理景观设计师(方案创意)、庭院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绘图员(方案表达)工作岗位,培养学生掌握庭院景观设计项目的项目准备、项目策划、项目详细设计、设计文本编制等综合职业能力,为后续景观设施设计、园林工程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重点对庭院景观设计的发展史、类型、风格、现代公共空间绿化、私人空间绿化等内容进行讲解,目的是能让学生在面对各种庭院空间时,都能独立地、有目的地针对不同的空间进行设计。
课程在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
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艺术观;1.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意识;2.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意识、艺术修养,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景观设计相关审美意识;3.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具备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树立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养成尊重宽容、团结协作和平等互助的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5.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全球视野。
(二)知识目标1.掌握景观设计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了解中西方庭院设计的风格以及最新动态;2.具备学习庭院景观设计的理念;3.具备创新思维的理论知识并能结合专业学习熟练应用;4.掌握庭院景观设计的流程、步骤;5.掌握庭院景观设计所必须的原理、方法。
6.掌握庭院景观设计的原理、流程和文本制作标准;7.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景观测量的基本知识。
大学校园园林景观设计好的主题在大学校园里,园林景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主题可以为整个校园增添活力和美感,成为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
在设计园林景观时,挑选一个合适的主题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几个适合大学校园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自然与现代结合自然与现代结合的主题能够将校园的绿色氛围与现代化的建筑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融合的美感。
在这样的设计中,可以利用现代元素如玻璃、金属等与自然元素如树木、花草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兼具现代感与自然气息的园林景观。
这种主题的设计既能体现出大学校园的现代化理念,又能保留自然的美好。
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主题可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建筑风格等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出一个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园林景观。
这样的设计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底蕴,又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艺术与自然融合艺术与自然融合的主题可以为大学校园带来一种艺术气息。
在设计中,可以引入雕塑、壁画、雕刻等艺术元素,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打造出一个充满艺术感的园林景观。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欣赏艺术的机会,也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吸引力与趣味性。
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主题是当前大学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绿色植被种植、雨水收集利用等生态设计手段,打造出一个环保、节能的园林景观。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校园的绿化率,还能增加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的来说,园林景观设计是大学校园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可以为校园增添活力和美感,让学生们在美丽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希望以上几个主题可以为大学校园园林景观设计带来一些新的灵感,打造出更加优美的校园环境。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与意境营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张哲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陕西省杨陵712000)摘要:就大学校园环境体现着校园的显性文化,是学校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
园林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校园和创造校园生态环境的作用,它还可以反映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念、缅怀历史,甚至对学生的内在素质教育起到无法预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论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园前区为切入点,对校园前景和校内一园进行实地调研、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突出显示了学校“农、林、水”,和“现代与古朴”并行的风格特点,以及其自然优美的游园风光。
并在对学校园林景观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小结。
关键词:校园景观;意境;内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图分类号:S7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6-0096-021校园概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已经建设成为一个较完备的园林景观体系。
在未踏进校门开始,已经可以体会到其文化内涵的建设。
在进入校园门口之前,大门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块大型浮雕,以“都江堰”和“三峡”为主景构建出“现代农业场景”与“古代农业场景”,体现着“农、林、水”的农业院校的主题思想,也意味着“继往”与“开来”的美好寓意。
随着逐渐进入校园内部,校园文化氛围更加突出和明显,通过微地形设计、植物围合、水体规划和景观雕塑小品等设计,校园内无不体现着文化与内涵,意在通过景观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改善与提高师生的校园归属感。
2景观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该校园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为主体。
步入校园,由近及远映入眼帘的景观有:方块状种植绿篱,圆形喷泉广场与雕塑和红色建筑物主体。
中轴线两侧即为喷泉水池、建筑小品和种植于微地形上面的乔灌草植物群落。
前景由9块方形植篱组成“田”,与其两侧的喷泉长池表现农耕文明。
同时在空间上起到拉长空间的作用。
中部为下沉式的同心圆喷泉广场,中心雕塑“希望的田野”是梯田和镰刀的造型,意味着学风“蒸蒸日上”,也是农业院校的象征。
《园林艺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5002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学分:2计划学时:32适用专业: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1.前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给学生传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体现艺术性的理论和技巧, 使学生了解园林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造景艺术和技巧、园林空间构图艺术,具备对园林景观艺术性的鉴赏和初步的设计、组织能力,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
本课程是以“园林工程制图”、“测量学”、“园林植物”“园林绘画”为前期课程,同时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与小品”“园林工程”等课程相衔接配合,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课程,课程的实施注重工学结合,以应用为主线,以企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设计思路园林艺术课程是学习园林风景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园林各造景要素设计艺术理论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美的鉴赏和创作水平,为后续课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与小品”、“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园林艺术美的鉴赏和创作水平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程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实际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美的鉴赏和创作水平。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工作任务:园林风景艺术、山水地形、园林建筑等几个学习项目。
这些项目将主要突出学生对园林美的鉴赏能力训练,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园林相关实际工作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3-12-14大数据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韩酉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ꎬ陕西咸阳712100)[摘㊀要]㊀新时代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新技术的运用ꎬ大数据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ꎬ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ꎮ与大数据有关的新技术有很多ꎬ例如BIM㊁虚拟现实技术等ꎮ而本文在对当代风景园林设计进行分析过程中ꎬ关于大数据的应用主要选取了BIM以及虚拟现实两种技术作为代表重点探讨ꎬ以具体的案例为切入点ꎬ梳理了大数据背景下BIM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优势ꎬ并且文章的最后指出大数据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前景ꎮ[关键词]㊀大数据ꎻBIM技术ꎻ虚拟现实技术ꎻ风景园林设计ꎻ应用中图分类号:F326.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1-0177-03TheApplicationofBigDatainContemporary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HanYouting(NorthwestA&FUniversityꎬXianyang712100ꎬShaanxiꎬChina)Abstract:Themosttypicalrepresentativeoftheneweraistheapplicationofnewtechnology.Asanimportantpartofitꎬbigdatahasbeenwidelyusedincontemporary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TherearemanynewtechnologiesrelatedtobigdataꎬsuchasBIMꎬvirtualrealitytechnologyꎬandsoon.Intheprocessofanalyzingcontemporary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ꎬtheapplicationofbigdatamainlyselectsBIMandvirtualrealityastworepresentativetechnologiestofocusonthediscussion.WithspecificcasesasthestartingpointꎬtheadvantagesofBIMtechnologyandvirtualrealitytechnologyapplic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bigdataaresummarized.Fi ̄nallyꎬthepaperpointsouttheapplicationprospectofbigdataincontemporary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Keywords:BigdataꎻBIMtechnologyꎻvirtualrealitytechnologyꎻlandscapearchitecturedesignꎻapplication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重要举措ꎬ风景园林设计是推进生态文明高速发展的关键手段ꎬ是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的首要任务ꎮ在新技术的推动下ꎬ风景园林设计逐渐向着数字化㊁网络化㊁多元化㊁智慧化方向发展ꎬ打破了传统风景园林设计局限性ꎬ不仅使公众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ꎬ而且充分展示了现代建筑美观ꎬ加快了风景园林建设改革㊁创新的步伐ꎮBIM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是大数据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新技术ꎬ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ꎬ本文重点针对这两项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ꎬ重点突出技术优势ꎬ阐明风景园林设计环节ꎬ大数据应用的良好前景ꎬ旨在为风景园林科学合理设计以及全过程数字化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ꎮ1㊀BIM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概述1.1㊀BIM技术与BIM+技术BIM技术基于三维空间以及多维信息模型ꎬ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相关信息㊁资源集合在一个模型之中ꎬ以便于各个参与主体都能更好的使用ꎮBIM最为典型的特点是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ꎬ可对建筑物真实信息进行可视化的模拟ꎬ实现了设计㊁施工㊁运维一体化ꎬ生产成本降低的同时ꎬ建筑质量以及进度得到保障[1]ꎮ本次研究将重点放在了BIM+技术层面ꎬ以BIM技术为基础ꎬ充分考虑到园林行业发展需求以及特点ꎬ结合GIS技术㊁倾斜摄影技术㊁物联网㊁大数据等ꎬ形成基于BIM技术的风景园林数字化模型ꎬ既包含着数据获取㊁处理ꎬ同时也涵盖了模型构建㊁数据集成等ꎬ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技术ꎬ此技术将风景园林现实设计和三维模型有效互通ꎬ设计以及施工效率提高的同时ꎬ建筑成本降低ꎬ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后续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ꎮ1.2㊀虚拟现实技术此技术将虚拟㊁现实二者结合ꎬ形成了以虚拟世界体验为基础的仿真系统ꎬ借助计算机打造真实模拟环境ꎬ运用此技术模拟的环境ꎬ用户可以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2]ꎮ此技术在具体应用环节借助的是现实中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源ꎬ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形成了电子信号ꎬ运用多种类型输出设备ꎬ将这些电子信号转变为可以使用户有真实体验的具体情景ꎬ现象呈现的是用户肉眼无法看到的事物ꎬ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物体ꎬ通过三维模型展示在人们眼前ꎮ当前虚拟现实技术逐渐走向成熟ꎬ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也被广泛应用ꎮ风景园林设计复杂且多变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合理化应用ꎬ可以推进现场设计互动性ꎬ科学且全面模拟各个操作以及设计环节ꎬ风景园林布局更加优化ꎮ设计人员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完成风景园林设计ꎬ站在多个视角下分析ꎬ实现了景观设计和周边环境的巧妙融合ꎬ与传统设计相比较ꎬ虚拟现实技术实用性优势更加突出ꎮ77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12㊀BIM+技术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实例2.1㊀案例概述此次选取的案例占在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ꎬ属于动物园水域工程改造项目ꎬ整体环境优美ꎬ水域也较为开阔ꎬ植物生长良好ꎻ但是由于风景园林建成的时间较长ꎬ年限较长ꎬ码头区域㊁建筑㊁桥梁㊁周围设施设备陈旧ꎬ所以如何才能解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环节模型和复杂情况的融合成为了重点问题ꎮ此案例采用的是BIM+倾斜摄影+GIS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ꎬ借助SuperMap软件构建了BIM为基础的模型ꎬ并在此基础之上和倾斜摄影以后的ContextCaptur自动生成模型互融互通ꎬ打造了与实际情况高度匹配的设计模型ꎬ精确度更高ꎬ设计效果呈现的是 所见即所得 ꎮ2.2㊀BIM模型建立案例工程以设计图纸作为重要依据ꎬ将各个专业图纸汇总建模ꎻ结合不同专业具体要求ꎬ借助BIM技术对园林土建㊁结构㊁水电管线㊁绿化种植等存在的诸多矛盾进行协调ꎬ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知[3]ꎮ此环节对于Revit模型精度要求较高ꎬ所以方案制定㊁初步设计以及施工图绘制中模型精准度要求在L350等级以上ꎬ保证设计过程中包含的构件精度可以满足施工具体要求ꎮ施工单位结合需求深化模型ꎬ保证能够与施工需求相符ꎮ2.3㊀BIM+模型2.3.1㊀倾斜摄影案例工程中ꎬ风景园林设计环节场地建模难度较大ꎬ此案例主要采用的是倾斜摄影与ContextCapture相结合的形式自动完成场地建模ꎮ通过运用无人机在航线飞行的过程中将数据快速捕捉ꎬ对多个路线进行拍摄ꎮ在航摄结束以后ꎬ一共获取了航摄照片700多张ꎬ并将这些数据导入至ContextCapture内ꎬ采用空三算法进行计算ꎬ自动搭接航摄照片ꎬ实现了初步逆向建模工作的顺利完成ꎮContextCapture软件自身携带了不同类型的数据模式ꎬ例如一些通用型格式有OSGB㊁FBX㊁OBJ㊁DAE等ꎬ此案例工程最终输出的格式是OSGBꎬ构建的三维模型具体见图1㊁图2所示ꎮ图1㊀无人机航拍路径模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图2㊀空三运算图像2.3.2㊀BIM+GIS模型Revit模型通过运用以下两种形式对模型进行了整合:一是基于传统BIM软件中的Navisworks完成模型传递和整合ꎻ二是借助SuperMapGIS平台系统对模型进行整合ꎮ前者构建的模型在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模型交互性更强ꎬ但是模型打造的视觉效果无法满足风景园林真实性㊁艺术性需求ꎻ而后者整合以后的模型视觉效果良好ꎬ既可以进行二维数据模拟㊁存储㊁管理ꎬ而且还具备了可视化㊁分析于一体的功能ꎬ但是很难实现逆向BIM模型成果交付ꎮ此案例在对模型进行叠加的时候ꎬ借助SuperMap对倾斜摄影模型压平㊁拉伸ꎬ将悬浮物剔除ꎬ同时还对水面进行了相应了修复ꎬ摄影图像破损处修补㊁完善ꎬ针对异常情况㊁水面流动等带来的模型问题依然可以完成拍摄操作ꎮ另外运用Civil3D等一些GIS技术ꎬ针对用地高程㊁坡度㊁流域㊁坡向等进行了相应的计算㊁通视以及日照分析ꎮ2.4㊀BIM+物联网+大数据BIM技术在和物联网有效结合中ꎬ能够将BIM技术现场数据采集中遇到的问题很好的解决ꎬ各个专业模型借助BIM+物联网整合在一起以后ꎬ推进了大数据化管理[4]ꎮ风景园林设计时在工地安装了摄像头㊁AI视频监控设备ꎬ运用云技术㊁移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ꎬBIM模型以及有关资料文件同步储存于云端ꎬ保证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的同时ꎬ工程文档可以在整个项目环节更好的共享与流通ꎮ除此之外ꎬ项目管理层也可以运用浏览器㊁移动设备及时查看工程模型以及施工情况ꎬ进而做出对比ꎬ查询㊁审批㊁标记园林项目有关的资料ꎮ3㊀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分析㊀㊀在此案例工程中ꎬ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山体的时候主要采用的就是虚拟现实技术ꎬ结合工程设计具体要求ꎬ选择了AutoCAD㊁SketchUP㊁三维虚拟现实技术三大设计系统ꎬ运用以上三种系统对环境中山体进行模拟ꎬ并且针对设计的山体效果图线条数量进行了比对ꎬ进而科学设计山体构造ꎮ此案例工程设计山体时ꎬ虚拟现实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的运用中包含着三维虚拟现实技术㊁SQLServer数据库㊁VirtoolsMul-tiuserServer服务器㊁环境模型库ꎮ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及处理ꎬ设计人员在将请求发送以后ꎬ三维虚拟现实技术便可完成相应数据的查询㊁修改㊁添加㊁删除ꎮ如果站在系统拓展性㊁灵活性视角下而言ꎬ环境设计中二维图形信息实现了高效调整ꎬ基于几何变换将三维虚拟现实效果图完美的呈现ꎮ具体见图3所示ꎮ871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图3㊀三种设计系统的效果比对㊀㊀由图3可以看出ꎬ采用的设计系统不同的时候ꎬ呈现的山体效果图也会不一样ꎬAutoCAD设计系统线条数量最多ꎬ其次是SketchUP设计系统效果图ꎬ最后是三维虚拟现实技术设计系统设计的效果图ꎮ三维虚拟现实技术设计风景园林山体的时候运用虚拟现实线条代替了传统设计中的线条ꎬ山体和地面实现了分界的合理化ꎬ环境艺术效果会更加理想ꎮ4㊀大数据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趋势及前瞻㊀㊀目前我国关于风景园林领域方面ꎬ新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ꎬ而且大多数集中于空间规划㊁绿地设计管理㊁人文景观塑造等层面ꎮ站在全球范围数字景观技术的运用视角下ꎬ不仅看出ꎬ大数据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ꎬ并且在未来拥有很好的实践以及发展前景[5]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ꎬ不仅能够实现风景园林领域数字化㊁多元化发展ꎬ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风景园林建设中生态和形态不协调问题ꎬ使人们多元化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ꎬ特别是在5G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ꎬ技术本身打破了空间㊁时间局限性ꎬ为城市居民生活㊁交通㊁运输等方面提供了更多便利性ꎬ物联网的融入㊁现实与虚拟的巧妙结合㊁通信网的普及等等都为未来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具体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ꎮ国内数字化技术应用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ꎬ在我国风景园林设计领域ꎬ空间建模技术㊁大数据技术㊁参数化技术等都在不断尝试中创新ꎬ特别是动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风景园林设计革新中的重点ꎬ正逐步得到广泛应用ꎮ在国家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ꎬ公园式城市以及城市双修等新理念大范围推行ꎬ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中也开始逐渐转向生态化㊁品质化㊁精细化㊁科学化ꎮ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风景园林领域生态㊁形态㊁人群活力等诸多问题ꎬ三维空间信息采集技术㊁大数据技术㊁虚拟现实技术㊁BIM技术等会在更深层面应用㊁推广ꎬ进而推进风景园林设计生态化㊁协同化发展[6]ꎮ大数据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前景非常不错ꎬ对于目前生态与形态协同发展㊁人本理念㊁设计与实施一体化等三大诉求的实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ꎮ未来的风景园林设计环节ꎬ不管是技术方法运用方面ꎬ还是实践操作的时候ꎬ大数据均能够发挥其优势ꎬ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体现出来:一是技术方法方面ꎬ跨学科以及跨领域是风景园林设计中大数据未来应用的趋势ꎬ技术方法的有效融合为风景园林设计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思路ꎬ弥补了原来单一化的技术运用局限性问题ꎮ由于风景园林设计极易受到形态㊁生态㊁人群等诸多因素影响ꎬ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进一步尝试跨学科多技术的融合ꎬ打造系统化的技术手段新模型ꎬ通过深度融合以及不断进行技术试验ꎬ突出各个技术的优势ꎮ最近几年ꎬLIM技术应用体系逐渐趋于成熟ꎬ触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ꎬ例如风景园林勘查设计㊁规划设计等一些较为专业技术的应用ꎬ除此之外还有场地基础数据的收集㊁整理㊁处理㊁分析㊁测绘等ꎬ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跨学科㊁跨领域多技术结合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ꎮ二是实践操作方面ꎬ推进全流程㊁精准化㊁精细化设计协同执行ꎮ未来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中ꎬ基于生态㊁形态协同性ꎬ人本理念以及设计实施一体化ꎬ打造以评价㊁设计㊁实施㊁监控有效结合的新流程ꎬ运用不同类型数字景观技术形式㊁手段及方法ꎬ全视角㊁大尺度下展示风景园林环境协同设计理念ꎬ而风景园林设计也将朝着精准化㊁集约化㊁标准化方向迈进一大步[7]ꎮ5㊀结语时代在发展ꎬ社会也在不断进步ꎬ而大数据技术在当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环节ꎬ或者某一领域ꎬBIM技术㊁虚拟现实技术也会在进一步优化㊁改进中更深层次的融入到风景园林设计全过程中ꎬ在实现性价比提高的同时ꎬ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加入到新技术开发㊁运用中来ꎬ推进风景园林行业继续向着高品质㊁优质化㊁智能化㊁标准化方向发展ꎮ参考文献[1]孙丽君.智慧园林规划与建设背景下园林大数据的发展价值[J].智慧农业导刊ꎬ2022ꎬ2(15):4-6. [2]张盼盼.智慧园林大背景下的公园园林绿化与养护管理探析[J].智慧农业导刊ꎬ2022ꎬ2(6):4-6. [3]翟咸峰ꎬ石宝振.大数据背景下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景观规划设计[J].农业工程技术ꎬ2021ꎬ41(24):82ꎬ85. [4]吴国芳.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ꎬ2019(24):66-67.[5]洪莹ꎬ泮灵童.BIM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J].现代园艺ꎬ2019(6):108-109.[6]郝忠勋ꎬ龙跃光.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初探[J].林业科技情报ꎬ2010ꎬ42(3):14.[7]赵志ꎬ赵春梅ꎬ魏胜利.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及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ꎬ2010ꎬ42(4):20-21.971。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内涵与意境营造———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张哲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陕西省杨陵712000)摘要:就大学校园环境体现着校园的显性文化,是学校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
园林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校园和创造校园生态环境的作用,它还可以反映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念、缅怀历史,甚至对学生的内在素质教育起到无法预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论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园前区为切入点,对校园前景和校内一园进行实地调研、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突出显示了学校“农、林、水”,和“现代与古朴”并行的风格特点,以及其自然优美的游园风光。
并在对学校园林景观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小结。
关键词:校园景观;意境;内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图分类号:S7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6-0096-021校园概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已经建设成为一个较完备的园林景观体系。
在未踏进校门开始,已经可以体会到其文化内涵的建设。
在进入校园门口之前,大门左右两侧,分别有两块大型浮雕,以“都江堰”和“三峡”为主景构建出“现代农业场景”与“古代农业场景”,体现着“农、林、水”的农业院校的主题思想,也意味着“继往”与“开来”的美好寓意。
随着逐渐进入校园内部,校园文化氛围更加突出和明显,通过微地形设计、植物围合、水体规划和景观雕塑小品等设计,校园内无不体现着文化与内涵,意在通过景观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改善与提高师生的校园归属感。
2景观分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为例,该校园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为主体。
步入校园,由近及远映入眼帘的景观有:方块状种植绿篱,圆形喷泉广场与雕塑和红色建筑物主体。
中轴线两侧即为喷泉水池、建筑小品和种植于微地形上面的乔灌草植物群落。
前景由9块方形植篱组成“田”,与其两侧的喷泉长池表现农耕文明。
同时在空间上起到拉长空间的作用。
中部为下沉式的同心圆喷泉广场,中心雕塑“希望的田野”是梯田和镰刀的造型,意味着学风“蒸蒸日上”,也是农业院校的象征。
园林专业大学院校排名前十名园林专业大学院校排名北京林业大学(排名第1)、南京林业大学(排名第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排名第3)、东北林业大学(排名第4)、浙江农林大学(排名第5)、福建农林大学(排名第6)、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排名第7)、四川农业大学(排名第8)、西南林业大学(排名第9)、河北农业大学(排名第10)。
园林专业就业前景如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张,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园林专业的毕业生也不能例外。
当前我国园林方面的工作不完整,国家签发的注册证书也有欠缺。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园林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但除此之外,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加强园林的绿化,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
另外,随着城镇化进度的加快,城市建筑物的密集建设增加了柏油路和水泥路的面积,减少了裸露土壤和植被的面积,从而使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这些方面则要求我们要重视园林绿化的发展,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
园林专业主要学什么专业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管理等。
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数理统计、有机化学、土壤理化分析、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学、素描、钢笔风景画、三大构成、设计表现技法、制图基础、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艺术原理、园林史、园林管理等。
园林专业就业方向园林专业毕业后,一般可以从事园林景观设计、计算机绘图、园林施工、植物搭配、城市园林绿化、环境艺术设计等工作,适合在城建、园林管理部门及其相关的规划与设计、绿化工程、园林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和教学科研单位从事园林行政管理、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生产与开发以及园林教学科研等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21-2022年考研信息汇总及备考指南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陈老师系统的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院系介绍、风景园林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历年真题等几大方面。
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Northwest A&F University),于1934年创建,坐落于陕西省杨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管32所副部级建制重点大学之一,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而成,属于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
二、院系简介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成立于201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原西北农学院园林系。
学院设有风景园林、园林、环境设计、城乡规划4个本科专业,园林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
学院拥有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各1个,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各1个,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硕士和艺术学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点2个;涵盖工学、农学、艺术学三个学科门类。
学员拥有园林工程实验室、园林植物应用实验室、建筑照明与工程材料实验室、景观艺术综合实验室等 7个本科教学实验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室、设计创作工作室、专业画室等20多个教学实训与创作场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等地建有27个校外教学就业实习基地。
三、招生人数、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083400风景园林学(学硕)拟招生人数:3研究方向:01园林与景观设计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1风景园林综合理论④848园林设计表现(3小时快题设计)研究方向:02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1风景园林综合理论④847园林植物学(园林植物育种、花卉学)研究方向:03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04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21风景园林综合理论④848园林设计表现(3小时快题设计)复试科目:风景园林综合理论包括中外园林史、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树木学复试笔试科目:园林科学研究进展095300风景园林(专硕)全日制拟招生人数:26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4风景园林基础④955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非全日制拟招生人数:20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4风景园林基础④955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复试笔试科目:风景园林进展四、参考书目:《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胡长龙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学》,包满珠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7月;《园林树木学》(修订版)陈有民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园林工程》孟兆祯等著,中国林业版,1995年;《园林规划设计》,(第二版上册)ISBN:978710907531,胡长龙,中国农业出版社。